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装备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发展思路上,创新性地推行“223”管理工程,即改革管理制度和产权制度,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推进组织扁平化、产权多元化、产品专业化建设,以专促强、以专促大,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最终实现装备集团由规模型向效益型、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由修造型向成套型发展转变。
二、注重发展实效,打造企业管理创新的“利箭”
装备集团在推进装备产业升级进程中,始终坚持“三化一力”方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重点加强在管控体系、产权结构、经营方式、激励机制四个资源要素方面的建设,创新改革措施,强化责任,突出实效。一是强化管控流程的集约化建设。按照战略管控型体系的要求,科学进行顶层设计,在明确母公司及子公司职能定位的基础上,一方面构建“科技研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及“财务资金”四个管控平台,强化战略管控职能建设,提高管控效率;另一方面采取“生产组织调整”,通过组建产品联盟、组建专业事业部、培育特色专业化公司等措施,逐步推进内部资源整合,突出专业发展,强化成本利润中心建设,提高管控效能。二是突出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建设。装备集团为激活产业内部经营活力,率先在产业内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入民营企业资本及社会资本,推行高管及核心员工持股,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注重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建设。装备集团结合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技术合作”与“资本合作”,主动加强对外合作交流,采取灵活性的对外合作方式,与中国矿大、山东科技大、中国煤科院太原分院等十几所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层面合作关系;引入日本株式会社、重庆川仪公司、林州重机集团、山东矿机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加快装备集团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进程。四是加强激励机制的立体化建设。一方面推行经营者收入多元化,建立以经营业绩分档设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评价体系,鼓励持股分红等;另一方面推行职业晋级激励,对中层经营者建立以“利润”为主要考核要素的职业晋级评价标准;对技术人员建立与技能素质相对应的薪酬弹性浮动机制,提高全员劳动效率,增强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强化总结提升,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升级”
近年来,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先后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教育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但省级教育装备的监管工作亟待加强,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对项目实施、经费使用等情况的动态监管。各地经过多年实践,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完成统一的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和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可靠的保障机制,应用水平差异较大,信息孤岛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比较突出。各级政府教育决策和监管缺乏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持,远不能满足保障重大改革项目实施的需要。省级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急需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云计算技术逐步形成应用集成、管理集中、服务可定制的新型开发模式,以此支撑数据的深度分析及决策服务。
二、云计算研究背景
云计算是由网络存储、分布式计算、虚拟化、负载均衡
等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技术集合,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大型服务器集群、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为支撑,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可伸缩的应用服务,为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发展模式。云计算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三大服务模式,这三个层面的服务凸显了云计算的特点。
(一)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对所有设施的利用,用户不必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就能控制操作系统选择、储存空间、设备部署等应用。云计算中心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网路、数据环境和存储空间,用户可以灵活地根据需求购买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带宽等基础设施,大大节约了时间、经济、人力成本。同时分布式数据中心提供了数据存储在地理意义上的隔离,提高了容灾能力,提高了云服务的稳定性。
(二)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以将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部署到云服务器上,用户可以控制部署操作系统、存储及应用程序,也能配置应用程序的托管环境。用户还可利用云计算提供的开发平台,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管理流程、业务操作的特点开发组件,建设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系统和应用服务,并快速部署到云服务器,这种定制应用开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开发环境。
