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幼儿教育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科普活动;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99-02

伴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教育不同层面逐步、深入地开展与之相关的科普活动。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作为最基础、最启蒙的阶段,其科普活动对于启发幼儿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在幼儿阶段开展的科普活动,日益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层面和幼儿家长层面的重视和关心,深入探讨以幼儿教师而教育主体的科普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幼教科普活动与幼儿教师之间联系的理解。

一、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对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分析

第一,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科普洞察力。受其特殊年龄阶段影响,幼儿有着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对很多事物都表现出好奇心。幼儿在心理和生理上表现出来的这一特征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科普活动中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捕捉和洞察发现不同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第二,必须具备较强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在科普活动中,教师的洞察能力极为关键,但幼儿教师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同样重要。科普活动中幼儿教师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是在前期对幼儿开展科普活动行为、语言等外在具体表征方面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层次的总结和升华,分析出幼儿参与科普活动的各种规律和内在特征。

第三,创境能力。幼儿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情景。开展幼儿科普教育活动中,外在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科普环境,能够为幼儿更深入参与科普活动营造一种舒适、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

第四,幼儿教师要善于协调好自身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为顺利开展科普活动奠定和谐的幼儿相处的关系。在科普活动中,建立一种良好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能够为孩子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科普活动创设友好、和谐的情境,对于科普活动中新鲜事物、不明白的问题愿意向教师请教,有效地帮助孩子们解决科普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二、教育学、心理学对幼儿科普教育的影响

第一,立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有效开展幼儿科普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幼儿科普活动必须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基础和前提,幼儿教育学科学回答了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科普活动的内容、极其重要性以及开展科普活动的内容是如何让幼儿接受的等相关问题。在回答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帮助教师在开展幼儿开展科普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得科普活动更加有效。

第二,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为有效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撑和方向引导。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对开展幼儿科普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和观点是科学、规范、有效开展幼儿科普活动的重要指南。例如,学前教育学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理论多元化的视角来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机制,为开展幼儿科普活动中从不同角度把握幼儿心理规律和生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手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第三,幼儿科普活动是在遵循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基础上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幼儿科普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内集中进行的,有一定主题思想或提出明确的口号,并要达到一定思想教育目的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要求的科普教育活动。从这点上讲,幼儿科普活动是完全建立在符合幼儿教育规律、遵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培养幼儿科学兴趣爱好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

三、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效开展科普活动的具体措施

第一,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开展科普活动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努力构建一支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开展科普活动的关键点和根本保障点在于教师。幼儿教育阶段开展科普活动,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重点引进和加快培养一批既能够熟练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和幼儿教育学专业理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教师,又能够熟练运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将自身科学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身体力行行为的教师。幼儿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从长远着手构建一支创新型的幼儿师资队伍。在师资引进过程中要重点对拟引进的师资在科学素养、科学创新能力、科学普及活动策划与组织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衡量,并将其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科学普及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作为是否录用的主要标准之一;同时,幼儿园要从学校层面加强对已有师资力量在教育学及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方面、科学活动普及组织实施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从很大程度上讲,幼儿科普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影响如何,都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只有建立起了一支既能够熟练掌握和具体运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够将培养幼儿科学创新能力和科学普及活动作为自己教学实践的自觉行为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科学普及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为今后培养高素质的科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幼儿阶段就培养孩子的创新型科学思维,就必须要从幼儿现有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殊阶段出发,在开展幼儿科普活动、培养幼儿科学兴趣的同时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活动。

