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融资担保风险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完善审查审批制度
(1)建立审查审批量化指标体系。对担保对象准入进行量化,建立包含行业前景、经济效益、技术优势、竞争能力、产品前景、企业信用等量化指标,对担保项目进行评级打分,对符合要求的方给予准入。(2)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量化评价,与有资质、行业经验丰富的评级公司合作,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建立风险评审约束机制。在评审委员进行项目评审时,以录音、书面文字等留存评审意见,对项目出现风险超过一定比例的,绩效工资给予相应扣除;对没有或者比例很低的,给予相应奖励,以此约束评审委员的行为。(4)建立外部评审专家库。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和项目,通过建立包括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中介机构等在内的评审专家库,针对特殊项目,邀请专家委员参加评屯,提高评审的质量,降低项目风险。(5)提高基层审查审批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对基层审查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力度,统一审查标准,提高基层审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贷审部要加强对办事处评审会指导服务,进一步规范评审会人员的组成,评审程序,评议的标准等,并对评审会质量进行考评。
二、推动担保行业制度构建
采用“一个主体两个分支三个层面”作为体系,推动担保行业机制确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范式采用“一个主体两个分支三个层面”,把政府作为出资的主体,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商业担保及企业互助作为两个分支,这一担保机制划分中央、省和所属城市三个级别。就目前各地运营现状观察,这一范式还没有达到,还都是各自为政的情况,担保机构的风险化解体系还没有确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所以,各地政府不但要关注自身担保机构创立,还要有步骤、有策略的关注综合信用担保机制的确立,①要推动商业担保机构的创设及前进,满足各担保机构相互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②要标准化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业务运营;③要指引企业相互间的担保。建立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使担保行业有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强化政府支持力度
担保机构风险高但是收效低,只是把银行和企业联系起来,帮助政府扶持了中小企业,所以,政府应该更多的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担保公司支持。例如采取风险补偿制度等,为担保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改进环境,给予更多的帮助。①要创设平稳的风险补偿制度。②打造发展的制度环境。要促进整体信用程度的提升,奖励守信用的企业。在营造改进环境上,要与工商部门、建设部门、税务部门等在信息共享、抵押登记等协调发展。
四、构建完善的信息库和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包括客户信息数字库、行业研究分析信息库等在内的信息库管理系统,为业务调查、评审提供有利支撑,进而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减低项目风险的发生。一个完整的信息库,一般包括客户的信贷记录、财务报告、经营情况、个人信息、相关历史记录数据等方面的信息,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展开:(1)内部数据获取。对现在承保客户信息进行持续的跟踪、观察并记录,釆取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在后续的跟踪办理中,加以完善。(2)外部数据获取。可从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工商、司法、税务等部门的公共信息平台获取数据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正面、侧面获取信息尽可能完善信息数字库,使信用评估更为准确。第二,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开发与建设,完善项目预警监测、风险动态分类管理、数字统计分类等功能,依靠科技的力量加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五、实行精细化管理
规范基层单位机构设置,理顺系统对口管理基础。对办事处科室、岗位、人员的设置和职能定位,建立起统一的标准。相关部门要做好研究和指导,做好人力资源需求统计,健全基层单位组织机构,切实落实前后台分离,关键岗位人员的分离,避免组织机构风险。同时,明确本部与基层相关岗位的对口指导关系,明确职责,重塑流程,为实现关键岗位条线化管理打好基础。
六、完善考核约束机制
首先,完善考核机制,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改进对办事处考核指标设计和下达方式,引导办事处提前做好计划部署。其次,完善对办事处的风险考核指标,丰富考核维度。第三,建立对员工的风险考核机制,收入与风控挂钩。对出现代偿等严重风险事项的责任人,实行风险考核,办事处应行使考核权,规定出现代偿或者不良后多长时间可以幵始对绩效工资进行扣减以及扣减比例,清收完毕后多长时间内应予恢复以及不完全清收的情况下的恢复的比例等,使收入与风控工作实时挂钩,促使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的化解和清收。
参考文献
[1]刘辉.对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机制构建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5,20:98-99.
[2]屈宝林,谭芳朝,雷顺英,温蓉.关于融资性担保风险评价与控制的实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5,06:42-47.
[3]李朝波.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及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5,18:128-129.
