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与管理

会计核算与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与管理

会计核算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预算管理 会计核算 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对企业预算的每一个步骤和程序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为了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预算的影响,保障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对于预算管理要进行严密的控制。

一、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内涵

1.预算管理的特点。(1)预算管理的及时性。企业在每次进行重大投资和交易决策之前,都要对企业进行前期的预算管理,并分析投资和交易的成本以及计量预算成本。如果不能对企业决策进行及时有效和准确的判断,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所以会计预算对信息的收集以及对成本的核算一定要及时准确,及时准确的判断,可以为会计核算提供准确的信息。(2)预算管理的信息可比性。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一定要具备容易理解和可比性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的规范化,还可以为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2.会计核算的特点。(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经营活动的真实性。 企业必须按照符合市场要求的预算管理来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要更加注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实质。会计核算的基础信息是要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绝不能出现虚假、伪造和不是的信息以及证件。让企业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都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重要性。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信息应当与股东所得到的财务报考信息是一致的。这样不仅有利于股东提高决策制定水平,还可以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供编制的基础。除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还要对企业财会信息进行有主次、有层次的管理,对于企业财会的重要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相对简单的则简化处理。

二、企业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相互关系

1.预算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前提。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决定了一个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的真实有效性。但是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预算管理的有效施行。只有通过真实有效的预算管理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的各个因素总是发生变动。这样就很难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参照性,更不具备可比性,这样就会导致会计核算陷入困境。

2.会计核算的清晰度可以影响企业的预算管理。企业内部不同产品要具有不同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途径,企业中产品、服务、专利,这些收入的计算,成本的核算都需要进行提前的管理——预算管理,只有科学的预算管理,才能够制定合理的会计预算。除此之外,会计项目的核算明细化,细化会计核算项目,这样就可以为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提供合理的依据,企业就可以根据细化的项目进行管理与核算。

3.会计核算的公正性决定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对于会计核算的公正性来说其会计收集、计算都要严格的遵守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实施。由此可见,会计核算数据的收集,计算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无论什么样的预算,都需要与以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时发现差错并改正差错,以此,始终保证高度公正性。

三、实现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会计核算的策略

1.实行现代化的预算管理方式。随着我国逐步的和国际市场接轨,其会计核算已经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化,国际化的接轨不但可以增强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质量,还可以减轻其中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让会计核算和企业预算管理的时间提前到事先的规划和控制阶段。

2.核算时要充分考虑预算管理的要求。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预算管理时,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分步骤,分层次的划分与监督管理。预算管理主要是针对生产经营的相应步骤来落实、完善企业的相关规划。为了强化企业股东的控制力,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执行核算和管理的人员进行监督。为此,需要建立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责任,并将预算与核算相统一。在进行最终的核算时,可以进一步的分摊共有费用,实现责任的明确化。

3.预算制定严格考虑核算的适应性。预算和核算是会计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部分是相互影响的。如果最初的会计预算可以和最终的会计决算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那么会计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结果在内容、信息以及信息的传递上均无差错,预算和核算就是一致的,这可以保证公司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因此,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对于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与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对于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等,来逐步认识与了解预算管理与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让两者的实现有效地有机结合,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始终让企业预算管理成为为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管理、会计核算有效地指导,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地前行,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会计核算和企业预算的策略,不断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立.浅析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1(20)

会计核算与管理范文第2篇

(一)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经营预算等等,通过各个预算的整合形成了企业的预算体系。预算能够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量化,并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预算管理不仅使得企业中的全部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同时还能充分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应变能力,并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证。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自身具备很多作用:加强内部联系。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统一组织活动,让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不同项目和环节更加全面地联系和了解,能够加强企业不同项目和预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优化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管理将很多预期目标进行综合预算,保证企业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并不断完善目标规划,能够使得绩效评价体系更完善地建立;为员工的工作提供动力。预算时,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的发展预测,防止出现经营、投资等活动没有依据,通过可以帮助企业工作人员更好地发展。如今,预算管理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并且为企业管理带来了积极影响,通过制定、管理、评价、鼓励等手段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会计核算概述

