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热门技术

计算机热门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热门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热门技术

计算机热门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多媒体;电子教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3-1426-01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Computer-based Culture

MENG Fan-fang

(Linyi Teacher University, Linyi 276000,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computer-based teaching culture is facing severe problem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a priority.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educa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were studied, these methods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training the computer talent having the ability to analys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

Key words:Task-driven; multi-media; electronic lesson plans

1 引言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正越来越广,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诸高校都针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数据库系统和网络基本知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发展,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正在经受着严峻考验。

2 主要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和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走入大学再去重复学习这些知识,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虽然形象直观,但也容易产生眼高手低的负面效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易协调教学内容及速度;实验课不容易控制,学习效率和效果不明显。

3 问题分析和解决

3.1 根据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实行分级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所开设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学生在入校之前,由于当地条件以及个人爱好的不同,学生间计算机应用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如果按统一的教学进度,在相当程度上压抑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加大教师的备课难度。对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测试,根据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成基础班和高级班进行教学,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增加一些学时,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该课程或参加高级班,教师也可根据情况加深高级班的教学内容。这样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又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备课,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3.2 根据实际情况,改为机房上课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由原先的黑板教学升级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大屏幕投影教学虽然直观、形象,但这种教学手段也有其局限性,课堂上学生只能听而不能进行基本功能的实际操作,产生的结果往往是课上听得很明白,上实验课练习时又想不起来操作步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通过将授课地点改在机房,实行边讲边练,通过操作能加强记忆,容易将知识消化吸收。

3.3 适当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打基础、为后续课程作准备,学习计算机,重要的是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一些具体操作,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许多计算机操作看起来是琐碎的,如果单独拿出来可能比较枯燥,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以任务为线索,把问题组织成一个综合实用的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练习操作的时候能掌握得更好更深刻,而且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网站建设

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点多,操作性强,学生需要在课后不断巩固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操作。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料。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校园网络资源,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网站建设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3.5 网络监控软件督促学习

由于学生毕竟年轻,自制力较差,为保证实验室上课的质量,需要在实验室安装网络监控软件,使学生与老师保持同步,避免学生上课时间从事其他工作。

3.6 开展计算机基础与技术专题讲座

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为了使学生的知识不断更新,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常就当前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和新技术做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情况,而这些内容往往是教材上学不到的。对当前一些计算机热门技术也做一些比较深人的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这些计算机热门技术的基本原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 结语

以上是对多年来从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总结,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生入学时

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良斌,何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13:22-23.

计算机热门技术范文第2篇

 

一、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项目引导、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通过系统调研分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任务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根据专业能力制订教学项目,最后根据教学项目形成具体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根据“岗位、任务、课题、教材”等内容,构建“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这就促使课程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基本一致,实现了生产和教学的完整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企业项目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督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欠缺哪些知识,从而制订符合自身的职业规划,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和目标不确定性。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三年制的要求,学校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将“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1.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该阶段主要放在三年制的第二学期,重点是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做好铺垫。开设课程包括Windows XP、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等基础课程。

 

在基础课学习阶段过程中,学校先后组织了文案设计大赛、幻灯片设计与制作大赛、Excel设计与制作大赛,让学生在任务引领下开展学习,通过“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大赛过程中,除了奖励获奖的学生外,还奖励优秀指导教师,从而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

 

2.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

 

该阶段主要放在第四、五学期,重点是开设专业骨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必备知识,从而熟练的开展工作。开设课程包括:Flash动漫制作、网络基础应用、企业网络搭建、Photoshop与图形图像处理、图文广告创业设计等课程。

 

3.企业顶岗实习阶段

 

按照课程教学贴近实际岗位的要求,在第三年教学过程中,学校积极推荐学生开展顶岗实习,从事机关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缩短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间的差距。

 

c

 

在实施“项目引导、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大幅度提高,毕业生供不应求。据学校2015年7月份毕业生数据显示,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100%,专业对口率稳固在81%以上,企业满意度保持在94.5%以上,学生就业满意度保持在86%以上。

 

计算机应用专业除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外,还加大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确保了校企联系渠道畅通,通过加强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主动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以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虚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四、小结

 

学校的市场是企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最终由企业进行检验。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和行业企业发展及时动态调整专业建设,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机制等内容。由于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项目引导、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具体实施模式和对策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因此,在开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对于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计算机热门技术范文第3篇

