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安全等级划分

网络安全等级划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等级划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安全等级划分

网络安全等级划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部署建议

0引言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保障各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通过进行网络安全分级保护,可以高效解决目前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按照“重点优先”的思想,将资源有的放矢地投入到网络安全建设中,有助于快速夯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

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义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单位内的秘密信息和专有信息以及可以公开的信息进行分级保护,对信息系统中的防火墙进行分级设置,对产生的网络安全事件建立不同的响应机制。这种保护制度共分为五个级别:自主保护、指导保护、监督保护、强制保护、专控保护。不同的信息拥有不同的机密性,就会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近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国家标准正式,这对加强网络安全保卫工作、提升网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2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现状分析

按照新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绝大多数单位在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差距和盲点,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仍需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够完善,对信息资产管理、服务外包管理等缺乏网络安全方面有关要求。未建立体系化的内部操作规程,而且对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相对较少,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定级、备案及测评等未开展。运维工作的部分操作不规范,随意性较强,对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造成风险。(2)网络架构存在安全隐患和较为明显的脆弱性有的内网连接,虽部署了防火墙进行网络访问控制,但是部分防火墙缺乏安全配置及管理,访问控制策略不严格,同时某些单位内部网络也缺乏分区和边界控制措施,无法限制非授权用户接入内网和授权用户滥用授权违规外联外网的行为,部分单位发现终端跨接内外网的现象,导致整个单位的内网存在“一点接入,访问全网,攻击全网”的安全风险。(3)主机计算环境抵御攻击能力较低主机服务器未及时更新系统安全补丁,导致存在比如MS17-010(永恒之蓝)、弱口令等高危漏洞;部分服务器未部署防病毒软件、病毒库未更新,没有恶意代码防范措施,部分单位的终端感染木马病毒,一旦被利用,可能导致内部服务器主机大面积感染恶意程序等事件发生。(4)应用系统安全防范措施缺失有的运行在内网应用系统,存在高风险安全漏洞;在应用系统身份鉴别、数据完整性、保密性保护等方面存在策略配置不足问题,结合其他安全风险,会带来系统服务安全、数据安全等较严重的安全问题。(5)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不足有的未对专网的重要数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缺失,专网中的数据库普遍存在弱口令、远程代码执行漏洞等高危安全漏洞,极易被攻击利用,大量的业务数据和敏感信息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6)物理安全基础保障欠缺有的机房未对进出人员进行鉴别登记,易造成机房遭受恶意人员破坏,存在安全风险。有的机房未部署门禁系统,未安装防盗报警系统等进行盗窃防护。

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部署建议

3.1构建等保系统框架

根据安全等级保护的总体思想,提出如图1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架构。“总体安全策略”处于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最高层级,是单位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首要指导策略。“安全管理组织框架”位于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二层,负责建立该单位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框架。它既确保了信息系统运行时资料不会被泄露,也塑造了一个能稳定运行信息系统的管理体系,保证网络安全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位于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三层,分别从安全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安全运行管理、安全事件处置和应急预案管理等方面提出规范的安全管理要求。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第四层描述的是如何进行规范配置和具体的操作流程以及如何对运行活动进行记录。从日常安全管理活动的执行出发,对主要安全管理活动的具体配置、操作流程、执行规范等各种各样的安全管理活动做出具体操作指示,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1]。

3.2划分安全域

根据安全等级保护系统总体架构,重新划分网络安全域。各安全域安全管理策略应遵循统一的基本要求,具体如下:(1)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高峰期业务需求,通过网络拓扑结构设计,避免存在网络单点故障。(2)部署高效的防火墙设备,防止包括DDOS在内的各类网络攻击;在通信网络中部署IPS、入侵检测系统、监控探针等,监视各种网络攻击行为。(3)在关键位置部署数据库审计系统,对数据库重要配置、操作、更改进行审计记录。(4)对于每一个访问网络的用户将会进行身份验证,确保配置管理的操作只有被赋予权限的网络管理员才能进行[2]。(5)部署流量检测设备,通过Flow采集技术,建立流量图式基线,根据应用情况控制和分配流量。(6)增加除口令以外的技术措施,实现双因素认证[3]。(7)如需远程管理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应采用加密方式,避免身份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取。(8)能够及时有效阻断接入网络的非授权设备。

