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有资产管理心得

国有资产管理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资产管理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有资产管理心得

国有资产管理心得范文第1篇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滞后,缺乏科学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在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对国有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也不参与教育成本核算,高校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意识非常淡漠。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落实,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有形轻无形、重购建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重复建设、资产流失现象较为普遍,难以发挥国有资产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资金紧张的局面。

(二)多头管理,职责不清 高校国有资产种类繁多,从购买、入库到使用、管理等分属不同的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者分别执行不同的职能。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主要是对国有资产进行实物管理,是对国有资产日常使用所进行的监控,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管理。而财务部门的职能则是根据相关审批手续、相关票据进行财务核算监督,是对国有资产的价值管理,是静态管理。同时,国有资产使用权又分属各教学、科研院所和行政管理部门。从根本上而言,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国有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职能管理部门和具体使用部门之间往往处于脱节状态。各部门没有制定责任制度,没有对国有资产的日常使用、维护,质量状况、折旧、报废、转让等方面有效监管,导致国有资产管理“管理的不使用,使用的不管理”、“谁都管,谁都管不了、管不好”的无序状态。

(三)使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高校追求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对仪器设备的采购缺乏科学论证,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用率不高,甚至闲置贬值。如理工科院系为了在硬件上上水平,不惜重金购置进口设备,由于使用技术、维护管理方面跟不上,购进以后基本上没有使用,甚至因技术过时而造成淘汰、浪费。另外,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制约,不能充分掌握全校的国有资产分布状况和使用动态,对长期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心中无数,无法实现国有资产的资源共享。

(四)产权关系不清,资产流失 高校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常常尚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的产权界定,就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作经营性国有资产,随意、盲目对外投资,致使产权模糊、管理职责不明;而高校的有关单位则通过对经营性国有资产人为不计提折旧或少提折旧的方式,虚增利润用于消费,或是非法变卖国有资产,将所得收入占为己有,以及不按规定上缴资产占用费,化大公为小利。还有一些高校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缺乏专项管理制度,没有专项登记,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经营者的责、权、利没有明确;而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界限也不清、监督也不规范,管理体制也不够健全,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学校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核算机制不完善,价值失真 在高校国有资产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对国有资产的财务管理不太重视,缺乏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制度,无章可循的现象还较严重;对国有资产的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查制度难以落实,账实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国有资产的定期对账制度执行不严,各职能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财务部门与各职能管理部门之间账账不符的现象较普遍;对国有资产会计核算不够规范,造成虚增资产、成本核算失真、国有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六)管理人员不专业,管理效能难到位 我国高校有着数以亿计的国有资产,管理任务相当繁重,而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编制少、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与此难以匹配。上级文件规定,国有资产必须由“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专业人员管理”,而一些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只要求二级管理单位配置兼职管理人员。由于是兼职管理,造成责任心不强,加之大部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因此难以适应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并成为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对策

(一)切实加强领导,树立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理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与校领导对该项工作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只有校领导高度重视,才会有人落实该项工作,各项制度才能建立和完善。要提高认识,认清国有资产在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全新的高等教育资产成本效益观念,加大前期论证力度,树立节约意识,防止盲目投资,让国有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要加强宣传,让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切实树立齐抓共管,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观念,形成共同维护学校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新风尚。

(二)完善管理机制,实现统一组织、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明确 学校应按照“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权威性、独立性的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学校监管各级各类国有资产。建立购置、验收、保管、报账、账簿记录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财务部门进行一级管理,负责国有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掌握国有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进行二级管理,负责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筑物、家具及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和价值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进行三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台账,依账放置,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各级管理部门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三)依托网络平台,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加大对现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经费投入,建立一套国有资产管理软件,做到本部与各校区联网,校与各部门联网,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对所有国有资产从购置到报废整个周期的全程动态管理,及时记录国有资产增减、调节配置等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国有资产采购、使用、处置及结存等具体情况;实现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和各使用部门的衔接,使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每个部门国有资产使用、变动情况,以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实现资产的合理利用,达到资源共享。

