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及等级保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策略
1.1安全计算环境的建构
其中安全计算环境能够实现相关等级系统的有效管理,在信息存储以及处理,安全策略实施过程中,能够对信息系统的重要情况全面掌控。安全计算环境在其有效区域边界安全防护中,实现对外界网络的各种攻击行为有效防护,并能够避免出现非授权访问。针对这一问题,安全计算机环境整体安全防范,也就是针对网络实施有计划有标准的安全性改造,以能够显著提升系统整体性,以免系统本身出现安全漏洞及缺陷等,出现安全风险或者受到攻击问题。另外,安全计算环境安全防护工作主要也就是有效防范和控制系统内部的攻击和非授权访问问题,以免内部人员因为自身操作方式问题出现破坏行为。
1.2安全网络环境的建构
在信息系统中,通过网络能够有效实现不同计算机和计算域,用户和用户域的有效衔接,在不同系统间信息传输过程中网络具有通道作用。网络可以在系统内外应用,部分网络信息流在传输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的经过不稳定网络环境。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网络安全防护工作首先也就需要提高网络设备的整体安全性,针对网络中的各个设备制定定期维护方案,以免出现网络攻击问题,基于此显著提升网络中的信息流总体安全性,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通信架构的整体性、安全性以及保密性。在网络自身安全保密中,可以采用网络加密技术和本身结合方式,满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不同要求。其中在网络安全域建设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网络结构安全范围,并实现网络不同访问操作的有效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重视网络的安全审计工作,提高相应边界完整性,以免在网络运行中受到网络入侵和攻击,并可以有效防范出现恶性代码问题,能够对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及信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1.3安全管理中心的建构
在信息系统中,安全管理中心是重要的安全管理系统,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管理有效性。安全管理中心作为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系统中不同信息安全机制的整合性管理,对于系统中存在的分散安全机制,安全管理中心可以对其实施系统化管理,实现集中管理有助于显著提升安全防范效果。安全管理中心在应用中,可以系统性统筹管理系统的相关体系域的安全计算域、网络安全域以及安全用户域等,并对其实现统一调度和应用,可以实现对广大用户身份以及授权的管理,实现对用户操作和审计过程的管理,实现对用户访问和控制,也就可以实现系统的整体风险防范,全面掌握通信架构运行情况,显著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整体效果。
2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多级安全
1 引言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的兴起,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IT)产业,随着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普及,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便利,然而这也给信息保密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研究人员在信息加密,如公开密钥、对称加密算法,网络访问控制,如防火墙,以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究成果。
本论文主要针对网络安全,从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角度展开探讨,以期找到能够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构建方案或者技术应用,并和广大同行分享。
2 网络安全风险分析影响局域网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危害较大,归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构成对网络的威胁:
(1) 人为失误:一些无意的行为,如:丢失口令、非法操作、资源访问控制不合理、管理员安全配置不当以及疏忽大意允许不应进入网络的人上网等,都会对网络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2) 病毒感染:从“蠕虫”病毒开始到CIH、爱虫病毒,病毒一直是计算机系统安全最直接的威胁,网络更是为病毒提供了迅速传播的途径,病毒很容易地通过服务器以软件下载、邮件接收等方式进入网络,然后对网络进行攻击,造成很大的损失。
(3) 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这是指来自局域网外部的恶意攻击,例如:有选择地破坏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伪装为合法用户进入网络并占用大量资源;修改网络数据、窃取、破译机密信息、破坏软件执行;在中间站点拦截和读取绝密信息等。