3.3控制安全边界

基于部署的网络安全软硬件设备,设置相应的安全规则,从而实现对安全边界的控制管理。主要安全策略包括:(1)互联网区域应用安全:必须经过边界防火墙的逻辑隔离和安全访问控制。(2)专网区域应用安全:对于访问身份和访问权限有明显界定,必须经过边界防火墙的逻辑隔离和安全访问控制,其他区域和用户都不允许直接访问。(3)互联网区域数据安全:只允许外部应用域的应用服务器访问,其他区域用户不能直接访问。对数据域的访问受到访问身份和访问权限的约束,必须经边界防火墙的逻辑隔离和安全访问控制。(4)专网区域数据安全:只允许内部应用域的应用服务器访问,其他区域和用户都不允许直接访问。要访问也必须具有受信的访问身份和访问权限。(5)互联网区域和专网区域交互安全:对于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交互,采用数据摆渡和应用协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严格控制双网之间存在TCP/IP协议以及其他网络协议的连接。(6)开发测试安全:开发测试域作为非信任区域,要求只能在受限的前提下进行网络访问,必须经过边界防火墙的逻辑隔离和安全访问控制。(7)密码应用安全:所有涉及密码应用的网络安全设备,所采用的密码算法必须为国密算法。(8)统一安全管理:防火墙、IDS、IPS、防病毒网关、网络安全审计和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的日志统一发送到安全管理区的安全管理平台进行分析。(9)终端安全管理:办公设备统一部署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并能够有效管理终端安全配置,准入控制、防病毒功能,以及系统补丁升级。(10)设备知识产权:所涉及网络安全设备的,必须是具有国产知识产权。

4总结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事关重大,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人员多方面的协调合作。只有尽快补齐安全防护短板,才能切实提高一个单位的安全支撑能力、安全检测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容灾恢复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一个单位网络安全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莎茜.运用大数据制定园区安全环保用电策略的实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7.

网络安全等级划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测评实施

1 引言

医院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应用深入到各个环节,信息业务系统承载了门诊收费、门诊药房、住院收费、住院药房、医保、财务、门急诊医生护士站、住院医生护士站、电子病历、病案首页、检验LIS系统、检查PACS系统、体检系统等。保障重点信息系统的安全,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完善信息保护机制,提高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和应急水平,有效遏制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创造良好的信息系统安全运营环境势在必要。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生信息安全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对于促进卫生信息化健康发展,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确定测评对象与等级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日门诊人次1000人左右,住院日人次400余人。医院信息系统HIS、LIS、PACS、电子病历、体检等50余个系统无缝结合,信息双向交流。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定级原理,确定医院信息业务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为第2级,其中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为2级,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为2级。

2.1 招标比选测评公司

医院通过四川警察网了解到四川省获得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有资质的5家公司。医院电话通知该5家公司,简单介绍医院信息化情况,其中有3家公司到现场进行调查,掌握了信息系统情况。然后通过招标比选确定一家公司为我院测评安全等级保护。

2.2 测评实施

2.2.1 准备阶段

医院填报《安全等级保护备案申报表》、《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确定安全主管人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审计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医院组织相关人员到市级计算机安全学会进行安全培训学习。确定医院信息安全主管人员协助测评公司人员就医院信息业务系统做调研,提交准备资料。调研内容涉及网络拓扑结构图、线路链接情况、中心机房位置分布情况、应用系统组成情况、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相应的IP地址、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安全文档等。

2.2.2 测评主要内容

主要针对医院信息系统技术安全和安全管理两方面实施测评,其中技术安全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进行5;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

