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能量守恒定律;误区;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认真剖析系统和物体之间的关系,掌握功和能之间的转化对于加深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有着重要意义,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巧妙借助相关的辅助工具,在各种物理实验中探寻物理的奥秘,对今后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和全面素质有非凡的意义。
一、高中生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的误区
在最新版的物理教材中,能量主要包括机械能、分子能量以及电磁能量等。对于这些知识点,相信学生都不会陌生,但要让学生自己讲出这些能量的基本原理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不断跟随教师的引导,了解相关的能量体系,自主研究能量值和能量变化。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发现,能量值的计算有确定公式,但是磁场的能量值计算没有相关的公式进行运算。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能量的变化跟磁场对应力的变化有一定关系,这时一切就都变得明朗了。于是不难总结道:能量的转化是以功作为计量单位,只要脑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解决功和能的相关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时刻谨记能量的变化和做功关系,进而能够熟练运用能量定律的相关原理。
例如,在学习电能变化与分子能变化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不难发现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计算公式,学生对于这两种能量的认知比较抽象化,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建议,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来认知分子力做功和分子能量变化之间存在的关系。例如,重力势能减少或者增加,就是对应物体重力做了多少正功与负功。同理,分子势能的变化也跟分子力做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功和能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体现出了功和能之间的紧密联系。
其实,还可以从机械能守恒角度入手。例如,假设一个能量系统忽略重力做功,还存在其他力在做功,那么机械能又是怎样变化呢?笔者通过所学知识的推理得出能量不守恒的理论。忽略重力做功,其他力做功跟机械能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其他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做负功机械能减少。这样的研究课题建立在功和能的关系上进行,有助于高中生更好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二、承认能量损失,拒绝“错误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是高中物理常见的规律之一,体现了功和能之间的变化规律。笔者发现,越是简单的理论,部分学生却总是忽视能量守恒的存在。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准确分析出能量的损失。例如,在研究物体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实验中,由于学生的错误运用,导致学生忽视了在碰撞过程中摩擦损失内能这一先决条件的存在。例如,在学习电磁场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学生不仅要分析震荡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也不能忽视电磁辐射损失的部分能量。有的学生忽视了电磁辐射的能量,致使错误理解了能量守恒定律。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当重视将物理知识点与每一章节进行贯穿学习,认真分析其内在联系,能自主全面分析和掌握能量守恒问题。
从历年的高考可以看出,能量守恒考题部分主要涉及的就是能量守恒问题,针对这类高考习题,笔者建议应当培养自身的整体意识,把习题中出现的多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巧妙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将复杂的做功问题简单化。换句话就是:组成系统的各个物体之间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物体之间只存在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如果没有其机械能和其他能量的转化时,这个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材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是有证可查的,笔者建议应当将这类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建立模型概念,在今后的题海战术中不断探寻相应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例如,高中常见的滑槽类问题,学生只要认真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找到物体运动到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就能轻松解决这类问题。另外,动量守恒也可以进行建模。例如,常见的碰撞模型,学生要想证明动量是否守恒,笔者建议学生可以把这个复杂的碰撞模式,划分成几个子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动量守恒问题也就变得简单化了。
总之,能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虽然有大量的计算公式,但是学生并不能从根本上认知公式,导致在日常练习中错误引用公式,笔者建议学生应当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宝藏”,深入探究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透过现象去看本质,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灵活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借助相关辅助工具进行实验探究,真正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对于今后学习物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媛媛.弹簧中的能量守恒分析[J].高中数理化,2010(12).
[2]钟伟青.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2010(21).
