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二数学方法总结

高二数学方法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二数学方法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二数学方法总结

高二数学方法总结范文第1篇

根据经验的总结和时间的安排,高三数学学习一般可分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复习阶段、二是题组练习阶段、三是自由复习阶段,每一个阶段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形成自己的学习规律,从而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一、基础复习,要“细”;力求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1、强调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本”,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与基础,历年高考都强调以课本为依据;课本中结论,定理与性质,都是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几年高考题目中,常常以课本定义,定理变换模式,加以判断;以课本的例题,习题变换条件,加以求解与证明。另外,如果学生每天能阅读10分钟课本的话,这样能及时调动内容,以适应由基础复习单向训练转向综合训练的题目控制能力,再说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一方面可以巩固课本知识,另一方面也可提高自信心,不断鼓励自我战胜困难,起到一定效果。

客观上讲近几年高三复习资料在编排上不是依高一高二时讲课顺序编排的,限于篇辐,常常过渡太快,综合性强,台阶上不能使一部分同学因高一,高二学业荒废而想在高三好好学的想法得以实现。往往是并不是不想学会,而是会的没有可作,可作的常不会,这样就背离了第一阶段侧重基础内容的工作重点:作为老师,在选择复习资料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同学,资料不易过多,过难,让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会”的感觉,都应该有能转动课本内容的能力,作为学生自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千万不要被老师牵着走,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只能起导航的作用。

2、老师分层次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复习。

学习《考试说明》,研究《考试说明》,是师生共同的任务;高三阶段,绝不要同高一,高二阶段,平铺直叙,各章节知识点大面铺开,均衡发展,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高考的四个层次,即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的区别与要求,对每章的知识的结构,在复习开始与复习结束,都要写出或说出章节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特别要强调课本内涉及的内容与课外补充的内容,及高考考过的知识点,而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思路,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和特点,进行高效有计划的复习,为此,师生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目,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目。

例如:“函数”一章,课本目录:集合与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因为函数是高考的重头戏,函数知识与函数思想地位,需让同学们下大力气掌握,扩充内容:求函数解析式,函数值域,求函数定义域,函数图像及变换,函数与不等式,函数思想的应用;重点知识重点掌握,重点训练,也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方向,而对于集合,因为高考要求降低,就适当减少课时,针对性处理数学知识点。减少盲目性,在高三能帮助同学们居高临下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3、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随着高考对能力的要求,除了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考查,在知识交汇点设计试题外,还考查中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作为数学知识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需要分章节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渗透与总结。先认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作用,再想法应用于解题,例:在不等式的解法一章,首先强调化归思想,即所有的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再强调等价转化,即常说到的等价组,包括函数定义域,运算的等价性等等,这样将资料的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无理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一块学习统一在数学思想前提中,便于很好的掌握,另外,可以开展讲座,集中学习数学思想与方法,加强感性认识,提高数学兴趣。

4、适量作业,巩固基础,加强规范。

高三阶段,应重视课后作业。适量作业,能巩固基础,加强规范,提高成绩。高三学生应认真学习高考试卷,重视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中档题重视其解题格式,得分点的处理,计算准确性;难题重视熟悉知识点的得分;另外布置作业、师生间得以沟通,发现好的解法,改进教与学。

二、题组训练、力求整体研究试卷

第二阶段题组训练、只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成绩。

把握试卷整体难度,要求集中训练选择题与填空题,着重讲叙与总结解决选择题与填空题的方法,例特例法,验证法,图解法,结论法等,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筛选,不要一味强调直接法,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选择题中,有不少题目就使用技巧,有的甚至不需要动笔就能得出答案。

整体把握,要把握好机会题目,机会分,在高考题中解答题第一,二个题,常常是机会分,必须完全做对,不能轻易算错,后面大题,以赚分为主,能得多少算多少;要学会控制整体卷面,据自身情况,也可以先去掉一,二个大题,轻装上阵,避免盲目紧张。

三、自由复习做到反省错误,知识系统化

高二数学方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字:高二学生;圆锥曲线;问题;对策分析

G633.6

一、数学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有些懒散

数学学习兴趣是一个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数学学科特点及自身个体差异等众多因素之间交错的综合性问题。圆锥曲线虽然是用坐标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但是本质上,圆锥曲线还是几何问题,且问题的难度比^大,这就在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一个普遍现象:开始学生学的兴致勃勃,最后往往是‘丢盔弃甲’,学习过程浮躁不堪,作业敷衍了事,普遍反映:太难了。