第三,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新活动需要重点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相应的科技比赛等形式。幼儿园在开展科普活动地方过程中,必须要从幼儿现有的心理规律出发,即幼儿正处在任何事物都非常好奇的特殊年龄阶段,尤其是表面感性事物、多姿多彩事物表现出强烈好奇心和强烈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开展科普活动中,要善于创新载体和活动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各种各样的科技比赛形式进行。“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在学校中烘托一种浓厚的校园科技氛围,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科技活动、人人关心科技活动的良好气氛。”[1]通过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不仅孩子们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得以有效的调动,而且还能为对科学技术表现出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并在比赛中扩大自己的科技创作视野,为今后更高层次的科技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需要传授给幼儿更多的科学意识,加强对幼儿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在幼儿阶段开展科普活动中,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无论是采取什么形式的活动方式,幼儿园以及指导师都要从具体的科普活动项目出发,针对幼儿的特殊心理特点和规律,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培训,让孩子们能够对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相关原理以及内在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传授,让学生掌握起参加科学创新活动的基本功,以实现科普活动的最终目的。一般来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培训幼儿基本的科学观察能力。在举办科普活动中,让孩子们在具体的参与环节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观察事物,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主动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记录的良好习惯。科学观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本科学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离开了观察这一环节,那么在以后深入的分析环节、总结升华环节将会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开展科普活动中,成立专门的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教师在课上为学生传授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教给孩子们具体的观察问题的方法,然后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具体的科技事物面前,让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相关科技知识去观察科技实物作品,发现其表面特征以及与该项科技实物相关的具体应用。

二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并重点培养幼儿在科普活动中善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具体的科普活动,要重点培养孩子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能力,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科普活动中能够找到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培养幼儿善于思考的能力,要让学生在科普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做到学与练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思考模式,能够形成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三是在科普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展科普活动,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锻炼提升孩子善于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原理,在相关工具和设备设施的帮助下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要鼓励幼儿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灵感,运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些新产品。在科普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极为关键,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强,即使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再高,那也必将无用武之地。

四、结语

幼儿科普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重要依据,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科普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科普洞察力、较强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创设良好的科普教育环境能力以及善于协调好幼儿之间关系的能力。要想保障幼儿科普活动开展的效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兴趣入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相应的科技比赛等形式,加强对幼儿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琰.以儿童为主体――幼儿科普节目“大龙实验室”的创作[J].当代电视,1999,(12).

[2]龙海云,田力,姚奕婷.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教育初探――幼儿园科普教育纪实[J].科普研究,2009,(01).

[3]郭玉洁.从娃娃抓起――浅谈重视幼儿科普读物的出版[J].中国出版,2000,(06).

[4]李康耀.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例谈[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06).

[5]李康耀.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教学例谈[J].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6]胡箭,关成林.早期教育理论问题与早期教育研究方向的思考――兼谈《幼儿教育学》教材内容的处理[J].教育导刊,1998,(S1).

[7]蔡惠莲.学会学习与幼儿教师的培养之我见――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体验[J].成功(教育),2011,(14).

[8]孙承毅,杨占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以鲁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9]胡雪赞.谈幼儿教育学课中“活动教学”的设计与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6,(20).

[10]文颐,唐大章,杨春华,王青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四川省幼儿园园长及成都中职学校幼教专业骨干教师的调研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11]张威.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心理学辅助教学[J].成功(教育),2011,(03).

[12]李幼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为案例[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6).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幼儿教育的特点论文【1】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孩子进入学校的前期教育,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是目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尤其是目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正确发展。为此,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健康;教学目的

一、前言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在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多数家长都存在望子成龙的心态,攀比心理严重,觉得在幼儿园开始就应该开始学习很多的知识,如认字、算数等,目的是为了不让上小学的时候落下。而很多的幼儿园也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了这块,幼儿园学习中很多都已经是一年级的知识。同时,很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这些问题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严重体现。这样的环境和要求下,让孩子的童年不再那么无拘无束,缺乏了自由发挥,对身心的心理教育上也显得欠缺。因此,有效的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非常关键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教育老师连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来让孩子的童年获得更多的乐趣,培养孩子的各种应用技能,而不是纯粹地学习知识。因此,本文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探讨纠正这种现象的优化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在次基础上重点的探讨了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优化措施。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老师以及幼儿家长要共同努力,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思维,摒弃那种一味地让孩子学知识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可以从目前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三方面进行。首先,教学内容上,很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在幼儿教学中进行,让孩子增加负担。其次,教学模式上,游戏环节过少,开设课程传授小学知识占一部分,这就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另外,教学管理上,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的活动较少,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知识的教学,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

