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的背景

特殊教育的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教育的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殊教育的背景

特殊教育的背景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人,特教学校的某些管理环节越来越显示出与新课改的不适应性。如果学校管理不革新,那么新课程改革就缺少一种支持因素和环境因素,滞后的、陈旧的学校管理甚至会成为课程改革的压抑因素和反对因素。因此,学校要实施新课程改革,首先就必须改革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效能提高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才会得以实施。

 

一、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在遵循一般意义上学校管理的原则、方法、规律等的同时,存在管理方面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做深入思考和揭示,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应立足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出特色,以尊重并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宗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主要决定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他们可能有感官障碍、身体障碍,也可能有智力障碍、情绪行为障碍。障碍类别不同,教育上的特殊需求也会不同;同一种类别的学生,因障碍程度的不同,特殊教育需要也不一样。由于特殊儿童具有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因此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方面,情绪与行为问题方面,甚至包括生活自理方面,等等,他们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在教师、教材、教法、课程设置、教学仪器设备、校园文化、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或特殊考虑,进而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在方方面面的“同”中有“异”。这些“异”即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点。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理念,应充分彰显平等、关爱、参与、共享的理念,尊重差异、维护每个学生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平等、博爱、接纳、和谐、自强、自立的校园文化。

 

其次,在校园无障碍环境构建方面,特殊教育学校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不仅应营造适合特殊学生成长发展的无障碍的校园物理环境,更应重视营造平等、接纳、尊重、参与等有利于特殊学生健康、自由成长的支持性心理环境。

 

最后,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等方面,特殊教育学校有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贯彻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辩证统一的思想,在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关注其缺陷的补偿,更强调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课程,如聋校的律动课、沟通课,盲校的定向行走课,等等,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树立新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1.以教师为本

 

如何激发教师的潜能,使教师真正在自己的岗位上爱业、敬业、乐业、创业呢?学校的管理者在健全教师的各项规范制度外,更应该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观念,把教师的作用放在一个主导的地位上,这样才能使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2.以学生为本

 

在学生的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特殊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特殊学生通过教育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鼓励教育改革实验,立足于特殊人群的社会需求,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另外,要加强以下几项工作的管理:(1)定期对特教儿童就读班的教师进行特教专业培训,了解有关特教知识。(2)了解特教儿童就读班教师与资源室教师沟通、联系情况,定期检查特教儿童学习联系单填写与落实情况。(3)定期组织开展特教儿童就读班教师献课活动。(4)举办特教生作业展及作品展。(5)深入课堂,调查、了解特教儿童随班就读情况,提出教学改进意见。

 

3.以个性凸显特色

 

个性意味着“个别性”和“多样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学校工作也同样如此。另外,“个性”意味着“完整性”,把人的智力、身体、情感、价值分割开来“培养”的任何行为,都是会伤害到个性的,要以个性凸显特色。(1)根据学生特点,发展学生个性。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把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作为办学的特色。特殊儿童虽然在身体方面有了障碍,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但我们还应该看到他们仍有各种潜力。如聋哑学生听觉有障碍,但视力优于常人,对事物的形状和色彩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这是他们学习美术和书法的潜能。(2)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推出个性化的教学能手。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传统观念过分地强调应当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制订详细周密的培训、业务交流等教科研计划,制定统一格式的教案、作业、考试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一个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规范、严谨。现代教育理论则与此有显著的不同。教师是一个个鲜活的主体,同样一节课,相同的教学方法、辅助用具、教育对象(学生),由两位个性不同的教师去上,可能得到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师的个性差异造成的结果。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是现代化办学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关系到特殊教育能否健康、快速地发展等重大问题。只有坚持改革和创新,我们的特殊教育才有出路,才能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效能。

特殊教育的背景范文第2篇

一、有亲和力,富有情感

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教师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学习后进生,更应该如此,这样能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能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还是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评价,这样就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二、准确而精练,提高效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语言应非常准确,否则很可能产生歧义。所谓语言要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不停重复。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例如在讲解如何求圆锥的侧面积时,教师首先做好教具,让学生动手演示,提问学生有何发现。学生通过操作,不难发现圆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展开后扇形的弧长等有关重要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语言要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适时点拨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生动,通俗,便于理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做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四、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的肯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适时地启发诱导、及时评价,提供榜样,鼓励进步并寄予希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时,老师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一个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要求学生量出斜边的长并告诉老师。此时,老师采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同学们,老师能立即报出30°所对的直角边长。”“老师并没有用刻度尺去度量,是怎么知道的呢?”“其中有什么规律吗?为什么呢?”显然,老师的话既有很强的启发性,又有一定的激励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幽默,具有趣味性

