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教育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核心课程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1]怎样才能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了有关研究。
一、研究实施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2]课程是学校教育实施的核心,因此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首先是课程的衔接和教材、教学资源的衔接。从现实需求看,目前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普遍存在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就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参差不齐,课程结构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强。课程科目、课时设置随意,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等现象均有不同程度存在。其次是中职教材与高职教材的内容存在着脱节、重复、偏难等问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相对匮乏。第三是学生在校学制短,顶岗实习随意、效果差。有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难以适应,甚至有被退回教学单位和自动放弃实习的现象;即使在岗工作几年,但由于学习时间短,导致基础差、能力低,不能进一步学习提升,转岗、转行的现象非常普遍。以上几个原因导致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生专业水平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本研究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置于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确定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音乐基础、美术基础、舞蹈基础等7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组织市域内有关中高职学校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任务
1.研究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中职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从容面向一线、实践至上、脚踏实地、岗位成才。
2.研究任务
(1)坚持中高职分段系统培养、优势互补,以就业为导向,建构中高职衔接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体系。目前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存在与高职标准脱节或重复等问题,因此,需要坚持中高职系统培养、优势互补,明确中职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合理确定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建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2)突破课程教学改革的瓶颈,加强教材建设,突出教学实践性。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与行业需求脱钩,许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设,忽视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中职课程建设应重基础、强技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基,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五个对接”。(3)探索新时期“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促进师资专业化成长。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中职教师既要有较好的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能力、实训实习组织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还要有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能力。但当前职教师资队伍“闭门造车”现象严重,与行业严重脱节的教学课堂较为普遍。应让教师们走进行业一线、体验行业实践过程,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确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与高职相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2.探索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计划。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拟定出课程开设的最基本要求。
3.制定具有本区域特色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7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写出版融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为一体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指导本区域中职学校教学。
4.探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7门核心课程基于课程标准的题库建设机制。
三、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果
(一)深入调研,摸清需求采用访谈、问卷、观察等方法,对在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职一年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中高职教师、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等进行调查,搜集各类实证材料,通过比较分析,获得了行业、社会对学前教育工作者职业要求的认识,形成《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研报告》,为准确定位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依据,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
(二)全面布网,协同研究
1.构建研究网络,组建研究队伍
本研究全面“布网”组建研究团队,多角度、全方位、有序、有效地推进专题研究。其构成为“课题组———联合教研组———学科组三个层级”。联合教研组的构成特点是:(1)中高职联动教研,突出课程有效对接。成立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联合教研室,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观摩、主题研讨交流、单招考前培训指导等中高职联合教研活动,让中高职教师相互了解教学基本情况、课程建设,商讨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对策。(2)校际协作交流,重研究过程。组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研联组,组织区域内的中职学校之间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逐步形成统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的共识。(3)校企联合研培,关注实践研究。组建校企联合研培中心,由教科研机构、中高职院校、优秀幼教机构联合协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研讨、科研指导、实践考察观摩等活动。研究组织构成图示为:第一个层级是统领,第二个层级是关键,第三个层级是基础,在共同的目标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
2.确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首先要突出中等教育的基础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奠定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打好基础。从“就业教育”角度出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期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围绕学龄前儿童群体的智能开发,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由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重点确定为:合格的幼教师资、保育员和学前期儿童社会培训的师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良好职业理想、基础扎实、技能过关、实践能力强、能够面向幼教机构、家政行业、各类婴幼产品开发和婴幼特色服务等一线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3.培养职业核心素养,拟定具有本区域特色
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中职核心素养体现在专业理念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试行)》《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提出的能力要求,结合本区域行业发展需求和多元化就业需求,中职学前教育7门核心课程标准强调学前教育行业的职业性、专业性、实践性,其体例为: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对象、前导和后续课程要求、学分及课时数、课程内容及安排(包括本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指南、教学建议)。
4.从宽基础、重能力、求发展理念出发,拟定专业核心课程计划