出现这样的结果跟圆锥曲线内容本身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但是,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改变这个状态。如:在课堂中的定义教学:可以巧妙设计情景、采用试验法、借助PPT演示、借助数学软件动态教学、梯度问题教学、类比比较教学等,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尽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亲身体验曲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时刻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改变教学的方式的同时,要及时鼓励、少批评,亲自验算降低难度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曲线定义理解浮于表面

三条曲线同出于圆锥,它们的定义表达完美的将点、线在曲线中的动态关系揭示了出来,但是学生理解往往停留表面。比如,圆锥曲线的常规题目:

1.已知定点A(3,0)和定圆 ,动员和圆C相外切,并且过点A,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2.设点P(x,y)(y≥0)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一个动点(其中O为坐标原点),点P到定点M(0,0.5)的距离比点P到x轴的距离大0.5.求点P的轨迹方程。

像上述的这两道题目,很多学生的做法是按照求曲线轨迹方程的五步(建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化简、除杂),没有联想到用曲线的定义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时间,而且计算过程繁琐,易出现问题,导致丢分。究其原因:学生对曲线的定义理解的不够透彻。这在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中普遍存在。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注意:1、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在讲解椭圆定义时,除了让学生亲自带教具画椭圆或者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时,不妨同时设计几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①在画椭圆的过程中,有几个动点?几个定点?它们之间如何联系起来的?②在运动的过程中,哪些量变了?哪些量始终保持不变?试着找到等量关系。③如果我们将F1F2连接,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着怎样的不等关系?等等。2、及时的练习反馈。选择练习题不仅要根据学习内容有针对性,而且要根据学情,控制练习的数量和难度。及时的反馈,一方面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另一方面通过纠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可以深化对定义的理解。

三、繁琐的计算使学生‘望而却步’

众所周知,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学生掌握许多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类比和比较、运动变化的思想等)是一个难点,而用代数的方法实施这些思想方法的繁琐冗长的运算是另外的一个难点,学生遇到这样的计算往往会‘止步不前’,致使遇到圆锥曲线的问题就会‘仓皇而逃’。一方面,圆锥曲线的计算确实很繁琐;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功底需要加强。

有的老师在高二圆锥曲线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到:学好圆锥曲线需要把好三关:定义关、计算关、类比关。可见计算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要顺利的通过此关,教师需在教学中多下功夫:①课堂中,重视计算,为学生的计算功底打下基础。首先,课堂中要设计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练,同时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第二,扶持和放手结合,老师要懂得哪些地方要为学生详细的演算,哪些地方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第三,留下一定量的针对性练习;②巧用定义,避开繁琐计算。如:在第二条中的两个例子,巧用定义,不仅可以避开繁琐的计算过程,而且大大提高了正确率; ③善于总结规律。例如:遇到中点弦的问题一般用点差法易解决;遇到求弦长、交点等一般要联立直线与曲线利用韦达定理;遇到求面积的最值一般要找不变量,遇到点运动的问题,一般首先考虑定义等等。④培养孩子迎难而算的决心,须知圆锥曲线的计算往往开始时山穷水尽疑无路,最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鼓励学生这是锻炼计算能力的大好机会。

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普遍不高

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圆锥曲线的综合题目时,都是比较畏惧的,因为综合题目除了有繁琐的计算,还有抽象复杂的数学方法蕴含,学生往往觉得自己分析不到。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将整个圆锥曲线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并在其中找相似、比较不同;第二、分析圆锥曲线问题时,多引导学生从图形中观察,找到问题的内在联系,进行类比、归纳总结,掌握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第三、多练习,开阔眼界,树立解题自信心。

本文从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角度,影射出教师在圆锥曲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改变黑板+粉笔的圆锥曲线教学为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和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而非简单的知识授予。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倪科技.“圆锥曲线”教学策略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15(7-8)

高二数学方法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资源;数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25-01

1.教与学的结合,重视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会学"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知识内容上的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尤其是在高一,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概念,使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

(2)思维方法上的差异。初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形象和合情,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抽象和理性,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在创新能力、应用意识上有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来讲,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注意高初中数学内容的变化,选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

