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内容;拓展
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质量,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以及标准,这让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被重点提出,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内容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拓展随意性太强
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有了新的定义:课程的执行者、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者。以此为背景,实质上是拓宽了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范畴,让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根据自身课堂的实际情况选择设置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拓展上太过随意。不同的教师会选择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方式灵巧,有的方式笨拙,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2.教学内容设置老套死板
许多教师是在教学一线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其对于课本知识十分熟悉。但是正是由于其经验丰富,对发生的改变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例如,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只能固化地告诉学生周朴园是一个自私冷酷的人,王熙凤是一个刁钻、狠毒的人。说起来这些观点并没有错,但是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从文章中体会其刁钻、其狠毒。
3.教学内容把握不准
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当对其回答采用鼓励的态度,但是对于事物的正确性一定要有所把握。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讨论小女孩为什么会划火柴时,有学生说,因为小女孩的火柴卖不出去,划了就划了,还有学生说因为小女孩觉得划火柴很好玩。学生的回答无可厚非,但是教师此时就应当发挥出其指导作用,让学生了解到事实,而不是一味地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错误的认识。
二、对上述问题的反思及改进方式
1.加强不同学科的知识互补
语文由于其与生俱来的工具性,对其他科目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将语文知识的课堂延伸开来。例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让学生知道小蝌蚪与青蛙的密切关系;在讲解《火烧云》时,可以穿插部分地理知识,告诉学生火烧云的成因,让学生对火烧云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讲解《伯牙绝弦》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高山流水》这一古曲,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伯牙悲戚的心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
2.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兴起为出发点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教学成效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能对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关注这一点。可以以小故事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中,也能使其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方式既能达到语文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还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发。
3.将教学内容与世纪生活结合起来
语文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有应用。我们应当利用这些应用面,让学生在课堂外同样进行语文课堂的学习。例如,让学生在放学途中收集所看到的成语的错用,或是错别字,或是病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的讲解,让学生自己上讲台给其他同学说明这为什么是错的,怎么改正。使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自主自发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十分清楚地知道,任何新事物的成长与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当这一新事物的先驱,从各个当面开展实践活动,为新课程标准的早日深入实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唐建华.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J].科学咨询,2010(5).
一、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确定
1.从填补教材空白出发
《有趣的发现》先引出话题“童年是美好的。人们在童年时代,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当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时,一定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然后三个学习伙伴有如下学习提示“我发现蜻蜓把卵产在水中。”“我发现小乌龟冬天很少动。”“我发现小鱼死了,身子漂在水面上……”最后列出听说要求:第一,说自己发现的时候,要把发现了什么和怎样发现的说清楚。如果别人认为你没有说清楚,让你再说一遍时,要换个方式,努力把意思说清楚;第二,别人说的时候,要认真听,等别人说完以后,可以提出疑问,也可以补充;第三,大家评一评,看哪些同学发现的事情有趣,而且说得清楚明白。
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第一,教材对此次口语交际只提出“说清楚”的要求,有提升的空间。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基本上已经学会了把事情说清楚。口语交际教学要教给学生所没有的经验,而不是重复日常生活中已经习得的经验。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说清楚”的口语交际技能,再把目标和内容定位于“说清楚”,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显得有点简单了。仅要求“说清楚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也有些辜负了这个“有趣”的话题。“有趣的发现”发现的事情应该是有趣的,发现的过程必然也是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否有趣,更多的时候与如何表达有关。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听众带去不同的听觉感受。日常生活中与同伴、长辈交流时把一件事情或者自己的一些发现、心得、体会“说得有趣”,三年级的学生不一定能意识到或做到。“有趣的发现”其实为训练学生 “有趣”地表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话题。此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可以在“说清楚”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尝试 “说得有趣”,让别人听得有趣,给别人带去有趣的感受。第二,教材所提供的口语交际的具体知识、方法需要补足。教材给三年级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话题,也提出了“讲清楚”这一要求,但对于如何讲清楚,只是简单提示了要讲“发现了什么和怎样发现”,“换个方式,努力把意思说清楚”。至于如何讲清楚,如何“换个方式”,就需要语文教师自己去开发、补足了。如果目标提升至 “说得有趣”,那么“说得有趣”的知识、方法、策略等,当然也需要语文教师主动开发,给学生提供充足有效的学习支架。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作为教材的主人,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教材,合理补足教材,从教材的空白处出发,确定口语交际教学适宜的内容。
2.以补足学生需求为旨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确定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他们的需要,补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不到的经验和技能。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与别人交流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缺乏的是什么?需要提升的是什么?笔者节录了一段课堂实录,由此可见一斑。
生1:我发现电梯没有人的时候慢慢的,有人的时候快快的。因为电梯里有个红外线装置,它能扫描人的踪迹,如果有人站在上面它就能快快地把他送上去,如果没有人的时候它就会变成节电模式,慢慢的。学生拿出两张对比的相片,一张没有人的和一张有人的,然后对着相片跟大家介绍,这张是没有人的电梯,节电模式,慢慢的,……
师:这位同学特别善于发现,这是生活中的,我们没有发现,她却发现了,把掌声送给她。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这个发现最好玩的是什么地方?
