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6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中职学校也在不断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素质的提高,进而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中职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加适宜学生学习,对学生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业技能的发展更有促进作用。笔者将根据当前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中职学校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一、当前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计算机网络具有高速、高质、高信息量等特点,所以计算机网络行业得到高速地发展,尤其是国家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重视程度与投入,更加促进了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发展。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行业高度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数量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根据调查显示,未来十年,我国每年至少需要上百万IT人才,其中计算机人才需求在40万以上。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今后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到2010年,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的人数将达到9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在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岗位要求上,主要倾向于人才需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库操作能力,静态与动态网页制作能力,网络安全与防范能力,网站的建立、、维护与管理能力等。这样的人才将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通过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以完成对岗位工作的创新。
二、中职学校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经过不断地研究与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找到适宜的工作,并发挥自身的价值。但是,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毕业生人数增加,增大了就业难度,出现就业结构失衡状况;中职学校在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方面,对市场的调查不详细,致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不准确,使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就业方向,同时一些企业又招聘不到专业人才,造成供求关系的错位与失衡。
(二)创新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第一,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我国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促使着中职学校不断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宜市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此,在创新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必须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将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就业紧密相连,对市场具体岗位在知识与能力上的要求做到了如指掌,充分体现与时俱进思想,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样才能够使课程的设置更有指向性,课程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加具有实效性与目的性,进而有效地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目前,较为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模块:计算机技术通用模块、网络组建技术模块、网络工程模块、网络安全管理模以及网络编程模块。
第二,创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在中职学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可以将学生的工作与学习相联系,加强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的力度,并遵循职业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按照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要求重组教学内容,创新项目教学法,增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实训课程,使学生在项目实训中,发展自身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素质。
第三,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应该以职业面向为基准,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以,中职学校应该注意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构建与专业能力的发展都能够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另外,紧密联系学校与企业,还可以为学生的实训提供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的提高,为企业输送更多适宜市场发展的、高素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是以培养实用型计算机人才为目标的,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视,以当前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为指导,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职学校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中职学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书红,杨莉.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2]魏武华.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3]李圣良.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设置重复、脱节、断层等现象。分析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宿城中专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衔接工作基础,提出整合中高职院校有效资源,一体化制定中专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有效开展课程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网络技术
2014年,国务院、教育部等多部门多次出台文件强调,到2020年,形成中专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完善中职高职“3+3”培养模式,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可见,中高职有效衔接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发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搭建是“3+3”中高职衔接的核心与关键,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
一、中高职衔接的工作基础
(一)开展专业调研和互访,了解合作基础
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是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曾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课改实验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宿迁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宿迁市绿化模范单位。学校已建成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专业和4个省级品牌专业。其中,计算机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网络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重点建设百所骨干院校之一,2014年,学校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2008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评为学院品牌特色专业,2010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专业被列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行了“职业导向、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实施了“能力递进、项目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建有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精品教材2本、院级精品课程3门和院精品教材2本。
(二)成立“3+3”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领导小组,加强组织沟通
由于“3+3”中高职衔接项目涉及到宿城中等专业学校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而两个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主体、校园文化和专业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规范培养过程,保障中高职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1]项目领导小组的成员必须包括两校领导,以负责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的决策;两校的教务管理人员,负责项目的计划、推进与实施;两校网络技术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学人员,负责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规划及教学实施。
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一)遵循职业能力递进原则,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专业调研,遵循阶段性目标和最终培养目标相统一、中专阶段可就业性和再学习性相融合、由简单操作到策划管理、职业能力递进的原则,制定中专和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转段升学条件。1.中专阶段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能力,从事中小型计算机网络设计与搭建、计算机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现场施工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计算机及网络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2.高职阶段培养目标。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针对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岗位,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适应网络组建、维护、网站建设、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营销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转段升学条件。在中专学习阶段中,人才培养方案内的各门课程成绩合格;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且获得NCRE一级MSoffice证书;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级)证书。
(二)制定课程衔接策略
根据“3+3”项目中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职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两类课程的衔接要点。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主要问题是中高职的课程体系独立设置,导致基础课程前后脱节,职业课程重复较多,尤其中专阶段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许多学生的实习岗位专业不对口,造成学习断层,阻碍了学生的继续学习。[2]在课程设置时,中专阶段课程应当偏重基础知识及单项技能训练,而高职阶段则应偏重岗位综合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网络技术专业“3+3”项目依照“能力递进”的理念,构建包括中专教师和高职教师在内的专业教学团队,联合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一体化课程体系;分析不同层次毕业生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由单一低难度技能到综合复杂高难度技能,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培养衔接模式。“3+3”中专阶段的顶岗实习需对接中专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职业岗位,加深其对网络专业的认识,强化基本技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提升学习兴趣。基础课程设置以职业生涯发展中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核心,抛开中专的“够用”原则,坚持六年统筹规划,为学生建立系统的文化知识体系,以保证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不断线,从而为高职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网络技术专业“3+3”分段培养目标
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宿城中等专业学校网络技术专业“3+3”分段培养项目中,职业课程分段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综上所述,“3+3”是两个学校同一专业之间的衔接,实际上也是两所学校课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校的人文环境、师生关系、第二课堂等都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采用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中高职衔接要注重发挥两所学校的各自办学特色和文化优势,利用各自的培养经验和成果,通过互动、交流、整合,逐步形成“3+3”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专业文化和专业素养标志。
参考文献:
[1]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67-70.
