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如何提升数学思维

高中如何提升数学思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如何提升数学思维

高中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 数学反思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01

当今社会对数学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也是越来越深。数学已经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高中数学更是尤为关键。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较难,但相比高等数学又较简单,但是高中数学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反思思维是一种适合高中学生学情也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思维。因此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反思思维习惯促进创新能力提高做了教学研究,主要探讨研究高中学生数学反思思维的特征以及培养高中学生反思思维习惯的方法建议。希望通过本次教学研究,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反思思维习惯来学习高中数学,让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效率更高,以下就是研究的两大方面。

一、高中学生运用数学反思思维的特征

(一)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反思思维,顾名思义反思就是反复进行思考。而思维又分为建构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反思性思维的主角是思考者本身,是一种自我思维,根据已有的事物和对象来进行思考和判断。高中数学学习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其中涵盖了许多的知识点的衔接。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因此学习起来会停滞不前,感到很困难。倘若学生学会运用反思思维来学习高中数学,那么每一次的反思都会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温习,当旧知识被不断的记忆起来,学生就能把旧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和联系起来,就能一步一步的克服原有的一些学习困难。学习的进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当学生养成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的习惯,就会有意识的把所有的学过的与新学的内容做一些比较,选择和判断,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吸收新的知识内容,学习和认识到新事物。

(二)学生可以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

学生在反复思考中,会发现许多自己经常出现的相似的一些错误。只有平心静气的反复思索,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高中生还处在青春期,十分容易心浮气躁,养成反思思维去看待问题,就不会太容易冲动处理遇到的问题。同样,学生养成反思思维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人不可能完美无缺,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反思思维能促进学生客观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看到自己的优势。学生只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在未来的路上走得越来越好。

(三)学生可以从反思中发现新的方法和体会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只有不断的温习才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同理,学生只有不断的对学习中的问题和自身进行反思才可以发现新的解决方法和新的学习感受。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反复思考,不断接收新事物的一个过程。反思思维是一种能让学生认识并且做到熟能生巧的思维方式,学生反复思考可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只要学生悟性提升了,那么学习数学就不会觉得无从入手了。只要学生敢于迈出数学难题学习的思考的第一步,那么就会一步一步地往更难的题前进直到到达胜利的终点。因此,学生可以从反思中发现新的方法和体会,而这些新的事物又会为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

二、培养高中学生反思思维习惯的方法建议

(一)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做好所有错题记录的习惯

“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的错误与失败都是在一步一步向着成功靠近。学生只有看清楚自己失误在什么地方,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比如,高中数学的一道二次函数解答题大题,学生总是解出了第一个小题,后面的小题就解不了。倘若是读不懂题意,那么学生就应该反复阅读或者适当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又倘若是读懂了题意,但是仍然画不出具体的函数图像无法对题干和问题进行分析。那么,学生就应该平时多在函数的作图上多下工夫,克服自己不能根据题意作图的问题。学生要把这些出错的地方都集中记录在一个错题集的笔记本上,反复的做此类题型的练习直到非常熟悉为止。

(二)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学生写好学习心得

反思思维并不仅仅只是学生才去学习的思维,教师也同样应该学习。一个最好的教学状态是教师和学生都在努力学习和前进的状态。因此,教师也应该做好自己的课后教学反思,在反思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一些教师自己做题一套一套的很厉害,但是教学生时就是讲得模棱两可,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教师也要不断的对自己进行反思,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告知学生写好学习过后的心得体会,认为自己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希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哪一些学习上的帮助等。学生养成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自然会慢慢提升的。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温习和做好学习反馈

人的记忆能力与学习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学生要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就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而提升记忆能力没有特别的诀窍,只有反复的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对旧知识不断的巩固。学生在温习的同时也要带著思考,这样才能得到新的收获。学生还要做好学习反馈,比如今天学懂了什么内容,通过温习又有什么新的感想等。学生做好学习反馈,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三、结束语

