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随着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电子政务,水利公共信息载体,数字水利,以及水资源管理体系等信息化结果的出现,有利的推进了水利现代化的运行。网络平台是信息构建和信息化成果使用的重要媒介,充分的表现出了IT的实际价值。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在,网络进攻的方式也逐渐增多,信息体系所承受的安全风险也逐渐增加,怎样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是现在水利信息化进程中急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

 

1 水利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际状况

 

最近几年,水利部门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状况,在对治水经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提出要转变过去的水利发展道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水利道路,建立水利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水利信息化构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渐转变成为水利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中的一期工程城市水资源的监控管理,水利电子政务的相关项目和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等重要工程的顺利完成,水利信息化基础设备也在不断的健全,对业务的使用能力也在逐渐加强。防汛抗旱,城市水资源的监控管理,水利电子政务和全国水土保持监管信息体系等业务也开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水利信息化基础构建和业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相关的保证水利信息化安全的体系也逐渐形成。

 

2 强化水利网络信息安全的解决措施

 

网络和信息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要及时的进行预防,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逐渐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加强其中的保护能力,保证水利信息化的持续运行。

 

2.1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规划包含了技术、管理和相关法律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是稳定网络安全、物理安全、资料安全和使用安全的关键因素。信息安全规划不但依赖于信息化的管理,还是信息化形成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安全构建和管理要更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目标性。

 

2.1.1 以信息化规划为基础,构建信息化建设

 

信息安全是在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对信息安全进行系统的整理,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信息安全规划不但要对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更好的发现信息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要根据信息化规划以及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思路,有效的处理信息安全的问题。

 

2.1.2 构建信息安全系统

 

信息安全规划需要从技术安全、组织安全、战略安全等方面入手,构建相关的信息安全系统,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化的安全。

 

2.2 日常的运维管理

 

2.2.1 注重网络的安全监控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水利网络安全和互联网安全关系更加紧密。所以,注重互联网安全监控,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是现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2.2.2 安全状态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对网络安全环境进行整体的分析,这样不但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还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正。安全态势主要是利用网络设备、主机设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工具等策略来进行信息的处理,通过统计和分析,综合评价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对发展的状态进行判断。

 

2.2.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及时的发现信息安全中的问题,并且找到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是:(1)对被评估的主要信息进行确定;(2)通过本地审计、人员走访、现场观看、文档审阅、脆弱性扫描等方法,对评估范围中的网络、使用和主机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和信息进行管理;(3)对取得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判别被评估信息资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4)从管理体制、管理措施、系统脆弱性判别、威胁研究、漏洞和现有技术等方面,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分析和管理相关的安全问题;(5)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建立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2.4 应急响应

 

所谓的应急响应就是信息安全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主要是为了尽量的减少和控制信息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进行及时的响应和修复。应急响应包含了前期应急准备和后期应急响应两个部分。前期应急准备主要有预警预防制度、组织指导系统、应急响应过程、应急团队、应急器械、技术支持、费用支持等应急措施,并且定时进行应急演练等。后期应急措施主要有检查病毒、系统防护、阻断后门等问题,对网络服务进行限制或关闭以及事后的恢复系统等工作。通过两个部分的不断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应急响应的重要作用。

 

2.3 教育培养

 

人是信息安全的主要力量,其中的知识构造和使用能力对信息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的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提升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从而有效的减少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

 

3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方案;遗传算法

1引言

近年来网络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对于海量信息的安全管理日趋重要。但由于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硬件、软件及管理策略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脆弱性,因而对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1]。在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管理技术方案进行制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合理的方案设计对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可控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传统的安全技术方案设计仅仅从技术角度入手,忽略了考虑实施技术手段所需要的花费。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应当将脆弱性分析、安全技术选择及实施技术费用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使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3]。因此本文首先对网络工程信息管理技术方案的制定进行了优化,以此为基础,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信息安全管理优化技术,并对实际算例采用上述优化技术,对该优化技术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2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方案

