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科学的前沿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 数字化教学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12-01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公共课程。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大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分为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部分则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实际应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在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数字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教师既可以减轻教学负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简化学生的学习程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数字化教学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可以分为考试系统数字化、作业系统数字化、评价系统数字化和辅导系统数字化四大部分。通过这四个部分构建成一个整体的数字化教学平台,由此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提高教学有效性,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
2.1 考试系统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经实现了考试系统的数字化。通过建立数字化考试系统平台,一个高校不同校区和专业的学生能够实现同时在线考试,系统能够根据学生提交的试卷进行后台分数计算,直接给出考试得分,减轻了教师批卷负担。我国的数字化考试系统可以分为两部分,即理论考试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由于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建立两套相对独立的考试系统能够很好地保障每一部分教学目标的实现。
(1)理论考试,在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考试中,基于Internet的数字化考试系统能够实现多校区高校同时考试,满足高校的考试需求。在理论考试中,试卷多以题库的方式出现,根据各个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构建包括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Visual C++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当代信息技术等多门课程的题库,在几千道考题的题库中实现试卷随即抽取,避免出现作弊、押题等现象,促使学生在平时认真学习备考。数字化理论考试系统支持多种视频、音频、图片格式,支持填空、选择、问答等多种题型,完美的简化的传统试卷考试的程序,学生只需要一台能够连接网络的电脑就能够实现在线答题,即节省资源也能够节省时间。
从技术上来看,数字化理论考试系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种:支持大型题库随机抽题、支持后台批卷和多人流水式阅卷、有效地防止作弊系统、实现封闭式阅卷。
(2)实践操作考试,实践操作考试系统是数字化考试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效的数字化实践操作系统能够很好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进步和提高。在高校中,根据课程设置的不同,实践操作考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当代信息技术,包括word、excel、ppt等软件操作,在师范类院校或专业还会进行课件制作的实践操作考试,另一部分是程序设计编程,根据各校开展的课程不同,也可以分为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Visual C++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等程序编程操作考试。实际操作考试系统也可以建立题库,从中随机抽取试题进行考试,根据实践操作考试的课程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阅卷方式,对于当代信息技术,一般根据学生最终提交结果进行评阅,而编程操作则对学生的具体编程程序进行评阅。
在实践操作考试中,一般考察学生处理相关文件、制作文档的能力和简单编程能力,通过数字化考试平台能够有效的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可以在提交考卷的之后马上看到自己的成绩和错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动力。
2.2 作业系统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计算机作业系统数字化能够极大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系统直接在网上公布作业,学生则通过此系统按时提交自己作业,此系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及时了解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需要完成的时间和内容。
数字化作业系统的优势除了可以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课业完成情况,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能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管理。数字化作业系统一般采用一个学生一个账号的形式,每个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单独的账号才能进入到系统中,而教师可以在该系统中一些共享资源,学生将自己的作用通过自己账号提交到系统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3 辅导系统
由于一些高校学生数量众多,校区分布比较广,一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发现问题不能及时找到教师咨询,这时,数字化辅导系统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数字化辅导系统是指学生运用自己的账号在系统中将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则直接在系统中给予学生指导和解答,同时,在系统中可以将常见的问题进行汇总,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
3 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数字化教学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学生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学习,同时,数字化教学平台对于节省师生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不久的将来,数字化教学不单单只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应该应用在大学的其他课程教学中,从而提高大学的整体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
参考文献
[1] 陈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6):12-14.