基于以上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作者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有效的加强和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家长的理念,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做法引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升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监督水平。

1.有效地加强和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直接面对的对象,其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方向。如果幼儿教师水平不高,同时对于孩子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看重,那么就会出现老师带有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中,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幼儿教师能够科学的进行安排教育活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理论知识,如认识多少字,能计算多少加减法,等等。而是多给孩子传授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同时培训教师从科学角度来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主动在教学中多进行游戏互动,让游戏和教学相辅相成,让课程真正适合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教师成为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幼儿教育机构要多给幼儿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接触到外面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师资队伍水平提升了,幼儿教育水平才能大幅度提升,才能有效的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问题。

2.改善家长的理念,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国的大多数家长大都是望子成龙,渴望孩子越早掌握理论知识越好,其实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比如,很多中国家庭中,四五岁的孩子已经认识很多的汉字,能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背诵很多的古诗,等等。而家长也为孩子有了这方面的能力而感到自豪,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四五岁的孩子连自己吃饭都完成不了,还是父母去喂,也不懂得去做一些基本的家务,脑子中根本没这个意思。更大的问题是父母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总觉得这些我们可以提孩子做,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这恰恰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理念。要想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改善家长这种错误的理念,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培养孩子的个性和自身兴趣,在幼儿教育中远远的重于这些知识的传授。所以,改善家长的理念,才能让孩子更加快乐的成长,幼儿教育才能更加让孩子健康成长。

3.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做法

国外的幼儿教育是完全不同于国内的幼儿教育的,他们的孩子可能语文知识,数学知识远远落后于我们的孩子,但他们对于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方面却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应该将国外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有效的引入。首先,在幼儿教育中要让孩子“玩好”,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幼儿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其次,在幼儿教育中多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培养孩子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另外,多练习孩子的动手能力,多在幼儿教育中让孩子参加手工和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

4.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在幼儿教育中必须遵循孩子自身的特殊性,按照孩子身心发展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孩子的幼儿教育健康和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再做好孩子进入小学前的衔接工作,比如多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喜欢,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生存技巧等等。

5.提升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监督水平

在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工作中,政府部门必须做好监督工作,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有效的细则来加强管理和控制,比如对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等等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杜绝各种以成绩来论成败的教学方式,保证孩子的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同时坚决杜绝强制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等等。

四、总结

总之,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意义重大,对于帮助孩子健康发展,培养孩子的爱好,提升孩子的正确思考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老师以及幼儿家长要共同努力,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思维,摈弃那种一味的让孩子学知识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田红艳.幼儿保育的理论地位难以落实的原因和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2]苏小美.幼儿园引入新闻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国报业,2016,(14).

[3]周燕.幼儿园一日活动之反思与改进[J].教育导刊,2016,(06).

[4]刘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究[J].科教导刊,2016,(06).

[5]杨叶恒,刘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调查与思考——以长春市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5).

幼儿教育的特点论文【2】

1幼儿教育中幼儿的语言特点分析

1.1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强幼儿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力是幼儿语言教学高效进行的前提,幼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新词汇,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交流中。所以基于幼儿语言这一特点,要加大对幼儿语言新词的教学,幼儿在学习新的词汇后会更积极地进行语言交流,大大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2语言表达欲望大,语言运用不够准确幼儿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语言表达欲望强烈,然而由于语言储备量不足,能力有限,经常会出现语言运用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在幼儿语言教学中要借助幼儿喜欢表达的特性,丰富幼儿的词汇量,纠正幼儿的词汇应用错误,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1.3语言发音不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幼儿的语言发育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别,幼儿大脑中的词汇、语言习惯和发音都各不相同,由于年龄的限制,存在不同程度的发音错误,词汇发音不清,这就阻碍了语言交流的正常进行,不利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正确的发音,侧重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训,确保每个发音的正确性,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增加幼儿对语言表达的喜爱程度。

