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

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

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一、整合好资源,为教师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1、师资培训中心应根据现有情况,在硬件建设上,首先从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开始,分步建设,连成校园网,最终实现教职员工人手一台计算机。在软件建设上,从校园网入手,将建成基于教学的校园网络教学系统,包括中心资源库和视频点播系统;基于管理的校园网络的管理系统,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日常办公等系统。师资培训中心成立后,已先后建设了60座以上的两个网络教室和一个计算机教室、建设了8个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教学系统、地面卫星接收闭路电视教学系统,为每位专业教师配置了PIII以上电脑。建立了师资培训中心网站,配备了二台服务器,组建了校园网,百兆光缆校内互访。教室里室室都有多媒体,人人能上因特网,为教师的发展创建良好了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2、除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外,师资培训中心还添置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刻录机、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组成老师课件电子备课室;购买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并充分利用电大教育网络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课件开发提供支持。

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师资培训中心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培训中心发展的需要,准备采用以下培训方式对老师进行分层分阶段、多渠道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1、分层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师资培训中心根据老师情况分普及培训、骨干老师培训和中青年教师培训三个层次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这些培训有分有合,具体如下:

(1)、普及培训。普及培训面向所有的教师,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多媒体设备的基本运用、浏览因特网页、收发邮件及运用校园网与其他老师交流以及新课程的通识培训等。 通过培训让老师们了解信息技术能干什么,信息技术能带给他们哪些方便,信息技术会带来哪些冲击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各种变革;通过培训将信息技术真正用于平时的办公、教学与交流,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同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营造师资培训中心的信息化氛围,促进老师信息技术的发展。

(2)、骨干老师培训。骨干老师主要是担负师资培训中心教育科研、网络建设管理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他们是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化工程的先锋队,是实现师资培训中心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他们不仅要负责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化工程的规划建设,还要对师资培训中心的信息教育设备、校园网络进行管理、维护及维修,还要对师资培训中心的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对他们的培训主要采取由师资培训中心出资,送出去参加省市进行的相关专业的培训,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本身产生的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上将发生的根本性变革,把握信息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掌握校园网络建设管理和日常维护的基本方法。

(3)、中青年教师培训。中青年教师是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是实现师资培训中心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师资培训中心教学的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校园网信息的更新等都需要他们的努力。因此对他们的培训,首先由师资培训中心出资培训考核,其次由校骨干老师负责对他们进行校园网信息的更新等的培训;再请专家来中心作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理论的讲座;组织他们参加市、县有关的新课程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经过培训,这些老师都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自己制作课件,自己查找资料,相关的教师能及时更新校园网的信息。

2、分阶段培训。师资培训中心根据信息化工程的进度和实际应用的需要,逐步分阶段进行培训。这些阶段并不泾渭分明,有时是交替进行,有时是同时进行。

(1)、初级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骨干老师进行培训。由于师资培训中心的设备建设是逐步进行,校园网的建设也是逐步完成。一切都还处在试运行阶段。首先让骨干老师熟悉、掌握相关技术至关重要。这些老师常常是边学习、边建设、边维护,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成长。转贴于 (2)、普及应用阶段。当师资培训中心的第一批信息技术设备建成,普及应用的培训就相应地开始。这一阶段以应用为主,面向全体教师普及培训,让每一个老师都能使用多媒体,都能上网找资料。同时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择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参与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工程的管理建设和教育科研,在实践中丰富他们的知识,增长他们的才干。

(3)、总结提高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普及应用,会发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反复。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发展,又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培训、总结和反思。老师们在实践中出的一些成果也需要进行及时总结推广。因此这一阶段的培训,既有针对骨干老师和中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推出成果;又有面向全体教师的普及培训,以更好地运用这些成果,适应新的教育方式,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3、多渠道培训。师资培训中心根据现有的师资状况、培训内容、财力情况及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多渠道的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1)、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经济、实用、方便,针对性较强,可边学边用,是师资培训中心培训的主要方式。主要由师资培训中心的骨干老师负责进行的培训。在普及应用阶段,由教务处组织,每两周利用课余时间,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方式上可采取能者为师,上课讲授的方式;也可采取发放资料或通过网络自学,完成作业的方式。