生1:妈妈带我去买东西,我就在下面一直玩这个电梯,没有人的时候它就会慢慢的,有人的时候她就会快快的。
生2:我觉得你没有说清楚,如果电梯旁边有人,它会快吗?
生1:是电梯内部有红外线,不是外部。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话说清楚。再说一次好吗?
生1:一天妈妈带我去买东西,妈妈带我上电梯的时候,我站在电梯旁边,电梯慢慢的,因为电梯的红外线是在里面而不是在外面,所以电梯不会快快地上去。我站在电梯里面,电梯变得快快的,把人送上去,因为电梯里面的红外线能扫描到人的踪迹。
师:这位同学特别会观察生活,习以为常的现象也能观察到,而且善于思考。
从上述课堂实录中可以看出在表达清楚这一点上,学生做得比较好。比较两次表述,还能发现学生懂得了如何转换方式表述。但别扭的是,整堂课上,大部分学生所说的“有趣的发现”并不能带给人“有趣”的感受,都类似于上述实录片段,变成了呆板的甚至是有些枯燥的科学现象和原理的阐释、说明。教师虽然也有所觉察,从而有意引导学生去说“你的这个发现最好玩的是什么地方?”但是没有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别扭?究其原因,教师囿于教材“说清楚”的要求,并未意识到在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中要让学生去尝试和学习“有趣”地表达。日常生活中与同伴、长辈聊天,是三年级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发现,能说会道,尤其是说话有趣的学生,特别可爱、特别受欢迎。可想而知,教给学生如何“有趣”地说话,能帮助他们成为更受欢迎的人,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口语交际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但大多数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在没有进行过训练的情况下,往往意识不到要“有趣”地说,更不懂得如何“有趣”地说。可见训练学生如何有趣地说,教给他们有趣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的知识和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也符合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口语交际教学“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的目标要求。
适切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认真了解学生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经验,了解学生口语交际的弱项、短处、需求是什么,以补足学生的需求为宗旨。
二、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开发
在口语交际中,仅仅明确了“具体生动”地表述,或说“有趣地说”,这样的目标和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开发正确有效的“如何有趣表达”的口语交际知识,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转换。
1.知识的开发
(1)依自身经验创生知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自己就是善于有趣地表达的人,那么教师就可以反思自己的宝贵经验:自己在表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为什么能让人觉得有趣?有趣的表述与一般的表述区别在哪儿?是哪些因素让自己的表述变得有趣的?这样将自己已有的缄默知识一点一滴地进行梳理、提炼,再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显性化的表达,就可以开发出有效的口语交际的知识。
(2)析典型案例提炼知识。如果教师自身并没有可取的成功经验,缺乏相应的缄默知识,也没有关系,可以寻找一些典型的、鲜活的“有趣地表达”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名人的、经典的,也可以是生活中普通人的,甚至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关键的是要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思考,梳理、提炼出相关的口语交际知识来。比如下列案例,在《有趣的发现》口语交际课堂上,有一位男生的发言相对而言比较有趣,博得了大家的笑声。
我的实验是关于静电的实验。把红领巾放在头发上摩擦就能产生静电。(小男生边说边不停地拿红领巾放在头上摩擦,其他学生大笑。)这样子就能把纸片粘起来了。(边说边实验给大家看。)最有趣的是发现这个静电时的故事。星期天我去朋友家玩,正好小表弟也在,然后我们三个就不亦乐乎(大家笑)地玩了起来。玩丢手绢,丢到谁谁就要跳舞。(大家笑)丢到我的时候,我想去喝水。我一直穿着滑板鞋,当把滑板鞋脱掉的时候,发现袜子上沾了很多纸片。可我把脚底板上的纸片拿下来,又试着踩时,竟然没有把纸片再粘起来了。(大家笑)
这位学生讲的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有趣,怎么就能让大家想笑,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有趣的表述”与态势语、表情、使用富有画面感的词句、抑扬顿挫的语调语气、一定的故事情节有关。这样从对同伴的表述案例中就可以提炼出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习、借鉴。
(3)读专业书籍获取知识。很多口语交际的学科专业知识有待语文教师将之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素养,纳入语文课程,用之语文教学。有关“如何有趣地表达”的口语交际知识,语文教师可以从一些已有的研究成果,相关的口语交际的专门书籍、期刊或学术论文中去寻找,并积极领悟内化成自己的专业素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有阅读的习惯,有广博的视野,有语文听、说、读、写等专业素养方面的不懈追求。
2.知识的转换
大部分语文知识仅仅靠口述和记忆的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转换成活动。虽然从教师形态的知识转换成为活动形态的知识是最难的,但这是知识活起来的一个前提。教师有了适切有效的“有趣地表达”的知识,还应该思考转换成哪些活动来灵活地呈现。
(1)正面示范活动。小学生模仿能力非常强,很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正面示范活动来展现,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悄然意会,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有趣的发现》中教师可以自己示范也可以找其他人来示范,有趣地表述自己的某一个发现。示范者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富于变化的表情和恰当的态势语可以直接为学生所感受、意会、模仿和表现。
(2)对比表演活动。利用小学生直观感受能力很强这一特点,也可以设计对比表演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一般性的表达,然后再进行有趣的表达,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感受,然后让他们思考讨论:两次表达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更喜欢哪种表达?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趣?有趣地表达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你来表达你要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对于深层次的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如使用富有画面感和想象力的词语、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也可以设计对比表述的活动来让学生感受。比如对同样一个发现,设计两段不同的语言来进行表述:一段是没有情节,用词普通,表述无趣的语言;另一段是富有情节,用词新鲜生动,表述有趣的语言。让学生试着用同样的语气语调、态势语来进行口语表述,再思考讨论“有趣的表达”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技巧。
(3)阶梯练习活动。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该一步一步来进行。可以分步设计练习活动,让学生沿着“阶梯”逐步、逐项掌握“有趣地表达”的知识技能。第一步可以让学生练习在表达时如何选用“有趣”的词语、句式、构造情节等。第二步让学生练习用“有趣”的语气语调、表情和态势语来表达。知识在这样的阶梯练习中一步一步地呈现,才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
(4)情境交际活动。情境性、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特点,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最终是要运用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各种情境,或虚构、或真实。比如“假期过去了,你又见到了你的好朋友、老同学,你一定有很多有趣的、快乐的事情要告诉他们,跟他们聊聊吧。”“你正在参加一位朋友的生日聚会,大家提议每个人讲一件有趣的事情,让大家开怀,作为生日礼物,你准备好了吗?”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交给学生一定的口语交际任务,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信心和潜能,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起来,巩固内化,形成技能。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确定了适宜的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和转换口语交际的知识,才能切实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一、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必须转变实验观念
