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1、前言
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度好坏是和电力企业发展的前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这也是电力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这样才能实现更为科学化的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度。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之中,需要加强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最终全面的提升资产的利用和经营成效。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之中,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企业的综合能力,才能减少资源方面的浪费,充分的发挥其效用。
2、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电力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将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才能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促进企业的进步。但是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应该具体的分析怎样进行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才能更为科学。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本身所包含的资料非常多,其中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宽广,因此我们需要将这几部分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记录,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化的管理。针对数量比较多的企业来讲,我们需要将其准确的进行记录,对其资料的记录也应该进行分类整理,最终实现管理的准确化。
3、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情况
3.1管理权责出现问题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进步,企业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我们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很多企业之中还是会存在着管理方面的漏洞。一些电力的施工企业会出现一些过分重视施工方面的情况,而对于管理方面则比较宽松。施工企业对于自己的内部管理比较混乱,因此就不能对于施工工作上的一些具体程序进行审批和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土地使用的审批不合格等,都会影响实际的施工情况。根据我们的相关规定来说,对于财务人员的行为具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为了自己工作的方便,并没有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相关的记录和整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内。这种实际的管理情况就造成了企业资产管理上的不明确,影响了各个环节的正常进行。
3.2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落后
现代公司的改革和发展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以前的相关固定资产目录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就造成了很多管理部门的工作不能正常运转。不同的固定资产管理项目具有自己不同的管理方式和记录方式,因此这就使得我们在统计过程中的难度增加。但是我们固定资产的记录目录的不明确或者是更新的比较慢,就导致了很多部门在实际统计工作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最终影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3.3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完善
在我国现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具体的表现则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并不完善,同时也没有相应的监管和及时的改进措施。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过分宽泛,会使得各个部门对于自己部门内部的事物管理也比较宽松,这样就会造成管理和监督工作的不到位,影响了我们对资产的正常管理手续。企业不同的生产部门应该具有不同的管理职责,因此财务部门就应该主管一些财务上的工作,而生产的部门应该对一些生产和施工的实物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岗位的清楚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完整性。
3.4定期检查出现漏洞
一个企业要想管理得比较好,就需要我们的相关监管部门切实的落实自己的职责,加强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核查力度。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都是提前购置的,因此存在固定资产贬值的问题,账面上显示的信息其实是高于这些资产的实际价格的,从而影响了我们实际对于信息的估算。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进程来看,我们对于一些新项目的构建投入的较多,因此就导致了资金支出的增加,但是这些经过构建的项目价值和实际的记录相差比较多。根据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来看,我们需要定期的对一些账目的管理进行监察,这样才能保证实际信息和记录信息的准确性。
4、改进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
4.1完善记录之中的档案管理
现在很多企业对于自己的施工工程资料管理上存在混乱,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完善对于这些固定资产的记录和管理,这样才能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让他们了解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一些固定资产的记录档案来讲,需要我们在固定资产刮泥的过程中进行详细的实际记录,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对于一些虚假信息应该追究相关的管理部门失责的一些问题。
4.2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发展的规模和数量也比较多,包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力公司,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的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将技术引进电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够将不同的施工和业务项目进行分类明确的管理,将各项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实时和定期的维护,这样才能明确不同的资产信息,提升整项工作的效率性和透明度。
4.3加强对于报废固定资产的监管
针对已经购置但是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来讲,我们应该在制度上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相应的评估和审核手续制度。针对固定资产提起的报废申请,我们应该由专门的工作部门填报针对报废资产的申请表,严格的填写之后交由专业的部门对此进行审批,这样才能实现在制度层面上对于报废财产的监管。其次我们针对这些已经审批的报废固定资产应该有专门的处理手段和处理方式。电力公司的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将这些资产的信息通过信息化的平台进行,在公司内部或者一些部门内进行流转,进行公开形式的发售。针对电力公司的一些特殊性,申请报废的材料其中也具有一些比较有使用价值的材料,能够作为其他材料的代替品,因此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需要我们物尽其用。在日常进行的资产监管过程之中,为了提升相应的资产的质量,我们应该减少对于资产的放置程度,尽可能的对这些材料进行使用,减少闲置的资产数量,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5、小结
综上,关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来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动向,并且随着不断的发展完善企业的各项工作。我们现在的社会是科技化的现代社会,因此我们需要将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引进到我们日常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之中,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实现全方位的提升,这样才能实现管理上的落实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浅析电力企业在新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核算[J].时代经贸(下旬刊),2011(07):12-13.
