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逻辑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72-01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不再受限于对学生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列举能力的培养,而是要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得到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养成合作式学习、交流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的习惯。高中数学知识点较多,且知识点的相关性、连接性较强,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高效学习。而高中数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运用,能够有效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专注于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并在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中,提高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高中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数学形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观察和探究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养成一定的数学推理能力。在以往的数学理论化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点较深奥,且逻辑性较强,使得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足,而实验教学却能够将新知识更加具体地体现出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了解其中规律和理论,从而达到知识点的消化吸收。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自己动手实验。在这种探究思索中,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发现、分析、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1)操作性实验教学的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操作性的实验教学主要是由数学教师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情境,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际动手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操作检验数学理论、探索数学知识,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能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带着问题探究,并不断假设、推理、论证,从而得出数学答案。操作性的实验教学,一般运用于几何图相关知识的公式、定理、推理,以及函数性质、图形数形关系等实验。例如,下面的剪拼实验:有两块相同大小的正三角形纸片,要求将其中的一个剪拼成正三棱柱几何体,并保证全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让学生依照这个情景,设计拼接方法。在这种拼接实验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空间图形的知识,并能够准确用语言表述拼接图形的空间形状与面积算法。让学生仔细思考设计方案,论证说明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2)思维型实验教学的应用。思维实验教学的运用一般是依据数学对象的形态变化设置数学情景问题,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利用思维逻辑,探究、检验、解决数学问题。思维型的实验教学不一定是实物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设置思维实验研究步骤,通过部分实验器材或现代信息技术,对设置的情景问题进行猜想、演示、论证,从而得出数学结论。这种实验教学方式旨在培养高中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思维建模能力,使其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得到主体地位的体现。例如:在函数定义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设置折纸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折纸的次数与折纸层数,得出其中函数关系,并设置相关的情景问题,请各小组合作实验,得出纸张对折次数与对折层数的关系式。另外,数学教师也可以结合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认知水平,设置相关问题,使学生在脱离实物的具体操作中运用思维模式得出数学问题的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的应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数学教师还要注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数学情景问题,将计算机模拟实验引入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借助计算机高效率、智能化的运算特点及图形处理功能,模拟、再现数学情景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并检验数学结论,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通过计算机将传统的静态离散点描绘转变为函数图像的动态图,将函数图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图像中的因变量通过计算机演示出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串联起来,达到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中的实验性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观察、归纳、分析数学知识点,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实际操作中,自主探究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开启自己的脑力,得到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云.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8).
[2]黄金波.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1).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中数学 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101-01
高中数学是数学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由于高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语言符号化和逻辑性强等特点,课堂教学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很难引起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的兴趣;民族地区由于地势偏远,与城市学习环境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感到学习困难,对一些知识点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课堂练习效果不佳,造成民族地区高中数学学习效果每况愈下。
1、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对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课堂练习现状的调查分析,可见当前民族地区高中数学的课堂练习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自身问题较多。多数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没有正确对待课堂练习,认为课堂练习仅仅是为了走形式,对数学学习效果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认为教师设计的练习题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设定的练习题难度偏难或自己没有理解,便抄袭同学的正确答案,懒于自己动脑,很多同学不喜欢做数形结合的练习题,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又不愿使用实物模式辅助理解;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自己思考的时间有限,有些同学不习惯主动向教师提问,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含糊而过,导致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决心。
