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员工关系管理 中小企业 员工激励

一、员工关系管理定义

所谓员工关系管理,是指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对企业中涉及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员工之间的各种工作关系、利益冲突和社会关系进行协调和管理的制度、体系和行为。从广义上讲,员工关系管理是在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中,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过拟订和实施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和行为,以及其他的管理沟通手段调节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并为员工、社会增值。从狭义上讲,员工关系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管理。随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二、中小企业特点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除国家确认为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一般我们认为微型企业是雇员人数在8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人或家庭经济组织等。

(二)中小企业的特性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柱石。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3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3%,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非国有企业为主体。依据主管部门的估计,目前,我国国有中小企业的户数在全国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仅占14.8%,而非国有中小企业中又以民营和私营性质为主体。第二、以劳动密集为典型特征。中小企业生存井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明显高于大企业。第三、员工关系管理特殊。“生存”是中小企业最紧要的问题,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因此,中小企业的战略核心是业务,一切行为均体现出明显的业务导向,一般较少关注员工关系管理这样的职能工作。

三、中小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1)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脱离管理实践,对企业文化理论的应用不够完善,只是处于一种起步阶段。

(2)中小企业中纵向沟通中的向上沟通做的不好,或者说是还没有得到重视。由此导致的工作失误以及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低下时有发生。

(3)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是根本,而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了员工关系管理根本的缺失。

(4)现在中小企业的薪酬体系和福利政策还不是很完善,或者说是还没有达到让大部分员工满意的程度。

四、员工关系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关系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是企业的理念、价值观念等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具有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如果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的文化,额可以不知不觉地影响员工的心理、性格等,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企业风尚、企业礼仪、企业形象等对管理关系管理都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知道,企业的形象代表着外界对企业的评价,这也关系到员工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程度,间接地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的员工关系与企业文化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所以企业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一)畅通沟通渠道

沟通是一个有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沟通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而进行的信息、知识传递和理解的过程,企业中上下级之间的纵向沟通影响重大,企业应把纵向沟通的方式由单一的面谈转为多样化,日常的如电子邮件、电话或座谈会等手段,都能够作为纵向沟通的方式;增加管理者与下属的见面机会,增加管理者与下属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机会,提升两者之间的信任度与合作性,进而增加管理者与下属的公开性。同时良好的管理沟通也是减少员工流失,增加员工归属感的重要部分。

(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关键。企业管理者应进行员工激励方面的学习,把员工激励合理地运用到到企业管理当中去,在员工出色的完成了工作任务之后,合理的运用一些手段,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来达到激励的目的,可以以公开表扬、授予称号、颁发奖状等形式出现。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优化薪酬体系和福利政策

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自身薪酬体系,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吸引和保持优秀员工、鼓励员工积极提高工作技能和能力、激励员工高效率地工作并创造有利的文化氛围,一定要基于科学的职位评估与业绩考评,至少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三个部分;重视薪酬策略,从企业的经营战略出发来确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建立起一个合理、科学的薪酬系统;对薪资结构进行调整,定期对薪资结构进行修订,以保持其具有市场竟争力;注重福利的影响力,对福利的实施进行控制,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福利政策。

参考文献:

[1]丁怡.浅析当前企业员工关系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2).

[2]李建新.员工关系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2]刘灵.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07,(27).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短缺情况的出现。这些问题将会反作用到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如何妥善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点。节能是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形式。加强对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的研究,才能够发挥出机械设计节能效果。机械设计节能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1 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

机械设计节能在动能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传统机械设计主要考虑的是输出功率变化,特别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波动。机械设计节能对于设备加工精度与周期影响更为突出,在设备加工的时候,需要根据动能状况及时地进行能源回收或者转化。并且根据节能特点,做好设备调节系统动能变化,能够在最小范围之内完成能源的回收。输出力会根据节能状况进行调整。在不同运行环境中,机械设备输出力会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相同机械设备运行过程都会涉及到节能改善。在较短的时间内机械设备运行会产生较大的波动,这些波动出现的阻力都会影响到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并且会随着变化减小,节能的效果也会更加的明显。机械设备在运行的时候都会涉及到摩擦等阻力,调整零件精度或者的方式都能够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在机械设计节能效果上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无用功的产生,对于节能原理要进行充分的总结,处理好动能、输出力以及无用功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设备情况进行机械设计节能的改进。通过对参数变化的研究,实现能源的有效节约。

2 机械设计节能的应用效果

2.1 人才培养与新技术的应用

机械设计节能涉及到很多多方面的知识,需要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完成。专业人才是开展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研究的核心基础。针对这种情况要持续进行工作人员专业培训,这是实现机械设计节能必要条件。在实际技术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突破,并且要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机械设计节能水平的提升。