一、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经营中所起到的作用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也是完成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要素,更是顺应经济改革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中的固定资产,不管是在生产中,还是经营中,抑或者是在行政与科研中,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资产的数额高的达到数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而小到数百元的办公物品,其功能与数量也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与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前景与经济效益的有利要素。正是由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在企业里面起到这种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就尤其应当注意针对于固定资产的优化管理,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造成国有企业不必要的生产经营损失。
二、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固定资产在企业转型期尚未得到规范化管理
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间由于资金上的联系、业务上的联系等原因,出于私利把企业固定资产用与公允价值相违背的方法进行转移;二是用人事关系与股份控制给下一级企业施加不必要的影响,把固定资产用与实际价值不符的价格实施转移。
(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脱轨的问题
账实不符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首先,项目部存在资产账目混乱的问题,很多企业在项目实施阶段所购置的设备资产,通常都在项目工程专账里面列支,等到项目结束以后,把这些固定资产转交到企业继续管理与使用,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分公司与子公司的项目部,或者有意或者无意地把这些资产排除在账目之外,此类资产企业无法享受到收益。上级管理部门因为对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漏洞,造成了这部分资产的几乎完全失控。其次,一些基层的会计组织固定资产少计,对于单位购置、员工个人使用的办公用品排除在固定资产账目之外,此外也存在基层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差,交管管理流程不熟悉等问题。第三是固定资产在转移与移交过程里的漏洞。在人员调整与领导发生变更之际,未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准确移交,仅仅进行了账目与书面移交,未能进行现场的实际盘点,没有财务明细,没有财务明细与部门明细之间的比对。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在账目上的数额多年不变,形成严重的账实不符问题,而又很难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仍然有待完善
很多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盘点。很多企业因为产权结构复杂,难以明确资产盘点的内容及时间,一般都是只在年底粗略盘点一次,而对于损毁与灭失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上不能给出实时体现。企业固定资产的金额确定与减值损失处理欠规范,盘点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致于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不好,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四)监督工作滞后制约了资产管理能力发挥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因为人事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是相剥离的,使得管理责任互相推诿,监督职能欠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制度欠缺,国有企业里面,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权限部门,有些属单一设置,有些是少数人单独长期管理,给监督工作带来极大不方便。二是账务核算制度欠规范。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分公司与外地项目部门,其账务核算制度受到严重限制,或者是因为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道德水平的问题,漏计、少计,使得账外资产的监管难度很大。
三、国有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时的优化建议
(一)加强管理认识,让员工都参与到管理中来
通过不同方法,多种形式,注意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政策研究与舆论宣传,防止只重视流动资产,而忽视固定资产的思维模式,让所有员工都能形成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贯彻相关的管理制度外,还可利用企业文化实施宣传、教育活动,使其在企业文化熏陶下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企业家庭中的一员,利于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注意资产盘点工作的强化
在很多国有企业里,都存在不重视固定资产盘点的问题,让国有企业发生很严重的资产不实现象,有些已经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甚至是完全不存在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于账面上,这种现象的成因非常复杂。所以,短间隔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工作是国有企业有必要进行的日常工作。上级管理层与本级管理层,最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检查,对于没有核实或者经过核实却没有处理的,要追究部门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在源头上防止资产损失,也能有效遏制挪用、侵占企业资产等违纪违法问题,并且扭转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资产购置完成后闲置不用的问题,减少资源浪费。
(三)提高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质量
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环节里,除了依照相关的财务准则进行正常资产增减核算之外,折旧计算也应当提到计事日程上来。一些企业忽视业已制定的管理制度,用资产折旧当作企业利润变化的调节杠杆,多提折旧,增加成本、虚减利润;少提折旧,减少成本、虚加利润。这都会造成经营成果的失实,所以企业要严格依照财务准则办事,切实提高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质量。鉴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除了遵守现行的会计准则外,应逐渐引用国际会计准则,做到与国际接轨,以便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这对优化规定资产管理模式是十分有利的。
(四)核算价值减损工作有当有理有据
相关的会计行业准则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在连续经营之时,要严格依据历史成本给固定资产实施计价,不能随意评估与调整。只有当企业在产权产生变更的时候,比如资产拍卖、资产转让、资产兼并之际,或者是清算与改制之时,才可以在资产有效评估的前提下改变账面价值。
(五)增加监督力度,提高管理能力