根据本专业培养人才目标和中职生学习特点,针对当前本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安排随意、专业技能课脱离实际、实习实践课时不足等问题,课题组从宽基础、重能力、求发展理念出发,拟定出幼儿卫生与保育、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教程、音乐基础、美术基础、舞蹈基础等共7门专业核心课程计划。其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5.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有序进行教材建设
研究组组织各学科组骨干教师讨论、研究,明晰了“开放、实践、整合”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编写思路,确定“主题式或者基于工作过程、问题项目式”的应用性教材编写模式,增强对教材内容选择、组织、功能的专业特色认识,提高教材专业性、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组建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中高职骨干教师、幼儿园骨干教师、职教教研员编写队伍,有序地推进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
(三)强化监测,提升质量
1.每两年对顶岗实习前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进行抽测,并形成专业学业水平分析报告
抽测立足于体现“导向”和“诊断”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引导教师落实基本职业技能、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抽测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籍学生数的40%随机抽取,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能力,以衡量学校专业教学工作效果,查找目前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为研究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依据,引导教师们高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要与职业实践需求密切结合,促进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
2.初步建立基于课程标准的题库建设机制
题库由所有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共同参与讨论后再进行建设,并由教研机构和高职院校专家依据中高职课程标准进行审核验收,以保证入库的题既能全面覆盖课标要求的知识点,又能在每个知识点上保证难易一致,保证每次试题的稳定性。
四、研究的初步成效和深化研究的设想
本研究的开展,促进市域中高职衔接的实践探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好的职业竞争力。
2.教师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促进教师进一步专业化发展,造就一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
3.学校发展:规范本区域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良性发展。下一阶段本研究将着重开展以下工作:第一,围绕职业核心素养修订课程标准,更好地切合地域性、特色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第二,优化“主题式或者基于工作过程、问题项目式”应用性教材编写模式,编写出体现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受师生欢迎,适应课改、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需要的优质教材。第三,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配套资源,包括教材配套课件或者辅助资源包、建立专业教育资源平台、常态性组织各种相关研讨交流活动,以丰富的资源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第四,加强题库建设,完善题库的日常维护、更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全面、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完善有利于教学改革推进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2014-05-02)[2016-06-20].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广泛开展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教育思想观念取得新突破。按照市委部署,广泛宣传学习,全市教育系统召开动员会165场次,专题座谈会1326场次,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56场次。深入调研,市教育局领导围绕市委教育民生调研课题,开展6个专题调研,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全市教育系统共形成调研报告630份。与*日报社联合举办了4期教育思想大解放论坛。通过学习宣传、讨论调研、决策部署三个阶段扎实有序的工作,教育系统思想大解放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了教育管理与工作方法的创新,实施“三项教育经费”专户管理,开创全省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规范管理的先河;推行市辖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竞争性招标,对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效率做出了新探索。
(二)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办学条件取得历史性改善。*年全市新建校舍1112幢48万平方米,维修828幢30万平方米,拆除1775幢52万平方米,至今年1月基本达到省提出危房拆除100%、维修完成100%、新建项目主体封顶100%的要求,成为通过省危改验收的7个地级市之一。为使新建项目尽快竣工交付使用,防止出现烂尾工程,今年采取奖励措施,继续加大力度,抓紧工程进度和质量,到8月底,所有新建项目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并顺利通过省专项审计。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取得历史性改善。
(三)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发展迈进新阶段。从*年春季起,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我市135万多名学生免缴杂费、课本费,全年直接减轻群众负担5.56亿元。义务教育迈进真正意义的免费教育新时代,跨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巩固提高的新阶段。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落实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组织学生入学的责任,建立防流控辍考核制度,全面实施初中校长“三率”(巩固率、合格率、升学率)考核,加强防流控辍工作。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年,全市有小学2155所,在校生927381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9.91%,毛入学率113.99%,毕业生升学率96.82%。初中268所,在校生473776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7.60%,毛入学率109.49%,毕业生升学率为94.19%。
(四)扎实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新跨越。为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市财政*—2011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支持高中阶段学位建设,每年从市级教育费附加中安排60%的资金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建立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今年支持新建重点项目28个,新建校舍面积8.23万平方米,新增高中阶段学位3万多个。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取得新进展,吴川一中、遂溪一中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确认验收,坡头区一中通过初期评估。*市四中、徐闻中学通过省教学水平评估。目前我市有4所学校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确认验收,1所学校通过初期验收,11所学校通过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支持湛一中与寸金教育集团、市二中与中英文学校等民办学校联合办学,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制定《*市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教育学院与*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合并重组,创办*市社区大学,完成*市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工作,建立了中职教育基础数据库。建立高中阶段招生奖励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完成普通高中招生59993人,增长27.5%;中职招生37944人,增长53%;技工招生12338人,增长13.4%;外送生13561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高中阶段招生任务,受到省教育厅的表扬。
(五)重视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取得新发展。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新建科学楼一幢,增加高中层次教育,使其发展成为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集听障、视障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达34个班456人,居全省特殊教育学校第三位。做好“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全市““三残”儿童学龄人口入学率小学为92.93%、初中为92.9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全市幼儿园691所,在园幼儿154961人,3—6周岁学龄幼儿入园率为66.03%。
