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高中衔接数学内容

初高中衔接数学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高中衔接数学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高中衔接数学内容

初高中衔接数学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衔接;原因;内容;措施

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因素。讨论和研究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指导和引领学生适应数学学习的变化,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为什么要讨论衔接问题

首先,课改以来的教材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化使初高中数学知识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较大的跨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程度的压缩,而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加,而且有些内容没有衔接,使得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跨越很高的台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其次,初高中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较少而且要求不高,甚至没有明确地提出思想方法的概念,而高中涉及较多的思想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二、哪些具体内容需要衔接

1.初中删去的,高中经常要运用的内容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课程中已删去,而在高中课程的运算中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在初中课程中一般仅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初中课程对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做要求,但高中课程中的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这些因式分解。

(3)二次根式部分对分母有理化在初中课程中不做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课程中函数、不等式部分常用的运算技巧。

(4)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初中课程中大都已经删去,而高中课程中要经常涉及这些内容。

2.初中要求低,而高中需要熟练运用的内容

(1)初中课程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课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的基础内容,而且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3)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做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课程中这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3.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1)初中对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只是有一些渗透,而高中就要求学生理解并在解题中应用。

(2)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离常数法、十字相乘法等运算方法和变形技巧,初中做要求,而高中数学中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三、怎样做好衔接工作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阶段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课程难度。新授课的导入,尽量由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初高中的数学衔接主要是做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努力克服初中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惰性,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新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深化和运用。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适时补充拓宽初中数学知识,加强知识、方法、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更快地投入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初高中衔接数学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函数 初高中数学衔接 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67-02

自从2005年高中数学实行新课标改革以来,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老师都在讨论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高中老师认为初中的数学教材与高中数学脱节,没有为高中数学建筑好基础,这严重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高中在高一时专门安排老师对学生进行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教学,但是实际效果常常不佳。事实上,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显性知识的把握上,还应更注重涵盖在数学知识中的学习思想,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与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相适应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函数的概念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在数学教材中学习的第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中蕴含的思想以及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始终,是高中数学具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数学概念。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一概念的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进行全面衔接。

函数的概念在初高中数学教材中都有所涉及,然而这一概念从初中到高中的发展趋势是由浅到深、由表及里来发展的。初中数学的函数概念比较浅显,主要是为学生进入高中后在基本的知识概念、方法和思想等方面做好铺垫,提供参考。高中数学老师要把这一概念作为新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基于这一概念来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进行全面衔接。

一、通过对函数的概念和定义的讲解对初高中数学进行衔接

初中教材中关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只是学习了它的描述性定义,即通过两个同时变化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定义函数。这一定义主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这两个变量是同时发生变化的;二是这两个变量只要确定了其中一个变量的值,那么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就确定了。

高中的函数概念则是以数的集合为基础,侧重于研究两个非空数集所对应的数字的关系。这一概念进一步深化了初中的函数概念,体现了运动的思想,同时这一章的函数概念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映射的概念奠定了基础。这一概念从初中的变量的关系逐渐发展成了集合中的数字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从而使这一概念的定义更加深入也更加准确,这也与数学知识体系由易变难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高中的函数定义更加抽象,因此很多学生会一下子很难适应。所以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集合”“对应”等这些抽象概念进行讲解,要通过使用一些具体的数学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抽象的概念,从而明白不同集合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学生在初中时对函数变量的这一概念的学习经验来理解“单值对应”这一概念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高中函数的定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而不能仅仅单纯地依靠背诵概念。

二、通过对符号f(x)的含义的解释来对初高中教学进行衔接

数学符号f(x)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往往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符号的内涵。有调查显示,高一学生中能准确地说出f(x)和f(a)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生只有70%,而能正确地用解析式、表格、图象来表示f(x)的只有80%,甚至还有15%的学生认为初中和高中函数的概念是相同的,只有10%的学生能准确说出初中函数和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根据这些调查显示可以得知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符号f(x)的含义,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教学例子来使这一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这一符号并应用它,使学生从初中函数相对具体的知识中实现高中函数相对抽象的飞跃,最后通过学生自己领悟和理解这一数学符号的含义。