建立切实可靠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合理再利用企业现有闲置资产,让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断增加,避免出现无明确目的的重复购置,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尤其应当注意量入为出,用收入确定支出。建立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的保有与管理体系,资产进入时有验收、资产领用上有登记,确保实物同账目保持一致。账实分管,责任要具体到科室,并且落实到个人负责,定期清查,做到账实相符。追究给企业固定资产造成损失人员的经济责任,对于任意挪用、侵占、窃取、毁坏、意识固定资产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要追击相关的法律责任。
四、结束语
文章简要探讨了国有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发现的问题,与针对问题所给出的优化性建议。笔者认为,如果合理采用本文中所提到的优化建议,一定会有效缓解当前国有企业当前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上存在的问题。而如何让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还需要未来在实践中加以系统研究,这是未来工作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9(04)
[2]鹿丽娜.企业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经济,2009(06)
【关键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对策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赖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持续经营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生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完整的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核算和管理脱节、判断标准不清、确认与计量难度大等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1、财务固定资产核算处理与设备实务管理的不统一
主要表现在:
(1)因设备采购合同或发票开具的不明细而造成的财务账目与设备管理实务的不统一
在较多的企业中,一般大的工程项目中涉及较多的设备时,一般合同和发票中比较笼统的标注设备名称和数量,实际上一个系统中还包含很多的明细设备,又因财务人员基本是坐在办公室工作,很少到生产现场了解并熟悉工艺、工程建设和设备构成情况,很容易造成将多项设备价值计入到一项固定资产中。特别是生产企业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极易造成二者的不统一。
(2)财务账面上的资产使用状态与实物实际状态存在不统一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会计上对于固定资产设备按月计提折旧,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财务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缺乏沟通或对设备使用状况的不了解,造成该设备折旧年限到期就进行了报废处理,而实际状况可能是该设备因使用次数少基本处于完好状态。
另一种情况是当机构变更、人员变动时未办理或不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也未作相应的权责变更记录,资产调拨时不按规定办理调拨手续,某项目进行改建、扩建时对部分资产进行了拆除、组装另作它用或者进行了变卖。如果财务部门不掌握实物的真实情况,依然在账目上计提折旧。就会造成账账、账实不符。
2、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在实务中判断不准确
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定义上,只给出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以及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两个判断标准,取消了价值判断标准。强调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市场情况来确认固定资产,虽然给企业判断固定资产以更大的灵活性,但是会计人员却难以判断准确,特别容易将“固定资产”和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混淆。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新准则规定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有时很难划分清楚,从而导致利润不实。
3、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减值。然而,新准则只给了可收回金额的定义,资产的销售价格和处置费用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也会因人而异。另外,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而贴现率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同时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加之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因此,这些不确定因素给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确认的实务操作上带来很大困难。
4、公允价值的确定及运用缺乏统一的认识
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但在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是否满足及公允价值如何确定等方面都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尤其是在公允价值的确定上,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许多资产的交易尚未形成活跃公开的市场,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也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运用。
二、解决的对策
1、规范建立账目,准确记录核实账、物、卡是否一致
生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并依据相关核算标准进行计量。例如,企业在建立固定资产账簿时,可按其用途或功能等进行相应的分类,而固定资产卡片作为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基础资料,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细节程度。另外,财务部门还需及时对企业新近购入的固定资产予以准确入账,可以和采购部门、设备部门、生产部门等共同研究,从合同签订阶段开始参与,从合同需提供的设备明细清单入手加强此方面的核算工作。同时对企业新近报废或变卖的固定资产及时与生产部门、设备部门进行实时沟通在财务账目上予以销账,以使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注重在建工程核算,正确核算在建工程成本
因生产型企业较多的固定资产形成需要从在建工程转入,一项在建工程在竣工验收转为固定资产时,往往要经过基建期、试生产期、验收期三个阶段;而基建期完工时点可以认为是在建工程交付使用了,但不一定进入正式生产时期,如果有产品生产,也仅仅是试生产、负荷试车。在试生产阶段,由于产品生产的不稳定性、生产工艺的试车检验、组织生产人员的过渡等均对产品质量、数量的稳定达标产生影响。所以,该阶段出现的试车损益极具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基建期和试生产期把握好会计核算,正确核算工程成本和试车产品的生产成本,为工程全面通过验收打下基础。
3、加强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
