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范文第1篇

    例1:甲企业一年前以46000元的价格购入面值400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债券。溢价6000元按直线法摊销。购买时作为长期投资核算,现拟划转为短期投资

    对于此项投资,投资成本是46000元,现账面价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资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应按投资成本划转,差额计入投资损失。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                              46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       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4000

    ——债券投资(溢价)             4000

    如果上述长期债权投资曾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元,则其账面价值为46500元(48000-1500),仍按成本划转。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                           46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     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4000

    ——债券投资(溢价)          4000

    如果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2500元,则其账面价值是45500元(48000-2500),此时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以45500元作为短期投资的入账金额。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                              455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4000

    ——债券投资(溢价)             4000

    如果企业购入的债券是分期付息债券,且是溢价购入,平时收到利息时并没有增加应计利息,随着溢价的摊销,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会越来越低。因此,无论何时将长期债权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其账面价值肯定会低于投资成本,直接按账面价值划转即可,也不会产生划转损失;如果企业是折价购入的分期付息债券,债券账面价值会随着折价的摊销而逐渐增加。因此,无论何时划转,其账面价值都会大于投资成本,这就应当按投资成本划转,同时就会产生划转损失。

    例2:甲企业在一年前购入分期付息债券一批,现拟转为短期投资。当时的购买价格是46000元,面值40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0%,溢价按直线法摊销。

    现在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为44000元(46000-6000/3),低于投资成本,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

    借:短期投资                              44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40000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方法

1 投资的简单成本法

对于投资会计的核算方法,一般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之分。实际上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远不止这些。由于历史成本原则的存在,除了长期股权投资之外的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在核算时实际上也是使用成本法。但同样是成本法,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之间也存在着区别:短期投资采用的是简单成本法,而长期投资则使用复杂成本法。

所谓简单成本法,是指无论在投资时是溢价、折价还是平价,都不单独分开核算,而是总括核算所发生的投资成本,并且不按期预提利息收益。而复杂成本法则是指,当投资发生溢价或折价时,要对溢价和折价部分单独分开核算,也就是反映出在投资的成本里,用于支付溢价或折价的部分是多少,并且要按期预提利息收益,并且摊销相应的溢价或折价。

例1:思语公司于2005 年1 月1 日购入慧琴公司发行的面值为100 元、3 年期、年利率8%、每半年计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100 张,共发生买价、手续费、佣金等投资成本计10 600元。则:

1.1 若思语公司购买该债券是准备进行短期投资,也就是随时准备转让,那就用简单成本法:

①借:短期投资———债券投资(慧琴公司)10600贷:银行存款10600

假设2005 年4 月3 日以11000 元价格转让,则:

②借:银行存款11000

贷:短期投资———债券投资(慧琴公司)10600投资收益400

1.2 若思语公司购买该债券是准备进行长期投资,也就是准备持有1 年以上甚至到期,那就用复杂成本法:

①借:长期债权投资———面值 10000

长期债权投资———溢价600

贷:银行存款10600

每半年计算利息,并摊销相应溢价:利息额=10000×8%÷2=400(元);溢价摊销额=600÷3÷2=100(元)。则:

②借:长期债权投资———利息 400

贷:长期债权投资———溢价 100

投资收益300

在持有债券的3 年中,该笔会计分录共需做6 次。到期满收回投资本息时:

③借:银行存款12400

贷:长期债权投资———面值 10000

长期债权投资———利息2400

两者比较可以看出,在简单成本法下“,短期投资———债券投资”

账户核算的就是投资成本10600 元,不需要将面值、溢价或折价分开核算,也就不需要按期摊销溢价或折价,也不必按期预计利息收益。而在复杂成本法下,“长期债权投资”账户下,需要将投资成本10600 元分为“面值”10000 元和“溢价”600 元,且需要将溢价在债券持有期内按一定方法进行摊销,而且还要按期预计利息收益。之所以如此区分,是因为短期投资期限短,当证券市场行情有利或企业需要资金时准备随时变现,采用简单成本法方便、实用;而长期投资持有期限较长,且一般不准备随时变现,故采用复杂成本法合理、实际。