三、通过具体的函数知识来对初高中数学进行衔接

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对函数的性质的学习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如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对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极值、最值都有帮助。

其实在初中的函数概念的学习中已经对函数的单调性有了直观的描述,如当数值x增大时,y也会跟着增大,而高中的函数只不过是用一种更为抽象的方式和语言把这一概念表述出来。所以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用一种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来描述函数的性质,使学生变换“当数值x增大时,y也会随着增大”的表述方式为“如果x1

学生学习到函数的单调性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符号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使学生不用画图象就能够判断出函数的变化趋势。比如,学习函数的奇偶性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对这一概念已有的认识转换成符号来表示,从而实现由图象到符号的抽象,更好地理解奇偶函数的定义。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把初高中的教材知识联系起来,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通过对函数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的讲解对初高中数学进行衔接

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函数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要引导他们理解函数中的数学思想,高中函数的知识中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这一“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已经有所体现,如“如果知道a0,那么学生就知道二次函数y=ax2+bx+c的开口方向是向上或是向下”。又如,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指数函数y=ax和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在初中数学的教学阶段,老师就要注重为学生展示数学概念由数变为形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根据函数y=ax2的解析式,研究这一函数图象和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如当a>0时,y>0,所以x轴的下方没有图象;如当x1与x2互为相反数时,y1=y2,那么它就是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

如果初中阶段数学老师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数形结合思想,为高中学习其他函数打下基础。

此外,初高中的数学教学也应当重视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在初中阶段,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研究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那么在高中阶段,学生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二次函数和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把握学习函数概念的技巧,认识到函数主要是揭示了不同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关系,不等式主要是揭示了变量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化。这对学生学习函数是十分有帮助的。

五、全面衔接初高中数学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数学函数和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老师在进行函数概念的衔接学习时,除了在概念方面需要加以注意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引起老师的重视。

(一)要突出概念的建构过程

对于高中数学概念的学习,不能仅仅通过以概念的讲解以及例题的讲解来完成,老师还要更加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在对函数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中,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符号来理解概念的特点和性质。

(二)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高中的数学教学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很少在课堂中发言,因为老师觉得高中数学的上课时间比较宝贵也比较紧张,所以压缩了学生的发言时间。但是很多教学实例表明,只有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显著,学习兴趣更浓厚。

函数概念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如果老师在第一节课上没有与学生做好教学内容的互动,那么对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也会有影响。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概念,还要教会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

(三)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

高中老师除了要研究高中数学教材,还要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上好高中数学的第一节课、讲好高中的第一个数学概念。同时还要理清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基本脉络,从而更好地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来开启高中教学内容。

初高中衔接数学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教学经验;成因

引言

众所周知,高中是一个人人生的转折点,高中学习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学生能否考取一个理想的大学,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在高中学习中,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在高考分值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因此学生能否学习好数学决定了高考的成败.但是通过长期教学经验来看,许多初中生毕业升入高中后往往会感觉到数学学习力不从心,成绩大幅度下滑,心理落差较大,部分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尖子生很可能在高中成为后进生,最终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升入高中后较快地适应数学学习,笔者在文中从多方面探讨了有效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措施.

一、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困境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部分高一新生在初中时期数学成绩优异,但是进入高中学习后,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呈现出明显的落差,因此一些学生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认为,这样的状况是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学习节奏与生活而造成的,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从而为高考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困境成因

(一)知识基础不牢靠

一些学生在初中时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牢靠,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导致高中学习的时候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对高中的课程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的差异

初高中的数学学习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相较于初中知识点增加了许多,因此造成高中教师的讲课速度与进度较快,而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思维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因此很容易落下知识点,长此以往就会让数学成绩逐渐下滑.另外,高中数学知识涉及范围较广,知识点杂而碎,学生学习起来普遍认为初中数学题型要比高中简单许多,因此会对高中数学的题目存在抵触心理.

(三)学生自身因素

刚刚考上高中的学生在中考后的暑假往往会玩个痛快,即便进入学校之后思想也难以一时收回来,很难在开学伊始就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因此能否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成为高一学习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加上部分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导致心理上有些情绪波动,难以将心思全部投入学习之中.