丁桂芝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20多年,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不懈努力、执著追求,使其在教学、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工学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和社会工作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1教学工作

丁桂芝在我国刚刚恢复高考制度后即上了大学,所学专业是知识更新极快的热门技术――计算机硬件。因此,从1986年走上讲台的第一门课程Basic语言到一路走来的Fortran、Pascal、Dbase、FoxPro、C、C++、VC++、数据结构、算法与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等,全部靠着勤奋的学习,不懈的努力,能够始终活跃在讲台上。

教学中不断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三校生、高中生、五年制等生源情况,计算机类专业和非计算机类专业授课对象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授课时,为了使学生的学习与专业结合,与环工专业学生一起学习物化课程,从经管教师手中借来统计学教材,设计课程实例;在给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数据结构课程时,补充大量便于算法理解的实际应用例题。

热爱学生、钻研教学,使丁桂芝获得学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多次获得校级、市级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主讲的“数据结构”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课程开发是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学大纲为教师实现课程培养目标提供依据》、《立体化教材为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选择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5篇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系列文章在教育部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计算机教育》杂志连续发表。

2专业建设

自93年开始,丁桂芝先后主持筹建4个广受社会欢迎的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软件技术”,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试点建设专业,2005年,以“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专业为依托的“创建‘三三分段’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项目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为适应市场对嵌入式系统人才的迫切需求,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了嵌入式系统实用化改造,该方案列入示范校重点建设项目。

3工学结合

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丁桂芝借助行业企业力量,共同探索工学结合之路,至今已经建立起多个长期稳定的专业校内外工学结合基地,每个基地发挥不同作用。2004年开始为天津南开创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订单式”培养对日外包软件人才,每批学生30余名,至今已经连续3届;2004年将道可道物流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吸引到学校,校企共建联合开发实验室,企业工程师、教师和部分优秀学生共同开发项目,共同对海关加工贸易企业联网平台用户定期培训,至今已经培训200多家企业联网平台操作人员,开发天津雅马哈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先进信息公司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天津海关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平台――B网客户端、丹佛斯公司联网信息管理系统等多项项目。2005年开始扩大产学合作对象,组织教师与坐落在北辰科技园区的七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担横向科研课题,如网络音视频图书馆管理系统、太阳能职能控制器等。此外,还整合中国软件行业协议、中国电子信息标准化研究所、大型IT培训机构、天津华苑软件园、高职校教师等资源,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培养双师教师。由于产学合作工作突出,2005年底,天津市科委奖励我校产学合作项目15万元。

除多方组织产学合作项目外,自身还积极投入实际项目开发,现正主持七所委托开发项目《网络音视频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资金6万元。

4教育教学研究

丁桂芝长期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先后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港澳地区考察校园网、计算机教育和职业教育。2005年获天津市第四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与培训基金资助,到英国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研修可重复利用学习对象。积累了丰富的研究与实践体会,多次被全国性高职高专院校IT类各种研讨会邀请做主题发言。先后主持或主要参加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为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设计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模板,在400多家会员校中推广。

5社会工作

丁桂芝长期在全国和天津市高职高专IT类专业研究会担任主要职务。在工学结合的长期探索实践中,与信息产业部、劳动部相关部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天津市计算机用户协会、图形图像协会等建立了多年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自身社会影响力和社会任职,在高校研究会和行业、企业之间建立起纽带关系,共同组织实施工学结合研讨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双师培养、开发工学结合教学资源。

计算机热门技术范文第4篇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通过对一个典型的高职院校的老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剖析,指出该专业的现状和跟不上社会需求发展的原因,必须改革才能生存,而改变专业方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案。然后对多种该专业可以开办的新专业方向进行横向比较,找出每种方向的优缺点,分析生源结构以及专业方向的选择思路,并将专业分多方向推荐为符合学生不同基础的优秀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

作者简介:刘晓刚(1970—),男,湖北竹溪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教学和信息系统。