[2]孙晓云.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工课程中高职衔接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4(10):108-1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化
在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必须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项目化[1]为手段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上实现与岗位能力的无缝对接,将岗位职业能力融入课程建设中,实行“教、学、做”一体,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其中的关键便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建设。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技能,在企事业单位IT领域中从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服务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是以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起点,通过对网络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分布、市场需求、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等内容开展调研工作,确定如下4个核心工作岗位,并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进行了分析:1、岗位1是网络构建工程师,工作任务是网络构建项目招投标、制定网络规划设计方案、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网络性能测试、网络巡查、故障排查、提交竣工文档并交付使用、网络工程监理。 2、岗位2是网络管理工程师,工作任务是网络IP地址的规划、分配和管理、网络服务器的架设及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网络故障处理、网络协议分析与监测、网络系统的入侵检测、安全设置与病毒防范。3、岗位3是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工作任务是网站整体规划、网页制作、后台编程及数据库应用、网站管理、网站测试、安全防范及技术服务。4、岗位4是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工作任务是制定网络解决方案、网络产品营销、网络应用项目或产品的售后技术支持、工程监理、工程项目验收、受理用户故障咨询、提供技术服务。
二、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双证制[2]的要求,学校在校期间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需要获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按照岗位职业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的目标,结合各学院现有的网络实验设备,本专业学生需要获得如下证书的其中一项,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的网络工程师、全国计算机等级四级网络工程师、CCNA网络工程师、RCNA网络工程师、H3CNE网络工程师。
三、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1、建设思路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相关岗位群及任职要求的分析,与网络相关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及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企业共同总结岗位的行动领域为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管理、软硬件实施与维护。围绕网络工程师岗位,以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为核心,构建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应用开发岗位采用“三线”并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分别为建网、管网、用网。
(1)岗位、能力、课程
校企双方共同以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职业岗位群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实现专业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创新。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化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互相渗透、密切结合,成为统一的课程体系。
(2)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专业课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化的课程教学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并开展教学,实现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将网络技术的系统理论知识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分散到每个学习情境(项目)中,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情境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是对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和评价方案加以分析提炼,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加工整理,构建课程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学生都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来获得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职业能力,进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明确了培养目标,提升了培养质量。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的分析(即网络工程师等岗位群),归纳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将这些能力所涉及的知识点与内容转化为项目化课程。实践证明,岗位能力是培养人才的核心,最终的落实点是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的结合,开发项目化课程体系是深化和提升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271-02
1 概述
教学定位:计算机网络定位为高等学校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掌握基本的网络管理和计算机系统安全设置方法,以及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信息等各种网络应用及开发能力。
课程实施方案总体设计思想,学校的层次不同,学生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也不相同。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应有不同的实施方案。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实施方案,例如:按学科划分、按课程内容划分等。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采用基于内容的实施方案设计方法,可以初步分成如下两大类:
1)以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讲解为主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网络模拟与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的功能、组成及基本原理,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网络应用开发等。
该实施方案主要针对重点高校的理工类学生,全面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水平,初步培养简单的网络应用开发能力。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讲解为主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硬件基本功能、简单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简单配置,网络服务的应用,Internet应用以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等方面。
该实施方案主要针对重点高校文科类学生、一般院校理工类学生、文科类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特别是互联网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最常用的内容组织方式是采用基于OSI七层模型的方式分层讲解。从内容的性质和认知顺序看,将知识单元组织成不同的知识模块,知识模块又可以分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网络协议三个认知层次,从而为课程内容简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3 实验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实践教学除了要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验证外,还将选择大量实际中有可能遇到问题,特别是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实验内容基本要求
对于课程内容的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安排相应的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关于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课程中的实验设计,对应的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
3.2实验项目设计
实验名称:简洁明了的反映实验的核心内容
实验目的:实验预期达到的目标。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会等词汇分条描述,也可用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等用词对目的进行强调。
实验类型:分为验证型、综合型、探究型三种类型
实验内容:实验的具体内容,分条描述
实验条件:实验所需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环境
实验分析:给出设计该实验的出发点,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实验难点分析等。
实验步骤:操作步骤和程序关键代码
实验拓展:在本实验的基础上的应用能力拓展,给出一个或几个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和迁移能力。