(三)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运行在云端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PC、移动设备或电视机等各种智能终端上通过浏览器等客户端界面应用存储在云端的服务,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为深度数据挖掘提供了基础条件。云计算以开放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提供安全、快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适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一站式管理应用,以及安全可靠的数据服务。
三、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应依托云计算架构,开发建设装备基础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在省域范围内的覆盖。
(一)基础设施建设
应用IaaS服务模式,加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基础实施建设,建设省域统一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存储资源及安全保障体系,云端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安全保障等服务,各地依托云端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资源进行应用、开发,重要的数据及业务执行都在云端进行,用户端工作在浏览器上实施,云端采用可靠性高的磁盘阵列和数据备份技术,保障数据应用及存储服务的安全可靠。
(二)系统开发
应用PaaS服务模式,在云端构建统一的数据环境,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装备管理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部门、学生、教师、设备等编码体系,建立装备资产分类数据库、配备标准数据库、仪器代码数据库及实验目录数据库。基础数据库采用集中整合的数据架构,通过整体数据规划,明确基础数据来源,落实组织与管理,理顺各部门业务间的数据关系,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关联性,建立省、市、县和学校四级基础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和各层级数据的共享、同步。
(三)应用服务
运用SaaS服务模式,构建覆盖省域,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对全省教育装备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涵盖理、化、生、小学科学等各学科装备标准、配置情况、教学计划、实验开展、装备需求等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可利用平台通过对图书流通分析、仪器设备缺口及处置报废情况的实时统计分析,提前为各学校做好预算,安排资金,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云计算数据存储,借助数据存储及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实时获取区域内生均逐年实验室、信息化、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均衡性对比,为教育规划、教育监管与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结语
投标是建材装备制造企业获取客户订单的主要模式,投标完成的订单以项目的形式立项,进而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等生产和经营活动,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市场部投标完成的项目需求以联系单的形式下发至设计院(部),具体流程如下:(1)设计院(部)依据项目的基本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完成的图纸交付给各制造主体进行制造,同时并行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制造。(2)技术部根据设计完成的图纸进行技术准备,处理产品的物料信息和制作信息,并将物料信息传递给采购部,将制作信息传递给生产部和储运部等部门。(3)根据技术准备的结果,采购部进行原材料及零部件的采购,生产部进行产品零部件的制作,采购入库的原材料和生产制作完成的成品经质量部质检合格后入库。(4)在项目产品制作完成后,储运部根据装箱单进行发运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物流供应商,将产品交付业主并进行现场施工。结合以上生产制造流程,进一步对建材装备制造企业项目主导下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从制造过程控制、物流控制和资金流控制的角度构建系统的业务流程主线,划分出基于项目装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主线、基于项目物料需求的物料流控制主线和基于项目收支的资金流控制主线。
1.1基于项目装箱单的制造过程及多层次视图控制由于建材装备产品的大型化、复杂性,导致装备产品的零部件众多、生产周期长。产品的多主体制作、分期交付、拆解发运和现场施工使得建材装备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不但需要考虑产品制作,而且需要考虑发运和现场装配。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制作、发运和装配的可行性,就需要有合理的装箱单对制造过程进行指导。装箱单是技术部在对设计部门提供的产品物料清单(BillofMaterial,BOM)进行转化的基础上,由生产部、质量部和储运部等对装箱单信息的进一步完善而形成的指导性文件,其包括制作内容、制作工程量、尺寸信息、装箱标识等信息,是项目最终交货的依据,也是制造过程中计划制定、任务分配和工程结算的依据。装箱单信息模型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制作工艺信息、检验信息、其他信息等。在信息的存储过程中,各类信息以面向装箱单的具体零部件为对象进行控制,以便后续信息的处理和集成。在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基于装箱单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过程控制和进度监控两方面内容。(1)基于装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基于装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以项目为基础,将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质检人员和库管员等通过装箱单进行有机整合。图2所示为基于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流程,主要包括技术准备、生产制作、质量报检、进度控制、入库和发运等基于装箱单的一系列流程。