2 成本法与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之分,一般而言,当持有被投资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上(含20%)或虽在20%以下但实质上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力时,采用权益法核算,反之则采用成本法。采用成本法时,“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反映的是投资的成本;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则是反映占被投资企业的权益。这就决定了采用不同的方法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该项资产的数额是有差异的,同时,采用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是投资所能分得的利润或股利,而采用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却是投资后占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的相应份额,所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核算在损益表上所反映的利润也是不同的。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就是核算投资成本10000 万元,确认的投资收益就是将要收到的利润或股利40 万元。而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则核算占慧琴公司权益的数额:2004 年1 月1 日,该账户借方金额10000 万元,占慧琴公司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份额(股东权益)100000 万元的10%;2004 年12 月31 日,慧琴公司实现税后利润2000 万元,思语公司认为其10%部分是本公司的投资创造的,故确认200 万元的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增加到10200 万元,恰恰占慧琴公司此时股东权益102000 万元的10%;到2005 年2 月5 日慧琴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拿出400 万元向全体股东发放股利时,“长期股权投资”账户贷方记40 万元使得该账户又减少到10160 万元,还是占慧琴公司此时股东权益101600万元的10%。所以,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总是反映占被投资企业权益额的多少。另外,其确认的投资收益是被投资企业慧琴公司实现税后利润2000 万元的10% ,即200 万元,而非成本法下所确认的收到的股利40 万元。这样处理的经济意义在于:慧琴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000 万元,思语公司将10%确认为投资收益,在确认的200 万元的投资收益中,有40 万员以股利的形式收回,还有160万元留在慧琴公司作为对慧琴公司的追加投资,所以“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从最初的10000 万元变为最后的10160 万元。

3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

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现行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的核算采用的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严格来讲,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并不是一种核算方法,而是一种对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期末的价值调整方法。正如前述,短期投资采用的实际上是简单的成本法。对应的长期投资期末价值的调整方法是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试想,如果把短期投资核算方法说成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那么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是不是就要说成是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了?核算方法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采用的方法,而期末价值调整方法一般是在每年的年末或每半年末计价调整一次。企业日常的坏账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等都是每年或每半年计提调整一次。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以及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都是期末价值调整的方法,为何名称不一致呢?仔细推敲,概因短期投资往往多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的投资,其他的联营投资期限在1 年以内的几乎不会存在。有价证券有现成的市价,而核算时又采用的是简单成本法,“短期投资”账户核算的就是投资成本,所以用成本和市价比较真是再方便和合理不过。而长期投资除了有价证券投资之外,还会有联营投资等其他形式,这些其他形式的投资并没有现成的市价,而且核算时既有成本法也有权益法,导致“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账户有的反映成本,有的反映占被投资企业的权益,故将此时的调整方法称为“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更为合理恰当。

参考文献:

[1]Robert S Kaplan&Anthony A Atkinson.Advanced ManagementAccounting [M].3rd ed.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范文第3篇

2001年财政部颁布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运用“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对资产和负债重新进行定义,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范围。新制度给予企业会计人员较多的职业判断权,更加注重会计核算的全面谨慎性和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性,对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企业会计披露的透明度,起到了推动作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大部分规定和内容是同国际惯例相吻合的,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银行业会计标准在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体系等重大方面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一致和协调,并对实现金融企业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会计信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认可程度迈出了一大步。但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仍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加以认真思考。

二、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若干问题

(一)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与“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的核算口径不协调。

“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的会计核算分类方式,由财政部制定并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同时鼓励其他股份制金融企业实施。划分“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采用期限标准,规定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作为非应计贷款,其他为应计贷款。以时间作为贷款的划分标准,虽然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存在会计披露方面的缺陷。因贷款的质量与贷款是否逾期、逾期天数没有必然联系。