2.1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必须认识到,高中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又由于一开始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概念,所以一方面,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思想,觉得经过了一个苦难的初三,现在可以松口气了;另一方面,即使努力了,而考试的分数却比初中有所下降,这也是正常的,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失去信心。

2.2做好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1) 注意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的系统。

(2)注意在知识的学习中提炼、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3.纠正部分学生不良学习行为,提高效率

3.1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3.2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

3.3教师一般都要讲清知R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 1997.2冯跃峰;

高二数学方法总结范文第4篇

1.调研目的与内容

通过调研,采集杭州市高三复习教学信息,归纳、概括教学中的亮点,得出好做法,以导向复习教学;发现、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与方法;交流、探讨改进高三复习的教学方式以及提升复习实效的思路与方法;研讨形成能促成有效数学教研的工作思路及着力点。

2.调研方式

通过“两听”“两观”“交流”和“反馈”完成各次调研。

两听:随堂听课和听取备课组介绍高三复习计划。

两观:通过听复习课,观察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情况;观察学生的数学复习基础、学习习惯、与教师的默契程度以及复习教学的效果。

交流:初步整理所听、所观,分析、归纳、概括出备课组的复习模式;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三个维度,找出复习课中的亮点、存在的问题;选择一些其他学校的好做法,结合对所听课的评析,与高三数学备课组的教师进行复习教学交流。

反馈:整理调研发现的亮点、问题,作出评析,给出建议,向学校(备课组)汇报。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两年内,共进行42次调研,听课142节,实际调研学校36所,约占杭州地区规模高中数的2/3。

各次调研的内容与方式相同,所听的课中,少量是专门为调研做过准备的,大多数是常态课,在对调研情况作分析时,已考虑到这一因素,但在回答哪些课是优秀课时,认为这些课都可以成为复习的样板课,对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水平有示范作用。

评价所听的课,评价为“优”的学校有:杭州四中,新登中学,学军中学,杭十一中学,杭十四中学,富阳中学,萧山中学,杭州九中,萧山三中。两次调研,前后进步较大的学校有临安中学。

三、对高三复习教学的分析与判断

1.复习教学的相同点

(1)复习时间相同

数学必修和选修内容的教学均在高一、高二完成。高三开学后,各校直接进入数学复习教学,复习时间达一学年,已回归到使用教学大纲时期的复习时间,相比新课程实施后的第一次高三复习,复习时间增加了。

(2)复习安排基本相同

各校均有复习计划,内含复习进度安排,内容准备分工,练习、月考,资料选择等,计划在时间安排方面、在材料准备的分工方面做得较为周到。

计划中,大部分学校把数学复习分为两轮,少量学校有三轮复习安排。第一轮复习定位基础知识整理,第二轮侧重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专题,各轮中均以高考为目标,追求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具体知识与方法的要求。

复习中,各校基本都安排了月考、联考,部分学校还有“每周练”的安排。学生所做题目都是经过教师先前整理且题量充分。

(3)教师基本胜任复习教学

目前,一线的高三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普遍良好,课有准备,讲得清,表得明,且教学控制能力强,基本能完成自己的教学预设。

各校高三数学备课组基本能分析本省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卷,收集各省近几年来的数学高考试题,教师熟悉数学高考题,有自己的思法,高考题已成为教师课堂复习的“支柱题”。同时,教师们也关注《浙江省数学高考说明》,对数学高考复习的侧重基本心中有数。

(4)学生基本能配合教师

至少70%以上学校的学生,课堂纪律良好,能配合教师完成复习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师讲解时注意力集中,并有一定响应。

综合上述而言,教师们对新课程的复习教学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复习中,有新课程实施留下的痕迹,主要表现在:安排时间让学生先做,能听听学生的想法,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也进入一种循环,督促着备课组制订计划,研究复习。因此,可以认为,杭州地区的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

2.复习教学的差异点

(1)制订计划存在差异。在计划制订时,只有少数学校做到了根据学生学习现状与近几年来,特别是当年的数学高考卷提出复习指导思想,并在思想指导下作好教学安排。做得较好的学校有:杭州四中、淳安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等。

(2)备课设计存在差异。从目标制订、材料组合、复习实效等方面来看,校与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复习效果有差别。

