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和蒙氏教育

特殊教育和蒙氏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教育和蒙氏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殊教育和蒙氏教育

特殊教育和蒙氏教育范文第1篇

2. XX地区优质幼儿园入园孩子家庭背景调查与思考

3. 高入园率背后的思考以XX地区为例

4. XX地区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调研

5. XX地区推进幼儿教育均衡化调研

6. XX地区各社会阶层的幼儿教育机会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7. XX地区城乡幼儿教育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8.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意向调研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9. 幼师生教育实习与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成长研究

10. 就职最初三年与幼儿园教师的生涯发展

11. 艺术素养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12. 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调查与分析

13. 幼教职业的德性价值研究

14.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

15. 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16.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在就职初期的表现比较研究

17. 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比较研究

18.儿童参与理念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19.从绘本到活动------有意义教育活动设计策略

20.有效教学原理与学前教学活动的设计

21.学前儿童对绘画作品评价倾向性研究

22.ARCS模型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

23.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4.英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5.加拿大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6.澳大利亚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7.新西兰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8.幼儿园特殊教育个案研究(观察与实践)

29.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进展概念、功能、儿童观、教育观等选择一个研究

30.幼儿园蒙氏教育生态的个案研究

31.灾难事件后儿童心理的调试和康复

32.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33.受忽视幼儿的成因及教育

34、儿童作家之利弊

35、幼儿教师的三重身份家长、老师、朋友

36、幼儿图画书研究

37、幼儿语言教育的演进

38、语言学视野中的语言教学活动

39、阅读研究与早期阅读

40、图画书在学前教育中的功能、应用及发展前景(幼儿图画书教学实践研究)

41、民间童话研究(建议结合文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

42、幼儿童话作家论

43、语言修辞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44、幼儿园经典诵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45、幼儿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46、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研究

47、幼儿园文化研究

48、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研究

49、学前儿童英语教师培训研究

50、幼儿英语故事教学

51、文化教育与幼儿英语教学的结合

52、杭州市幼儿园英语教学调查

53、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54、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55、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56、幼儿园网页制作

57、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58、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59、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60、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6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62、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63、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64、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65、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66、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67、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68、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69、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相关文章:

1.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题目参考

4.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词

5.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特殊教育和蒙氏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障碍儿童;个案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价值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校培智班级的增加,我校的培智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障碍类型也趋向多重化。而在这些障碍类型中最难矫正的是培智生的多动性注意缺陷的问题,这种障碍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尤为突出。多动性注意缺陷(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即为“多动症”,是智障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香港在2006年8月公布的《融合教育在香港小学推行的情况》研究报告中显示:融合教育学校教师对学校各类融合生照顾所面对的困难的看法中,被认为前三个最困难的类别依次序为“ADHD”(61.2%)、“自闭症”(58%)、“智障”(51.2%)。由此可以看出,多动性注意缺陷的智障学生对很多教师而言是个难题。这类学生对整个班级的影响是极大的,他们的主要表现为:自控能力差,多动,乱扔东西,乱写乱画,活动过多,注意力涣散,易激动、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攻击性强,动作不协调,同伴关系差,并伴有学习困难和行为障碍等特征。在课堂中,他们无法遵守班级常规,上课坐不住,来回去动,干扰同学,不听老师指挥等,因此,不易被教师和学校接纳。面对这类孩子,教师很多时候没有有效的办法去改善他们的多动行为,或责备、说教,或惩罚、隔离,这些方式反而加重这类学生的情绪困扰,出现焦虑、低自尊等,如此恶性循环。多动症危害较大,负面的影响也相当严重。本案研究的个体就是一个存在严重多动行为的学生。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尝试进行各种教育手段和各类康复训练,期望减少ADHD学生在课堂上的干扰行为,进而能有效地学习。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丰富对多动问题的学生实施有效的训练措施,并且对一线教师如何训练ADHD智障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课题界定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即我们日常所说的多动症,是一种发展性的异常,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以活动过多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障碍儿童,指生理或智力发展的缺陷的儿童的一种称呼。这类学生存在智力偏差,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这些行为问题会导致他们不能融入集体,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进而影响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个案研究,就是对特殊教育学校中存在多动症和智力偏差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

以2011年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典型个案豆豆(化名)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摸清学生情况,观察学生上课的行为表现,制订训练计划。

