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

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

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校;会计核算

一、前言

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修订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不仅延续了旧会计制度中较好的部分,而且在原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革,详细制定了高校会计科目的使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全面完整的规范了高等学校经济业务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最重要的是对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更严的要求。

二、高校财务核算体系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财务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财务核算体系而且取决于财务核算系统的高效运行。资金的来源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到款占据的分量也越来越重。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也逐渐地从核心管理财政拨款向核心管理学校主体转变。

三、新旧会计制度对比下高校核算体系的主要变化

(一)新制度更加适应对财政改革的相关要求。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等与公共财政改革关系紧密的会计核算方面的内容。(二)新制度变革部分科目核算方法。新的会计核算体系更向“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倾斜。新的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等八个会计科目实行双分录的核算方法。双分录核算方法不仅能够满足预算编制收付实现制的具体要求,还能够利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收入、支出和成本、费用等的运行情况,如实反映财务的真实信息。(三)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新制度中增加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明确提出了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通过这两个科目可以准确了解高校资产的消耗水平,促进资源科学配置,强化资产管理能力,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四)新制度明确要求基本建设账目以月为单位并入学校会计账目。以前,高校执行的是基本建设投资会计制度,基本建设的账目不包含在学校的会计账目中。新制度要求高校对基本建设投资按照基本建设投资会计制度的核算相关规定,定期把基建相关账务等并入学校的会计账目。基建账并入学校账目,提高了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的完整性,使高校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的资产负债和财务风险情况。(五)更加规范和精细化关于净资产的核算方法。新会计制度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会计科目,明确了核算口径,进一步细化了不同来源的资金收支结余结转情况,对结转、结余的流程过程设计了明确的处理方法,提高了高等学校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水平。(六)新制度更加规范了高等学校的收支核算管理。新的制度细化了基本支出拨款和项目支出拨款,同时将基本支出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同时支出科目按支出类别划分为九个一级科目,为教育成本的分摊、核算做好了数据准备。

四、以X高校基建并账为例

一直以来,公立高等高校作为独立的事业法人,一个会计主体但同时执行“事业”和“基建”两套账的问题饱受业界诟病,也一直是改革和创新的重点。这次新的制度中明确要将基建账并入学校的会计账目。基建账数据定期并账的基本原理是将本期基建账中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划分类别,对每类经济业务或事项所涉及的基建账相关科目的本期发生额进行比较分析,据此按照新制度规定并入“大帐”中进行账务处理。根据《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将基建帐套的每月各科目发生额并入大账。将有关业务进行调整或抵消,如:学校大账转拨给基建账的建设资金;同时在大账和基建账中反映收支的财政拨款基建项目(教学、科研)。以X高校2015年1月份数据举例。并账分录如下: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22,036,152.23贷:固定资产22,036,152.23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5,315,915.61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5,315,915.61借:教育事业支出/基建5,315,915.61借:库存现金/基建处20,000.00贷:库存现金/基建处8,050.00借:银行存款/基建处18,380,733.00贷:银行存款/基建处24,216,630.81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2,850,000.0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2,850,000.00借:教育事业支出/基建2,850,000.00贷:其他应收款/基建2,850,000.00借:其他应付款/基建20,269,042.90贷:其他应付款/基建19,157,920.80贷:其他应收款603,089.90具体数据如下:

五、结语

2014年起开始全面实施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作为一名高校财务人员,应充分研究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掌握新的会计制度,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高等学校应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充分理解新的会计制度,通过制定科学可靠的实施方案来实现高校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无缝衔接,不断提供高校财务工作的水平,来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需求。

作者:徐妍 单位: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国生.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之比较[J].财会月刊,2014,4(上).

