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很多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对于学习高中数学都会产生无能为力之感,听课费力,做题没有思路,又不晓得问题的症结所在。实际上,这是因为学生刚刚步入高中,而思维习惯和学习模式却依然停留在初中。所以,把初中和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工作做好,成为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价值
通过分析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可以看出,初中时期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很多调整。高中时期的一些常用知识点,如韦达定理、立方与立方差公式、分子分母有理化等,都做了删除处理,由此使初中数学教材展现出浅显、量少、易懂的优势特点,可优势存在的同时,劣势也变得更加明显,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增加,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减少,势必会出现学生学习断层的现象,因此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初中时期的数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形象化和直观化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接受。但是高中生所接触到的则是集合、函数、解析几何等抽象性更强的内容,学生难以快速理解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何让学生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样需要关注初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衔接问题。
第三,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在逻辑性方面不是十分明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不紧密。而高中数学思想的介入则要丰富得多,如数形结合、化归、分类讨论、数学建模等概念,一些建立其上的数学能力,如逻辑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等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如果不做好衔接工作,学生是无法顺利度过过渡期的。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对策
1.导入是衔接的关键点
若想把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做好,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科学合理的导入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点所在,如果成功应用,将有助于学生迅速产生求知欲,课堂也就会达到变讲为导的效果。比如在接触到集合知识时,“集合”概念学生还很陌生,若是直接讲起来,肯定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入:一位同学去超市买了饮料、面包、茶叶,第二次又去买了饮料和饼干,那么这位同学两次总计买了几种东西?答案很显然为4种,之所以不是5种,便会涉及新的运算形式,即集合运算:{a,b,c}∪{c,d}={a,b,c,d}。在这种类型的问题里面,研究目标不再是单纯的数,而是事物的集合。教师以生动的事例引入新知,学生在无形中得到思维转换的机会,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2.以课堂氛围促进心理衔接
教师要在课堂上构建更加民主、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表现自我。例如,接触到异面直线有关内容时,此概念的定义并不算复杂:两条直线不是处在相同的平面内。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怎么样才能不处于同一平面中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位于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某一条离开此平面,让大家了解异面直线的特点。然后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如何确保两条直线不处于同一个平面内,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做到此点。让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发言。教师也要做出鼓励,使其继续思考:是不是能够利用延长线的办法证明呢?如果这种方法不管用,那么将其中一条直线置于某一平面之中,观察另一直线与其是否平行的做法可以吗?总之,教师尽可能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述方式进行教授,让课堂氛围更具亲和力,才可以满足知识、教学、情感的多角度衔接要求。
3.用探究方式做好深化衔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提出数学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更加宽广的数学学习渠道。这种空间的广阔性,让原本嗫的初高中知识内容自然接续起来,而不必做刻意的强调。比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内容时,教师可采用探究式方式教授新课,分别提出下述三个问题:问题一,解方程3x+2=0;问题二,做出函数y=3x+2图像;问题三,求解不等式3x+2>0。学生在探究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会主动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函数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等概念进行探讨,了解三者的内在关系。教师后续进行提示:大家是否可以将要解决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问题的处理策略呢?学生主动思考,对其产生深刻的认识,将有助于其思维的深度、广度拓展。
总之,初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衔接,一方面要强调知识内容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教学方法、师生情感。只有全面考虑各方面的统一性,才能制订出与学生特点相统一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一、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新的学习环境造成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
对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讲,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一切可谓陌生而又新鲜,学生有一个陌生到适应的心理过渡过程.此外,刚刚经历了繁忙紧张的中考,学生心理上难免有一种“解脱”的想法.再有就是有的学生的畏难心理.在接触高中数学之前,学生对高中数学之难早有耳闻,特别是高一数学学习之初,学生接触了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如集合、映射、异面直线、函数的单调性等,使学生从开始就进入了一种混沌迷糊的状态.
2.初高中教材的变化
相对于高中教材,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编排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加之初中数学涉及的多是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浅显的数学知识,变式少而简单;高中数学大多内容抽象,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教材中研究的变量大多是字母,更给学生枯燥空洞的感觉,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3.数学学习方法的变化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由于课时充足,教学内容有限,教师讲得细致详实,题型归纳到位,学生训练多,特别是应对考试,很多学生只需牢记概念和公式,熟练掌握教师讲过的各种题型,一般情况下均可取得较好成绩.由此,学生逐渐形成了依赖教师,缺少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规律的分析推理的本领.而升入高中,由于面对的学习内容增多,分配到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各种知识及其应用细化.然而很多升入高一的新生,仍然习惯于沿袭传统的学习学法,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陷入困境,问题多多,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质量的下滑.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1.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是搞好数学衔接的前提
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特别是面对新的数学学习任务,更需要我们不断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落实好学习措施.首先是给学生分析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位置和作用,让学生明确高一数学的重要性;其次是结合具体实例,采用与初中数学学习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了高中数学内容体系与初中数学的差异;再次是让学生知道初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指出传统方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不适应性;最后是让一些学有所获的学生谈谈学习感受,让其他学生少走弯路,尽早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状态中.