据我了解,一般的老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科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也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智力、操作技能、提高学习兴趣、调节课程气氛上,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和其他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转变实验观,要对实验教学有一个全面的和科学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本身独特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实验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改革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是行为的指南,只有我们教育者的思想转变了,才会引起我们实验教学实践的转变和改革。
二、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法反思
1 合理制订实验探究目标
实验探究目标是整个实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对实验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它也制约着实验教学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实验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实验教学评价的开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有合理的、明确的、细致的、可以量化的实验探究目标。说简单一些,就是要让教师自己明确这个探究实验或这节实验探究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什么技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实验探究目标不宜制订过多,但要制订确切,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功能。
例如,有的老师只要是用到电流表的探究实验就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用到温度计的实验就提出“练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目标等等,这样提实验探究目标可以说是敷衍和应付。如果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中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就比较恰当,学生才学习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理当练习;若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提出这样的实验目标就不妥当了,因为在做这个实验之前,电流表学生已经使用很多次了,已经很熟习使用方法了,再提这个实验探究目标就没有必要了。
2 探究实验教学因素的优化
实验教学因素包括实验教师、学生、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环境等,共同构建了实验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实验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实验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创设适宜轻松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实验探究课学生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是很高的。只要我们充分抓住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合理地组织实验探究,学生的探究实验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实验探究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例如:在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液化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们可以把化学中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搬过来演示。而这部分教学内容刚好在初冬季节,气温较低,也可以让学生对着铁皮文具盒或玻璃窗的玻璃呵气,不一会儿铁皮文具盒或玻璃窗上就会出现很多小水珠,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验分组中要注意学生的搭配,操作能力强的和操作能力差的搭配、基础知识过硬的和基础知识差的搭配。否则有的小组实验探究开展得有声有色,而有的小组却冷冷清清,一塌糊涂。
在分组实验的时候,教师不但要注意各实验小组的活动(如,各小组器材是否有问题,各小组是否动手,各小组的实验进度,各小组的实验数据等),还要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帮助指导,还要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基础好、操作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次次做,而其他同学坐着看,就达不到人人操作、人人动手的目的。针对上述情况,实验教师在分组实验时可以这样安排:每次实验时,由实验小组组长任命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能提高。
3 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出这样的结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基于对青少年思维特点的这种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独立发现的道路让学生去走”的著名观点。我常常把个别实验交给学生去独立完成(当然,不能把一些有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实验交给学生去自主完成),根据实验目的及原理,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索多种方案,优化最佳方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自主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可以避免教师、教材对学生思维的压抑,避免无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某一特定模式,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广泛的探究兴趣、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自信心。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等等。对于器材的选择,我们要表扬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要肯定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有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程创新 能力发散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对教育的不断追问和反思是教育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际和国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当前整个社会的语文教育和语文环境,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做一个较为深入的反思,因为小学语文教育是人接受正规母语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又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学习的最好时光,如果没能让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接受最扎实的、最丰富的、最富创造性的、充满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的母语教育,并以此作为安身立命之本,那么,一切将是不可想像的。
1 当下小学语文教育缺乏创新的原因
课程创新,具体是指教师改变过去单一念课本,讲大纲,出习题的授课方式,转而通过其他手段并采取不同方法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而对学生施以正面教育和积极影响,让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获取新知识、熟悉新事物、掌握新方法,并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学科,人教版教材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若能有效运用,对于发展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课程创新还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没能完全发挥作用。具体原因:①部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薄弱,直接影响着课程创新的真正落实;②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教师性格的原因,导致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教育成为一纸空文。③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缺乏,导致课堂教学沉闷,让创新无从谈起;④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保守,没能树立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教学观。