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的办法

会计核算的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的办法

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补充;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近年来,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政策已被广大职工所熟知,住房公积金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现住房保障模式从“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职工改善居住条件,寻求住房资金支持的首选。而作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基础的现行的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则是1999年财政部根据当时的公积金发展情况制定颁布实施的,在此期间为规范住房公积金财务制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住房公积金业务量的增加、服务类型的增多,现有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已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应加以补充和完善,本文就当前管理机构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住房公积金会计科目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应收利息会计科目的核算

应收利息。根据现行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规定,应收利息科目核算公积金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应收未收的利息,如委托贷款发生的应收利息。而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做法大不相同,有的管理中心对于贷款根据核算办法来执行预提应收利息,但对于管理中心来说,正常的贷款大都实行的是等额本息还款法则不存在预提应收利息的问题,而对于逾期贷款,时间越长收回的希望越小,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收回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计提应收利息,实属无奈。这样就虚增了当年的增值收益。有的管理中心对于贷款并不计提应收利息,只有在实际收回时,直接作为业务收入入账。但此种做法,在每年的审计检查中往往被作为问题提出。另外,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现有的在受托银行专户内的沉淀资金改按单位存款相应期限档次利率计息,而《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对此没有涉及。

2.业务支出科目核算内容涵盖不全

现行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规定,业务支出下设三个明细科目即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住房公积金归集手续费支出和委托贷款手续费支出。但随着住房公积金业务量的不断扩大,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住房公积金正从手工操作转向电算化管理,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保证硬件配置费用和软件开发、系统运行和系统维护费用。此外,还有日常的宣传费、行政诉讼费、执行费、律师费、支票工本费、跨行电汇费、等一些费用。都是一些经常发生且数目不小的费用。在现有的业务支出科目核算的范围内并没有涉及。目前在实际工作中,都以经费的方式来列支,挤占了很大的一笔经费。

3.保证金存款科目的核算

随着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日新月异的发展,全国各地担保方式呈多样化,大部分地方开展担保公司担保与开发商阶段性担保贷款介入的方式。则应按协议规定存有一定的保证金存款。而现行的会计核算办法根本没有涉及。

4.贷款风险准备金的提取口径不一致

根据现行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规定,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是按不低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60%核定或按不低于年度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的1%核定。按照这两种计算方法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各地执行这一规定的情况都不一样,增值收益规模大的除去管理费用外,有大量盈余收益的,则按60%提取;而增值收益较少的,则按贷款余额1%提取。这样就造成了各地中心提取风险准备金的基数和比例不一致。

5.增值收益的分配未考虑中心的发展所需的资金

由于没有可使用的发展资金,许多地方中心办公用房还是租用或是向银行借用的,目前仅靠国家规定略高于事业单位的费用标准制定的管理中心的费用是根本无法改善的。

二、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建议

1.按照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应暂停对尚未收回的逾期项目贷款计提利息和罚息(银行仍按原协议计算利息及罚息)。对暂停计计提利息和罚息,采取“账销案存资产”的方法处理,由公积金中心建立备查账户,登记按协议应计提的利息和罚息,并要定期与银行对账。对实际收回的利息和罚息,计入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收入。

2.“在应收利息”科目下,增设“应收定期存款利息”二级明细科目,反映定期存款利息计提情况。

3.在“业务支出”科目下,增设“其他支出”二级明细,用于核算公积金账户的维护费、跨行汇款手续费、支票工本费、诉讼费、执行费、律师费等费用。

4.应设立“保证金存款”会计科目,担保公司保证金和开发商阶段性担保保证金,应按规定足额及时拨入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保证金专户。在发生借款人没有按借款合同要求履行偿还贷款本息时,由公积金中心从贷款保证金账户中直接划转。划转后,由担保公司和开发商及时补充不足资金。

5.要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一旦确定,全国应该统一标准,而不应该有几种提取标准。

