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思考
1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成为了人们常用的工具之一。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从事网页设计、软件开发、网络建设等工作,良好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都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英语是大学英语的后续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较多的专业英语词汇和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计算机专业文献,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最新计算机技术信息,为学生今后实际工作中解决与计算机专业英语相关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已成为高职教育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2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英语已经成为必备的工具之一。因此,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软件开发、网络应用等专业都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开设了《计算机英语》课程,但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差都不尽如人意。(1)教学模式枯燥单一。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堂上,教师以讲解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学生认识不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等专业课程学习,而对计算机英语学习就比较忽视,学生只是希望期末考试及格,完成学分。因此,在学习计算机英语时,学生忽视了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3)师资力量缺乏。教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较好的英语基础,也需要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如果是英语专业的老师教授这门课程,其计算机专业知识不足,大多按照大学英语的授课模式来授课,注重的是语言点的学习,体现不了计算机英语的专业性;如果是计算机专业老师教授这门课程,其英语水平又不够,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语言方面的问题。因此,从事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不容乐观。
3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思考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开设《计算机英语》课程,旨在让学生能读懂有关计算机专业的英文资料,了解计算机专业英语术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3.1丰富教学手段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电影、计算机、多媒体等融入到计算机教学课堂,制作精美丰富有趣的课件,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介绍与计算机相关的英语词汇,把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紧密联系起来,把专业性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当中,使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2提高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熟练地使用专业英语,就会影响对计算机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英语基础,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认识到,要想学好计算机,就离不开英语,英语是学好计算机的必要工具。只有从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和强烈的学习动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英语。
3.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计算机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承担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老师们不但要有过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而且要懂得语言教学的规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访求,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培养一批跨学科的“双师型”人才,为计算机英语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关键词]转专业;质量保障;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127-04
一、 引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目前,很多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大学专业志愿时,其想法受家长、亲友及中学教师的影响,进到大学后才真正有机会了解各学科专业的特点,才有精力认真思考个性特点和学科专业的匹配性。
关于大学生转专业的规定和政策已有不少相关的研究。2001 年清华大学开始进行本科生转系工作改革试点,并逐渐构建了转专业辅导的理论框架与模型,而且提升了转专业辅导的专业水平,不仅形成了转专业辅导的长效机制[1],也对学生转专业的动机和决策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2]但是面对以往接收转专业学生时出现的很多问题,如选拔环节、培养方案认定,以及他们进入新专业后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根据《清华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在读一年级或者二年级符合转专业条件的本科生可以申请转专业学习。5年来,申请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达百人以上。经科学选拔,计算机系共接收了转专业学生80余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热度在学生中逐渐升温,这同时带来的是转专业学生的需求逐年攀升。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和学生培养需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也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加大转系的接收和管理力度。2015年清华大学计算机机系接收转系学生24人,占全年级人数的19%。以往接收转专业学生时会出现的很多问题,如选拔环节考查项单一,培养方案认定原则不灵活,学生进入新专业后迟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等,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传统的作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吸引真正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的同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同时为了更好地履行把这些有志之士培养成真正的国家栋梁的职责,计算机系一直在积极探索转专业学生的志趣培养途径及质量保障机制。