与上述划分标准不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采用五级分类标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于2002年在我国银行业全面施行,贷款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根据《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指引》规定,金融企业要根据资产的损失程度,提取一般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种准备金,其中专项准备金的提取比率要按照每笔贷款五级分类的结果确定,并逐笔提取。由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贷款本金和利息收入的核算同时使用了两种划分标准,资产相关的支出与收入难以进行匹配,使得管理层和投资者难以对会计报表上相关资产的盈利能力进行有效分析。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外部投资者也难以取得贷款风险管理相关信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要求披露的与贷款相关的说明和数据有限,仅包括以下内容:贷款的种类和范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范围和方法;按贷款风险分类的结果披露贷款的期初数、期末数;分别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披露贷款损失准备的期初、本期计提、本期转回、本期核销、期末数。对于应计贷款的五级分类情况和非应计贷款的五级分类情况未要求披露,投资者无法通过会计报告了解贷款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贷款计息方法不同引致的资产质量信息不一致。

从非应计贷款的定义可以看出,如果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则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应予以冲销。而利息逾期时间的确定直接受利息的结计方式影响。利息的结计方式有到期一次性结息和定期(按月、按季、按年等)结息等方式,而目前《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贷款结息方式不作统一规定,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不同的贷款结息方式。其结果是同样的贷款企业在采取不同结息方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贷款的会计信息披露会发生差异,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比如,甲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采用利随本清方式,贷款到期时才结计利息;乙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采用按月结息方式,在贷款发放第一个月后就结计利息,如果90天后未归还该笔利息,贷款转入非应计贷款科目核算,而此时甲银行的贷款尚在应计贷款科目核算。

(三)短期债券投资相关损益确认上运用两种标准。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债券投资的利息,应当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可见短期债券投资利息不必按权责发生制按期计算确认,而用于投资的资金利息支出按权责发生制计入营业支出,造成银行收入与支出的不匹配。此外,制度又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这样,减值准备的按期计提与短期债券投资利息确认的现金收付实现制形成了制度反差,在同一制度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确认标准。

(四)短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规定以及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间划转规定的不明晰留给企业过大的选择空间。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做法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121号准则公告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但由于规定上的漏洞,反而给企业更大的数据操纵空间。

1.短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规定不清。

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在采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较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按照上述规定,企业在计提方法上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通过不同计提方法间的转换,企业可以对自身的利润进行一定的调节。

2.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间划转规定不明晰

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改变投资目的,将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应按短期的成本与市价孰低结转,并按此确定的价值作为长期投资新的投资成本。拟处置的长期投资不调整至短期投资,待处置时按处置长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这将给金融企业留下过大的利润调节空间。

首先,按制度对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定义,投资目的改变应当是指准备持有时间改变,即持有时间由准备不超过1年(含1年)改为超过1年,而“准备”这一主观意愿在实务中难以加以明确判定。

其次,将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后,准备的计提由期末时按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改为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制度规定,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可见,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条件是在期末时只要市价低于成本,就应当按低于部分计提准备,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则要严格得多,企业通过将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原来需要定期计提的准备支出现在可以少提甚至不提。

(五)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披露未予明确。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金融创新产品,发展迅猛,品种繁多,结构复杂,会计处理难度较大,具有收益不确定性、高杠杆性、高风险性等特征。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仅在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对于外汇合约、利率期货、远期汇率合约、货币和利率套期、货币和利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应说明其计价方法”。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计价方法,制度未作统一规定,也未列举可选的计价方法,金融企业在衍生金融工具的反映和披露上缺乏统一标准和尺度。

目前,国内金融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一般都按照合同未交割金额在表外列示,如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以合同金额作表外核算,本行待交易合约到期交割时确认损益”。但衍生金融工具从交易到交割期间,其价值会直接受利率、汇率等因素变动的影响,存在较大的波动,持有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巨额亏损。民生银行200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根据国内会计准则,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未交割金额在表外列示,相关的损益在衍生金融工具到期交割时在利润表中确认;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采用公允价值在资产负债表内计量,以确认未实现损益,调减了公司本年度境外报表净利润”。根据报告披露,如果对衍生金融工具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民生银行2004年度境外报表净利润应调减11,511万元。