2幼儿教育中语言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由于幼儿存在个体发展、能力、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在语言接受和学习中的表现也大不相同。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如果单纯地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运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会造成部分幼儿不能完全接受教授的知识,而有些幼儿又不能得到能力之内的语言学习的满足。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授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诸如对所教授的幼儿群体进行了解,制定个性化幼儿语言教学方案,从而达到因材制宜的效果。

2.1以幼儿语言特点为基础,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由于不同幼儿的发展状况和语言认知接受能力存在差异,致使幼儿的语言教学存在特殊性和差异性,做好因地制宜、个别关注、统筹整体的教学战略尤为重要。结合具体教授幼儿群体的情况,寻求多手段、多途径和多种方法的语言教学方案达到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因此,个性化的幼儿语言教学方案的制定是保证幼儿良好接受语言教学的基础。只有在科学、完善、合理、个性化的个性方案的引导下,教学实践才能取得满意效果,才能促进幼儿语言学习的进步。

2.2充分掌握幼儿语言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在幼儿语言教学中,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到幼儿的认知发展能力与语言学习的特点,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对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和特点进行合理、有序的类别归化,从而为制定和实施个性化幼儿语言教学方案提供有利的条件。此外,在制定幼儿个性化语言学习方案时,还要依据当地区域的幼儿的具体特点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科学、准确、有效的教学分类,保证方案的有效性。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预防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幼儿教育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最近几年中,由于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早期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现象尤为突出。对此,笔者依据多年经验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给相关人士。

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近年来,媒体调查发现,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作业多了,游戏少了,考试更频繁,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已经引起教育家的重视。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是教师最起码的准则,每个教师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把小学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提前拿到幼儿教育阶段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教育规律。

学者们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做法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幼小的孩子超负荷学习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 幼儿教育“小学化”形成的原因

当前,致使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因素存在很多方面,通常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比较浓重,还有就是社会就业压力不断的增加。家长的心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一个好的出路,为了能够为孩子的一切而不仅仅只关心幼儿是否在幼儿园吃得饱问题了。因为有些家长的工作情况并不是很乐观,所以就会将这种期望施加在幼儿身上,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幼儿园。希望幼儿可以实现家长不能完成的愿望,为了使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就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使幼儿学习好。其中,早期教育所带来的误区致使家长在幼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请家教,家长的观念中希望教育愈早愈好,将识字算数当做教育的唯一模式,然而这种做法却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幼儿的健康成长。

(2)有些幼儿园办园目的不正确。幼儿教育机构本应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服务性是其主要功能,幼儿园通过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服务,社会和家长认可,收取管理费是正常的。但是一些民办幼儿园、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都把创收放在了第一位,为了迎合家长,根本不考虑教学规律,急功近利,哪些项目容易出成效就搞哪些,孩子取得了成绩,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其实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通过短期行为来迅速体现,不能为了家长的满意而放弃教学规律。

3 预防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应试教育的影响进行消除,真正站在幼儿教育的角度上对幼儿的发展进行教育,才能合理的解决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现象。在我国有关教师法中明确规定遵循“幼儿为本”的思想形式,简单的说就是将幼儿作为主要对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能够发挥出来,从而达到保教结合的目的,确保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这一正确的提出能够打破以往的教学手段。教育的实施应当遵循幼儿的发展情况,不能出现揠苗助长的情况,这样反而对幼儿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何预防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现象,首先家长应当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家长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清楚的明白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是不一样的概念,明白幼儿在大班学习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进而能够使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总而言之,家长必须要正确的意识到幼儿教育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配合幼儿园的教学,不会给教师带来压力。只有这样做教师才能够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3.2 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素质