(四)教师教学因素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后,需要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督促工作相对减少,这让初中时期一直处于“保姆式”教育模式的学生们不容易适应,自身的控制力并未培养出来,加上如前文所述,教师讲课速度较快,学生难以适应教师的教学速度,而在课后又不能约束自己投入学习之中,最终导致数学成绩一落千丈.

三、优化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措施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如利用生动形象的描述、视频的展示、严谨的推理等方式来出神入化、深入浅出地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师生之间要构建和谐、自由、平等的关系

对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初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与教师之间保持和谐、融洽、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是保证他们成绩稳定进步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胜过枯燥、乏味的教学.对此,教师需要真正设身处地地为自己的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无话不谈,例如笔者在面对学困生的时候,发现部分学生羞于去找老师咨询问题,看到这种情况,笔者会主动在课下关心他们,多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而学生意识到了与教师之间是如此融洽、平等自由的关系后,不论是遇到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问题,一定会找笔者交流、寻求帮助,对教师的喜爱之情进一步发展为对这一学科的热爱,成绩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

(三)把握学生身心特点,衔接好教学方法

初入高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思维在这一时期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每名学生的身心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由于初中数学的内容往往比高中数学要具象,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初中学习的浅显、具象的知识,来衔接高中数学中将要学习的抽象的新思维、新概念、新内容,充分地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做好铺垫;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监督工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创新能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认清高中学生初入学校时学习数学的困难现状,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进而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学习与生活,为后期的知识点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初高中衔接数学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出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全面实行,初中与高中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差异逐渐明显,初中属于义务教育,而高中学生则要面临高考,两个学龄的教育特点出现差异。在初中阶段,数学相对简单,更加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常量研究,对学生数学思维没有较高要求,而在高中阶段,数学学科内容多、难度高,学习任务更加繁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同时,新课程指出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此背景下,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初高中衔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1.1教材原因

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方面具有较大差异,高中教材在广度、深度以及难度方面都有所提高,而初中教材趣味性更强、内容也更加简单直观,对学生的条理性、基本技能以及解题方法也要求更低。而高中教材概念更加抽象、逻辑性更强、内容更加深奥,对学生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更加注重教学评价、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基本理念以及课程目标。

1.2学生原因

当学生升入高中后,数学课时以及教材都出现明显的变化,在紧张的气氛下、陌生的环境下,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同时,一些寄宿生离开父母还要面临生活的困难,心理出现反差,自卑感和失落感随之而来,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种种因素导致学生没有做好数学衔接的心理准备,对于一些知识结构不完善、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会严重影响其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同时,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缺乏钻研精神、总结能力以及反思能力,让学习变得复杂繁重。

1.3教师原因

新课改实行后,初中数学知识更加简单,教学进度也更加缓慢,教师对学生各项能力没有进行全面培养,教师只是简单根据大纲开展教学,对于一些中考没有涉及的知识就删除掉,而这些知识恰好是初高中衔接内容。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轻能力而重知识,导致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上课无法紧跟教师思路,自信心受到严重的影响,最终丧失学习兴趣。

2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相关对策

2.1转变心态、认识差异

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初中数学课改,以学生的角度正确认识初高中数学的差异和连贯性,明确初中数学知识的范围和体系,掌握初中与高中阶段数学缺乏的知识,在复习课中进行深入讲解,进而弥补缺失的内容。例如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删除的立方差公式,教师要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顺利开展高中数学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初中教材对三角函数、函数等相关概念定义不严格的情况,开展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开展有意识的训练和补充;其次,学生也要及时调整心态,掌握提炼观点以及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当学生遇见难点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学长经验传授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引导学生转变态度,克服对数学的畏难心理。

2.2合理使用教材

与通俗而生动的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教材虽然内容丰富,但是其难度却较高,学生突然面对这种教材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简化,并且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充分联系,让课堂更加生动和充实。在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任务繁重,课时也比较紧张,教师要针对教材体系,对关键知识进行重点把控,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一些学生由于刚升入高中,会盲目的选择一些辅助教材,但是由于辅助教材与教材内容不相符,甚至还出现抄袭和照搬的情况,不仅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知识联系混乱的情况。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挑选辅助教材,发挥辅助教材的促进作用。