近年来,计算机系从全方位把好选拔关,到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提高培养的灵活性,再到院系主导、及早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开启计算人生的挑战,到最后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因材施教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对近5年转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学术研究、毕业去向的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转专业学生与通^高考招生直接进入计算机专业进行学习的学生相比,各方面发展势头明显,整体上提高了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转专业学生的选拔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互联网+等概念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大学校园中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也随之火爆起来。从清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计算机系教学办公室就不断通过电话、面对面等方式接待拟转入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学生和家长的咨询。这些咨询来自理工科的各个院系。面对迥然不同的学生情况,选拔具备什么样素质的学生进入计算机专业学习最合适?计算机专业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把好选拔是将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才的关键。计算机系通过加强选拔机制的管理,保障了转入学生的质量。近3年的毕业生数据显示,通过转专业选拔接收的学生100%在毕业当年就取得了学位。
(一)注重学习能力的考核
清华大学大多数理工类学科的培养方案实行大类培养,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根本,即要求低年级学生必修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课程作为学科基础环节。计算机系在接收转专业学生时十分注重这部分成绩的比重。数学思维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必需的学科基本功,而优秀的英语基础则是学生未来让自己迈向国际舞台必须具备的素质,这些课程成绩的高低不仅奠定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基础,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方式之一。
(二)关注学生的专业潜能
计算机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计算机系很重视学生在转入计算机专业之前是否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基础,注重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动手编程能力的考查,同样,与人协作的能力也是考查的重点。计算机系要求学生要夯实专业基础。几年管理工作经验表明,大学二年级转入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学生根据个人情况,最好是降级修读,打好程序训练的基础。近几年的数据也显示,90%的学生在转专业降级修读后,会以更成熟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日后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不俗表现也证明,他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三)注重全面素质的考核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保障正常学业的前提,而有责任心、敢于担当同样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品质。计算机系在选拔转专业学生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查,其中心理素质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另外,沟通表达、对外交流、组织协调等综合素养也是考查时会涉及的,尤其是对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流的学生,这方面的考查则是重点。2013年一位来自其他专业的学生向计算机系申请转系,当时面试小组专家一致认为其与人沟通的方式偏激,当时就没有接收该生。接下来的一年,该生修读了很多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并且对某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钻研。2014年他继续申请转入计算机专业,虽然面试专家仍然对其心理健康问题存疑,但却被该生对计算机领域的执著所感动,破例接收了该生。可是一年多来,尽管计算机系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对该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收效甚微,该生的想法和作法仍旧很偏执,不愿意与人沟通合作。
(四)避免学生选择转专业的盲目性
清华大学设有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聘请了资深的专家咨询师(教师)和朋辈咨询师(学长)。这些咨询师来自各院系,他们可以协助有转专业想法的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也可以据此帮助学生设计合理的未来规划。对于每一位想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系都会要求他们到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预约咨询,从科学手段上杜绝学生因冲动做出不正确的选择。
在课程教育方面,通识教育有利于减少学生转专业的盲目性。通识教育的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不同专业领域的广博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通识教训能够帮助学生在做出转专业决定时,找到理性与兴趣之间的平衡。计算机系面向非本专业学生开设了多门计算机通识课程及新生研讨课,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索新领域,对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能力做出正确的预估,如计算科学与生涯规划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同时向学生展示了学习计算机学科将来可能进入怎样的职业,完成什么样的工作。
在转专业操作流程中,计算机系教学办公室也会向学生分析转专业带来的风险,如降级学习、延期毕业、额外的学业负担、陌生的新环境等,使学生能够预先做好心理准备。最后的转专业面试环节,面试组专家认真完成对上述各项专业要求的考核。计算机系面试专家由下列人员组成:工作在一线的教研系列的教师,系负责教学工作的主管和教师,系学生工作主管和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同时也包括负责心理测试的教师。专家们对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素质进行全方位的把关。通过对学生言语、行为的判断随机设置考查的问题,从而了解该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计算机系对学生的全面考查,目的是使真正对计算机专业有兴趣,同时又具有能力在短时间内适应新专业带来的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学生脱颖而出。
三、开启计算生之旅
通过专业选拔,顺利进入计算机系的学生开始面临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的问题。
