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林绿化调查报告

园林绿化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林绿化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园林绿化调查报告

园林绿化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我们不能无视人类无尽需求所引发的技术替代、产品升级以及专业服务的细化,这个进程也不会存在终点,我们只是对这类业态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而追根溯源,投资应当着眼于未来,但投资的本质却没有一定的标准和限制,对投资成败的判断目前只能用收益率来衡量。因此,当大家热衷于高技术、新应用、新名词的同时,不妨冷静审视一下我们的周边,也许就会发现身边也有很多极具潜力的投资领域,只是我们没有去关注和深入了解,园林绿化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去过发达国家的朋友对国外的园林绿化念念不忘,并以此为标准来展望中国城市的未来。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也开始加足马力。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一定对周围园林绿化的变化颇为感触,特别是对比五年前、十年前乃至更久时,这种感触更为明显。尤其是那些新建的城区,更是宛如一个大花园。再观察最近几年新建的高速公路、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时也是如此。而我们在感受这些变化时其实已经触及到了一个市场容量在千亿级以上、具有蓝海特征的行业。

广义上讲,园林绿化是指充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条件、地貌特点和基础种植,将城市按国家标准规划设计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具有地方特色和特性的园林植物最大限度地覆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加以组织和联系,使其构成有机的系统。园林绿化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维护与提高,是人工重建生态系统的系列措施和模拟自然的园林设计手段,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花、草、树木)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

园林绿化行业是具有多种产业特性的综合性行业,包括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养护四个方面。以上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园林绿化一般先由设计师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好后再由施工方进行工程施工,工程完工后,则进入养护期。园林绿化苗木种植主要为园林工程施工服务,同时绿化苗木的品种和资源对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也产生一定影响。

发展现状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起步于计划经济时期,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始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使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对园林绿化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0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并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使得各级政府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全社会广泛参与城市绿化的热潮开始形成,园林绿化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园林绿化产业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7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的163.2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526.6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56%。

进入到新世纪后,中国各地的房地产建设呈现出繁荣景象,而与之配套的园林绿化的支出也逐年增高。根据以往数据粗略统计,地产项目配套园林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4%,其中高层、小高层住宅投资比例为1%-3%,别墅类或类别墅为2%-4%。按保守估计,假设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近似于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以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2%用于配套园林支出测算,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地产园林设计和工程的市场容量约为724.63亿元人民币,并且随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一市场容量还将变大。

巨大的园林市场催生出大批园林企业,使得这个时期成为中国园林企业发展最快、数量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些国有制性质的园林绿化企业纷纷改制,组建成立公司制的园林企业。根据《2007年六家联合行业调查报告》统计,目前中国园林企业数量总计已达1.6万家左右,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国共有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1200余家,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2000余家;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整理,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共250家。

行业特征

由于园林项目从前期项目招标、景观设计、工程原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项目维修质保等各个业务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发包方对园林工程结算和园林企业对材料供应商及分包商结算存在时间差异,导致园林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占用了大量运营资金。另外,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园林行业的发展,资金实力已成为国内园林企业承揽项目和实施运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上述客观情况决定了园林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

园林项目的营建主要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园林项目中的软质景观(植物配置)的使用材料主要是花卉苗木。从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看,符合使用规格的苗木供应量远低于市场需求,特别是适销的大规格苗木和特色苗木储备量严重不足,致使园林绿化材料价格在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园林项目中的硬质景观部分(园林建筑、亭廊花架、园路小桥、园林水电等)与建筑业相似,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资源性原材料(如木材、钢铁)的价格波动风险。由于上游原材料配套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园林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国内园林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已经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和苗圃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体提升了行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但目前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与运用依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缺乏、研究资金不足、社会关注度不高是目前国内园林企业的短板,行业内所涉及的先进技术与新型材料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与材料等问题普遍存在。例如风景园林中使用到的花卉苗木,其育种研究严重滞后,野生植物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致使园林用花卉苗木种类单调,品种单一。此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弱,综合生产技术不配套也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工程技术工艺和其他原材料方面同样也存在技术不配套,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