摘要:本文探讨了双语教学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我院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能够改进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加强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可以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1背景及现状
目前社会急需大批高素质和复合型的人才,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培养既懂计算机又能熟练使用外语的人才正是时代的要求。我国的现状是:单纯用中文教授计算机知识就已经有一定难度,加入英语之后,难度更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而许多计算机专业术语也比较艰深,因而使得这部分学生在教学中也相当被动。教学实践表明,在计算机双语教学中,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逃课等现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不是他们不愿意学,而是因为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跟不上教学进度。教与学呈现准分离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联系的纽带,学习积极性难于调动,教学意图不易贯彻,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2双语教学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计算机教育中运用“双语教学”是时代需要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与核心技术研究几乎来自英语国家的大学和研究单位,高水平的计算机软硬技术文献多是英文的。利用英语直接学习计算机课程,符合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学习英语已经有很长时间,在大学阶段采用双语教学,是解决现在计算机学科发展同满足社会行业需求之间矛盾的必然形式,也是加强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从时代背景来看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国内各类企业和公司的对外交往将会更加频繁,同外国企业和公司的商业洽谈、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也不断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进入中国投资设厂,而那些外语能力强且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必是被聘用的首选。
(2)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
进入21世纪,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深入生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形式和生活环境等等都产生着巨大影响。在而操作计算机时,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如编制应用软件或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和技术等。
(3) 从计算机学科的性质来看
计算机学科的许多知识都以英语作为主要载体,很多中文文献与表达方式都是直接从英文版本翻译来的,所以掌握英语对于透彻理解计算机知识非常重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中的专业词汇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英语是其传播的主要语言。特别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美国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遥遥领先,许多资料和说明书都用英文编写。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外语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
(4) 从学科人才发展的需要来看
现代社会给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多种渠道去获取国际上最新的学术信息,把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了解前沿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时获得最新专业知识,提高本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他们也可以和国外具有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更换教材,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采取双语教学,能够提供一个语言应用环境,让教师和科研人员保持原已具备的外语水平,使其在对外交流和自身发展过程中都更加得心应手。
3对计算机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下面对开展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的入手点做一简单的讨论。
(1) 从程序设计类课程入手开展双语教学
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大多是讲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基本语法、示例程序以及一些简单的问题描述及原理描述,因此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编程效率。很多程序设计软件都是未经过汉化的,而且在编译和调试程序的过程中,其提示信息也都是英文的。若配合双语教学,在实验中使用英语开发环境,可使学生习惯于英文界面的开发环境,摆脱遇到英文提示就去查找中文材料和求助翻译的依赖心理。
程序设计类英文原版教材的编著者大多是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者或者资深的程序开发人员和教授,直接使用他们的教材能很好地领会其中的程序设计思想。
(2) 在已有直接先行课的选修课中率先开展双语教学
如果有些课程有直接先行课,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就会有一定的基础,因而会容易一些。
(3) 选用有现行中文译本的原版教材人手开展双语教学
为了更好地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双语学习,可以考虑选用有中文译本的原版教材,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双语负担。
(4) 用双语开展计算机前沿技术的专题报告和讲座
计算机前沿技术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也没办法找现成的教材和参考书,这样就比较适合用双语形式开展专题报告和讲座,从而引导学生检索和跟踪最新相关英文资料。
4结束语
开展计算机学科课程的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最准确地理解和触摸到该学科核心与前沿信息,达到既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又培养其专业能力的目标。为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我国早日成为软件大国和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1] 张素群. 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药学教育,2006,22(2):9-11.
[2] 张雷宝,刘晓宏. 双语教学:共识、分歧及其误区[J]. 现代教育科学,2005,(6):73-76.
[3] 皮德常. 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5,(6).
关键词: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114-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深入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迅猛崛起,已经成为推进经济模式的转型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动力。伴随着这一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和国家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移动互联网人才,尤其是高端开发人才的供不应求,使得企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的强烈需求与人才供应的矛盾日渐凸显。
目前,大量的普通高校都已经设置了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群。但在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其突出表现是传统计算机专业人才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已经逐渐趋于饱和。因此,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结合普通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培养出跟随科技发展步伐,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是目前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商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目前,一些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在发展定位上走的均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重基础,宽方向的人才培养路线。在注重通识教育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贯通能力和研究能力。
湖南商学院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的综合性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因此,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仅需要彰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更需要充分依托学校行业优势,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我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现代计算机和网络开发平台,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软件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系统开发、网络设计与管理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IT行业、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和互联网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如何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特征,在已有的专业建设基础上,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思考:
1) 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计算机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和积累,在工程实践能力和商科背景两个大方向上,已经具备独立的特色。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科学及技术人才,与市场人才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大力开展创新教育。一方面夯实理论基础,熟悉常用的软件开发语言与开发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习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数据库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规划与管理的能力。同时,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程的有机融合,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计算机程序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强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建设核心教学团队,促进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人才培养是专业试点改革的终极目标,课程教学改革是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
途径。建议通过建立创新型核心教学团队,将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互为提高,互为促进。
以理论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线,组建基本理论培养教学团队、实践能力促进教学团队和创新创业培养教学团队。每个团队均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且每个团队均选拔一位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师担任团队负责人。各教学团队人员构成应该职称、学历、年龄结构上均呈梯队形式,使之结构合理;在团队负责人的带动下,定期开展团队教学活动,形成先进的团队教学理念,健全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执行相应的专业改革任务,完成教学改革目标。
通过组建特色教学团队,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将专业课程群建设、教学方法改革、青年教师培养以及团队建设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推进专业建设改革的进程。
3)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建议以基本理论培养教学团队、实践能力促进教学团队和创新创业培养教学团队为承载,以准确把握专业发展前沿技术为基础,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色,建立相应的案例库、试题库,改革课程考核形式,以此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深入改革。
在基础课程群建设中,试点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通过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更新教师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形式;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课堂,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
开展课程考核形式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色,丰富课程考核形式,探索能体现学生学习全过程的B续性考试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
4)探索全方位、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各教学团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推进专业建设改革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突破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深化全过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岗位实习等环节),创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等手段,更新教师和团队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建议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相应的课程实践,在已有的专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以学科竞赛、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为依托,通过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单项实践、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创新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5)优化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引导作用
围绕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在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全面有效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整个各方面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团队的凝聚力,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小结
本文基于商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的专业建设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创兴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以及教学制度优化等几个方便做出了思考,以此推进专业建设改革的进度,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曹莹,郑艳娟,苗志刚,等. 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式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6(1):103-105.