第二阶段:在集体课中实施代币制,以期待学生的多动行为有所减少。增加蒙氏训练和语言训练,随时关注实施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和注意力训练,选择有效的训练项目,制订有效的训练计划,切实进行足量的训练,对该生进行行为干预。

第四阶段:总结学生经过训练后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文献法等。

五、研究过程

(一)阅读文献,为研究的开展作铺垫

1.多动症产生的原因

多动性注意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对于产生多动症的原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归纳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脑组织损害,包括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及早产、难产、剖宫产等多种原因所致脑缺氧、脑损伤等等。

(2)遗传因素。

(3)微量元素缺乏,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

(4)家庭心理因素,家庭环境不良,教育方法不当。

(5)有害物质中毒,如铅中毒等。

2.多动性注意缺陷儿童的主要表现

(1)一是活动过多。

(2)注意力不易集中。

(3)冲动任性。

(4)学习困难。

对于多动症儿童,一般需要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改变儿童的行为。本个案研究,通过对一名多动性注意缺陷智障学生的教育研究,探讨多动症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了解个体,为研究的开展打好基础

1.个体自控能力差的具体表现

本课题的个体豆豆是剖宫产,在出生前一天曾出现异常情况,父母对其很严格,有时会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该生之前上学的一些行为,反映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自控能力差:

(1)活动过多。豆豆不论在何种场合,总是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地走来走去,推桌子,将手伸进桌子里弄出响声,咬铅笔、抠手指等。走路时喜欢跑,从来不会坐下来休息。他的精力非常充沛。

(2)注意力很不集中。豆豆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如上课时只要教室外面有动静,他会立刻朝向外面,有时还会跑到外面去。

(3)学习困难。豆豆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障碍,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所以教师布置的作业他也不能完成,时间久了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发现的具体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了以下的问题:

(1)上个训课时,他的表现很好,也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操作。

(2)上操作类的课时,他的表现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他有事可做,所以他的多动行为要少一些。

(3)上新课时他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些,上复习课时就集中不起来。因对复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又无事可做,所以他会走动、捣乱、笑,以引起教师与同学们对他的注意。

(4)多动行为的产生有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说话声音很小,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只有通过走动的方式引起教师的关注。

(5)因他的多动行为给教师很不好的印象,所以教师给予肯定的机会是不多的,时间久了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自信心也没有了。

(6)他的兴趣很少,如果说有也是阶段性的。就连小朋友最喜欢看的电视,他到现在还是从来不看。这可能与他的认知有一定的关系。

(三)制订并实施计划,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保障

1.教育疗法

(1)实施代币制,转化多动行为。我在本研究开展的第一个学期内,在班级中实行了“代币制”,希望这将是改善豆豆多动行为的第一步,也为他重新树立起信心。

(2)家庭教育,转化多动行为。学校教育的时间有限,豆豆绝大部分时间与家人共处,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给家长也商定了家庭教育计划,对家长提出了建议,促使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帮助豆豆减少多动行为,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使他建立信心。具体应做到:a.家长要坦然面对孩子的多动行为,调整心态。b.家长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让他有事可做。c.家长要尽可能不能让他闲着,把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如早晨走路到校,吃完晚饭之后让他去骑车,周末带他去公园等。d.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关心孩子,避免惩罚。e.家长要多注意豆豆的饮食。

2.行动疗法

美国著名学者Ressell Barkley(1991)提醒教师处理ADHD学生的原则是“少叫多做”(Act rather than yak)。因此,在本研究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行动疗法中,我主要采取了感觉统合训练的行动疗法。

3.语言疗法

语言能力是豆豆存在的一大障碍,很多时候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就会通过多动行为来引起教师的注意,而此时教师没有理解就会责备豆豆。因此,对豆豆进行语言疗法有助于改善他的多动行为。

(1)语言个别化训练。对豆豆实施语言个别化训练能有针对性地对豆豆进行语言矫正,可以使豆豆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家庭也同步进行个别化训练,可以加快豆豆语言能力的发展。

(2)语言现实化训练。语言现实化训练对孩子来说更直观,家长在每天陪孩子走路上学的过程中不断跟孩子说话,对孩子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见到什么就跟孩子说什么,也让孩子跟着说什么,一学期下来孩子会说很多话了。