企业的会计核算是指利用货币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的预算进行系统地整理和记载,并制成会计报表,从而成为企业经营中可参考的数据。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有成本计算、复试记录、登记账薄等。这些方式通过将会计要素进行监督从而达到某种效果。会计核算作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全面性。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很多的计量工具,同时还需要一些不同的度量。这些都能在会计核算中起到作用,利用此项工作能够将企业的全部财务支出和收入以及不同的经营环节中所形成的资料和财力、物力的消耗进行统计和计算,并形成财务记录。这种记录较为全面和综合;整体性。会计核算需要将所有的会计对象进行记载,需要保证数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会计核算会很好地将所有的数据连续计算,不会间断,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全部内容形成一个整体。

(三)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差异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首先,在使用方式存在差异。预算管理的使用方法较多,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项目特点使用相适应的方式,而会计核算的方式是比较固定的,不能随意进行改变;其次,管理内容不同。预算是将企业的所有活动进行调控,并且着重于组织配置,而会计是对经营活动的一种体现和描述,注重于在企业经营活动发生后进行核算;最后,预算管理只是企业自身的工作,而会计是有法律限制的,需要履行法律规定。

(四)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联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首先,两者的工作目标一致。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完成预期目标,并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两者的方法形成有共同点。预算管理及会计工作都是通过对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量化,并通过计算、采集、整合等方式操作;最后,两者的都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不同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预算和会计两者虽然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但是有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企业只有将两者协调统一,并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财务管理工作服务,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和项目进行预算和规划,并优化管理环节和相关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的重点是为了帮助企业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的决策影响。目前,很多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在预算过程中,没有将理论更好地联合实际,对于预算较为粗糙和随意,没有仔细并制定计划。同时由于预算管理应将各个预算进行量化,而很多企业预算时,忽略了这一点,对于战略预算过于关注,没有为预算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这项工作的性质、目的和具体内容不够清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不能很好地应对企业的预算工作和变化。

(二)对预算管理的运用不规范

预算管理需要按照数据进行具体的操作,而在具体预算时,企业多使用原来就存在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各个部门制作出来的。然而很多部门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制作出来的预算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不是很大。如果企业应用了这些原有资料进行接下来的预算工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无法保证高质量且准确的进行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较为重视,同时预算对象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汇总,然而企业在此工作中,并没有及时更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财务和资金状况,因此使得新一轮的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现实意义。在预算时,运用方式不科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运用过程不够规范。

(三)预算管理的市场消息获得滞后

由于预算管理中的编制难度不大,程序较少,因此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市场的讯息反应,使得具体操作时,不能针对如今的时代变化进行有效地预算,且预算方式和规定经常更改,由于企业是不断地发展的,其发展需要依靠一定的市场信息来进行战略和政策的更改,如果预算工作不能及时更新市场变化,就无法让让企业更好地制定战略和政策。工作人员在具体预算时,没有固定的参考规定,因此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了预算成本,形成的预算没有实际作用,不能真正地为企业带来价值。预算如果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会导致整个财务管理混乱,无法将企业的筹资、投资、成本、管理等财务状况及时整理并汇总,企业无法更好地根据数据了解其经营状况,并影响了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这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存在着更多的压力,无法迎接挑战。

三、企业有机结合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使用现代化管理方式

企业应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同时通过现代化管理方式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相结合。可以引入电算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算过程和工作量,使得核算工作简单化,这样能够让相关的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经历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预测、调整和研究。同时,利用会计核算能够弥补预算管理的不足,将工作做的更加仔细和精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和网络时代,企业应该明确高科技的重要性,组织员工学习关于两者需要的软件,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避免员工产生太大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无误差性,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核算和预算中。

(二)协调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并规范运用

企业应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相互分离,并单独运用,通过采用预算编制实现二者的完全独立,并协调两者的关系。工作人员应先将会计核算的结果算出,通过处理写进预算表格中。考核时,应利用数据和信息进行参考,即以会计核算为依据,而预算管理作为主要重点工作。由于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其较为重要,然而如果没有足够和细致的数据提供,就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通过以上的方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以帮助两者独立运作却相互协调,以为公司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预算工作时,应使用最新的企业经营资料,让专业部门进行表格和数据的统计和制作,确保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及时更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形成一个集预算和会计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实现运用的规范化,以真正地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服务。