风景园林行业的下游企业为园林景观的需求者,包括政府部门及相关基础投资建设主体、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由于政府公共园林以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行政区域划分决定了政府公共园林项目的市场集中度不高。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园林企业总量已超过1.6万家,但是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企业占比依然很小。根据《2007年六家联合园林行业调查报告》显示,144家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中的102家参与了调查,这102家公司资产规模总计达到92.17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企业资产规模为9036万元人民币,其中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的企业仅有6家,其资产合计占102家企业资产总和的比例为15.74%;102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09.38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营业收入1.07亿元人民币,其中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的共有5家,5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19.7亿元人民币,占102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的比例为18.01%。由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园林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风景园林行业相应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发展速度远超过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加快城市化建设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高能耗、高污染、不断地索取自然资源俨然已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而在“十”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要实现生态化,绿化是基础,但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于绿化的覆盖面积和占地面积,更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因此,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为园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及更为广阔的市场,但同时也对园林行业的设计、建设、管理与科研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房地产业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园林行业发展。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规模巨大,增长趋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例须达30%以上。这一规定在房地产用地报建审批环节中保证了园林绿化的投入,为这一领域的园林环境建设提供了法制保证。

毋庸置疑,城镇化已经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重点。城市化对房地产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现有城镇居民6.07亿人,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人。在此期间,约有近2.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原有城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2005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7平方米。根据建设部要求,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35平方米,以2020年中国8亿城镇居民的保守数字计算,将增加住房面积80亿平方米,因此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以及国家投资的机场、铁路、港口等,将大力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风景园林企业在参与项目建设的同时,将在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新技术和新品种运用等方面实现长足进步。

风景园林旅游经济的蓬勃兴起将继续扩大园林行业的发展空间。风景园林旅游经济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旅游在追求精神需求上是共通的,是人们在旅行和游览中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而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也是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目前,国内旅游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加大,这对风景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重点景区景点的园林绿化工程呈加速发展态势。

竞争格局

园林绿化行业在中国属于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总体来说,国内的园林绿化行业集中度较低,任何一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均不高,行业内尚未出现能够主导国内市场格局的大型企业;但在各区域市场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地区性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从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的规模来看,园林绿化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有所差异。根据建设部的规定,合同金额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均可进行工程施工;合同金额在8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只有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竞争,其中合同金额在800万-2000万元人民币的小型项目,竞争较为激烈;合同金额在2000万元-5000万元人民币的中型项目,竞争程度次之;合同金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项目受企业综合实力的限制,参与竞争的园林绿化企业很少。

园林绿化行业作为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内的工程施工企业亦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大多数企业缺乏跨区域经营的实力。因此,目前中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领域仍以区域性竞争为主,但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竞争。

中国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造诣,中国园林之美主要反映在“诗情画意”上。园林的艺术性是园林绿化的精髓所在。随着社会大众鉴赏能力的提高,园林绿化项目对园林景观艺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政府大型园林景观项目,被视为城市的名片,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品位和底蕴,项目的艺术成就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因此,园林绿化企业的艺术造园能力将成为园林绿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政府、公众对环境美化日益重视和改善的意愿,使得行业的发展极大地迎合了社会需要,并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最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之中。该行业市场容量也在快速增加,目前,市场容量已经由5年前的5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6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近年来,陆续有行业内企业成功上市,包括以市政业务为主的东方园林、地产业务为主的棕榈园林以及以生态修复为主的铁汉生态。岭南园林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通过,也说明该行业本身、发展前景和经营模式完全符合资本市场的要求。

投资建议

园林绿化行业主要包括市政园林、地产园林和生态修复等子行业,其中以市政园林、地产园林为主。市政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种政府投资平台和建设单位,单个项目的工程预算额度一般比较大,但是账期相对较长,近期更是出现了BT模式的市政园林项目,但毛利率较高。

地产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产公司,单个项目的工程预算额度一般有限,但基本都能及时回款,受近来国家地产调控影响比较大,毛利率相对不高。