2.2.3 测评方式与测评范围

测评公司综合采用了现场测评与风险分析方法测评、单元测评与整体测评。单元测评实施过程中采用现场访谈、检查和测试等测评方法。就各类岗位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医院业务运作以及网络运行状况;查看主机房、应用系统软件、主机操作系统及安全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设备管理系统、安全文档、网络分布链接情况。检查物理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技术类测评任务,以及安全管理类测评任务;查阅分析文档、核查安全配置、监听与分析网络等检查方法查证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部署及其配置情况、端口开放情况等;测评人员采用手工验证和工具测试进行漏洞扫描、系统渗透测试,检查系统的安全有效性。

整体测评主要应用于安全控制间、层面间和区域间等三个方面。主要就是针对同一区域内、同一层面上或不同层面上的不同安全控制间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不同区域间的互连互通时的安全性。

医院信息系统运用了身份鉴别措施、软件容错机制、用户权限分组管理、密码账户登录、数据库表中记录用户操作、对重要事件进行审计并留存记录。网络边界处部署防火墙防御入侵,终端使用了趋势网络版本防病毒产品,抵御恶意代码。开启系统审计日志,制定和实施有效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降低系统安全风险。网络进行了有效的区域划分,区域之间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实现安全控制,与社保局、医管办等第三方外联区之间通过防火墙严格限制访问端口。

2.2.5 差距分析与测评整改

通过测评,测评公司写出测评报告,提出整改建议。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要求6,测评公司人员根据医院当前安全管理需要和管理特点,针对等级保护所要求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从人员、制度、运作、规范等角度,进行全面的建设7,提供技术建设措施,落实等级保护制度的各项要求,就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升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能力。医院分期逐步投入防网络入侵系统、数据库审计系统等。

2.2.6 编制报告,成功备案

测评公司编制报告,上报市公安局备案成功,获得二级信息系统备案证书。二级信息系统,每两年进行一次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实施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备案使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护能力增强,有效保障信息化健康发展。

3 结语

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集技术、管理和法规于一体的长期系统工程,始终有其动态性,医院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加强管理,持续增加安全设备以保障医院数据安全有效,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医院信息安全建设要切合自身条件特点,分期分批循序建设,保证医院各系统长期稳定安全运行,以适应医院不断扩展的业务应用和管理需求8。

参考文献

[1]卫办发.〔2011〕85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1.

[2]尚邦治.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5.

[3]王建英,陈文霞,胡雯,张鹏.医院信息安全分析及措施[J].中国病案,2013.

[4]王俊.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J].医学信息,2013.

[5]韩作为.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流程与要点[J].中国数字医学,2006.

网络安全等级划分范文第3篇

1.1物理环境安全分析

信息中心机房安全对医院信息系统异常重要,它是承载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信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同时,中心机房工作环境影响设备能否长期正常工作。根据调查,机房环境温度每上升1度,计算机系统寿命减少一半;机房湿度低容易产生静电,大量静电容易损坏电路芯片,湿度太高容易腐蚀元器件等。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来看,物理环境安全分为设备物理安全、环境物理安全、系统物理安全三大方面。其中,设备物理安全主要包括静电放电、电磁辐射骚扰、电源适应能力等21项具体要求;物理环境安全主要包括场地选择、机房防火、机房屏蔽、供电系统、温湿度控制等19项具体要求;系统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灾难备份与恢复、防止非法设备接入、防止设备非法外联等6项具体要求。

1.2网络安全分析

在医疗行业中大家对网络安全普遍的认识是以防火墙加防病毒来进行网络安全防护,但事实上网络安全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随着医院网络整体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大规模DOS侵入、黑客攻击、蠕虫病毒、外来工作人员等因素导致网络安全环境日益恶化,现有安全技术手段逐渐暴露出安全防护力度不够,强度不高等问题,由于网络安全引发重要数据的丢失、破坏,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严重影响到医院网络的正常运行。从等级保护要求方面,网络安全应该从身份鉴别、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可行路径、防抵赖等11个方面的进行安全防护建设和防护。

