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生晋升论文

医生晋升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生晋升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生晋升论文

医生晋升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明进步;代价;现实的人;冲突;模式转换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66-02

在马克思这里,文明被定义为一种进步的社会历史状态,是“现实的人”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和发展而在实践中不断实现的一种发展状态。在现实与历史的视野中,对于文明本身的评价,却体现出更为复杂和多维的方面。

一、文明自身的丰富性与多维性

文明首先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概念。马克思认为,文明是不断进步的,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展现出极其丰富的一面。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接受了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说法,将人类社会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当然这样一个观点的认同和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同样是基于一种“现实的人”的角度,而这样的人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个人”,同时,“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的表现自己的。”也就是说,从实践意义来看,认为,人类文明的一切都是人类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人类的文明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息息相关。

文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总和,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一种状态。所以文明既是一种财富,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同时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文明是人类实践的结果,同时又是一种认识和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是人类活动的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认同并发展了摩尔根的关于人类文明演化的观点。人类社会之所以出现了由蒙昧时代向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的演化,是因为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自然征服能力的不断提高,蒙昧时代表明人类处于较低的实践水平之上,在这个时代,人类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同时也已经能够制造一些石器,并已经逐渐能够从使用天然火发展到人工取火。而野蛮时代则是人类逐渐掌握学会农业和畜牧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也逐渐开始使用铁器,并能够制造更多的工具。但这样一个时代仍然还不属于文明时代,虽然人类的生存实践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还不足于使人类告别野蛮时代。

恩格斯认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以及用文字记录一切文明成果。但是文字的产生绝对不是以一个孤立的事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整体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体现,首先从人类的生产方式来看,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商业的出现,已经可以使人类较为稳定的获得劳动产品,这在相当程度上能够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相对稳定。同时,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在生产中生产分工和社会分工的相对稳定,这使得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人类的生活场所也逐渐稳定下来。

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所导致人的社会性的提高,当然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与生产最密切的一种社会关系,这样一种社会关系或者说生产关系由于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或者说人的社会性就是在此基础上体现出更多的丰富性,所以文明的主要内涵还包括人类的这种社会性的状况,或者说还包括人类社会组织性的状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社会性最重要的并不仅仅体现在个人身上,最主要是体现在社会组织形式中,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而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包括经济的,还包括文化的、政治的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从而体现为一种全面的社会组织管理秩序、体系和统治秩序,所以文明的开始是以国家的出现为表征的。

事实上,文明的内涵也不仅仅是以社会存在为依据,文明的内涵还包括极其丰富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在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意识或者说社会文化是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恩格斯把文字的出现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并非是仅仅强调社会文化意识对于文明的作用,而在于表明,文字的出现,社会意识的发展,代表着社会生产以及在社会生产基础上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发展程度。同时,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使得人类本身能够通过不断思考与分析,而其中反思的视角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不断确立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从而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二、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从纵时态上看,文明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的组织状态,人类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文明又是社会意识领域中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文化,这体现为一种社会财富。这种财富表明,人类社会是出于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对于文明的研究与思考也同样需要基于一种历时态的思考与研究。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文明既受到了不同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受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民族、历史传统等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历史上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曾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文明,如人类早期所出现的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以及其他如古代希腊、玛雅文明等等。再有因为的不同,在某一时期,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文明形式,如在欧洲和亚洲,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等各自所具有影响的地区也产生了具体不同的文明形式,尤其是在上述不同文明时间上或者地区上的毗连地带,不同文明的具体特性就体现的更为明显。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不同文明彼此间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较多冲突的可能性,这样一种冲突,既存在于相近文明之间,也存在于差异较大的文明之间,而冲突的结果,在冲突中获胜或者占据优势的一方,既有可能是以今天的观点来看来说较为先进的文明,也有可能是较为落后的文明,如历史上不同地区草原游牧民族对农业地区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地区的长期袭扰并一度所具有的优势。