(六)实施“新装备”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理化生实验室124间并通过了省的检查验收,补充了一批新课程实验仪器。全市现有计算机室742间,计算机40060台,高中生机比为12:1,初中生机比为36:1。加强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与安全管理,1122所中小学实现联网,举办了3期网络安全培训,培训132人。做好教育信息网的维护与应用,保证高考、中考网上报名、填报志愿等网络通畅。开展“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活动取得突破性成果,建站总量名列全省第一,建立了一批特色学科网站。市教育局和4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参加*年广东省首届小学生电脑英文作品比赛,共有15件作品获得一、二、三等奖,10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省、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新提高。按新的编制标准完成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完成高中教师资格认定2952人;表彰了200多名市级优秀教师、3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和265名优秀班主任;评定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176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787人。协助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工作,71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举办了全市校本研修展示活动,开展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教师职务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专项培训,17000多名教师参加了远程非学历学科培训。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工作。做好代课教师调查摸底和首次“代转公”招录报名工作,解决代课教师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工作进展顺利。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分别达到99.6%、97.35%、88.35%。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竞赛,获得省一等奖12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25人;参加广东省优秀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湛师附中张妙龄、霞山职中李茸分别获得中学组、中职组综合一等奖。
(八)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提升。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扎实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800多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C证培训,5万多高中学生到市德育基地参加军训。继续开展创“双优”学校活动,新评市级双优学校10所,复查35所,验收班级自治示范学校1所,举办“奥运精神伴我成长”、“朝阳读书活动”,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书信活动,创建“书香校园”,11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表彰了2000多名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以庆祝改革开放30年为契机,利用走进形势教育大课堂,让学生感受祖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开展群众性学校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31足体育活动和校园集体舞推广活动。成功举办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协作杯田径运动会。参加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金牌总数排全省第七名、团体总分排全省第九名。参加省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市二中勇夺金牌6枚,取得金牌总数第一和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市特殊学校盲人足球队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盲人足球比赛夺得冠军。参加省第三届青少年书法比赛,荣获一等奖7名,二、三等奖各8名,获奖总数排全省第二名。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先后开展3次大检查,保障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抓好教师新课程培训,组织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完善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考试,规范中考命题与评卷工作,维护中考公平公正。强化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抽考与分析。加强校本教研,各学科教研员送教下乡,上好示范研讨课。继续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指导学校做好迎接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抓好高考备考调研与指导,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连续5年创出新高。*年全市高考上线总人数排全省第三,本科上线人数14595人,增长16%,本科上线人数增量占全省1/6;选考科类状元占全省1/3;美术类考生上本科人数占全省1/6,体育类上本科人数占全省1/5;被清华大学录取人数占全省近1/6。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一等奖学290人、二等奖647人、三等奖818人。
(九)加强教育督导和法制工作,依法治教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对各县(市、区)教育经费管理与使用、教师队伍建设、事业发展等专项督导考核,督促县级政府落实基础教育发展责任。开展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验收确认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570所,占27%。继续推进非义务教育学校创等级工作,评上省一级幼儿园1所,市一级学校2所,复评省、市一级普通高中5所。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1万多人。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一中、*市二中、坡头区一中、*市第*小获得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开展教育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和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完成*市教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治理教育乱收费。全市组织检查学校收费2000多所,清理违规收费项目5个,清理违规收费9万多元,通报或曝光有偿补课等案件12宗,处理相关责任人15人。
(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教育行业风气明显好转。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加强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推进“阳光招生”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创新廉政歌曲合唱比赛暨廉政主题文艺晚会。确定*市二中等3所学校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校。受理教育306件,查处违法违纪人员22人。完成4期“行风热线”上线,解答群众疑问133个。继续抓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教育学院等8所学校被评为*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满意单位。从严治考,加强高考、中考考场建设,规范考场管理和考务工作,实现平安考试。顺利完成高考、中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等共17万多考生的考务工作。树立人本思想,推进中考改革,将普通话、英语口语考场设到镇一级学校,缩短考试时间,降低命题难度,方便考生,减轻学生负担。增强服务意识,在考生报名、考试、填报志愿等环节,通过媒体访谈、作辅导讲座等形式,为考生提供热心服务、优质服务。心系地震灾区,全市教育系统为灾区捐款1431万多元。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教育投入不足,保障不力,教育债务沉重。*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23.17亿元,占GDP比例为2.65%,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现有教育经费政策也不落实,部分县(市、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没有达到“三个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未能及时安排使用,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中职学生生活补助和农村税费转移支付用于教育发展的政策还没完全落实。加上教育历史欠债24亿元。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经过危房改造后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教学仪器等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足,达标率低;城镇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初中平均班额高达69人。初中辍学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偏高,“防流控辍”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学校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学校安全工作形势较为严峻。