家庭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并没有把继续深造或求知欲作为学习的目标,因此学习缺乏动力;客观条件上,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语言习惯问题,理解能力不及普通话地区的学生,因此部分学生在审题或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这也是制约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堂练习效果的原因。
2、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堂练习所要遵循的科学原则和依据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宗旨是巩固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和依据。
首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对新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及时安排配套的课堂练习,提升练习的针对性,巩固新知识,加速内化;其次,在选择课堂练习题目时,要以数学思想方法在先导,不同的类型选择经典的习题,灵活变式求解、一题多解的方式;第三,习题的安排要有层次感,根据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水平的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获取信心;第四,课堂练习要适度、适量,不能过多,在于“精选”、“活用”,训练技能和启发思维,题海战术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反而造成课堂练习的低效性。
3、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具体应用方法
我国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听数学课如果不做题,无异于入宝山而空返。可见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够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练习中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思维意识。
(1)就地取材,深挖教材精髓
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习惯于从课外读物中找题,孰不知教材本身就提供了很多优秀的典型的习题,而且内容设置贴近教学大纲,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可谓精准、系统。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在搞题海战术,认为这样可以巩固知识,却忽略了归纳提炼知识点。数学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用在“活”,在于强化巩固知识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教材中求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习题,是典型的数形结合题,教师可在练习中启发学生运用化归思想方法解题,并列举同类习题,以提升化归思想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2)循序渐进,强调知识内化
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易入难,由表及里,将知识融会贯通,不断内化。课堂练习不能只针对题,而是教会学生解同类型题的方法与思路。教师在挑选课堂练习题时,要做好排序,在题目类型上,注意从简单到复杂;在解题思路上,注意从使用单一数学思想方法到几种数学思想方法混合使用。这样使课堂练习教学有层次,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掌握知识,直到最高点。比如辅助角公式y Asin(α+Φ)(A>0)转化的题型中。教师在练习中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先找到A角和Φ角,然后利用两角和与差的公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得出最终结果。
(3)一题多解,强化变式思维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一个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多启发学生运用变式思维解题,一方面可有效考察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类型题的练习中,可充分利用不等式的变形,将一元二次不等式变形成一元一次不等式、或高次不等式等形式进行求解,使学生在一道题目中学会多个知识点。
4、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反思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困难;问题及解决
数学学习困难是指在课程学习中表现出的一种学习状态,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抵触学习,这类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佳,对数学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逐渐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有学习落伍的现象,因此加强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符合学习要求。
一、高中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学习方法不科学。高中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注重逻辑性和抽象性的考察,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层层抽离堆积在一起的考察知识点,从而找到解题方法,这一阶段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灵活性,并且学生的解题和演算能力过硬,才能做到正确审题、正确答题的效果。但是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一遇到复杂的难题就无所适从,也有很多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数学思维,缺乏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演算能力较差,虽然能够明确解题思路但是不能正确算出结果,这些都会造成学习困难。
(二)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是引导学习的关键人,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塑造,优秀的数学教师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合理甚至习题集来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逐步扩展数学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会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基础较差学生进行重点引导帮扶。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精英教学教学理念偏差,教师对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针对性的引导,这些学生只能求教同学或者干脆就放弃学习。再者,很多高中教师没有根据教学状况调整教学计划,没有做好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等工作,学生没有形成结构框架化的数学思维。
(三)高中数学的自身特点。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从初中数学过度到高中数学后,其数学思维方式没有及时过渡,同时高中数学数学是数学知识重构的过程,学生要不断学习来构建完整的数学框架,并根据新旧知识就行举一反三,延伸新的知识点,这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真正了解透彻,这种抽象性和逻辑性要求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痛苦,增加了数学学习的困难性。
二、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解决对策