有的学校按复习用书进度,略增加些例题,完成知识的复习。这类课缺少主线,显得孤立;缺少思想,显得苍白;有例题,无思想,有讲解,无用意。而富阳中学何文明老师的课,杭州四中的3节课,学军中学的所有课,内涵丰富,有主线,有数学味,有思维量,使学生收获颇多。其他学校的课均介于以上两类课之间,复习效果存在差别。

(3)复习方式存在差异。在复习方式选择上,有的学校能根据学生情况、复习内容选择不同途径,呈现了复习方式的多样,有的学校就一种复习方式,即:给题学生做学生讲、教师板书(或教师边问边讲)教师小结再给题或变式题给下一题,重复以上复习方式。另外,教师在课堂的控制力仍过强,干涉过多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有许多课中,即使安排了学生做题的时间,也会变为一种“点缀”,题还没做完,或学生刚开始做,教师就提示,或开始讲解;有的课,前面的题,学生做的时间较充分,越到后面,题变难了,而学生做题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甚至变为呈题后即开讲。

学军中学的课能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特点,选用相应的复习途径,实现一课一清。所听6节课,呈现了多种复习方式,有演绎也有归纳,有讲解也有活动,有问题解决也有知识整理,能促成学生参与和理解,获得知识或体验。

(4)教师的数学理解存在差距。如何看例题,如何认识高考要求,教师间存在一定差异也导致了复习效果的不同。在复习教学中,有些教师拿来题就用,就题论题,缺少目标意识;有些教师把自己喜欢的方法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应该知道或问题解决可以带出的知识、方法却被忽略;也有教师引用的问题,经改编处理,能扣知识目标,也适合学生认知水平。

调研中,杭十四中所有的复习课均是自然状态下的课,一节是一块知识的复习课,一节是周练讲评课,另一节是由问题组合不断促成学生思维活动并归纳出数学结论的课。三节课都显得大气,表现在:讲解时点到为此,用时恰当,不在细节处纠结,而是扣住主题,促成数学思维的锻炼,促进学生理解,各节课内容丰富,目标明确,显示了教师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各节课呈现问题后,均由学生先行,并提供开放思维的空间,提供发现问题、交流解决的机会。概括这三节课,可谓:目标明,内容实,过程清,途径多。没有正确的数学理解,出不了这种课。

(5)学生学习习惯存在差异。平时教学一讲到底,使学生养成了听课习惯,而被调研听课时,想让学生做或答,学生会很不适应。缺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造成上述现象,而且阻碍了复习教学中多种方式、途径的使用,迫使教师只能采用一讲到底的方式。

调研中发现,萧山三中课堂中学生自觉做题的意识是全市最强的,做题的流畅度也属全市最好的学生之列,这是这所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特色。该校学生能做到,其他学校也应该能做到。

3.复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效性仍需提升。复习时间增加了,但复习有效性提升不多,具体表现在:第一,部分课的教学目标不明。即一节课要使学生增长什么,达成什么,不清楚。第二,知识理解不到位。能举一反三,具有重点,概括到位,以点带面的教学不多。第三,知识的落实未体现。一些课中知识点到了,但学生明显仍未掌握、理解,也有一些课扣住了重点,概括了方法,但没有给予落实。第四,方法思想层面涉及偏少。例如,课堂小结基本是就事论事,重复分析过程,很少在方法思想层面进行概括、归结,解题主要涉及知识,很少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第五,学生做题时,教师期盼成功。即使在学生做题时,教师也不放弃指导,期盼学生成功的意识过分,获取学生想法的意识朦胧。

(2)两类学生需要关注。一类是优秀学生培养,另一类是后进学生的复习。复习教学中,这两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优秀学生发展受到阻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某生提早做完题,只能停着等教师讲。另一方面,后进学生被硬提升的现象也不少,听不懂的问题硬在听,听了更怕学数学。

调研中发现萧山中学有优秀学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首先是教学中的班组分层教学,优秀学生自主空间更大些,能面临解决问题的挑战,促成思维活动,带动知识、方法的运用与巩固。

在后进生培养方面,杭十一中做法收效显著。首先,教师们心态好,热爱学生,考虑教学要符合学生基础;其次,复习有思想,不求难,求基础,重落实,不求广,求思维,重体验;再者,注重学生动手后的提升和概括。