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第2篇

一、地方储备粮轮换业务会计核算处理

例:2015年5月,某县粮食储备库按照县政府轮换计划及四部门联合行文,计划轮出地方储备粮小麦4 000 000公斤,该批地方储备粮执行2004年储备计划成本,每公斤储备粮的成本为1.60元,总成本为6 400 000元。平均每公斤地方储备粮售价为2.50元。6月,该企业轮入新粮小麦3 000 000公斤,单价2.42元。7月,轮入新粮小麦800 000公斤,单价2.50元。8月,轮入新粮小麦200 000公斤,单价2.52元(不考虑储备粮轮换及收购、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运费、装卸费、损耗等)

按照储备粮轮换办法规定,会计处理如下:

5月份轮出储备粮时,回笼货款存入储备库在农发行开立的存款账户:

借: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10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地方储备粮轮换收入

10 000 000

同时,按售价结转轮换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地方储备粮轮换成本

10 000 000

 贷: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10 000 000

6月份轮入新粮3 000 000公斤时,价款合计:3 000 000×2.42=7 260 000(元)。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7 26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7 260 000

月末调整销售成本,3 000 000×(2.5-2.42)=240 000(元)。

因购进成本低于销售价,故调减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地方储备粮轮换成本

-240 000

贷: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240 000

注:此笔业务旨在调整成本,故记账时,不需要登记数量信息,尤其在会计电算化记账过程中,如登记数量信息会导致轮换的累计数量出现错误。

截至6月末,主营业务收入为10 000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为10 000 000-240 000=9 760 000(元),该笔轮换业务带来主营业务利润240 000元。

7月份,购进新粮800 000公斤,价款合计800 000×2.5=2 000 000(元)。

账务处理为: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2 000 000

因售价与收购价持平,故不需要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8月轮入新粮200 000公斤,价款合计200 000×2.52=504 000(元)。

账务处理为: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504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504 000

月末调整主营业务成本:200 000×(2.52-2.5)=4 000(元)

因本次轮入成本大于销售价,故调增主营业务成本。

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地方储备粮轮换成本  4 000

 贷: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4 000

截至8月末,本次储备粮轮换已按照储备粮轮换管理规定于四个月内轮换完毕。

本次轮换收入合计10 000 000元,轮换成本合计     10 000 000-240 000+4 000=9 764 000(元),本年度储备粮轮换产生利润236 000元,体现在“利润表――主营业务利润”项目中,储备粮成本保持不变,仍为2004年政府批文核定成本,即每公斤地方储备粮成本仍为1.6元。

本次轮换动用收购资金总金额:7 260 000+2 000 000+504 000=9 764 000(元),同轮换成本核对相符。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检查人员对轮换成本核算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笔者沿用上面的例子,按照另外一种方式,即存货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结转成本,以验证储备粮轮换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依据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上例会计分录处理为:

5月轮出储备粮:

借: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10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地方储备粮轮换收入10 000 000

同时,按历史成本结转轮换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地方储备粮轮换成本

6 400 000

 贷: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6 400 000

本月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 600 000元(其他销售业务、其他费用及损耗暂不考虑)。

6月购入3 000 000公斤新粮: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7 26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7 260 000

7月购入800 000公斤新粮: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2 000 000

8月购入200 000公斤新粮: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504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504 000

储备粮成本由6 400 000元调整为9 764 000元      (7 260 000+2 000 000+504 000),平均单价为2.441元/公斤。根据这种方式核算,可计算获得营业利润3 600 000元。

以上两种处理方式的优缺点是:

第一种会计处理方式,即按照储备粮轮换会计处理办法的规定采用特殊的会计处理,旨在保持储备粮成本不变,优点在于与政府增储批文中的单价、总价值保持一致,便于监管、核对,实际工作中,每个储备库大都存储多批次的储备粮,每批储备粮成本均与批文、贷款对应,在财务报告中储备粮库存总价值同短期借款中农发行储备粮借款总数核对相符,一目了然。储备粮的轮换空仓期为四个月,这样,就将储备粮轮换可能出现价格差异的时间限定在了四个月之内,考虑到成本和利润的稳定性,符合储备粮管理的政策性特点。而储备粮存储的意义正在于它的政策性和社会效益。缺点:随着时间推移,储备粮的成本价与市场价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导致潜盈或潜亏的出现。