0 概述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些开办多年的老专业,随着市场的变化,技术的革新,这些老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脱离了主流的市场环境,招生和就业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必须进行改革才能生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后面简称为计算机专业)就是这样的典型。这个专业一般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应用和维护技能,也学编程和网络技术,但每一方面都不精深,是一种“万金油”式的专业,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基本的应用维护技能已经没有市场,现在需要的是各个技能更加精深的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愈发严峻,而临的选择是要么改新专业,要么改方向,要么被淘汰。相对于改换专业的伤筋动骨,改变方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改到哪一个方向,才能不与其它的专业冲突,又能最大限度地存留该专业的传统优势和实训条件,是众多教管人员苦苦探索的难题,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取了多个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近年开办的新方向相关资料,希望通过比较分析,为大家找到解决方案,也为其它老专业的改革提供一点启迪。

1 典型新方向的横向比较

以前的计算机专业就像“万金油”,学的技术比较多,但都不够精深,适合于计算机处于尚未普及,市场大量缺乏计算机维护管理和软件应用的环境。其核心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基础技术,平面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实用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新的专业方向需要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和拓展,学习精深的技能,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我们从多所高职院校近年来开办的新方向中获得材料,从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就业岗位这些方面进行分类比较,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1.1 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

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与老计算机专业比较接近,课程变化不大,培养的是能从事计算机日常硬件维护、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管理、企业计算机网站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硬件维护、系统管理、办公文档处理、企业网站运维等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主干课程有主板维修、商务流程处理、Linux服务器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关系数据库和SQL、网站设计与管理等课程等。主要就业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硬件检修员、数据库管理员、计算机系统运维工程师等岗位工作。

这个方向仍然偏重于电脑维修、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技能,核心岗位偏多,对于这些技能学习得也不够精深。对于电脑维修,没有深入学习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知识;对于网络管理,对路由与交换的技术学得不深;对于信息管理,也仅仅学了关系数据库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仍然保留着老计算机专业的学得多、学得浅、“万金油”的特点。

1.2 企业信息管理

有些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办了企业信息管理方向,该方向培养目标为面向企业信息化行业,培养具备erp系统的辅助开发、实施、维护和运行管理能力,能在大中型企业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项目实施和管理或在IT企业从事ERP系统的设计、实施和售后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生产管理、仓库管理、ERP项目实施、系统维护和管理、系统开发、产品销售。核心课程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ERP系统实践、ERP项目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向有既定的国家职业标准,这个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定义为从事企事业信息化建设,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复合型人才。该定义有几层意思:一是从事的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而不是一般的技术工作,即该人才不是一般的技术人员或IT人员,而是信息化建设的人员;二是承担的任务是综合性的,不仅有通常的IT应用,还有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明确点出是复合型人才,而这尤其重要,在国家职业标准中,界定为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是很少的,这才是该方向的要点所在。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同将该职业划分为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都有对应的资格考证,通过后国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技术打交道,企业信息管理师是一个专门负责信息开发和运用的职位,在现代企业中信息管理举足轻重,直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重要影响,虽然我国的企业经历了近20多年的信息化,但企业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1.3 多媒体技术方向

多媒体技术方向面向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工作,培养能够从事网站策划、设计、开发、管理,动画设计、视频加工、交互设计等岗位的专门人才。主干课程一般有网站视觉形象设计、网站设计、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flash游戏开发、VI形象设计、交互媒体制作、虚拟实境设计等。毕业生主要从事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技能型专门工作。

多媒体方向是目前市场的热门方向,但这个方向如何定位存在争论,是完全偏向美工、动漫的设计制作,还是学习多种多媒体的技术,不追求某一门技术的精通,各所院校有所不同。完全偏向美工、动漫,首先是与动漫专业有所冲突,而且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这个方向很难学好。广泛学习多种多媒体技术,每门技术都达不到精通,在这个行业又面临很大的竞争,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1.4 WEB程序设计方向

WEB程序设计方向面向WEB网站建设、网站前台界面设计、网站后台维护、WEB程序软件安装测试等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对WEB应用程序的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后台管理程序开发、WEB程序集成等专业能力。主干课程有网页设计、图像制作、SQL SERVER高级应用、Windows程序设计、项目开发训练、ASP.NET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建设、企业网站制作等专业课程。毕业生主要从事WEB软件编写、WEB网站开发与维护、软件测试、软件销售、软件安装与维护等岗位工作。