(三)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未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全市教师空编13353名,仍有代课教师5533人,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教师职务聘任、医疗、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待遇未能很好落实。全市有18100多名已评上职称的教师未得到聘任,其中高级360名、中级12280名、初级5500名。
记者:您认为当前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付东海:我们的教育资源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个矛盾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难以彻底消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出发,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尽最大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合理配置,真正体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否则,我们就很难走出围着应试教育转的怪圈,也无法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
比如,一些地方适龄未成年人入学难与学校布局问题。按照2010年统计数计算,首府城区常住人口118.8万,其中新城区人口35.5万,拥有中小学校数量分别占学校总数的37.8%和31%,略高于其他区的学校数,但仍存在小学学生数量普遍超编问题,这主要是学校分布不均衡造成的。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区域居住密度和居民年龄结构都在不断变化,而学校布局具有相对固定性,加上城市建设规划预留学校建设用地少,新建学校难度大,以及一些家长盲目追求所谓“名校”,这些因素都引发和助长了入学难等问题。新城区有10所城区初级中学,但城区发展极不平衡,学校布局及数量与人口增长速度严重失衡,需要尽快补充5所中学来满足“小升初”的入学需求。随着一些学校周边居住环境和密度明显变化、外来人口涌入和家长盲目择校等因素的持续影响,这些矛盾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当前,我们已经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除去此前已经实施的两轮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不说,在目前开展的校安工程中,我们就已对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学、第三十八中学和第三十四中学实施了改扩建,同时新城区已在东站附近立项新建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缓解东片中学入学压力。2012年呼和浩特市还计划改造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旧校区,于9月1日增设初中部,缓解中片初中入学压力。
记者:最近的教育安全、校车安全问题成为教育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3期刊登了市教育局关于“当前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校车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反响特别好。3月26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对于呼和浩特市的教育安全问题,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亮点?
付东海:呼和浩特市在强化校车安全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呼和浩特市公办学校不存在自备校车情况,我们对自备校车集中的民办学校已经完成了全面摸排登记工作。在各民办学校建立统一的校车管理制度,详细掌握学生乘车状况,还对接送学生的车辆、驾驶人员的运营时间、行驶路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台账全;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坚决杜绝乘坐无安全保障的车辆。
学校安全工作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在学校的职责范围内不发生学生和教职工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等要求。我们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加强校园安全防范,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根据实际开展突发事件逃生避险应急演练,提高师生自护自救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3月26日是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我们要安排许多宣传教育活动,也要进一步落实许多具体措施,欢迎社会各界予以关注、支持和监督。
记者:幼儿园报名难、收费高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家长们怨声载道。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在治理教育乱收费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哪些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付东海:教育收费问题事关民生和社会风气,也关系到教育部门乃至政府的社会形象,一向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为此,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大治理教育系统商业贿赂的意见》和《关于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狠抓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首先从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以及系统内部抓起,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抓起,治乱先正己,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强化自我约束机制。还有就是充分发挥呼和浩特市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深入各旗县区所属中小学、呼和浩特市直属学校等教学一线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各旗县区、市直属学校保障经费的落实情况以及收费、服务性和代收费工作进行现场检查,运用审计职能,强化学校财务监督,确保学校资金投入和收费收支管理的规范化。2011年9月到10月,我们会同呼和浩特市政府纠风办深入14所中小学,对学校收费、惠民补贴服务质量、师德品行及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评议。
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幼儿园入园难、收费高,还有个别中小学乱办班、“有偿家教”等问题,我认为应该从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土壤或者根源上着眼并狠抓落实,既要堵,更要疏。要解决教育乱收费,不仅要抓好本系统自律机制建设,抓好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而且要抓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还要积极帮助学校和教师多解决实际困难,社会各界也要提供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变“要我规范”为“我要规范”,形成防治教育乱收费的“内力”,我想这应该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长远之道。
记者:职业教育也一直是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呼和浩特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怎么样?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付东海: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当前,呼和浩特市中等职业教育初步实现整合与外延式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办学规模基本稳定,各学校建立了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将中职教育的工作重心转到提高办学质量上来。在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上,呼和浩特市选手取得了优异成绩,呼和浩特市自行举办的相关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从全国来看,凡是社会安定、经济活跃的地区,职业教育也都比较发达,作为首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必须得到充分发展和快速提升。呼和浩特市中职学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合格率已经达到95%,“双证”持有率达到50%以上,就业创业率达到95%以上。
记者:据悉,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已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全国名校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分校对于呼和浩特市教育有哪些影响?