[2] 季洁.关于商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8):119-120.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云计算;网络工程;教学改革
网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专业,教学内容除网络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外,还加强了网络系统设计与维护、网络互联、网络管理、通信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上侧重于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与维护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1],尤其是掌握Web开发服务技术及网络应用开发技术,从事网络系统软件管理和网络应用软件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国内外处处建网、处处有网的“互联网+”发展,网络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利用有限的硬软件资源培养社会急需的网络应用型人才是每个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都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近年来,“云计算”已经成为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2018年2月25日报道:未来十年及以后,“云”将从基础设施、成本控制、数据管理、协同工作、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2]。而云计算在全球的投资和市场规模也迅速增加,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522.38亿美元,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4.42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35.28亿美元,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2.42亿美元,中国云计算市场保持29.45%左右的复合增速发展,高于全球水平(22.10%)[3]。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致使云平台的运行和管理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但目前高素质、专业性的云计算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云计算技术依托于网络技术,而地方本科院校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云计算时代市场及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把握IT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动向,就必须改变网络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和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进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调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
1云计算时代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网络工程专业自1998年开设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不足,尤其是云计算等先进网络技术发展应用以来,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在教学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都不能适应云计算发展的步伐,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的适应性差,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特色和优势被局限,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师资力量欠缺
教学设计没有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大部分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上拆分过来的,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师资欠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网络工程专业多数采用相同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而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但要对所讲授的课程相当熟悉,还要根据教学知识汇总以前所学的网络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网络方面的问题,设计和制订课程相关的网络实践教学项目等,因此,专业的网络工程教师是培养网络专业人才的基础。
1.2课程设置滞后先进网络技术课程太少
目前大部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是基础网络相关的课程,近年来有部分学校添加一些先进网络技术的选修课程,如云计算、大数据等课程,但通常也只对高年级学生做简单介绍,课时少,更没有涉及应用,这种延续原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很难适应云计算时代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如果要让学生学习先进网络技术,需要改进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网络课程特色,添加云计算等先进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融入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了解云计算的概念。
1.3项目教学欠缺实践教学与市场应用融合程度不够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职教所发起的,它把学习过程设计为项目,按照项目的行动回路设计教学,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4]。项目式教学的前提是项目实施环境,没有适合完成项目的环境,项目设计、项目完成是一纸空谈[5]。所以德国的“项目式”教育大多采用的是学校和企业“双元制”教育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在企业实践[4]。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实践设备、课时、场地、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实践教学还只停留在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上,尤其是与市场衔接的实际应用型实践教学非常欠缺,实践教学方面与市场实际应用的融合程度不够。
2云计算时代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国内各大高校、企业逐渐开始建立云平台,开发云应用。云计算将是整个IT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的引擎和神经中枢[6]。云计算的需求推动和服务外包思想重新定义了网络架构和网络经营模式。而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依然采用旧的网络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不能适应网络市场的发展步伐,致使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出现了招生萎缩甚至停招。所以,改革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适应先进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与市场发展需求相吻合且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合格大学生是网络工程专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2.1课程体系的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主要涉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验证性实践,网络前沿知识涉及很少,大多都没有开设云计算等网络前沿知识的课程。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云计算时代,云计算更新了网络部署,所以在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应开展一些云计算等网络前沿应用方面的课程,从大一到大四,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低年级课程中安排一些云计算方面的前沿技术讲座和学术报告,高年级开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必(选)修课程及应用,课程体系制订时兼顾云计算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师资队伍的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涉及数学、电子信息、计算机基础理论及网络构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网络工程专业教师既要在专业领域的某一方向有较高的水准,也要了解网络工程专业各方面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当加入最新的网络前沿技术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毕业生。云计算技术引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广,同时也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而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是指由省市所属、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本科学校,多数处于地市级城镇,若想适应云计算时代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重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建立云计算及网络专业人才引进、服务机制,支持国内云计算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及科技人才到学校任教。(2)制订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本校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注重本地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根据不同教师的特色,发挥所长。(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网络工作者到学校任教,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习先进的网络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细心培育才能建立一只优质的教学师资队伍。