制定时的决策模型通过对信息管理技术方案的优化制定可以使信息管理系统中脆弱性的威胁降到最小。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脆弱性表示为v1,v2……,vm共m种,当脆弱性vi存在时以数值1表示,当这种脆弱性不存在时以0表示,每一种脆弱性对应于一个权值i,这一权值用来表示对应的脆弱性危害信息管理系统的程度,本文对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脆弱性进行了描述,列出了表1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脆弱性及表示20种不同的脆弱性(见表1)。对应于每一种脆弱性都存在相应的安全技术,这些安全技术以s1,s2……,sn来表示,当技术方案中采用了sj这种安全技术时,sj等于1,当没有采用时取值为0;对应于sj安全技术的实施费用用cj来表示,本文给出了13中安全技术手段,见表2。脆弱性及其对应的安全技术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对某一脆弱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后该脆弱性可能部分的或完全的消除,但也有可能导致其他种类的脆弱性产生,其中部分消除安全性是指相应的由该脆弱性导致的信息管理系统破坏程度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对脆弱性实施安全技术手段后,相应的脆弱性在系统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残留,对于残留的脆弱性用r1,r2……rm来表示,ri对应于脆弱性vi,取值分别为0,0.5,1,分别对应于脆弱性存在,脆弱性部分去除以及不存在。用矩阵T={tij}表示对脆弱性采用安全技术处理后的情况,tij是指采用安全技术sj处理脆弱性vi的处理能力的大小。确定残留脆弱性处理规则,当vi=0或1时,有j∈{j│sj=1},此时tij=1,那么ri=0;当vi=0时,存在j∈{j│sj=1},使tij=0,此时ri=0;当vi=1时,存在j∈{j│sj=1},使tij=0,此时ri=1;当vi=0时,存在j∈{j│sj=1},使tij≠1,同时存在j∈{j│sj=1},使tij=-1此时ri=1;当vi=0时,存在j∈{j│sj=1},使tij≠1,同时存在j∈{j│sj=1},使tij=-0.5此时ri=0.5;当vi=1时,存在j∈{j│sj=1},使tij≠1,同时存在j∈{j│sj=1},使tij=0.5此时ri=0.5。综上所述,安全的信息管理技术方案设计需要以两个目标为基础,如式1和式2所示:式3中Cmax为实施安全技术手段所需要的费用的最大值,对E进行无量纲修正得到E’,和分别代表脆弱性权重和费用权重,和之和为1,表示二者在系统设计时的偏重程度,当>时,脆弱性在设计时比费用控制重要,反之亦然。

3遗传算法在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优化中的应用

安全技术手段集合的子集即为所制定的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方案,其可行解共有2n个,具体方案的选取属于多目标优化问题,n值增加,问题的解空间呈现几何式增长,如果要在如此庞大的解空间内实现最优解的搜寻,则必须采用效率较高的搜索策略。为此引入遗传算法,在遗传过程中的各代个体以适应度值为依据进行交叉和变异概率选择,即采用自适应规则,从而使个体自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身的调节。首先对于问题的编码,用符号串表示各个染色体,这种符号串具有n位二进制编码,用这种符号串表示的染色体即代表了对应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的状态用二进制编码的每一位表示,即1表示该技术手段被方案采用,0表示该技术手段未被方案采用。如此即可转化网络工程安全信息管理技术优化问题为染色体最优编码求解问题。

4采用优化后信息管理技术的实际算例

采用上述对脆弱性和安全技术的分类,设脆弱性的情况为(11010100110111000110),将各脆弱性权重列于表3,实施相应安全技术所需费用权重列于表4,脆弱性的重要性和实施相应安全技术花费的重要性同等重要(==0.5),采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技术对相应的技术方案进行求解(N=100),各概率值为Pe=0.4,Pc0=0.52,Pc1=0.29,Pm0=0.37,Pm1=0.23,迭代次数最大为300,50为稳定代数的最大值。最终结果为,S=(1000010000010),即出现单一、集中、敏感、可分离、可测、顺应、难以恢复、自我认知匮乏、不以管理、透明、电子访问等脆弱性时,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手段为,弹性及鲁棒性技术、人员管理技术、分配动态资源技术。本文同时对不同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均表明增加脆弱性和技术手段的种类,本文提出的以信息管理技术方案优化制定为基础,采用遗传算法的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其优化效果均较为显著。