从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就不同文明的存在的冲突来看,其产生冲突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如西欧长达几百年的,这是由于宗教的原因所造成,对于冲突的双方,我们很难说清楚哪种文明孰优孰劣,再有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于广大落后国家的血腥的侵略和殖民掠夺,这竟然是所谓的“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野蛮的侵略,而这种侵略是打着自由、民主甚至是解放的旗号。而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使我们对文明的标准和判断出了问题,或者说无论是今天还是近现代的当时历史时期,这是由于人类认知的有限性所决定。

文明的冲突在历史中长期存在,但这种冲突并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减少,相反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甚至还存在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震荡扩大的趋势,即在人类早期部落间的冲突,逐步扩大为地区间的冲突,再到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大洲内部的冲突,最后发展到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这种全球性的冲突,这种冲突的烈度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类随着认知能力的增长,掌握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和水平越来越高所造成的,但显然人类所掌握的物质和技术手段高低并不是冲突产生的原因,只是冲突的外在表现。

对于冲突的原因,有人将之归结为不同生产方式的原因,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或者可以解释为不同民族或者国家的人们因为自身生存空间的增多,或者归结为统治阶级的一种争权多利的行为,再有这种冲突也表现为一种文化的冲突,不过这样一种观点将文明的冲突引入了更为复杂的视域之中,因为一个民族和一定时期的文化往往是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这种文化是同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之所以这样说,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今天给予不同文明的标签,而是一种真实的描述,这样,历史的分析与判断或许就会进入一种两难境界,我们可以说某种生产方式、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过时的,应该被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所取代,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说哪一种文化是落后的,或者说是过时的,这种说法本身或许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观点。

三、文明的进步与转换模式分析

从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或者说从经济形态上看,文明的历史进程大体可分为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这样一种文明的划分体现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了社会发展产业重点的转变,其中所蕴含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支配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这样,我们把文明演进的过程就可以看作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人类不但从自然界中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的控制,成为了自身的主人,而且随着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还成为了自然界的主人。人类的本质力量不仅来自于自身,更重要是来自于人类社会,人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得以实现,人类社会不仅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和表现,而且也是人类社会意识的产物和表现,人类社会的组织性、文化性、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属性,以及人类社会的思想意识性,使得人类社会与任何其他的动物群体有着完全本质的区别,因为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和意识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实践和社会意识的产物,这与动物依靠本能活动而形成的动物群体有着完全的不同。同时在实践和意识活动中,人类社会不仅指向了人本身,更重要的是,人类社会也将人的实践和意识指向了自然界。

这样,在深层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某种程度上,人类社会就与自然存在着矛盾,这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的一种冲突,而这样一种冲突同样也会导致人类社会不同文明形态的之间的冲突,如西方帝国主义对广大落后国家的侵略,就可以认为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但这样一种冲突,其根源主要还在于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冲突,在于自然的关系中,不同文明与自然的关系模式是不同的,例如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在与自然的关系上则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而工业文明无论是对于自然还是对于人类社会本身,都具有一种开拓、扩张和侵略掠夺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人对于自然的一种征服和占有,这就是冲突的根源。

医生晋升论文范文第2篇

(一)健全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首先是董事会与高管构成战略管理层面,企业董事会与高管对风险监控负有根本性责任,负责企业方针政策和监控程序的制定、制度的颁布、风险监控机构的设立和关键岗位的人事任命、各部门风险限额的规划、重大涉险事项的审批和决策,尤其要形成切实可行的风险决策制衡机制;其次是相关职能部门形成监控和执行层面,为确保决策层的风险管理战略及方针政策的执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应下设独立的专职机构如风险管理部,牵头负责风险监控的具体实施,协调涉险部门如运作、财务、审计等共同构成“全面防御体系”;最后是涉险员工形成操作管理层面,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风险纵横交错贯穿于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操作层面,随时处于市场嬗变的风口浪尖。应当通过企业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其素质,落实责任,使之树立清醒的风险意识,成为风险监控一线人员。(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记录和披露