园林企业的经营模式基本相同,通过招投标形式进行工程承揽,施工后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保养才能移交给建设方。另外,由于国内园林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并且市场容量巨大,国内还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企业经营的地域特征明显,因此各个地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园林企业都具有潜在的成长性空间。

就具体企业来看,是否具备一级施工资质和较高级别的设计资质、拥有对应规模的自建苗木基地、能够为客户提供苗木-设计-施工-养护一体化的服务、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跨区域发展,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园林绿化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绿地养护费用测算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吴忠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突飞猛进,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和绿化面貌明显改善。截止2012年年底,市区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202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8.5%、39.5%和18.5平方米。2012年2月,吴忠市被国家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但是,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问题日趋突出,绿地管理经费投入不足、养护管理机制落后,严重影响了绿化建设成果的巩固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园林绿化的发展。为此,准确测算绿地养护费用,探索建立新的养护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绿化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城市绿地基本情况

依据宁夏遥感测绘勘查院2010年12月编制的《吴忠市城市绿地遥感调查报告》及绿地台账等基础资料,经现场调查核实:截至2012年9月30日,吴忠市区范围内(四至界限为:世纪大道以南、黄河河道以东、南环水系与银平公路以北、清水沟以西围合区域和滨河大道向北延伸至与灵武交界处,向南延伸至与青铜峡交界处的滨河大道两侧水域及绿化带)共有城市绿地30300亩,根据现有管理单位和经费来源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市财政直接投资管理的绿地,主要为道路、公园、广场、街头游园、水系绿地等,共计129处,总面积23295亩。按照类别划分:绿地16015亩,占68.7%,水域6273亩,占26.9%,广场、园路、建筑1007亩,占4.4%。按照目前管理单位划分:市园林局管理12595.0亩,占54.1%,利通区政府管理2573.3亩,占11.0%;市直各部门管理2009-2012年绿化任务8126.7亩,占34.9%。计划将利通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管理的绿地全部收回由市园林局直接管理,准确测算每年的养护管理费用,由市财政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月足额划拨。

第二类是社会投资管理的绿地,主要为生产绿地、经果林、单位、居住区绿地等,总面积7005亩。其中:生产绿地、经果林2881亩,单位庭院绿地223个面积1944亩,居住区绿地191个面积2180亩。计划生产绿地与经果林仍由原权属单位加强管理,研究制定单位、居住区绿地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二、绿地养护费用测算

参照银川市城市绿地分级养护管理模式及费用测算标准,吴忠市区城市绿地拟划分一级、二级、三级和防护林四个养护管理级别,费用测算标准结合吴忠实际情况,在银川市的标准基础上进行适当下调。具体为:

(一)绿地养护费用标准制定:吴忠市区绿地养护费用标准制定借鉴银川市现有绿地分级管理的经验,参照银川市园林局绿地养护管理站《2009年绿地管护标准测算》中各级绿地、树木养护管理的主要工序以及产生的人工、用水、燃油、肥料、机械等工程量,依据吴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2011年最低工资标准(人工9840元/人·年)、宁价费[2006]185号《关于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水费0.2元/立方米)等相关文件调整各项工程量单价,计算出各级绿地的养护管理费用标准。主要调整单价项目为:1、燃油费在银川市2009年测算的0.87元/平方米的基础上,考虑近三年柴油单价上涨1.0元/升,涨幅16%,为此燃油费调整为1.01元/平方米;2、人工费考虑绿化管理以雇佣4050人员为主,参照吴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2011年最低工资标准9840元/年·人的标准执行,与银川市2009年测算的26000元/年·人的标准相比,下调62%;3、水费标准按照井水0.2元/立方米的标准计算,与银川市1.35元/立方米的自来水费用标准相比,下调85%。

(二)绿地分级养护费用标准:养护管理费用标准包括绿化和园林设施两部分,绿化主要是指行道树、分车带、道路两侧绿地、公园广场绿地、防护林五个类型绿地正常管护情况下的人工费、水费、燃油费、电费、病虫害防治、肥料、机械损耗、水带、越冬防护、修剪等费用;园林设施主要是花坛、广场道路维修管理,湖面补水、管理,园灯维护管理等相关费用。