(四)明晰产权利益,突出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建立合理的资产收益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对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一定要明晰产权利益,明确高校作为资产的所有者和校办产业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分配原则。高校对其校办产业在正确行使参股、控股,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同时,应该努力实现资产投资效益最大化。要做好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批、评估、产权登记手续,保障学校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要坚持有偿使用原则,以实际转作经营的国有资产总额为基数,收取一定比例的资产占用费,所取得收入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以此促使校办产业强化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增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学校资产使用效益。

(五)规范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 一要加强预算,实现资产的优化购置。财务部门要通过严格执行预算、及时分析预算差异和进行预算执行考核等手段,确保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源头上控制国有资产重复购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二要建立国有资产清查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至少每半年对账一次,及时发现问题,保证账账相符。同时资产管理部门也要与资产使用部门每半年对账一次,保证账实相符;三要改革现行国有资产核算制度,建立国有资产折旧计提机制。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取消“固定基金”会计科目,将国有资产折旧纳入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真实反映高校国有资产的价值损耗,保证高校国有资产账面价值和资产总量的真实性。四要构建国有资产处置机制。对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批。在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监管无形资产,提高办学效益 高校的办学品牌、科研成果等都是学校无形资产,同样属于国有资产,应枳极采取措施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制约措施;加强对教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的宣传教育,强化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同时无形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好无形资产的档案整理工作,避免人才流动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财务部门要增加对无形资产的价值核算,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对无形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审计、监察部门要监督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防止利用无形资产牟取私利等行为的产生。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责任感、素质高、懂政策、懂业务、善管理的人员。因此,高校要将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学校整体规划,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管理人员网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国有资产管理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多校区;国有资产;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6.38.073

1 前 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进程逐渐深化,使得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得以快速提高。同时,在国家政府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各高校正大兴办学,扩充国有资产,这为其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资金保障,也在教育事业的改革过程中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实施扩招政策,各高校逐渐出现了校园资源供应不足,如教学和食宿面积偏小,硬件设施供不应求,治学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很多高校选择合并或新建校区,积极开展多校区模式。然而,由于很多高校的固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观念存在较大的弊端,反而降低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和运营效益。本文以多校区经营模式为前提,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固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更好地完成资产的有序配置,构建节约型高校、合理分配多校区资产等重要任务。

2 高校多校区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下的主体缺位现状

2.1 多校区国有资产分配不均

大多数新校区的工程格局规划更加合理,校园占地面积更大,建筑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同时耗资巨大,这对高校合理分配多个校区固有资产来说无疑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也大大消耗了老校区的固有资产。

除了新建校区的高校,一些重组合并的高校也面临着国有资产分配不合理的难题。由于这些高校经重组合并后,资产理应统一管理,但是各校区分布零散且格局复杂,在教学质量和设施建设等需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高校在合并初期管理混乱,资产分配不均,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流失

现阶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源利用率低下,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其主要表现如下:第一,众多高校新建扩张合并后,固定资产的数量急剧增加。固定资产经费来源、占用形式以及固定资产结构均发生了变化,但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并未随之改变、更新和统一管理。各分校区仍沿用合并前的管理模式,致使管理方式滞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第二,高校作为一个轻管理、重投资的单位,虽能够很好地完成项目资金的预算安排,却在管理阶段中疏于对购买产品进行合理的调用,往往出现产品重复购买的现象;第三,高校在管理国有资产上缺乏对资产使用性的考虑,并且各部门资金使用无偿化的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因而大大降低了资产使用率和投资效益,造成资产流失严重。

2.3 管理方式不规范,管理监督力度不足

很多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者做事不按照办事细则,导致产权关系不清晰,这说明其管理方式规范性有待提高。另外,资产管理部门在资金的处置和清查方面上工作不到位,对资产使用者管理监督不到位。具体表现如下:发票代表一切。高校内负责验收资产的部门工作流程过于简单,仅根据发票数据就可完成验收手续,而直接跳过验收实物的环节,因而存在较大的漏洞;还有,高校在清查资产、整顿纪律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一些工作人员钻了管理方式的漏洞,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

3 高校多校区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案

3.1 内控管理制度的创新

创新内控管理制度,是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进程的基石。同时,建立健全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也是实现统一管理多校区国有资产的有效举措。尤其针对那些合并重组,建校时间短的高校,应严格按照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对每个校区国有资产进行逐一清查,登记并录入档案。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最大限度上降低多个校区资产的流失量。