特殊教育的背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对于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其行为到底是怎样的呢?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大约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有一些学生在学生和生活的过程中不积极、不努力,经常性的逃避劳动,只要以劳动就想着得到报酬,有一些学生经常打架并且还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确认为是勇敢的表现。以上状况的出现,很多人会认为是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得这些学生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有相对的片面性,同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比较简单,加上学生的家庭教育没有配合好,才会使得学生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其实,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尤其是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教育很难真正配合好,有时候学校的气候和社会上的气候会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第一,在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今社会,功利心越来越强,有一部分人往往只会注意到事情发展的结果,但是对于事情的内涵实质以及整个事情发生的经过却比较忽视,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冲击特殊学校中的学生行为规范。第二,学校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一些学生的家长往往在和学生的沟通上存在比较大的障碍,从而就放弃和学生的交流及沟通,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不管不问,有一些学生家长则习惯用一种粗鲁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心理产生一定的阴影,从而影响其正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第三,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在教育上也存在一定的模式教育问题,没有完善的德育教育方式。

针对以上问题,对于特殊教育来说,要想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当依据特殊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特征,按照德育教育的相应规律,对特殊教育的学生行为规范进行不断地培养,力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及思想品质。

二、特殊教育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特征

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来说,其目的就是要使得学生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规范,道德层面的认识是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和前提,要是没有良好的道德认识,那么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就很难真正进行下去,甚至还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另外对于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普通的学校学生进行比较的话,其在听力以及语言上存有相应的障碍,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对教材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生理上存有一定的缺陷,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也比较容易出现自卑的状态,从而就会给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1.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普遍性

对于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习惯的养成本身具有的普遍性,其次,教学的普遍性,再次,特殊教育自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当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这样就会对特殊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使得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能够有相当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应当有机会和资本展示自我,因此,当前的特殊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普遍性的表现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特殊性

除了具备一定的普遍性之外,特殊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学生的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而没有自信,在生活中比较消极,不愿意与人进行交际和交往,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往往缺少安全感,性格比较内向,当学生走向社会工作之后这样的特征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和突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沟通及矫正。其次,对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上应当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心理分析的能力,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和及时的疏导,当前我国已经在此方面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教师应当将其应用到教学之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合特殊教育实际,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策略

1.提升学生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认识

尽管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在生理方面存有一定的缺陷,但是这些学生自身的保护意识比较强,常常会因为保护自己不顾道德的约束和限制,因为这些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在行为规范的养成上和正常人有比较大的落差。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时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意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应当要学生学会让着别人,在学校要和同学之间礼让要学会相互帮助。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得学生真正养成集体观念,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认识。

2.进一步增强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教育

对于特殊学校的教育来说,要想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只依靠学校自身的教育,还应当有社会和家庭两方面的参与,一些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迈出校门的时候经常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或者是家庭因素的干扰,这样就会使得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重阻碍。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说,社会和家庭是其重要的场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的教育进行良好的结合,共同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

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比较系统以及完善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当注重自身的形象,对自身的言谈举止进行严格要求,并将其贯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和规范,从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第一,教师应当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关爱学生的过程中体现出教师的良好品质,积极影响学生,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动力。使得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进行学习的榜样,从而更好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应当注重保护学生自身的自尊心,要对学生给予尊重和体谅,经常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起生活以及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四、结束语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当意识到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说,特殊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应当意识到当前特殊学校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加以应对,使得特殊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真正发展成为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凯莹.培养聋哑生健全人格促进思想道德建设[J].现代特殊教育,2006

[2]汪涵.特殊教育工作之我见[J].第二节北京特殊教育国际论坛,2009

[3]张润.谈聋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

特殊教育的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融合教育 国家 社会 学校 家庭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针对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用融合教育理念的视角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我国实施与探索学前特殊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对策如下:

1国家层面的对策

政策法律法规能够硬性地保障特殊儿童进行学前特殊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制定明确的政策法律法规对于保障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发展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必须有资金的支持与保障。发达国家对学前特殊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大且拥有有效的监督机制。(1)国家要设立学前特殊教育专项资金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以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学前特殊教育能够在普通幼儿园及特殊教育机构的普及,但是要做对学前特殊教育专项资金流向的有效监控,防止被挪用;(2)学前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合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或者通过其他手段减免部分财政税收以支持对学前特殊教育资金投入。