(2)、网络培训。网络培训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内容涵盖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且很多由知名专家讲课,有较强的自主性,除了对设备要求较高外,也比较经济。可采取老师自学的方式和要求全体教师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有关学习任务。

(3)、专业培训。专业培训主要是师资培训中心无能力进行的相对比较专业的培训。如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以及上级部门组织的一些专业培训等。专业培训主要针对骨干老师,费用基本由师资培训中心承担。师资培训中心根据财力和计划,每年送一些老师赴外学习,提高老师们的专业水平。

三、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

1、娱乐与教育教学结合。在计算机运用的初级阶段,鼓励教师上网、聊天,甚至进行看电影、玩游戏等娱乐活动,充分展示计算机和网络世界的魅力,吸引老师主动使用计算机。然后逐步引导,为教育教学服务。如利用Serv-U在服务器上搭建了FTP服务器,为每位教师根据其不同需要分配磁盘份额,只要在互联网中计算机的IE地址栏中键入FTP地址,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访问分配给他自己在师资培训中心服务器中的存储空间,既可以上传或下载老师的照片等私人材料,也可以传送、存贮教学资料,满足了远程存储的需要。师资培训中心校园网设置了视频点播,把影像资料数字化,既有电影、动画片等娱乐内容,供老师点播。既满足了教师娱乐的需要,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训功能,让老师在娱乐的同时,培养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掌握和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2、利用师资培训中心网站实行网上办公。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的和日常工作的管理,如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师档案管理、课程安排、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管理工作。教师可以登录中心网站解师资培训中心最近的工作安排和动态信息,如一周工作安排、考试通告、重要通知等。为师资培训中心信息管理提供相互沟通渠道,实现师资培训中心内部动态信息管理,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内部互通信息,并逐步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网整合,有效地提高师资培训中心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使管理水平更上台阶,同时促使老师不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师资培训中心要求各学科老师在任何合适的课程中使用计算机,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而不是只把他们与公开课、观摩课联系在一起,甚至把计算机设备当作摆设。要求在各学科学习中可以使用字处理,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可以使用网络课件、校资源库中的课件、绘图软件等一些教学软件进行教学等。并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中老年教师,要求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能接收、查阅校园网上的信息和上因特网查资料,能运用网络课件和校资源库中的课件进行教学。对中青年教师,要求不仅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还要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师资培训中心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中青年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际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作相应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分解,在教务处和科研处的指导下,不断总结、反思,并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和中心的QQ群,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寻找一条适合师资培训中心的多媒体教学之路。对一些比较优秀的课件、积件充实到校资源库中去,供大家共享。目前师资培训中心资源库应做好课件、积件的收集工作。鼓励老师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有效地解决师资培训中心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有利于教师的快速成长。

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不仅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迫使老师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备课、上课,使老师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逐步改变老师上课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从讲解向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转变以及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而促使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尽快成长。

4、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在与各学科的整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把有相近研究方向的个人小课题,形成合作课题或子课题群,或根据教学能力、兴趣、爱好、培训层次等建立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师资培训中心可聘请市教科所、市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有关专家作技术指导,进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目前我中心已承担了市级课题和多项子课题,老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多次在国家及市县的论文评比中获奖,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科研的能力,增强教师的信心,营造科研兴教的氛围,有效促进教师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

以上是我中心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师资培训,探索师资培训中心教师成长的一些举措计划。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师成长条件、途径的多样性以及教师本人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师资培训中心教师的成长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孙莉.《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培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

2、王厥轩.马联芳.《走向信息时代的教研与科研》.《上海教育科研》.2001-7

3、

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已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无疑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教师作为组织与实施教育的主体,其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模式和效果,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方法,以及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2004年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颁布实施,它作为第一部评价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为今后培训、考核和认证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供了依据。