5结束语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审计 历史财务报表审计 信息安全管理 风险评估

一、引言

从审计的角度,风险评估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理念。无论是在历史财务报表审计还是在网络审计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均要求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过程中应以风险评估为中心,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评估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高风险领域,从而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一步决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的证据,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审计效果及审计效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企业风险管理将风险评估作为其基本的要素之一进行规范,要求企业在识别和评估风险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降低风险为企业带来损失的概率或缩小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尽管如此,风险评估在网络审计、历史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中的运用却不尽相同,本文在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所有特定风险和网络审计风险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从风险评估中应关注的风险范围、风险评估的目的、内容、程序及实施流程等内容展开,将网络审计与历史财务报表审计和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深化对网络审计风险评估的理解。

二、网络审计与历史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比较

(一)审计风险要素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中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又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其中,固有风险是指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财务报表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人员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上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在网络审计中,审计风险仍然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要素,但其具体内容直接受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特定风险的影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优越性,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这些新的风险主要表现为:(1)数据与职责过于集中化。由于手工系统中的职责分工、互相牵制等控制措施都被归并到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过程中去了,这些集中的数据库技术无疑会增加数据纵和破坏的风险。(2)系统程序易于被非法调用甚至遭到篡改。由于计算机系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非专业人员难以察觉计算机舞弊的线索,这加大了数据被非法使用的可能性。如经过批准的系统使用人员滥用系统,或者说,企业对接近信息缺乏控制使得重要的数据或程序被盗窃等。(3)错误程序的风险,例如程序中的差错反复和差错级联、数据处理不合逻辑、甚至是程序本身存在错误等。(4)信息系统缺乏应用的审计接口,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难以有效地采集或获取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从而无法正常开展审计工作。(5)网络系统在技术和商业上的风险,如计算机信息系统所依赖的硬件设备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故障,或者信息系统所依赖的物理工作环境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效能带来影响等。相对应地,网络审计的固有风险主要是指系统环境风险,即财务电算化系统本身所处的环境引起的风险,它可分为硬件环境风险和软件环境风险。控制风险包括系统控制风险和财务数据风险,其中,系统控制风险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严密造成的风险,财务数据风险是指电磁性财务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包括审计软件风险和人员操作风险,审计软件风险是指计算机审计软件本身缺陷原因造成的风险,人员操作风险是指计算机审计系统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等在工作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目的无论在网络审计还是历史财务报表审计中,风险评估只是审计的一项重要程序,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与其他审计程序紧密联系而不是一项独立的活动。尽管如此,两者所关注的风险范围则有所不同。历史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要求审计人员主要关注的是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由于网络审计的审计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和网络财务信息系统两类,因此审计人员关注的风险应是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与该两类审计对象相关的风险。(1)对于与企业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审计人员应该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和信息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运行环境两方面出发进行评估。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是指该信息系统从产生到完成乃至进入维护的各个阶段及其活动,无论是在早期的线性开发模型中还是在更为复杂的螺旋式等模型中,一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大都包括规划和启动、设计开发或采购、集成实现、运行和维护、废弃等五个基本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在不同阶段的活动内容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控制目标和控制行为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审计人员的风险评估应该贯穿于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指构成该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等,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是指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使用所依托的物理和管理平台。具体可将其分为五个层面:物理层,即信息系统运行所必备的机房、设备、办公场所、系统线路及相关环境;网络层,即信息系统所需的网络架构的安全情况、网络设备的漏洞情况、网络设备配置的缺陷情况等;系统层,即信息系统本身的漏洞情况、配置的缺陷情况;应用层,即信息系统所使用的应用软件的漏洞情况、安全功能缺陷情况;管理层,即被审计单位在该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过程中的组织、策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情况。(2)对于与企业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相关的风险,审计人员应着重关注财务信息的重大错报风险和信息的安全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指被审计单位基于网络的相关财务信息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针对企业借助于网络信息系统或网络技术对有关账户、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或披露而言。网络审计中关注的重大错报风险与传统审CtT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经营性质、法律及监管环境、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等方面的情况对财务信息错报可能的影响。信息安全风险涉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及敏感性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针对企业利用信息系统或一定的网络平台来存储、传输、披露相关财务信息而言。在审计过程中,审eta员应当主要关注相关财务信息被盗用、非法攻击或篡改及非法使用的可能性。当然,这两类风险并非完全分离的,评估时审计人员应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

