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管理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现代化的管理新技术是档案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可以提高档案馆整体功能的技术基础。人类文明已经真实地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大潮朝着我们扑面而来。档案管理和利用如何应对及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需求,是我们档案工作者要思考的。数字档案馆是随着档案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档案馆信息化的建设。数字档案馆似乎更加强调的是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虚拟性较强,包括多种档案信息数据库,强调档案信息网络化和高度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化,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档案馆数字化的内容。档案馆数字化主要是指将现有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接收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在网上的和传递,利用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因此,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应用,电子文件大量出现。档案馆既要保护传统载体的档案,又要管理数字化的记录,如何加快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便显得尤为迫切。
(二)可以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档案馆是行政区域内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又是综合性档案馆,其馆藏可以反映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档案馆丰富馆藏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档案部门只有建立起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富有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才能够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由于档案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三)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档案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信息资源,而档案馆正是一个海量信息的储存地。档案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使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档案馆现代化主要是将档案馆的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这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档案馆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档案馆努力追求的目标。而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又是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数据库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新形式下,档案工作如何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二、努力学习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新技术
(一)不断学习电子文件及电子公文的规范化管理。档案资源是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立馆之本,是开展档案馆工作的物质基础。它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总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档案管理,制定完善档案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开展档案安全专项督查,同时加强档案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监察系统。以标准化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标准化适合于技术工作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可操作性强,而且与管理体制的关系较为超脱,因此在不与法律相冲突的情况下,标准化管理更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度通常以法规形式出现,特别是约束力强,但管理范围有限,所以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配合制度可以形成档案馆数字化工作所需的严密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二)做好档案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档案管理自动化是对档案馆自身管理行为现代化的确定,而这种现代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基础上的。这个特征是基础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是开展其他数字化工作的前提条件。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立馆之基、兴档之本。档案局要将征集特色档案资料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常抓不懈。组织力量,大力开展档案的收集和征集工作。丰富馆藏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按照档案馆收集的范围和标准,还要大力开展档案的征集工作。
(三)加强资源建设。首先,开展档案资源清查,广泛征集散存散失在民间、具有人文特色的珍贵档案、历史档案和名人档案,同时对馆藏档案及现行公开文件中的民生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开发,做好备案记录工作。其次,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完善网上查阅功能,并在实行群众免费查阅档案,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积极开展编研工作。档案编研工作要“立足馆藏,服务社会”,最大限度挖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需要、群众的需要和社会需要,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社会服务。
电子计算机能否成功地应用在职业技术学校档案信息管理中,关键在于学校主要领导的支持,尤其是领导思想认识的提高。如果主要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上,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调动各级干部和各有关工作人员积极支持和重视档案工作。要在提高各部门领导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方面多搞一些培训工作,改变现有领导和干部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努力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职业技术学校服务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逐步构建起档案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二、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保证