高中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知识经济的年代需要的是高科技的人才,而高科技人才需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性精神。创新精神有许多方面,如:知识、技术、管理等等方面的创新。那么如何让人才拥有创新能力,就需要我们提供创新性的教育。创新性的教育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最主要的方法是创造性的教学。这就涉及到我们经常说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创新,我们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性的教育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我们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提供的教育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一、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首先就要从课堂上着手,我们要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极大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去学习,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课堂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才做到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法

教师应该改变原来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启发性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参与讨论。这样的教学不仅仅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学生也成为了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会学会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实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就是指导的作用,学生则是真正的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获得知识。这样既培育了学生的能动性,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2.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一的使用粉笔书写和黑板教学的模式,要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有静态的教学,要做到动静相结合,给学生呈现的是有立体感的和真实性的教学的画面,把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接受它,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教学最理想的状态。

二、让学生学会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想象

想象力是我们创造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拥有想象力,我们才能够提出新的解决的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合理的想象,可以更好的得出新的解决的方案,对数学有新的发现,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当然,想象和胡思乱想是不一样的。数学的想象必须要有以下的几个基础。第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因为想象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上的飞跃。第二,想象力一定要特别的丰富,能够快速的从表面现象脱离。第三,要有敢于追求数学知识的意志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重要,学生要在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想象。另外,新知识的学习需要结合已有的知识,以及原有的理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材和实际相结合,让想象能够和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新性思维的想象。

三、让学生有求异的思想

要想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就需要学生能够有求异的思维。求异是指在原来的基础上,从各个不一样的方面去思考和总结属于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别人还没有开发过的东西,让它成为自己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让学生学会大胆的假设,怀疑,想象,去寻找与别人不一样的思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尝试,去寻找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思考,提高疑问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有让学生求异的情景去鼓励学生思考,提出疑问,敢于质疑原本的理论,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另外,求异能够帮助我们思考,想象和创新。我们要在求异的过程中学会创造。

四、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的创新性思维

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要有学习的概念,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本质。二是要运用规则和概念来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学会知识,并且要学会把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拥有这个愿望。学生才会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五、课后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就拿学生目前的课后作业来说,作业量繁多,但却没有效果,学生以完成作业为目的的去完成作业。他们只管完成作业的量,而不管是否达到完成作业应该取得效果。另外,有些老师总是喜欢留一些难题给学生,让他们下去自己思考,但由于问题太难,使得有些学生直接就选择放弃,从而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关于这种现象,我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作为参考:1.让学生自己轮流的给自己班上的同学出题,这样既解决了提出问题的同学的疑惑,同时也不会出现太难的,超出学生能力问题的题,学生也会因为要自己留题而去学习和寻找自己不会的题。2.把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间参加讨论,最后在班级里说出本小组的解决方法。3.让学生自己选择比较好的思路,指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这样一来,学生需要自己来提出并解决问题,他们的思路就会被打开。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

高中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05-0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浅谈本人的几点想法。

一、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小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2、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3、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二、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启迪思维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和自信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创设了如下的问题: (1)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呢?(化曲为直法)(2)出示一个硬纸板圆,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呢?(滚动法)(3)怎样量出我们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测绳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设置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疑问D讨论D解疑,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识,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三、有效地“说出”数学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思维的开始,经历中间过程,再到结果,都要以语言来定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通过“说”这条主线,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

1、提供“说”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较好的语言环境,改变满堂讲的做法,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才能激活思维因素,诱发学生的回忆、想象、分析、判断、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在教学概念知识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依靠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和表述,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会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为此,我们经常设计一个“说”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比较,并结合某个概念知识的特点的学习、体验,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语言尝试概括这几个概念,反复说,边说边对比一些典型例子,理解概念中的数学定义,还特别对一些准确性难以把握的字词进行了科学的推敲,使概念的表述恰当、合理。

2、引导“说”的规范

准确、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流畅地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合乎逻辑地描述数学规律或数学发现,既是学生思维深刻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目前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深层需求。

注意学生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逐步形成准确的数学语言。生活语言自由、宽松,没有固定的约束。而数学语言不同,受数学学科性质的影响,有严谨、准确、逻辑性强的特点。提炼生活数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由自己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如每件商品的价格在数学中简称单价,买的件数简称数量,总件数的钱简称总价等。当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把数学语言用于生活,解释生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四、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重要方式之一。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是好的问题所给予的方向和动力。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潜在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