1、绿化费用标准:行道树一级为11.40元/年·株,二级为10.13元/年·株,三级为9.45元/年·株;分车带一级为6.53元/年·平方米,二级为5.36元/年·平方米,三级为4.89元/年·平方米;道路两侧绿地一级为4.79元/年·平方米,二级为4.29元/年·平方米,三级为3.28元/年·平方米;公园广场绿地一级为4.87元/年·平方米,二级为4.36元/年·平方米,三级为3.38元/年·平方米;防护林为1.55元/年·平方米。

2、园林设施费用标准:花坛为64.45元/年·平方米;广场道路一级为4.87元/年·平方米,二级为3.42元/年·平方米,三级为2.94元/年·平方米;湖面养护管理标准为0.62元/年·平方米;园灯养护管理标准为284.52元/年·组。

城市广场内部设施由于照明灯具、喷泉系统、运动器材等基础设施差别很大,费用难以平均化计算,所以按照据实计算的办法,依据吴忠市广场管理中心提供的各广场费用开支情况计算相关费用。

园林绿化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遥感技术 卫星影像图 城市现状绿地调查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深入,城市绿地的缺乏、景观多样性的丧失、城市生物的匮乏等问题日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的障碍。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建设部门加强了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国内外研究者从更多领域和更深的层次对城市绿地进行科学研究、规划。目前,在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使城市绿化空间格局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对城市绿化的分析与度量有了定量的认识,从原来的定性描述发展到定量分析的模型预测,借助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运用各种定量指标,分析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景观单元做出生态学评价,使人们能够对城市景观空间结构进行综合的、多层次的分析,为全面进行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以及建立城市绿地空间数据库提供依据。

一、遥感技术在现状绿地调查中的优点

1、绿地调查具有高精确性和可信度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绿地调查,主要是在计算机内对卫星影像图进行解译,高精确度和高可信度主要来自绿地解译时影像资料的高清晰度和解译后面积统计的精确性。

经过数字化的遥感照片可以获得大比例尺、高清晰度的影像图,且在计算机内可以迅速缩放成不同的比例尺效果,例如,一幅原始比例尺为1:10000的照片以600dpi扫描转换成数字化影像输入计算机,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支持下,可以在1:10000~1:2000的比例尺效果之间迅速缩放(不出现马赛克效果),这种数码显示比原先仅采用光学相纸显示更为灵活方便。同时,利用数字化影像可对调查地点进行即时的放大察看,并可以对阴暗部分、模糊部分进行增强处理,以改善视觉效果,提高解译的精度,这是仅采用照片解译所无法做到的。由于有上述优点,在计算机内对绿地进行解译时,就能把绿地覆盖的边界准确地勾绘出来,为统计结果的准确性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对绿地面积进行统计,可以避免采用求积仪进行人工量算时的操作误差,从而获得精确的面积统计结果。

2、调查效率高

利用数字化遥感影像进行城市绿地调查,与人工实地量算相比,效率大为提高。由于使用数字化影像观察地物,具有空间快速转移的优点,即可以迅速地从不同的角度观测到建筑物的不同侧面,或迅速地从一个调查地点移动到另一个调查地点。这样,既可以节省实地空间转换所消耗的时间,又可以即时发现遗漏之处。根据以往在广州市、河源市与湛江市的实际操作经验,采用数字化影像进行绿地解译,单人单机即可独立负责一片区域,每天大约可完成2平方公里区域内的绿地解译和面积量算工作;而人工实地量算,一般需要3人为一个工作小组,要完成上述面积区域内的绿地量算工作,至少需要3~4个小组。也就是说,采用数字化影像进行城市绿地调查,相对于人工实地量算而言,效率可提高10倍以上。

3、易于更新

调查区域内的绿地遥感信息经矢量化成图后,各个绿地单元的边界就被确定下来。将来绿地如果有增加和改造,只要在矢量图上将相应的部分做修改,变化信息实时地在矢量图上反映出来,并能很快获得新的统计结果,从而实现绿地信息的快速更新。