基于装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具有以下特点:①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储运部等根据装箱单组织部门工作;②提高了系统的数据集成,减少了各部门的重复工作;③具有数据的可追溯性,能够根据装箱单进行信息跟踪和反馈。这些特点为实现建材装备制造过程控制以及制造过程信息的追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采用这种基于项目装箱单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掌控和管理项目的生产进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减少因信息的闭塞导致的失误,从而保证项目交付的及时性。(2)基于多层次视图的进度监控项目进度的监控是保证项目按期交付的重要手段,其中如何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是进度控制的关键。建材装备制造企业中以工程量作为结算和交货的依据,而这一依据是以装箱单为基准,因此,本文根据建材装备制造企业基于装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的特点,提出基于多层次视图的进度监控方法,通过工序层视图、部件层视图、设备层视图、项目层视图四个层次进行控制。图4所示为多层次视图监控模型,表明了各层次视图之间的连接关系。
1.2基于项目物料需求的物料流控制物料是生产制造活动的基础,物料需求来源于技术部根据产品BOM信息汇总得到的物料信息。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用装箱单指导生产,根据装箱单及图纸信息领取物料,整个物料流动过程中,根据物料的计划跟踪号(由项目、计划批次及物料类型确定的唯一标识)对物料的整个流动过程进行控制,图5所示为具体的物料控制流程。基于计划跟踪号的项目物料流控制具有以下特点:①以项目为源头,通过计划跟踪号来唯一标识物料从需用计划、占用、代用、询比价、订单、入库和出库等流动过程,可追溯性强;②便于统计和对比项目物料的需求量、购买量、入库量和出库量;③能有效避免物料的错领、超领等问题。这些特点为实现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物料需求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控制提供了基础,也为成本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1.3基于项目合同收支的资金流及预警控制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驱动力是利润,为了有效控制项目的利润,需要对项目的资金流进行控制。一种有效的控制方式是严格区分项目的收入和支出,通过收支的统计控制资金的流动,同时对超出项目资金计划的资金流进行预警,避免事后被动的成本统计,便于事前主动采取控制措施。以下结合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的特点,从控制和预警的角度构建资金流模型和预警模型。(1)基于项目合同收支的资金流控制模型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的合同主要分为销售合同、采购合同、委外合同、运输合同和其他合同五大类,其中销售合同是作为收入类的合同,其他四类合同是作为支出类的合同,另外还可能发生资金流动的是项目的索赔,既存在收入类的索赔,又存在支出类的索赔。本文根据建材装备制造企业项目收支的特点,提出基于项目合同收支的资金流控制模型,如图6所示。针对项目合同,分别统计收入和支出,其资金流的控制分为两部分:①针对项目合同签订金额的资金控制,具体体现为合同金额;②针对合同结算的资金控制,具体体现为按收付款统计的项目合同的实际结算金额。(2)项目资金流预警模型目前在以项目为主导的建材装备制造企业中,对项目资金流的控制过于被动,缺乏资金流动的事前预警,即对项目资金流的控制是事后的统计和分析,此时项目往往已经发生超支,而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或超支的资金无法提前预警。因为在信息管理平台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据支撑,所以提出基于内控指标体系的资金流预警策略,即在项目执行前针对不同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内控指标标准,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发生值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级,实现部门级、主管领导级和总经理级的多级预警。图7所示为基于内控指标的多级预警模型,假定对项目Project进行内控指标预警。
2制造过程协同与数据集成
为支持建材装备制造企业三大业务流(制作流、物料流、资金流)以及多制造主体平台的系统集成,在统一的架构体系下,需要对集团各制造主体的业务活动进行整合,即多制造主体之间项目制造过程的协同,从而实现对项目的集团化管控。建材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平台集成的目的是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共享,由于各制造主体在地理位置、信息系统和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差异,需要多制造主体进行项目制造过程的协同,满足多系统的数据集成以及管理审批流程的可重构,这也是制造集团数据集成和共享的基础。
2.1多主体制造过程的协同由于建材装备制造集团的多个制造主体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其制造过程协同的实质就是围绕项目任务所进行的一系列制造过程信息的共享[12],主要包括两方面:①针对项目任务执行的制造过程信息共享,如制造任务计划、零部件的检验信息、发运计划等,特别是各制造主体的制造任务执行进度,通过及时的制造任务进度信息共享,保证项目的按期交付;②针对项目任务执行过程的资源信息共享,如设备信息、供应商信息等,特别是各制造主体的库存物料资源信息,通过及时消耗库存的多余物料来减少呆料和滞料,提高资金的流动率。图8所示为建材装备制造集团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体系下,多制造主体进行制造过程协同的示意图,制造集团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不同地域的制造主体以及任务、资源等信息的共享。