(4) 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在局域网内部,一些非法用户冒用合法用户的口令以合法身份登陆网站后,查看机密信息,修改信息内容及破坏应用系统的运行。
(5) 系统的漏洞及“后门”: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无漏洞的。科技论文。另外,编程人员为自便而在软件中留有“后门”,一旦“漏洞”及“后门”为外人所知,就会成为整个网络系统受攻击的首选目标和薄弱环节。大部分的黑客入侵网络事件就是由系统的“漏洞”和“后门”所造成的。
3 网络安全技术管理探讨3.1 传统网络安全技术目前国内外维护网络安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类:
Ø访问控制机制;
Ø身份鉴别;
Ø加密机制;
Ø病毒防护。
针对以上机制的网络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有:
(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它用来控制内部网和外部网的访问。
(2) 基于主机的安全措施
通常利用主机操作系统提供的访问权限,对主机资源进行保护,这种安全措施往往只局限于主机本身的安全,而不能对整个网络提供安全保证。
(3) 加密技术
面向网络的加密技术是指通信协议加密,它是在通信过程中对包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包括完整性检测、数字签名等,这些安全协议大多采用了诸如RAS公钥密码算法、DES分组密码、MD系列Hash函数及其它一些序列密码算法实现信息安全功能,用于防止黑客对信息进行伪造、冒充和篡改,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不受损害。
(4) 其它安全措施
包括鉴别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审计监控、防病毒技术、备份和恢复技术等。鉴别技术是指只有经过网络系统授权和登记的合法用户才能进入网络。审计监控是指随时监视用户在网络中的活动,记录用户对敏感的数据资源的访问,以便随时调查和分析是否遭到黑客的攻击。这些都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3.2 构建多级网络安全管理多级安全作为一项计算机安全技术,在军事和商业上有广泛的需求。科技论文。“多级”包括数据、进程和人员的安全等级和分类,在用户访问数据时依据这些等级和分类进行不同的处理。人员和信息的安全标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密级”表示数据分类具有等级性,例如绝密、秘密、机密和无密级;另一部分是用“类别”表示信息类别的不同,“类别”并不需要等级关系。在具体的网络安全实现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多级网络安全管理:
(1) 可信终端
可信终端是指经过系统软硬件认证通过、被系统允许接入到系统的终端设备。网络安全架构中的终端具有一个最高安全等级和一个当前安全等级,最高安全等级表示可以使用该终端的用户的最高安全等级,当前安全等级表示当前使用该终端用户的安全等级。
(2) 多级安全服务器
多级安全服务器上需要部署具有强制访问控制能力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能够为不同安全等级的用户提供访问控制功能。该操作系统必须具备很高的可信性,一般而言要具备TCSEC标准下B1以上的评级。
(3) 单安全等级服务器和访问控制网关
单安全等级服务器本身并不能为多个安全等级的用户提供访问,但结合访问控制网关就可以为多安全等级用户提供访问服务。对于本网的用户,访问控制网关旁路许可访问,而对于外网的用户则必须经过访问控制网关的裁决。访问控制网关的作用主要是识别用户安全等级,控制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流。科技论文。如果用户的安全等级高于单级服务器安全等级,则只允许信息从服务器流向用户;如果用户的安全等级等于服务器安全等级,则允许用户和服务器间信息的双向流动;如果用户的安全等级低于服务器安全等级,则只允许信息从用户流向服务器。
(4) VPN网关
VPN网关主要用来保护跨网传输数据的保密安全,用来抵御来自外部的攻击。VPN网关还被用来扩展网络。应用外接硬件加密设备连接网络的方式,如果有n个网络相互连接,那么就必须使用n×(n-1)个硬件加密设备,而每增加一个网络,就需要增加2n个设备,这对于网络的扩展很不利。引入VPN网关后,n个网络只需要n个VPN网关,每增加一个网络,也只需要增加一个VPN网关。
4 结语在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任何一台计算机都不可能孤立于网络之外,因此对于网络中的信息的安全防范就显得十分重要。针对现在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的今天,网络由于信息传输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信息安全性日益凸显,本论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点对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展开了分析讨论,相信通过不断发展的网络硬件安全技术和软件加密技术,再加上政府对信息安全的重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胡道元,闵京华.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黄国言.WEB方式下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20(9):92-94.
[3] 李木金,王光兴.一种被用于网络管理的性能分析模型和实现[J].软件学报,2000,22(12): 251-255.