加强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其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现有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基础上,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标准,全面、完整地定义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的各个概念,并在指南部分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折现率的确定等方面给出详尽的描述,以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的估计和判断的范围,会计人员通过指导性标准进行减值准备判断的参考,以避免政策的灵活性成为企业可利用的工具。
4、合理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把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合理的运用是顺应世界潮流,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做到更合理的职业判断。要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加以规范,使其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家要加强市场导向作用,形成活跃公开的资产的交易市场。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防范其针对不同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通过控制公允价值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进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5、注重固定资产的财产清查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新的水平,企业固定资产作为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念以及基本要求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需用量进行精确核算,促进企业提高对固定资产维护工作的重视,提高资产的使用实效。固资管理需要通过运用科学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从而可以得到准确的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额,进一步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投资预测。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容
首先在管理中需要明确企业固定资产涉及范围、分类和资产计价等内容,并合理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添置、利用、保养维护以及处置,最后定期定时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盘查和账务管理工作。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缺乏健全、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制度
由于企业受到人力以及经费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健全、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制度,机构运作的形式和模式设置的不够科学、有失严密。同时还有很多企业没有进行资产管理市场调查,随便选择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以及设备,所制定的资产管理也就不能真实反映出企业实际固定资产情况。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企业未能形成完善科学的人员分配和轮岗制度,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安于现状,不能及时调整闲置资产;甚至由于企业在吸纳高端人才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引进机制;固定资产管理人力资源难以得到高效整合,使得相应的信息化审计管理受阻;岗位和人员的职责尚未统一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能动性不高,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行动,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簿设置不健全,闲置设备无人维护、处理,使企业固定资产浪费问题严重。
(三)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成效的反馈机制
由于资产登记制度未建立或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到位问题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存在很多长期挂帐的固定资产,新资产还没有及时入账,造成资产成本核算的不准确,导致责任不明,无人处理。这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成效反馈,没有机构对固定资产管理结果的实际状况进行监督,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难以发挥其强化控制和管理的职能,管理效果局限在表面形式上。
(四)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当前形势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是对已有资产精确核算及时处理闲置资产,然而旧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依然局限于保证资产的准确性,这让固定资产管理未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拓展,这难以发挥风险防范的职能作用。可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深入探索的技术性不够,虽然传统的账务核算能熟练掌握,但是由于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对新管理手段的应用,还是让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三、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高的对策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制度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健全、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制度,持续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成效的动态管理,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创新。
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化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条件,所以必须加强对这两方面的统一管理。在管理初期,通过全面的市场调查,选择适合企业实际资产状况的信息管理设备与软件。并由财务部门参与资产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特别是对投资评估审查、筹资、资产成本扩增与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在外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考虑项目利润成效、风险承担情况以及净现值法、折旧率等变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同时实施责任归总,进行集团化管理。总公司根据下属子、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调拨,统一调配。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购置新设备的成本,还能盘活子公司的固定资产,从而实现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缓解企业成本开销压力的目的。