作者:徐铭 杨威 单位:安阳工学院
面向工程应用的定位使得AMESim在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制造和传统液压行业等领域显示出了其强大的优势,它由一系列软件构成,包括AMESim、AMESET、AMECUSTOM和AMERUN。任课教师到相关企业调研后发现为提升本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设计成本,相当多的企业已开始应用仿真软件对新产品进行开发,为此,企业在选用和引进大学毕业生时,除了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其掌握一门专业软件。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开展AMESim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指导教师通过质量弹簧系统和汽车悬架系统的仿真等相关实例,给学生讲解了AMESim的用户界面、新系统创建、子模型分配、参数设置及仿真运行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搭建的汽车悬挂系统的模型。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了AME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好和用好该软件的信心,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将AMESim软件的学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AMESim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时域仿真建模环境,用于工程系统建模、仿真和动态性能分析。可使用已有模型和建立新的子模型,来构建优化设计所需的实际原型,可修改模型和仿真参数进行稳态及动态仿真、绘制曲线并分析仿真结果,界面比较友好、操作方便。指导老师给学生们系统地讲解了仿真的重要意义、仿真的基本方法及如何利用AMESim软件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指导学生应用AMESim仿真软件对生产实际中的典型液压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参数设置。通过实例分析和软件仿真操作,使学生对该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由理论到实践,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提高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2009年开始,由课程组成员在07级机制本科学生中,率先开展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双语教学。根据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选用陈淑梅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英汉双语),以全英版为参考教材。鉴于学生的专业词汇量较少,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在双语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专业词汇学习。对于流体力学及液压传动基本概念等简单内容采用英语教学为主、个别词汇汉语重点强调为辅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消化所学内容[2]。每次上课时,留出一小部分时间,专门指导学生学习下次授课内容所涉及到的专业词汇,预习下次上课时讲解的知识点,促进学生记忆专业词汇。2)采用讨论式、提问式教学。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讲课,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和回答问题时尽量用英文来表达,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借助实物、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种立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专业知识。4)由任课教师收集液压与气动技术方面的外文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学习。将液压与气动技术常用专业词汇进行整理、汇总,方便学生掌握[3]。考试出题采用英文的形式,真正做到学为所用。采用液压与气压传动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带动和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英文原版教材和文献资料,逐步养成阅读原版教材和文献资料的习惯,形成随时了解、吸收和借鉴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液压元件的现场教学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液压元件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按照以往教学的惯例,在课堂上由主讲教师从理论上,先给学生讲解各类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再安排液压元件的拆装实验,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了解其具体结构。课堂所讲内容犹如纸上谈兵,而拆装实验又相对滞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现状,课程组成员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液压元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授与液压元件拆装实验结合起来,开展现场教学[4]。为加深学生对所拆液压元件结构的理解,现场教学结合提问和讨论等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仿真软件的学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液压与气动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以更快的速度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液压元件的现场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成果将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极大地促进机械类本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为学生今后的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机械制图 学生 兴趣 手段 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课是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一般情况下,机械制图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是生产技术中的通用语言课,也是一门搭建理论知识和专业课程之间桥梁的课程,更是引导本专业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机械专业兴趣的启发式的课程。由此可见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现阶段的机械制图教学的特点。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专业课程,这和以往初中基础课程相比,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如何引导学生尽快熟悉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绘图的兴起,在生产实践中对机械制图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力求从生产实际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了解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招收的大多数学生文化课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中缺乏连续性,纪律性比较差,领悟能力有限。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努力上好第一堂启蒙课
教师要注意把机械制图课和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联系起来。大部分学习本专业的学生都是男生,他们对枪船舰炮比较感兴趣。在第一次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多准备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介绍我国在国防科技上的发展,如歼15飞机、运20飞机的研制成功以及航空母舰的入列等,介绍机械专业在其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他们对本课程的兴趣。