2社会层面的对策

引起社会对特殊儿童进行融合教育的重视,对于普及推行学前特殊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提倡融合教育,不仅是体现教育公平,更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采取融合教育理念,有利于特殊儿童回归到主流社会中。

2.1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社会传统观念

特殊儿童不是社会的包袱,经过教育他们也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我们社会要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对待特殊儿童不仅仅是养活他们,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他们有受到教育的权利,而且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并不浪费现有教育资源。

2.2在全社会倡导融合教育理念

融合教育理念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交流与身心发展,同时也是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理念思想。通过媒体等渠道加大对融合教育理念的宣传,引起社会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理解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及重要性。

3学校层面的对策

学校是实践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接纳融合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3.1提升教育理念,推行融合教育

发展教育,理念先行。普通幼儿园要积极采取融合教育的理念,尊重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接纳特殊儿童入园并随班就读,关心特殊儿童心理需求,按照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对其进行教育,使其回归教育主流,融入到普通儿童的学习生活中去。

3.2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教师正常教学和学生正常学习的保障。我们在尊重特殊儿童有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要保障其正常学习生活的权利。因此,普通幼儿园要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充分做好招收特殊儿童入学的准备,使其受教育的环境达到无障碍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提高特殊儿童学习活动的参与水平。

3.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是发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力量。从融合教育的观点出发,努力使得每一名幼儿教师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技能。具体做法如下:

(1)普通幼儿园要增加对有学前特殊教育专业背景教师的招聘力度。这样通过增加对专业背景教师的需求数量,从侧面就鼓励高校开设相关特殊教育专业,增加高校招生人数,这样从根本上就能解决全国特殊教育专业背景人才的不足现象。

(2)重视融合教育理念,加大对普通教师的相关培训。学校要积极组织普通教师进行学前融合教育的培训,提高普通教师对融合教育的理解与实践能力。只有提升教师素质才能对特殊儿童进行融合教育。

4家庭层面的对策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态度,将会对孩子的教育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改变家长的陈旧观念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1改变家长传统观念,正确认识融合教育

面对特殊儿童这一群体,家长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抛弃世俗的观点,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家长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改变:

(1)承认既定事实,积极寻求改变。家长要正面面对特殊儿童,少一些抱怨与苦恼,积极寻求帮助。要抛弃对待特殊儿童只养活而忽视教育的思想,要认识到通过特殊儿童也可以成为家庭的自豪,成为栋梁之才。

(2)正确认识融合教育。家长要积极学习融合教育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只要这样,家长才能积极把特殊儿童送到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融入到主流教育环境中去。

4.2宣传融合教育,消除普通儿童家长与特殊儿童家长间的对立态度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要建立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宣传体系,要通过各种途径,比如说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在普通幼儿园开设融合教育班的意义,让广大普通儿童家长加深对特殊儿童的关怀、理解与支持,以此也可以提高融合教育理念的知名度与接纳度。

特殊教育的背景范文第5篇

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年四川省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指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快构建特殊教育体系,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培训计划,提高专业水平和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教师评优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

但我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现状令人担忧。《四川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分析报告》指出:尽管近年来四川省坚持每年举办各类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班,但由于省内高等师范院校及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等在特殊教育专业上的缺失,全省特教学校仍有超出半数的教师从未接受过特教专业知识培训,专业素养亟待提高[1]。《关于四川、重庆等地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也指出:特教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特殊教育专业修养不够;年龄普遍偏高,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大多数教师还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从事传统的特殊教育,很难适应全纳性教育、融合性教育发展的趋势,势必会影响本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2]。

2008年以来,国家投入47亿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四川争取该项目新建、改扩建共计101所,其中盲校1所、聋校16所、培智学校12所、综合性特校72所。全省在校残疾学生41839人,其殊教育学校在校生7979人。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特殊教育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入学残疾学生不断增加,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日显突出。可以说,特殊教育教师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对我省特殊教育教师情况的初步调查

为了充分了解我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及其主要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方式,对我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为我省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供依据,以促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快速优质发展。

本次调查随机选择我省成都、广元、阿坝等11个市州的19所特教学校,占全省95所(2009年数据)特教学校的20%。此次调查针对专业教师发出问卷300份,占全省1572(2009年数据)位专业教师的19.08%;回收问卷266份,回收率88.67%,其中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87.59%。在本次调查有效样本233名教师中,男性教师60人,女性教师173人。其中30岁以下教师65人,31~40岁教师107人,41~50岁教师44人,50岁以上教师17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教师95人,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教师138人。职前学历:中专146人,专科57人,本科30人,硕士研究生0人;职后最高学历:中专26人,专科98人,本科105人,硕士研究生4人。可见,本次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网络联系特教学校及教师,通过网络发放、回收问卷(12所学校);二是邮寄发放、回收问卷(3所学校);三是实地考察、座谈研讨,发放、回收问卷(4所学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我省特殊教育教师的性别、年龄、专业、学历等基本信息,以及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教师主观幸福感等。