第二种会计处理方式,即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会计处理方式,优点在于可以使成本价比较接近市场价,按实际成本计价,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便于了解和比较。缺点:储备粮成本随轮换业务的发生而变化,随收购价格的波动存在不确定性,造成储备粮成本与政府批文中批复的价格无法匹配。按照历史成本计价方式会导致储备粮贷款同储备粮库存价值无法核对,导致储备粮的库贷挂钩监管理念无法贯彻,无法体现政策性业务的特殊要求。另外,从历史成本原则建立的基础看,它以劳动生产率始终不变为前提,也就是以否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前提,这与社会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因此,从它建立的那时起,就存在着缺陷。

综上所述,储备粮轮换作为政策性业务,应首先考虑政策性需求,保持成本稳定、利润稳定,保证库存值与贷款金额及政府增储文件金额一致。

二、建议

(一)制定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及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地方储备粮的动用预警机制。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的要求,适时提出动用地方储备粮的建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地方储备粮:(1)本行政区域内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2)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需要动用的;(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动用的其他情形。动用地方储备粮,由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动用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抄送同级农业发展银行。动用方案应当包括动用地方储备粮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使用安排、运输保障等内容。地方储备粮的所有权属同级人民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动用地方储备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优先动用县级储备粮;(2)县级储备粮不足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动用市级储备粮;(3)市级储备粮不足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申请动用省级储备粮。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地方储备粮动用方案下达动用命令。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在紧急状态下下达动用下级人民政府储存的地方储备粮的命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地方储备粮动用命令。

(二)严格地方储备粮财务处理

对于符合动用条件的地方储备粮,根据规定,由储备企业将储备粮售出,做销售处理。接上例。

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10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地方储备粮销售收入10 000 000

同时,按成本价结转轮换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地方储备粮销售成本

6 400 000

 贷:储备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6 400 000

则该批储备粮产生了360万元的收益,该收益归属地方政府。

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地方储备粮销售收入

3 600 000

贷:其他应交款――应交储备粮差价款   3 600 000

上缴差价款:

借:其他应交款――应交储备粮差价款  3 60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3 600 000

储备粮动用之后,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常驻人口数量及构成情况,计算、分析、确定当地的储备粮规模,待条件适合时,通过政府行文增加地方储备粮规模。由储备库根据政府批文,向当地农发行申请地方储备粮收购资金,完成收购,落实储备粮增储计划。本例沿用上例中储备粮的收购价格,将储备粮新增入库的账务处理列示如下:

注:核定入库结算价格根据政府批文定为2.50元/每公斤。新增4 000 000公斤地方储备粮需申请农发行储备粮贷款10 000 000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10 000 000

贷:短期借款――地方储备粮借款     10 000 000

借:储备粮油――待核地方储备粮价款(小麦)

7 26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7 260 000

借:储备粮油――待核地方储备粮价款(小麦)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2 000 000

借:储备粮油――待核地方储备粮价款(小麦)

504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504 000

按照结算价结转成本:

借:储备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10 000 000

贷:储备粮油――待核地方储备粮价款(小麦)