二、采用资料

1、东莞市城区0.61米卫星影像资料,拍摄于2009年1月;

2、东莞市城区1:1000地形图数据,为独立坐标系。

三、技术流程

本次绿地现状调查,采用“先制作正射影像图,再进行绿地现状调查”的作业流程。

1、正射影像图制作

1.1、色彩调整

影像色彩调整,即影像调色,主要包括影像匀光处理和影像匀色处理两项内容。

1.2、控制点采集

在地图资料中找到对应的地物特征点,采集其坐标作为参考点坐标,对应地物特征点高程坐标值由软件在DEM数据中自动读取。采集的地面控制点应为在卫星影像中相应位置处明显地物特征点,应总体上分布均匀,影像的边缘和角点不应丢漏。对覆盖面积较大的单景影像数据,地面控制点应布设25个以上;因裁切而导致面积较小的数据,其控制点数量不应少于15个,面积过小的数据控制点数量不少于9个。

1.3、影像纠正

卫星数据处理时,必须采用针对卫星数据处理的正射纠正模块,选择该模块并引入卫星参数文件以正确建立纠正转换模型。地物控制点采集完成后,应选取5个左右的多余控制点作为检查点,通过平差计算,如果检查点的误差小于1个像元,才可以继续重采样。一般,影像数据的重采样选用双线性差值法。

纠正完成后,对结果进行检验,可以在两个视窗中打开两幅图像,分别是参考影像和刚纠正的卫星数据,视窗地理连接后进行目视定性检验,比较匹配程度,观测坐标数据的变化。

正射纠正过程中,同一景影像的全色数据和多光谱数据可以使用同一套控制点,有利于接下来的影像融合。

1.4、影像融合

经过正射纠正的多光谱数据中红、绿、蓝3波段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可以表现出常景般真实的色彩,如果利用影像融合功能将表现真彩色的多光谱数据与全色数据融合,就得到高分辨率真彩色遥感影像。

1.5、影像镶嵌

正射影像镶嵌的主要步骤如下:

(1)按图幅范围选取需要进行镶嵌的数字正射影像;

(2)在相邻正射影像之间,选绘、编辑镶嵌线;在选绘镶嵌线时需要保证所镶嵌的地图影像完整;

(3)按镶嵌线对所选的单片正射影像进行裁切,完成单片正射影像之间的镶嵌工作。

1.6、图幅裁切

按照内图廓线(或内图廓线的最小外接矩形)对镶嵌好的正射影像数据进行裁切,也可根据设计的具体要求外扩一排或多排栅格点影像进行裁切,裁切后生成正射影像数据。

2、现状绿地信息的获取

1.1、绿地专题信息解译

在Autocad map软件中利用自主开发的MES程序,打开卫星影像资料,以这些影像为背景将其中的每一块绿化沿着其边缘矢量化成相应的多边形。可根据要求将不同功能类别的绿化(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生产绿地、临时绿地、行道树等)的矢量多边形分别以不同颜色表示,或者放在不同的图层内。重点注意影像阴影内绿化的增强处理、绿地解译等工作。

1.2、外业校核

采用遥感技术进行绿地调查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调查效率,但并不能完全脱离或丢弃实地调查工作。在绿地专题信息解译后,需到实地有针对性的对各类绿地进行校核,将部分遗漏的绿地进行补充。

1.3、绿地专题信息属性处理

在某一GIS软件环境中,依据调查图、表以及收集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绿地进行数据分类处理,同时输入绿地的属性。

1.4、绿地专题信息分类统计

待调查区域内所有的绿化都解译完后,利用GIS软件中的面积统计功能计算不同功能分类绿地、各公园、单位、道路等的绿化覆盖面积和总的绿化覆盖面积,再结合土地面积、人口数可计算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以及人均绿地面积等绿化水平的评价指标。