在具体教学中一味强调通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单一的传授教育手段,从而导致小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受到阻碍与束缚。单向的“要我学”从思想相就限制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没有了自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的教育模式智慧导致教学任务与效果停滞不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枯燥的课本知识在这时很难勾起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向往。从客观的角度来讲,传统的考试制度,扼制了学生对与语文创作的发挥力。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最大的潜能才是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一味的模仿只会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阻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它真正的功能和意义,很多方面在于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平衡,重视程度也不高等,教师专业技能的欠缺直接导致教学成果的低效率。语文教育是一门特别能够培养学生文学造诣和艺术修养的学科,我国语文历史发展悠久,更是涌现出一批至今仍对我国文学界有着重大影响的诗人学者,他们在文学界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样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教育理念就导致了当今语文教育模式的约束性与滞后性,大部分院校的教育理念还是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它是构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力量,我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不但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培养更应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对于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通过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进行对扩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发展,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课程再经历了相当长时期的历练之后,已经有了属于自身的特有的模式与理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英语教育以及其他课外特长课程的培养已经开始威胁到我国语文教育的主导地位,然而我们应当清楚的是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教育对与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社会还是比较陌生的小学生,语文教育应当提到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议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决定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对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在高新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新颖的学习模式学习枯燥的课本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的单一的接受模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 怎样开展小学语文教育
3.1 怎样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3.1.1 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认真抓好语文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环节。语文教师的备课与上课这两个环节能体现出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德育的效果,而且效果实现也通过这两个环节。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就需要认真抓好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环节,来实现利用语文教学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备课环节,为便于在正式上课时能够实施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教师备课时对小学德育相关内容应当详尽、细致地列清楚。在上课环节,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身心特点和发展特点,通过实践教学,依据教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设置一些德育场景,采取小学生喜爱、容易接受的方法来鼓励小学生参与其中,逐渐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水平,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3.1.2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是由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契合性决定的。首先,学校和教师甚至其他教职工都要认识到利用语文教学强化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和德育的重要性,对利用语文教材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水平能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奠定挖掘语文教材德育内涵的思想基础。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全面、深层次地把握教材。小学语文教材理解透彻,不但能够看到小学语文教材表面的知识和内容,而且还要从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看到小学语文教材潜在的德育内涵,并且能够体现在教学中,来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
3.2 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知识和能力是构成小学语文基础能力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知识是能力的前提,能力是知识的运用,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知识可以通过教师传授、媒介宣传、网络覆盖等多种方式获得,而能力是必须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且经过亲身的实践锻炼才能够获得,学生在理解能力、表达方式、观察和思维等能力方面要加强练习,才能够增强基础能力。
3.3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充分相信和尊重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这个年龄段心智不成熟,头脑简单,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教师应该区别对待,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必须做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学生们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他人交换观点,以此来扬长避短。学生们在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低年级学生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可能性,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眼、手、口、脑并用的基本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利用自己的基本能力来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
4 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程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这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课程创新的思维方式,鼓励质疑,优化设计,改变旧有思维模式,精心组织教学,科学进行指导,大胆创新尝试,唯有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创新上才能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本科 小学教育专业 语文教学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59
Abstract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mal professional.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content, two ways and the formal curriculum of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and informal curriculum was discussed.