安然公司的突然暴露出了公司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其中最严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安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制度不透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需要充足可靠的相关信息,且主要是会计信息,因而运用会计方法对衍生金融工具在其交易的事中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披露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结合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我国国情,2007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列报、套期保值等方面均对上市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企业将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改变了长期以来衍生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企业应该遵循准则规定,及时准确地记录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业务披露的透明度,有效控制风险。

(三)提高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技术水平

一是严格按照预定方案确定操作目标、方向和原则。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以对冲风险为目的,坚持按预定方案确定操作目标、方向和原则是风险防范的基石。上市公司江西铜业在铜价疯狂上涨期间坚持套保,虽然年盈利减少2.48亿元,但整体仍取得丰厚利润。二是充分做好交易前的准备工作。衍生工具市场瞬息万变,交易前准备包括行情研判、方案制定、时机把握、资金计划、运作周期、止溢、止损点位、了结方式、责任分工,以及建立必要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等。三是做好保密措施,在国际市场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隐蔽企图已成为决定成败的首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企业在国外期货交易所没有交易席位,因此几乎所有出海资金都要借助别人的通道,资金数量、操作意图、建仓方向、头寸大小和抗风险能力等核心机密极易被交易对手捕获。针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资源性基础商品的刚性需求,近年来国际流动资本频频利用“中国因素”呼风唤雨大肆炒作,演绎“逼仓中国”的事件屡屡发生。四是采取正确投资策略和技巧,制定正确策略和技巧。首先,应着眼于企业的财力,研究交易的资金需求,结合企业现金筹措能力来决定规模;其次,要考虑业务上的技术能力,立足于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避免过于复杂的操作;再次,要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尽量选择流动性好的市场和产品进行操作;最后,还要针对市场变化灵活应变,趋利避害,捕捉战机。

(四)加大政府外部监管

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和投资者的利益实现,政府部门必须从外部加强监管力度,防范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首先,政府必须依法监管,政府主管部门必须保障衍生金融交易按照诚实信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其次,金融衍生交易监管者必须不间断地执行管制,而且必须避免管制宽容。避免管制宽容的必要性在于,如果衍生品交易商自有资本过少时,他从事道德风险和过度冒险的欲望便会增加。极端的情况是当这种机构在经济上已经破产,而它的经理人在过度冒险和赌博中竟然毫无损失:如果冒险成功,它的风险投资得到回报,公司会走出破产的境地;如果失败,衍生产品交易商的损失最终由政府承担。因此,尽管管制宽容在当时看来似乎是正确的政策,但是它会产生一种导致未来金融系统不良行为的激励。最后,政府和监管当局应当积极寻求与各国政府和监管当局的国际监管合作。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具有网络效应,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的加强使交易具有全球一体性。衍生交易监管的国际合作却相对滞后,跨国衍生交易出现了监管真空。因此,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国际合作,做到信息的国际流动,才能真正有效地对各国境外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督。

[论文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已经无法回避国际化竞争,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控制和避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是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二、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分析

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加强,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金融衍生工具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保值者和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套期保值手段,另一方面也为投机者提供了“赌博”的工具与场所,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成为金融市场巨大的风险来源。企业一旦投机失败,损失十分惨重。表1是几个比较典型的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失败的案例:

总体来讲,上述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很难发挥正常作用。一般情况,每个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企业都会具备一套完整的控制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但经常因为人为因素而很难发挥作用。比如中航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总裁陈久霖手中权力过大,绕过交易员私自操盘,发生损失也不向上级报告,长期投机违规操作酿成苦果。

(二)过度投机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保值与投机在交易上并无本质区别,套保在防止价格反向运动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失去因正向运动带来意外收益的可能性。而投机有时能带来巨额利润,诱惑企业放弃套保宗旨,或不严格执行套保方案,在市场方向突变或判断失误时造成亏损。例如1997年株洲冶炼厂在LME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就是,它在期货市场抛售了两倍于自己产量的锌,使过量的保值成为投机,后因价格暴涨而损失惨重。