1.3主机安全分析

主机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承载硬件设备,其安全性不言而喻,主机安全主要涉及: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审计安全、入侵防范、资源控制等。影响主机安全的主要因素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操作系统的后门、木马与病毒攻击、黑客攻击、信息篡改、信息泄露、拒绝服务攻击等方面;另一方面是针对数据库的审计记录不足、拒绝服务、数据库通讯协议泄露、身份验证问题等方面。

1.4数据安全分析

数据库是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存储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疗数据安全是医院信息安全的最主要防护重点,是整个安全防护的最重要核心。数据涉及到信息覆盖面广,数据量大,信息种类繁多,要保持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2],一旦数据破坏或丢失,都会给医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5应用安全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信息安全采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应用系统的安全等级进行划分,应用系统是等级保护的核心,所处的IT环境包括主机、数据库、网络传输、物理等,这些因素从客观上增加了应用系统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应用系统从自身架构上基本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汇总分析、人机界面以及各层之间的API接口,这些组成部分从主观上增加了应用系统本身的安全风险,而应用系统本身安全又包括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安全、模块间数据通讯安全、数据存储安全设计、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主要方面,因此每个层面都需要在系统设计时进行安全考虑和设计。

2医院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人是信息安全环节中最重要的因素[3],既是信息安全最大的防护者,也是信息安全问题的制造者。不仅要加强医务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自身的信息安全教育,同时也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要做到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确立信息化条件下医院信息安全防护的指导思想。通过开展信息安全教育,把人员思想与单位制定的信息安全标准、规范、制度等紧密结合,高度统一。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教育相关培训制度和机制。

2.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制度建设、加强和建立技术防护规划和体系建设、建立人员安全防护体系、建立资产管理体系。形成制度、技术、人员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立体安全防护体系。信息安全工作要根据医疗行业、军队、国家的相关信息安全要求,从信息安全工作的宏观出发,着手微观。宏观上要制定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建立起整套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微观上要制定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目标、工作的边界、工作的原则、建立信息系统安全域以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框架。完善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防护标准、制度、规范以及工作流程。应设立专门的安全岗位并确定职责,应成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小组,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委任或者授权。同时,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的信息安全要求,例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建立起适合本医院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基线。从应用系统定级到测评和改造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适合自身的等级保护测评制度和流程,形成完善的信息安全生命周期环,使医院信息安全建设能够伴随着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滚动健全。

2.3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体系

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以信息系统作为定级和保护对象,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等5个层面进行了不同等级间、细颗粒度的具体要求。医院信息系统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进行安全防护建设,从机房和网络的公共基础安全防护到数据和应用的系统化安全防护,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防护:

2.3.1物理防护层面

机房属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中规定的物理部分,它承载着应用系统所依赖的IT硬件环境,因此机房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从等级保护测评细项上要求机房所在楼宇需要对防震、防雨、防风等进行强度要求。同时为避免内涝和雷击的危险,机房要求避免设置在地下或者顶层。同时,机房是IT资产的重要区域,要求相关人员进出要有门禁控制和相应的音视频监控,对出入人员进行鉴别、控制、记录。在物理机房防护上还应注意防火、防盗窃和防破坏等。具体措施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整改建设。

2.3.2网络防护层面

网络是整个信息化工作的高速公路,承载着各种业务。目前各医院医疗工作基本实现无纸化,医疗数据传递依靠网络系统,一套业务处理能力强、带宽高且有冗余的网络系统才能够满足医疗业务高峰需求。应根据应用需求建立网络安全访问路径,对客户端和核心服务器间进行路由控制,对不同医疗部门根据工作职能、重要程度和信息敏感性等要素划分不同的网段,并对不同网段按照重要程度划分安全域。根据医疗业务、管理业务等系统进行数据流向的访问控制,建立端口级的细粒度控制。应能够对网络系统中的流量、设备状态,用户访问行为进行控制和记录,并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审计报表。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连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并确定位置,进行有效阻断。应能够在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目的、时间等,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进行入侵报警进行防范。同时,还要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做到边界层的恶意代码防范。