[4]张琼,邓晓盈,韦光兰.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级别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市场,2016,11:81-84.
[关键词]:
1担保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1担保的基本概念
(1)金融信用中介
担保机构本质上是以自身的信用为资源、通过为受保企业增信而开展业务,承担着连接供给和资金需求的功能,是一种信用中介行为。通过介入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企业或个人这些资金的出让方与企业、个人资金需求方之间,作为第三方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信用担保,保证债务人履行资金约定的金融服务中介。
(2)物权担保
担保物权主要有两种方式,抵押和担保。抵押通过对不动产,有形资产的所有权的转移的形式,来确保债务人履行其义务。担保,强调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一种协议。
(3)保证担保
我国担保法中有五种担保方式,保证担保是不同于其他四种的一种,区别在于其担保效力来自于保证人的信用,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下的一种需求。
1.2担保的分类
担保行业分为融资性担保和非融资性担保,在我国只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跟银行发生业务,并且是需要审批,持证上岗的,纳入政府监管的,属于传统的银行担保业务。本文主要针对融资性担保进行分类介绍。
按业务种类主要分为融资性和非融资性担保,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合同履约行为。担保一方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好,当被担保人没有按时履行对债权人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一方来主动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
而融资性担保业务又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直接融资担保的形式有债券、基金、信托计划等等一些资产证券化产品类的担保。所谓资产证券化指的是一种以特定的资产组合或者特定的现金流为基础的金融创新业务的融资模式,最终通过发行可以交易的证券来实现。由于在资产证券的过程中,发起、发行、投资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市场的固有风险,需要专业的信用担保机构来增信。担保公司从中收取担保费,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的融资成本相对而言比较低。常见的有企业私募债、信托、基金等。
间接融资担保主要包括银行贷款担保,民间贷款担保。通过向从银行贷款条件不够充足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提高其信用等级,使其能够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然后收取担保费用。这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基本的融资担保的模式。
非融资性担保是不同于融资性担保的,不可以吸收存款、集资、发行承兑票据等国家监管机构的信用性业务。一般常见的有诉讼、财产保全类担保,工程履约、支付、投标类担保,预付款、尾付款如约偿付类担保,融资租赁类担保,还有一些涉及经济合同类的担保以及一些在投融资咨询和财务顾问中需要担保的中介服务。
按社会属性可分为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政策性担保公司是由政府出资组建,为实现政府政策目标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小额贷款公司、农业担保公司,目的在于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以及三农问题。但是,在我国政策性担保公司功能定位不准确,并未完全贯彻政策意图,扶贫济弱,而是追逐商业利益。
商业性担保公司以营利为目的,没有政府保障,自负盈亏,依靠自身的风险把控能力,通过杠杆效应,放大资金运用比例,实现收入。
2我国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现状
2.1融资规模低速增长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的严重影响,担保行业主要担保对象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担保行业与中小企业的矛盾开始显现,融资增速较之前三年的快速增长阶段有所回落,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开始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但是银担合作总体上基本保持稳健状态,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作用实质在增强,行业发展潜力很大。
从行业结构调整来看,竞争分化趋势明显,民营中小型担保机构发展受困。市场下行期往往是考验企业竞争力最显著的时期,一批规模大、资质高、国有背景的担保机构在近几年的市场竞争中以明显的规模效应优势占领了大部分市场
2.2担保代偿率压力加大
2013年担保行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代偿金额较2012年末增长了近一倍,担保代偿率同比增长了0.4%为1.6%。担保损失率为较上年也有所增长为0.12%。这些状况的发生归结于我国经济所处的特别阶段。企业的资金链紧张,致使正常运行困难,违约的风险就会加大。特别是小微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小微企业所特有的相对高风险特征开始逐渐显现。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很可能会进一步的上升,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担保机构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代偿的压力在加大。
2.3行业扶持政策逐渐完善
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继续完善并实施中小企业和商贸企业专项资金补助政策;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扶持,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补助和税收减免。部分省市在中央扶持政策的框架下,出台了相应配套措施,如设立中小微企业担保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担保业务奖励性补助、保费补贴政策,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增资入股融资性担保机构等。虽然扶持政策的覆盖面还较窄,但对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2014年,在全面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下,融资性担保业务相关监管部门加进改革创新,健全担保行业的法制建设,严防行业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不断提升担保机构的实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中小微企业,使担保行业在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健康的发展。