(三)行情误判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起因在于企业对需要购入或售出产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担心出现不利走势引发风险。企业因为错误判断未来的行情走势,导致损失惨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2000年全球性的不景气由美国蔓延开来,许多公司为了规避美元低迷的利率而改为操作欧洲美元期货,然而在2001年底美国利率回升,许多公司都因错误的预期蒙受了莫大的损失,其中安然公司的情况尤为严重,这一错误的投资使得安然损失许多现金,并使得资金状况出现严重恶化情况。2008年2月,碧桂园公司宣布发行可转债融资,并将融资的一半金额19.5亿港元作为抵押品,与美林国际订立了一份以现金结算的公司股份掉期协议。根据协议,若最终价格高于初步价格,则公司将向美林收取款项;若最终价格低于初步价格,则美林会收取款项。由于2008年上半年,亚太地区股票市场一路下行,以2008年6月30日的收盘价计算,该股份掉期的公允价值损失约为4.428亿元。

(四)外部监管失效

中国证监会作为金融期货业的业务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境外期货交易负有监管责任,但由于企业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国内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和监管经验。在中航油连续数月进行的投机业务竟然没有任何监管和警示,也暴露出当时国内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监管的空白。

[参考文献]

[1]田源.商品期货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J].2005,(6).

医生晋升论文范文第3篇

1.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十分脆弱:据国家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情况,其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严重低于世界总体水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2/3,森林面积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2%,人工林单位蓄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50%。传统林区的可采资源趋于枯竭,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现状令人堪忧,生态脆弱状况遍及全国各地,严重影响环境发展和变化。森林资源基础支撑能力过弱问题制约着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并成为头号问题亟待解决。

2.林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我国林业大部分都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的山区、丘陵等地带,林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表现在目前林业发展更多只考虑到经济利益,而不注重社会的生态效益,林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利用程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林业产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0%,远低于全国其他行业平均水平的40%。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领域受到国外企业的挤压,使我国沦为原料和初级产品供应者。

3.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业发展的模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林业产业发展还停留在传统林业经济中,即只注重林木的培育、木材的采伐、运输和木材的加工利用,忽视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忽视林业产业链的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林分结构单一,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其次,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再次是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最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4.林业法制不完善:面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林业法制建设已经滞后于林业的发展。林业法规的缺失,林业执法没法可依,目前对林业执法主体、操作程序、管理人和管理相对人作出限制的法律规定都是模糊的,都不够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林业法规存在不连续、不稳定的问题;林业法规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林业管理部门执法不严等等,林业法制亟待完善。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目前,我国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生态林业建设时期,要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提高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要提高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首先,要大力开发和使用木材节约代用的创新技术,坚持“植树造林与节约木材并举”的方针,一方面提高木材的防护能力,推广木材的干燥、防腐、防蛀蚀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要抓好水利设施、铁道、工矿、印刷包装、商品房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木材节约代用。同时,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用短周期生长资源取代长周期生长资源,例如用农业秸杆、灌木等短周期生长的材料取代长周期生长的乔木。其次,要以利用人工林为主取代利用天然林为主的策略,加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模,增加木材有效供给。根据林业区划和全国商品林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利用我国华中、华北以及华东、中南等地域自然条件优势,采取高强度集约经营、定向培养、基地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步伐,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的木材市场需求,以及相关的木浆造纸和人造板产业布局,建设以三倍体毛白杨、桉树、相思、松类等为主要树种的木浆造纸和人造板原料林基地,增加国内木材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2.建立林业创新机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就是以科技为先导,并建立林业的创新机制。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综合效益为目的建立起林业创新机制,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林业资源的发展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依托科技的指导,协调好林业总体发展趋势,处理好环境、社会、资源、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绝不能坚持传统的粗放式经济模式,改变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方式,改变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总而言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科技为先导,要努力增强林木业生态建设中的技术含量。坚持科技指导林业发展,林业相关科技成果要与实践相融合,改变技术和产业建设之间的分离问题。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利用现有的先进科技,全方位提高林业的综合水平,提高林业的产业综合实力。