(一)学生学习方法改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改变数学学习困难的关键所在,学生要深刻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根本观念上励志学好数学课程,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好每一个知识点都深刻理解,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去逃避遇到的难题,从点滴数学知识入手,一点点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对遇到疑惑的问题要及时请教教师和同学,不留下疑问死角。再者我们要学习做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把学过的知识点重新思考,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和解题方法。此外,我们要加强对关键知识点的文字记录,例如我们每一个人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在本子上,并不定期去翻看记录,了解原来数学思维存在的问题,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教师教学方法优化。教师要重视存在的数学学习困难问题,把教学重点从课堂教学上倾斜到教学方法优化工作上,反思自我教学中存在的忽视点,并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习困难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平时也十分认真,对书本上的知识点掌握牢固,解答固定题型的能力较强,但是遇到新的题型就会手足无措,解答过程不顺利,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引导其进行知识点的串联,启发其数学思维活跃性,并逐渐增大新题型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式。也有一些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活跃清晰,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也能层层剥离出解题方法,但是其往往会出现计算错误,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引导其夯实数学基础,进行解题验算联系,提高其演算准确性,提高解题能力。对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其学习数学,逐步培养起数学兴趣,从基础点学习和强化入手,帮助学生一点点补回缺失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安排专人辅导帮助小组,帮助基础较差的同时学习数学。
三、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学习困难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教师方面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一现象的解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创新教学侧重点,但是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我们应当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真正透彻掌握每一个数学知识点,清扫知识盲点,切实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限性;意义
一、概念教学的一般性概念
概念教学是当前新课标改革大背景下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话题,所谓概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模式和科学素养的一条途径,概念教学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塑造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学生通往科学神殿的光辉之路。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因此,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二、新课标条件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运用实践
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改革教材,对原有教材重新进行调整和组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这就使教材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知识结构,新课标教材在对旧教材进行提炼深化知识点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也下了不少工夫,其知识结构也能够很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要求。
而要把知识的基本结构教给学生,关键在于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在教法改革中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适时进行渗透,使前面的学习为顺利地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好基础,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一个最佳的认知结构。这不是一般的教给学生一个个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知识的基本结构。这种把教知识变为教知识结构,是教学别重视的环节。
新课标改革的目的是将学习自交给学生自己处理,教师只是充当领路人的角色。而在高中概念教学实践中,概念教学的引入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数学思维的科学方法,因而学生是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概念教学的目的也是服务学生,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安排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
三、高中数学概念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原则
现阶段我国高中概念教学起步较晚,没有形成完备合理的教学体系和理论支撑,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此,笔者依据日常生活实践经验,提出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原则。
1.选择知识结构规划科学、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教材
教材是高中教学知识的载体,其知识结构规划是否合理、是否适合本地区的数学教学,与本地区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是否相协调对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能否取得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提炼、规划,提取教材有效信息,编制文本骨架,将各个知识概念罗列其中,各个知识点之间要融会贯通,形散而神不散,知识点之间要环环相扣,提高对前面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对以后的知识点进行推导验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数学思维,塑造学生科学严谨的认知体系。
2.在考虑数学教学课程安排设置的基础上兼顾考虑学生主观接受能力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除了教师单方面努力以外,也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接受能力。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目的的实现以及数学教学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此举旨在使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能够高效地实现,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和完善,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3.概念教学要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符合培养学生严谨逻辑思维的要求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均衡各个知识点,服务与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育的需要,服从于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要求,要为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数学思维,为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打下必要逻辑基础。
4.加强训练,适时进行知识点之间的渗透
通过对高中数学知识点的练习,一般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在运用和深化的过程中,不断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以纲带目、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联系紧密的知识,就为迁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知识前后联系不紧密,有些新知识跨越程度比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成为知识的难点。这就需要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这种前面学习是为后面学习某些知识做“架桥”工作,也就是为学习某些新知识做了准备,就是渗透。渗透要注意时机,要结合学习前面的知识自然地进行;渗透的内容要适度,做到使学生通过迁移顺利地掌握新知识即可。
参考文献:
[1]卢仲学.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沈建华.开发区薄弱学校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优化[D].苏州大学,2012.