WEB程序设计在软件开发技能中难度偏小,比较适合高职生。现在互联网普及,以前的单机应用程序都需要开发成能在浏览器上运行的WEB程序,因此开发量很大,市场需求量也很大。对于基础较好的高职生来说,从事WEB程序设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业后找工作容易,薪酬上涨空间大。

1.5 动漫方向

动漫方向培养掌握图文软件、三维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能从事办公事务、图文排版、平面设计与制作、网站制作、三维建模与效果图制作、动画制作与视频处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核心课程有构成与设计、素描与色彩、数字摄影、平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图文制作、影视制作与编辑、RIA程序设计、FLASH动画制作、三维图形设计、AUTOCAD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就业岗位包括网站设计师、网络信息编辑师、印刷和广告业平面设计师、动画和游戏设计师、音影视设计师、三维虚拟现实模型设计师等。

动漫方向也可以看作是多媒体方向更加精深的一个方向。首先这个方向跟动漫专业可能冲突,只适合尚未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其次,由于动漫对于美术基础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些技能。建议有这方面的兴趣,或者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同学选择这个方向。

1.6 移动互联网方向

移动互联网方向培养掌握移动终端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发和应用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核心课程有Android应用与开发、IOS应用与开发、移动Web编程技术、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移动测试技术等。就业岗位主要包括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IOS应用开发工程师、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手机WEB开发工程师、手机测试工程师、手机软件移植工程师等。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方向。目前4G移动互联网正在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78.7亿元,同比增速66.7%。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占总网民数的74.5%;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2.58亿部,增速达167%,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在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PC、桌面互联网四个时代之后,伴随着4G应用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正成为IT行业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在未来多年内将都是热门的方向。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方向。

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市场出现真空。不管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小而专的软件开发商,移动应用领域企业都在轮番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人才招聘工作。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报告显示,移动软件工程师已居于职业收入排行榜榜首。所以就业好、收入高是这个方向的优点。但是这个方向偏向于开发,跟传统的软件开发专业有一定冲突,实际上部分高职院校的软件开发专业已经包含了移动开发方向。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针对于目前高职生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如果偏重于前台开发和测试技能,降低学习难度,可以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

2 各方向的分析和推荐

从近几年的市场就业情况来看,与软件开发相关的WEB程序设计、移动互联网方向的就业率高,薪酬也高;企业信息管理方向就业面广,找工作容易,薪酬一般;多媒体方向和动漫方向就业有一定困难,市场只需要有美工基础以及对技术精通的人才;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就业和薪酬都一般,并且处于下行状态。

所以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从事WEB软件开发和前台设计,开办WEB程序设计和移动互联网方向是较好的选择,毕业生普遍就业好,薪酬高。但是各省的高校招生情况不同,录取高职生的素质也不相同,许多高职新生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弱,很难学好软件开发和网站设计技能。而且开发设计岗位工作辛苦,出差加班较多,也是许多学生拒绝这个方向的理由。对于数学、英语基础较好的高职生,特别是从中专、职高单招单考进来的学生,有一定编程基础,或对编程感兴趣,可以开设这两个方向;如果生源基础不是很好,可以考虑企业信息管理、多媒体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核心课程不是很难,学习起来相对容易,而且都有一定的就业市场;动漫方向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适合在美术方面有特色的高职院校。

计算机热门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教学现状 优化策略

计算机专业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各校均有开设的普通专业。随着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专业的大量毕业生进入社会,逐渐出现了这种情况:虽然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但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高职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实际操作要求非常高,学生如果不能真正对网络设备进行操作,没有实际组网和管理网络的经验,就根本谈不上掌握计算机网络这门技术。

目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从根本上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实验教学往往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学生很难按要求完成教材的学习内容,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目标,学习的最终效果不能满足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

1.优化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使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掌握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应该将岗位的工作过程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习一门专业技能的最佳方案,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越紧密,学习时间越紧凑,学习效果就越好。

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课程设置与专业覆盖面相适应,让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能力。在课程编排上,划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个知识模块,模块之间能相对和互相组合,让学生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1)公共基础课。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网络技术基础课。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3)技术技能课。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如让学生进行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的设置,双机互连、小型局域网、园区网的组建,等等。学生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能接受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必然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切实掌握操作技能。

(4)选修课――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综合应用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尽可能广。

2.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学习网卡的结构、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与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与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与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利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组建网络教室、建设小型校园网、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等实践活动,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可有效地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丰富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