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范文第2篇

2010年12月财政部、卫生部颁布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旨在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医院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新医财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有一个适应过程,其相应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也面临着改进与创新,医院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与以往对比具有以下显著不同:其一就是将成本核算纳入了会计核算;其二就是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按期摊销。在这样一种跨越式财务会计制度变化的情况下,给我们日常的业务处理及会计核算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量化压力及理念上的转变,那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创新会计核算方法,一方面做好部门损益核算,另一方面在部门收支核算数据七分八分的情况下做到账目清晰数据完整便于查找,这正是新医财会制度下会计核算精细化所要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特点

(一)适应性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给医院内部管理与运行带来的新变化;财政预算管理变革需要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与之相呼应,适应医改和政府配套文件的要求;体现行业社会责任。

(二)针对性针对现阶段医院普遍存在盲目扩大规模、经济效益低下,政府监管存在困惑和尴尬的现象,从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出发,结合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收支的特点,单独制定了《医院财务制度》,明确了《医院财务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

(三)规范性规范了医院的财务行为,财务制度是医院的经营系统,规范的是医院的管理;会计制度是医院的信息系统,规范的是医院的核算;审计制度是医院的监督系统,规范的是医院的执行。

(四)实用性改进完善会计科目设置和财务报告体系,增加了成本管理制度,第一次将科室全成本核算纳入医院会计核算;引入《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保证了医院财会制度的执行质量;改进完善会计科目设置及核算内容,解决了收支分类不科学,解决了以药养医的账务局面,解决了费用分摊的不合理;改进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新增现金流量表,明确了财务报表编制说明的内容,增强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五)合法性修订制度依据的法律法规呈现出多样性,使制度的实施更具法律依据。

(六)转折性此次修订标志着医院管理从政府疏于对医院管理的过渡期步入监管期,医院财务管理从自由的运行期过渡到规范的运行期。

三、改进会计核算理念,实现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通过上述对新医院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特点的分析,充分说明新医财会制度的执行过程也是会计核算精细化充实改进创新的过程,加强会计核算精细化是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医院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会计精细化核算呢?

(一)关于收入支出业务灵活巧妙运用应收、应付往来帐科目。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收入和支出的制单,与以往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会计核算和部门成本核算是同时完成的,收支明细账较为零散,不利于账务的查询,那么我们在会计核算时(主要是经常性固定性发生的业务)借助于往来科目进行过渡,不但可以通过分配收入支出计入发生部门实现部门成本核算,还可以通过往来帐直观反映该笔业务发生总额。2012年Х月31日,某医院财务开具转账支票支付电力公司当月电费50000元整。总务科进行查表后,该电费部门分配如表1。上述两种方法对于该笔业务处理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要查询2012年Х月的电费发生额及当年累计电费发生额时,显而易见,肯定是第二种方便快捷直观,在第二种会计核算方法下,一方面电费经过分摊后可以反映出各部门的电费发生额,达到成本核算的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可通过“其他应付款———××电力公司”科目很快查询到电费发生情况,类似的业务均可采取这种办法,又比如人员经费通过挂账“应付职工薪酬”,每月发生的卫生承包费通过挂账“其他应付款———××保洁公司”,每年发生的医疗废物处置费通过挂账“其他应付款———××公司”等。

(二)关于库存物资出入库业务库存物资出入库业务方面,通过会计核算加强物价和库存物资的管理,举例如下:①某医院2012年Х月6日购买钢板类骨科耗材50万元,药品会计办理入库时将其划分为高值耗材,卫生材料一级库管员在入库单上验收签字。通过上述方法细化核算,库存物资明细账目余额即反映库存,数量盘点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但能够避免以低值充高值的变向挪用情况,还能监督高值耗材的漏计费情况。