2.2 强化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控制系统对于提升机械设计节能效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电子控制系统能够对机械设计节能进行实时监控,做好机械设计节能控制工作,通过智能化系统对机械设计节能状况进行判断。有效地控制功率输出,并且避免消耗的进一步扩大。使机械设计节能效果达到最大优势。电子控制系统同时还能够对自身进行检测,发现其中存在的限制因素,有效地延长机械使用的寿命。

2.3 加工设备设计

工业生产机器主轴在运行中产生的波动很容易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个问题。需要利用机械设计节能技术在机器运转过程中加入转动惯量较大的飞轮,这样能够更好地起到调节波动的作用。能够将不均匀系数都调控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保证机器能够正常的运转。在不均匀状态下的输入功率都会产生较大的能源消耗,并且输出与动能变化产生的数据会持续的叠加。机器运转中的转动惯量飞轮会根据初相位不同进行功率比较。在平衡理论下的机械运转数据差距也会变得更小。

2.4 升降机械设计

升降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升降机节能环保,就要在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下对升降机进行能源消耗控制。升降机械主要是大压力容器下驱动的设备移动,这样就能够实现机械在空中进行作业或者维修。升降机产生的消耗主要是来自于货物运输上升或者下降。高空机械作业都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动力与能量进行高度调整。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开展高空作业。但是在实际工程作业中,机械设计节能原理会对升降机的结构与设计进行优化。最终将会实现能源的节约。比如,当曳引驱动机构和传统的升降机械以相同的速度提升质量相等的货物或者重物时,前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升降机的平衡,减少升降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使得系统势能在最小范围内变化甚至维持常量。机械设计节能工作的开展需要处理好材料与动力源之间的关系选择。要将设计理念融入到升降机结构中,特别是要注重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电子控制系统能够更加突出升降机的自动性,并且会实时进行监控,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3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载体。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够实现自然、资源、人类等方面的和谐统一。特别是工业生产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会实现节能减排。针对这种情况要强化机械设计节能效果,明确掌握全面的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通过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工业实践生产,这样能够实现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资源出现严重浪费,在根本上保o环境。对于构建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机械设计节能在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巨大作用。保证机电产品消耗得到控制,实现降低输入功率。

参考文献

[1]宫浩.浅谈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5,08.

[2]石建.关于机械设计加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5,09.

[3]万仑仑.浅谈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J].科学中国人,2015,18.

[4]石磊.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分析[J].科学家,2016,09.

[5]谈亮鸿.浅析食品机械设计与普通机械设计的对比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

[6]陈永胜.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5,05.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 微课 机械基础

一、翻转课堂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手机、网络等与我们的工作、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般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内容,然后学生课下完成作业。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不同,它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微课视频或课件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提问检查,并解答学生的疑难和不懂之处。课堂由以前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变成了教师学生交流、探讨的平台。该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微课主要是针对某门课程的内容要点或教学活动制作的学生学习资源,主要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可以随时随地点击观看。微课着重于某个知识要点,视频的录制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讲解的内容要抓住关键问题,讲清重点、难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约束。

翻转课堂以微课为前提,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翻转课堂以微课作为知识载体,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知识的预习。在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人人参与,协作探究。这种模式激发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发现,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笔者在此以机械基础课中齿轮传动这一教学内容为例,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机械课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初步知识,熟悉相关的国家标准,掌握常用机构,零件,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并能对一般的机械传动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机械基础这门课的 知识点相对其他课程来说,比较多且很分散。这门课与实际生产联系比较密切,有些内容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很抽象,在课堂上很多东西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多观察实物,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形象直^的物体。

1.教学内容分析

机械基础这门课是关于机械综合知识原理和运用的基础课。齿轮传动是机械基础课中关于机械传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齿轮传动是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传动。学习了本课内容后,学生知道了齿轮传动的基本知识及计算等,为后面学习其他的机械传动提供理论方法依据,并且为以后学习机械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齿轮传动这部分内容与生产实际联系较大,需要根据公式进行相关的工程技术计算,而直齿圆柱齿轮应用最为广泛,因此,把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和计算作为教学重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难点。要让学生做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达到学以致用。

2.教学流程设计及评析

首先是课前三环节。

(1)设计导学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备课写教案,并给学生制定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依据,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

①学习目标:熟悉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理解渐开线齿廓的形成,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尺寸计算。

②学习内容:齿轮传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传动的类型及其传动特点,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齿轮有关的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③学习任务:仔细认真阅读自主学习任务单,掌握重点,观看微课视频,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做好课前学习。