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他们对专业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第一堂课能不能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直接决定了他们今后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观生产加工场所,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了解到机械加工是离不开图样的,从而明白本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参观从毛坯到成品的加工流程,让学生感受经过机械加工以后产品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地使用模型,最好是使用真实的零件来介绍和解释知识点,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很有用的。
3.关注中职学生学习状态改变以后的适应性
一般情况下,初中课程的学习都是一节课讲一个知识点,然后反复练习,学生习惯了这种较慢的教学进度。而中职阶段的专业课如机械制图,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在一节课往往要教授十几页教材,教学进度明显加快。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学生遇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教师有必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做好学习状态的转换,为适应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在教学时间上向前期的内容倾斜,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常情况。
4.多表扬,少批评
在学习中,总会有后进生。一些教师选择了严厉的批评,当然他们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希望学生能改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但是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批评的手法基本是起不了作用的。
笔者建议教师改变一下思路,既然批评起不到作用,那么是不是可以试着用用表扬的手段?当发现后进生后,教师要努力寻找到其学习中的一至二个闪光点,并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当然,随后也需要教师对这样的学生进一步进行辅导,并多留意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从笔者多次实践的结果来看,这样的表扬教育手段,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很多的后进生会逐步表现出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提高掌握能力,逐渐进入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样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屡试不爽,带来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炼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充分的认识,并与实际情况结合,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以前的机械制图都是手工绘图,因此对绘图工具的使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绘图工作基本上都用计算机完成。对于教学中遇到的诸如字体、比例、标题栏的格式、图纸的幅面,甚至等分线段、圆周、四心近似椭圆画法等相关的内容,教师只需讲清楚国家标准的要求和基本的方法,并加以少量的练习即可。
而画法几何中的投影法的基本原理、三视图的形成、点线面的投影特性、截交线和相贯线等内容,是有紧密的联系的,教师必须系统讲解,并加大练习量,务求学生能全面掌握。在轴测图方面,由于现在计算机技术中三维实体技术的运用,也不要求学生能完美地画出每一张轴测图,掌握轴测图的基本画法并能画出草图,才是实际运用中的关键。这一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整个课程的内容有非常强的把握能力,在实际教学计划的安排中,根据实际需要,详略有别,抓好重点。
第二,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课程开始时是比较弱的,需要教师不断对他们进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大量运用AUTOCAD、PRO/E、FLASH等软件,制作立体图像和三维动画进行演示。譬如讲到三视图的形成,三投影面体系建立以后,该如何让学生想象把Y轴剪开,把H面沿X轴展开,把W面沿Z轴展开,最终使H面和W面投影和原来的V面投影展示在一个平面上,从而形成三视图呢?通过三维动画的演示,教师就能非常直观地教授这个知识点,并让学生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这个三视图中最基本的投影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譬如点线面投影的规律、特殊位置的线面投影、截交线和相贯线,包括零件表达方法中的全剖、半剖、局部剖视图、紧固件的联结等知识点,都可以制作成相应的动画进行演示。总之教师应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理论的问题直观化,避免空对空地讲理论,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降低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用橡皮泥、萝卜、土豆等自制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
三、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和训练的课程,教师不能指望学生仅仅靠听讲解、看示范就能全部掌握所要求的知识点。作业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但是简单的一个“钩”或“叉”只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往往云里雾里,不知道错误在哪里,最终起不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作业进行批改,首选的是“堂练”。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业,此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巡视,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辅导和纠正。这样的练习过程针对性非常强,基本可以兼顾到大部分学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同时,教师还可发现班级中普遍存在的错误,加以汇总,并在后续的课程中集中进行讲解。
当然,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堂练”的机会并不能安排太多,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几种办法。譬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学生交换批改作业的办法。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有麻木感,因为懒惰或者不仔细,对自己作业中的错误熟视无睹。让学生交换批改作业,给同学挑错误,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在挑毛病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对常犯的错误有了很好的认识。这样的方式往往比教师自己批改学生的作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又如,教师还可以把正确的作业张贴在教室里。张贴的作业可以是同学中画得比较优秀的作业,也可以是教师自己所做的范例,让学生自己去核对和批改,也能起到很好的解释效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线型练习的时候,要求粗线的线宽是细线的2~3倍,粗线的手工绘制是“黑又亮”的。由于教材印刷的缘故,学生不明白怎么样才算是一份质量良好的作业。这时候教师可以自己画一张图样,张贴在教室里,让所有的学生来观察,这样直观的方法起到的效果更好、更直接。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 焊接冶金学课程 教学效果及问题
项目式教学方法以和课程基本知识点紧密结合的课程项目为依托,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着力培养学生利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接受初期工程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基本途径。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对“项目”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研究,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判断等高层次思维技能。同时在实际工程生产中,越来越多的产品和制造与项目密切相关,项目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工程知识,而项目式教学方法正是学生接受初期工程训练,提高创新性的一种基本途径。目前国内对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而具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学到更多教材以外的东西,如团队精神、沟通艺术等。