付东海: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口190万,优质名校资源缺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随着城市建设东扩南移,赛罕区城建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各大机关、企业总部、高级院校陆续落户赛罕区,全区工业主要集中在金桥开发区,新建一所有规模的学校势在必行。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是京蒙教育对口学校,设计规模为64个教学班,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是赛罕区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办完全中学,由北京四中主办。
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还是值得大家期待的――为立志成为知识学习者、实践探索者、真理传播者、社会推动者的优秀学生提供全面成长平台及创造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并将成为师生精神生活的家园和丰富人生的起点,在获得发展的机会、享受成长的愉悦、体会责任与良知、持之以恒地发掘潜能的过程中,培养积极乐观、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希望这所新学校为首府教育补充新鲜元素和活力。
记者:2011年,呼和浩特市的教育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校安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全国名校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分校、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越来越高……2012年呼和浩特市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新的举措?
付东海:我们2012年的工作思路,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巩固和推广教育创新与发展成果,努力将呼和浩特市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教育强市”以及“人力资源强市”。
我们刚刚召开的呼和浩特市教育工作会议有许多具体部署和安排,归纳起来就是――今年首府教育要既抓眼前急事、具体事,也抓长远大事、基础事。
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先从具体问题抓起。继续加大学校建设步伐。首先,落实好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其次,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主线,以全面实施《呼和浩特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加快呼和浩特市幼儿园建设进程。今年3月以后,呼和浩特市将有12所幼儿园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相继开工,并在今年9月1日前全部完工,秋季开学保证交付使用。第三,根据呼和浩特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要求,克服各种困难,重点抓好呼和浩特市第十七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西校区改造、内蒙古机电职业学院西校区和市少年宫新址建设项目。
实现教育科学发展还要从推进教育改革抓起。
一是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出台吸引国内外优秀教师到呼和浩特市任教的优惠政策,完善教师公开招考制度。巩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成果,实行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管理制度。
三是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建立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标准体系和科学、公正、权威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发展性学校综合督导评价机制。完善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四是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行多元化办学,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基础教育阶段各类教育,将社会力量办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资金、教师等方面的扶持,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多形式、多体制举办基础教育。
相关链接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2012年最新动态
在2012年春季开学前夕,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学校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以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知规定,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由体育(健康)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早操、体育竞赛等组成,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活动内容。
根据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文件精神,从2012年开始,呼和浩特市中考将实行加授蒙语文(乙类)比例加分政策。即中考加授蒙语文(乙类)试卷由全市统一命题,满分分值为100分,统一纳入中考体系。在民族学校就读并注册的加授蒙语文(乙类)初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中把蒙语文(乙类)考试成绩按10%折合后计入总分,并按考生报考志愿统一录取。
为进一步均衡呼和浩特市初中教育资源,完善高中招生制度,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规定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呼和浩特市铁一中为示范性高中,继续按照招生计划和学校规模,将招生计划的50%对市内城区初中学校应届学生进行“分招”。
摘要:大学生作为我国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参与群体,政府相关政策在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引导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尤为重要。政策的制定需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为起点,综合考虑各方影响因素,提升政策的联动性和有效性。鉴于此,以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天津地区创新创业政策为研究对象,根据政策内容划分为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分析当前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创业;政府政策;创业动机;政策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8.003
*基金项目:2016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政策研究”(16ZLZXZF00070);2015年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研究课题“基于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中成果转化的调查研究”(dzxxky2016-06)。
收稿日期:2017-07-10