在面临转专业的后续效应时,单靠W生坚定的学习信念和改变生活勇气的自我适应显然是不够的,来自院系的保障力量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系的责任不仅是为学生提供在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机会,还需要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兴趣点,建立自信;同时,还要对转专业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因此,院系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十分必要。
(一)及时解决学生对专业的疑惑,增强专业的认同感
计算机系教学办公室负责解答和协调学生对新专业和管理上的各种疑惑,对刚刚转入计算机系的学生组织专业培训,由系相关领导介绍专业特色、发展前景、课程设置,并提出专业素质要求等。针对那些对特定计算机方向有疑问的学生,教学办公室负责协调在该领域工作的教师进行解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认同感的增强是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二)在管理方面确保学生尽早融入新的集体
班主任、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角色最稳定的群体,是与学生进行心与心沟通的长者或朋辈,是学生最“亲”的朋友、最可依赖的人。对于初入计算机系的学生,系里要求班主任、辅导员采取与学生逐个谈话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专长,参考当前各行政班的差异,将转入的学生合理分配到各行政班,同时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对转入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使其尽快融入新集体。班主任、辅导员重点关注学生进入新专业后因学习、环境改变而出现的焦虑情况,并对出现的情况及早采取措施。
计算机系积极向学校宿舍管理部门申请,尽量让转专业学生的宿舍与新同学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使信息传递更畅通,还可以减少转入学生的孤独感,这对转入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生活适应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翔实的选课指导
转专业学生进入新专业后,要学习本年度的课程,还要补修之前缺少的课程。以往学校在排课时并未考虑这些特殊学生需要补修课程的事情,时间安排不合理,最后造成教务管理部门和学生本人都很被动。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系里总结了教训,从2014年开始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是在制定各年级开课计划及排课任务时,专业必修课程跨三个年级统一协调,同时兼顾,尽量错开时间排课,以保证学生能按部就班完成培养方案的必修环节。第二是利用目前计算机系很多专业基础课开设多课堂的优势,各个课堂排定上课时间时尽量不重合。两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措施基本能保证转入学生顺利选课,在最短的时间内补齐所缺课程。
(四)发挥导引教师和交流学友的作用
根据经验,刚进入新专业的学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心理方面。由于转专业后学习任务加重,学生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焦虑、急躁等情况,情绪问题必然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第二是人际关系问题。一些学生因性格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主动交流,所以很难融入新的班集体,造成专业适应障碍。
系里通过与学校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反复沟通,借鉴学习与发展中心的成功案例,邀请系里资深的教师作为导引教师,同时邀请高年级计算机系的学长作为交流学友,由他们带着学生一起理清计算机专业不同年级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介绍如何查漏补缺,合理发挥优势特长,使之能尽快融入新集体生活。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把握人生规划和生涯规划,制订个人计划,确定学习进程。交流学友作为同龄人,与转入的学生心理距离更近,沟通起来更通畅,能够在转入学生遇见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问题的时候提供帮助和指导。
四、因材施教和志趣培养
转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科方向,其背景不同,每位学生转入前已修课程内容不同,对计算机学科各研究方向所展现出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尽相同。但是相同的是,他们在转专业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确认了自己的兴趣后才决定转专业的,他们应该具有接受挑战的信心和勇力。为了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系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强化的同时能因材施教。
(一)制定针对个人的培养方案
全面的、合理的学习计划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指引作用,对设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成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计算机系教学办公室以尊重学生个人意愿为前提,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组织教学组教师负责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即将学生转专业前修读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与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进行课程或学分认定,原专业的必修课程或必修学分尽可能地认定为新专业选修课程或学分,尽量减轻学生补修课程的门数。虽然课程替代环节的灵活把握在管理上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尤其是毕业时的资格审查要针对个体来完成,但这确实减轻了转入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使他们的专业学习更从容。
(二)利用MOOC平台,弥补知识点
2013年5月,清华大学正式加盟大规模在线教育 MOOC的edX平台,并于9月正式全球首个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与传统的在线教育相比,MOOC不是传统的教师讲课,而是通过网络技术,将课堂教学、学习体验、师生互动等环节完整地在线实现,形成一种更加交互、基于群体行为的学习模式。在线学习的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孙茂松教授2014年发表的《以MOOC 支撑一个完整的高水平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一种现实可能性》一文中,对照当前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实施的培养方案,将方案内的课程映射到MOOC 平台,包括Coursera平台、edX 平台以及Udacity 平台,发现方案中的绝大多数课程都可以在几大MOOC 平台中找到对应的开放式课程。基于此,计算机系要求转入本专业的学生在课余及放假时间,利用MOOC平台上全球优质教师资源和优质课程资源,补齐欠缺的知识点,及早跟上教学计划的进度。
(三)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方面的大师讲座
对于转入计算机系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专业的认同感很强,系里自然有责任利用教师和学术资源,为他们注入“计算人生”的原动力。计算机系经常组织校内的学术名师,校外的业界成功人士到课堂为学生演讲,系里鼓励转专业的学生尽量去参加这样的讨论。这能让学生扩大专业知识的视野,领略大师的人格魅力,也能他们体会那种促使名师们孜孜不倦研究和创新的精神内核。
