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的语文学习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兴趣 方法
1.设置情景,以情激趣
教学中,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安排,把学生的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是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的是南疆景色,山水相映,别具风格。因我又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所以讲这篇课文时,格外感到亲切。桂林山水奇异动人的景色再现眼前,我为祖国有这样清秀、奇异、幽静、美丽的胜景而感到自豪。我由衷要赞叹它的激情早已抑制不住。于是,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录像再现了桂林山水的奇特风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如诗的连绵画卷之中。随着画面的移动,学生个个翘首凝视,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美的向往进入了课文情景。接着,我又配乐给学生进行了欢快、激奋地范读。学生们个个欲试,都想为大家读一读课文,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地热爱。讲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抓了按板书顺序练背,学习作者优美的言辞和严密的写作结构。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3.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主要是模拟直观,它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摸拟形象而进行,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等。语文各册的前面都有几幅画面各异的图像,结合课文让学生揣摩这些画面,可以收到自然感受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灵活多样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4.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富有文彩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教学中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有的老师讲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愿听也乐于听,且意味盎然。有的教师讲课整节课是枯燥无味的,只知道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划划,用黑板语言代替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是意味索然,不愿意听,也不想听。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听起来有点头痛”。我曾听过魏书生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发现他的课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注重了教学语言的运用,整堂课是轻松愉快、幽默风趣,文彩飞扬。正如魏书生自己所讲“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这种笑就会自然而然地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识。
5.结合自身特点,挖掘潜在基础,激发学习兴趣高级中学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的重要,耐心教育固然重要,但根据学校性质课程特点,只要注意了解基础,并发掘基础和拓展的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四《短文三篇》一课时,结合三篇文章中最精辟的一些句子,反复启发,再结合单元写作纲要,提出“谈生命.思想.信条”这一论题,让学生举例论述,促使他们对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理性认识。当然,只此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中亲身体会语文在实践考试中的作用,使之感到学之有用,方能使学生学之有趣。因此,在《短文三章》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勾画了疑难字、词,进行生字正音和词语解释,让他们积极积累好基础,随后让同学们勾画出各自认为最难懂的句子来进行分析探讨,学生们通过互动交流,大家一起来研究解决,最后,将统一探究的疑难问题展示,教师随堂趁机加以点拨和指导,结果证明,通过“自学”、“共商”、“互评”、“指引”这一系列教学过程,学生不但对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语文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价值。这样,对语文学习兴趣较差的学生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真正做到了和语文课本融成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小结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高中教育的特点和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科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得到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涛.略谈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快乐阅读·经典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 有效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往往是到了高三复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基本上记不住几篇曾经学过的文言文。而如何使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更加有效,则是摆在全体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对它难以热爱。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觉得文言文诘屈聱牙,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目的不能完全达到,教师对此感到棘手和苦恼。为了不耽误教学时间,又能考出比较好的成绩,教师遵循字字落实的原则,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字字解释,句句翻译,采用“串讲”“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方法,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完全处于死记硬背状态,多数学生上课时昏昏欲睡,学生学得被动,课堂死气沉沉。再加上教师灌输时强调忠实于文本注释,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怀疑和探究的精神。这样,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动口多读、多背
古人写文章注重音律,文言文中骈句居多,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平仄错落有致,强烈的节奏感和富于乐感的音韵构筑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环境。许多文章读起来,都给人一种琅琅上口,如同行云流水的感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感目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语感的生成离不开体察入微的朗读,在文本信息的输入过程中,通过人的口、耳、脑等多种器官的综合作用,将文章的音、形、义、情点点滴滴渗透到阅读者的思维容器中,经过编码、排列、组合,形成可以随时取用的语言材料,然后才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要多读,才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累语言素材。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背诵一定量的古典诗文经典作品。如《诗经》《离骚》《汉魏晋诗三首》《阿房宫赋》《赤壁赋》《琵琶行》《游褒禅山记》《报任安书》《陈情表》等这些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一定要要求学生按课文的要求背诵。表面看来,背诵似乎只是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其实,这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们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思想情感材料,当然又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渗透到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成为终生的营养,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既然背诵古诗文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那么背诵古诗文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死记硬背。
(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文言文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才会学有所获,若学生只是应付教师或者考试而被动接触文言文,学习起来就会感觉枯燥乏味,思维不活跃,受益不大。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从内心喜欢上文言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有所成,学生才能学有所获,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大都可以与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轶事和处世哲理联系起来。课前,教师可以将文言文所涉及到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或成语典故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再布置朗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在预习中产生兴趣,从而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讲解,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例如,在上《烛之武退秦师》之前,教师可以先讲讲“秦晋之好”这一成语的来源,从而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课。
(三)遵从人性,互动教学
谈到教学方法与策略,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课前老师已经适可而止的阐述了要学习的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大概情景,并且适时的给学生布置了预纲和预习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带着兴趣大概的阅读了文言文或者通过互联网查询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但是没有达到通达理解的水平,接下来老师要做的是答疑解惑,并淋漓尽致的把文章剖析开来。越来越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要不断创新,古老的“填鸭式”教学在语文课上早已不再适用,我们可以更多的采用互动教学。老师在课上根据预纲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来把课程中的点讲出来,不准确的老师老纠正,总之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通过提问的形式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老师再把文章的每一个典故、句式、词句意义进行解释,再根据史学家或自己的观点予以点评,给学生醍醐灌顶的感觉。
(四)根据文体特点,合理进行字面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代和现代的语言习惯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字词句是组成文言文的重要单位,因此要想学好文言文,首先必须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即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文体特点,注重字面教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字面教学就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应当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仅此而已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弄透字面障碍的时候,也应该有个尺度,即不能一概把字面作为教学最重,甚至全部重要内容,像“煲稀米粥”式的唯字面教学观,肯定是不大好的,因为学习文言文,懂得祖国灿烂的古代语言文化,不只是知道几个字句的现代汉语的用法就可以了。所以,教师在学生精要地、高效地熟悉字面意思之后,应科学地、有侧重地切入对主题思想的解读,只要轻重合理,一定能各得其所。
三、总结
总之,文言文字词句的解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不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文言文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价值观得以正确树立。
参考文献:
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此同时,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的误读,在教学实践中得与失并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1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由教师主体向培育、创设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转变。