本课题组对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分布于陕北、关中、陕南不同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取样范围涵盖市、县、乡,包括重点中小学、城市普通中小学、乡镇中小学的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教师,样本具有代表性。为了更全面、多方位地了解该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课题组成员亲赴各个学校,实地调查、访谈,取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保证了调查数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等查阅了1994―2008年相关文献资料40余篇,著作3部。

1.2.2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卷,并于2007年5至8月份对陕南、关中、陕北三个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867份,有效823份,有效回收率为91.4%。

1.2.3专家访谈法。

就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等问题咨询了相关专家10余人。

1.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用Office Excel 2003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态度现状

2.1.1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约占85.9%),不了解和非常了解信息技术的人数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9.9%和4.2%。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它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密不可分。同时,在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中,54.5%的教师家里都购置了计算机,这也为他们了解信息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1.2对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其应用价值是比较认可的。58.2%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35.6%的教师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教学改革,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较为赞同,有91.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基础教学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1.3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教师是否有意识使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调查结果见表1。虽然陕西省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接近80%,几乎所有学校都有相应的现代教育媒体,但是教师经常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只占36.1%,还有11.2%的教师从来不用,这至少说明教师对使用计算机技术手段的意识不强。

2.2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现状

2.2.1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算机基础知识了解的情况不是很好,操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11.5%的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不了解(表2),28.5%的教师不会操作计算机,能够非常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的仅占3.4%(表3)。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城市中小学的教师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和操作方面明显优于农村中小学,学历高的明显优于学历较低的,年龄小的明显优于年龄大的,男性明显优于女性。

2.2.2教学工作中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与水平。

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该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普遍不高,且在Word、PPT、Excel三者的应用上存在差异,对Word的应用能力与水平稍高于其它两个,不会应用PPT和Excel的比例基本相当,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PPT和Excel专业性比较强,需要有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才可以,而Word相对较为简单,只要会操作计算机的人基本上都能逐渐应用并熟练掌握它。

2.2.3课件制作及应用情况。

如表5所示,陕西省中小体育教师有参与课件作用及应用的欲望,32.6%的教师尝试过课件的制作,32.8%的教师能简单制作课件并应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专业人士的辅导,只有6.1%的教师能较好地制作课件并应用。通过对开发课件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主要运用PPT来进行课件开发,这个比例达到48.5%,运用Authorware来开发课件的比例为14.5%,6%的教师用其它软件进行开发,30%的教师根本不开发课件,而是通过购买现成的或者从网络中下载相应的课件通过稍加修改后进行应用。

2.2.4网页及网站的制作能力。

如表6所示,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网页及网站制作与管理的能力较差,50.5%的教师不会制作,40.3%的教师在相关软件的帮助下可制作简单的网页。只有5.5%的教师可创建网站,熟练创建并管理网站的人数更少,只占3.7%。

2.2.5Internet应用能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如表7所示,陕西省中小学大多数体育教师经常上网,不上网的人数比例仅为10.2%。教师上网的主要目的按降幂排序为:网上聊天、查找信息、浏览网页、网上阅读、下载资料、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和信息(见表8)。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中小学不重视体育课,不重视体育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不少教师通过网上聊天、浏览网上新闻、网上阅读、玩网络游戏等方式打发自己的时间,而通过网络为教学服务的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2.6病毒处理及计算机日常维护能力。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病毒激发对计算机数据信息具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且占用磁盘空间,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病毒处理是计算机日常维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能够显示一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表9所示,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计算机病毒处理能力一般,较好和熟练的比例仅为15.7%和9.7%,不会进行病毒处理的比例达28.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制约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因素分析

2.3.1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

观念问题是制约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从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本身,有不少人在认识上与现代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观念陈旧,认识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重视,教育信息化观念缺乏;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体育是在操场上进行的教育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有些教师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却仅仅滞留在认知的范畴,认为使用计算机等设备太麻烦,或者对电脑及网络存在“畏难心理”,因而不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去。