在多数职业技术学校中,档案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没有时间学习和钻研档案业务,对档案管理知识比较浅薄,这对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简捷的办法就是改变队伍素质结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形势,迫使档案人员必须刻苦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全面掌握科学管理档案的综合技能。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同志,加大业务培训,在短期内完成全员上岗培训。档案人员在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自己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科学管理档案的实质内涵和特点。要制定信息化建设的中期规划和短期目标,争取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培养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专业型人才,打好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使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的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良好的软硬件设施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础
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必须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实现档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用计算机储存整个职业技术学校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能够及时查找、阅读,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及其档案管理系统形成的档案数据库,有一整套安全可靠的检索系统,无论是对职业技术学校本身查找资料,还是对其他查阅档案的人都会快捷而准确。所以,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条件,大力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把学校急需、教师急需的档案优先数字化,以数字化为龙头,带动档案信息化与档案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与档案资源体系、安全体系良性互动,从整体上推进档案信息化发展。搭建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把档案的目录及全文上传到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学校共享,推动以服务为主导的档案信息化体系的实质性建立。
四、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根本
【关键词】 高校 学籍档案 信息化 应用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籍档案是学生在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及思想变化过程中所直接形成的,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阶段的道德、人文和专业等各方面的素质。同时,还是学校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开拓人才信息资源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1 高校学籍档案
学籍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入学信息、学生基本信息、成绩单、奖惩信息、学籍异动、学生思想政治活动考核情况、毕业资格及学位授予情况、学生表现鉴定等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密切相关的材料。学籍档案的管理部门也涉及教务处、学生处、招办、二级学院、团委等职能部门。学籍档案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所有信息要做到准确、完整、真实、及时地记载,并且要求电子和纸质档案同时保存与学生情况完全一致。
2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经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学籍的信息化管理,比如学生的基本信息、成绩、学籍变动以及毕业管理等等。但这些信息的管理单位主要还是集中在教务处,对于学生的奖惩、思想政治活动以及学生表现鉴定等等由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管理内容都还未真正纳入到电子学籍档案中,无法实现统一管理,这是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内容缺失或是未能及时更新的主要原因。
正是由于各部门对学生档案的资料收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资料状态,信息存储较为分散、不能联系在一起、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使得电子学籍档案的利用率及管理效率也极其低。
3 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
随着高校发展,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学籍档案案卷日益增多,涉及的内容也更为复杂充实,学籍档案也被赋予更多利用价值,致使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3.1 建立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陈旧的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良好的制度保障才是顺利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学校可以在原有的档案制度上进行修订,根据学校实际运作及需要来编制新的学籍表,强化学籍档案工作规范,明确学生学籍档案材料的内容形式及责任部门及相关负责部门,通过电子学籍档案快速、便捷、全面的特点,完整地展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完整过程。同时,管理制度也应对档案信息的保管保密以及使用加以明确。
3.2 优化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流程
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各部门要根据需要管理的学籍档案内容,制订相关管理流程,明确需要归档的内容和时间,以便及时将相关纸质、多媒体等资料作信息化处理后录入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由此保证学籍档案的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没有统一的管理流程,会导致学籍档案材料的时间、内容杂乱。
3.3 完善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人工学籍档案管理已经显得非常落后,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高校借助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学籍档案的管理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学校需要将分部门而治的多系统管理模式,集合到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之中,以减少工作量,避免重复劳动多、准确性低、管理无序、反馈滞后等,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高校在进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时,可以增加相关字段信息,以便其他职能部门将所管理的档案材料导入到系统中,形成完整的学生个人电子学籍档案。
4 在信息化下高校学籍档案的应用
利用才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学校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进行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其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运作以及制度建设等作支撑。