1《焊接冶金学》课程特点
《焊接冶金学》课程为高等学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熔焊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内容涉及物理学、化学、力学、冶金、材料等学科。该课程工程应用性强,知识点繁多,学习过程中需要各学科知识的交叉及知识点的系统化,若单单以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则极易造成知识点的散乱、课程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机械灌输等问题,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如果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把关键知识点引入到具体项目中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项目教学在《焊接冶金学》课程中的实施
笔者以本校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2009级焊接方向(25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课程为实施对象,在正常的课程时间内讲授课程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利用课程的实验学时实施项目教学。最终以学生问卷调查、对比同专业08级课程考试成绩及毕业论文质量等方式对该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所示,其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课程项目设计,课程项目组织,课程项目实施,课程项目评价。
2.1课程项目设计
在课程进行前深入分析《焊接冶金学》教学大纲及各章知识点分布、充分研读课程相关教改文献,并对周边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在上述基础上为课程每一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工程实施项目,所设计项目必须具备以下特点: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性、突出课程每章核心内容;把每章所设计的项目汇总,在教研室成员内部进行讨论,结合讨论意见对存在问题的实施项目进行改进、存在重大问题的项目则重新进行设计;最终设计获得的项目送由企业工程师组成的专家人员讨论、咨询以确定,若存在问题则进行整改或者重新设计。最终确定了《焊接冶金学》课程五个课题:焊条类型及焊接工艺对熔敷金属含氢量的影响;J422焊条制备及其焊接性能分析;不同焊接工艺下Q235钢焊缝组织观察;焊接热循环的测定;焊接裂纹的超声波检验及形成原因分析。
2.2课程项目组织
根据设计的项目制订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包括如下内容:项目名称、项目简介、学习目标、主要知识、研究重点与难点、实施条件及要求、实施步骤、具体实施过程及研究节点。组织学生进行选题:每个学生从老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一个主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项目主题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将项目任务书提前公布,学生根据任务书进行短暂的前期调研后自主选定感兴趣项目,同时由学生自主确定组长人选、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明确分工。同时,为了能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课程知识点,要求每位学生以某一个课题为主,同时必须全程参与其他四个课题的实施过程及讨论等。最终在《焊接冶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2009级焊接方向(25人)被分成5组。
2.3课程项目实施
课程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任务要求,以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为基础,通力合作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决定项目实施方案、完成项目要求,在课程项目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知识。在课程项目过程中教师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指导,课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比不同教师(任课老师及实验员老师)的监督、指导方式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专家对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评价结果,最终建立合理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监督、指导体系。
2.4课程项目评价
对课程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①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展示、各项目小组之间的互评来进行,其评价内容包括研究设计方案、研究述评、研究成果、汇报表达清晰性与准确性以及讨论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分优、中、差三个等级,以对单个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②课程总结性评价包含以下方面的综合评价:学习过程态度考核、学习过程知识、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各项目研究报告的质量、工程应用素养等。通过上述评价方案的实施,建立科学的单个项目考核及整个课程考核体系。
3 《焊接冶金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效果及问题
在《焊接冶金学》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取得了如下令人满意的效果:①课程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知:99%的学生对该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方式表示赞同; 98%的学生认课程项目实施效果较好; 96%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项目的实施使自己对该课程的知识点加深了认识且知识点得到了系统化。②课程期末考试情况:优(90-100分)、良(80-90分)、中(70-80分)、及格(70-60分)、不及格(60-0分)率分别为20.22%、36.27%、33.27%、10.24%、0%,相比实施传统课题教学的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08级焊接方向(30人)课程优、良率分别提高约十二个百分点和十个百分点,教学效果良好;③毕业设计论文情况:论文优秀率为20%,校优秀率10%,其结果相比实施传统课题教学的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2008级焊接方向(30人)分别提高十个百分点和五个百分点,教学效果明显。
在《焊接冶金学》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存在如下问题值得思考:①利用课程实验课时实施项目式教学,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②课程项目能否更全面地涉及教材各个知识点且能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课程项目应该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③课程项目的实施需要消耗大量的耗材,因此怎样以更好的方法解决课程项目实施的经费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4 结论
针对《焊接冶金学》课程工程应用性强,知识点繁多等特点,实施项目式教学以克服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所造成的知识点的散乱、课程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机械灌输等问题。按课程项目设计,课程项目组织,课程项目实施,课程项目评价四个部分实施项目教学,最终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证明在《焊接冶金学》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同时本文也提出了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坤,赵阳.德国职教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及推行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26-28.