0引言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国民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挖掘新潜能,同时也要解决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升的社会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社会增加一个机会型创业者,一年内可带动2.77人就业,未来5年则可增加5.99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创新创业对于国民就业的促进作用。在推动社会大众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中,创业者和创业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有创业者的积极参与才能有多的创业活动和成果,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业的成功率又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密不可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更多人的创业意愿、给予创业活动必要的保障,这些都和政府的施政策略密不可分。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知识技能相对丰富、有较强自我实现意愿的群体,可被视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如何调动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对激发社会其它群体参与的积极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从大学生创业动机为起点,以天津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为分析对象,阐释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1大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
1.1当代大学生创业特点
1998年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大学生在校创业活动,自此创新创业教育和相关活动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校生创办的各类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大学生创业活动也由顶尖院校走向普及。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大潮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备了鲜明的群体特征。
(1)具有创业能力。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多在18~26岁,在这一时期的思维最为活跃、受到的社会束缚较少,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强,从主观上具备创业所需的个体心理条件。
(2)具有创业所需知识技能。大学生在社会群体中文化程度较高,同时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此外,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普遍有浓厚兴趣,求知欲较强,这也有利于获得并掌握更多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
(3)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活以学习为主,社会实践相对较少、社会经验欠缺。同时,由于大学前教育以知识学习为主,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多数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这也造成做事目的性不强。加之学习生活中所受到的挫折有限,对未来生活工作困难准备不足。这些都可能对创业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4)缺乏创业经验。作为在校学生,经济方面还未独立,多数情况下是由家庭或社会资助学习。这就造成了创业过程中,筹措前期所需的资金较为困难,资金问题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瓶颈。
(5)缺乏创业信息资源。虽然当前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但大学生获取外部创业信息的途径有限,部分行业存在信息壁垒,这也会阻碍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1.2大学生创业动机分析
在对创业者群体进行创业动机的研究成果中,阿尔德弗的ERG理论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认可,即生存(existenee)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需要和成长(growth)3个维度对创业动机进行分析。从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可将创业动机分为生存和生活需要、独立性需要和自我成就需要。
(1)生存和生活需要。这方面的创业动机来自于人们的物质性需求。在校大学生刚开始真正步入社会,经济来源有限,面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生存,需要通过工作来获取生活资料。此外,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城乡间的经济差距较大,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努力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环境,创业为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选择。
(2)独立性需要。在大学生年龄段,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随着个人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他们渴望突破原有束缚、独立自主,追求个人理想。不仅渴望经济上独立,而且需要人格独立,希望通过成就事业完成人生的蜕变。
(3)自我成就需要。大学期间的心理特征是自我实现欲望较强,这一时期人们的生理机能处于较好状态、思维活跃,独立的人格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被极大地激发,对未来充满了渴望。同时,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强,追求公平正义,希望通过努力促进社会进步、为社会大众服务。
大学生创业动机中生存和生活需要、独立性需要两个方面体现了利己性,自我成就需要则体现出利他性。此外,生存和生活需要可归为外在动机,即通过满足物质性需求从外部获得激励动力;独立性需要和自我成就需要则为内在动机,通过内生的精神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激情。
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创新创业政策研究创新创业论坛
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创新创业政策研究
1.3大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大学生创业动机分析,从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对创业动机的影响进行分析。
1.3.1个人因素
钱永红(2007)将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分为两个层次,即个人特质水平和个人资源水平。范巍、王重鸣(2004)将个体特质分为性别、学历、专业、年龄、家庭结构、个人经历、个性特征等方面。多个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研究成果显示,男生比女生创业意愿和动机更强;大学生创业动机呈现倒U型趋势,即二年级创业意向和动机最高,并逐步降低;本科生创业动机水平最高,硕士以上学历的学生由于其就业压力相对较小,造成创业动机降低;专业方面理工科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高于其它专业学生,这和理工科学生普遍思维严谨、科研成果转化可能性大有关;在家庭结构方面,多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创业动机强,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或较差的大学生比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创业动机强,家庭成员中、特别是父母有从商经历的孩子创业热情较高。这也基本符合成长环境对个体发展影响的认知。此外,大学生个性特质也是其创业动机高低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那些开朗、乐观、自主、活跃、乐于冒险的“外向型”性格特征的大学生创业意向更强烈,创业成功率也更高。
1.3.2社会环境因素