2.3.3主机安全防护层面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要有防假冒和伪装的功能,针对登录失败要具有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陆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应对管理用户进行三权分立设置,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派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应能够对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进行审计,进行防抵赖等功能设计,杜绝管理人员带来的安全风险,应能对主机进行入侵防范,在遭到攻击时能够记录入侵源IP、攻击类型等。应对主机进行恶意代码防护,并与网络恶意代码防护采用不同的恶意代码库。应对服务器主机资源包括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视。

2.3.4数据安全层面

应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对医疗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能够检测到数据完整性是否受到破坏。应对重要业务数据进行时间小颗粒度的数据备份,同时要做到异地数据备份和备份介质场外存放。要采用冗余技术设计网络拓扑,避免关键节点、数据节点存在单点故障[4]。同时应对数据所承载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2.3.5应用安全层面

网络安全等级划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云计算; 云安全; 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测评; 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1-35-03

Discussion on the testing and evaluating of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level protection

Liu Xiaoli, Shen Xiaohui

(Zhejiang Provincial Test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Products, Hangzhou, Zhejiang 310007, China)

Abstract: Cloud computing has recently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since Internet has accessed Web 2.0 with more freedom and flexibility. However, the cloud security has become the biggest challenge for cloud promo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 actual testing and evaluation in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the limita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level protec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to the cloud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tents that cloud security should focus on are proposed.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cloud security; information security;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security level protection; limitations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进入更加自由和灵活的Web2.0时代,云计算的概念风起云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因其节约成本、维护方便、配置灵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优先推进发展的一项服务。美、英、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关发展政策,有计划地促进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向云计算平台迁移。但是也应该看到,政府部门采用云计算服务也给其敏感数据和重要业务的安全带来了挑战。美国作为云计算服务应用的倡导者,一方面推出“云优先战略”,要求大量联邦政府信息系统迁移到“云端”,另一方面为确保安全,要求为联邦政府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必须通过安全审查[1]。我国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云计算服务安全的国家标准,如GB/T 31167-2014《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GB/T 31168-2014 《信息安全技术 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等。本文关注的是云计算安全,包括云计算应用系统安全、云计算应用服务安全、云计算用户信息安全等[2]。

当前,等级保护测评的依据主要有GB/T 22239-

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8448-2012《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和GB/T 28449-2012《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等。然而,这些标准应用于传统计算模式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具有普适性,对于采用云计算服务模式下的信息系统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结合实际云计算服务安全测评中的问题,首先讨论现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标准应用到云环境的一些局限性,其次对于云计算安全特别需要关注的测评项进行分析。

1 云计算安全

正如一件新鲜事物在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问题一样,云计算的推广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其中安全问题已成为阻碍云计算推广的最大障碍。

云计算安全面临着七大风险,主要包括客户对数据和业务系统的控制能力减弱、客户与云服务商之间的责任难以界定、可能产生司法管辖权问题、数据所有权保障面临风险、数据保护更加困难、数据残留和容易产生对云服务商的过度依赖等。文献[3]提出了云计算安全测评框架,与传统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相比,云计算安全测评应重点关注虚拟化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等层面。

虚拟化作为云计算最重要的技术,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云环境的安全。虚拟化安全涉及虚拟化软件安全和虚拟化服务器安全,其中虚拟化服务器安全包括虚拟化服务器隔离、虚拟化服务器监控、虚拟化服务器迁移等。云计算的虚拟化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VM Hopping(一台虚拟机可能监控另一台虚拟机甚至会接入到宿主机)、VM Escape(VM Escape攻击获得Hypervisor的访问权限,从而对其他虚拟机进行攻击)/远程管理缺陷(Hypervisor通常由管理平台来为管理员管理虚拟机,而这些控制台可能会引起一些新的缺陷)、迁移攻击(可以将虚拟机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也可以通过网络或USB复制虚拟机)等[4]。