3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3.1尽职调查,获取可靠信息
担保机构与被担保企业的合作属于商业合作,要了解合作方的本质从而避免受骗,合作一方如果蓄意造假,合作意图就十分值得怀疑。所以在企业数据资料获取的过程中,项目调查人员应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操守,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可能收集详细的企业信息,并通过交叉印证法,从银行流水、完税凭证、能源消耗等方面,对企业的真实收入进行估量与判断,对还款意愿可通过各种外部信息与企业交往的细节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在项目调查过程中,担保机构与贷款银行访谈最多的是企业法人代表以及财务负责人,虽然这两个职位的人员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最为了解,但是他们也是企业中熟悉贷款套路的人,为了获得融资,可能会给项目调查人员设置盲区,应当尽可能的多接触既熟悉企业情况又不是专门负责融资的工作人员,如生产负责人或销售负责人等,这样能使调查获得的信息数据更加贴近企业的真实情况。
在实地考察项目的过程中,应当留意一些细节方面的情况,这些细节可以直接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如考勤表可以较大程度的反映企业的开工情况;通知通告栏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发放工资可以估算企业的欠薪程度;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繁忙程度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设备及库存存货的落灰程度可以反应设备的使用率和存货的周转情况等等,这些细节虽然不能直接提供企业的准确信息数据,但是能够使调查人员对企业形成一个形象的感性认识。
通过银行征信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负债。但是由于财务不规范以及企业刻意隐瞒等原因,企业的隐性债务即未入账的债务比较普遍。在做项目风险评估的时候,应当将隐性债务加到企业的负债规模里。目前,企业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的负债是在征信中体现不出来的,所以在调查时要全方位的了解。大多数中小企业多会有民间负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了解到大概数额与利息。企业的对外担保,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等,属于或有负债,应纳入企业负债结构里去。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外担保情况,这意味着企业的非经营性风险,并且企业经营者无法直接掌控,要注意对被担保方的侧面了解,分析风险。对于对外担保过量或单户较大的企业需要谨慎操作。
项目调查人员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注重对项目人员的培养。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利用客户、专家顾问的知识和经验,加强业务人员对宏观趋势、目标行业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全面提高项目人员的综合能力。
3.2加强保后监管
企业出现不良一般发生在获得资金之后,在资金发挥效用的过程中。这时,要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向,了解资金在企业各个生产模块的分布情况,以此推算出贷款资金发生的效益和机会成本,再结合保后监管了解到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企业经营的方向、层次和现状。通常采取的方法有几种,与银行沟通,了解企业资金流的异常变化;通过周边同类型企业等渠道了解企业现状以及经营者的品行爱好;定期收取企业财务报表;对水电费的缴纳金额的对比,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情况是否正常;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了解企业关联企业及个人情况是否正常;对贷款即将到期的企业,提前电话通知,督促其按期还款。如果出现预警,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对在保项目的贷后监管,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3.3合理设置反担保措施
对于反担保措施的合理设置也可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反担保方案的制定,要以控制企业核心资产,核心人物资产为目标。担保公司在对企业实际控制人夫妻双方和相关股东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和企业财产抵押、股权质押等反担保措施的同时,还要对参与经营的实际控制人的子女承担无限连带,以及实际控制人的个人固定资产进行抵押。在项目调查过程中,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家产要进行深入挖掘,围绕着企业资产状况、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收集,对企业资产的多少,其权属、状态进行了解,并取得书面证明。将来一旦发生风险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以其牵制违约。在合作初期对项目风险进行深入了解,合理设置反担保措施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反担保措施也应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适时调整,不能一成不变的根据以往的判断和经验进行融资担保合作。
3.4建立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引入再担保机构
融资性担保公司虽然收取3%左右的担保费,但是却承担了所有的风险。担保机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增信,分散银行的风险。在国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法,就是根据所担保的额度不同,银行与担保机构进行比例分担,体现风险共担的理念,要争取与协作银行进行风险共担,不能仅仅依靠担保机构的努力,还需要国家出台政策措施进行“顶层设计”。