1、设计发散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设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就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并且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很多,教师应该参透教材,认真研究和分析,设计出更多并适合学生所接受知识程度的发散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2、设计互逆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

高中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 提高 数学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94-0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培养的目标有着明确的规定:“提高空间想象、推理论证、抽象概括、数据处理、运算求解等基本能力。”这些概括来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

力。若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那么他不但能够高质量完成学业,还能获益匪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极力为学生科学地准备好思维材料,提供好他们探索时的垫脚石。

1 教师要分析概念,揭示其本质,为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概念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揭示本质特征,即反映出事物间的区别。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常会有两种情况,死背,即不理会概念的成因而仅仅记住定义;缺乏数学思维,即在做题目的时候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让学生能够正面辨析概念以及反面类比。

1.1正面辨析

笔者是这样安排的,给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分析,然后有意识地铺垫,使得学生能够在感性认识中向理性认识自然过渡,并经过反复的讨论,总结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在学习“排列”的概念是,从生活中举例,以此来启迪学生研究数列中“顺序”的含义,明白“顺序”不但是普通的排列次序,还能够是“两种取法所产生的结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明白“班干部的不同分工”、“两两通信”等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联,但“两两球队赛球”、“两两通话”等则和顺序没关联,显然并非排列问题,如此也可为引入组合的概念埋下伏笔。

1.2反面类比法

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大纲中确切表明:“对于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指引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比如,在学习复数概念中的三角表示法时,可借助下面题目来讲解:

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误认幅角的主值是。但教师讲各种错误类型进行辨析,学生就会了解复数三角式r(cosθ+isinθ)的特点就是:r>0;虚实部分别是rsinθ以及rcosθ;中间是用加号相接。这样就可以追溯复数三角形式的概念,从而清楚了解这一概念。

2 教师要适当给概念下定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给概念下定义,即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概念所反映出来的本质特征。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理会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定义,这有利于其加深概念的认识,并可培养其思维的精确性及严谨性,同时也能培养其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要学生先自学,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定义来证明一个五项数列何为等差数列。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迫不及待地将a3-a2=a2-a1说是等差数列。但从逻辑上分析,是以偏概全,从定义上分析,则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认真了解“每一项”三字的真正含义。所以笔者通常会将“每一项”写在黑板上,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然后再让其证明一遍,通过这样的办法,学生对于等差数列的定义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3 探讨解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题作为数学教学最基本的形式,高中生普遍都比较喜欢。不过他们对于题目通常都不加分析,拿来就做,做后忘记,因此题目一改变,他们又要重新思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典型、新颖的题目,让他们独立思考,引导他们探讨的方法。而且每个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总结,并要求他们找出“本单元的主要思想方法”,这样不仅能够锻炼他们数学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可采取下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3.1难题浅解

“难题”一般是指抽象性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种题目的思维能力要十分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若教师运用得当,它们将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利器。

3.2妙题巧解

这种类型的题目难度不高,不过解题思路一定要巧妙。新教材中有一道例题:“3个女同学与4个男同学配成一列,若女同学不能排在一起,那么有多少种排列方法?”解这道题目,学生大多采用一般的解题方法,采取列举法,一一例举,得出1440的结果。不过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很多人都没有成功。这时如果男同学为m个,女同学为n个(m>n),又怎样解呢?问题已经不能用列举的方法解决,这样只有寻找其他途径。这时笔者通常会引导学生:“排列问题重点是选择合适的位置,同学们可以以女同学为解题的突破口,看看能否找到方法?”过了一会,有些同学已经想出了办法:男 男 男 男,4个男同学总共空出了5个间隙,再插上女同学,这样女同学肯定不相邻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5个位置中取3个的排列,就是A35的概念。我们常称这种方法为“插入法”。

4 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是当代经济知识时代教育的主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若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数学这门学科作用和特点,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配合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优,行之以范,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肯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骆继斌.浅谈高中生数学思维的短板的成因与突破[J].考试(高考数学版),2011(Z2).