(六)会计职业判断的适度运用问题。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会计理论指导下,在会计准则、制度提供的会计政策范围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原则、处理方法、处理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在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许多会计核算政策的选择权下放给了企业,给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体现在会计原则的选择、同一经济事项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估计等方面,主要包括: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的判断、对交易或事项重要性程度的判断、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选用、所得税核算方法的选择、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的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确定及或有事项的处理等方面。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宽泛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很可能造成新的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制度改革的初衷相背,甚至可能被不法企业所利用,成为新的“盈余操纵”手段。

同时,会计职业判断将会出现因会计人员本身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会计事项进行职业判断的结果不尽相同的现象,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变数,使会计核算的可比性原则面临挑战。

三、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思考

(一)增加披露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的五级分类情况。

解决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与“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的核算口径不协调问题,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改变当前的“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的会计核算分类方式,按五级分类的要求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设置贷款科目,可以消除“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划分采用期限标准的弊端。但考察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目前按五级分类的要求设置贷款科目尚不现实,因为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定期进行,五级分类的结果变动频繁,当前商业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难以实现及时联动。因此,建议采用另一种途径,即结合期限标准和五级分类标准确定非应计贷款,对于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以及贷款本金或利息虽未逾期90天但难以收回的贷款均作为非应计贷款,同时增加信息披露,要求银行在财务报告中增加披露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的五级分类情况,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的金额及对本期收入的影响数和本期非应计贷款收回的金额及对当期收入的影响数。从长远发展看,贷款会计核算上与五级分类管理相统一是未来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趋势。

(二)在报表附注中增加披露贷款计息方法。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采取不同贷款结息方式,其会计信息披露会产生差异,因此有必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增加披露各种计息方法下的贷款种类、贷款日平均余额和贷款期限等补充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报表相关数据。

(三)对短期债券投资按期计提投资收益,明确短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口径,严格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间的划转。

关于短期债券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应该结合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并运用重要性原则加以确定。我国债券市场较不发达,市场上的债券品种也较为有限,财政部长期债、政策性金融债和央行票据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主要债券品种,银行因其流动性需要主要偏好短期债券投资,如果按制度规定于实际收到债券利息或转让时才确定收入,在收支不匹配的同时,必然造成收入的波动。因此,对于主要由持有时间的长短决定投资收益的短期债券投资应考虑按权责发生制计提投资收益。

关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应制定采用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的具体情况,明确计提方法的运用前提。从如实反映金融企业的资产角度看,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可以从整体上反映短期投资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最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短期投资的整体价值。而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所提准备金额将高于按投资总体或投资类别计提的金额,最符合稳健性原则。本人认为,跌价准备的计提目的在于揭示资产的真实价值,因此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是较优选择,同时,基于重要性原则,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仍可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关于短期投资减值准备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建议将有市价的长期债券投资的减值准备计提与短期债券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相统一,即在期末时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按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

(四)逐步扩大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规范的适用范围,提高金融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以及今年2月15日的拟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套期保值》等39项会计准则克服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未对衍生金融工具计价方法作出统一规定弊端,要求商业银行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从而有利于控制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上述规定和准则目前仍限于在已上市和拟上市商业银行实施,因此没有完全解决金融企业在衍生金融工具反映和披露上缺乏统一标准和尺度的问题,为提高金融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建议创造条件,逐步在所有金融企业之间实施上述关于金融衍生工具确认和计量方面的规定。

(五)会计职业判断运用问题的思考。

1.制定和完善金融企业具体准则。

近年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陆续颁布具体会计准则十几项,但这些改革主要针对工商企业,针对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业的会计准则体系还没有形成。因此,应当尽快建立银行业会计准则体系,减少当前制度中过多的判断和选择。事实上,主张会计处理允许有大量的估计和专业判断的“会计艺术论”曾经在西方国家流行,但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警觉,美国会计学会2001年年会曾批评国际会计准则“因允许太多选择而信誉不好”。安然事件后,美国国会2002年7月26日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对现行的公司和会计法律进行了多处重大修改,以加强监管,值得我们借鉴。