2.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更加基础,而高中数学知识相对较难,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在高一阶段,学生处于思维转型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进行教学拓展,在拓展过程中,引入数形结合、转化以及归纳等学习方法,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锻炼。

2.4引导学生开展反思

反思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动力和核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意识。与初中时期相比,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更加深入,知识范围也不断扩大,教师要加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并且引导学生掌握温故知新的方法,通过反思促进学习。同时,在解题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完成解题过程,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反思空间和时间,总结知识规律和联系,查缺补漏、纠正错误,进而促使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提高。

2.5开展多样化教学

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加强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第一,通过让探究式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而活跃的教学气氛,进而在良好的环境下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并且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二,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进而解决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分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实际,针对衔接问题少、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而针对衔接问题多、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开展基础知识联系,通过分层教学保证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

3结语

总而言之,初高中数学衔接是一个重要问题,并不是依靠几次补习或者衔接教程就能够完成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初高中的知识差异,并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课程优化,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和思维意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能力,进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薛锋林.论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140+142.

[2]李兴贵,幸世强,张平福.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1,06:17-18.

[3]张嘉月.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2:296.

[4]郭和跃.对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认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117.

[5]梅正锋,黄致新.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50-51+72.

初高中衔接数学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高中地理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97-01

一、 新课改下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衔接主要是指事物之间、阶段之间的衔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在教学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教学内容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衔接点,将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很好结合,那么将很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地理主要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他们之间联系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侧重点不同,初中地理更偏向于对知识的记忆和了解,而高中地理则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应用。所以,在新课改下,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衔接教学成为初高中地理教师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 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初高中地理内容的差异

教学内容上的差异是初高中地理产生脱节的重要因素。首先,初中地理在教学内容上更偏向区域地理,主要是对区域地理的环境与文化进行了解,如气候、温度、土壤等,在教学难度上,并没有深层要求学生对地理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新课改特别明确指出了要强化学生实践意识,主张通过实践活动对地理环境进行研究分析,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地理、分析地理,这使得原本认为地理很好学的学生因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式而放弃学习地理;其次,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门为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删去了大量原有的地理知识,而这些地理内容正是作为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重点内容,如等高线、昼夜长短变化等,@些内容原本在初中可以渗透到,但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而被删掉。所以,教学内容的删减虽降低了初中地理的教学难度,同时也是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不同

地理课程在多数学校只设置七、八两个年级,而且受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影响,地理在初中一直以“小科”的形式存在,未能受到师生的重视,也使得地理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压力。初中地理多为基础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反复强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此外,由于多数学校会在九年级的时候进行生地结业考试,使得学生只能通过对地理知识反复背诵和记忆来获取高分,导致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这也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无法适应地理教学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多数学校在九年级的时候中断了地理课程,使得原本就没有真正掌握地理知识的同学更加忘得一干二净,但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复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能对实际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这也是初高中地理衔接困难的重要因素。

三、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 更新教学观念,注意有机融合

多数初中地理课程只开设在七八年级,由于初中年龄较小,对地理知识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和理解,加上九年级取消了地理课程,这就使得原本模糊的记忆更加不清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考虑高中地理的内容。如在教学过程中将高中重点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在对某一区域位置、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进行讲解时,教师除了简单的介绍,还应进行深层次的引导,可以组织小组同学分析产生这种气候和地形的原因,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多数学生提前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

(二)优化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程

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熟悉技巧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明确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教师成为参与者和指导者”的建议,所以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将初中地理知识和高中地理内容进行衔接。如在进行新的课程前,首先要将事先整理好的初中地理知识和学生简单叙述帮助学生回忆起初中的地理内容,保证学生在接受新的内容时不会感到陌生;其次在课程安排上,为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野外地理环境观察,让学生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四、结语

在新课改下,地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反思产生教学衔接脱节的原因,根据现存的问题和难点及时找出解决初高中地理脱节的方法和策略。在课程内容上,要及时找到初高中地理的衔接点,并针对性的采取策略进行内容的有效融合。本文重点研究了新课改下初中和高中地理产生脱节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