关键词:电子政务外网 安全保障体系 计算区域 网络基础设施 计算区域边界 安全域 等级保护 风险评估
一、前言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是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建设的政务网络平台。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各级政务部门服务,运行各级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为保证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运行,中办发[2003]27号文和[2006]18号文明确提出,电子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之间采用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隔离。政务外网的建设要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有关要求,分别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建立统一的密码和密钥管理体系、网络信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分级、分层、分域保障信息安全。
二、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安全需求
⒈政务外网安全防护对象
政务外网的基础网络环境如图1所示。
依据政务外网的网络环境,政务外网的安全防护对象分为如下三类:计算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和计算区域边界。
⑴计算区域
政务外网所涉及的计算环境有:中央网络管理中心计算区域、各省市节点的二级网络管理中心计算区域、中央城域网接入单位计算区域以及外网骨干网接入的各省市节点的计算区域。
在各计算区域内主要防护如下对象:
①数据资源,主要包括各应用系统管理的数据资源;
②软件资源,包括系统软件、网络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系统等;
③中心计算机;
④存储介质,包括数据备份磁带、软盘、可读写光盘等;
⑤用户,包括普通操作员、业务管理员、高级业务管理员以及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等。
⑵网络基础设施
政务外网所要防护的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有:各计算区域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实现各计算区域相联的网络基础设施。
⑶计算区域边界
由于计算区域与其他外部实体相联而产生区域边界,区域边界与计算区域直接相关,与计算区域相联的外部实体的性质直接决定区域边界的保护的策略。
政务外网中的计算区域边界主要有:与中央城域网相联的各计算区域因与中央城域网相联而产生的区域边界以及这些区域与互联网等外部实体相联而产生的区域边界、各省市节点计算区域因与政务外网骨干网相联而产生的区域边界以及这些区域与互联网等外部实体相联而产生的区域边界。
⒉安全需求
根据政务外网的特点,政务外网的安全需求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建设政务外网安全信任体系,确保政务外网资源不能被非法用户访问;
②建设政务外网数据交换中心,确保不同安全域之间的安全数据交换;
③确保政务外网的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高可靠性,并具有可审计、可监控性;
④实现政务外网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
⑤确保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的安全互连。
三、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政务外网要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从政务外网的实际出发,政务外网的安全保障体系设计应重点针对政务外网的如下特点:
①政务外网必须与互联网逻辑隔离;
②政务外网主要运行面向社会的专业业务,这些业务所涉及的业务信息具有面向公众的特性,所以保护业务信息的完整性、可鉴别性以及抗抵赖性十分重要;
③政务外网是国家电子政务的基础性网络环境,支持电子政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互动、便民服务的需求,所以政务外网要满足公用网络安全可信的需求;
根据以上分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安全保障体系由网络防护体系、网络信任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服务体系等构成,逻辑模型如图2所示。
⒈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是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安全设施,主要保护电子政务外网的各子网网络节点及整个电子政务外网,保证整个政务外网及相关业务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可控性等。网络安全防护系统重点要考虑防火墙系统、入侵防御系统、防病毒系统、远程安全接入系统、流量监测系统等的配置和建设。
政务外网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⑴物理安全
保证政务外网中各种骨干设备的物理安全是整个政务外网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⑵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主要考虑VPN、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非法外联监控系统、PKI接入认证网关等安全设备在政务外网中的配置与部署。
⑶系统层安全
系统层安全主要包括漏洞扫描、操作系统安全加固、数据库安全加固。
⑷应用层安全
应用层安全主要考虑应用系统的鉴别、授权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
⒉网络信任体系
网络信任体系是为网络用户、设备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具有普适性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该体系在统一的安全认证标准和规范基础上提供在线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其核心是要解决信息网络空间中的信任问题,确定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经济和管理行为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保护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主体的安全利益。政务外网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与政务外网的安全运营息息相关,是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支撑基础设施。
政务外网(一期工程)的网络信任体系,主要是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设政务外网身份认证系统,组建政务外网身份认证管理协调机构和技术保障队伍,制定有关政务外网身份认证的相关标准体系、管理运行规章制度和规范,逐步形成统一的政务外网网络信任体系。
⒊安全服务体系
政务外网安全服务体系主要由安全评估和安全培训组成。安全评估主要是对政务外网及其处理的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识别和扫描评估的过程。安全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及时发现并修正动态运行的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弱点和漏洞,认清信息安全环境、信息安全状况,明确责任,采取或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并使信息安全策略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