(二)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资产管理人员分配制度和轮岗制度不完善的工作现状,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强化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要从人员素质、责任心、培训、激励机制体制建设,制度完善等方面完善,提供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
除强化人员再培训外,企业可施行统一协调、分级管理式管理。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分类,将企业固定资产交给各职能部门分级负责管理,直至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在这一管理中,企业可以结合资产的类别先进行分级管理,再根据资产使用地点统一交到各级使用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实现企业固定资产层层负责,物物有人管,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以及有效利用,并制定完善的责任制与奖罚制,以此不断提高固资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效率。
(三)构建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效反馈机制
企业可推行统一负责监管的领导制度,实现固定资产台账与档案协作的责任追踪管理,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的各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使企业固定资产有关的个人与各项行为明确化、透明化,坚持每个固定资产的决策都要有相关责任人签字盖章,严格遵照固定资产可行性报告执行,明确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维护、保养每个环节的责任人。与此同时企业要制定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并组建专人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保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实物盘点,至于定期盘点的次数要依据企业规模以及资产数量判定,最少是要一年一次。企业财务部门要在资产盘点中,对当前企业进行购入、出售或报废全部活动产生的固定资产等内容进行详细登记入账,并及时标注那些未入账的固定资产,通过严格的责任最终管理与定期资产盘点,分析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效果,并在分析中找出不足,及时加以纠正,以此强化企业固资管理的监督与控制职能。
(四)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信息化创新
首先,通过易操作、功能全的计算机技术软件,结合管理台账、设备卡片、固定资产账簿等文字记录,将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活动进行记录分析,实现透明、有序、有效的动态管理。其次,在计算机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维修以及保养,注意对盘点过后发现的已损固定资产实施维修与保养。最后,需要企业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盘活固定资产。物尽其用,对于那些超过制订设备报废条件:超年限,性能差,利用率低;磨损或者由于事故或意外带来严重损害,无法修复,不具有改造价值;甚至影响人身健康、易造成环境污染等情况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处理,同时注意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处理企业暂时不用的闲置固定资产,盘活企业闲置固定资产。
四、结束语
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优化企业经营活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应当不断采取有效办法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实效。笔者资历尚浅,如果本文某些方面存在不足,还望同行业者不吝赐教,共同促进固资管理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贺红照.浅议企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
关键词: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审计;影响
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由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本土市场同国际市场联系愈加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企业如何能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内部管理是必然选择。但是由于很多企业成员风险意识不足,未能有效辨别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比较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助于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固定资产管理十分关键,有助于提升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避免资源浪费,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
1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概况
以某专业化铸造企业为例,公司拥有五条专业的铸造生产线,配备2台12吨树脂砂混砂机和1套再生系统,12台国产和进口压铸机,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经过固定资产检查和确认,可以了解到公司的固定资产范围主要包括机械、建筑物、房屋、运输工具以及其他生产经营相关的设备工具等。对于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均可以归结为公司的固定资产范畴[1]。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2.1风险认知和评估不充分
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提升经营管理成效,首先需要对风险评估流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的应对、改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能严格遵循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开展工作,工作局限性较大。由于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划分在审计部门的工作范畴中,并非审计委员会直接管理,而是由监事会代为管理。但是审计部门由于人员配置不足,所以审计监控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待进一步改善[2]。与此同时,财务审计和审计管理工作执行中敷衍了事,未能充分发挥原有作用,岗位设置不合理,同原有的职能定位不相符合。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审计人员更多的是兼任着多项审计工作内容,无论是财务审计还是审计管理功能均无法有效发挥。
2.2职责模糊,权限不明朗
现代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加强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在明确各个岗位职权基础上实现,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就实际情况来看,却存在着岗位权责模糊的现象,尽管制定了相配套的制度,针对权限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但是存在较大局限性,只有在明确岗位权限、职责基础上和部门功能定位基础上,才能更加全面的落实责任制度。企业当前的管理制度缺乏对权限问题的解释和说明,固定资产报废和权限审批缺乏规范化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仍然以计划发展部门为主[3]。