Keywords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ajors; Chinese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本科小W教育专业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范专业。对师范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1994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明确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师范生应具备四项教师职业技能,即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共识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比中学、大学教师有更为特殊的要求。①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不同学科的教学技能一般是不能互换和替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②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类师范生应具备哪些教学技能,如何训练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技能将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师范生职业技能水平高低,甚至影响整个师范生教育质量的问题。
1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
语文教师职业技能是语文教师在其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工作中,为了适应和满足工作的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而逐渐巩固乃至自动化了的动作或智力的行为活动方式。③小学语文教学技能是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内容之一,要理解它需结合语文教师职业技能定义再明确三点:第一,是一种自动化了的教学行为活动方式,这个教学行为活动方式又是外显教学行为和内隐智力活动的复合系统;第二,是以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语文学科的内容特点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第三,是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由知识转化而来的。④
有人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所具特殊能力中的专业技术能力(技能),包括教学认知能力(领悟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备课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上课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调控能力)四个方面。⑤有人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划分为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反思与矫正技能三个方面。⑥有人将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准备技能、课堂施教技能、教后反思与评价技能三部分。⑦我们认为,从便于技能训练和考核角度,可以把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基本技能和语文教学综合技能两个层次。基本技能是指师范生进行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语文教学综合技能是指为顺利进行语文学科教学而必须具备的综合技能技巧;从教学进程角度,可以将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准备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等几个部分。
教学准备技能处于教学准备阶段,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分析与处理教材技能、了解学生技能、编写教案技能三个部分,其中编写教案技能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技能、教学重难点把握技能、教学方法选择技能、板书设计技能、现代媒体设计技能等。就具体一堂课的教学准备而言,通过分析处理教材,分析把握学生学情和身心特点,最终形成的教案其设计与编写水平就是师范生教学准备技能水平高低的体现。
教学实施技能集中反映了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从教学中学习的效益与质量,是语文教学技能体系的重心,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组织与管理技能、沟通与合作技能、调控技能、激励技能、反馈技能、收束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现代媒体运用技能、作业布置技能、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等。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突出、强化教学实施技能中的提问、组织与管理、调控、激励等技能。
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和研究阶段,是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最重要技能。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训练一方面融于其它种类教学技能的训练过程之中,另一方面,说课与评课是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训练特有的内容与形式。
2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
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形成和专业成长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尤其是教育实践类课程学习实现的。课程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⑧非正式课程是未被列入正式课程表中的课程。我们认为,本科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两种途径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2.1 正式课程形式的教学技能训练
正式的课程是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技能形成的最主要途径。本科师范院校应按照教育部2011年10月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2012年2月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程设置时应以能力培养为重,强化实践意识,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坚持校内训练与校外训练相结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
2.1.1 教学实训课程
教学实训是教学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师范生进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它是介于学校课堂教学和单位顶岗实习之间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实训课程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学实践培训的学习,而且以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为主。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改革传统学科取向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增加实训类课程的门数和时数,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训课程所占学时较多,占师范生四年总学时的1/5以上,是师范生教师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实训课程和综合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训)主要包括教师口语、书写、教育技术学、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训、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等,通过这些实训课程的教学、训练和考核,使语文类师范生具备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和现代媒体运用技能和初步的语文教学各项技能,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具备二级甲等以上的普通话表达水平;树立规范书写的意识,掌握现行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章法等基本内容,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三笔字的书写水平;熟练掌握小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形式的备课、上课,了解常见的课堂管理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式,会运用教育机智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2.1.2 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旨在增加师范生的实践经验并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是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怀化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由专业认知实习、模拟教育实习和毕业教育实习三大块组成,总课时为18周。专业认知实习即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一周。模拟教育实习是怀化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一大特色,它是介于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安排在第五学期,为期三周。毕业教育习即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14周。专业认知实习以教育教学观摩和整体感知为主,模拟教育实习以学科课程教学观摩、部分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进行,毕业教育实习则是学科课程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全面参与和研究的综合实践。其中,小学语文课是语文类师范生必听和必上的课程。三类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在时段上依次递进,时间上依次递增,在内容上逐步深入,这种“观摩―参与―研究”的长期实践体系的安排符合师范生“实践―理论―实践”认知发展和技能掌握的规律以及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同步的原则,打破了以往相对集中的实践形式,更有利于师范生训练教育教学技能,实现专业发展。