(四)组织学生与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接触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曾阐述:“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对于转专业的大学生,刚进入新专业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热情及学习的积极性,但进入高年级后,其专业承诺往往出现递减趋势。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系里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系“学术新星计划”、“SRT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一线青年教师的优势。系教学办公室负责搭建师生面对面沟通的平台,选择学术造诣优秀、对学生人格及学问培养有热情的一线青年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通过研讨会及报告会的形式,由这些指导教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转专业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师生据此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这样的零距离接触,转专业的学生能亲身感受教师对学术一丝不苟的精神及优秀的人格,并从中找到自己最有兴趣的方向,“微妙互动,共生共长”,师生间产生学术互动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热情和兴趣,进而挖掘其创新的潜质。据统计,2015届毕业的转专业学生中,80%的学生是通过参加上述学术活动找到了指导教师,及早确定了自己未来的深造和就业方向。这其中30%的学生选择了继续留在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这些学生很多在大学本科期间就在教师的指导下发表了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五)实时关注学生培养进程
“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计算机系承担着把这些对计算机专业寄予无限希望的学子培养成才的重任。作为教务管理部门,计算机系教学办公室有义务为系里“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做好服务,其必须实时关注转入学生的培养过程,把好教务管理关,及时纠正或提醒教师和学生可能疏漏的环节。
(六)建立反馈机制
大学生转专业政策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需要,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教育部遵循学生培养的规律、弥补高校招录模式、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有效的举措。同样,教育改革是一个闭环,需要建立反馈机制,以便管理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适应改革的要求。近几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也在逐步尝试扩大接收转专业人数规模,教学办公室联合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建立了转入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反馈机制,对学生转前、转后的整体情况,包括成绩变化趋势,班级、社会活动参与度,科研投入情况,毕业去向等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合理依据。
五、结语
5年来,计算机系在转专业学生培养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选拔、培育、专业强化及因材施教、建立反馈机制的管理办法。以2014届毕业生为例,转入计算机专业的11名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成绩排名较原专业大幅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毕业前全系学生成绩排名中,前10位的学生有4名为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这些转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55%参与了国际交流项目,80%参与了学术研究。另外,46%的转专业学生毕业后被选拔到国外继续深造,37%的转专业大学生留在国内攻读研究生,继续自己的人生之路。转专业制度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希望从管理的角度将日后的工作继续做细做实,为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 参 考 文 献 ]
[1]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孙茂松,薛宇飞.以MOOC 支撑一个完整的高水平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一种现实可能性[J].计算机教育,2014(2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0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专业的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正是为社会输出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将为国家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详细的指导,以利于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现在社会需要的不是高学历的人才,需要的也不是懂技术的专业人才,而是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而且,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在坚持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积极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水平和过硬技术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
1.生源质量差,教学难度大。由于近年来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普遍存在就业困难,学生通过学习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就业时无法向招聘企业展示自己的专业实力,所以学生不愿意在中职学校完成计算机学习,生源流失严重。另外,高校的扩招也给中职招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大批优秀的学生都进入高中深造,最后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成绩不够高中分数线,又不想过早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中职学校为了招收学生也不得不降低录取门槛,甚至有的学校实施免试入学。种种原因综合起来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所以,教师在面对素质和能力都参差不齐的学生时,教学的难度就更大。
2.师资力量弱,软硬件缺乏。中职学校里虽然具备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条件,但是学生上课所需的设施大部分陈旧破损,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学校里配备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更新不及时,导致教学时学生很难理解计算机教师的口头讲述。计算机专业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过少,教学基本上在教师内完成,学生在走进工作岗位以后会发现自己还是什么都不会。中职学校里的软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难以提高。同时,在中职学校里教师的发展空间有限,得到培训和晋升的机会相比在高中要少得多,在考核和科研方面也受到限制,所以很多教师选择离开中职学校,谋求自己新的发展。