2.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在高一数学教学之初,就给学生呈现了一些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概念,这些概念对很多高一新生来讲没有任何的认知基础,接受知识的跨度较大,理解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本领,以及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将教学目标缓步释放,逐层分解,让学生在比较小的认知坡度上慢慢领会.特别是在新课导入时,借助实例和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有一个知识获取的缓冲,在心理上接纳新知.
其次,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初高中数学中具有丰富的衔接点,如函数、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等,到了高中,很多知识在原有的层面上有所加深,有的是研究范围扩大了,有的是同一知识由于条件的变化,在初中阶段成立的结论到了高中可能不再成立.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将已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将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而且可为学生的新知切入作好铺垫.
最后,强化学生的分类意识,注重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可以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还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分析问题.因此,相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教师应将高中数学专题教学纳入常态化,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总结和指导,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的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课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的对策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最后,可以请高二、三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学生学习基础,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教师一方面通过测试了解入学成绩,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知识衔接
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起点低,步子小,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初高中的平稳过渡.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加强学法指导应寓于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和进行学习目的和学法交流.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来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去学习过分困难的东西,让学生学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一、 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变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教材、同学、教师……都有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经过暑假的放松,入学后无紧迫感。也可能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为此就产生惧怕心理。的确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数字,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要注重分析。其次,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 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做好衔接的首要工作。能够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也能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2.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内容,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新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有的内容删减了,有的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降低了要求。如二次函数在初中降低了要求,十字相乘法等已基本不提,使得高一学生只要遇到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把繁琐的求根公式搬出来,这给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麻烦。为此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立足于高中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处理和知识铺垫,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4.高中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教师讲的细,类型归纳的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无需深入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高一学生往往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调整的时间。这些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和学习习惯的形成,高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衔接好学习方法:
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包括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勤作笔记、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整洁、独立思考以及全面细致的思考问题等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阅读能力 的培养。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捕捉”问题的能力。所谓捕捉问题,就是老师在课堂提出的设问或自己在预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都应积极去思考。
5.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对未来人生的规划思考是现代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强调的是数学课程的选择性。相对而言,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只是注重教学基础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一、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的不一致性
初中的数学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知识层面涵盖很广,而高层次、深层次问题则显得比较单薄。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结合实际应用,以简单的运算为主,代数式的运算方法几乎没有,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在理解内容方面也单纯的从感性认识旋转式的上升到理性认识,简单容易达到。相比较而言,高中的数学则更加具有深度和难度,考察知识方面也较专业。
2.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差异性
初中的教师只需全面了解初中教材中的内容,将知识点归纳详细,在上课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详细的讲解,学生们则只需熟记概念及公式,考试时取的好成绩的概率非常大。然而,高中教师则相对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不光是高中课标教材中的知识,还包括初中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心理状态等各方面信息,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教材体系和以往大不一样,而教师如果对此都没有很好地了解,还是死搬硬套的按照以往大满灌式的教学习惯和方式来教授学生,毫无疑问的会导致学生听不懂。
二、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1.全面掌握初、高中课标教材的异同点
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教材为基石,老师是教材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员,所以老师要先做到全面的认识和掌握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内容,其次要明确教材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最后要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整合包括学生和教材在内的所有资源。教师要想处理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不顺的问题就要将初、高中课标教材和大纲版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梳理和对比,明确其培养学生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第一,可以对不同地域所配套的初、高中教材进行的系统、全面的了解,充分把握两者之间的异同点。第二,把熟练驾驭教材作为全面了解、分析各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异同点的目标。
2.系统了解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革
高中教师要适应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在全面理解和掌握初、高中课标教材的理念、实质、结构、目的和教学方法变革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初、高中各阶段数学教学的不同点、学生的各种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变。
3.关心理解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需要
高中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应更具有针对性,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首先,在授课前向学生强调高中数学在整个中学阶段的重要性和其学习的目的性;其次,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知识空白区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进行攻克,对初、高中内容的衔接点和异同点进行专门的梳理和连接;再次,通过对比的方法向学生明确介绍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特性以及在授课时的难易点;最后,联系高中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学生介绍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初、高中数学新课程体系在学习方法上的实质差异。
4.贯彻落实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着重将知识产生和方法探究的过程讲授给学生。相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生搬硬套,高中数学则更多的是灵活应用,它的抽象性较强,这就需要学生能融会贯通。要想学生能全面把握这些知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实质,就要求教师将新知识的产生和解题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讲解,探究其背景原因、产生过程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质疑和提问的思维方式对待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重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阶梯式教学。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时间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比如映射、集合等内容都是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教师可以在刚开始的一个月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改变教学进度和深度。在可以完成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适当的缩小课堂讲解内容,将难度减小,进度放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层次的内容,用“低起点,小跨度,多练习,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从慢到快依次递增的速度进行。而在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重难知识点的讲解上,则需要教师先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和对内容的铺垫,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举例说明知识的重点和实际运用情况,并对其做出归纳总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使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尽快的熟悉和进入该阶段的学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整改措施,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尽快的融入高中数学的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