2.3制度内容落实不到位
关于专项内容的审批和管理活动,主要是由计划发展部门负责,但是具体工作开展中,请款明细表仅仅由计划发展部门审核通过,缺乏财务部门的有效审核,可能存在现象。对于这一问题,并不符合权责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请款申请和审核不可以由同一个部门承担,需要不同部门分别承担和开展工作。结合相关规章制度要求可以了解到,请款申请主要是由企业的归口部门负责,请款审核则是由企业内部财务部门承担[4]。从实际角度来分析,由于这一部分的资产同样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当,账目内容不相符合,或是存在资产流失的现象,不利于后续的固定资产管理有序开展。
2.4会计内部控制力度不足
企业在资产管理中,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管理标准,致使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合理有序开展[5]。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支出部分,项目核算不全面,部分设备养护成本经费并非计入其中,此部分资产同样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范畴,这就可能导致企业固定资产流失,设备管理不当,影响到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效。
2.5审批授权制度不完善
对于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具备明确审批权限,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严格遵循采购计划有针对性开展项目采购活动。在企业设备更新换代中,对于报废的机械设备并未递交相关申请,缺乏专门的负责人审批,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明确企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企业财务账目处理不当,账目和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应该建立相对应档案,做好资产编号。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关于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缺乏专门的制度支持,固定资产的信息未能定期更新和完善,所以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情况掌握不充分,无法指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流失[6]。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对策
3.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成效,加强内部控制的首要前提是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7]。企业管理者应该提高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重视程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后续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切实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及时有效予以完善,并将员工工作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同薪酬待遇挂钩。与此同时,提升内部控制工作重视程度,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寻求合理有效措施提升管理成效,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考核,调动人员工作意识。同时,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促使员工可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成效。此外,还应该合理划分团队成员职责,承担各自的工作职责,相互监督和管理,切实提升工作成效。
3.2构建风险评估体系
首先,应该加强风险判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和制度的要求,确保各项业务能够规范化开展,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成效,尽可能避免为企业带来不必要损失,诸如,企业切身利益或是整体形象受到严重损失。其次,还要规避经营风险,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如果管理人员意识不足,未能严格遵循管理标准开展工作,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问题出现,无法反馈出更加真实、全面的固定资产信息,在错误信息基础上管理和决策,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当,影响到资产利用效率[8]。故此,应该尽可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控制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后,应该注重财务风险的控制,如果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盘点不及时、折旧不及时,可能导致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足,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财务风险。这就需要注重财务会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全方位判断信息可靠性和真实性。
3.3内部控制工作规范化
为了可以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成效,应该推动内部控制工作规范化开展,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落实责任制度,实现权责统一,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至少有两名人员相互监督,避免现象出现。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能够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比较大,通过强化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升资产利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夏新根.科研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探析——基于内部控制视角[J].价值工程,2016,29(34).
[2]谢慕廷.关于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及合理配置研究[J].企业导报,2014,12(10).
[3]刘以乔.CZ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基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微观探究[J].经济视野,2013,21(1).
[4]蔡明亮.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研究——A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案例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4.
[5]马新勇.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难点及对策[J].大众科技,2015,31(9).
[6]钟璟毅.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电业,2015,11(9).
[7]刘红.ZL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