2.将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职业判断不同影响银行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从而影响到银行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反映,最终影响到银行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有关的、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均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容;长期投资;长期筹资;营运资本

一、长期投资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会计人员眼中的长期投资应是什么?其实,简单地说,我们讲的长期投资就是企业对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即企业的内部投资。更要强调的是投资主体应是企业(不同于个人或专业投资机构投资)。

其次,也要区分在这里所讲的长期投资的对象应是经营性资产,不是金融性投资,为什么这样说呢?结合工作解析一下,我们创建一个企业或说投资一个企业是要求它以经营方式运作产生价值的最大化,并非依靠它去买基金或股票期货之类为主要运作方式创造财富,如果以后者方式为主去经营一个公司。不如股东不筹建这个公司去买基金股票之类,自己就可以直接买卖来赚取收益,还可节约些交易成本。那成立公司到底为什么呢?重要的是投资某个项目来让股东获取股东所期望的价值最大化,不是吗?其实,经营性资产和金融性资产投资的分析方法也是不同的,经营性资产投资的核心是净现值原理(考虑了时间现值、终值等因素);金融性资产投资核心是投资组合原理(考虑了风险分散化、现金持有量等因素)。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这种投资其实是一种变形的经营投资,通过股权的控制来达到经营性控制,并以合并报表的方式将股权抵消,来显示出经营控制的本来目的性,分析方法也与经营性投资方法一致。

其实,长期投资涉及面也是相当广泛的,因为长期投资的运作在我们预算上是重要一环,它会影响到现金流问题(期望回收现金量)、时间问题(何时回收到现金)、风险问题(收回现金可能性),整个过程又称作资本预算。

在结合自身工作上,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在某些投资项目摆在面前时,要先界定是经营性还是金融性投资。如是企业手中有闲置短期款项等,可考虑金融性投资(但这也需考虑诸多问题,如组合投资降低风险等等);如是未来经营运作上需要投资,这为经营性投资(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上),这种投资就要利用财务手段,去计算与推敲一下是否值得投资了,即分析净现值、净现值率、静态或动态回收期等等方法,分别的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这样才能给企业投资在可行性研究问题上起到决定性作用,成长为一名长期投资预算分析会计。

二、长期筹资

首先,长期筹资主体是企业。

其次,简易的讲,个人认为长期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长期投资所需资金的需要,才进行筹资这一举措,结合实际工作进一步研究说明,只有长期债务资金支持长期投资这一理论是合理性较强的。因为试思考,如果我们用短期的债务去支持长期投资(如购置固定资产),这样稳定性较差,比如:利息不稳定(短期借款到期,续借可能会提高借款利率)、是否会长期借给企业使用(短期借款到期后,可能不被批准续借资金),这些不稳定因素无法保证我们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被拍卖、抵债,因此很不可靠。只有用长期的债务资金来支持长期的投资方案,才是极为合理的方法。因为长期债务利息是锁定的,并且不会轻易被对方解约(要求归还借款),这是我们财务预算会计应注意的地方。

再次,长期筹资决策的主要问题是:资本结构决策问题、债务结构决策问题、股利分配决策问题。其实,所谓的资本结构决策,就是指长期负债/权益比例,通过这个比例,我们去分析我们现金流中多少会流向了债权人,多少会流向股东。

所以要控制在一定比例合理范围内,这是我们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到的问题之一。还有在决策债务结构问题上,也要充分考虑,因为举债是种类繁多的,我们可以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等等种类繁多,成本费用及繁琐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也是要重点考虑的,要权衡利弊,才做出最优决策。再有就是,利润分配决策,也十分重要的决策问题,如分配多少给股东、留存多少作为投资使用,它也会起到信息传递等等的作用,就要谨慎行之了,所以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了。