1.5、绿地专题信息图、现状影像图制作

为了直观反映调查区域的绿化现状分布情况,便于绿化管理和规划,将解译后的各类绿地专题信息、卫星影像资料做无缝拼接,制作各类绿地专题图。

1.6、撰写绿化调查报告

绿化调查报告详细说明各类绿地的绿化覆盖面积、总体覆盖面积以及绿化覆盖率、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此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统计各体系列指标,比如公园绿地指标、道路绿地指标、居住区绿地指标、单位附属绿地指标等等。

四、分析与结论

采用遥感技术对东莞市园林绿化现状进行普查,全面、精确地把握了东莞市园林绿化的实际面貌和建设水平,对促进东莞市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这次遥感普查成果表明,东莞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高。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分布均匀。道路绿化水平较好,居住区庭院绿地较多,绿地养护质量普遍较好。莞深高速公路路侧、东江南支流、东莞运河、万江河等河两岸防护绿带较多。同沙水库、水濂山森林公园周边的大面积的风景林地,增加了城市生物多样性及改善了城市的小气候,更好地发挥了其生态功能。

五、结束语

遥感技术城市现状绿地调查方法,可以对城市各类绿地分布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大大减少了野外量测与核对工作,不仅省时、省力、成本低,且客观和科学性强,具有常规调查方法不能比拟的优点。

园林绿化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1前言

森林是海南的生命线,是海南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涵养水源,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也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生态保障。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海南林业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沙漠化造林技术研究、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和海防林研究、天保林研究、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研究、生物组培技术研究等均获得重要的技术成果,为海南林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献资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出科学研究结果和科技发展的轨迹。为了系统、准确地了解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轨迹和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以海南林业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作为参考点,采用文献查询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查阅关于海南林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章,内容包括海南森林培育技术研究、海南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研究、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生态研究和海南林产工业及化工技术研究七大类。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分析,探讨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全面、系统的掌握海南林业的发展轨迹。

2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检索结果

2.1文献整体情况和年度分布规律

以《热带林业》和《热带林业科技》期刊杂志为主要参考点,查阅在1962年~2006年期间,发表的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结合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海南林业科技”和“林业科技发展”为主题,进行系统检索,经统计,共计2000余篇文章。由于年限较长,因而,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把文献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详见文献数量阶段分布图1。

2.2文献类型

针对文献资料的论述方式,分为综述类文章、技术类文献、调查报告类文献、发展战略类四种类型。2.3学科分布特点根据林业学科的基本分类和文献资料研究主题,将收集的文献分类为: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森林经营管理、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林业建设、森林资源、园林绿化、林业信息技术、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及其它研究等12类。

3海南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分析

3.1分布情况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海南林业科学技术文献资料数量的变化:1970~1979年期间,科技文献数量最少;1980~1989年和2000~2006年两个阶段发表的文献量最多。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海南林业建设方向。20世纪60年代,开荒耕种,引种栽培,建设海南的热潮涌起;20世纪70年代,由于社会的动荡,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科学生产和林业研究也受到严重阻滞;自1980年开始,国家非常重视海南的林业建设,提出“保护、恢复和发展并重”的林业建设方针,科技人员备受鼓舞,重新投入生产建设中,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开始得到重视,同时林业科学研究文献数量明显增多;随着林业建设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海南省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了《海南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禁止采伐热带天然林,海南林业进入转型摸索阶段,开展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重视实际工作,但是科技论文的编写仍没得到重视;从2000年开始,林业建设进入跨越发展阶段,对林业科学技术需求不断增强,鼓励科技创新。同时,由于对职称评定工作的重视,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总体上看,海南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文献量呈上升趋势。

3.2文献类型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海南省林业文章以综述类居多,占总文献量的56.8%;技术总结性文献居第二,约占总文献量的37.4%;调查报告类文章占4.8%;发展战略类文献占1%。技术报告类和调查报告类文献一共才占总文献量的42.2%,与综述类文章相差较多,表明海南省林业技术类研究及成果偏少。