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形式可分为单人实验、小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3.3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实验分成3个实验单元,每个实验单元包含若干实验项目,在项目设计和选取上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 结合理论教学,实验项目应该能够反映和验证课程所讲授的主要知识点,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实现从原理到应用的知识迁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实践操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迅猛前进。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已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不断推动着社会的信息化步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职业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作为传播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术的中职学校,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使网络技术更好更快的为社会服务,已成为主要任务。
当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为社会培养了很多网络技术人才。然而,由于该课程建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起步较晚、层次不一,且计算机网络涉及面广、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只局限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另外,由于很多中职学校实验室及设备的缺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学到一些理论知识,而理论联系实践少,动手能力差,从而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同学们也不能真正掌握网络技术。因此,如何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就成为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面临的现状及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分别阐述对该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1.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网络课程特点设置不明确,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技术课程的统称,网络技术可以化分成很多的分支课程教学,比如,局域网组建、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等等,这些分支即具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然而,在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中,对于这门学科往往只开设一本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课程基本以理论性为主,并且,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分重点难点,不突出专业特点,不注重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给学生讲解的内容过于统一化、单一化,使学生了解到的知识只局限于一些概念,掌握的内容只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甚至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于一些独立性的实践操作根本不会,从而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别说为社会培养网络技术人才。
1.2 网络技术实验室缺乏,实验设备陈旧。
当今,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有的学校更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置成一个专业,但大部分学校网络资源非常缺乏,网络实践平台建设跟不上新课程的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实验室显得极少,一些网络设备也过于陈旧,尤其一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这些现状更为突出。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就没有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没有设备做实验,不懂得实际操作,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3 师资力量不够,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术能力的教师不足。
一些农村中等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很缺乏,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极少,一些年轻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出来从教,对于实践操作方面掌握不够成熟、专业。或者有些教师不是这个专业出身,导致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缺乏实战经验,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进步、在发展、在更新,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不完善。
2.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向,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开设,用什么样的教材,都应该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面向市场哪一方面的网络技术人才等情况要做一个详细的了解、调查及分析,比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只需了解一些常用的网络知识的运用,如上网,发一些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网上办公等知识,那么学校针对这类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要求不高的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可以多注重上网这一块。又如学校开设的专业是培养一些网站建设的人才,那么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材应该注重网站建设及网页制作这方面等等。因此,学校要因材施教,根据专业特点,根据市场需要,人才培养需求等方面去开设课程,选择教材,从而确定本校专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少走弯路,让理论能充分结合实践,达到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目的。
2.2 创新教学方法,多角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应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内容从网上下载一些与本章知识点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学习,把学生感兴趣、易上手操作的内容和枯燥的理论部分、复杂的操作部分有机结合,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拓宽知识面,逐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2.3 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计算机网络技术时时刻刻都在进步,各种网络技术更新快,发展迅速,因此,对于这一门课程,学校应该建立一些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本校校园网站,平时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新的网络知识供同学们共享和学习。同时,计算机教师也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建立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等教学资源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网上课堂,使学生及时了解新的网络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更新更快的网络技术。
2.4 及时更新网络实验设备,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建设。
实验设备、实验室的建设是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它们的建设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需要,体现实验、实习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是培养专业化网络技术人才必需的初衷模拟环境。日前,对于一所能合格开办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学校,必需应该具备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如局域网组建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测试实验室等,同时还要有很多相关的网络设备的投入,如普通交换机、可管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当今,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对于计算机的硬件产品和软件环境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实验场室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的投入,及时更新网络实验设备,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建设。
2.5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技术一般是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下进行的,一些实践操作虽然跟实际运用技术上差不多,但实验内容毕竟是书本上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知识在实验室是没有办法进行学习和模拟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学生在学校学得很好,而走上工作岗位却并不一定能做得好,因此,为了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中职学校应加强校企业合作的开展,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学习和实习,在实际的工作中去增长实践知识,为学生创造真正的实习环境,积极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2.6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
要想让学生学到技术,首先教师得懂相关技术,因此这就需要学校给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平台,鼓励教师进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校还可以派遣年轻教师去企业深造学习,提高师资水平,只有这样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网络专业技术提高了,教师才能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