所以综上所述,在做长期筹资决策时,我们要多结合长期投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多方面来分析问题,为筹资的可行性研究做好基本工作。

三、营运资本

其实,营运资本就是短期投资与短期筹资的结合。会计上其实就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营运资本使我们企业周转使用的,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营运资本支持同样的现金流,简单的讲就是用尽可能少的钱去“过日子”。生活如此,企业也如此,试想,我们如果适当延长应付账款付款期(这里要强调“度”,不然会没有信用可言了,是适当的做),以合理的优惠来提前收取应收账款,并要把握好现金最佳持有量(有短期资金闲置可做短期投资赚取短期收益),这都是以较少的营运资金支持同样现金流运用上的一些简单示例,当然,在我们工作中我们会发现非常多的并且适合自身企业运作的更好办法。做好这些工作也非常有利于增加股东财富。

综上所述,是我对财务管理内容的简浅分析,仅仅是财务管理的概括内容,简单划分,最后简单概括后,即为三个内容:长期投资、长期筹资、营运资本。我所写的财务管理内容浅析,其实是希望我们会计人员之间能分享一下自己在工作上的认知,也希望有共鸣之处,更希望大家能给予我指点,从而让我提高工作能力,其实能做到,用学到的一些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上是我们会计人员的一种境界,但如果能在工作中发现与找到更棒的、更有效的方法,来用于财务管理分析与决策,为企业保驾护航,那才是我们预算会计的一种升华。不是吗?希望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提资产 减值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应计提减值准备。正确计提、结转和披露减值准备,对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如实向外提供会计信息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和所设置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已经减值(跌价。以下统称减值)的资产,应于期末确认为损失。但这部分资产减值损失,不直接冲减相关的资产的帐面余额,而是单独设置了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分别是:

1.为应收款项设置的,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部分所计提的坏帐准备科目。

2.为短期投资设置的,期末市价低于成本价所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

3.为存货设置的,期末销售价低于成本价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4.为长期投资设置的,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所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5.为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设置的,贷款本金高于可收回金额的部分所计提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科目。

6.为固定资产设置的,预计可收回的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所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7.为无形资产设置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所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二、是否应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判断标准

1.坏帐准备企业的应收款项符合经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经理会议等类拟权力机构批准的计提坏帐准备的条件,就应于期末按计提标准,计提坏帐准备。企业只能采用备报法核算坏帐损失。

未到期的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帐准备,但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应收票据,可先将其帐面余额转入应收帐款科目,再计提坏帐准备。

预付帐款也不能计提坏帐准备,但如有确凿证据表明该笔预付帐款不符合预付帐款的性质,或因供应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收到所购的货物或退还款项时,可将其帐面余额先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再计提坏帐准备。

企业的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帐准备,但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债务单位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停产,在短期内无法偿还债务,以及应收款项逾三年以上不能收回时,则可以考虑全额计提坏帐准备。

2.存货跌价准备企业的存货由于市价持续下跌,短期内无回升希望,或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要,而市场价格又低于帐面价值,或由于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商品过时、市价下跌,产品的成本大于销售价格,这些情况出现时,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预计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的,应当确认为损失,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如果被投资单位因受政治或法律环境变化、生产的产品、提供的劳务与市场需来发生变化、或行业的生产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或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发生清理整顿、清算,使该项投资出现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情况时,应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设备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的,应将其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计提。

三、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初次计提的各种资产减值准备,应借记有关费用或支出科目,贷记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科目。其中计提的坏帐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时,应借记“管理费用一计提的坏帐准备”、“管理费用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时,应借记“投资收益一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投资收益一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投资收益一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科民贷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一减值准备”科目;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应借记“营业外交出一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一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营业外支出一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已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如果继续下跌,期末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高于己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帐面余额时,应将其差额追加计提减值准备,其会计处理与初次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相同。已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如果价值发生回升,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低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帐面余额时,则应将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其会计处理方法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的会计处理相反。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转销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在以下情况出现时应该转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