一、 适当使用多媒体、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最重要的特点是集影像、文字、动画、声效等为一体,能够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所学观点。例如:我在讲《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视频片段,学生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静心观看。看完后,我让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从中概括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结果,学生的回答既准确又全面。但是,如果我们一节课自始至终都使用多媒体,势必会造成学生感官的麻木,到重点知识时,学生的大脑会浑浑然,使教学重、难点难以突破,造成学生课后问题较多。因而,多媒体的使用必须坚持适度、实用、经济、科学、高效的原则,保证学生与教师有充分交流的时间。我认为:应在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上用好多媒体,以突出核心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压缩教材关联材料的讲述,要求学生课后查阅。
新教材尽管内容丰富,增设了多种栏目,但政治课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分析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时,所选取的材料必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于是,课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较多的相关材料。如果在课堂上逐一讲述,则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冲淡核心内容的掌握。此时,精减、压缩关联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提示学生到某某网站、某某园地或某某读书上去查找。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增强了学生上网查阅、进图书馆阅览的动力。比如:对文化竞争力的认识,课堂上可以介绍文化竞争力的含义、表现,让学生体会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国际社会中存在的文化霸权主义的相关材料,以丰富学生的头脑,加深学生对所学观点的理解。
三、减少课堂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课后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形成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是对的。但分组讨论并非越多越好,特别是当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表面看似热闹,似乎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实际上还是少数尖子生得益,而多数学生或闲聊或陪读,其结果是“双基”无法落实,课堂教学效果甚微。如果我们能将一些讨论做为作业留到课后,这样,离开了课堂的约束,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同学、家长一起讨论,然后提炼讨论结果,在随后的课堂上展示、汇总,将会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学完《投资理财的选择》后,让学生课后讨论“假如你家有10万元闲置资金,你如何设计一套最中意的理财方案?”要求学生下节课汇报。结果,学生的汇报丰富多彩,有的选择投资保险、有的选择存款、还有的选择投资股票、债券等,对于各自选择的理由,学生回答的充分而准确。由此,学生的知识网构建也就愈加清晰,对知识的理解也愈加透彻。
四、对教学重、难点知识应配习题当堂训练。
教学重、难点知识要当堂理解、掌握,只凭教材内容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当堂训练,在练习中自己去体会、摸索,真正消化、吃透知识点,活化思维,提高能力,最终达到应用和创新。然而,习题的选择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见识、思维和能力。在选择习题时,我们应按照“目标明、少而精、有重点、练有得、分层次、求发展”的原则,严禁无意义的机械重复性练习。例如:在学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牧童对著名画家戴高乐所画的斗牛图的评判,让学生对此进行分析,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认识,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五、习题训练中应讲清学生易混淆的细节问题。
学生不会解题,多数并不是设问要求的原理或方法论不知道、不理解,而是一些细节问题搞不清。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中,学生上课听懂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但遇到具体习题时,还是无法判断到底是体现了主要矛盾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此,我从区别、联系两方面对二者加以详细比较,教给学生做题时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即主要矛盾提供给我们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对人、对事的评价,看法。通过这样讲解,学生在以后的做题中出错率大大降低。足见,搞不清细节问题对于解题结果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必须讲清易混细节问题。
六、新课前利用3分钟时间复习上节课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