2.1.3 综合实践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正式的课程计划中还设置了诸多综合实践课程,如交流沟通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信息处理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教育管理与研究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班队活动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语言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数理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音乐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舞蹈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美术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英语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等综合实践课程,各为1学分,17学时。语文类师范生须选修语言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教育管理与科研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等必修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在小学音乐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舞蹈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美术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英语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中选择一个,通过学习、考核,取得相应学分。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有效促进了语文类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完善。
2.2 非正式课程形式的教学技能训练
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活动中生成与丰富,非正式课程的训练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形式的灵活性和内容的伸缩性,是师范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形成与提高的重要补充。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已初步形成以师范技能为重点的课外教育活动模式,注重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师范素质训练、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的社会适应。非正式课程的训练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技能相关讲座、辅导与观摩,各种教学技能考核、竞赛,社团活动及师范生的自主训练。
2.2.1 学科教学技能相关讲座、辅导与观摩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每年都会组织相关教师为学生开设有关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说课、片段教学等的专题讲座,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趋势、小学语文教师评价考核的形式变化等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参加校外语文学科教学竞赛和小学语文教师考编求助的同学都会安排相关教师及时予以辅导、指导;通过加强与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科所和各类小学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了一批省级、校级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它们为本院语言教研室及语文类师范生提供了不少小学语文教学比武课、研讨课与优质课的现场观摩机会。
2.2.2 教学技能考核与学科教学技能竞赛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特殊性即师范性,把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作为增强师范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技能训练和考核体系,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的内容主要有普通话、三笔字、教育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简笔画、朗读与即兴演讲、教学设计(撰写教案)、说课、片段教学。训练与考核的安排也是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的,教学基本技能是基础,训练、考核在前,教学综合技能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整体与集中体现,考核在基本技能考核与学科教学法等课程的学习后进行。考核成绩均按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评定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为合格及以上等级的,学校颁发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不合格者要通过继续训练直至经补考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为止。教学综合技能考核结果优秀的学生会被推荐参加学校乃至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同时,教科院每年都会举办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选拔选手参加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竞赛,参加复赛和决赛的同学都有机会得到语言教研室与教育心理教研室教师的共同指导、培训(其他同学也可以现场观摩学习)。备战全省、全国比赛的选手在赛前还会接受几轮集中强化辅导、训练(其他同学也可以现场观摩学习)。无疑,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竞赛对参赛选手及许多未参赛选手而言都是语文教学综合技能训练的极好途径。
2.2.3 相关社团活动及师范生的自主训练
怀化学院共有学生社团58个,如教育心理学社、丹青社、学习力协会、中文剧社等,这些社团每年都会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园课本剧创编与表演、演讲比赛、“三字一画”展示等,这些活动的参加都有助于师范生综合素质和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此外,教育科学学院的中央与地方共建“教师教育研究与素质训练中心”有六个实训分室,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训室(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分室、数字影像制作分室)、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训室、教师心理素质训练与测评室、书画研究与书写技能实训室、艺术教育与艺术素质实训室,这些场所与教学仪器设备不仅能满足学科课程教学与实训的需求,同时也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现代媒体使用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等的自主训练提供了有利条件。
师范生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发挥正式的课程在技能训练中的主渠道作用,还要组织开展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学习观摩机会、搭建先进的技能训练平台,调动学生训练的自主性、积极性,发挥非正式课程训练途径的补充作用。
注释
① 陈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27):74-75.
② 朱英贵.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属性、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25):19-23.
③ 周庆元.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说[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6.
④ 王宗海.“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程内容建构与实施方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5.
⑤ 朱英贵.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属性、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25):19-23.
⑥ 杨爱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