六、研究成效

(一)课堂干扰行为少了很多

上课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走来走去,他能安静地坐在位子上了,也能较好地配合教师,上课也能听讲了。

(二)学习能力强了

通过感统训练,他的手臂明显有力气,描起字来也有了力度,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他能独立写字了。他有事做了,他的多动行为也就少了。

(三)语言能力强了

感觉统训练之后,他不仅说得多了,而且他的嗓门也变得大起来,不再像以前一样,像蚊子的声音那么小了。他会说很多话,也会主动跟说很多话,有时自己还会组词,最关键的还是他在沟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沟通上减少了很多问题,他的多动行为也就减少了。

(四)他自信了

因为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教师对他的肯定也越来越多,他的自信也就回来了,他越自信,他学习的劲头就越大,学习的劲头越大,他就越集中注意,越集中注意,他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他的多动行为就少了很多。

(五)他有兴趣爱好了

现在的豆豆有喜欢的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在家中他每天都要看,看起来很是认真。他还跟唱动画片中的主题曲,虽然唱得很不好,但是他有跟唱的意识了。他有兴趣爱好了,说明他的认知力提高了。他不会觉得无事可做,他的多动行为就少了很多。

七、研究后的思考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学生的辅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偏差行为可能很难根除,有时可能会有反复,我们必须带着一颗爱心,真诚、耐心地去帮助他们。面对有生理疾病的智障学生,我却无能为力,因为在进行感统训练时需要一定的强度,有生理疾病的学生有些是不能承受这些强度的,如何改善那些学生的多动行为,这将激励我深入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林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华夏出版社,2006.

[2]于帆.中国儿童感觉统合游戏.是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

特殊教育和蒙氏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闭症音乐治疗心理原理作用

随着音乐治疗的迅速发展,对自闭症的音乐治疗也逐步展开。研究表明,恰当的音乐治疗对改善自闭症患者的注意力、社会交往能力,增进肢体的协调性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

一、中国医学中音乐治疗的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论医学还是音乐在古代都很发达。对医学与音乐的关系,古人不但有较早的理论认识,更有音乐治疗的实践。春秋时期,《左传・昭公元年医和论乐》中记载了秦国名医对音乐与健康的关系:“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于声,埋心耳,及忘和平,君子勿听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必有五间,徵为五声,生六疾。”也就是说,有选择、有节制地听音乐和演奏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反之则有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许多诗作与音乐有关,他深知音乐与养生防病之间的关系,他将拂琴慢弹当成日常必做的事情,“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冬日早起闲咏》)“调慢弹且缓,夜深数十声”(《夜琴》),在《听好琴》中更是直接把琴消疾养生联系起来:“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写道:“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在其体也。”也就是说音乐治好了欧阳修久治不愈的幽忧症。中国古代将音阶分为宫、商、角、徵、羽,统称五声或五音,分别与土、金、木、火、水相应,中医将人的脏腑分为心、肺、肝、肾、脾五脏,五音与五行及五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我国近代的音乐治疗事业起步于七十年代末。山东煤矿临沂温泉疗养院1979年开展了音乐电疗,1984年秋,湖南马王堆疗养院与湖南长沙人民医疗器械厂音乐治疗研究所组建了我国第一所心理音乐治疗室;同年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治疗课题组,进行音乐胎教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等专题的音乐治疗实验;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招收了第一批音乐治疗专业的学生,并与北京回龙观医院共同发起召开了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筹备会议,制定了学会章程(草案),组成了筹委会,1989年冬,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举行了首届学术交流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会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112名代表以及音乐界、医学界、心理学界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器械厂家,提交论文36篇,交流录像资料6本,录音磁带6盒。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音乐治疗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音乐治疗自闭症的心理原理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进一步把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相对应,将人分为木形人、火形人、土形人、金形人、水形人五大类型,分别与五音的角、徵、宫、商、羽相应,每一类型又分为本形、左右上下五种,这样的人对于时令,能耐受春夏的温热,不能耐受秋冬的寒凉,在秋冬季节容易感邪而生病,属于足厥阴肝经。具有柔美而稳重的特征,是禀受木气最全的人。木气之偏者有四,分为左右上下:左之上方属于木音中大角一类的人,类属于左侧足少阳经之上,其特征是美长而逶迤。右之下方,在木音中,属于左角一类的人,类属于右足少阳经之下,其特征是处事随和而顺从。右之上方,在木音中属于钛角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少阳经之上,其特征是积极、向上、进取。左之下方,在木音中属于判角的人,类属于左足少阳经之下,其特征是举止大方,刚正不阿……在《灵枢,五音五味》中,阐述了五音与这五大类型人的关系,五音与五脏的关系,以此作为防病治病的理论依据。例:“右徵与少徵,调右手太阳上。左商与左徵,调左手阳明上……”从音乐与人体的角度来看,凡右徵、少徵之属的人,应调治右侧手太阳上部;属左商及左徵一类的人,应调治左侧手阳明经的上部……同时还提出了五音与五脏的关系:上徵、右徵对应于心脏,上羽、大羽对应于肾,上宫、大宫对应于脾,上商、右商对应于肺,上角、大角对应于肝。