⒋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并非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它也是一个关于人和管理的问题。安全不是个产品,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作为一个过程,它有人、技术、流程这3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匹配得越好,过程进展得就越顺利。
安全管理在政务外网的安全保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有了较完善的安全保密技术措施,如果管理的力度不够,将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安全保密管理,设置安全保密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采用适当的安全保密管理技术将政务外网中各种安全保密产品进行集成,并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安全保密管理机构的建立、安全保密制度的制定、安全保密管理技术的使用以及人员的管理等几方面内容,这里不再予以赘述。只有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行为,形成一个动态的安全过程,才能为政务外网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四、几个重要问题
在整个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当中,有几个重要问题需要特别说明。
⒈安全域划分
政务外网要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要满足政府公用网络安全可信的需求。所以,在政务外网内有必要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定义每个安全域的物理或逻辑边界,形成隶属于由单一安全策略权威定义和执行的公共安全策略的安全要素的集合,有利于每个安全域共享相似的安全策略。
政务外网具有数据量庞大、业务复杂多样、安全等级各异的特点,因此安全域的划分遵循以下原则:
①根据信任等级划分安全域。在政务外网中,要为政务信息资源和国家基础信息资源的登记、备案、、交换和共享提供服务,同时相关的业务系统也要有连接到互联网和有需求的其它单位,不同的系统由于处理的数据和交互的实体不同,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或业务流程中,划分不同的安全域。
②根据业务节点类型,对不同的节点划分相应的安全域,并配置和节点业务量相匹配的安全措施和安全设备。在政务外网中,政务外网要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节点,网络节点的安全等级决定了安全域的划分和安全设施的投资建设规模。
③依据数据的安全等级,在存储和传输的不同区域,划分安全域,并采用不同的安全策略,体现数据的分等级保护。
根据以上原则,在政务外网中,网络各节点的局域网构成相对独立的安全域,并在各节点内部进行安全域细化。政务外网中,按节点所划分的安全域有中央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中央城域网接入节点单位、各省市节点的二级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和各省市节点的各自的接入网络。
⒉等级保护
根据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7年联合颁布的43号文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为保障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安全,对电子政务外网需采用等级保护机制。等级保护以网络安全域划分为基础,电子政务外网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众多接入网络,各个子网络又包括不同的应用系统。只有根据这些资产的重要性以及它们面临的安全威胁的不同,结构化地划分为安全域,才能有效地进行安全保护。
根据政务外网的逻辑结构、安全域划分情况、面向对象及应用模式,中央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中央城域网接入节点单位二级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和各省区市接入节点二级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至少要达到第三级(监督保护级)的要求。对于这类的安全域,将依照国家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自主保护,并接受信息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
中央城域网接入节点单位接入网络和各省区市接入节点单位接入网络至少要达到第二级(指导保护级)的要求。对于这类安全域,将在信息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指导下,依照国家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自主保护。
⒊风险评估
在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安全保障体系规划和设计时,国家信息中心网络安全部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引入到政务外网的建设中,获取规划和设计阶段的政务外网的安全风险,提出并确定外网安全建设的要求,改进规划中的不合理因素,为后续的网络建设的实施提供安全建设依据。此次事前评估范围主要是政务外网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工程初步设计规划方案,评估着重考虑外网规划中系统平台的安全性。为支持整个风险评估过程的推进,国家信息中心网络安全部成立了由领导层、相关业务骨干、外网相关人员等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评估结束后,针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风险评估小组对规划和设计做了相应的修改,很好地兼顾了风险与成本的平衡。
五、结语
根据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安全保障体系整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设进度安排,政务外网中央节点安全保障体系已初步建成。通过几个月的试运行,整个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运转良好,初步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是:进一步完善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外网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网管部门安全管理责任;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对全网分级、分层、分域确定信息安全等级;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成统一的政务外网信任体系,形成面向外网用户的服务能力。
作者简介:
王勇,男,汉族,1977年生,山东鄄城人,国家信息中心网络安全部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2
The Public Security Frontier Forces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struction Discussion
Jiang Haijun
(Liaoning Province Public Security Border Defense Corps Logistics Base,Shenyang110136,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public security Frontier forces network and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resent situation,had determined by the internal core data protection network and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goal primarily,through the pass word method safeguard internal data security,achieves the data security rank protection the request.