1.1 教学主体误区――形式重于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缺位,当发现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相当比例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将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思想彻底摒弃,最大化地追求学生自主化课堂氛围的创设,并过于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由原来的所谓“一言堂”变成了“万言堂”,而教师这种片面强调个性、忽视及时引导的做法,虽然表面上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地引导和评价,对于学生各种层出不穷的见解,教师往往用“很好整理”等比较概括的词语进行总结,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教师只是在不停地说“好”“很好”“不错”等夸赞之词,而全然不顾其见解与体验是否科学、合乎情理。
1.2 教学模式误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失当。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及应用,对课堂教学效果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融入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技术,“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主体演示功能,使一些传统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2.1 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课件设计质量不高。
主要存在两类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就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而言,由于缺少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再加上部分教师的创新学习需求不高,动力不足,因此部分教师在课件制作中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例如将讲稿变成电子教案,课堂教学照着电子教案念,这样的多媒体应用毫无现代和先进可言;二是就年轻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水平很高,而为了凸显现代技术的功能与魅力,部分教师将教学课件制作得过于花哨,课件内容重点、难点不突出,缺乏条理性,华而不实,一味追求动画与声音效果。这两类突出问题都淡化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2.2 多媒体教学被泛用滥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性不足。
多媒体课件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其明显优点,因此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备载体和模式。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无视教学内容,教学必用多媒体,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视听代替朗读,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受限。
2 重新构建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与途径
2.1 重新解读新课程,返还学生主体真实要义。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按照这一新理念,“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同时包含着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方法和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而言,即让探究的方式进入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克服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肤浅平庸之弊,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但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传统,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要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具有平衡这一矛盾的能力,进一步地说,新课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有效培养,而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和思考过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允许,而且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真正的探究精神。
2.2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即时性与动态性巧妙结合,实现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2.2.1 正确应用多媒体教学。
针对上述存在的两类比较突出的问题,对于欠缺多媒体应用能力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自我完善。信息时代,师生通过网络技术、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消除因地理产生的藩篱,教师的自我培养环境日臻成熟。此外,对于学校而言,应对多媒体应用能力较弱的语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具有较强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能力的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新课标下的新的评价机制,通过正确引导,使得这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形式为内容服务。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例如,我在教学《孔雀东南飞》后提问:如果刘兰芝没有“举身赴清池”,焦仲卿没有“自挂东南枝”,那么他们还可能有怎样的结局?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有的想“他们会私奔”,有的想“他们会起来反抗”,当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得出二人非死不可、别无选择的结论时,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诱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现力。经常这样做,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其探究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提倡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活动。围绕学习目标,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大可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做一个导演或参与者提出个人的看法。
在学习《雷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作为“当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一步掌握戏剧人物语言动作性的特点,体验戏剧语言丰富的潜台词和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唯此,学生的思考探究力才能稳步提高。
三、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在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能使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进入更新、更高的层次,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在学习《丹柯》(外国小说欣赏)时,学生特别不能接受丹柯为了他的族人牺牲了,他的族人还把丹柯用心燃烧的火苗给踩熄了。在此问题上,学生对丹柯该不该为他的族人而牺牲这一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答案,并要求进行辩论。教师应适时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在关注课本对丹柯形象描写及理解作者写作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得出各自的见解。在激烈而有序地辩解过程中,作者创作丹柯这一形象的主旨便很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关键词:方法;初中语文;文言文;质量
所谓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与学的目标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也是直接影响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应试教育下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仅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一直都是在死记硬背中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有意识地借助多种教学方法重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而为文言文课程存在价值的体
现、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质量进行论述,以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自主翻译法
自主翻译法是课改下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文言文教学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仅是在被动的学习,死记硬背地掌握知识,应对考试,严重不利于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认真学习自主翻译法的核心思想,要通过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语文文言文学习质量的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
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质量,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自主结合下文的注释,自主从自己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入手进行翻译,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质量。所以,在本节课的自主翻译法的应用中,我组织学生自主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自主翻译,比如,“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等等。组织学生自主对这些句子进行翻译,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确保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小组汇总法
小组汇总法是指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是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点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汇总法的应用对学生主动求知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词语”进行汇总;对“通假字”进行汇总等等,以确保学生在知识汇总和思考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质量。以“之”字的用法为例,在文言文复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文本中出现的“之”的不同用法进行整理汇总,比如,
具答之。(陶渊明《桃花源记》)代指桃花源人。这里的“之”字为人称代词。
渔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代指桃花源的情景。这里的“之”为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
……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对“之”的不同用法进行汇总,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理解,而且,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对文言文价值的体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在零散知识的整理和汇总中确保课程价值实现最大化,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直观教学法
所谓的直观教学法是指借助多媒体视频、图片、微课等辅助工具将抽象的文言文知识形象化,这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文言文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枯燥的、是难理解的,所以,缺乏兴趣是主要现状,而直观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文本直观地借助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隆中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视频,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直观的视频展示中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自主地走进本课堂的学习活动中。
总之,为了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质量,锻炼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们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文言文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