2.2基于数据传输中间件的数据集成技术数据的集成是将不同来源、格式、特点的数据在逻辑或物理上进行集中,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共享。目前,在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了多种信息化管理软件,如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PDM)、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OA)等,这些系统在物理上分离,但在数据逻辑上关联紧密,由于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存在很多重复性工作,这是企业的基本现状,同时集团多主体制造过程的协同迫切需要实现多个系统间的数据集成。在数据集成方面,常用的方式是联邦式和中间件模型[10-11],联邦模式能够为用户提供统一视图,但是需要在统一的数据库架构下同时对多个异构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控制,由于各系统是封装的,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中间件[11]是独立于异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主要实现信息传递,在实施上较为容易。为了实现建材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集成,本文提出一种可配置的数据传输中间件来满足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数据集成需求,该中间件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简单的配置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的传递,从而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图9所示为数据传输中间件的基本工作流程,首先根据异构系统下的数据集成需求,通过模板编辑器定义模板,主要包括数字化管理平台数据与异构集成平台数据的对应关系、一些特定数据信息(如单据编号、产品代码等)的创建及匹配方法,以保证数据在异构系统的可追溯,同时针对不同的数据集成需求定义不同的模板,组建模板库;最后根据实际的数据集成需求从模板库中调用对应的模板,实现数字化管理平台与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和OA等系统之间的数据分发共享。
2.3基于权限与重构的流程重组技术由于制造过程中数据的流转在不同企业存在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需要对其流程进行变更、优化和重组,例如,企业传统的收票流程为“供应商开票储运部确认发票和入库单信息纸质版传递到采购部确认财务部添加发票信息财务部钩稽发票”,在这一流程中,储运部和财务部存在重复性工作,储运部已确认发票信息,而财务还需要重新添加后再审核;优化后的收票流程为“供应商开票储运部添加发票信息纸质版传递到采购部确认财务审核钩稽发票”,减少了储运部和财务部的重复性工作;同时企业在单据审批时,为了保证审批的合理性和效率,在审批的权限和流程上也存在重组和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需要具有柔性,能通过简单的配置快速适应流程重组的变化需求。本文提出一种与权限结合的流程重构方法,并在管理平台中进行了应用,具体的流程如图10所示。该配置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权限和流程配置相结合,配置方法具有柔性,对于重组或新增的流程,由管理员设置数据的流转模式,如串行、并行、串并综合等,并确定处理人员,每一个人员对应不同的角色和权限;在实际应用中调用相关的审批流程,按照配置的串行、并行或串并综合的模式实现数据的流转。
3应用案例
基于上述建材装备制造企业流程管理的方法和理论,本文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和Mi-crosoftSQLServer2005平台上,利用Microsoft.NetFramework3.5等工具开发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的建材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并在中国中材装备集团进行了实际应用。中国中材装备集团是中国中材集团旗下的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按专业化分工原则、集旗下全部装备资源组建的从事装备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下属12家建材装备制造基地,各制造基地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展开,以适应集团化制造模式下的信息集成和管理需求。目前,数字化管理平台已经在中材装备制造集团下属的中材(天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唐山中材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和唐山海港中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进行了应用,在业务管理、流程审批、计划控制、成本管理、需求传递的及时性和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企业的集团化管控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按部门划分,包括待办事宜、办公管理、考核管理、市场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储运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1所示。图12所示为项目的添加界面,在合同投标完成后,由技术管理人员添加项目信息,包括项目的名称、编号和日期等。图13所示为各部门汇总到采购部的物料需用计划,由储运部进行库存的占用和代用后,采购部生成询比价单及订单,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图14所示为生产部月生产进度管理界面,生产部可以根据技术部提交的装箱单及其工程量信息,结合月生产交包对生产制号及项目的进度进行监控。图15所示为质量部报检管理,各部门提交的报检计划由质量部进行统一质检,原材料及成品需要质检合格后才能入库。图16所示为储运部库存管理界面,包括物料的基本信息、标识项目归属的计划跟踪号等。储运部根据订单进行入库,按照项目、生产制号进行出库。图17所示为合同收支界面,主要包括基于项目的各类合同的金额、收付款比较和索赔等。
4结束语
1云制造中的物联网
云制造最初是由制造网格发展而来的,其目标是各制造行业服务提供者共同打造共享平台为整个制造行业提供服务,建立标准的体系结构,开发出一个云平台来统一管理制造资源服务。物联网是一个基于Internet、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具有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通互联的网络。物联网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普适服务智能化、自治终端互联化三大特性。物联网作为云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的是为云制造平台提供可感知的设备节点。
2云制造物联系统介绍