Key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Level protection
随着科学技术和边防部队勤务工作的深入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边防执法水平的有力途径,全国边防部队近年来已基本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但是,紧随信息化发展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出,给边防部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结合边防部队当前网络安全工作实际,就如何构建全方位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略陈管见。
一、影响边防部队信息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物理层的安全问题。构成网络的一些计算机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服务器、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这些设备分向在各种不同的地方,管理困难。其中任何环节上的失误都有可能引起网络的瘫痪。物理安全是制定区域网安全解决方案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二)计算机病毒或木马的危害。计算机病毒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系统软件和文件系统、破坏网络资源、使网络效率急剧下降、甚至造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瘫痪,是影响网络安全的丰要因素。新型的木马和病毒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木马往往借助病毒强大的繁殖功能使其传播更加广泛。
(三)黑客的威胁和攻击。现在各类打着安全培训旗号的黑客网站不胜枚举,大量的由浅到深的视频教程,丰富的黑客软件使得攻击变得越来越容易,攻击者的年龄也呈现低龄化,攻击越演越烈。黑客入侵的常用手法有:系统溢出、端口监听、端口扫描、密码破解、脚本渗透等。
二、边防部队信息网络安全的特征分析
(一)网络安全管理范围不断扩大。从工作点来看,网络覆盖范围已从机关直接深入到基层一线,从机关办公大楼到沿边沿海的边检站、派出所。凡是有网络接入点的地方,无论是物理线路还是无线上网点都必须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点多线长,情况复杂;从工作环节来看,从设备的选购、网络的组建、专线的租用到日常网络应用,从设备维护保养、设备出入库到送修和报废,无一不涉及到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已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如:某单位被通报发现违规事件,经调查,结果是有人将手机接上公安网计算机充电,而该手机正在无线上网。
(二)安全管理对象类型复杂多样。目前,公安信息网、互联网、业务专网、机要专网在日常工作中频繁使用,成为管理的难点。同时,公安网上各类使用中的网络安全管理软件系统应用有待深化,一些网络管理软件使用功能仅停留在表层,未能成为得力工具。
(三)网络安全问题不断翻新。目前互联网、公安网、业务网、网四种网络必须物理隔离,禁止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但四种网络的信息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却必须共享交流。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某单位人员在互联网上建立论坛,发表不健康言论,触犯边防部队管理条例。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网络安全工作一直以来是局限在公安网内部,尚未随着网络应用发展趋势扩展到互联网的管理上。
三、边防部队信息网络安全的技术分析
网络安全产品的自身安全的防护技术网络安全设备安全防护的关键,一个自身不安全的设备不仅不能保护被保护的网络而且一旦被入侵,反而会变为入侵者进一步入侵的平台。
(一)虚拟网技术。虚拟网技术主要基于近年发展的局域网交换技术(ATM和以太网交换)。交换技术将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因此,网管系统有能力限制局域网通讯的范围而无需通过开销很大的路由器。
(二)防火墙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虽然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显不足: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三)病毒防护技术。病毒历来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网络的广泛互联,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速度大大加快。在防火墙、服务器、SMTP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群件服务器上安装病毒过滤软件。在桌面PC安装病毒监控软件。
(四)入侵检测技术。利用防火墙技术,经过仔细的配置,通常能够在内外网之间提供安全的网络保护,降低了网络安全风险。但是,仅仅使用防火墙、网络安全还远远不够。需要监视的服务器上安装监视模块(agent),分别向管理服务器报告及上传证据,提供跨平台的入侵监视解决方案;在需要监视的网络路径上,放置监视模块(sensor),分别向管理服务器报告及上传证据,提供跨网络的入侵监视解决方案。
四、边防部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
网络安全是一个范围相对较大的概念,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组成不同安全管控层次或等级的网络系统,既是网络实际发展应用的趋势,更是网络现实应用的一种必然。