2.3.2资金不足,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设不力。

要实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必须有一定的应用环境作保障。这样的环境主要包含两个:一是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软硬件设施。从调查中发现,不少学校尽管配置了电脑,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校校通”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上级的硬性指标或是为了政绩,临时配备以装点学校门面,而并未真正将硬件设施的配备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绝大多数学校计算机不但数量少,而且性能低,兼容性差,无法满足正常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需要。此外,体育类教学软件几乎是零,仅有一些城市重点中学、城镇中学为开展评教、评优时购买一些,重形式而轻内容,实用性差,而农村中小学一般用有限的资金购买所谓主课的软件,体育类软件基本上不购买。二是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小气候”。从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体育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就高,否则就低。

2.3.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不足,能力偏低。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一是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机会少,时间短。从调查中发现,85%以上教师都愿意接受上级部门或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但实际通过脱产方式(1―3个月)进行学习的不足20%,大多数参加的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校本培训或自学,或者根本就是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进行的临时培训,有的甚至只是报名而未进行培训。二是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缺乏。课题组在本次调查走访中发现,在城市附近和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还有1―2个负责信息技术管理和教学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数中小学根本就没有专业教师。这种情况使得体育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有问题时难以解决,打击了其应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其能力相应就难以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绝大多数对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对其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比较认可,但应用意识不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不高,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教师优于农村教师,学历高的优于学历较低的,年龄小的优于年龄大的,男性优于女性。

3.1.2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与水平方面存在差异,Word优于PPT和Excel。

3.1.3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有制作课件的欲望,但受相关知识限制,能够制作并应用课件的人数甚少,大多数采用PPT来开发课件;网页及网站制作与管理能力较差。

3.1.4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网络,但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的比例不高;计算机日常维护能力一般。

3.1.5制约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主要因素包括: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资金不足,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设不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不足,能力偏低。

3.2建议

3.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大量事实证明,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于体育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乃至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教育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要通过观摩交流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较好的学校,提高对学校体育的认识,重视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

3.2.2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

在经费的筹措上,要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的协同发展。首先要加强体育类软件环境的建设;其次要通过宣传、奖罚等措施形成应用信息技术的“小气候”。

3.2.3加强体育师资的信息技术培训。

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其培训计划应建立在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的基础上,再结合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升级培训、校际培训和参观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途径,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238):20-21.

[2]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5):35-41.

[3]刘和海,李梅,王建芳.安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6,(2上):64-67.

[4]刘志波,郑良栋.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误区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4,(8):75-78.

[5]桑新民,郑文勉,钟浩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3):8-11.

[6]杜红,王海燕,李素贞.陕西农村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J].新西部,2007,(4):82.

[7]闫铁莹.对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思考[J].继续教育,2005,(4):16-17.

[8]刘峰,刘绍青.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J].中国农业教育,2005,(6):62-64.

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设备管理;资源应用;转变教学方式;资源整合

通过几年来对信息技术学科、乡镇现代教育资源中心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班级多媒体工程的亲身经历,笔者谈谈对班级多媒体工程设备的管理、维护与应用的一些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83-01

1.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制

县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县教育发展整体战略,提前部署各项工作,成立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统筹协调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并督促各学校成立信息中心或信息技术教研组,要求校级领导主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一级分别成立项目工程领导小组、培训组织和教研、技术服务队伍。工程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主要负责工程进行统一部署和监督检查,协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技术培训小组由学校电教管理员任组长,成员由学校微机老师和信息技术特长教师组成,具体负责对老师进行班班通的技术培训和设备维护,以及各级教研课的课件指导和课前设备调试。要求各小组既分工又合作,确保学校班级多媒体系统的正常运行。