数据实际存储位置往往不受客户控制,且数据存放在云平台上,数据的所有权难以界定,多租户共享计算资源,可能导致客户数据被授权访问、篡改等。另外当客户退出云服务时,客户数据是否被完全删除等是云计算模式下数据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云计算中对于应用安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Web应用的安全。云计算应用安全主要包括云用户身份管理、云访问控制、云安全审计、云安全加密、抗抵赖、软件代码安全等[3]。

2 云计算下等级保护测评的局限性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不仅是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是指测评机构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规定,按照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未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检测评估的活动。与之对应的是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就是通常所说的分级保护测评。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两大类。其中技术要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五个层面;管理要求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等五个层面。

传统的安全已不足以保护现代云计算工作负载。换言之,将现行的等级保护相关标准生搬硬套到云计算模式存在局限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⑴ 物理安全

传统模式的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或者在本单位,或者托管在第三方机构,用户可以掌握自身数据和副本存储在设备和数据中心的具置。然而,由于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国家,GB/T 31167-2014明确了存储、处理客户数据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础设施不得设在境外。

⑵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结构安全、边界防护、访问控制、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安全审计、网络设备防护等测评项。网络边界是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网络边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云计算模式下,多个系统同时运行在同一个物理机上,突破了传统的网络边界。由此可见,网络边界的界定、安全域的划分成为了云计算模式下网络边界安全面临的新挑战[5]。

⑶ 主机安全

主机安全主要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测评项。但在云计算模式下,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在一台物理机上运行多台虚拟机。尽管虚拟机之间具有良好的隔离性,但在云计算平台,尤其是私有云和社区云中,虚拟机之间通常需要进行交互和通信,正是这种交互为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因此,虚拟机之间的安全隔离、用户权限划分、数据残留、跨虚拟机的非授权访问是云计算环境下虚拟机安全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⑷ 应用安全

应用系统作为承载数据的主要载体,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因此对整个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绝大多数单位的应用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仅仅考虑到应用需求、系统的性能及技术路线的选择等问题,缺少了应用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客户的应用托管在云计算平台,面临着安全与隐私双重风险,主要包括多租户环境下来自云计算服务商和其他用户的未授权访问、隐私保护、内容安全管理、用户认证和身份管理问题[6]。

⑸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在云计算模式下,客户的数据和业务迁移至云服务商的云平台中,数据的处理、存储均在“云端”完成,用户一端只具有较少的计算处理能力,数据的安全性依赖于云平台的安全。如何确保数据远程传输安全、数据集中存储安全以及多租户之间的数据隔离是云计算环境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云安全之等级保护测评

参照等级保护测评的要求,结合上述分析,云安全之等级保护测评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⑴ 数据中心物理与环境安全:用于业务运行和数据处理及存储的物理设备是否位于中国境内,从而避免产生司法管辖权的问题。

⑵ 虚拟网络安全边界访问控制:是否在虚拟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设置有效的访问控制规则,从而控制虚机间的互访。

⑶ 远程访问监控:是否能实时监视云服务远程连接,并在发现未授权访问时,及时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

⑷ 网络边界安全:是否采取了网络边界安全防护措施,如在整个云计算网络的边界部署安全防护设备等。

⑸ 虚拟机安全:虚拟机之间的是否安全隔离,当租户退出云服务时是否有数据残留,是否存在跨虚拟机的非授权访问等。

⑹ 接口安全:是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云计算服务对外接口的安全性。

⑺ 数据安全:多租户间的数据是否安全隔离,远程传输时是否有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租户业务或数据进行迁移时是否具有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4 结束语

云计算因其高效化、集约化和节约化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青睐,与此同时云计算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结合云计算的特点分析了云计算模式下现行等级保护测评标准的一些局限性,并提出了云计算下等级保护测评需要特别关注的测评项,对云服务商、租户和测评机构提供借鉴。值得注意的是,租户在进行云迁移之前,首先应确定自身迁移业务的等级,其次是租用的云计算平台等级不能低于业务系统的等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尹丽波.美国云计算服务安全审查值得借鉴.中国日报网.