(三)关于出院病人欠费业务对于出院病人欠费业务,通过会计核算加强出院病人欠费的管理。2013年财务定期统一清理欠账未结算费用,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医疗款———出院病人欠费贷: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收回欠款时账务处理如下:借:现金———出纳贷:应收医疗款———出院病人欠费在这种核算下各科室欠费及追缴情况是在备查帐中予以登记的,结果是备查账经常发生错记漏记,加大了对账的工作量。2014年财务定期统一清理欠账未结算费用,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医疗款———出院病人欠费—ХХ科室贷: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收回欠款时账务处理如下:借:现金———出纳贷:应收医疗款———出院病人欠费———ХХ科室在这种核算下各科室欠费及追缴情况在财务账簿中就能直观及时反映,结果是降低了对账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关于固定资产折旧业务首先,购入的固定资产必须严格履行出入库制度,在原始凭证上明确体现购买验收及使用科室验收情况;其次,在录入固定资产卡片时严格按照卡片内容真实填写,保证折旧计提科目及成本归集的准确性。

四、结语

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权责发生制 会计核算类型

我国现阶段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环境和预算环境快速变化,针对这一特殊国情和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权责发生制在适应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需要在及时、真实地反映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会计核算制度保持一致的发展目标。权责发生制不仅可以满足行政单位对会计核算的严格要求,同时可以给财务信息提高高质量、客观公正的数据,简化具体的财务工作。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方法已经成为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创新化、科学化的基本方向。

一、权责发生制的概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核算的方式由原始的收付实现制逐渐衍生出了权责发生制。在长期的酝酿之后,信用制度和费用跨期摊销的方法催生出了权责发生制,目前我国《会计法》对该概念的解释为:权责发生制是指凡属于该时期内的收入和费用,不管其款项收付与否,都应按该时期内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处理。相反,凡不属于该时期内的收入和费用,即便其款项已经收付,仍然不能按该时期内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处理。

《会计法》对权责发生制的解释主要是区别于目前适用范围较广的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收付实现制强调款项的到达与记账的一致性,而权责发生制强调经济业务的实质,要求经济业务的发生与记账的时期保持一致。从复试记账的角度来看,五大假设前提里的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假设是基础,实现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必须以行政单位的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为前提。会计分期主要是考虑到折旧和费用摊销的问题,而持续经营是在空间上限定权责发生制的适用范围。

二、行政单位运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合理性

(一)目前运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的行政单位已经暴露不少弊端,在权责发生制推行的同时,收付实现制遭到各方质疑

1、会计信息的合理性遭质疑

现金收付制提供的会计数据比较简单,不能全面详尽地表达行政单位每一笔经济业务和收支的来龙去脉。它所提供的报表也仅限于数据层面,记录了现金流出流入的状态,并不能够表示其用途。收付实现制核算制度下对非经营性活动和经营性活动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界限,二者的区分不明了直接导致了分摊费用的工作难以进行。费用的分摊在会计核算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数据的公正性,一旦费用分摊不合理或者出现错误,那么成本核算也就前功尽弃了。对于行政单位而言,不能有效计算部门的成本,不利于单位绩效评估。

2、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遭质疑

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基础特征之一,也是衡量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收付实现制,行政单位由收付日期来确定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一些应该属于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因为在这个时期发生现金流动就被动计入当期,导致会计期间之前和之后的信息不具可比性。

3、会计信息的公正性遭质疑

因为货币存在时间价值,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核算并没有完全考虑这一重要特征,如果相关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对现金收付推迟或者提前入账都会导致财务信息与实际经济事项的发生不符,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降低,使得会计信息的公正性难以保证。收付实现制核算体系更多地关注现金流量,忽视了单位具体经济活动的发生,行政单位每一笔支出的去向得不到合理的监控,一些职权人员趁机贪污国家财产,导致大量债务信息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权责发生制在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恰如其分地弥补了收付实现制的不足之处

1、权责发生制核算弥补了收付实现制会计数据不真实的弊端

行政单位作为国家单位,不少素质不高的从业人员假借国家的名义给现金的收付乱安名目,甚至出现隐性负债的现象,从而导致财务信息无据可查,行政单位的经济管理陷入混乱的局势。除此之外,现实中的“外足内空”现象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的行政单位并不少见,单位的财务报表账面显示的效益很是喜人,常常表现为效益好,各种项目收益率极高,可事实上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