4.1 满足校内的应用需求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高效准确地选取各类学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各职能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尤其可以提高政治面貌、学籍变动、奖惩等动态数据的准确度。例如:可运用于每年高校基础数据表的填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的申报、财务结算依据、医保参保、火车票优惠信息注册等等,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另外诸如学生奖惩信息的统计分析、学籍异动情况统计、学籍预警数据分析等等也能够为学校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及参考依据。
4.2 服务于公众的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迅猛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加快。早先用人单位、公证处等机构要核实学生的学历、学位、成绩或学生的在校情况等等,都需要携带单位介绍信前往学校进行实地核实 ,要耗费极大的人力和财力。同时,学校管理人员也要费时费力地进行查证和接待。借助信息化的电子学籍档案,学校可以倚靠国家提供的相关系统和平台及学校的管理信息平台快速、精确地解决各类社会需求。
4.3 便捷于学生的个人需求
有了电子学籍档案作为基础,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例如引进自主打印机,学生就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在全年365天的任意时间开具到需要的成绩证明、在读证明等等。还有很多特殊的需求,如各类英文证明的开具,需要学生至少到学校2次才能办理完成,对于外省市或交通不便的学生来说无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成熟的条件允许下,学校可以开通网上预约、付费,学生可能足不出户就能拿到想要的证明。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化 档案管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31-02
学校档案管理是一个学校历史鉴证,不仅仅反映学术育人的辉煌,也反映一个学校的工作效率和整体形象,是学校的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档案资料的完整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如今大部分学校的档案资料杂乱,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来规范档案管理制度,使之为学校乃至社会完美利用。
一、学校档案管理方法落后的因素
1.管理模式传统老套
学校档案信息来内部外部的方方面面,学校规模日益增大,就读学生增多使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增大,而很多学校档案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登录,效率低,查阅慢。这样传统的管理档案模式不但不能保存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而且工作量大,繁琐,资料保密度较低。和现实信息化管理模式,使用效率等,形成鲜明的对比性,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低能高耗”模式需得到改善。目的能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有效节约人力资源。
2.技术性管理人才稀缺
知识性,复合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载体。社会竞争日趋强烈,面对技术性人力资源的匮乏,乃需培养全方面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档案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岗位,但是大部分学校都缺乏这一专业管理人员,所以导致了学校档案管理不到位,资料归档不明,容易丢失,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开展。
3.学校管理档案分类复杂
学校档案资料错综杂乱,它包括学生档案,教职工档案,学建设档案等等。面对复杂的档案资料整理,管理过程时有出现问题,如资料难以找到,或者丢失等情况,这也是限制管理的一大因素。
二、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的方法
1.学校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领导对待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支持力度不够。作为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明白网络化档案管理模式对学校教学拓展的重要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为现时代所用,校领导应有现代化的先进管理理念。所以学校领导要摒弃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首先就得改变自身观点,只有自我意识增强了,实践上才会作出相应改变。具体可以加大投入档案管理经费的力度,为提高创新型管理水平和学校能打造一批综合素质能力强,有扎实的档案学知识性人才提供了可能性。再者,校方应多组织档案管理培训,加强其它教职工作者的管理意识,建立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作杰出贡献者和忽视档案管理者要赏罚分明,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乃至个人。学校还可以完善档案资料相关配套设施,如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室和先进的管理机器来辅助管理人员工作进行。
2.培养专业档案管理人才
加强优秀的管理人才培养是档案管理的急需所在,目前学校档案管理人才缺失,大部分采取传统的纸质笔记方式保存档案,而纸质的记录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时间一长,资料容易缺失,笔迹不清晰,资料的完整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而且密封性不高,很多重要隐秘资料都不易而飞。所以要采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计算机的功能远远大于人力。它能减轻管理人员工作难度,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只要方法恰当,资料的完整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存,无关年限,不再轻易被环境所影响。校方要加强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不仅如此,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我职业能力。专业性人才对档案管理是否成功起着关键性因素,一个专业的管理者应本着竭尽全力、恪尽职守的态度为学校的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开拓创新的管理方法为学校及社会作贡献,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3.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相应的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网络化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发达国家所追捧,我们要学习并引进发达国家的档案管理模式,在他们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档案管理也基本都步入电脑式管理阶段,作为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引导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如一对一的档案管理软件,采用网络化档案管理模式后能有效的避免资料丢失现象,也方便校方资料查找需要,更能有效的增加档案的使用率。
4.档案管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学校应为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而且要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学校的档案资料本身众多繁杂,学生资料和教师资料以及学校各方面建设资料都应归置不同的档案安排不同的人管理。一些书面档案格式统一化,字迹内容要美观清晰,摆放位置要按时间顺序分类进行,注意防潮防火工作,有效防止资料缺失。最重要的电脑里档案的位置也要分类清楚,及时保存,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备份一次。还要进行有效的档案检查追踪,落实资料记载,也同时避免资料是否录入重复或者少漏现象。总之,只有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才能便于档案资料的快速查阅和引用,对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维护也起重要作用。