9 764 000

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 会计 成本核算 效益

在国内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观念和经营管理工作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并且随着医院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逐渐形成了新的医疗体制。国有体制的医院拥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其基础医疗设施和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支出均由地方政府、医院本身、病患个人承担。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加大了经济投入,使得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得到推动,因此,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工作上的经济支持在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新形势下,医院若想谋求进一步发展,只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不可行的,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经营理念,构建健全的经济核算成本机制,努力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一、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施医院新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对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实施成本核算管理和控制,避免出现成本浪费的情况,从根本上提升医院会计成本管理控制质量和水平。然而实际上,大多数医院为了简化自身会计工作,就忽略了对自身日常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的成本核算,导致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存在漏洞,不够全面、有效,无形之中造成资产的流失,出现成本浪费情况。与此同时,这类问题还导致资金使用率受到一定影响而降低,对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整体效果产生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其次,医院成本核算管控制度出现漏洞也对其成本核算控制工作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只依赖地方政府的经费支持,自身并不重视会计成本核算,也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导致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难以正常、有效的开展,也没有可靠的核算数据作为支持,甚至有些单位的成本核算资料只用作内部各科室获得奖金的凭据。最后,大多数医院也不具备成熟的成本分析体系,虽然实施了新会计制度,但是并未建设相应的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对医院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医院应当基于已有的成本核算结果,阶段性的对会计成本加以分析,从中发现并阶段成本核算问题,根据成本变动情况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推理出成本变动的规律,进而提高成本管理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使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除了上述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医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成本核算工作也逐步实现了信息化,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运用了一些先进的软件,促使核算结果更加精准,优化了成本核算工作,减少了成本核算工作的人工工作量,提高了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然而,现阶段,国内仍然没有规范成本核算软件研发应用的标准,使得成本核算相关数据难以借助账目和报表直接获取,而是需要创建新的账目,对数据进行重新统计,这样无形之中加大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c理想的成本核算工作相背离。除此之外,成本核算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也对成本核算工作产生影响,现如今,国内会计专业人才中只有10%在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但是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会计专业人才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数不到总人数的2%,这种情况制约了国内会计行业的发展,导致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同时,还有一些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导致会计工作整体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而降低,并且一些如医院等非金融企业没有为自身会计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导致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均有所欠缺,直接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二、提升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和效益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会计成本核算数据采集,优化会计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首先,医院应当对自身各部门进行划分,对其成本核算实施严格管理,并对其进行集中核算,实现统一信息化管理。同时,在信息化财务系统软件应用过程中,应当正确建立对应关系,促使成本核算始终与会计核算保持一致,要保证成本核算结果与各科室所得结果保持一致,从而在整体上构成严格对应。然后,严格审核医院实际情况,确保账目清晰、真实,与核算结果相符合。最后,做好日账、月账的核对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二)加强对会计成本与收入相关数据的归纳和收集

首先,应当保证成本核算过程与成本核算结果相一致,在完成月账清对后,借助系统数据端口直接获取初步数据。其次,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将所有科室成本核算与各科室成本核算实施比照,进行归集,保证各收费项目得到真实的核算和落实。最后,严格遵循获得利益就要承担责任的原则,将提供服务科室的成本分担到所有接受服务的科室中,为薪资奖金的发放提供参考。例如,针对医院挂号工作,对所有科室的挂号总人数加以统计,并结合消毒包的使用量对供应科室的成本核算数据加以统计,依照各科室的洗衣数量对洗衣房的整体核算数据加以统计,依照出车数量对汽车科室的数据加以统计等。

(三)加强会计成本核算四级分摊法的应用

部门科室的整体成本等于直接计入成本与分摊成本的和,一级分摊包括医院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公共水电费等,指的是难以直接分摊到各科室的费用。二级分摊包括管理科室下的各项管理费用、公摊费用分摊等,即记录在办公室、党委等管理科室名下的管理成本费用分摊。三级分摊,应当遵循获得利益就要承担责任的原则,主要可以分为直接记录在提供服务科室下的成本费用、管理成本费用分摊、公摊费用分摊等。四级分摊是指记录在放射科、病理科等接受服务科室名下的成本费用,还包括以上三级中成本费用的分摊,应当根据收支平衡的比例实施分配。

(四)加强各科室会计成本核算中不同关系的处理

应当妥善协调成本核算中各方的矛盾,处理好医疗项目收费标准与部门收入之间的关系。医院应当构建绩效薪资制度,将效益与医务人员的薪资挂钩,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促使其更加规范化、有序化,向内部各部门科室提供核算资料,使其实施严格管控,从而降低各部门科室成本费用,提高整体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进一步发展,在保证各项工作质量、效率的基础上,在提升自身成本核算和效益方面,不仅需要在提高经济收益方面加大力度,还应当控制好经营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成本,避免出现成本浪费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庆辉.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2(9):226-227.

[2]丁娟.提升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和效益的办法探析[J].商,2015(6):147.

[3]路Z.诌议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55-56.

[4]李丽.医院会计成本核算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6(7):115-116.