在运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暴露诸多弊端的时候,及时进行会计核算方法改变可以让大家对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真实客观性产生的质疑逐渐消失。权责发生制是根据每一笔经济事项的发生来进行复式记账的,不存在虚报名目和乱安名目的现象,从根本上杜绝了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的不足之处被不法人员长期利用。

2、权责发生制核算弥补了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制约行政单位健康发展的弊端

收付实现制的特点是以资金是否实际收付为依据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同一笔现金的收入可以来自很多不同的业务,譬如说营业收入和非营业收入,如果将二者混淆,就完全违背了会计信息客观性。一些管理者利用收付实现制的这些不足之处来谋取私利,损害单位声誉。长期运用收付实现制导致财务信息的质量得不到合理的监控,使得国家的财产处于高风险状态,导致财务信息质量遭到大家的质疑,无疑对行政单位的发展不利。权责发生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计核算的方法,避免会计信息出现纰漏,从而很好地弥补了收付实现制制约行政单位发展的不足之处。

三、权责发生制在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一)在单位内部树立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观念

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转变不是短期就能达到的,权责发生制的优势也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需要在行政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先树立明确的观念。会计核算的落实重点在于会计从业人员,只有权责发生制的观念深入会计人员的心里,并且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及时有效地改变工作方式,会计信息的质量太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相比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对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工作要求更高,所以会计人员在树立正确观念之后应该及时地学习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工作方法,尽快适应新的核算体质。在会计人员自觉学习的同时,单位应对加强对他们专业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继续教。只有单位与个人共同努力,不断深入对权责发生制的理解,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

(二)及时纠正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

在权责发生制的实施过程中,会计人员可能一时之间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工作模式,但是不应该放弃改变。为了尽快完善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行政单位领导应该及时发现员工的工作困难并给与帮助,及时安慰、鼓励员工尝试新的工作方法,以达到财务人员明确自己工作岗位和工作责任的目的。会计核算人员在工作中应该运用权责发生制及时准确地进行收入核算、支出核算、折旧计算、费用摊销等工作,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利用复式记账来完整记录。对于不能及时转变工作方式的财务人员,单位领导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及时地纠正他们的工作方式。

(三)完善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体系

会计核算体系指导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完善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体系是改变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行政单位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制,可以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为决策者提高更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不过,行政单位要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部门管理层结合自身发展和国家政策积极做好战略目标的分析,根据权责发生制工作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置。完善的体制系统可以加强会计核算的监督,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财务信息的最大作用。

四、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目前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已经暴露了自身的诸多弊端,导致行政单位财务报告受到多方质疑,而权责发生制恰如其分地弥补了这些现实存在的不足。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体系和响应国家体制改革的号召,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方法是行政单位实施会计核算质的飞跃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唐振达.对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范文第4篇

1.1核算账簿和分类混乱此类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一些企业对于账目类别的划分标准不固定,同一种费用的分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标准,导致总体费用核算出现偏差;其次,成本核算对象极为混乱,不同的核算对象有不同的核算标准,企业往往在核算时图省事,对不同的核算对象使用统一核算标准,或者出现核算标准与核算对象搭配错误的现象,造成极大的核算误差。再次,账簿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体现在会计人员的从业资质不够,操作不规范,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企业对成本核算的流程管理不到位,缺乏财务风险预控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制这些都是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1.2核算标准缺乏科学性和明确性企业生产管理时所发生的费用有些不能够按照类别明确划分,这就涉及到费用的均摊问题。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不能科学的计算平摊的成本,甚至直接将应该分摊的成本统统计入其他账目内,导致无关项费用的增加,这种做法在一些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