档案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格外重视并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重点发展规划方案。档案归置是学校资料保存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教学资料记录的有效凭证。随着经济技术的全球化发展,改变传统管理模式迫在眉睫,尤其是学校的档案管理,采用创新型管理模式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为了学校能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全面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档案管理工作方法的有效结合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建设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人数的增多,目前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运行方式已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在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中,对档案资源共享、信息资源传输等方面已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与信息化的时代需求之间还存在诸多的矛盾,所以,改善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是目前高校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大多都使用的是教务管理系统,主要以纸质材料保存为基础,再通过网络储存、传输的形式建立电子档案,但是其中的操作过程还是需要靠人员来实现,所以在档案的信息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在归档方面,归档的方法较不统一,而归档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在院系之间,存在着按年度归档、学期归档、班级归档的不同归档方式;其次,在保存方面,档案信息的保存必须有纸质的书面材料,但由于高校的学生较多,很难做到细致保管,从而导致这些纸质的材料会出现不齐全、不完整或有破损的情况;此外,在档案的利用方面,学生如果想查找档案必须要亲自到学校,通过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查找,从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显得不便利。总之,在高校目前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上还是缺乏相关的指导、检查等工作,而院系之间的档案管理又是互相封闭,缺少借鉴与交流。
二、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者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意识构成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主体意识提高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这种主体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数字化信息利用的意识
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信息意识是档案信息资源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机统一。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记录的形式,主要是将信息源保存在一个载体上。当档案被储存、保管以后,它便会成为一种信息,只有通过信息搜查、检索的方式来获取。在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中,档案工作者作为操作主体,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档案的最终意义不是保存,而是利用”的意识。所以在管理中,要以利用为主要原则,改变以往“重藏轻用”的观念,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对学籍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只有有效运用好档案信息,才会使其在社会中发挥出真正的价值,而不再是像以往那样,仅成为一种“储藏”形式的存在。
(二)信息网络的服务意识
有效的网络系统让利用者更充分的利用好档案的信息资源,可随时随地的进行查询与搜索。在信息服务的网络中,首先,要建立高校的学籍档案网站,实现网络传递与网络检索功能,为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网络服务打下基础,实现信息化管理功能,让利用者随时调阅高校学籍档案信息,满足相关需求,从而让学籍档案信息发挥出真是的社会价值。其次,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可让学籍档案工作者更及时的更新档案信息,从而避免了网络档案内容陈旧,信息的单一的情况,加强了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的利用。最后,由于学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不一,所以需增加档案信息网络的咨询功能;高校的学籍档案工作者应建立网络咨询系统,可通过在网站上设置留言板、电子邮箱等方式,让档案利用者与档案管理者之间形成交流,从而更加了解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并总结其提出的相关问题,优化档案信息的管理系统,提高档案信息网络的服务质量。此外,在档案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在采取系统的帐号密码管理方式的同时,还要加强阅读防火墙的等安全设施的建立,以避免黑客的侵入,对学生档案进行更改或胡乱调阅的情况。
(三)树立档案工作者的规范意识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中,规范档案工作者的标准化管理意识尤为重要,而这些标准管理不仅要在档案形成之后,在学籍档案信息形成的整个过程都要随时进行规划。首先,在学籍档案形成阶段,由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是并存的,所以档案信息管理者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差异性。在纸质档案的管理上,档案的原始资料内容都是由之前的院校进行递送,在由当前高校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日常表现进行补充,这个工作基本上是由档案工作人员完成的,而电子档案却不同,电子档案的形成往往是在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由招生部门在招生时就初步的形成了学生的学籍档案,包括其中的学号、姓名、班级、院系、学籍卡等信息,在日后的工作中,由系部对档案进行补充完善,包括了学生的课程科目、考试成绩、总体评分等。而为了实现档案的规范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在这些电子文件形成的过程中就要实施具体的标准管理方法,并将其中的管理意识传递给电子文件的形成者,从而实现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利的保障。
(四)标准法律法规意识
由于档案的公布受诸多法律和校规的限制,所以,将这些限制制定成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是目前档案信息管理的最好方法。在档案信息管理者的工作中,在档案信息的公布上要把好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标准化管理意识。标准化管理不仅可保护院校及学生的切身利益,还可使档案信息在利用上等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终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价值。
三、结语
在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加强院校硬件软件设施与提高学籍档案管理者的信息意识是不可或缺的两项重要因素,只有二者兼顾,才能真正让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实质的发展,发挥其有效的管理价值,让学籍档案工作得到真正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郭潇.论高校教学管理者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