那么基于多校区模式的高校应如何完成资产管理制度重建工作?首先,重新明确各校区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实现分工明确;其次,详细规定各项资产在初期预算和购入阶段、中期使用和维修阶段,以及后期回收阶段的专项制度;最后,完善各校区资产的登记制度和转让工作,避免各校区出现产权关系混乱的现象。

3.2 高校多校区国有资产管理观念的创新

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资产经营观念,在发展资产运营效益的前提下,更要加大对资产管理这方面的重视度。首先,要从资产管理的体制入手,创建一套系统的、能够体现管理水平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切实做好资产的预算、支出、使用、运营等环节;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校所有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如何正确管理多校区的国有资产”等相关主题的培训活动。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高校内人员节约资源,实事求是的意识,充分利用各分校区的资源,最大限度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校内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3.3 管理手段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大胆创新高校资产管理方法,以提升日常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根本目的。首先,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对各校区资产进行集中化管理,并严格统计各校区资产的来源和数量,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入账精确度,为以后的资产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其次,为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应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优势,提高管理软件的可视化水平,优化资产进账和出账页面功能。另外,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优化管理软件的搜索引擎,可加快资产的更新进度,提高资产登记信息的及时性。

3.4 高校各校区国有资产分配体制的创新

目前,多校区教学的模式正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大多数高校在“如何合理分配国有资产”这类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制。这就要求高校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大胆创新资产分配体制,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实现各校区国有资产的合理分配。对于新建分校区的高校来说,在对新校区投入大量资金之前,应均衡评估新、老校区的资产值,然后做好建设新校区的预算,并积极调动老校区的固有资产,如基础设施和科研设备等。对于合并重组的高校来说,应以公平客观的态度对各校区的资产和教学实力进行评估,按照实力与资产成正比、优缺互补的原则,对高校各校区的资产进行分配,在物有所用的前提下实现资产的效益最大化。

4 结 论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快速发展,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高校间也兴起了一股兴教办学的潮流。本文基于多校区办学的模式,就目前高校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探析,发现大多数高校存在多校区国有资产分配不均、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运营效率方式不规范、管理监督力度不足等现象,从而造成了资产流失和运营效率低下。为此,高校应针对各自资产管理的现有问题,加大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从内控管理制度、管理观念、管理手段、资产分配体制等几大方面上进行创新,争取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资产运营的高效益和高透明度,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红红,蔡雪芍.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实践与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汪旭坚.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4).

[3]潘丽.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国有资产管理心得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国有资产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水利事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认真分析了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

国有资产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基础。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水利事业的稳定与发展。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理念逐步更新,但水利工程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还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特别是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方面有着很多不足,我们要细致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意识淡薄。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大都存在“重视购置而忽视管理”的现象。在2007年,财政部对所有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实施了全面的核算,虽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规范,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不力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完全改观。究其原因,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缺乏知识的学习,导致管理人员对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浪费、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2.核算不规范。A.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前核算不准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房屋、设备与传导设施等,这些资产在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前经历了相当长的建设期,特别是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当前,造成国有固定资产形成前核算不准确的主要因素是临时工程费与临时设施费处理的不当。B.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后核算不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国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提取上有缺陷,有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没有足额提取折旧,不但容易形成成本费用的降低,而且还会导致国有固定资产净值与实际不符,这就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效益。C.国有固定资产后续投入的核算不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后续投入包括资本性投入和费用性投入,但是这两种投入账务的处理方式不同,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这两种投入的界限不清楚,为了简便,就把数额大的作为资本性投入,数额小的就作为费用性投入,这种不规范的核算导致对国有固定资产后续投入的核算失去了准确性和真实性。

3.管理手段落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规模逐步增大,有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虽然引进和利用了国有固定资产的财务软件,可是并未真正发挥该财务软件的效能,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信息使用流水号进行登记,很明显,这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为适应日益提高的管理要求,需要有一套新的管理模式。通俗地说,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想随时了解某一种设备的数量、存放地及金额,或者是领导想根据设备的现状更换设备,只凭原有的国有固定资产的信息没办法及时提供所需的资料,这就体现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手段的落后。