(2)教师录制教学视频。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录制了三个微课视频:齿轮传动在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渐开线齿廓的形成过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的介绍

(3)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课下观看视频后,对视频中不懂的地方或有疑问的方面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另外,学生要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学习,以巩固知识并发现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学生课前练习的题目数量、难易要求、达到的目标等,让学生完成旧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新知识的提前预习。学生可以在家、在校,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进行学习。教师学生之间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书面留言、语音交流、视频交流等。同学之间也可以讨论交流,互动解答。

其次是课堂四步骤。学生课前对知识已经预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真正掌握学习内容。

第一,检查提问。教师首先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检测的目的主要是查看学生课前预习掌握的情况。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合作探究。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个任务。这些任务要比课前学习难度大一点,让学生感觉只靠课前的努力还不够,需要更加关注于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合作、互助、探究。

第三,成果展示。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讲解。成果展示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第四,评价总结。课堂任务结束后,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心理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后续的学习。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三部分构成。

最后是课后工作。课堂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课上的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并将学生前期完成的电子任务书整理后,上传至班级群进行资源共享,以便学生随时查看学习。

三、关于翻转课堂的思考

第一,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不用跟着教师的节奏来学习,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翻转课堂,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探讨、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微课视频,设计课前预习问题、课堂的引导性问题。

第四,翻转课堂有一定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前学习缺乏监管,学生是否能独立认真地学习,思考问题是否真正动脑,作业是否是自己完成的等教师不能掌握的实际情况。这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23-02

一、课程介绍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是高职食品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高职食品专业的学生获得必要的食品加工机械的理论、工作原理、工作过程等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食品加工机械的操作能力及选型能力,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时选用食品机械和相关工艺革新打下必要的基础。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等课程。但高职高专因为学制只有三年,要在有限的时间学习更多的食品专业课。因此,相关专业负责人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只保留了《机械制图》一门课。这样一来,就造成了食品专业的学生在机械基础的理论方面比较薄弱,导致对食品加工机械内部构造、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加之本课程的课程量较少,只有32学时,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上述情况的出现,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中跳出来解决问题。

二、常规的教学方法及其缺陷

常规的教学方法就是黑板理论教学与实验室简单的加工机械操作。教师进行理论教学时按照教程内容逐一讲解。从机械的原理到构造,仅是利用教程中的插图。虽有实验室的加工机械可以弥补学生的认知缺乏,但是食品加工机械种类繁多,学生无法一一接触,这种教学使得学生对机械的认识缺少直观性和想象空间,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

三、相关的教学改革

1.本科院校的改革。针对上述的情况,已有一些本科院校如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针对该课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了诸如计算机动画设计、利用学校设备资源、举行讲座、让学生参与教学、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措施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利用专业群优势,强化课程群建设,以此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1]。山东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也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手段、加强与改革实或教学环节等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2]。

2.高职院校的改革。高职院校如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显著[3]。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对该课程进行调整,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重新制定课程标准,改革原有教学手段,用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竞争力[4]。

四、笔者进行的教学探索方法及效果

笔者自教授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起,便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1.针对市场需求,确定授课内容。本专业每年都会到企业进行广泛的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查的内容中有一项就是关于食品加工企业的设备情况,比如学生就业企业使用的设备类型、企业的生产是否使用新技术、新设备,设备的型号、产能、对操作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等。通过这些调查,笔者把企业中常用的设备进行归类。确定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哪些设备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哪些设备仅要求学生了解即可。通过调查,企业常用设备及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如下图所示:

市场时刻在变化,调查每年也在进行。因此,上表的情况也会因为市场的情况而变动。这种针对市场的教学很受企业欢迎,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2.现场教学,直观明白。高职学生因为专业课程设置的缘故,机械方面的理论基础较差。因为本专业在实验室安装有部分食品生产配套设备(如表所示)。因此,笔者在有些章节的学习时,会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笔者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实地接触食品加工设备,进行理论及结构的讲解,然后再进行设备操作。现场教学直观明了,学生可以轻松掌握设备的原理和操作。同时,学生对操作设备倍感兴趣,现场学习上手很快,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3.企业实习,课堂延伸至企业。本院食品专业每年都有学生去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完全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上班下班。学生经过培训可以直接操作企业的规模化食品加工机械,对设备的原理和操作的认识更深了一层。课堂知识延伸到到企业,学校课堂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掌握牢固透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既可以验证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亲历感受企业文化。学生思想上获得了激励,回到学校后,端正了学习态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实习使得学生受益良多。