(一)提高多层次的技术防范措施。按照网络实际应用中出现故障的原因和现象,参考网络的结构层次,我们可以把网络安全工作的对象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和应用层安全,不同层次反映不同的安全问题,采取不同的防范重点:一是确保物理环境的安全性。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在内网、外网共存的环境中,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网线、网口标记、网口吊牌来标记区分不同的网络,如灰色的公安网专用,红色的互联网专用,黄色的网专用。二是确保软硬件设备安全性。必须预备一定的备用设备,并定期备份重要网络设备设置。对待报废的各类存储类配件,一定要进行消磁处理,确保信息安全。三是提供良好的设备运行环境机房要有严格的防盗、防火、防潮、防静电、防尘、防高温、防泄密等措施,并且有单独的电源供电系统;安装有计算机的办公室要有防尘、防火、防潮、防泄密等措施,电源要符合计算机工作要求。四是完善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必须设置系统自动升级系统补丁。五是加强密码的管理。存取网络上的任何数据皆须通过密码登录。同时设制复杂的计算机开机密码、系统密码和屏保密码。
(二)建立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的部门安全职责划分、合理的人员角色配置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漏洞。我们应通过制度规范协调网络安全的组织、制度建设、安全规划、应急计划,筑起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三)合理开放其它类型的网络应用。目前,很多单位都建立了警营网吧,给官兵提供良好的学习娱乐平台,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把互联网的网络安全工作纳入安全工作范围,采取多种方法,规范和引导官兵进行互联网的应用,合理开放所需的应用功能,有效控制不合理的功能应用。目前,边防部队的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开发。公安部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边防部队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推动边防部队信息化高度发展。
五、结论
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完成后,将实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中有关数据安全保护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尤其是应用密码技术和手段对信息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透明加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还为单位内部机密电子文档的管理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为电子文档的泄密提供了追查依据,解决了信息系统使用方便性和安全共享可控制的难点,为部队深化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单位的数据安全保护等级,与其他信息系统模块协调工作,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系统的融合,形成一个更加安全、高效、可控、完善的信息系统风险监控与等级保护平台,提高了部队内部核心数据,特别是对内部敏感电子文档的安全管理,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扩大,将对部队内部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2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借助信息化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大势所趋,伴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Web化应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一方面,增强了各行业及部门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从国家到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医院信息安全,与公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医院完成等级保护工作。
1 我院网络安全建设现状
1.1 医院信息系统现状
我院的信息信息系统主要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临床实验室检验信息系统(LIS)、电子病历系统(EMR)、手术麻醉信息系统(AIMS)、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HOA)等。随着各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这些系统与医保、合疗、健康档案、财务、银行一卡通等系统的直连,安全问题已越来越突显,网络安全作为信息安全的基础,变得尤为重要。
1.2 网络安全现状与不足
1.2.1 网络安全现状
(1)我们采用内外网物理隔离,内网所有U口禁用。对开放的U口通过北信源的桌面管理软件进行管理;(2)内外网都使用了赛门铁克的网络杀毒软件,对网络病毒进行了防范;(3)与外部连接。
内网与省医保是通过思科防火墙、路由器和医保专线连接进行通信;与市医保是通过联想网御的网闸、医保路由器与医保专线连接进行通信;与合疗及虚拟桌面是通过绿盟的下一代防火墙与互联网进行通信;与健康档案是通过天融信的VPN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另外,内网与财务专用软件、一卡通也是通过网闸及防火墙进行通信的。
另外,我们有较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这里不再赘述。
1.2.2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由于医院信息系统与外部业务连接不断增长,专线与安全设备比较繁杂,运维复杂度较高;(2)通过部署网络杀毒软件及安全设备,虽然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但却带来了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如何在不过多影响整体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又可以完善整网的安全策略的部署,是后续网络优化所需要重点关注的;(3)终端用户接入网络后所进行的网络访问行为无法进行审计和追溯。