加入再担保体系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手段。由再担保公司为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提供再担保服务,承担一定比例的代偿损失。通过再担保对担保机构代偿能力的确信有助于化解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的信用危机。不仅可以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整合担保资源,也可是适量减少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而再担保的选择,政策性质的是最理想的。因为通过政策性再担保建立体系,把强大的政府公信力注入到担保行业,转化为其社会公信力。对担保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对担保资源的管理,帮助融资性担保机构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且政策性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用压缩担保机构的利润空间,打消其积极性。同时,也更容易被社会认可,更加公平、公正惠及整个行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4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作为中小企业增信中介机构,在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下担任重要的角色,担保公司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业内也出现了非法集资放贷等违规经营的乱象,行业正在经历规范整顿的“洗牌”阶段。因为国内外金融信用环境不同,担保机构在国外大多是以银行的形式出现。德国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经济强国,中小企业对德国经济增量的贡献占了51.3%,但在近几年的欧债危机中,德国所受影响很小,这都归功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的支撑作用,融资担保体系的作用不可忽视。现对德国下萨克森州担保银行进行具体分析。在借鉴其担保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路建议。
在德国,担保银行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运作,具有显著的政府买服务的特征。政府主导着担保银行的发展,下萨克森州以政府财政为出资主体,设立州担保银行,从商业银行获取长期低息资金支持。运用杠杆的放大效应撬动银行资金投向中小企业,下萨克森州担保银行担保余额达到本金的16倍。对项目的收费按融资额收取评审费1%,按年度费率1%左右收取担保费。对于担保贷款项目代偿损失的分担比例,商业银行自行承担20%,担保银行80%;担保银行的80%再由联邦政府再担保分担31.2%,州政府20.8%,担保银行实际只承担28%。担保银行的损失率一般要求控制在3%以内,如果超过的话,可以通过提高政府损失承担比例或者提高担保费等方式予以补偿。在税收上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果担保银行的利润仍用在主营业务上,则不需要缴纳税费。
国内的信用环境比较差,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担保公司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在经历快速发展之后,存在的问题开始显现,进入了一个整合的阶段。我国的担保机构分为国有控股的政策性质的、民营性质的,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所以可以参考下萨克州担保银行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的民营担保机构可以引进国有资产,实行混合所有制。有政府的信用背景可以使担保资金充分发挥杠杆功能,提高资金放大倍数。把银行与担保机构紧密联合起来,银行不再是单一的客户渠道,而是要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利用银行强大的的客户信息网,双重把控风险。国家可以在税收上对担保机构进行减免政策,通过对担保机构业务分级,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在鼓励担保机构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的同时,避免其他投机行为的发生。引导担保行业健康的发展。
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除了客观的真实资料数据必不可少之外,对于各行业的经验判断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建立中小企业行业经验数据库是必要之举,中小企业行业数据库是行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汇总和集合,是项目调查人员的情报库。在担保机构首次介入某行业时,主要的数据可能是通过对经营者的访谈以及项目人员的实地考察获得,会需要进行同行业企业间的横向对比,从对比中分析出经营平均利润和经营风险。这些都需要中小企业行业经验数据库的支撑。同时,这也为项目人员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提供较为充分的依据,使项目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当今经济形势下,多方机构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信用有比较权威的三方机构进行评级,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提高企业违约成本,从而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银行和担保的合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与云服务相结合,提升风险把控能力。组建云服务大数据征信平台,利用云计算管理软件采集动态的企业经营大数据,准确的分析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更有效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锡怀,杜辉.中小企业信用探索[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国祥.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机遇与未来[J].科学决策,2013.
[3]巴曙松.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研究――押品风险管理与新资本协议[J].金融市场研究,2008.