(三)结合预算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使用差异处理

企业经营中,通常会利用会计对营销、生产和收支进行预算和处理,预算时主要以生产经营中制定的具体战略目标为依据。企业需要衡量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按照一定得标准再一次预算,这样才能对预算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责任预算为了明确划分员工的责任和负责项目,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问责,遵守责任履行规定,并制定科学的工作分配方式。在进行物力和人力的支持时,制定合理的转移价格,能够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及时掌握预算工作的进展情况。与此同时,由于预算管理和会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应结合这种差异制定差异处理法,并理解差异的存在。首先,为会计核算设立独立的科目,将模糊的事项集合,并全面记录,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在进行判断;其次,定期对两者工作进行讨论,对每一个项目进行仔细分析;再次,已经分析出的责任差异可以利用预算和核算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不可预计中记载模糊责任人差异,并充分考虑到前期模糊事项的各方面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在两者单独运行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并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服务,在掌握自身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进出上制定有效战略,并保障顺利地发展。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集中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实践分析

一、引言

集中财务管理依托于高度信息化的系统运作平台,以更加全面地的管理体系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资产等财务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有效控制、调配筹划等操作,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安全性、及时性、准确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生产,促进发展、提高效率,提升服务和信息质量,适应管理体制规范化、经营体制多元化的改革进展,实行银行帐户、税号等核心财务资源统一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全面预算管理等改革措施,财务职能需由单一的费用控制向资金筹集使用、成本控制和收益管理转变,某科研院所实施了以实现集中核算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方案,财务部门的职能由“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改革后该院各二级单位不再设独立的财务机构进行会计核算,同时逐步取消过渡时期的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会计核算中心,切实履行财务的反映、核算职责,直接为基层服务,向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和其他核算成果。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集中会计核算是否能顺利实现改革目标,纳入集中会计核算的各二级单位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等问题显露出来,接下来将对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二、集中会计核算后各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实行集中会计核算以前,各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能,反映与监督是一体的,是无法区分的,在反映的过程中进行监督,监督控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准确反映。而且各单位一定程度上更加重视会计核算、资金使用、编制报表等业务,忽视财务分析、管理、控制等职责,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往往被弱化,被简单的会计核算取代。集中会计核算实行后,核算与管理职责相对分离,反映与监督职责分由不同部门执行,即进一步做大做强会计核算中心,将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整体置入,切实履行财务的反映职能,精简财务部门,强化其监督管理职能,一定程度上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监管,制衡。同时,集中会计核算,集约利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改变了一个单位多名会计的人力状况,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加强了单位资金的监督,在不改变资金管理权限的情况下更有效的利用资金。从单位角度来说,一些管理基础较好、资金量大的单位,积极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资金收支比较规范,能及时提供项目预算等信息,依托于中心进行财务管理活动,保障了单位的正常运转;一些单位则基本取消了财务管理,完全依赖于中心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等财务管理活动,单位只管经手收支,领导签字就支出,基本没有内部控制,单位预算编制粗糙、与实际业务需求脱节,中心报送会计报表、财务报告也无人重视,财务风险较大。其中一些单位是认识偏差,认为集中了会计核算、加强了监督,单位就不再作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责任主体了,无须再进行财务管理了;有些单位更严重的会抵触集中核算的改革,认为其独立的财务机构被撤销,既难以掌握真实的财务情况,又无法对财务信息保密。同时会计核算集中后,由于认识上的错觉,导致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有些单位领导认为资金支付均由会计核算中心会把关,无需严格审批经费支出;会计核算中心根据经费、资金原规定的支配权、使用权、审批权限以及财务管理权均不改变的处理原则,坚持经费、资金支出、管控的决定权在各单位,其职能仅为准确反映财务信息。基于此,各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职责的归属难以界定,互相推诿,甚至出现无人负责的情况。但即使各单位管理层想承担财务管理的职责,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控制,但由于财务信息必须由中心提供,同时又不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源,无力为继。同时基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由不同部门执行的现状,会计核算中心由于只须对核算的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即可,无须对资金支付的真实性负责,单位经营效益如何亦对中心无影响,导致中心的财务人员很难有了解单位业务实质,参与管理,充当决策参谋的意愿,如无法了解支出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性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控制进一步分离,既难以保障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实现,又对经营效益的情况难以考核、监督。