制造企业物联系统融合云制造的思想,基于现有的制造资源,其体系结构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云服务支撑层和综合应用层,如图1所示。感知识别层:感知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连接信息世界和网络世界的一条纽带。根据具体应用,可通过各种传感器、RFID、ZigBee的设备对系统数据进行感知。网络构建层:该层主要的作用就是把感知识别层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接入到互联网供上层的使用。主要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个部分,其中有线接入包括传统的以太网、电力线、光纤接入等方式,无线接入包括利用WiFi、3G、无线传输模块等接入方式。云服务支撑层:主要管理从下层传输过来的数据,结合高性能计算技术,海量存储技术,统一管理数据为上层应用提供云服务支撑平台。综合应用层:各行业基于下层提供的数据和服务,开发出自己所需的应用软件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本系统根据各物联装备企业提供的服务开发资源管理平台。
3制造装备资源服务
在云制造体系中,资源包括对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的管理、产品销售、物料等资源。其中制造资源中又包括装备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本文主要以制造装备资源为对象,以制造企业生产装备为实物对象模拟为制造装备资源原型。将制造装备资源服务可划分为设备查询匹配服务、设备状态显示服务、设备任务查询服务和用户管理服务。3.1设备查询匹配服务
主要包括制造装备的查询和匹配两个部分,其中制造装备的査询主要是基于装备属性的一些分类(如按车间分类,按机床种类分类等)查询方式,而匹配部分则是基于用户给定的条件(关键字)搜索得出来的结果。
3.2设备状态显示服务
该服务主要提供制造装备的实时运行状态,显示装备的一些实时信息。
3.3设备任务查询服务
设计该服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装备制造任务进展情况,通过甘特图,用户可以看到该设备任务分布情况,任务的进度也能动态的显示到甘特图中,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参考曲线
3.4用户管理服务
包括用户注册,与用户登录两个部分。这里的用户是指制造装备资源服务的提供者。通过用户管理服务,用户可以将装备资源相关信息注册到系统中,也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即时的变更。
4基于WebService的制造装备资源服务
4.1WebService的体系结构
WebService是一种新的Web应用技术,它具有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等特点,可用通过Web进行服务的、搜索査找与调用。作为一种通用的技术标准,开发人员通过对业务过程的封装,将资源以一种服务的方式,其他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服务达到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目的。WebService以本身具有的松散耦合特性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在幵发人员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的过程中表现出众多优势。该技术之所以能够广泛推广,还得益于另外WebService的另外一个特性:平台和语言的无关性。在解决异构系统的融合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4.2装备资源服务
WebService服务的系统选择比较流行的Axis2作为WebService容器,Axis2是一个重量级的WebService框架,准确来说它是一个SOAP、WDSL引擎,是WebService框架的集成者。。在服务器端WebService—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先设计WDSL,然后再写要的代码;第二种是先写的服务代码,设置成WebService,然后再成WSDL。表1显示的服务函数。
5结束语
关键词:项目管理;薪酬;制度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58年,属国有大型综合施工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机电安装、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的施工,在全国各地有20多家分支机构,公司组织架构自下而上由项目部、分公司、总公司构成。从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项目薪酬设置情况看,对职位和级别的高低比较重视,而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较难兑现。对普通员工,尤其是项目经营者和核心骨干的长期激励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方法,没有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很难使员工为企业长远利益着想。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薪酬缺乏竞争性
薪酬是企业对它的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知识、技能、经验和创造的相应回报。薪酬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从内部公平性来看,薪酬结构的设置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薪酬模式,基本上还是岗位技能工资制度。项目经营者的薪酬与项目普通职工的平均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国内其它同行标准(一般在3倍左右,而国内其它同行一般在5倍左右)。核心员工、关键员工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较小(基本没什么差距),激励作用很小。项目作业的工作场所一般都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工期紧,经常存在节假日加班情况。由于生活环境条件差,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等原因,使得职工的相对可支配收入显得更少。
2、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环境的差别,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
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大特点就是工作环境差别大(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项目本身)。有的项目在城镇,无论物业生活条件或者精神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较好,有的项目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利,甚至不通水,不通电,条件极其不好。所以劳动环境差别相当大。另外,对项目本身来说,项目工程量有大有小,工期有长有短,对项目作业者,尤其是经营者来说,完成一个项目所付出的努力是很不同的。