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处于从成长过渡到成熟期间,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社会的创业环境是决定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外在驱动力,包括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社会金融和政府财政的支持,学校、社会的创业教育及培训,各行业市场的商业环境,社会文化及商业道德规范,创业成功人士事迹等。贺丹(2006)、杨芹英(2009)等研究指出社会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显著影响。牛志江(2011)指出创业政策可以显著提高个体的机会识别水平和创业意向,同时也可对个体创业效能感和机会识别产生负向调节作用。
动机激励要从被激励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激发所需的行为。Bandura(1977)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可适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方面。自我效能理论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自身能力的预期判断,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思维、动机和行动,把自我效能定义为人们对其组织、实施一系列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所具备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程度。自我效能与个体所掌握的实际技能无关,而与个体对自己所拥有技能可以做什么的判断有关,关系到个体是否幵始某项活动的选择,关系到个体的努力程度,关系到个体完成所选择活动的坚持度,关系到个体面对困难时的思维过程和情感反应。同时,内在动机对于外在激励具有替代作用,内在动机是个体努力的根源,应该成为激励机制的核心,而外在激励则是对内在动机的补充。内在动机是个体与社会间的一种心理契约,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自发做出相应行为的动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方面,政府和学校应从激发内在动力着眼,通过营造环境、政策引导等外在激励手段为引导,逐步形成内外联动的激励机制。
从效率和效果综合考虑,根据大学生群体特点制定创新创业激励政策,以形成内容动态调整、相关方联动、配合紧密的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保驾护航。
2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
2.1创新创业政策的演进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经历了前期探索、完善改进、全面推进实施等阶段,初步形成了国家统筹规划、地方针对落实、部门间联动协调的政策体制。针对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特点及初创企业发展所处阶段,构建创新创业环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便利创业融资、促进创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创新创业政策的核心是激励、促进和约束。通过政策激励创业者的积极性、带动有创业意愿的潜在创业者,提高社会参与度。此外,创业政策还可以降低创业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风险,通过改善创业环境,约束、规范创业企业经营行为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前期探索阶段是以1998年的“清华大学创业大赛”为起点的5年间,大学生创业逐步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注。1999年由国务院批准并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中首次提到对在校师生加强创业教育,鼓励自主创业。此后,在教育部的有关大学生就业通知中也提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上海等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意见。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并给予相应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至此,创业教育由上至下扩展开来,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处于探索期,相关政策的关注焦点在创业教育方面,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目的是在教育系统内部逐步形成对创业教育的清晰认知,以试点带动全局,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教育途径和方法。
完善改进阶段是从2003-2012年的10年间。期间随着普通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我国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0年的快速发展后,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经济发展面临转型,而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发展乏力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逐步显现,经济发展的困境也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就业压力和经济发展困局双重影响下,从中央到地方对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刺激经济增长、探索创新发展等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逐步完善创业政策法规体系,改善创业环境,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能力。这一时期各级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出台一系列创业政策法规,多头并举、全面推进,使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效果开始显现。以天津为例,在此期间市政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委员会、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多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条文。同时,各区县也出台了配套政策。
2013年至今,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进入到全面推进阶段。从激励体制到扶植政策,从创业教育到财税改革,从技术转化到人才引进,政府通过政策杠杆多方发力,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将创新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在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经过孕育诞生到成长发展,已经形成以中央指引方向、地方落地实施较为完备的政策系统。
2.2天津市创新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群体对环境依存度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意愿,这就构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由于大学生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有限,虽然有较强的创造力,但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目前创新创业参与度较低,据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大学生创业比例为3.1%,对比2015年6.3%下降50.8%,分析指出造成大学生创业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就业压力降低使就业型创业比例下降,此外大学生创业经验欠缺,对未来预判的不确定性提升,在外部压力减弱的情况下,自主创业意愿降低。除了大学生就业主观因素外,国内大学生群体自主创业氛围尚不浓厚,相关激励、扶持政策还未完全显现整体效应,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根据其制定目的及作用,借鉴李东升、张再生等对政策研究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创新创业政策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廖中举将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归为供给型,将拉动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归为需求型,将创造、保障、支持的相关政策归为环境型。依此分类方式将中央部委以及天津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相关组织近5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涉及中央部委政策14个,天津地区政策12个,将内容提炼主题词并进行划分归类,如表1所示。