3.教学无创新,学生兴趣低。计算机教学有时候会很枯燥,程序或者数据库的开发和研究会极大地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过多的创新,而是沿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计算机课上昏昏欲睡。此外,由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思路不开阔,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和探索的机会。且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责任心差,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的较少,使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形成两极分化,即水平高的学生更加喜爱计算机专业,水平低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产生反感。要想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否则所有的教学都将是平淡无奇的。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1.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在实践中,否则无法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有利资源,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便利。如我会让学生跟随我一起进行课题研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让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有概念性的把握。我还会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设计学校的考勤系统,实现更加人性化的考勤,减少因系统原因导致考勤出现问题。而且,教师要明白现在的教学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将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2.在教学上理论结合实际,展现职业学校的特点。针对许多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我在教学时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计算机教材为基础,辅助各种教学资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实践空间。计算机专业相对于中职学校的其他专业来说,具有抽象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没有较强的基础,就会在学习时产生困惑,以至于很多知识都不能及时地掌握和理解。中职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我在教学时会尽量按照学生就业的需要去组织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探索能力。我还会定期组织学生模拟招聘现场,教师扮演主考官,学生扮演应聘者,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3.完善计算机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在现实教学中,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软硬件设施缺乏影响教学的现象是急需改善的。学校要不断提高师资力量,招聘具有较强专业水平的计算机教师为学生授课,增强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力度,减少中职学校教师流失的问题。学校还要按照教学要求采购硬件设施,完善课堂教学效果,不能因为缺乏教学设施而导致计算机教学无法进行。同时,中职学校要优化计算机课堂,设置专业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我在课堂上会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讲述一些他们的学哥学姐成功的例子,告诉他们不要因为自己是中职学生而自暴自弃,只要肯付出,一定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能够及时改变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采用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就一定可以成为中职学校的亮点,成为培养高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作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我会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学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各行各业开始大面积信息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科学的对非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文章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从实用性、趣味性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像电力和电话一样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与计算机网络息息相关。几乎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或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要用到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里的非计算机专业也应该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时代的要求。
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已被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列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六门核心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教学学时一般都偏少,所以教学难度大。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的基本理论知识讲透,同时又要让学生学到很多实用的技能是每个任课教师的艰巨任务。
下面将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几方面展开讨论。
一、 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教材选择不合理
目前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教材非常多,但是要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却并不容易。
首先,计算机网络是综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更新非常快。往往教材选择不注意,所选教材的知识已经落后了。
其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而言,不同的专业也要选择不同的教材。如电气、自动化专业就和机械、经管等专业在教材选择上就要有所区别,侧重点不同。电气、自动化专业就要和计算机专业靠的近一点,理论性就要稍微强一点;而机械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要能够为后续学习工业网络作铺垫;经管类的计算机网络学习主要解决学生在今后财务管理上所要用到的基本计算机网络技能问题。