2 医院网络层安全策略部署规划
在等级保护安全策略指导下,我们将整个医院的安全保障体系设计分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安全技术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其中安全技术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安全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安全网关、入侵防护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组织、制度、管理手段等。通过建立医院安全技术体系、安全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提供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抗抵赖和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安全服务,形成集防护、检测、响应于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实体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管理安全,以满足医院安全的需求[1]。
在这里,我主要从安全技术体系建设方面阐述医院网络层安全策略。
网络层安全主要涉及的方面包括结构安全、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网络设备防护几大类安全控制。
2.1 安全域划分[2]
2.1.1 安全域划分原则
(1)业务保障原则。安全域方法的根本目标是能够更好的保障网络上承载的业务。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还要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和运行效率;(2)适度安全原则。在安全域划分时会面临有些业务紧密相连,但是根据安全要求(信息密级要求,访问应用要求等)又要将其划分到不同安全域的矛盾。是将业务按安全域的要求强性划分,还是合并安全域以满足业务要求?必须综合考虑业务隔离的难度和合并安全域的风险(会出现有些资产保护级别不够),从而给出合适的安全域划分;(3)结构简化原则。安全域方法的直接目的和效果是要将整个网络变得更加简单,简单的网络结构便于设计防护体系。比如,安全域划分并不是粒度越细越好,安全域数量过多过杂可能导致安全域的管理过于复杂和困难;(4)等级保护原则。安全域的划分要做到每个安全域的信息资产价值相近,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安全等级安全环境安全策略等;(5)立体协防原则。安全域的主要对象是网络,但是围绕安全域的防护需要考虑在各个层次上立体防守,包括在物理链路网络主机系统应用等层次;同时,在部署安全域防护体系的时候,要综合运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检测审计链路冗余内容检测等各种安全功能实现协防;(6)生命周期原则。对于安全域的划分和布防不仅仅要考虑静态设计,还要考虑不断的变化;另外,在安全域的建设和调整过程中要考虑工程化的管理。
2.2.2 区域划分
业务网内部根据业务类型及安全需求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几个个安全区域,也可以根据医院自己的业务实际情况,添加删减相关的安全域,网络规划拓扑图[3]如下:
图1
(1)外联区:主要与医保网、外联单位进行互联,此区域与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互联;在外联区接入处部署防火墙、IPS、硬件杀毒墙,也可以部署下一代防火墙产品,添加IPS功能模块、杀毒功能模块,通过防火墙、IPS、杀毒进行访问控制,实现安全隔离;与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处部署网闸设备,实现物理隔离;(2)运维管理区:主要负责运维管理医院信息化系统,此区域与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互联;在运维管理区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部署堡垒机(SAS-H),对运维操作进行身份识别与行为管控;部署远程安全评估系统(RSAS),对系统的漏洞进行安全评估;部署安全配置核查系统,对系统的安全配置做定期检查;部署日志管理软件,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重要服务器的日志做收集整理和报表呈现;部署网络版杀毒系统,与硬件杀毒墙非同一品牌;部署网络审计系统,对全网所有用户行为进行网络审计;部署主机加固系统,对重要服务器定期进行安全加固,以符合等保的安全配置要求;(3)办公接入区:主要负责在住院部大楼、门急诊楼、公寓后勤楼等办公用户的网络接入;接入汇聚交换机旁路部署IDS;与核心交换机接入采用防火墙进行访问控制;重要办公用户安装桌面终端系统控制非法接入问题;(4)核心交换区:主要负责各个安全域的接入与VLAN之间的访问控制;在两台核心交换机上采用防火墙板卡,来实现各个区域的访问控制。在核心交换机旁路部署安全审计系统,对全网数据进行内容审计,可以与运维管理区的网络审计使用同一台;(5)互联网接入区:主要负责为办公区用户访问互联网提供服务,以及互联网用户访问门户网站及网上预约等业务提供服务;在互联网出口处,部署负载均衡设备对链路做负载处理;部署下一代防火墙设备(IPS+AV+行为管理),对进出互联网的数据进行安全审计和管控;在门户服务器与汇聚交换机之间部署硬件WEB应用防火墙,对WEB服务器进行安全防护;在门户服务器上安装防篡改软件,来实现对服务器的防篡改的要求;部署网闸系统,实现互联网与业务内网的物理隔离要求;(6)数据中心区:此区域主要为医院信息系统防护的核心,可分为关键业务服务器群和非关键业务服务器群,为整个医院内网业务提供运算平台;在非关键业务服务器群与核心交换区之间部署防火墙和入侵保护系统,对服务器做基础的安全防护;在关键业务服务器群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部署防火墙、入侵保护系统、WEB应用防护系统,对服务器做安全防护;(7)开发测试区:为软件开发机第三方运维人员提供接入医院内网服务,与核心交换机互联;部署防火墙进行访问控制,所有的开发测试区的用户必须通过堡垒机访问医院内网;(8)存储备份区:此区域主要为医院信息化系统数据做存储备份,与核心交换机互联。
2.2 边界访问控制[1]