从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主题词分类统计来看,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内容均有所涉及;且总词频展现出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考虑相对全面、均衡,这也体现了创新创业政策架构搭建基本完成。但是从各类政策具体内容和结构来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在政策内容结构方面呈现出以宏观政策为主体,而具体落实的措施相对较少的特点。在供给类政策中,创业服务、政策扶持、创业平台等方向性宏观内容多,而创业基金、创业计划、保障体系、人才引进等具体操作层面内容涉及较少,在需求类政策和环境类政策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政策方向明确但如何落实实施含糊不清,不利于政策的有效落地。
(2)在3类政策中,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作用多属于硬性条件支持,例如大学生融资贷款扶持、创业场地支持、与学业有效对接等。这些硬性条件支持在大学生创业初期可调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但软性条件也不能或缺,这就需要环境型政策给予有力支撑。从现状来看,环境型政策中软性条件的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创业经验欠缺的条件下,如何准确、有效提供技能、知识的培训辅导,如何及时提供咨询建议和宣传辅助,对提高创业成功率至关重要。
(3)创新创业政策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萌生创业动机方面效果有限。从相关研究的统计结果来看,近两年大学生群体创业比例略有下滑,固然与外部经济和就业环境因素有关,但相关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未有充分显现。
2.3创新创业政策改进建议
政策制定和改进过程中,既要遵循目的导向,又要注重实施效果和惠及群体的覆盖程度。对于普适性政策应避免造成“马太效应”,继而造成或加重不平衡性。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应从相关政策的整体性和一致性考虑,同时还要兼顾大学生群体的特征,能够充分激发和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当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行政结构是中央政府部门引导,地区政府落实的多级政策体系。同时,大学生创业政策形成了以创业要素为基本框架,兼顾创业过程的内容结构,包含了创业教育、学业对接、贷款融资、商务支持及创业环境等多模块政策。政策的行政结构和内容结构为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政策实施效能提供了坚实基础。但针对存在的问题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继续加强中央政策的引导,从顶层进行统筹设计,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出发,通过完善政策内容结构,逐步形成基于创新创业过程的闭环管理体系。地方政策应更加突出地区创新创业发展特点,狠抓落实,提高政策实施效能。
(2)在保证创新创业硬性条件的同时,相关政策支持应向软性条件倾斜。其中对激发大学生群体创业动机、营造创业氛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创业教育政策还应加强。目前教育部及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已经出台一些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支持政策,其中要求各大专院校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同时,教育部、团中央及各级政府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3)加强对政策实施效能的监控,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和联动机制。首先既要避免政策由于令出多门造成重复、冲突等情况,还应提升政策有效性、建立政策监控指标体系,制定周期监控调整机制,精简数量、提高效能,形成动态联动,避免出现无效政策;其次,在天津虽然已有政府部门和学者对施政效能进行了探索研究,也有相应的反馈机制,但还未完全形成监控指标体系;第三,对涉及监管大学生创业创业的政府部门,建议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同;第四,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工具还应完善。由于大学生群体在创新创业动机方面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创业动机最强,到三、四年级创业动机有所减弱,这与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选择过程中面临的综合成本有关,通过访谈发现在选择就业而非创业的大学生群体中78%的同学主要考虑到生活成本问题,创业初期投入较大、产出的风险较高、生活难有保障,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综合考虑,除在贷款、税收、创业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外,还可通过社会保险制度等来保障创业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大学生选择创业同样会付出相应机会成本,鉴于创业成功率有限,针对创业大学生后期选择就业的也可适当放宽部分就业准入条件,例如户籍制度、工作年限认定、专业职称评定等,进一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机会成本,激发大学生群体创业动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释放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而且还可以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天津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天津也汇聚了本地区优秀的创新人才,具有55所大专院校,在校生51.4万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规划办学规模20万人,是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教育部直属高等教育示范区、天津市科技研发创新示范区。这也保障了天津拥有充实的创新创业人才基础,通过以知识经济为导向,有效的创新创业政策引领,必然可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激发地区发展潜能,在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贺玲,周霖.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性别差异实证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0(4).
2叶贤.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个体心理视角[D].宁波:宁波大学,2010.
3贺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6.
4牛志江.认知视角下创业意向影响机制——以机会识别为中介变量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5Bandura A.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M\]. 1st ed . New York: W.H.Freeman,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