2、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
现在绝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局域网组网等方面进行深入介绍。这些内容理论性强,相对枯燥,学生看不到又摸不着,很快会对计算机网络从感兴趣到失去兴趣。这会直接导致学生上课走神、不听课、教学互动差,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一定要针对不同专业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很好的结合起来。
3、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性很强,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实验课和实训课。因为对于非计算专业来说,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和设备。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上,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
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一定要给学生创造实践动手的机会,实在没有条件,任课教师也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电脑、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回去自己动手组网和维护等,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的认识。
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1、不同专业要有所区别
目前很多专业已经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如电气工程、自动化、机械、经管等,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一定要有所区别。当然主干内动大体上是要一致的,这里讲的要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课程最后计算机网络应用这部分内容上。
例如,对于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在网络与弱点布线、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等方面要结合起来;对于机械的同学,就要将计算机网络与机械设计制造、智能化网络化控制结合起来;对于经管的同学,就要解决经管的同学平时计算机和网络的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网站制作等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后续毕业设计和工作中遇到的跟网络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内容要循序渐进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而言,不能讲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就直接将数据通信的知识,虽然说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但是对于非计算专业的同学而言,数据通信的知识深奥难懂,学生很快会对计算机网络失去兴趣。
所以以我个人经验而言,我第一次课用来讲解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修知识,虽然有些专业的同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里也学到过,但是很多同学反映内容不深刻,那些知识同学们用了电脑自己也知道。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紧紧抓住很多同学不知道的知识,如很多同学在选配电脑时会有很多误区,认为CPU核心越多越好、主频越快越好;内存容量越大越好;显卡显存越大显卡就越强;笔记本电脑如何选购和维护等,这些问题几乎和所有的同学都有关系,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首先解决同学们平时电脑使用和选购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同学都会很感兴趣。后面的课程应该把网络操作系统的内容提到前面来讲解,在讲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同时帮助同学们解决平时电脑使用中的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和备份、一键还原、电脑开机慢、病毒防护、数据恢复等,解决学生电脑使用中软件方面的问题。在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之后再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其他理论内容,当然讲解任何一个部分都要尽可能的理论联系学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课是必不可缺的。实验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要重视实验课教学。对实验课的教学应重视以下内动。
第一,重视网络实验环境的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实验,在具体实施时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在做物理层实验时,需要用到各类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等),在做网络层实验时,需要各种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这就需要学校积极配合,投入资金,加强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第二,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目标,结合实际教学,合理设计和安排实验内容,既要有原理型实验又要有应用型实验。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才会听的认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计算机网络内容本身就很丰富,所以在教学中任何一部分知识都结合有趣的实例来讲解。下面结合本人教学经验与几个例子。 转贴于
在讲解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的时候,这部分知识相对枯燥,但是也可以讲的有趣。比如再将无线通信里的蜂窝通信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详细比较移动、电信、联通的3G(TD-SCDMA、CDMA2000、WCDMA)标准的优缺点,帮助同学们综合考虑入哪个运营商的网络最好。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比较感兴趣。
在讲解OSI参考模型的7个层次的时候,必然会讲到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这个时候要详细比较这些网络设备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网络设备。特别是路由器要详细讲,因为很多同学都用无线路由器,怎么选一个好的无线路由器、怎么配置、怎么提高无线网络安全等,都要讲的生动。如,选无线路由器最好选择能刷DD-WRT系统的路由器,这就像手机里的傻瓜机和智能机一样,DD-WRT是一种开源的Linux系统,刷了这个系统的路由器会增加很多实用的功能,可玩性很高。要想无线路由器绝对安全,不被蹭网,可以教学生设置MAC地址过滤等。这些都跟学生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网络综合布线的时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楼宇的综合布线对与他们可能并不实用,可能一辈子也不会与之打交道。在讲综合布线实例的时候可以结合家庭的智能家居、安防监控、家庭影院布线来讲,只要是将来买房装修都能用到这部分知识。