(3)二轮与一轮复习没有差别。有两所学校的二轮复习,实际还停留在一轮复习,就知识论知识,虽然课堂中有一个专题,但使用材料的方式、教学的追求仍等同一轮复习的要求。

这是受生源限制所不得不为,还是复习观念缺少或复习方式的驾驭问题,还是有其他原因,交流后得知,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弱,学了就忘,不得已而为之。但本人认为,应该归因于高一、高二的教学没有到位,一轮复习匆匆而过,虽然知识全面复习过,类型全面覆盖过,但学生未形成真正的理解,学校缺少根据学生水平定位高三复习的研究。

(4)互联网时代造成的复习问题。互联网的发展,给教师带来方便,资料选择源十分广泛,这使得高三的复习教学,可以方便地引用他人的成果。这虽然便捷,但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有改编地使用。因为,高考试题都是远离网上材料的自编题,是有创新的。

四、高三复习教学改进建议

1.引入新的复习模式

在复习教学中,需要引入新的复习模式,特别是“归纳的课”“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课”。前者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产生思维活动,再归纳出数学结论或数学方法;后者通过学生尝试解决教师提供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思路产生的方法,认识数学思想,掌握数学基本方法。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复习中,学生不愿动手做,只会听课,这是造成复习教学模式单一的原因。因此,要从复习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甚至应该把这项工作放在高一年级就开始进行。只有学生具备了主动做题、自主探索的习惯,高三复习教学模式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3.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

理解数学:能围绕“核心概念”看数学,使每一节复习课都有其可以承载的任务,整合各节课能使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突显重要的数学基本方法、思想;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看数学,从而建构起问题之间的联系;用简普视角看数学,从而在复习教学中追求数学的通性通法,概括出一类问题的本质。

理解学生:知晓学生是能动的,他们较成熟的年龄决定他们有许多事是可以独立完成的;知晓学生是可以独立创造的,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空间;知晓学生没有亲历的所得,认知负荷会很高,记不住是正常现象,因此,复习教学的设计必须要理解学生。

理解教学:要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抓住复习内容的特点,选好材料,用好材料,同时,还要考虑复习途径的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复习教学有别于新课教学,因此,还要考虑在复习教学中,如何增加学生的思维时间,如何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能否提出这样一个不等式:复习课中,学生主动活动的时间>教师的讲解时间。

4.二轮与一轮复习要有不同追求

一轮复习是将知识、方法构建成网,回忆、整理知识与方法。而二轮复习,由于知识、方法已经整理好,学生可以自主调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则是帮助学生总结出具体的成果,即教师要以解决问题为载体,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获得通性、通法为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会舍弃,合理定位

要追求知识与方法的面面俱到,显然时间会不够,因此复习教学要学会舍弃,正确定位。

舍弃不是乱舍,这不是随意的行为。需要知晓学生水平才能舍,知道复习目标才能舍,正确理解数学才能舍,有整体安排才能舍,这也应该成为复习教学的一个研究点。

正确定位,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形成复习目标,不追求150分的全面复习,而是做好自己可以做到的事。例如,当复习定位为120分时,就有30分的题,可以先放在一边,集中精力,选择好中等难度的120分的题,促成理解,力求掌握。

以新登中学和杭十一中为例,两校生源的数学基础都是弱的,但两校的高三复习课,基本是高水平的。他们在高考120分的目标下,舍弃“难题”,精心设计课堂复习过程,使复习教学中学生能自主尝试运用已知知识和方法“跳一跳”解决问题,可谓每节课都有知识增长点,有方法运用处,有思维训练时。同时,课堂内要学生做时,学生能做,做得也不错,折射出两校平时教学夯实“双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成效。

五、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部分

仅站在高三研究复习教学,会发现一些问题是无解的。要把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溶入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之中,通过各个年段的教学,实现数学高三复习教学的高效。

高一年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期终,学校可以对此作出评价。评价方法如下:由杭州市教学质量检测数据,分析学生数学学习水平;选择同一节数学新授课作课堂观察,进行教师之间的量化分析与评判。为此,定义两个系数:学生自主系数k=学生自主探究或做题的时间/课堂时间;在班组中随机选择10位学生,考查他们做一组(两组或三组)题时,完成解题的情况,定义练习完成系数g=10位学生完成题数/这组题量×10。若是考查两次以上,取平均值即可。同一备课组内的任课教师之间作比较,前一个系数代表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能否实现;后一个系数检测课题达标情况,也能判断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否良好。