[2] 陈军,薄明霞,王渭清.云安全研究进展及技术解决方案发展

趋势[J].技术广角,2011:50-54

[3] 潘小明,张向阳,沈锡镛,严丹.云计算信息安全测评框架研究[J].

计算机时代,2013.10:22-25

[4] 房晶,吴昊,白松林.云计算的虚拟化安全问题[J].电信科学,

2012.28(4):135-140

[5] 陈文捷,蔡立志.云环境中网络边界安全的等级保护研究[C].

第二届全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大会会议论文集,2013.

网络安全等级划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税部门 网络 信息安全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35-02

随着财政、地税和国资业务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我局的财税网络已从最初的纯内部系统的局域网,逐步扩大到上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下联各税务分局、各乡镇财政所的三级纵向网络;从财税系统内部网络,逐步扩大到各预算单位、非税执收单位、各银行和工商国税社保等数据共享交换部门的横向互联互通的开放型网络。开放型的网络,对于我们的财税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我们的信息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的建设和管理我局的财税网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1 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现状

在网络设备和架构方面:我局的财税内部网络以一台思科4006三层交换机为核心(如图1所示),通过三台防火墙将整个网络划分为服务器区、内联区、办公区和外联区。服务器区主要为各类财政、地税和国资信息系统服务器,通过一台防火墙进行安全防护;内联区为连接省财政厅、省地税局、各基层分局、便民中心和部分银行区域;外联区通过百兆防火墙连接财务专网、政务网等,并增设一道防火墙,用以通过VPN设备接入我局内部网络的二级行政事业单位(如图1)。

在信息安全制度和管理方面:一是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设立单位专职信息安全员且设置AB岗。二是制度建设较为完备,制定出台了《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等制度,并实现《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责任状》的全覆盖签订。三是信息安全防护管理较为规范。通过双主机方式实现因特网和内网的物理隔离,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漏洞扫描等系统,定期对安全产品进行巡检和开展应急演练等工作。

2 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尽管我局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在近几年扎实有效推进,但由于财政、地税和国资业务的迅速发展,对网络的性能和扩展性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核心设备比较陈旧,现有资源濒于耗尽,来自各方面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形势严峻。

2.1 来自设备环境方面的风险

一是核心设备存在单点故障且使用年限已久。核心交换机、内网防火墙和服务器防火墙都是单机单链路配置,任何上述设备的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网络崩溃。部分核心设备使用年限已久,远远超出维保期限,出现故障概率较大。二是核心设备性能和扩展性存在严重瓶颈。核心交换机思科 4006购置于2003年,整体性能已无法承受我局系统业务处理的需求。三是网络机房UPS供电和温湿度环境方面的风险。我局网络机房均为单路UPS供电和单台空调控温,未配备环境监控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延误处理。

2.2 来自网络结构方面的风险

目前内联和外联单位均接在同一个防火墙下,与内网未严格隔离,不少银行单位更是直接与核心交换机直连,给我局内网安全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一是来自政务网等外联单位的风险。目前我局网络与政务网、国税、社保、便民中心和市内11家银行均有专网互联,由于网络设备资源问题,甚至有部分银行临时接在了核心交换机上,这些外联单位对我局的网络安全带来较大的风险。二是来自财务专网接入单位的风险。因国库集中支付和乡镇财务管理的需要,我局财务专网延伸到了各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财办,专网点数达100多个,这些专网接入单位的终端计算机等同于我局内网终端计算机,可通过核心交换机访问我局服务器资源,但由于其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乡镇,给我们的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三是来自VPN拨号接入单位的风险。为解决专网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我局于2009年购置天融信SSL VPN设备,作为部分二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专网接入,该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通过该设备接入单位的系统应用,存在较大的单点风险。