2.注重过程管理,切实服务教学

各学校班级多媒体工程的建设,目的在于应用。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各学校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有效保证了远程教育资源及设施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2.1 加强对软硬件设备设施的管理。软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行是班级多媒体教室应用的基础,班级多媒体设施有他特殊性和复杂性,学校必须配备技术过硬的专兼职骨干教师担任电教技术管员,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1)硬件管理。学校班级多媒体系统由备课系统、卫星接收系统、服务器系统、网络系统、级多媒体应用终端系统几大系统组成。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应用维护能力,对学校的设备设施了如指掌,尤其是服务器建设和网络维护能力。建议各学校安排两名技术人员,其中一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一名兼职管理员,另各年级组指定一名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负责整个年级的设备,保证了学校网络的正常运行。(2)软件管理。一是学校备课系统的管理,规范备课系统运用制度和操作,做好网络监督工作。二是卫星接收系统的管理。远程接收机一般也是学校远程教育资源的服务器,便于班级多媒体教室电脑同时访问远程资源。做好远程接收软件的数据备份。三是多媒体教室终端电脑软件管理。为更好保护教室机软件系统,使用自动还原C盘功能,并把相关事项告知各教师。另外,技术管理员还用移动硬盘克隆了一份教室操作系统和电子备课系统,便于系统崩溃后快速安装,保证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由于各班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各班选出1-2名学生做为学生管理员,对电子白板、投影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对一些不熟悉软件设备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使教师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2.2 加强教育资源的管理。(1)在电子备课教室安装好系统,使各位教师能更好调用教育资源,更好完成备课任务。(2)加强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管理。各学校网管员认真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完全接收,对下载的资源及时进行归类、整理,建立服务器IIS,使局域网内各电脑终端随时调用,尤其是电子备课教室。为确定能容纳更多的远程教育资源,要及时增加硬盘容量。(3)不断扩充远程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地挖掘、更新教学资源。一是为教师提供新的教育资源网,如:国家数字教育平台、广西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等网站资源,大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为老师们更好地选择、整合资源提供了方便。二是建立各校自制资源库。学校电子备课系统中,有专门用于上传教师自制课件和学校优质课视频,供教师们选用,这样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

2.3 加强班级应用管理。制度保障,加强督促,落实课堂。为落实远程教育资源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如:《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登记制度》,《班级多媒体使用制度》等,充分保障各终端真正运行起来,并与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益。

2.4 开展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共同提高。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交流教学思想的有效途径。定期开展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全校教研活动,在上课前,先由上课教师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定详细的教案,选择、修改优质远程教育资源;然后由教师上课,做好听课、评课研讨。通过开展教研活动,让上课教师锻炼了自身能力,认识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让听课教师学有所得,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5 用好教育技术装备统计系统,加强教育设备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做到分年度整理、内容齐全、记载详实、整理规范、专盒存放、方便查找。其内容比较全面,主要包括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工程建设、固定资产登记、工程验收、资源接收、资源使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2.6 健全制度,活动丰富,保证班级多媒体管理应用的长效性。为加强电教设备的管理应用,要制定一系列制度。一硬件方面,包括网络使用规范、网络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平台、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维修保养制度特别是投影机的正确使用,因为投影灯是按小时计算机使用寿命的。二软件方面,包括网络教室及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更新规范,教学软件、工具软件的培训推广应用制度,软件的购买、收集、制作制度,音像制品、素材库软件的使用保管与借还工作等。三教师应用教育资源方面,要求教师课堂使用各种数字资源率至少达总课时的75%。

3.创新培训形式,提高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养

由于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为更好地用好班级多媒体和电子备课系统,首先必须解决教师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各级培训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师资队伍信息化素养这一目标,突出中小学信息管员专业技术培训和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两个重点,创新培训模式,把自主学习与集中授课、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丰富内容,强化管理,注重考核,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

4.强化督查,促进应用水平再提高

要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督导评估机制,将中小学利用各种模式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情况和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课程进行授课的情况纳入全市教育教学工作大检查的范畴,采取抽测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监测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情况等方式,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进行定量评分和定性评价,这极大地调动了学校抓促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一、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高。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时代,要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在掌握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档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医院科学研究和医学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在如今的电子档案时代,计算机操作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是档案管理者必备的工作技能。而大部分医院档案管理中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大部分由行政、医技部门站岗者担当,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老化、管理水平滞后的问题,不符合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电子档案的管理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而医院对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医疗设备和仪器的投入力度较大而忽略了档案管理所需硬件环境等的资金投入,专业档案软件配置老化想象严重,扫描仪、刻录机等硬件设备的购置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建设水平不高。