可以这样说,幼儿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对幼儿教学的质量产生致命性的影响。目前幼儿教育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经过高等教育的培养,有的经过幼儿教育的培训,但也有一些教师未受过正规的教育。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重点要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其次是在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上下功夫。观念的转变要靠社会的力量,幼儿教育知识普及离不开媒体的宣传。

3.3 增加经费投入,强化政府行为,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有关幼儿教育的有关法律规定,然而执行的力度却不够,因此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大教育的执行力度。作为相关部门应当要各尽其责,提高监督水平,将评价制度加以完善,依据我国出台的有关政策来开展好幼儿教育活动。相关单位应当遵循相关的招生政策,禁止模仿小学入学考试的形式而招生。依据相关法律来对入学制度做好免试工作,不能将不同竞赛成绩当做招生的考核内容,禁止在小学中出现不符合上学年龄的幼儿。

3.4 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内容和目标

记得有人曾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这位学者答道:“我在幼儿园学到了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即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的话道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幼儿教育的努力目标。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论述,可以得知切实解决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现象,首先要做的就是幼儿家长和社会达成共识的目的,大力倡导以及成功的示范,定期对幼儿教师开展培训工作,推动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一名家长,要对幼儿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依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课程,让幼儿能够愉快、健康的成长,减少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逐渐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淡化掉。

参考文献

[1]于淑贞.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J].教育探索,2013(12).

[2]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3).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设计;现代幼儿教育理论

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的环境处理主要是基于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的最新发展产生的,它要求营造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因素是决定建筑差异、形成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针对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的人文环境处理,本论文研究主要是依据对幼儿教育理论以及相关幼儿园建筑设计进展的回顾和总结加以推进的。

1、幼儿园建筑与人文环境

1.1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进展是与幼儿教育理论的探索历程相一致的,伴随着对幼儿教育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园建筑设计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在幼儿教育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一方面因为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仍然不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幼儿教育中的环境因素较为轻视,由此造成了幼儿园建筑设计大多只注重其教育功能的发挥,而忽视了对幼儿的人性关怀。具体来说,在建筑的总体构架上,忽视了对周围自然资源的利用;而在空间设计上,又大多按照普通的模式进行,并没有根据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实现建筑空间的开放性和互通性。这时的幼儿园大多只充当了产业工人们寄托子女的地方,其职责只在于监护,而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成长,可以说,当时幼儿园建筑设计的滞后与幼儿教育理论发展上的缺陷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1.2到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伴随着对幼儿教育理论认知程度的迅速提高,为了贯彻开放式幼儿教育的思想,欧美各国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都充分重视了对采光、游戏场地、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处理;交往空间、多功能厅等多项新功能也相继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幼儿园建筑的开放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而各种风格独异、极具特色的幼儿园建筑也相继涌现。

该段时期内的幼儿园建筑设计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对周边环境的利用成为了实际幼儿园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建筑方式上,不少幼儿园还注意与周围其他不同性质的建筑相结合,从而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在建筑空间组合上突破传统的分割、封闭型格局,强调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的创造,这无疑是幼儿教育理论的重大突破。而在这一时期的北欧国家,则通过继承和发展福卢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幼儿园教育也开始逐步向开放式教育过度,体现在建筑设计方面,这些国家对幼儿园的设计做出了以下的明确规定:

① 幼儿园建筑的光线必须充足;

② 幼儿园的结构设计必须面向于管理的方便;

③ 要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

④ 必须设置室外的幼儿游戏场;

⑤ 教师必须能充分看到幼儿们在游戏场或游戏室中的活动。

⑥ 幼儿园的各部分必须设置相应的专用入口、走廊、游戏场地等;

尽管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因为该段时期幼儿园建筑设计在总体设计思想上尚缺乏一致性,同时各种相关技术的相互结合使用程度也较低,因此尚不能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也还遗留了一些的问题。