3.3文献分类结构分析

表2显示,我省林业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森林培育研究,占总文献量的22.47%。共涉及如柚木、黄桐、降香黄檀、黄胆、海南龙血树、洋椿树、棕榈藤、竹子等海南乡土树种的栽培技术、育苗技术、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松树、桉树、马占相思等树种的营林技术研究。这与我省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建立乡土树种基地的林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研究占总文献量的10.65%。说明林木良种繁育研究得到重视,内容包括林木生物技术、林木常规育种、种源收集等,这与当前林业的发展方向是相适应的。森林生态学文章占总文献量的10.24%,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森林破坏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后果、热带原始林保护示范研究等等,此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海南林产工业及化工类文章占文献总量的9.59%,数量颇多,说明海南较为重视林产工业及化工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森林经营管理类文章占总文献量的5.0%,内容以森林可持续发展、分类经营、森林资源为主。园林建设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占总文献量的1.82%,这与城市园林建设、城市森林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紧密相关,促进了该学科的研究进程。林业经济管理类文献占0.53%,说明海南对此项研究偏少。林业政策类文章仅占总文献量的0.12%,数量最少。

4结论

通过海南林业科学技术进展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重视林木育种工作。但是科技含量较低。在林木生物技术方面,虽然该类文章相比较多,但深度和广度不够,许多树种的研究尚未开始。(2)森林培育技术研究得到较快发展。尤其在造林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较好效果。(3)海南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深度不够,尤其对森林昆虫区系、害虫生物学、生态学及其经济意义方面的研究很少,资料也缺乏。(4)在森林经营管理研究方面,海南先后得到ITTO(国际热带木材组织)、GTZ(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等国际组织的资助,使森林得到有效恢复和前所未有的发展。(5)在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方面,海南省森林资源卫星遥感信息系统、森林公安指挥中心、森林火灾监测系统、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信息局域网络、林业视频会议系统、科技信息网等林业高科技网络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还有农业科技服务“110”这一新型服务体系,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还是比较领先的。(6)海南森林生态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5讨论

虽然海南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水平同国内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制约着林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也制约着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1)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明显滞后,尤其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薄弱,明显落后于国内外许多城市。对种源的收集偏少,对已收集资源的保存、研究、开发和利用不够;(2)乡土树种遗传改良工作停滞不前。不少重要乡土珍贵树种的育种以及规模繁殖技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新品种数量少,研究手段落后,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难以满足林业工程建设的需要。(3)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4)林业科学技术研究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表现在生产管理水平低,经营粗放,普遍存在只抓生产不顾技术研究的现象。(5)林业生产方式和设备陈旧落后,对林业先进机械运用较少,基础条件落后,还停留在原始的工具,如森林清查角规、测树仪等仍是森林清查的主要工具;劳动力老化,没有活力。(6)由于林业发展具有长期性、艰难性、复杂性、地域性等特征,收入和产出的不协调,造成了科技人员浮躁,无法安心科学研究。同时,高层次的林业科技人才匮乏,尤其是国内外学术界较有影响的拔尖人才少,科技资源配置与优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低,严重制约了林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少,而且已有的成果也无法及时推广,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建设。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体制的不健全,基层林业部门科技力量薄弱,致使林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率极低,也是阻碍当前海南省经济的提高和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8)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较低,研究手段落后,严重制约了林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9)海南林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明显落后于海南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p#分页标题#e#

园林绿化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模块化;开放式;园林专业;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25-02

1 项目背景

2004年,随着学校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设立了城镇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根据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了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修改了教学计划,在课程安排和实践上进行了改革,结合将来学生从事工作实际来组织教学。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生产岗位群所必需的技能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1-3]。

目前,以课程为依托的教学内容缺乏开放性,教学内容的构建较为系统、完整,可以很好地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缺乏深层合作,各自独立,难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都是以课程为基本单位,学生没有足够的训练机会,一些新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模式并没有涉及。因此,要对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改变,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与当前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体系,以保障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4]。

2 园林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模块化构建

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打破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修订课程体系;进一步构建园林专业教学内容模块化体系。