比如讲家庭影院的布线可以结合THX家庭影院认证来讲,音响设备的选择、影音室的设计、线材的选择、布线的最佳时机、布线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在讲完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先引导学生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低端家庭影院方案,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中端和高端的家庭影院方案。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普遍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大家都认真讨论怎么设计方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弱电布线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和自己将来家庭装修弱电布线有关,所以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解决学生课余时间做什么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是大二英语四级一过就开始带电脑到学校了,学生有了电脑能上网之后,如果没有好的引导,很容易会出现一个不好的情况,就是有了电脑能上网,除了看电影、玩游戏、聊天之外,不知道该干什么,也想不到该干什么,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男生开始玩网络游戏,相当一部分还沉迷其中,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女生开始疯狂的看电影、电视剧,一部接一部的看个没完没了。所以我认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应该早点开,不要等到学生都大三大四了才开始上这门课,应该安排在学生大二开始有电脑的时候开设,担负起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脑和网络的任务。这一点我觉得比这门课本身更重要,更有意义。那么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经验。
第一点,在讲网络操作系统的时候,要详细介绍Windows类、Unix类和Linux类系统,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和优缺点。然后在这三类里面给学生介绍用的比较多的几个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 2003Sever、FreeBSD、Ubuntu和苹果电脑的Mac OS系统,特别是后面三种操作系统,要介绍它的好处。然后布置一个任务给学生,就是谁在自己电脑的里同时成功安装这四种操作系统,那就给平时成绩加分,算在最后成绩里面。虽然这个任务的难度很大,但实际情况是我布置给学生之后,很多同学非常感兴趣,每天花很多课余时间去研究怎么装,有些本来喜欢玩游戏的同学都没时间玩游戏了。这样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点,很多同学到了大四要报考公务员,这需要上传一个规定要求的证件照,何以教学生如何用Photoshop简单的实现,同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照片处理,主要体现图片处理的神奇效果,因为课时有限,不可能展开讲,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行,然后布置学生自己回去学习如何处理照片。有些同学课后对Photoshop开始痴迷,认真学习和练习,水平进步很快,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这比玩游戏好有意思。”这样效果就达到了,解决了学生课余时间做什么的问题,又能学到技能,是好事。
第三点,在讲完家庭影院布线之后,不少同学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那可以趁热打铁,课堂上简单的教学生如何制作一个高品质的音箱,让学生课后去搜集废弃的木板做音箱的箱体;上淘宝淘音质好、价格便宜的喇叭单元;搜集需要的电路部分自己焊接;同时好要学习简单的声学处理知识。这样就可以自己制作一个低成本、好音质的音箱,还绿色环保。很有意义。
类似上面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这边就不再举例了。总之,需要教计算机网络的老师认真思考,用心去上好这门课。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非计算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也值得所有任课老师认真思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出发,用心上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如今,由于计算机在现在的社会已经被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因此,进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已经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懈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也就失去了兴趣。所以,根据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兴趣是最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
据了解,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那么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在看与课堂无关的小说,有的在睡觉,甚至有的在利用手机玩游戏、聊QQ等等,无疑,他们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有人会说,我没学过计算机,照样会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的很多功能我都明白也会用。其实这是对计算机“能力”的一种误解,他对计算机只会简单的使用而已,并没有了解掌握和学会运用计算机的大部分功能。要想在计算机行业有所发展,比如各种软件的开发、网站的创建、动画以及广告作品的制作等,只靠简单的使用而不懂计算机知识是不行的。
二. 影响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原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社会和家庭、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主体等方面。首先,刚刚步入高职院校的学子多数是独生子女。进入学院之前,他们有父母、长辈们在各方面的精心呵护,可谓是生活在“温室”之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他们很少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概念,甚至对自己的学习也是如此,没有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当他们迈入大学校园,面对集体生活和新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因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而引发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是按服从志愿进入该专业学习,本身并不喜欢所学专业;有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中学的一套,不适应高职的教学方式;有的认为高职院校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而产生失望情绪;有的因远离家乡、父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造成“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而焦头烂额,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众多原因使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与将来的就业甚至人生的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从而影响学习动机。