在网络结构中,需要对各区域的边界进行访问控制,对于医院外网边界、数据交换区边界、应用服务区域边界及核心数据区边界,需采取部署防火墙的方式实现高级别的访问控制,各区域访问控制方式说明如下:
(1)外联区:通过部署高性能防火墙,实现数据中心网络与医院外网之间的访问控制;(2)核心交换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数据交换区的访问控制;(3)数据中心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应用服务区的访问控制;(4)运维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核心数据区的访问控制;(5)互联网区:与内网核心交换区采用网闸系统进行物理隔离;与互联网出口采用防火墙实现访问控制;(6)开发测试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应用服务区的访问控制;(7)办公网接入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应用服务区的访问控制;(8)备份存储区: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在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实现对应用服务区的访问控制。
2.3 网络审计[1]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主要用于监视并记录网络中的各类操作,侦查系统中存在的现有和潜在的威胁,实时地综合分析出网络中发生的安全事件,包括各种外部事件和内部事件。在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处旁路部署网络行为监控与审计系统,形成对全网网络数据的流量检测并进行相应安全审计,同时和其他网络安全设备共同为集中安全管理提供监控数据用于分析及检测。
网络行为监控和审计系统将独立的网络传感器硬件组件连接到网络中的数据汇聚点设备上,对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匹配、统计,通过特定的协议算法,从而实现入侵检测、信息还原等网络审计功能,根据记录生成详细的审计报表。网络行为监控和审计系统采取旁路技术,不用在目标主机中安装任何组件。同时玩了个审计系统可以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进行联动,将各自的监控记录送往安全管理安全域中的安全管理服务器,集中对网络异常、攻击和病毒进行分析和检测。
2.4 网络入侵防范[1]
根据数据中心的业务安全需求和等级保护三级对入侵防范的要求,需要在网络中部署入侵防护产品。
入侵防护和产品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产品应支持深度内容检测、技术。配合实时更新的入侵攻击特征库,可检测网络攻击行为,包括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可疑代码、探测与扫描等各种网络威胁。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入侵防护产品部署在数据中心与核心交换机之间,继防火墙边界访问控制后的第二道防线。
2.5 边界恶意代码防范[1]
根据数据中心业务风险分析和等级保护三级对边界恶意代码防范的要求,需要在互联网边界部署防病毒产品,也可以在下一代防火墙添加防病毒模块来实现此功能;防病毒产品应具备针对HTTP、FTP、SMTP、POP3、IMAP以及MSN协议的内容检查、清除病毒的能力。支持查杀引导区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后门程序、恶意脚本等各种恶意代码,并定期提供对病毒库版本的升级。
2.6 网络设备保护[1]
对于网络中关键的交换机、路由器设备,也需要采用一定的安全设置及安全保障手段来实现网络层的控制。主要是根据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配置网络设备自身的身份鉴别与权限控制,包括:登录地址、标识符、口令复杂度、失败处理、传输加密、特权用户权限分配等方面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加固。
由于不同网络设备安全配置的不同、配置维护工作繁杂,且信息安全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这里推荐通过自动化的配置核查设备,对网络层面和主机层的安全配置进行定期扫描核查,及时发现不满足基线要求的相关配置,并根据等级保护的安全配置要求提供相对应的安全配置加固指导。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安全加固,重点解决了医院当前网络安全环境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医院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还将重点跟踪网络安全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的技术思路和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做好医院的网络安全工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目前,网络已经深刻影响与改变现有的医疗模式[4],网络安全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全方位入手,切实保障医院各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医院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真正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GB/T 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
[2]GB/T 9387.2-1995,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医疗机构》,P14-P18: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的配置[S].
[3]ISO 10181:1996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S].
[4]陈理兵,陈起燕.论医院网络应用系统的安全设计[J].福建电脑,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