初高中数学衔接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史元超
(淄博市桓台县渔洋中学,山东 淄博 256499)
摘 要: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而言,在知识难度上跨越不小,不少刚跨入高中校门的高一新生都感觉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大、起点高。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工作,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这成为了高一数学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在高中数学教学岗位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初高中数学衔接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有效性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新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贴近,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一定量的一定量的在数学的演算要求中数学都不大,都以基础的计算为主,对学生的理解和运算要求都不高。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通过举例说明数学概念、定理等,内容中描述性的内容较多,某些较难理解的概念书中则会直接以公理的形式给出。教材中总体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知识内容适量、适度,学生易于掌握。
而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强、符号多、运算量大,数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较难理解,这对已习惯于形象理解思维的学生而言,是一项较难在短期调整的学习任务。知识点间逻辑联系性较强,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性思维要求较高,试题中的语言表达习惯较为严谨,需要学生深入读题后分析文字间的逻辑关系后方能正确解题。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施措施
(一)从学情出发,做好学习的心理疏导工作
目前高中生都是90后的孩子,这些孩子头脑灵活、学习基本功都较为扎实,作为任课教师初接触新生时,要充分关注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例如:开学初始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基础,并结合入学成绩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优越感较强,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自我排解的能力较弱,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升入高中接触高中数学时,或许会出现暂时性的不适应,成绩出现短暂滑坡。任课教师要及时关注这些学生的变化发展,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摸清学生的个性情况后给出有效的改进方法。
(二)从学法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为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初中的知识简单易记,偏重于考查的是理解记忆的效果,进入高中后,知识陡然提升难度,这就需要学习者重新审视学习的方法,通过改进学习方法获得理解的学习成绩。任课教师通过课前预习、授课环节、课后复习、习题讲析等环节入手,分阶段地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同时还可以尝试多种方法给予学生可行性的指导,例如:邀请高年级学长与新生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专家教师指导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接受学法指导,领悟学法的重要性。
(三)通过小组互动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较强,任课教师可以尝试成立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形式团队学习、讨论、互助的氛围。在小组中往往能形成小组“组长”,组织成员们围绕着近期的学习课题,开展学习交流讨论。同时各小组间也能将各自的学习成果进行座谈交流,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通过逻辑思维训练,改善学习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语言逻辑性较强,学生在接触此类语言概念时普遍感觉枯燥,所以要让学生读懂题、能解题就必须先适应高中数学的语言表达习惯。能从基础的数学语言分析入手,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概念,同时能将概念知识与生活常识进行联系,横向知识间形成比照学习。
例如:初接触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函数时,Y=Sinx这一公式是正弦函数的表达公式,要让学生能理解函数的特性、了解函数的应用是。不妨在授课时通过一根绳子的抖动过程来诠释正弦函数的图形变化特点,通过形象逼真的演示这一抽象的动态函数特性。学习正弦函数常用角 时,这可联系常用的三角板的30°和60°这两个角,sin30°=1/2这一知识点充分说明了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实际,学生还可以使用量具进行实地测量,真实体验知识的实际性。在整个高中阶段中,数学思维的架构是主要学习目标,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立体几何的空间思维等,需要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
5.通过学生亲身体验,重视知识的学习过程
高中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习惯、思维意识将对自身后续再学习的过程形成重要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着重与启发学生养成“为什么”、“怎么做”这类思考的习惯,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大于被动学习的效率。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测学生的意识变化过程,及时介入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勇于思考、勇于质疑,掌握学习的“金钥匙”。
三、结语
学生的思维变化是无法提前获知的,教师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特点,让学生及时的了解思维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确保教学进程沿着最佳轨道运行。教师培养学生的长短期学习习惯,从短期的:预习一听课一练习一复习一归纳总结,到长期的如何做课堂笔记,笔记中该记着什么内容,如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等,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这将对学生的长期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对于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在无形之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任课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发展,更多的给予鼓励、表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积极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们,要不断的通过思维训练,尽早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高年龄段的学习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作为学习者的这两方都能积极的开展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初高中数学在层面的衔接,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贾建军.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J].科教文汇,2007,(9):80.
[2]王平余.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必要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2):170.
[3]张丹红.初高中数学衔接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70.
[4]吕旺辉.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