(三)风险评估内容 广泛意义的风险评估是指考虑潜在事件对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由于网络审计与历史财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的目的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两者在风险评估的内容上也是存在区别的。总的来说,网络审计的风险评估内容比历史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内容更广泛和深入。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

险》,在历史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的风险评估应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内容。为识别和评价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了解的具体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及被审it@位的内部控制等。在网络审计中。为了识别和评估上文所述的两类风险,审计人员除了从以上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外,还应该关注其他相关的潜在事件及其影响,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及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能面l临的威胁或存在的脆弱点。其中,威胁是指对信息系统及财务信息构成潜在破坏的可能性因素或者事件,它可能是一些如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专业技能不足或恶意篡改等人为因素,也可能是一些如灰尘、火灾或通讯线路故障等环境因素。脆弱点是指信息系统及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它是系统或网络财务信息本身固有的,包括物理环境、组织、过程、人员、管理、配置、硬软件及信息等各方面的弱点。一般来说,脆弱点本身不会带来损失或信息错报,威胁却总是要利用网络、系统的弱点来成功地引起破坏。因此,我们认为网络审计申风险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识别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系统及其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能面临的威胁,并分析威胁发生的可能性;(2)识别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系统及其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能存在的脆弱点,并分析脆弱点的严重程度;(3)根据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和脆弱点发生的严重程度,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4)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价风险对财务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能带来的影响;(5)若被审计单位存在风险防范或化解措施,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还应该考虑相应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四)风险评估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实施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等程序,以获取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进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些程序同样适用于网络审计中的风险评估。但在具体运用时网络审计中更加注重了解和分析被审计单位与信息系统及网络技术使用相关的事项。在实施询问程序时,审计人员的询问对象围绕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大致分为管理人员、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或信息编制人员)、系统使用人员(或信息的内部使用人员)、系统或网络技术顾问及其他外部相关人员(如律师)等五类,分别从不同角度了解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能存在的威胁和脆弱点。在实施分析程序时,除了研究财务数据及与财务信息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可能的异常趋势外,审计人员应格外关注对信息系统及网络的特性情况,被审计单位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等内容的分析比较。实施观察和检查时,除执行常规程序外,审计人员应注意观察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和检查信息系统文档。除此之外,针对特定系统或网络技术风险的评估,审计人员还需要实施一些特定的程序。技术方面如IOS取样分析、渗透测试、工具扫描、安全策略分析等;管理方面如风险问卷调查、风险顾问访谈、风险策略分析、文档审核等。其中,IDS取样分析是指通过在核心网络采样监听通信数据方式,获取网络中存在的攻击和蠕虫行为,并对通信流量进行分析;渗透测试是指在获取用户授权后,通过真实模拟黑客使用的工具、方法来进行实际漏洞发现和利用的安全测试方法;工具扫描是指通过评估工具软件或专用安全评估系统自动获取评估对象的脆弱性信息,包括主机扫描、网络扫描、数据库扫描等,用于分析系统、应用、网络设备存在的常见漏洞。风险问卷调查与风险顾问访谈要求审计人员分别采用问卷和面谈的方式向有关主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状况,使用时关键是要明确问卷或访谈的对象情况风险策略分析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所设定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进而评价企业相关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文档审核是一种事前评价方法,属于前置软件测试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需求文档测试和设计文档测试。这些特定程序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在网络安全风险方面进行评价,审计人员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选择合适的程序。