(三)电子文件的特性带来的问题。与普通纸质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保存环境特殊,并具有信息易共享,难识别的特征,这一系列的特征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在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文件资料对操作软件极强的依赖性给重要文件的安全管理带了隐患;而且电子文件很容易被修改和复制,这样就难以保存档案的原始记录,档案将面临盗窃、修改、丢失甚至销毁的危险;此外,电子文件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在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中难以对其进行正确决断;最后,存储电子文件的光盘和其他储存介质的保存问题也是一个问题。

(四)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制度不完善。目前医院电子档案的管理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档案的管理,医院对电子文件的特性没有充分的了解,所以不能准确预测电子文件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档案管理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大部分医院没有制定完备的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销毁等一些列配套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过程随性强,医院信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加强医院电子档案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应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在具备档案专业的理论知识外,使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文件知识,通晓知识产权保护和基础的网络安全维护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运用和操作能力,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发挥必要的监督作用。

(二)加大对电子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医院领导应提高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档案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购买高性能的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文件管理软件等,还要配置必要的网络安全软件,提高文件管理的安全性;为电子文件建立安全有效的储存空间,加强对光盘等储存载体的保存管理,档案库房配置好除湿、空调、灭火设备。

(三)严格把关电子信息的归档,做好电子信息的动态管理。首先,对电子信息进行严格的检查、鉴定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电子信息的专业性和安全性。其次,加强对电子信息的动态管理,及时对其进行更新和补充,实行动态管理。

(四)不断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并明确档案管理中责任的归属,做到有章可循。电子档案从收集到利用整个过程的工作纳入到科室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程序中,并将其纳入到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中,规范档案管理行为。

三、结束语

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计算机操作系统能够对内、CPU、外设进行系统管理,在进行管理时,通常会涉及到某些模块或者程序,一旦在这些程序获模块内部存在着缺陷,例如计算机内存管理模块有缺陷的问题,一旦某一个外部网络的连通,有可能出现整个计算机系统会因此崩溃的后果[2];同时由于操作系统支持在网络上安装或加载程序以及传送信息,网络应用的一个最重要作用就是对文件传输的功能,例如FTP,这里包含可执行文件,通常这些功能也会带来不安全隐患。这些安装程序经常会附带一些可执行文件,由于这些可执行文件实际上都是人为编写的程序,一旦某个部分有漏洞,可能导致整个操作系统的崩溃;事实上,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允许用户创建进程,而且支持进程的远程创建与激活,被创建的进程仍然能够具备再创建的权利;同时操作系统还具备一些远程调用作用,而远程调用是指一台计算机能够调用远程一个服务器里面的某些程序,能够提交程序为远程服务器服务[3]。远程调用必然需要通过众多的通讯环节,在中间环节有可能会出现被人监控等安全的隐患。

网络互联有被暴露的可能。就网络的开放性而言,因为网络技术是全开放的,导致其所面临的网络攻击来源几步确定:可能来源于物理层对传输线路的攻击,也可能来源于来网络层对通信协议的攻击,还可能来源于应用层对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漏洞进行的攻击;就网络的国际性而言,反映出网络的攻击者可能是本地区的网络用户,还可以是来自互联网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黑客,因此网络的安全性同时还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就网络的自由性而言,大部分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来说,通常并没有技术上的限制,这些用户能够自由的上网,去与获取不同信息[4]。

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及其功能解析

1入侵检测。所谓入侵检测技术是指为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和配置的一种可以及时识别并且报告系统中未经授权或者异常现象的一种计算机安全技术。它基于在不妨碍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对网络行为、安全日志、以及审计数据或者网络数据包实施的安全检测,能够实现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时时监听,能够发现任何不希望发生的网络行为,能够发现对计算机系统的闯入或者对计算机系统的各种威胁,可以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背安全策略的活动,能够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以及误操作的实时监控,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资源不被攻击,通常被认为是防火墙技术之后的第二道安全技术[5]。入侵检测通常分为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以及混合入侵检测的三种类型,在实际中广泛运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