2.3 来自网络管理方面的风险

一是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缺乏带来的风险。操作人员对于信息安全没有太多的认识和技能,有的甚至认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仅仅是技术部门的事,于己无关。二是制度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带来的风险。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容易出现制度文件的漏洞和执行不到位情况。三是技术防护策略不严密带来的风险。我局在网络安全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设备,如防火墙、VPN、防病毒软件,IDS等,但这些产品的功能比较分散,形成了相互没有关联的、隔离的安全孤岛,相互之间没有有效统一的管理调度机制,从而使其应用效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3 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我局的网络现状和存在的上述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提出如下对策和措施,以全面提升我局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整体保障水平。

3.1 加强安全宣传和培训,提升防范意识和技术能力

(1)加强全员宣传培训,增强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完善培训机制、拓展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和宣传的方式,使系统广大干部掌握常见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提高信息安全问题的处置能力。

(2)加强网络技术人员培养和激励,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策略配置、日常监控管理,安全产品即使再多再先进,也只能是一种摆设,技术人员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网络防护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使其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其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行系统调试和配置优化等工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针对技术人员的激励制度,以增加其工作的积极性。

3.2 加强网络规划和投入,提升系统自身免疫能力

针对我局网络设备和架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改造目标:消除核心设备单点故障,实现核心交换设备的虚拟化,架设千兆基础的主干网络,合理划分安全等级区域,满足可预期内视频等各种高数据流量信号的网络运行要求,提高网络总体运行水平和故障应对能力(见图2)。

通过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并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对整个内网网络作如下改造(改造后的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根据各区域安全防护级别不同,分别设置核心区、外联区、内联区、服务器区和办公区等区域。一是在核心区新购置2台核心交换机(含防火墙模块)做虚拟化方案,替代原有的思科4006交换机,消除核心设备单点故障;同时在该区域部署IDS、IPS、漏洞扫描和桌面终端管理平台等安全产品。二是在外联区新购置2台千兆防火墙通过双机热备作为外联区防火墙,并在网闸的配合下,隔离外联单位,新增一台VPN设备做双机热备。三是在办公区新购置4台二层交换机作为机关大院各楼宇的汇聚层交换机,实现主干网络的千兆架构。通过合理的规划、设备的投入和安全产品的整合,建立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进一步提升网络系统自身的免疫能力。

3.3 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建立信息安全运维体系

信息安全防护“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再好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制度、管理策略和运维体系相配套,也是形同虚设。

一是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制度体系。要针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和容易忽视的环节,制定、修改和完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制度,通过制度来强化信息安全。建立健全机房安全、系统运行、人员管理、密码口令、网络通信、数据管理等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二是建立网络安全管理联动机制。实行网络安全管理的“三级联动模式”,即计算机使用人员、分局计算机管理员和市局专业技术人员三者联动,充分发挥分局计算机管理员作用,使其做好所在单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日常维护工作,缩短计算机和网络故障的处理时间。

三是强化日常维护和监督管理。加强网络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定期开展设备保养,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及时了解和掌握,排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故障,变运行维护工作由“事后救火”为“日常保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网络巡查,及时发现干部职工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违规行为,防微杜渐,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防”。

3.4 加强等级保护定级和整改,全面提升系统安全等级

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局信息安全制度体系,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增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整体性、针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合理划分信息系统等级。针对我局各类信息系统种类多的特点,根据不同信息系统的业务类型、应用或服务范围和系统结构等基本情况,合理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并向公安机关备案。

二是认真做好等级保护测评和整改工作。根据公安部门备案审核结果,选择具有国家相关资质的测评机构,对我局的信息系统进行等保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整改落实。

三是定期开展自查和接受公安部门检查。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安全保护制度及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自查和接受检查,对未达到相应等级保护要求的,及时进行整改。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全面提升我局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长永.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