1.3幼儿教育理论第三阶段的发展进入了开放式教育模式的深度挖掘时期,与此相对应,幼儿园建筑设计的体系性要求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经典的幼儿园建筑设计案例。

以体现开放式幼儿教育模式最新发展成就的 High/scope 幼儿园设计为例,遵循开放式和自主选择的幼儿教育理论原则,在幼儿园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活动区作为最重要的部分来加以设计,每个活动空间都被划分为几个区域,同时可以满足以下四项活动的需求,即涉水游戏、体育游戏(有满足特别吵闹孩子的特定区域)构造和控制方面的游戏(进行数学和科学活动)以及创造性活动(艺术和手工活动)。此外在幼儿园整体建筑设计中,还应设有专供讲故事和阅读的安静空间,这样将能够充分实现幼儿自主决定和计划怎样生活的要求,实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从总体上看,以上设计充分注重了各种相关建筑设计和技术的充分利用以及相互整合,因此具有更加浓厚的整体性思想,全面反映了幼儿教育理论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推动了开放式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完善。

2、融入人文环境处理方法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策略

2.1适应幼儿生理发展的特征和过程,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①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尺度:对幼儿来说,真正的亲近感仅有1.2米高,能彻底把成人排斥在外的小空间。我们虽然不能把幼儿园建立在这样的尺度上,但应考虑到幼儿生理的特点和要求,使形体和空间尽量被他们感知和接受。

1)幼儿园建筑整体体量关系,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整体体量关系的推敲:

a.化整为零的体量处理;化整为零是指将完整的体量关系单元化,通过几个小体量组合的方式来弱化总体的体量。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将建筑物本身的体量细化,小尺度化,使其在尺度上符合幼儿的生理发育特征。经常用到的手法有:单元体量组合、突出局部弱化整体等。

b.造型主题化塑造;造型主题化是指跳出建筑的比例、尺度的限定,给幼儿园的外观赋予相应的

主题,比如童话中城堡、迪斯尼动画片定的场景等。在这种主题化造型的背景下,对幼儿的影响就不仅仅是简单建筑尺度问题了,而是一种生活气氛的渲染。

2)幼儿园建筑构件的尺度,幼儿园的使用主体是3-6岁的幼儿,幼儿的生理特征就决定了在幼儿园建筑构件的设计上要有别于其他建筑类型。

a.结构构件:结构构件功能单一,它因为结构或者设备的需要而存在,在幼儿园结构构件的尺度控制的时候除了满足结构的要求外,还应该注意结构构件的自身尺度和净高是否能满足幼儿生理尺度的要求,会不会给幼儿的活动带来不便或者不安全因素。

b.围护构件:围护构件是指门、窗、墙、栏杆等用于界定室内外空间的建筑元素。围护构件在幼儿园设计中是可以直接体现出尺度关系的,因为它与幼儿经常性的活动密切相关。

3)幼儿活动空间的尺度

a.室内空间:室内空间多为集体共用,设计中应考虑幼儿群体的尺度,在空间高度上可适当提高,这样不会给幼儿带来压迫感,同时如果需要将空间适当降低的话,可以灵活的布置垂吊物品(彩带、气球等)来实现;在平面上应考虑可以通过家具等简易的方式灵活划分成不同的活动区域,以满足室内分组活动的需要。

b.室外空间:室外空间提供了幼儿与大自然的最直接的接触,室外活动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室外空间设计中,对可以来界定边界的元素的控制就成为了室外空间设计的重点。可以来用来界定室外空间边界的元素可以是树木或者建筑的阴影、场地的铺装、简单的构筑物等。所以场地的铺装和简单的构筑物会在心理上给幼儿一个边界的暗示,充分利用这种心理暗示,可以有效的界定幼儿在室外的活动区域。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31