三、集中会计核算后各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践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各项工作、包括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推动者和决策者。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定位,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的实现起重大作用。单位负责人及管理者,首先对单位整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明确财会工作的定位,而一个单位的主要目标决不会是算好帐,管好钱,而是获取利润、履行职能等。为此,单位应依托于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单位主营业务指标,中心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为单位的主营业务服务。财务管理是建立在会计核算信息基础上的。中心除承担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承担大量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但最终的财务管理权仍在各单位,保持不变。再此基础上,两个部门如果沟通、配合方面始终存在障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将无从谈起。为此,首先,中心应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单位制定内部财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会计核算设置上也要求于单位的财务需求向匹配,及时准确提供财务信息。其次,中心必须按照单位要求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会计报表、财务报告,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积极深入了解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时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单位要高度重视相关的财务报告,并针对提出的相关问题和建议,高积极、认真分析、整改;最终,中心与各单位针对全面预算中的相关内容,以及专项经费财务报告、分析等,应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已保障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与资金支付的安全运行。管理终究是要靠人来实施的,做好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的素质如何就变得十分重要。首先,中心的财务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财务会计专业技能,从而有效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参与单位运营决策、建立完善财务制度。其次,财务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会计政策,提高专业技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要求。最终,财务人员经积极了解单位业务情况,以便针对性的实施财务管理,做业财融合以便更好地编制预算、审核支出和为业务服务。

四、总结与思考

会计核算与管理范文第4篇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原则

1.节流与开源相结合的原则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而提高经济效益又包括增加预算收入、降低成本支出。这就需要定期对企业各种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和会计核算,对于超标支出及时纠正。2.全面控制原则(1)全过程控制:在整个企业运行周期中都会涉及到成本,所以,无论是企业运营的哪个环节,都应该要有较强的成本控制意识。(2)全员控制: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考核指标就是成本。它与企业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都直接相关,所以,需要全体职工来共同参与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来,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3.节约原则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关键就在于要节约财力、物力、人力,可采取三种措施来完成。第一,对可能发生的浪费要通过预防成本失控的措施来进行制止,向技术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第二,要优化方案,提高管理水平;第三,要对企业财务部门所制定的财务制度、费用开支标准和成本开支范围予以严格执行,严格监督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

二、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措施

(1)确立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制度管理是现代管理最主要的特色,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确立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而地位的确定又是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实现。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既能够使得财务制度满足的发展需要,将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中的灵活性与原则性做到统一;另一方面,能够让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地解决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存在的制度缺陷问题。例如广东大沣实业有限公司就大力推进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应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数据的实效性、准确性、完整性,还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意识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企业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中,实施全员成本管理,企业全体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成本责任予以明确,自觉在平时的工作中搞好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意识。重新修订企业车辆管理、电话费包干、水电管理、办公用品及接待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严格控制耗水、耗电、耗油、耗能,降低资源消耗。如,在行政接待方面,实行公务接待审批和科室对口接待制度,严格控制食宿标准和陪同人员,禁止超标准、超规格接待;在车辆管理方面,实行集中调度,严禁公车私用,严格定点加油,实行定点维修和定点保养,并对驾驶员实行里程、油耗双考核。(3)完善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建设只有有效利用企业现有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加强以绩效评估、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为主的成本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一,企业应该借鉴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成本管理、成本核算的成熟经验,同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来建立行之有效的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管理网络、成本核算组织,健全责任成本会计制度,规范核算单位的收支范围、费用项目、收入情况;第二,为了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构建价格竞争优势和成本优势,企业内部应全面开展各种支出费用的成本核算。

作者:区敏婷 单位:广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会计核算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 医保管理 医保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 A

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纳入医疗保险范围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医院作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载体,医保管理的好坏对医院有着重要影响,关系到医院、患者的切身利益。医院只有通过加强医保管理,并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才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疗消费透明度,使医院的管理效果出现明显的进步,并保障医保政策在医院的正确执行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医院医保会计核算现状