两个系数的考核,可以由教研组组织实施,也可由教师提供课的录像,备课组内成员相互统计、评价。

高二年级: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特别是知识已知、方法已知的课(如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导数的应用、推理与证明等),安排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呈现问题,由学生先行尝试解决,再交流思路、做法,最后教师概括、归纳、评析,这种模式可简称“学生先行,交流呈现,教师断后”。这种模式的课,在高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逐渐增多。

这种模式的课,符合数学学科特点——数学由定义、法则组成,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必定有出发点和终结点,而连接它们的是有依据的推理或计算。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接近成人,需要学会学习。也符合高二数学教学特点——必修教学已经完成,选修教学的内容不多。更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能产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

高二数学方法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就高中教材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从教学背景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与设计三方面阐述了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安排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3节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条件的推导和公式的应用。从初中平面解析几何中平行和垂直的定性过渡到高中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它是学生在研究了直线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本节的研究,将直接影响以后的曲线方程、导数、微分等的进一步学习,贯穿于高中教学的始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探究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的基础上进行的。说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接触平面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特别是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难。因此,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滚动中逐步深化,使之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步发展完善。

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充要条件的推导、公式及应用。②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探索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和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会观察”、“敢归纳”、“善建构”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算法的思想。②通过灵活运用公式的过程,提高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徐利治先生曾指出:“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又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因此,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成为本节的情感目标。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学生现状、教学目标及教材内容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两条直线垂直和平行的条件。一个定理、公式的运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吸收定理公式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通过启发学生用平行线同位角关系的判定、性质定理,以及倾斜角、斜率的对应关系探求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引导学生理清思考脉络,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为两直线平行与垂直问题转化为与两直线斜率的关系问题。突破难点的戈键足在设计j-采Hj了南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捕象的敦学策略,利片J类比归纳的思想,由浅人深,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发现两百线平、币直的规律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数形结合数学方法,我采肘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及类比发现式教学模式,对数学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加lI”,将教材中单一、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多样、动态的思号我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课堂教学体现“参与式”、“生活化”、“探索性”,促进学生和谐、F{主、个性化发展。

2.学法分析。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直线万程的特点.将初巾学过的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转化成坐标系中的语言,用斜率重新刻有关条件;并启发学生用平面几何巾平行线与同位角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由学生自己得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使学生在思维训练的过程巾,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教学于段:几何J面板、汁算机课件辅助教学。

1.复习旧知,以旧悟新。(1)复习初巾的平面几何知识。(2)自问自答:为什么我们现在义要来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呢?因为我们现存学习平面解析几何,所以就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的方程建立起来。也就是说存前而引入了斜率、点斜式、斜截式等概念后,我们就能够用代数的方法来讨论一些几何的问题,所以,怎样通过两直线方稗的特点来判断两直线平彳了与垂冉的位置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问题的主要任务日的:我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同顾和深入分析,以问题制造悬念、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提出问题,寻找规律。第…部分为新知的发现奠定基础后,我分别给出两组平行的直线.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在自主合作的探究氛同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我利用几何板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同位角、倾斜角、斜率的对应关系,引导叶1溉说明了平行条件的证明,又回避了教材巾单独的、枯燥的证明.然后巧妙地加以引导、点拨.放大到两条直线垂直关系的探究上。目的: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南低级到高级的认知顺序引出平行的充要条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时激发学生发现平行充要条件的强烈欲望。

3.深入探究.获得新知。(1)创设问题:平行的时候,学生能够把直线的平行转化为讨论直线方程的斜率来判定.同样的我们能否用斜率来讨论两直线的垂直关系呢?(2)分别给出两组垂直的直线,让学生自己作图、发现规律。在讨论巾提醒学生:若两直线的斜率存在,他们之间有何关系?用量角器或三角形来量一下面出的图形的夹角有什么特点?(3)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规律,我给出几组直线的数据让学生利用其发现的规律来验证,将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4)教师教学讲究深入浅出,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待学生发现了规律后引导其利用向量知识来证明.让学生达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平衡。

目的: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在教师的‘反馈一控制’的同时.每个学生也都在进行着微观的‘反馈一控制’。”闪此,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从而进行有效渊控。对平行和垂直的讨论中,我鼓励学生将其讨论的结果以分享的方式和大家交流.构造这样一种双向交流、宽松的环境组织教学,既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