园林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分别为园林规划设计员、园林工程资料员、园林预算员、园林工程施工员、园林养护技术员。就业岗位归纳为3个就业岗位群,即园林景观设计、工程造价、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见表1。专业培养定位于3个就业岗位群,3个就业岗位群对应3个知识和能力模块,即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预决算能力,园林植物运用能力。其中园林植物运用能力是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及管理工作的核心能力,包括园林植物栽培技术、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花卉树木的种苗生产技术、园林植物分类鉴别技术、插花与花艺设计技术等。园林规划设计能力是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核心能力,包括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建筑设计能力、植物造景能力、园林施工图绘制技术等。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预决算能力是从园林工程施工或造价工作的核心能力,具体内容见表2。

根据对就业岗位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分析,选择了相应的课程,所有课程均是根据目标岗位倒推出的职业能力为基础,根据学习认知规律与学科相关性进行设计的,课程设置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素质要求为核心,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同时根据认知规律和学科规律进行了相应时空的排序。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时空安排。大部分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则根据课程特点,选用与之适应的能够提升专业素质的教学方法,在时空安排上,在第5学期下半期和第6学期开展顶岗实习。选用能够增强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的教学管理手段。在考核上采用实际操作考试、课程设计考试、理论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在顶岗实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指导管理顶岗实习;在毕业考核上,采用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另外还要求双证书制,指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得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1份。

3 建立开放的教学平台运行模式

3.1 开放园林网络虚拟平台,丰富实训内容

结合传统教学,园林教研室创办景园学人网站(http://),对应相应的教学模块分为:景观效果图、案例、施工养护、招投标预算等空间,利用网络优势把扩大知识面、加大信息量作为重点改革理论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教学内容丰富,层次多样,便于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生冲破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景园学人网站上还开设有论坛空间,各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已经毕业的学生可以畅谈工作的心得体会,对在校学生鼓励鞭策[5-6]。

在网络上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2门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全方位课程建设,在实施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素材以及案例分析,方式包括设计素材库、案例等栏目,以确保学生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园林规划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中的大纲、习题册等进一步完善,并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籍,开通国内外相关的知名网站,开通在线答疑,采用网络,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的资料,以使个人的设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让学生尽量提前开始工作实践,提高其实践能力,以便以后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3.2 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对课程进行讲授的过程中,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综合一些案例和相关的调查进行分析。以《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在对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内容进行讲授时,通过对一些高校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对这些高校设计中的优点及缺点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一些整改建议;在对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内容进行讲授时,通过对一些建好的小区内的绿地进行调查,并对其使用的情况及规划进行分析。通过详细地分析这些案例,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园林规划设计,还教会学生更快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师对每个学生方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启发,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达到掌握设计技巧的目的。总之,采取教师点评、学生之间讨论的方式,较为灵活,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又如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上,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安排教学时空,把课堂搬到企业里,搬到苗木基地上,使学生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7]。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在学生中间传阅设计水平相对较好的作业,或者在学期结束时将这些作业以展板的方式进行展览,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不定期地由教研室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获奖的作品可以推荐参与全国水平的竞赛,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3.3 加强和建设开放的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开发实训载体

充分利用郑州地区的资源优势,将教学实量安排在郑州市紫荆山公园、人民公园、文博广场、绿城广场、东风渠滨水景观、郑州新区、湿地公园、郑州市植物园等公共绿地,使学生直接学习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的成功案例,接触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实践。

与相关的园林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使这些单位成为教学实习基地,为课程的实训环节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聘请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为学生授课或做专题报告,实现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合作效果。

4 结语

基于模块化构成和开放式运行的园林专业教学平台构建研究预期的效果是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使学生尽早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使全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受益。随着专业方向的细化,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分为设计方向和施工工程方向。经过改革与实践,学生深受企业欢迎,毕业生能在企业完成项目设计和指导施工,能直接上岗,受到企业欢迎。

5 参考文献

[1] 汪本勤,王家祥.基于模块化构成和开放式运行的高职园林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4):61-64.

[2] 李艳,左金淼,王鹏.高职高专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4):28-29.

[3] 王立新,李高峰.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现代农业,2007(11):118-121.

[4] 俞仲文,刘守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3-97.

[5] 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