关键词:信用担保;担保机构;风险管理
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加快信用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科学管理、控制好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是一项的重要课题。
一、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信用担保机构作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种重要中介机构,在国际上已有较长历史和成熟的经验,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社会信用环境成正比例关系。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在尚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的金融坏境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信用担保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到2012年末安徽全省共注册成立融资性担保企业358家,资本金近334亿,融资性担保业务在保余额占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近1/5,有力的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了融资担保行业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
二、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
信用融资担保业上联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下联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是联结银行与企业的重要桥梁,责任与风险重大。信用担保行业自身性质决定了其高风险的特点,担保机构服务对象一般是不具备从银行直接获取贷款的企业,从性质上已经决定了信用担保机构的客户群主要是处在高风险、不稳定、实力相对较不稳定阶段的中小企业或处在创业阶段的企业。
(一)被担保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决定信用担保企业高风险
1.经营风险。任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会面临着各种风险,而一般成熟且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经营措施和科学的管理加以规避和控制,对于中小企业或正处在创业起步阶段的企业来说,企业往往不重视科技投入,生产技术落后,技术含量低,后劲不稳定,企业市场定位模糊,产品的竞争力波动大,产品替代性强,较难形成长远优势。此类企业经营结果容易受制于多种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经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还不够高,实行家族式管理居多,一旦市场出现大的波动,经营结果容易出现很大变化,甚至濒临破产倒闭的境地,其结果导致经营风险传递给信用担保企业。
2.信用风险。由于市场经济的制度规范尚不健全,尤其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环境差,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不讲信用、破坏信用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企业甚至采取各种非正常手段千方百计地向把债务转嫁给担保机构承担,淡薄的社会信用环境和企业信用意识给担保机构带来了直接的担保风险。有些企业为了能够获取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及时融资,甚至向担保机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应付或蒙混过关担保机构的担保前置风险调查,使担保机构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做出错误的判断,自然形成虚假信息所造成的担保风险。
3.系统性风险。一旦经济出现调整波动,甚至出现金融危机,必然出现系统性风险,使多数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导致贷款无法偿还,这是无法控制的。
(二)来自信用担保机构本身的风险
1.担保机构法人治理与风险控制存在矛盾。建立规范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出资人与信用担保企业自主经营风行控制的关系十分重要,而在实际的经营中,安徽很多民营担保机构直接借款给股东单位,国有担保机构受“行政指令调拨”等大股东占用资金,以及公职人员兼任担保机构高管人员、政府直接参与所出资担保机构的项目评审等,给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留下隐患。
2.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不完善。在操作流程和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上虽然很多担保机构存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经常大打折扣,往往会出现风险识别、评估体系指标不科学,对担保对象判断结论不准、担保条件设定随意性大,少数担保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甚至恶意贪污、侵占、挪用担保资金,容易从内部给信用担保企业留下风险。在信用风险转移与补偿上,安徽信用担保行业尚未建立统一、有效、可实施的担保风险再转移制度,信用担保机构的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风险都集中于担保机构自身。
(三)来自法律、政策方面的风险
1.法律风险。由于信用担保行业起步较晚,安徽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仅有十年的历史,相应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用以支撑信用担保行业。
2.政府干预风险。由于大部分信用担保机构由地方政府财政出资组建,往往政府出现阶段性的政策干预,比如,从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产业结果调整等某一因素考虑,或多或少的会以出资人的身份引导担保机构直接向某些企业提供担保,而此类干预又容易出现经营者违心的接受某种方式的“指令性担保”。受担保企业在获得贷款后,经常认为是“政府的钱”,还款意识将大打折扣,信用担保企业的风险则迅速上升。
3.会计核算政策不规范。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要求融资性担保机构应比照保险公司进行会计核算并通过精算的方式测算、计提风险准备金。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通知与财政部金融司有关融资性担保机构财务监管的政策中关于风险准备金提取标准的规定相悖,与基层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实践脱节。安徽省各融资担保机构实际在分别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不同的会计核算标准,报表格式、会计科目的核算方式各不相同,准备金提取也不甚统一规范,一方面不利于财务风险的防控;另一方面财务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影响后续的绩效评价、信息平台建设等财务、行业监管工作。
关键词:资金管理;风险控制
企业资金管理是资金流入与流出企业,以及资金在企业内部流转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资金营运活动。企业要提高资金管理效率,防范和控制资金流转风险,必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慎重科学规划投融资目标与规模,严格制定授权、审批等相关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与权限,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1 概述