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有关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也出现了巨大改革。我国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便对当前我国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规范和说明。这也促进了我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业务的发展进步,改变了之前土地储备金核算方法众说纷纭,难以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存在的口径不一的问题。但是,如何有效落实《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从实务方面对于土地储备金会计核算方方面面内容进行规范成为土地储备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需要在熟悉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同时,了解现存制度中存在的缺失与问题,为我国未来土地储备资金方面的会计核算改革提出意见与建议。

二、当前土地储备资金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土地储备机构对土地储备资金进行会计核算时信息统一性较低

随着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进行土地储备金管理方面的决心,也可以发现我国为了规范土地储备金管理下的巨大力气。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对于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仍然存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用的情况,因此必然使得我国土地储备机构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时信息统一性较低的问题存在。而信息统一性较低主要是通过各种会计核算科目反映出来。首先,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收入支出核算口径不一致的现象存在,给统一口径进行土地储备金管理带来了难度。财政部门对于土地储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管理,而在《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出让收入该如何纳入管理进行了回避。这必然导致不同口径的计算过程中带来巨大的会计差异。割裂性的会计核算方式也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在同一参考体系中进行比较和核算,为国家整体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难度与风险。也没有办法满足国家对土地进行监控管理的基本需求。例如,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该地财政部门采取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遵循的会计假设不同,造成信息最终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进行信息共享,也给该地财政部门了解一手信息带来一定难度。

(二)当前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难以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进行反映

国家出台《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目的是对我国土地储备项目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把握我国土地储备状况。但是,当前由于《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存在的问题,导致土地储备资金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难以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进行综合反映。首先,根据这一会计核算办法中的规定,在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会计核算时,土地储备机构既不需要对土地出让收入进行会计核算,也不需要对由此产生的应收土地出让款进行会计核算,而只是通过最后将土地出让金上交国库时通过财政预算的会计核算进行反映。也就是说,土地储备机构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时并没有办法全面有效反映土地储备的供求阶段,而只是简单反映土地储备在进行土地采购和开发及最终交付使用的会计核算。这使得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对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但是却对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带来了一定约束,使得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信息难以全面铺开使用,缺乏可用度。

(三)当前我国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进行全面有效执行存在客观难度

当前虽然我国出台了《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但是由于我国本身在进行土地储备时存在一些客观难题,造成我国土地储备机构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这给我国全面把控土地储备资金带来了一些困扰。首先,我国部分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土地储备资金收入的利息难以有效分摊。这主要是于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利息收入的分摊规定不够全面造成的,造成不同的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利息分摊手段各不相同。除此之外,对于土地储备机构而言,其自身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款和其自身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因此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体现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管理的基本会计信息要求,但是却没有办法与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必然给土地储备机构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得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最终造成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局面。

三、当前改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现状的举措

(一)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

当前,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虽然已经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项目进行了一定限制和规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而这些不足和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较小,难以全面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因此需要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逐步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的范围。这就需要将当期未纳入核算范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会计核算中,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为将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中,造成土地储备过程中采购土地、开发土地和最终销售交付土地出现分离,难以完整反映每一土地储备项目的基本会计信息状况发展。这样也便于我国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交换,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必然会促使土地储备资金的信息可靠性上升,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过程中原先存在的差异得以消除,降低了之前国家通过土地储备进行宏观调控带来的风险和难度,也使得国家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对于土地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控制。

(二)通过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及税费扣除的方法,改善会计信息质量

当前,由于我国颁布实施的《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中只对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资金收入利息分摊进行了简单介绍,而未进行详细说明,造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利息处理时仍然存在巨大差异,而税费扣除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一定需要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和税费扣除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首先,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发生的为了收购储备土地的贷款利息支出应通过分摊方式计入储备土地的成本项目中,不可直接在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当期费用扣除。同时,对于利息支出的分摊时点也需要进行有关明确,其分摊时点应为土地购入直至土地开采结束交付供出。其次,对于某一土地储备机构存在多个通过外部贷款融资方式取得的土地储备项目后分多次将土地交付的情况,应先将已经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和后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进行相应比例的配比分摊,减少相同地段相同面积土地因交付时间短期不同而造成的巨大成本差异。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扣除的税费进行明确规定,既可以减小机构的纳税风险,也可以使得机构进行会计项目扣除时有规则可循。