三、我省特殊教育教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发现我省特殊教育教师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负担过重、且分布不均

全省公办特教学校由2000年的63所,增加到101所;在校残疾学生由2000年的8224人增加到41839人,其教学校7979人,年均增加在校生4000多人。但全省特教学校教职工仅1777人,专任教师1478人,专任教师师生比高达1:5.4,若按师生比1:3的要求计算,我省专业教师缺口达1180人。而且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分布不均,特殊教育教师数量远未达到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调查显示,我省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女教师占74.25%;师资队伍呈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3.82%;但我省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参加工作后学历水平有明显提升。

(二)专业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缺乏,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职后培训缺乏制度化

我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背景比较缺乏,普通学校到特殊教育学校转岗教师近60%,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尽管近年来我省坚持每年举办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班,但由于我省人口众多,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职后培训相对次数偏少,覆盖范围不均,且职后培训多以研讨、交流、校本培训为主,在职培训缺乏系统性与制度化安排,我省特教教师职后培训的速度和水平与特教事业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调查显示,从未接受过在职培训的教师占14.16%,参加过1次培训的教师占14.59%,获得2次培训的教师占12.45%,接受过3至5次培训的教师占23.18%,接受过5次以上培训的教师占35.62%。

(三)专业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

本次调查233人中,《SCL-90量表》阳性项目数超过43,提示可能有问题的教师有87人,比例37.34%。因子平均分≥2分,表明有轻度或以上心理障碍、心理困惑的教师有39人,比例16.74%;因子平均分≥3,表明有中等或以上严重心理障碍的教师有3人,比例1.29%。可见,我省特教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如何提高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建立有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和竞争机制,让特教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声望,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完善新时期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

(四)专业教师职业倦怠显著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MBI)》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倦怠测量工具之一。其得分越高,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越高、职业倦怠越明显。本次调查总分平均数43.28分,标准差17.27分,总体情况比较好。但在本次调查的233人中,总分66分(量表中数)以上19人,比例8.15%,有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其中,平均数以上两个标准差到三个标准差(77.82—95.09)之间有5人,比例2.15%,属中度职业倦怠;平均数以上三个标准差(95.09)以上3人,比例1.29%,有严重的职业倦怠症状。

(五)专业教师主观幸福感较低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用来评价被试主观幸福感的量表。量表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本次调查总分平均数113.25分,标准差14.93分。在本次调查的233人中,总分在平均数两个标准差(143.15分)以上4人,比例1.72%,主观幸福感非常强;总分在平均数两个标准差(83.39分)以下4人,比例1.72%,主观幸福感非常低,其中1人仅得60分,主观幸福感极低。

四、加强我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举措

(一)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培养新时期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

目前,我省设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有乐山师范学院、成都学院、四川文理学院。2011年三校实际招生不足100人,远不能满足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必须加强我省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必须针对我省特殊教育实际,精心设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特殊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投入资金加强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与民政、残联、社区、特殊教育学校合作,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着力培养具有良好师德,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文化素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特殊教育工作者。

(二)强化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构建特殊教育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必须明确我省特殊教育现状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构建适合四川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模式,为特殊教育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高效快速发展。

促进省内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系统性和规范化,建设一支能够满足我省特殊教育需要特殊教育“三级资源教室”师资队伍,加强我省特殊教育“随班就读三级支持系统”、特教教师职前职后培训网络、特教教师教学科研交流平台建设。

(三)建立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资源中心,逐步形成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四川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资源中心,保证特教师资培训制度化。加强特教教师各级各类理论培训基地和实践培训基地建设,形成四川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网络,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健全各级各类培训机制,强化特教教师在职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逐步形成特教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四)关注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这不仅要加强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心与宽容,让特教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声望,提高特教教师的工资收入待遇等物质保障,更要关注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提高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能形成积极的、有效的应对方式,有效缓解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而且能很好的影响特教学校校园人文气氛,进而有利于特殊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培养。提高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建立有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和竞争机制,让特教教师保持激情和积极性,感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热情,并进而完善我省新时期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汝倩.四川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分析报告——基于近三年《四川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的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