笔者工作的汽车运输集团公司在高铁开通后,营业额急速下滑,夹缝中求生存,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集团领导审时度势,一方面,另辟蹊径,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强化企业管理,降本增效,特别是在资金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实行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控,利用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平台,对集团所属子公司、分公司资金实施集中管控,充分发挥了集团资金规模优势,盘活了沉淀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升了集团资金的运营管理水平,带领企业走出了困境,渡过了难关。现浅谈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模式、具体措施和风险控制点。
1.1 资金管理的原则。资金管理须遵循以下原则:业务操作合规合法性原则;融资成本最优化原则;资金利用率最大化原则;资金收益最大化原则;技术保障安全性原则;资金调配独立性原则。
1.2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集团公司采用财务公司模式运作,资金管理方式上,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统贷统存、有偿使用闭环管理,集中控制、统一调配。做到集团资金的全封闭全程结算,实时到账、减少资金在途,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
1.3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措施。资金集中管控是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借助先进的资金结算的现金管理平台,规范集团资金运作程序,明确集团资金基本运作方式,并通过模拟商业银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集团资金管控功能和作用。在资金管理上充分调动银企各方的积极性,集多方力量共同促进集团管理科学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各成员单位与集团公司积极配合,具体要求如下:①为实现资金集中统一管理,银行账户管理是资金集中管控的基础,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要在指定的银行开立银行账户。禁止游离于资金系统之外的银行账户存在。②各个成员单位必须按集团公司要求编制资金预算,为集团公司统筹安排融资和日常经营提供可靠的依据。逐步达到“月预算、周平衡、日控制”的效果。③公司融资方面,集团融资决策与管理工作重点是明确融资决策权限与程序、规划资本结构及控制融资风险、规划融资规模、灵活使用融资方式。我公司在发展战略基础上,确定融资方案。一是遵循法规,公司融资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统一控制,集团财务部负责集团融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集团整体资本结构、二级公司及三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集团担保与抵押规则、集团授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并对融资进行风险评估,提早预防,严格控制,以确保资金安全;三是降本增效,集团公司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利用政府及行业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低利率融资渠道,借贷适量,公司融资活动以满足经营需要为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节约资金成本;四是统一授信、统贷统还,各公司每年3月份向集团公司申请授信额度,集团公司根据借款单位近三年的财务决算报表,参考净资产收益率,银行负债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利润增长率等相关指标,以确定借款单位授信额度。在遵循这五项原则的前提下,公司经营计划着未来走向,控制风险发生。④资金支付管理方面,各公司对货币资金须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的授权审批制度,完善付款流程,明确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杜绝发生由一人办理代币资金全过业务的现象,严禁将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的票据集中一人保管。涉及大额的资金支付,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
2 现阶段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点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包括控制资产负债率、控制对集团外的担保等。
2.1 控制资产负债率。企业集团融资战略应与企业战略相配并支持企业投资增长,企业融资规模、资本结构的安排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避免过度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企业集团整体偿债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指标体现企业集团资本结构政策。主要包括两个层面:①控制企业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率,②控制母公司、子公司层面的资产负债率。
2.2 控制对外担保。企业出于多种原因可能会对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尤其是为集团外的往来客户提供信用担保。企业集团为集团外其他单位提供的债务担保,假如被担保单位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则企业集团必须履行债务偿还的连带责任,因此,集团公司的担保有可能形成 “或有负债”,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集团公司应对担保事项严格控制、降低担保风险。具体措施:①以集团总部为权力主体建立担保审批制度,②依据财务状况和信用确定担保对象,③反担保制度的建立。
2.3 集团公司为实行资金集中管控成立财务公司,其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和有效应对无疑是整个集团财务安全的命脉。因此,在本集团总部以及各成员单位进行资产负债率管理及担保控制的基础之上,集团公司对财务公司进行的风险管控显得至关重要。财务公司必须建立全面而系统的风险管理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同时还要强化财务公司的内部管控规章制度。
一方面,完善集团内部组织机构体系。主要包括:第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保障财务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的在日常运作中保持正常运转,还要强化董事会、监事会在财务公司风险管控中的核心作用;第二,设立独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和监督部门,在集团面临风险环境时,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系统应对,全面落实风险管理。
