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点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语文重点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点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大学生

在经济全球化、异质文明相互激荡的今天,重视本土文化的新发展是摆在世界各国各民族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体现的不仅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浙江省各大高校的经典诵读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如何深入该项活动,并使学生能从经典文化中获得更大收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阅读则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应把提倡和引导大学生阅读文化经典作为“长线”工作,常抓不懈。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使很多大学生带着严重的文化缺憾走进了大学校园。步入大学以后,由于专业方向的不同和学习环境的宽松,很多大学生忽视了对传统经典的补修。针对这种种情况,学校不仅应增设以文化经典导读为主要内容的通识课,还应在课程的质和量上予以制度化、规范化。指导学生围绕经典阅读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读书活动,如:校园读书文化节、读书沙龙、诗会、征文竞赛等,以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浙江省高校的基础通识课主要有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军事力量、法律基础等必修通识课程,课程结构也相对稳定,但却没有学校建立起能够体现自身办学特色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

从国外大学比如哈佛大学的教育实践看,稳定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是成功实施通识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对高校来说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特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起有大学自身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应由若干大的课程模块组成。在每一个模块中,以重大问题为中心形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子模块,再在子模块中精选若干具体课程。各模块之间,各模块内部具体课程之间,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课时和学分。

配合如今在浙江省高校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可以在通识课程体系中作为一个大模块出现,下面可以设置很多个子模块,如中国文明史、中国人文经典与文化、传统艺术与文化等。在每个子模块中开设一系列具体课程来支撑。在课程设计和讲授方面,将阅读少而精的经典著作摆在首位,尽可能摆脱“概论”的模式。例如,开设一个学期的课程,集中深入阅读《庄子》,因为经过一个学期深入阅读经典,培养起学生的阅读、思考、写作等能力,他们也因此掌握了读其他典籍的方法。

通识教育理念的内化不仅需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更需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理念如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才是关键。首先,可以尝试改变教学地点。传统的教学地点是教室,但是可以根据课程不同而进行变化,比如参观博物馆与文化基地。其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设计教学内容。通识课有自身的特点,上课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并且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因此老师的教学内容也应区别于专业课。如原典阅读课程是为了达到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对整门课的授课方式进行深入思考并制定出符合非专业学生的授课内容。再次,可以开展研讨型学习,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通过教师设计和布置课程讨论题目,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写作,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研讨型课程不仅可以加深理解、相互启发,还可以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由于课堂时间只占学生学习时间的一小部分,所以除了改变教学模式以外,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也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会、讲座。作为隐性课程的读书会、讲座等活动是加强交流的重要方式,这些活动的多彩性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讲座的随意性也是热爱自由的大学生们所喜爱的。年轻人需要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来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在讲座上介绍国内外对某部经典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进一步阅读的热情。其次,还可以组织相关学生社团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通过社团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与古典文化的接触。如通过社团承办起来的“汉服展示活动”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典雅庄重的汉服既从直观的角度征服了对时尚极为敏感的大学生,也从更深的层面上唤起了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从而掀起了一阵学习与汉服相关的古代礼仪的热潮。当古代文化重新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对它们的学习欲望就会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