我国医保体系的建立是从试点开始,逐步推广,因此关于医保并没有制度性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报表式样等供各地参考,只有《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116号)中提出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原则上参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执行,参照《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核算”的指导性意见,各地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科目体系和报表式样。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医院的具体规定会出现差异,医保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就相对不足。此外,医院现行的医疗保障费用的账务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一般为:患者住院交纳预交金时借记“库存现金”,贷记“预收医疗款”科目;收到医保管理部门总额拨付的统筹金额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医疗款”或“其他应收款”;医院确认患者在院期间业务收入时计入“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借方,贷记“事业收入”,根据具体业务分别计入其二级科目,如“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药事服务费收入”等;最后患者出院结算时借记“预收医疗款”、“应收医疗款”,贷记“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如果要补结算差额,则计入“库存现金”借方,若为退结算差额,则计入“库存现金”贷方。然而进行这样的账务处理后会发现会计核算科目比较单一,医疗保障部门的统筹费用全部在“应收医疗款—医疗保障统筹款”中核算,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各医疗保障部门欠医院的金额,在具体操作时容易账目混乱,不能清晰地反映会计业务中的具体内容和特殊情况,不便与各部门对账,无法满足医院会计业务核算的需要。

二、医院医保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医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医院重效益轻管理,部分医院未成立相应的医保管理部门,使医保管理同医疗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责任不明;部分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不熟悉、不了解,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会出现问题,甚至可能误导患者。

2.对持他人医保卡到门诊或住院检查治疗管理不到位。一些非参保人员为了个人住院不掏医疗费用,就通过关系以参保人员的名义办理住院手续,让医疗保险替他们出钱。甚至还出现医院与参保人员串通的情况,开具假住院证明,通过办理正常的医保住院手续挂名住院,套取医疗保险基金。 3.信息管理水平较低。虽然一些定点医院在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方面给予了必要的投入,但信息系统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各医院普遍缺乏对医保相关业务的统计分析,不能为医院医保工作提供宏观和微观的数据支持。

三、医院医保管理与医保会计核算的关系

1.医保会计核算在医保管理中的重要性。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而医保费用的会计核算对医保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今天,医院应逐步加强并完善医保会计核算的流程与方法,满足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需求,确保医疗基金的收支平衡,促进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医保会计核算在医保管理中的局限性。当前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联系紧密,能客观真实地记录现金流量,反映医疗保险基金实际的结余。但是以此为基础的医保会计核算也存在一些缺陷,难以准确反映当期损益。首先收付实现制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完整,仅按照医疗保险基金的进出情况核算基金收入、支出,无法反映基金收支和当期损益的全貌;收入只核算实际缴纳数额,不核算欠缴数,单从账面上看,无法获取应收未收基金的信息,难以保证应收尽收;医疗保险基金形成的隐性资产和隐性负债不能在会计账簿和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反映,其财务状况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增加医疗保险基金风险。其次,收付实现制不能全面揭示医疗保险基金的真实信息。如支出只反映实际付款支出,不包括已发生未结算及已结算但未付款的支出,这种核算方式会导致低估当期支出,虚增可供支配的医疗保险基金,无法准确评估当期结余,既造成信息误导,影响基金收支的真实性,同时也给人为调节收支留下了操作空间。

四、强化医保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策略

1.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加强财务人员医保知识培训,提高医保理论水平和财务专业知识。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财务人员树立起良好的工作作风,自觉维护和执行财会法律法规,抵制各种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

2.规范医保账务处理流程。一是增设会计核算科目。为了提供详细的会计信息,应在“应收医疗款”科目下增设明细科目。审报统筹金额,审核扣款;医保保证金。业务发生时,医院按实际垫付的统筹金额:借:应收医疗款——审报统筹金额,贷:医疗,药品收入。如有不合理费用,医疗保险机构扣除时,此部分费用应向医疗保险机构索要相关文件,并报医院管理层审批。有责任方时,借:其他应收款,贷:应收医疗款——审核扣款;不追究责任,由院方承担时,借:医疗,药品收入,贷:应收医疗款——审核扣款。月末,将其转入应收医疗款——审报统筹金额。月末,应收医疗款——审核扣款应无余额。二是对于医疗保险机构预留保证金的,应建立“医保保证金”往来科目,每月拨款时,将医疗保险机构实际扣除的保证金从医疗保险机构的往来账中结转至此往来账。在下一年度医疗保险机构统一拨付上年保证金时,予以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