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核算改进的建议

1.增强意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首先要增强其意识。要树立正确的国有固定资产的采购意识,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本单位的实际需求来采购国有固定资产,并且要建立相适应的制度来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从而实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整合;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施统一管理、科学分配、合理规划,切实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制,领导、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资产使用人员要明确责任,建立自我的约束机制,从而有效避免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虚置和悬空现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人员要增强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切实做好国有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国有固定资产的购置、登记、使用、维护、报废等程序要细致处理,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状况要及时地实行财务处理,认真做到帐表与实际相符。

2.规范核算机制。基于目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形势,要想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机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要建立项目业主责任制,把原来的临时工程里的部分项目,如办公楼、招待所、车库、环境工程、水情测报系统作为国有固定资产实行管理。在工程项目立项中要把管理所必备的设施、养殖、环境治理、旅游等资金列入主体工程的投资中,全面考虑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发展之间的关系,让管理水利工程变为经营水利工程,从而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3.加强管理手段。要真正提高水利工程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水平,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要对本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行彻底的清查,把家底搞清楚,做到帐实相符;要依据国有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结合本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建立一套明细账目,并根据明细账目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从而确保国有固定资产的报表数据真实准确,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国有固定资产进行汇总。在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通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构建一套管理系统,这样可以让各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实行操作和管理,从而实现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信息互通,大大提高了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国有资产管理心得范文第4篇

一、高校国有资产概述

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资产组成形式更加丰富,形成了以国家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体制。在这种新体制背景下,高校的国有资产形成途径以及渠道也更加多元化,主要包括有政府拨款形成的资产、高校创收资产、捐赠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高校国有资产除了具有一般资产的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高校国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一定的非营利性、补偿性以及流动性较差的特征。高校本身作为一个社会服务机构,它的主要开办建设目标在于为社会提供教育资源,为社会培养人才,是一种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社会机构。国家拨款作为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最大组成,在高校的持续运营过程中,国家的拨款也是持续性的,具有一定的补偿性。同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为学校建筑、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因而具有流动性较差、非营利性等特征。

二是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一定的保值增值性,且无形资产在经营性国有资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市场化经营的时代背景中,高校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不断地增加,许多高校为了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会在一定情况下进行创收活动,一般的形式为,以学科科研成果参与到市场的生产经营,形成资产。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人才力量和科技成果。21世纪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期。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国有资产发展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物质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国有资产必须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实现保值增值。因此,作为高校发展物质基础的高校国有资产,其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为突出。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管理活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问题现象十分突出。例如,高校管理阶层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注重前期购买,不进行后期管理的行为,对于学校的国有资源的整合应用能力较差、管理水平较低等。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了高校国有资源损坏和浪费。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是对国家资产的不当利用,将会给国家财政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学校本身的一种损失,难以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进步。

深究高校国有资产不断流失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管理体制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其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主体存在一定的职能重复,以致在遇到管理问题时出现了相互推诿、监管不利的现象。其二是高校管理模式与方法与现阶段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不相符合。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实行的是财政拨款、计划划拨,部门、单位、个人无偿占用的事业型机制。这种机制没有资源核算,也就不可能把通过自身运作创造的价值投入运行,这是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的表现。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发展

(一)管理体制的创新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应该进一步确定国有资源管理的权责问题,对于现阶段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应该进一步明确,并且应该根据其所保有的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的权责确定。应该确保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第二,应该进一步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制度,结合高校实际的国有资产的拥有情况、使用情况以及经营情况,合理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流程。该制度应当包含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日常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论证等程序进行规范,房屋、土地、非经营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制度的健全,制定无形资产的工作程序及方法等。这样可以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有效地保障了国有资产。

(二)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的“三级”管理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可以建立“三级”管理模式,在高校内部设置三个管理层级。第一层级为国有资产管理处,为领导管理层。第二级管理机构为财务处、设备处以及后勤集团、产业集团等高校内部的行政部门,主要针对高校国有资产分类进行归口管理,如设备处主要对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固定资产进行集中的管理工作等。三级管理机构为教学、科研单位(学院和实验室)。