三.运用动机理论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有效地激发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就激发学生动机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对这种境界的完美描述。比如,对刚进入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这样说:想必大家都认识计算机,可能有的同学也用电脑玩过游戏或者打过简单的文章,那么请问:你能实现随便输入的100个或1000个乃至任意多个数,把其殊数(比如最大的、最小的等)找出来吗?或者在含有万人的公司,找到一个人并把这个人的基本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吗?又如,我们在大街上、商场或超市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广告、宣传画,你想做吗?你能做出来吗?还有,大家可能经常上网,当你打开每一个站点,浏览漂亮的网页时,可曾想过,将来要是自己亲自设计一个网站,创建一些漂亮的网页该多好啊!不止于此还有更多的、不胜枚举的问题。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问题看起来很难,可利用计算机的编程知识、图像处理知识以及网页设计知识等很快便能解决、实现,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好好学习计算机知识,让计算机帮助自己实现一些美好的愿望。这样或许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不满足现状,去掌握更深层的计算机知识,有助于学生将当前的学习与理想和事业联系起来,明确学习的深远含义,从而产生主动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二) 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现代教育是针对每一个学生而言的,个性化学习更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因此在动机策略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基础。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通过实现各自不同的成功标准来体验成功,再通过对成功的体验来增强对成功的期待,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了成功,便增强了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期望和要求。如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强,就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去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提出更深的要求。比如,在计算机的《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中,有些同学听课效果非常好,所以在上实验课时,很快就完成了实验内容,每逢这时,我都及时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使其继续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技能证的考试,比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程序员考试、网络工程师、平面设计师等等。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尽量要求他们学好当前课程,只要有进步,就给与肯定和表扬,不放过每一个差等生的闪光点,尽量挖掘差生的优点,使之发扬光大,使他们能感觉到老师和身边同学对自己的赞赏,从而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优点”,这样久而久之,在他们的心里就会慢慢萌发起:“我还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利用名人以及计算机界内成功人士的事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丰富多彩、日益生动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比如,给他们讲爱迪生、高尔基自学的辉煌成就;法国自幼断臂用嘴叼着笔作画,成为世界著名画家的戴尼斯的事迹;现在计算机课程一般都是在多媒体教室内进行的,可以利用此机会适时给他们放些有关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成功人士的视频短片,比如张朝阳的成功之路――搜狐的领军人物张朝阳,在他领导下搜狐历经四次融资,终于成功挂牌上市,并且于2008年成为第一家奥运会互联网合作伙伴,现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韩华的成功之路――“我爱打折网”的创始人兼总裁韩华女士,是一位年仅25岁女性,她靠着“成功的站长要是全才,有决断力,坚持信念,埋头做事”这样的信念,靠着她的坚强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再调查―再分析等多个回合,最后终于把一个BBS论坛做到拥有70多人团队的网站。据悉,有人要收购这个网站,收购金额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达贝尼的财富之路――2 6岁女大学生达贝尼,4年创业赚6000万,成为女千万富翁;叶茂中――著名广告人的成功策划之路……这样既能看到影像,又能听到声音,像看电影一样看到了一些成功人士的路是怎样走过来的。既可以调整课堂的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热情的源泉,是学习的发动机也是催化剂,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巨大吸引力。毫无疑问,我们一旦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如同搭上了通往成功彼岸的“特快列车”,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学习、主动愉快地求知,孜孜不倦地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进而激发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这一强大的发动机,学生的学习一定能不断进步,实现他们的理想。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又有助于学生产生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否则,背离兴趣的学习或者是失败的体验,常常伴随着不愉快的心情,易使学生失掉学习过程中的很多乐趣,甚至产生畏惧或反感。
(五)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加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设,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学习动机。古人云:“其亲师则信其道。”有时侯,学生喜欢学习某一学科,常常是因为喜欢佩服该学科的教师,在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召下,产生了学习的愿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交流对象,而不是教与学的两个对立面,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诚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时时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学生喜爱你,会“爱屋及乌”,由喜欢教师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转化为行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来激励学生,促使他们对计算机专业产生兴趣。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我国输送技术性人才,还可以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娃.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