研究者IM阿路特秀拉氏发现,如所用的乐曲能够与患者的情绪、精神切律相同步,则能令患者接受,并发挥其有效的作用,这一发现被称为“同质原理”。同质原理是音乐治疗原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同质原理,在人们兴奋、焦虑、愤怒等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音乐乐曲,就会使兴奋的人感到镇静,焦虑的人感到轻松,愤怒的人感到平和。

想像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首先,音乐家在创造音乐作品时,将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凝集在音符和旋律中,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经说过:“你怎样能够表现当你在写一部器乐曲时掠过脑际的一些漠然的感觉呢?这纯粹是一种抒情的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一种自白,而且充满了生活中所有的经验,通过音乐倾泻出来似的。”(柴可夫斯基:《我的音乐生活》,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116页)因此当人们欣赏音乐时,就可以激发人的想像力,人们在音乐中既可以想像到常见的高山流水,也可以想像到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其次,音乐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表现其思想内容的,它的特点是音符和旋律变幻无穷,对音乐的理解也需要人的想像力,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想像为平静的水面,有些人则想像为虔诚的祈祷。根据产生想像时有无目的意图,可将想像分为有意想像和无意想像。有意想像是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像,它包括再造想像、创造想像和幻想。当人们的远大理想尚未实现之前,当人们的愿望受到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实现时,人们常通过幻想来平衡自己的心态,音乐则是帮助人们进人幻想状态的最佳媒介。

三、自闭症治疗中的不同的音乐风格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联觉是一种知觉经验类型,是指某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最常见的联觉是视听联觉,比如:肖斯塔科维奇在他的《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中,作曲家通过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象征法西斯军队从远处而来,从近处而去的行进过程。音乐治疗就是运用联觉的特点,通过视觉和听觉之间的联觉关系,使人产生联想,在音乐中展现丰富多彩的世界,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比如,德彪西的管弦乐曲《大海》第一乐章,作曲家用定音鼓的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格里格在《培尔・金特》第一组曲《朝景》运用三度转调来象征旭日东升的情景;冼星海在《保卫黄河》中,运用四部卡农的手法来象征黄河之水一浪推一浪和波澜壮阔的抗日浪潮。另外,音乐还可以通过联想使人回忆起过去的事件,重现当时的心情、情感,因此,选用能够引起患者美好回忆的音乐,可以帮助他们消除消极的情绪,减轻忧郁、孤独带来的痛苦。转移是指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感、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代替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平衡。人们通过欣赏音乐或演奏音乐,可以将在现实生活中因种种原因产生的压抑、忧伤、悲愤等不良情绪在音乐中找到共鸣,从而保持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在社会中必须有适当的自我表现,才能树立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音乐不仅是一种非语言交流的方式,为那些语言交流有障碍的人提供了与他人交流从而表现自我的工具;音乐还是一种情感的语言,它是作曲家和欣赏者自我情感的体现,人们可以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或演奏,表现自我、增强自我。

由于五音与五行及五脏有密切的关系,故在音乐治疗中,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选用适当的音乐,以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例,宫调式和徵调式色彩比较明亮,给人以欢乐、激励的感觉,具有健脾、养心的作用;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暗淡,给人以舒缓、平和的感觉,具有补肾、舒肝的作用;商调式介乎两者之间,使人感到欣慰,具有清肺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秀英.浅谈自闭症音乐治疗的影响目标因素[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6).

[2]席宇衡.浅谈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J].中国电子商务,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