3.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想更好地发展林业产业就不能依靠单一的发展模式,因为多种林业产业发展手段相结合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只有改变现有的林业产业布局,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才能促使林业相关产业的进步。完善林业产业,优化自身的配置,是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有三大产业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加大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力度。针对第一产业,应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针对第二产业,要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针对第三产业,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从而解决林业产业的不合理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使得林业产品中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得到解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4.完善林业法制建设: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所依据的主要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森林法》的主旨在于培育、保护和利用林业产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多种林产品,运用法律体系维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但《森林法》的规定过于宏观,要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细化和完善:第一,森林资源实施分类经营管理。应该要根据社会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不同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把森林的五大林种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将《森林法》中规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分为商品林。两大林种采取不同的经营手段、资金投入和采伐管理措施,把商品林的经营推向市场化,而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采取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和受益者补偿的投入机制,由各级政府组织建设和管理。第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烧炭和经营木炭,以及采挖、经营和运输树蔸树木的,实行许可制度,在封育区和封育期内,禁止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活动,公益林不得进行商品性采伐。第三,因地制宜制定采伐制度。商品林采伐限额应实行五年总控的管理方式,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单位剩余的年度一般人工用材林采伐限额,经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可以转入下一年度使用。工业原料林实行采伐限额单列,在一个采伐限额执行期内,各森林经营单位单年剩余的采伐限额,经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可以结转使用。第四,加强监督木材经营加工。为了避免木材经营加工厂过多过滥,科学合理地使用林木资源,设立木材市场应当遵循合理布局、方便流通、保护资源的原则。经营(加工)木材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加工)无合法来源的木材,要接受林业部门的监督检查。#p#分页标题#e#

医生晋升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学困生 成因 转化方式

“砰、砰、砰”,这奇怪的声音从五年级教室传出,给正在上课的校园增添了几分恐怖。我走到教室旁一看,看到数学老师正生气的将三个学生的椅子丢到走廊上,还不解气,又上前抓起椅子边踩边嘟嚷着:“叫你们捣蛋、叫你们不听课……”把椅子踩了个粉碎。咳!又是一例学生不但不听课,还“捣蛋”的事例发生了。在学校,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发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 抱怨之声。这些学生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常在课堂上“捣蛋”,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的。不少教师感到教师越来越难当,后悔当初选错了职业。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艺术是其中之一。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答案。在对待教育学生的认识上,特别是对待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的教师方法简单;有的教师“恨铁不成钢”,缺乏耐心;有的教师对学生挖苦讽刺、体罚,缺乏爱心;有的教师教学艺术差,对学生的教育感到无能为力,缺乏信心。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成绩差,上课睡觉,贪玩,懒惰,对学习不感兴趣,丧失信心,性格内向,不爱交流等,这些都是学困生的表现。怎样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教师头痛的问题,尽管很多教师为此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想只要找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一定是可以转化的。

1.学困生的成因

1.1 家庭教育:有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从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开家长会有时也不愿意参加,甚至连自己的孩子读几年级、在哪个班都不知道。他们整天忙自己的事,有空闲时间也不愿意管孩子的生活、学习是否开心,对孩子是否提早或推迟回家,性格突然变化等会无动于衷。

还有些家长忙于挣钱,把孩子留在家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而老一辈们能管好孩子的吃、穿就不错了,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学力过问,以至于孩子性格内向、贪玩、懒惰,不懂得关心他人、放松学习,甚至受外界诱惑而改变自己等等。

1.2 学校教育:由于分工不同,科任老师除完成课本内容和相应的德育教育外,与学生接触机会很少,加上班上学生人数多,无暇顾及所有学生。对学困生关心、辅导不够。对违反纪律和学习成绩差的严加批评或指责,使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失去地位,学习、表现越来越差。

1.3 社会因素:经济时代,一切为了生存而牟利,社会上新奇的东西层出不穷,加上闲散自由人员多,而小学生的意志力较脆弱,禁不起形形的诱惑,很容易受社会影响而改变。

1.4 自身因素:学困生学习上不去,并不是他们智力低下,不够聪明,而是情商发生了障碍,没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情绪,以致形成懒惰、自制力差、贪玩等思想导致学习走向低谷。