三、网络审计与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比较

(一)风险评估的目的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作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机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的基本特征,其主要目的在于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角度,在系统分析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带来的损失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和整改措施,将企业面临或遭遇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组织的信息安全。而网络审计是由独立审计人员向企业提供的一项鉴证服务,其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识别和评价潜在事件对被审计单位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影响程度,从而指导进一步审计程序。因此,两者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不一样。从评估所应关注的风险范围来看,两者具有一致性,即都需要考虑与信息系统和信息相关的风险。但是,具体的关注边界则是不一样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要评估企业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资产价值来判断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织造成的影响,它要求评估人员关注与企业整个信息系统和所有的信息相关的风险,包括实体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软件安全风险、运行安全风险等。网络审计中,审计人员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发表意见,因此,风险评估时审计人员主要关注的是与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相关的风险,而不是与企业的整个信息系统和所有的信息相关的风险。根据评估实施者的不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形式包括自评估和他评估。自评估是由组织自身对所拥有的信息系统进行的风险评估活动;他评估通常是由组织的上级主管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发起的,旨在依据已经颁布的法规或标准进行的具有强制意味的检查。自评估和他评估都可以通过风险评估服务机构进行咨询、服务、培训以及风险评估有关工具的提供。因此。对审计人员而言,受托执行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当归属于管理咨询类,即属于非鉴证业务,与网络审计严格区分开来。

(二)风险评估的内容在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中,它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基本要素和相关属性,提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围绕其基本要素展开,并充分考虑与这些基本要素相关的其他属性。其中,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脆弱性、威胁、风险和安全措施;相关属性包括业务战略、资产价值、安全需求、安全事件、残余风险等。在此基础上的风险计算过程是:(1)对信息资产进行识别,并对资产赋值;(2)对威胁进行分析,并对威

胁发生的可能性赋值;(3)识别信息资产的脆弱性,并对弱点的严重程度赋值;(4)根据威胁和脆弱性计算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5)根据脆弱性的严重程度及安全事件所作用的资产的价值计算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6)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安全事件出现后的损失,计算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织的影响,即风险值。结合上文网络审计风险评估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网络审计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在内容上有相近之处,即都需要针对信息系统和信息可能面临的威胁和存在的脆弱点进行识别。但是,信息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内部管理,其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从两个层次展开:一是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二是提出防护或整改措施以控制风险。第一个层次的工作实质上是为第二层次工作服务的,其重点在第二层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企业在确定出风险水平后,应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及控制措施,并形成风险处理计划。其中,风险处理的方式包括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而控制措施的选择应兼顾管理和技术,考虑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并特别关注成本与风险的平衡。网络审计的风险评估工作主要集中在第一个层次,即审计人员通过风险评估,为进一步审计中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有效地实施网络审计程序和实现网络审计目标提供重要基础。因此,两者的评估内容是存在区别的。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根据__、__和__、__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__领导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按照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工作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要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各种责任,规范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切实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

各单位要设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应用、管理、维护等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要建立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各尽其职,常抓不懈,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三、严格执行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各单位要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意识,严禁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严禁在非计算机上存储、处理信息,严禁在与非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办公内网必须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并强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技术防护措施,有效监控违规操作,严防违规下载和敏感信息。严禁通过互联网电子邮箱、即时通信工具等处理、传递、转发和敏感信息。

四、加强网站信息审查监管

各单位通过门户网站在互联网上公开信息,要遵循不公开、公开不的原则,按照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要对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审核内容包括:上网信息有无问题;上网信息目前对外是否适宜;信息中的文字、数据、图表、图像是否准确等。未经本单位领导许可严禁以单位的名义在网上信息,严禁交流传播信息。坚持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全面审查。各单位网络信息审查工作要有领导分管、部门负责、专人实施。

五、组织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清理检查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Thinking on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irenduoji

(Northwest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Lanzhou730030,China)

Abstract: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world as a technology,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issue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article from all aspects of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to explore ways to enhanc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and proposed a variety of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tools and systems.