2可视化。所谓网络安全可视化技术是指对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以及入侵检测技术的优化补充。该技术通过利用人类视觉对模型与结构的获取功能,把海量高维抽象网络与系统数据通过图形图像形式反映出来,实时反映网络通信的特殊信息,展现当前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然后通过一种人性化的方式把网络上潜藏的安全风险明确地告知用户。能偶帮助网络安全分析人员直观及时地观察到网络中的存在安全威胁,运用繁杂高维数据信息快速地对网络状况展开,进而发现网络异常入侵,然后预测网络安全事件发展未来趋势,从而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变得更智能、更及时、更便捷[6]。

3防火墙。所谓防火墙技术就是指网络之间通过预定义的安全举措,对内外网的通信强制实施访问检查的安全防范措施。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隐蔽内部网络结构,提升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通过限制外部用户对内部网络访问以及规范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的权限,从而防范外界网络用户运用非法途径通过外部网络潜入内部网络,进而访问内部网络资源,通过防火墙能够起到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作用。防火墙技术能够对两个或者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例如链接方式,通过一定的安全举措进行检查,从而判断网络之间的通信能不能被允许,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态。一旦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可以适时适当的报警,同时能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与攻击的重要信息。通过防火墙技术对内部网络的进行划分,能够实现对内部网重点网段进行隔离,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产生的影响。

4漏洞扫描。所谓漏洞扫描是指自动检测远端或者本地主机安全的技术。漏洞扫描程序利用已经掌握的网络攻击信息,同时将它们集成到整个扫描过程当中,然后通过查询TCP/IP各类服务的端口,监控本地主机系统与远端系统的信息,对网络实施模拟攻击,通过记录目标主机的反映,然后收集相关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与数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并且按照统计的格式输出,这样便于日后的参考与分析[7]。这种技术能够帮助网络安全管理员准确的掌握网络的安全现状,从而使得部分复杂的安全审计与风险评估工作变得容易,在了解计算机信息网络脆弱点所在的前提下,制定有针对性地利用优化系统配置与打补丁等诸多安全防范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最终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

5数据加密。所谓数据加密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把明文数据通过变序或者替转换为密文数据,实际应用时再把密文数据转变为明文数据输出,达到隐藏信息内容的目的,最终使非法用户很难获得信息的真实内容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机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通常用于对动态数据与信息的保护,而一个加密系统是由明文集合、密文集合、密钥集合以及算法构成的,其中,密钥与算法是数据加密系统的最基本单元,算法就是由一些公式、法则以及程序组成的,它明确规定了明文和密文之间的转换的方法,而密钥则能够看作算法中的参数。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能够有效地防范内部秘密数据被外部人员破解、窃取以及篡改。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途径

1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技术培训。人为攻击计算机是网络安全所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是典型的认为攻击。这类攻击通常分为以下两种:其一是主动攻击,它通过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与完备性,通过截取网上的数据包,并对它实施更改导致它失效,也可能故意添加一些对自身有利的信息,起到信息误导的效果,或者直接登陆进入系统使用并占用很多的网络资源,从而使得系统资源的大量消耗,最终损害合法用户的权益。其二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妨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取、窃取、破解从而获得更重要的机密的攻击方式。以上两种攻击都会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破坏,并会使得导致用户数据的泄露。

2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加强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设备安全管理,一方面要为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除了要控制温度、湿度以外,叶要做好防尘、防电磁泄漏以及防干扰、防火、防有害物质和防水防盗等很多防范措施,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为消除安全威胁,一定要制定安全规范与严格管理制度,即在没有经网络管理员许可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可以任何理由打开机箱,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的搬迁或更改相关硬件设备,一定要由网络管理员负责,任何人不得私自做主;当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出现硬件故障时,要及时向网络管理员报告,由网络管理员处理。

3注重网络及计算机软件的安全管理。软件的安全管理及其反病毒技术是网络安全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计算机系统的不安全大多来源于计算机病毒。在单机运行环境下,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软盘与硬盘进行传输的。计算机软件管理可以采取很多方法进行防范,诸如用硬盘启动机器、外来软盘、设置开机及进入系统的口令、经常用病毒检测软件进行检查、对重要的计算机和硬盘信息做好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