2改善企业成本核算现状的合理化建议

2.1科学管理成本核算体系每个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尽相同,要根据企业的不同经营状况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核算方法。在实际核算中,应遵循如下原则:(1)阶段明确性原则。要严格划分生产经营步骤,做好各步骤的明细账核算。核算要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阶段划分,如按照月、季、年的时间标准,当期发生的费用要及时结算,不要延期或提前。(2)成本归类性原则。对于生产成本中的无形成本要严格按照实际消耗量作为核算依据,产品的生产成本要按照实际耗费原材料的量进行核算。(3)核算范围完全性原则。一些企业只注重有形成本的核算,而忽略了无形成本的因素,要想提高核算的精确度,就必须将各种成本全盘考虑在内。(4)核算结果统一性原则。核算要按照不同标准分多次进行,每次核算结果的误差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数据相差太大要重新进行核算检验。2.2合理简化成本核算流程和计算方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费用应该选择不同的分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计算成本中的基本信息和数据,避免成本信息失真。费用分配标准既要合理又要简便,费用分配标准制定的程度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费用分配的标准,而且分配标准的资料要容易取得,还要方便计算。一般而言,企业成本核算是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消耗作业,计算出消耗资源的成本,以及辅助材料应该根据重量来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可以按照生产的工时,也可以按照工资的标准,它是把每一项成本都作为核算的对象,按照最终的产品所消耗的作业数量把各个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到最终的产品中去,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式,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资源的消耗。2.3对成本核算行业实行有效监管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出现不实的情况很多也很复杂,这就要求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在了解相关的政策、行业规定和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对于成本核算不实的检查方法更要了解,及时发现企业虚假降低成本的行为。企业还要有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的财务监督工作,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的监督,可以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错误及时修正,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还有对于外部社会的监督也要同样的重视,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是企业的外部监督的主要力量,对于具备会计师资格的人员要加强培养,定期对他们培训,以增强企业的执行能力,同时国家也应该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督,规范他们的收费标准。企业的机构除了对企业记账外,还可以加大他们的服务范围,使他们能够对一些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监督。只有内外部共同监督,企业成本核算才能够更规范。

3结束语

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范文第5篇

一、目前事业单位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过程中方法落后操作不规范

会计从业的基本技能需求就是核算。事业单位对财政人员工作给出的标准是现金制,以确认入账和支出为参数进行统计,这种方式虽然精准,却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忽略了现实资金流动,以报表为依据进行统计失去了真实性,核算结果并不能代表单位的真实财政情况。从账目表面来看,剩余的流动资金足够后续项目的进展,但可能现金已被支出,确认和反馈需要一段时间,而此期间正是造成误差的原因。核算工作通常是以年度为参照进展的,也有个别小单位以季度为结算日期,事业单位会涉及到很多跨年的大项目,对会计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由此可见,这种统计资金的财政制度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现状,应借鉴私企的一些财务核算方法。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在职的会计从业者虽然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但缺少业务技能培训,仍然沿用传统的核算方法,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脱离了实际,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二)财务制度的不健全

事业单位并不涉及到营销问题,主要任务是负责项目的管理,通过招商为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这种特异性决定了财政部门在单位中并不占据首要位置,管理人员主抓的重点是对外的项目交涉,财政只是负责简单的统计工作,并不需要计算盈利与亏损。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是由政府统一拨发的,所得收入除小部分用于内部建设外也要全部上交,市场经济并不能作用在财务系统中,因此造成了制度不完善现象。缺少风险意识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情况,会计在核算统计过程中由于没有系统的制度作为依据,也较为松散,所以,并不能详细的体现各部分的会计核算,缺少建设中的成本预算,所以出现造价往往高于预定金额的现象。单位为保障各项目正常进展,通常会向银行贷款进行负债运营,由于缺少健全的财务制度,不能将收益与负债做出合理的预算,很容易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资金不能正常运转,使企业走进困境。