Keywords:Network;Information;Security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根据ISO所指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定义,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保护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信息安全,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网络系统能安全可靠的运行,网络服务正常有序。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保证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预防不法人员的窃听、冒充、篡改、抵赖,以此来保护隐私安全。

二、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

(一)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互联网使世界各地有了紧密的联系,人和单位和个人都能在有网络的地方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互联网具有的开放性、国际性让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面临挑战,而互联网的不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络系统可以收到世界各地不同人的访问,这让网络面临着各方面的攻击。主要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或者不法人员对网络漏洞的攻击。(2)与上述相同的是,网络的国际性,让网络系统存在的问题是多样化的,例如网络黑客,它有可能会影响到世界网络,所以,网络安全也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3)网络的自由性,网络系统对很多用户没有进行用户,用户可以自由的访问某些资源,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或者是信息,这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不便。

(二)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支撑软件,它能让所有程序都有序、正常的运行,同时,操作系统还具有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统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安全性,或者是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漏洞和不足,这些都给网络安全问题留下了隐患。(1)操作系统结构的漏洞,操作系统中包括了内存管理、CPU管理、外设的管理,每一个管理程序都涉及到一些系统结构,如果程序除了问题,例如内存管理出了问题,外部网络的一个连接过来,就会连接到这一个缺陷的部分,那计算机系统就有可能崩溃。(2)操作系统在创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安全问题,支持进程的远程创建和激活,支持被创建的进程继承创建的权利,而这些都有可能被安装上“间谍”软件。如果间谍软件被打上安全软件进行销售、或者是被使用在特权用户上,那黑客或间谍软件就可以使系统进程与作业的监视程序监测不到它的存在。

三、如何做好安全防范

(一)制定出技术防范措施。如果要解决网络中信息被病毒、污秽信息污染与黑客破坏、以及信息通过计算机辐射被泄漏的问题,那就必须重视病毒防治技术、防火墙技术和信息泄漏防护技术的研究,以及进行数据加密、用户认证、防火墙设置等工作,制定相关的安全问题防范制度,防止信息篡改和、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同时还要经常进行检查,预防相同的问题再次发生。

(二)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和法规建设。制定合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首先,网民必须遵守网上信息活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为道德规范,而管理者也要依据民法通则,要求所有用户都遵守网络信息安全条例,不损害他人利益,预防违法乱纪的行为。对于信息资源获取中多发生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严厉处罚,防止虚假信息、黄色信息的传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三)防火墙是网络访问控制。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拒绝除了明确允许通过之外的所有通信数据,它与普通的路由器传输不同,它在网络传输中的相关访问站点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现代防火墙技术都是采用几种功能相结合的形式来保护计算机网络环境,使其不受外界的损害,其中最流行的技术有静态分组过滤、动态分组过滤、状态过滤和服务器技术,因为它们的安全层次都较高,但在实践中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考虑到性价比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安全衔接的问题。(1)包过滤防火墙。最初的防火墙主要是拦截和检查任何通过它的网络数据包,再根据风险的程度对数据包进行筛选,包括放行、阻止、忽略等。上述的风险程度就是防火墙技术队网络系统中存储的基本信息进行的反馈,哪些数据可以通过、哪些可以访问、什么数据需要阻止,这些都是根据反馈信息而定的。每一个要通过防火墙的数据包,都需要被防火墙过滤、检查,主要包括源地址、目标地址以及端口和协议等等。再将截获的信息与本身的信息相对比,如果符合安全规则,就通过,如果存在安全问题就拦截。(2)状态/动态检测。防火墙状态/动态检测防火墙可以对不同的数据包进行全方面的、主动地、实时的细致检测,再对检测到的信息进行详细分析,防火墙就能准确的判断出哪些不合法的信息进入了,并采取拦截手段,以便及时的提醒计算机用户拒绝接受以及删除外来数据,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杀毒软件对黑客病毒是完全没有办法拦截或杀灭的,因为黑客的操作没有任何的特征码,杀毒软件自然无法识别,而防火墙就可以把每个端口都隐藏起来,让黑客找不到入口,那计算机系统也就安全了。

四、结语

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来说,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它的作用都十分巨大。可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了解防火墙技术、掌握防火墙使用方法和技巧对于我们安全、快速的利用网络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有了健康安全的网络,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程线.论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安全性及相应策略[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2]南洋.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J].哈尔滨金融高等学校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