施工项目一般在开工的前后期工作任务小,而在中期工作任务大。所以项目薪酬的设置应考虑工作本身的阶段性特点。固有的薪酬结构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一旦薪酬标准定下,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都是这一个标准,降低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3、部分岗位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
目前该公司项目薪酬结构在工资水平方面,表现出“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低级职位是领先型。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中高级职位是落后型。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如图1所示(人民币元/月)
4、项目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起不到激励作用
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项目经理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决策能力的大小、约束和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将直接决定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及成本的大小、好坏,甚至影响到整个企业的信誉和效益。不能把经营者等同于一般的员工或管理者。
按照薪酬理论责权对等的原则,应对项目经理实行有别于其他人员的薪酬制度,体现出薪酬的激励性。但我们从前面企业对项目的薪酬分配方案中可以看出,项目经理的薪酬设计并没有完全与项目经理的贡献大小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应,这主要体现在项目经理的年薪总额太低,只有普通员工的2.5—3.5倍,显然与项目经理的贡献不成比例。虽然,公司对项目经理的工资设置依据了项目的大小来制定标准,但是工资标准制定的来源是在控制工资总量的前提下,这只是体现出了一种控制功能而非激励功能.
5分配方式仍然比较单一,收入差距过小,不能完全反映个人能力
岗薪工资制的分配方式重点突出岗位劳动要素的作用,而在对项目人员不同性质岗位的薪酬设置时,对于操作岗、管理岗、专业人员采取了基本统一的薪酬设计模式。结构基本相同,形式单一。公司的工资曲线是趋于平滑的,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小于工作本身的差异。它是引起关键劳动岗位、优秀员工不满和没有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6.薪酬设计及运作中缺乏沟通.导致结果公平与程序性公平问题并存
公司对项目薪酬制度的制定或薪酬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依据其上级的薪酬分配政策,除效益工资外,项目部自主制定的权限相当有限,大多数只是被动执行而已。而对于效益工资的分配政策的出台更多的是单位领导和薪酬管理部门的事,而普通员工包括基层管理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方案,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对薪酬政策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造成了基层员工对于企业薪酬制度的不了解、不理解。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薪酬制度作为整个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环,它既是企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企业其它制度的影响。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就该公司来说,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公司同其他许多企业一样,虽然在理论上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不真正重视。在薪酬设计方面,更多的是沿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资设置理念,既把薪酬简单的看成一种劳动所得和保障因素,没有意识到薪酬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因素。尤其是没有把企业的重要人才,如一线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当作资本来看待。具体体现在薪酬的设计存在着“平衡”的思想,各个岗位薪酬设置的高低也缺乏真正的论证,更没有职工的参与。
许多员工,尤其是对企业薪酬分配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对薪酬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按劳取酬,不能够理解和接受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能根据实际作用的大小提高到合理的水平,这给薪酬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有些很好的方案制定了也不能很好实施。这样的结果使一些贡献比较大的员工、核心员工失去了积极性。
另外,该公司的薪酬管理整体上仍然是“粗放”管理,已经不适合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引进一些现代薪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3、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
一个工程项目一般需设各种岗位十多个,每个岗位的劳动强度,复杂性及责任大小各有不同,而该企业对这些项目普通员工岗位的工资界定只是泛泛的一个标准,比如高于70元/天等等,而没有真正的对这些不同的岗位进行评估而作出比较切合实际,且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工资标准。造成很大一部分劳动强度大,责任重的岗位无人问津,而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却人满为患。
当然,要对这些岗位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并且用于实践是有很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使薪酬制度逐渐趋于合理。
4、忽视项目本身的环境差别对薪酬的影响
公司每年完成的施工产值都在28个亿左右,大大小小的项目部一般在200个左右,这些项目部又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个项目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有的在繁华的市区,有的就在崇山峻岭之间,有的甚至在偏远地区之中。环境的不同,造成同一种工作岗位完成同样的工作所付出的劳动也有所不同。所以,项目岗位工资的设置也应该考虑环境因素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