(三)没有按规定计提折旧,无法如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

现有的财务制度都是针对已经发生了的资金交易制定的,对于已确定但没有实际交易的项目缺少记载,这样的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一段时间内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一些办公消耗用品需要定时更新采购,在财务记载中,只是将其买入时的情况记录在其中,并没有详细标记使用年限与预计购买的支出。需要更换设施时需要经过一个繁琐的财务批准流程,给正常运转带来了很多困扰。不动资产包括为满足群众需求而购入的工作设备以及大型电子仪器,经过统计会记录在单位的财政账目中,消耗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实际价值会有所降低,也就是单位的固定资金随之减少。缺少计提折旧使这种变化不能被显示出来,重新换置带来的费用往往就是造成账目产生误差的原因。

(四)会计核算计算机化的操作不规范

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应用在会计工作中,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但在事业单位由于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从业者的思想观念落后,并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设备完成统计计算工作。同时在引进计算机核算设备的财政部门仍然面临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初始化中系统要求设立用户名和密码,保障使用者工作内容的安全,这一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被体现出来,作为保密用途的密码往往在单位内部处于公开状态。知晓密码的人都可以进入财务系统,严重影响核算工作的精准性,恶意篡改报表内容的现象时有发生,是现阶段存在的首要不稳定因素。计算机中的财务系统经常遭受到病毒的侵害,由于缺少操作规范,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随意连接外设电子设备,使病毒进入计算机中影响正常运行。

二、针对重点问题的一些改进对策

(一)规范会计核算操作,提高核算信息准确度

为了降低单位会计核算与实际存在不符的现象,需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操作。定期开展在职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提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可通过技能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计划来增强会计人员的危机意识。贯彻落实出台的政策方针,不定期对核算结果进行审查,加快在核算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学习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单位财政与现实资金流动情况接轨。另一方面,则需要规范会计核算标准的流程,尽量的完善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基础会计工作的重点,只有不断的完善单位内部制度,才能更好的发挥会计的工作职能,是会计信息更准确、更标准,才能更好的防止会计工作中出现各类问题及漏洞。

(二)努力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并积极推动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当前,人们对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关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现在单位还根据收付实现制下提供的会计信息为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失真现象的出现,我们就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会计制度。首先,我们要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还是以领导说了算的规则,要考虑到中国目前大部分企业仍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这样在进行会计制度制定工作时,就能从根本上避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会计制度。其次,在会计操作、成本资产、负债和会计核算等问题上要有所变化,结合市场情况随时调整负债核算,使其符合时代要求。再次,要认识到评估机构也存有风险。在负债确认与计量中,如何使其真正反映负债单位的实际负债情况是非常重要的,确保信息的真实。然后再运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收入与费用。再次我们要认识到评估机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如何次啊能更完善、更科学的真实反映负债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最后阶段运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收入与费用,即使收入未收到分配基金也应计入当期收入,不属于当前成本,即使已经付款也不应包含在当前,这有助于有效的机构人员的工作绩效评估,帮助事业单位部门管理责任的进一步强化,加强帮助改善公共机构的服务质量。

(三)运用新方法进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国有资产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有着相似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盘活资产存量、维护所有者权益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原有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的方法进行调整,运用新方法进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对事业单位来说,购置固定资产时不用按照购置资金的来源列支,可以运用“贷款”、“事业支出折旧费”等,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购置。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对这次核算方式进行了具体规定,其实就是借鉴了企业会计核算方式,完善了事业单位的核算。

(四)会计信息录入的规范化

对会计核算来说,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登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所以应规范会计信息登录,只有会计信息登录做好了,才能确保整个会计核算的安全性。首先明确会计登录账户设置。结合单位实际对账户进行规范化设置,确保登录安全;其次复核会计信息录入,确保信息安全、正确。一般来说,事业单位比较普通的会计信息登录可以从简,但也要由专业会计人员进行录入。对业务量较大且比较敏感的事业单位来说,应加大规范会计信息录入,复核会计信息,确保信息安全,避免出现差错,带来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