2.3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了解和学习云计算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践,目前国内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已建立云计划,如果所在学校已建立云平台,教师可以使用云平台与学生互动,如教学信息、将教学资源上传到云平台中等。在网络工程专业高年级的部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创建教学环境,学生可以租赁或通过其他方式申请学校的云空间,将作业提交到云端,也可以在云端完成部分网络虚拟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云检查验收学生的作业和实验。对于没有建立云服务的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租赁云服务器协助教学。目前,腾讯、华为、京东、阿里、百度、西部数据等多家计算机公司都开始提供云服务器租赁业务,腾讯等多家计算机公司还提供了学生租赁云服务器套餐,年租费更是优惠。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申请云服务器,并配置管理自己的云服务器。尝试让学生在云端完成作业,提交作业链接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融入云计算技术的教学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部分学生完成良好。因此,在高年级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直接加入云计算的应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并管理自己的云服务器,是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可以尝试并非常有效的一种学习云计算的方式。
2.4实践教学的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一直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难解课题。虚拟实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需求的环境进行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网络虚拟实验可以大量地减少实验资金投入,解决学校因设备欠缺而无法开展实验的问题。网络工程专业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对一些当前硬件欠缺的实验项目,设计虚拟实验,并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完成“虚拟项目”,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获得项目实践经验。云计算的本质就是虚拟化,目前,国内外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设计、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实验平台,基于云平台的网络虚拟实验既能简化网络实验环境的搭建,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学习应用云知识,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将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展应用性实践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本科教育;职业化;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途径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但始终未能打破高等教育的理论坚冰,所以“应用”不够彻底,不够市场化。归根结底,一部分原因是意识问题,思路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甚至大部分的高校教育工作者,都认为既然是高等教育,无论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就要所谓的“厚基础,宽口径”,打造传统的科研人才,这才是进入高校深造的最终目的,但似乎这条道路走得并不轻快,急行军的路上我们发现,学生入学是“娇子”,毕业离校是“游子”,找不到想象中的稳定工作,求不到专业对口的理想岗位,于是,高等教育进入反思阶段,观念意识急需转变。提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能够手、眼并进;既要懂理论,又要肯实践;既要有思想高度,也要有技术水平,于是“本科教育职业化”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发展输送真正能上岗的专业人才,为高等教育创造新机遇。
之前我们一直提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想,但不把学生培养成有技术、有能力的毕业生,我们的目标也只能停留在现在进行时阶段。所以,有了“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探索方向,我们就可以实现真正的“校企结合”,从而稳定就业,保障区域经济稳步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直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列,为了能够实现“本科教育职业化”+“产教结合”的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必须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产业需求的专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和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此同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大专业辐射力度,形成专业集群优势;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建成一批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基地。
一、探索“本科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育部高校转型精神的指导下,三本院校必将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是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我们的目标应定位在第三类别。这与我们原本强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不矛盾,本科教育职业化依然强调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只是突出了目前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技能训练。要从思想根源上首先矫正对职业教育的排斥思想。所以我们要在原有的建设基础之上,继续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完善,改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使之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培养目标为“文化素质+综合能力+职业技能”,而不是单纯强调职业技能而不顾其他。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可以依托原有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融合相关方面的优势资源,与优质高职院校通过课程体系相互对接,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
二、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
要想改革见成效,必须形成密切的“产教融合”,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逐步调整职称、学历和知识结构,以适应职业化教育的改革方向。本着“稳定、培养、引进”的原则,在政策上支持现有教师的再学习,以读博、进修、培训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提高,同时也要通过引进博士为专业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起到带头人的作用。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之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前提保障。今后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下企业锻炼至少一个月,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了解最新的用人需求;也要把企业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工程师、技工请到学校来,作为技能型外聘教师,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以企业的实际案例为培训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逐步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真正实现校、企交流不间断。
三、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
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利用好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适合独立学院职业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要编写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教材;利用网络媒体建成一批网上共享专业学习资料,针对专业主干课录制“微课”视频,实现灵活学习,动态交流。
四、实验室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与理论课程配套的实验条件至关重要。需要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的需求、企业切实的应用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考虑专业、课程两大集群,前瞻性地增建实验室和改造现有实验室。
图书资料方面,计算机专业发展迅猛,图书资料的更新不容忽视。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将逐年增加原版引进参考资料,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业界的发展概况和前沿技术。
五、特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职业化,都要以实践环节为根本。建设初期,将实现“3+1”的四年制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将原有的传统本科教育的理论课程下移,压缩为3年完成,在每个学期都有与理论内容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而第四学年将不再开设校内理论课程,将学生真正过渡到企业中,切实实现毕业即就业。
尝试与具有产品生产、出口资质的企业合作,建成一批以“促进就业、提高声誉”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基地,让我们的职业教育人才与企业、产品打包出口,形成配套资源,借助企业的已有优势为人才培养润色,提高地产人才品牌的国际影响和附加价值。
六、总结
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具体目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而人才培养重在建设,要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踏实而有成效地完成高校的教育转型。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