2.学困生的转化方式

首先教师要树立一个“为了一切孩子”的思想,一个孩子对教师而言是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的希望,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一百的希望。教师多关心和引导每一位学困生,决不能“落下一个”。这对学生、对家庭、对教师都非常有利。

2.1 给予关爱,多感化学困生。

很多学困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教育,容易形成孤独,悲哀,甚至逆反心理。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学习生活上的关爱,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有时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可以清除学生对老师的偏见,消除他们心里认为“差生”的想法。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教师在关心自己,弄清老师是完全出于善意为自己好,而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谆谆教导,他们就会乐意听从和接受教师的教育,并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古云“亲其师,信其道”。对学困生转化工作十分有利。

2.2 制定目标,尝试成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如果在做某件事时,制定一个可以达到目标。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才能使其自信起来。每开学初,我都要求每一位学困生制定各自的目标。通过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认真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测试成绩也大胆公布,但不是具体分数,而是某某同学进步了多少分。例如:我班有两位同学上课从不发言,成绩差。我根据其本人目标,要求他们每节课至少发一次言,完成每天的作业,不懂的抄好交给老师或问老师。经过近一个学期,数学成绩进步不少,他们每次进步,我都会表扬他们,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更有干劲学好数学了。

2.3 对学困生不但要有爱心,还要有爱的艺术。

繁体字的“爱”,一是中间有“心”,二是下端有“友”。这说明我们对待学生要以朋友平等的方式用心去输导。爱学生要讲艺术,既不能“泛爱”,也不能乏爱。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宽容、尊重、信任他们,多做一些正面的思想工作,尤其要慎用公开做检查、请家长、停课、反省等严厉的处罚方式。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进而改变他们。

2.4 创课堂氛围,教学习方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知识的探究主要在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指导,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教“乘法分配律”时,问:“你们爱妈妈吗?”答:“我爱妈妈。”问:“为什么?”答:“因为……”又问:“你们爱爸爸吗?”答:“我爱爸爸。”问:“为什么?”答:“因为……”接着再问:“能将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句话来表示吗?”然后教师板书:“我爱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和爸爸。”通过与乘法分配律比较,学生很快掌握,并终生难忘。在教学过程中,学困生能回答的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5 用榜样力量感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古到今都被应用的教育方法。雷锋、爱迪生等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如果为小学生树立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好榜样,那么他们就会去模仿,去学习,去改变。对学生而言,教师言行举止,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起着示范作用。我平时很注意在学生面前的举止文明,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的态度等。除教师外,起榜样作用的还有与他们在一起的同学,有生活艰苦而刻苦学习的榜样,有成绩不好但纪律性很强的榜样,有通过刻苦努力,进步快的榜样。我们可以利用身边这些人为榜样,去感化学困生,从而使学困生大面积转化。

2.6 不可忽视的家庭,社会教育力量。

医生晋升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二类调查,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仪征市森林覆盖率已由1987年的8.5%上升到2008年的18.26%。本文拟从各类林地、林木蓄积量、龄组、树种结构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在宏观上把握全市森林资源现状以及动态变化,为全市制定和调整林业建设的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1 各类林地变化

2008年与1987年两期二类调查相比,林业用地面积增加了11302.70hm2,增长了344.38%;有林地面积增加了9109.20 hm2,增长了401.52%;疏林地面积减少了81.80 hm2,减少了100.00%;灌木林地面积增加了1322.68 hm2,增长了7721.4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了1229.98 hm2,增长了892.58%;苗圃地面积增加了68.86 hm2,增长了85.65%;宜林地面积减少了346.22 hm2,减少了49.73%,详见表1。

表1各地类面积变化情况 单位:hm2

 

时间

有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苗圃地 无林地

1987

2008

±

2268.67 81.80 17.13 137.80 80.40 6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