这种“三级”管理模式是一种一元多部门参与的管理模式,对于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而言,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管理工作的难度。与此同时,一级管理机构仅仅从宏观上去把握高校国有资产的控制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同时,通过二级管理机构的归口管理,又能够针对每一个不同类的国有资产类型进行精准的管理,避免了管理部门的混乱现象,提升对具体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在这种“三级”管理模式中,将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了二级管理单位的区分,更好的经营和利用国有资产,促进对营利性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

(三)建立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效益保障机制

国有资产管理心得范文第5篇

XXX办公室:

今年以来,我公司根据全县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借、用、管、贷、还”一体化企业实体“XXX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为载体,认真分析和研究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任务推进落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任务的推进和落实,取得了显著效果。

——国有资产清理取得新突破

XX公司按照XX县有关政策和集团公司的职责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家具、设备配置标准》等政策措施,认真开展产权界定、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累计清查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441辆,资产总额6672万元;核查房地产11.8亿元、设备2.75亿元、文物和陈列品183万元、图书档案661万元、家具物品4468万元、无形资产36万元、经营性资产1.22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5.1亿元,基本摸清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家底。

——国有资产经营实现新突破

xx公司对国有资产进行了界定,多次对国有资产进行了清查核实,对全县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实施分类管理。全县由政府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部划归xx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根据用途逐步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闲散办公用房变性为经营性资产,划归xx公司,实行市场化公开竞租,确保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前,xx公司已整合xx代建交易大棚、亲水嘉苑政府代建商品房等30余处国有经营性资产,资产总额30多亿元,实行市场化经营,有效盘活了国有资产、激活了国有资本。

——国有资本运营实现新突破

xx公司组建全资子公司xx公司,整合现代农业发展基、劳动创业担保基金、妇女创业担保基金、科技扶持基金等各类担保资金5000多万元,扩大规模,多元使用,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等瓶颈问题。组建全资子公司xx服务有限公司,出台《城市公共停车场、交通划定车位市场化经营改革方案》,分期注资200万元,对全县公共停车场及城市市区街道路段交通划定车位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重组供水服务有限公司,按照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分离的原则,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供水工程实行企业化经营。逐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租赁使用制度,将全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全部划归xx公司,转为经营性资产,实行租赁经营,有偿使用,实现国有资产向资本转化。购买陕商总部大厦,与浙江义乌幸福里市场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义乌幸福里跨境电商园品牌特许经营(加盟)合作协议书、招商协议,组建全资子公司中阿幸福里跨境电商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产业园招商、宣传、运营、管理、组织项目论证、审定入园项目等。目前,中阿幸福里跨境电商产业园以投入运行。

——国有资产融资实现新突破

xx公司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努力开展多元化政府融资,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以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为重点,加强联系协调,扎实做好基础资料工作,10月份完成了“洪广镇洪鑫苑”、“习岗镇和平社区”5.37亿元棚改项目融资,已完成支付2.6亿元;“金贵镇江南中心村4.5亿元棚改项目”已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评审,正在进入国家开发银行评审阶段;购买“陕商总部大厦”按揭贷款1.5亿元已与回商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正在办理抵押登记、房产过户等工作;“贺兰县农村道路连接工程1亿元融资项目”已完成基础资料上报工作,正在协调落实抵押物;宁夏生态纺织产业园厂房建设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已落实并发挥了经济效益;自治区财政厅宁夏银行1500万元贷款转债券已落实到位;完成地方债融资1亿元。截止10月底共申报项目6个,申报融资总额13.82亿元,已落实融资6.82亿元,超额4.82亿元完成全年融资任务指标。

——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实现新突破

公司严格落实《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认真执行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的《国资公司专项资金(含国债、地方债资金)审核支付流程》《国资公司融资项目申报制度》《国资公司项目督察制度》等规章制度。在公司管理运行管理方面,制定并落实《公司例会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制度》以及财务管理、财务审批、资金拨付、会计核算、设备采购、资产运管、收支管控、审计核查等制度,坚持“集中管控、专款专用、审核报批、审计监督、增收节支、保障运行”的管控原则,为公司步入正常运行轨道,发挥国有资产管理、运营、融资职能提供了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