据预测,2013―2015年是又一个生育高峰期。随着生育高峰的来临,适龄儿童入园率要达到90%,这将势必会使现有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因数量不足而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师资也将出现严重的短缺现象。面对如此大的就业空间,培养幼师的职业院校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和从业者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1 学前教育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

通过对数十所幼教机构的调研,笔者了解到:幼儿园岗位设置主要包括保育员、教养员、教学辅助人员。就业岗位主要有:教养员(主班老师,特色班专、兼职教师),可拓展的岗位:保育员(配班老师),早教中心亲子教员。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后,都要先从保育员做起,由于各幼儿园的条件、要求、用人标准等各有不同,学生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能否留下来并继续发展,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和幼儿园的实际需求。经过锻炼和考察会被聘为教养员教师。所谓专、兼职教师是指幼儿园根据本园情况开办的各类特色班如:蒙氏教学班、奥尔夫音乐班、亲子班、感觉统合训练等特色班的专职、兼职教师或助理。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所获得的相关证书,可从事相关工作。

2 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笔者综合各幼儿园的调研结果,对幼儿教育职业岗位群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应主要体现在:

保育员:应熟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具有对各年龄幼儿生活照顾的能力,关注全体幼儿,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不怕脏、不怕累,做事主动,耐心细致,善于和家长沟通,保中有教,保教结合,具有协助主班教师配合教学的能力。

教养员:应能领会、贯彻《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强,善于观察幼儿,具有研究幼儿兴趣、需要及发展的能力,能够制定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能独立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具有组织教学、区域活动、墙饰布置的能力,能够捕捉教育契机、随机教育、处理突发事件,并要有进取心,具备个人反思的能力。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对于从事学前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工作中面对的是六岁之前的儿童,由于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与其他教育者的不同。它是一个多系列、多层次、多种类的,经纬交织、立体多维的系统。她必须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学前教育工作者是幼儿健康的保育者,是幼儿认知和感受环境的创造者,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发起人和玩伴,是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指导者,是幼儿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群除要求学生要热爱幼儿,具备良好的师德、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外,还有很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认知能力方面

第一,观察能力,是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能够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发现和判断幼儿的心理活动,及时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

第二,思维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在实践中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理、灵活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的能力。

第三,沟通能力,能及时、有效的与工作对象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除语言沟通外,还包括非言语沟通方式,比如微笑的表情,抚摸或搂抱幼儿的动作,以及指引、暗示幼儿的体态手势等。

3.2 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方面

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

第一,生活指导能力。熟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懂得卫生保健知识;了解并掌握保育员的工作规程,能够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疾病与突发事故。

第二,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在幼儿学前这段时间内,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要给予幼儿最适合学前特点的教育,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善于把握幼儿心理发展动向,能够结合幼儿发育成长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三,幼儿教育环境创设能力。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具备一定的美术、手工制作和创造能力,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玩具和学习材料。

第四,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对幼儿教育活动中突发的情景,作出迅速反应,果断决策,灵活处置的能力。面对学前儿童的特殊教育对象,在组织和设计教育活动时应该能够做出相应的预案,不能完全依赖临时的应变能力。

第五,创新与合作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新型的教师,需要教师不断进取,不断创造,缺乏创造力的教师,会压抑儿童的创造性。能够与同事愉快的合作,共同发展;与家长良好沟通,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3.3 职业技能方面

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其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从业能力。

具体包括弹奏乐器(钢琴)、唱歌(幼儿歌曲、童谣)、跳舞(儿童舞蹈、民族舞和律动)、绘画(儿童画、涂鸦等)、讲故事、创编儿歌和简单舞曲、制作手工等方面的操作能力。

幼儿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目标的具体落实,依赖于幼儿教师在一日活动中采用多种教育教学途径去完成。幼儿教师能够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

3.4 学习、总结能力方面

要具有能够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并能够自我反思,肯定成绩,明确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这是当今社会对从业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从业者必备的能力。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