4.视频资料辅助教学,通俗易懂。近年来,很多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视频教学的方法。视频资料能够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融为一体,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符合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习惯和兴趣[5]。笔者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此种教学辅助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从网上寻找一些视频资料。视频资料包括设备的原理动画和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比如粉碎设备、果蔬清洗设备等设备的原理动画,也有方便面、巧克力、饼干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学生对视频资料的兴趣浓厚,因为视频直观地再现企业生产的实况。学生观看视频如同亲临其境,对设备的原理和运作过程一目了然,并且视频中生产线比较完备,产品生产从起始的原料处理到最后的产品包装一应俱全,使得学生能够熟悉产品的整个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规律,增加其对教材知识的掌握。

五、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合格专业人才

从以上可以看出,围绕本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涉及多个方面,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教学改革不是目的,改革是为实现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服务。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合格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不仅需要方法,还需要得到最优的执行。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合力来实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食品加工设备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学方法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海乐,邹小波,等.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6):106-108.

[2]周泉城,陈善峰,等.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178-179.

[3]王海东,贺峰,等.《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1,41-43.

[4]朱亚珠.调整高职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结构[J].科技信息,2012,(35):301.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第5篇

机械原理教学方法创新思维一、引言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类人才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制造企业需要的是既有机械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与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能力人才,这一人才需求的变化,使从事机械人才培养的我国大学工科教育必须全方位的改革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迎接新的挑战。因此在机械专业的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再学习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机械原理是机械专业的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关于常用机构的结构、运动和动力分析及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各种机构的结构与运动分析等知识的讲解,学生当时虽然学到了这部分的机械知识,但是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发现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遇到教科书上没有的实际的机械设计问题,就束手无策。

二、应用案例教学法,将创新思维方法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

从心理学角度讲,新奇的事物对学生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要能针对教学中的重点,进行案例的选择,恰当地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定向探索问题。

在讲解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时,我们收集了典型的机构案例,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再现,并设置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深化,而且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机构知识形象化,概念具体化。例如,由机构组成原理可知,任何平面机构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机构加若干个基本杆组组成的。在讲解机构组成理论时,我们先出示了一个送杯机构的结构图,请学生分析此送杯机构能否达到其设计目的,这不仅引起了同学的好奇和争论,也在课堂上设置了思维的发散点,在论述了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后,要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此送杯机构的设计有哪些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这使学生有了充分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思维空间,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在此基础上,带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包装机械和各种机构模型,让学生绘出其运动简图,再在实验台上拼接出来。经过这么一个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机构组成知识就不再是孤立、静止、抽象的符号与线条、呆板的公式,而是有机的、形象、生动的机构知识,同时领悟了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这为他们将来进行机械方案构思打下基础,激发了学生对此课程的学生兴趣。

三、构建新型的授课体系,启迪大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与层次的不同,我们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学生分组研究、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指导等方法结合起来。

课堂授课中,除了讲授主要教学内容外,还把机械原理课程的有些章节授课方式与内容作了调整,把机构中的一些理论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为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例如在讲连杆机构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了连杆机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连杆机构的类型后,提出了连杆机构为什么在机械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哪些基本特性?连杆机构的尺寸变化对这些基本特性有何影响等问题。让学生每4~5人一组分组课后研究,每组选定一类四杆机构,自己拟定尺寸,应用三维CAD软件,进行建模和仿真,并作出书面报告。通过三维模拟和分析讨论,学生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而且因为亲自拟定机构尺寸,分析和观察了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压力角等现象以及尺寸变化后对上述特性的影响等,学生享受了“发现”知识的快乐,由于是自己构思、自己模拟仿真,生动形象、看得见、印象深,记得牢。我们还布置了一个小论文,论文的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内容是收集应用连杆机构的实例,要求观察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哪些物品应用了连杆机构,要求拍出实物照片,研究的实物用途、满足的功能,作出实物的机构运动简图,说明连杆机构的类型、特点;说明研究的物品应用了连杆机构的哪些特性等,分析物品的设计巧妙之处,还有何不足之处,能否改进等。这激发了学生很大的热情,学生走出课堂收集资料,以前熟视无睹的物体,现在看见其能动,就去捉摸其原理,收集了有玩具、健身器、铰链、电动伸缩门、折叠画架等四十多种例子。同时,让小论文写得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由全体学生讨论和评价,这使上台演示的学生受到激励,得到了锻炼,也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感受到机械就在我们的身边,消除了对机构设计与创新的神秘感。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课外兴趣小组进行辅导,在学生进入课题时,向学生介绍设计思想和创新方法,引导课题小组积极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克服思维定势,发散和激励思维,从功能原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探索和研究中,逐步解决问题,完成设计。

四、以创新大赛等实践活动引路,拓展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