(三)提高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部门的核算能力,有效执行《核算办法》

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仍然存在着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目前为止这一会计核算办法仍然指引着我国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会计信息核算管理。因此,有必要提高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核算能力,有效执行当前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首先,土地储备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核算机制,严格执行《核算办法》,其次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出现的难以判断如何处理的会计核算项目可以通过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的方式探讨处理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来对土地储备机构存在问题进行了解,降低土地储备机构风险。

四、结语

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第5篇

会计核算不仅能够形成一系列的财务、成本指标,为施工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同时还能够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有效的分析,为改进企业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指导。因此,加强和改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意义重大。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施工企业由于自身业务周期长、分期付款现象普遍存在、工程外包、企业与具体项目之间交易活跃等因素存在,其会计核算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有效的加以把握。

(一)核算对象的特殊性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对象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一般以单个项目来进行,而不是对所有的项目同时进行成本核算。另一方面,在项目的内部,成本核算又可以分为原材料成本、机械作业成本、人工成本、辅助生产部门的成本等内容,这就使得成本核算有别于一般的产品。

(二)核算方法的独特性

核算方法的独特性是指施工企业一般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方式来进行核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适用施工项目户外作业的现实需求,可以更及时地进行账务处理,降低企业统一会计核算所带来的监督成本,并提供核算的准确性。

(三)工程结算的分阶段性

由于项目施工一般周期较长,跨会计年度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工程结算一般采取分阶段的方式来进行,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及时的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并根据工程进度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应收数额进行有效的估测。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有效地规范了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事项,但由于施工企业具有行业的特殊性,且工作地点相对分散,存在大量的异地施工等情形,从而使得会计核算中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事前事中核算有待加强

当前,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是事后核算,即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确认,但对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关注不够。从事前核算来看,部分施工企业还没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发挥会计核算对于企业年度发展、重点工作的“参谋”作用。此外,虽然在具体的项目中企业会制定标书,通过标书来进行基本的核算,但这种核算更多的是从工程建设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没有引入专业的财务人员从财务的角度对整个项目的管理费等费用进行核算,从而表现为事前核算不足。从事中核算来看,施工企业的项目多采取外包或者项目负责制度,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基本不参与项目的具体经费支出管理,主要承担记账人的角色,难以发挥监督者的角色。

(二)核算制度执行不到位

目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共同指导着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但部分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出于各种原因,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如将一些间接费用直接纳入成本核算,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这就导致会计核算出现差错。此外,由于施工项目一般周期较长,这就存在成本费用的会计年度确认问题,但由于施工进度测算会由于会计人员个人理解的不同而导致测算结果的不同,从而导致成本核算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异。

(三)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首先,部分经济活动未能及时地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由于施工地点较为分散,经济活动发生时,相关责任人难以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这也可能导致会计信息难以及时地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其次,由于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还有企业其他部门与项目之间的业务往来等内容,从而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具有非常高的专业素质,但从实际情况来,部分会计人员在核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会计核算出现一些不规范之处,引起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三、加强和改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形,加强和改进会计核算,一方面要从会计人员这一核算的主体入手,另一方面要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核算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核算的准确性。

(一)培训与引进并重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首先,要以未来会计核算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会计人员培训方案。根据现有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机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其会计核算的总体水平。其次,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会计核算人才,要在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分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进各领域的专门人才,通过这些人才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二)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核算制度

首先,要积极组织学习《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等相关的法律制度,并按照这些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核算办法,对照企业现行的核算制度,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以此来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特别是,由于某些原因,《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企业要根据现实的需要科学的进行处理,并保持处理的一致性。其次,要加强管理,督促制度的落实。财务部门负责人、审计人员要采取抽样检查等方式对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监督,以便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三)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

首先,要建立部门联动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部门要加强与业务部门、辅助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避免孤立地进行会计核算,从而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如对项目进度的测算,除按照既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外,还可以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和协调,从而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账实分离”。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会计核算。如在分级核算的体系内,可以通过现代网络等手段,及时将项目的核算结果纳入企业整体核算中,保证核算结果能够真实、准确的在企业整体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

参考文献

[1]马彩萍.浅议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2010(15):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