随着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发展,物流金融作为面向整个物流链的金融服务类型,能够在物流过程中有效调配金融资源,从而有效增加农村市场的金融供给,降低小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在农业物流金融的管理模式下,由于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或产业链中的农产品加工、零售、批发企业的参与,作为物流金融的融资评估者、监督者、担保者,在为农户或农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充分了解到客户的产品、库存、经营、财务等信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能够获得较为充分的交易信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过贷款,以及对供应链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现象,能够较科学的判断借款人的财务能力和还款能力,使信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通过这种方式的风险管理模式,将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转换为贸易流程中的风险,将金融机构的单一机构承担的不可控风险分解为物流链中多个参与主体风险,减弱了金融风险的强度,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金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得到了保障,确保每笔资金及时回笼,从而达到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的效果。农业物流金融的管理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类:第一,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即仓单质押贷款,该类业务属于物流公司参与下的权利质押贷款,在这种模式下,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将个体风险转换为物流企业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共同风险,分散了信用风险程度。第二,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即存货质押贷款,涉农企业往往将自身的动产作为担保物,向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申请抵押担保贷款,同时,引入农业保险作为贷款保障,从而通过保险的形式,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客观信用风险转移给保险企业,分散信用风险。第三,农商银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涉及到小型金融机构、经销商、农户、物流公司四方当事人,不但可以缓解农产品经销商的资金困境,而且可以将农业贷款转换分解为货物提款权,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整体信用风险拆分,有效分散了信用风险,这种质押方式使信用贷款风险大大降低。第四,融通仓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将贷款批发给融通仓,再由融通仓将贷款分别零售给各个农产品生产者,在此,小型金融机构并不直接与贷款农户打交道,只是起到贷款源头的作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生产者承担了部分信用风险,降低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度。第五,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该类模式包括应收账款的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保理两种。前者是农产品销售商将应收账款向小型金融机构作为质押获得贷款;后者是农产品销售商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在这种融资模式下,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对农产品的生产、交付等环节进行监管,由专业机构进行风险管理,减少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
(二)完善内部征信机制和外部征信环境
农村征信系统的建设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控制可以从内部控制和外部完善两个角度来完成:从外部风险控制环境来看,需要由政府主导,整合各个行政机构、商业机构的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农村信用评级机构,并推动建立农村地区统一的信用代码、信用征集、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奖惩制度,推动完整、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依据。从内部风险控制来看,需要从以下方面完善内部信用评价机制:第一,对于有资金实力的小型金融机构,可以尽快实行信用登记咨询系统,完成信用记录电子化,建立银行代码,接入人民银行征信数据库,实现与其他金融机构信用资源的共享。第二,对于资金实力薄弱的小型金融机构,从机构内部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事前控制指利用“本土优势”对客户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调查、核实,建立客户资信档案,随时修订、完善、补充新内容,实现客户档案的动态管理、跟踪与维护,并根据客户财务信息建立分析模型,划分信用等级,以此为依据做出信用决策。事中控制指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应根据客户的信用评级等因素确定贷款额度,进行信用审核,主要针对贷款期限、额度等内容严格审核,贷款合同中要有信用风险保障的相关条款。事后风险控制指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应对交易客户进行动态的维护、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对风险定期评估、排查,建立呆坏账责任追究制度和黑名单备案制度,对呆坏账责任部门和人员进行追责,对客户分类为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
(三)创新抵押担保方式
从外部环境来看,政府应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的担保体系,扶持成立行业信用担保协会,注资成立行业担保基金;由县级农业部门牵头,组建由农业专业合作社合资成立的专业的农业担保公司,为农户或小型农业企业提供担保。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内部来看,首先需要创新农村抵押贷款的担保方式,因地制宜的设计新型抵押、担保资产,扩大抵押担保品的范围,探索农用生产设备、林权、船权、土地流转经营权、水域滩涂、荒山、荒坡使用权等资产为抵押品的担保形式,可以尝试与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户签订抵押协议,并在村镇政府备案的抵押方式。
(四)完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和风险对冲机制
首先,应建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采用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保险方式,为种植业、养殖业等承受较高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行业进行投保;并且出资设立农业再保险公司,为专业农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服务;也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手段,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进入农村保险市场;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其次,设立风险补偿基金。鉴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风险大的现实情况,由省财政部门出资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基金,列入省级财政预算,用于扶持历史包袱重、经营风险大的农村地区金融,加快甩掉历史包袱以及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最后,应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锁定经营利润、套期保值的功能。农产品生产承担了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容易通过农业贷款传导给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应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在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锁定经营成本和利润,规避由经营风险带来的信用风险。
(五)实现利率市场化和有差别的利率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