[2]刘玲玲.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07).

高中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有效;感知;形象思维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说道: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设计,选对策略和方法。

一、激趣导入,为感知奠定基础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要有效提高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就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渴求改变,一个趣味十足的导入对提高学生感知的渴望度尤其重要。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如果在教学之初就以趣味吸引住学生,也就为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人美版美术教材第五册第五课《面具》中的导入部分。

师:今天有几位老师到我们班来作客,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其实还有一位客人也想来,但是他有一些害羞,同学们闭上眼睛他才敢出来。大家把眼睛闭起来,老师说睁开才能睁开。

师:看!客人来了,大家说他是谁呀?

生:亦龚。

师:他和以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能说说他为什么变得不一样了?

生:因为他戴了面具!

师:对,是面具让他变得与众不同了!(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同时板书)

同学们还见过什么样的面具呢?

生:孙悟空、奥特曼……

师:大家说的都是现代人制作的面具。

其实,面具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面具博物馆参观吧!(出示课件)

分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主动的感知才是有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只能被称为灌输。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想去感知,从而进一步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这位教师让一位学生戴上面具,使学生自身成为课堂的主体,用猜猜看戴了面具的客人是谁的方式,让学生给了自己一个惊喜。学生看到戴上有趣面具后的同伴,既感到新奇又觉得有些熟悉,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主动感知的欲望。

二、直观演示,掌握感知与思维方法

小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对抽象信息较难接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经验支持。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尽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人美版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十二课《橙色的画》观察部分。

师:老师来变个魔术!同学们看到,现在桌上有五杯一样多的黄色的水,老师把另一杯红色的水分别倒入这五个杯子里,看看它们变成了什么颜色?

生:橙色。

师:我们把橙色称为间色,那么这些橙色都是一样的吗?

生:不是,有的深,有的浅。

教师再往其中的一个杯子里继续倒入一些红色的水。

师:看看哪个杯子里的水最多,哪个杯子里的水最少?

找出最深的橙色在哪,最浅的杯子在哪?

生:最深的橙色在水最多的杯子里,最浅的橙色在水最少的杯子里。

师:是谁影响了橙色的深浅?

生:加入红色水的多少。

师:对,两种原色加入的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产生的间色的倾向。

分析:这位教师首先告诉学生老师要变魔术,便立刻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感知欲望。魔术很简单:红色的水倒入五杯同量的黄色水中。从魔术中很快便发现颜色产生了变化,一个小小的魔术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直观清晰地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就感受到了颜色的变化,水到渠成地接受了“橙色”这个概念。

三、用双眼感知,积累思维素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美术要素后,通过对其他同龄学生或艺术大师作品进行观察、欣赏的这种感知方法,用双眼感受美术元素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能更好地拓宽他们形象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人美版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十五课《会变的线条》中欣赏分析部分。

教师导语:发现了生活中的线条美,我们来看看这两幅其他班小朋友创作的瓶子。(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你们说哪个漂亮?

生:上面的漂亮。

师:这两个瓶子上面都有三种线,为什么看上去上面一个比下面的漂亮?

生:上面一个线条画得多。

师:这就是美术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叫做“重复”,你们再看,这些线条,重复重复着就变了。(这时,播放音乐,音乐响起)你们听,这段曲子里有没有重复?

生:有。

师:那有没有变化?

生:也有。

师:对了!重复与变化(板书)就是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东西。不仅是画画,在音乐、舞蹈、建筑等所有艺术里面都有。

分析:这位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其他同学画的瓶子,使学生在对比欣赏中感知到美术表现中的重要方法:重复。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己运用这种方法的感知能力。同时,从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中提取美术表现的重要方法,用艺术的共通性激发了学生的感知能力。

四、交流展示,体验感知成果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一堂课的结尾也很重要。

[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六册第十四课《吃虫草》中的评价部分。

教师让每组学生选出一幅代表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快速展示,进行点评再贴上黑板展示。

教师导语:同学们培育的吃虫草都很生动!现在,我们邀请八位同学来代表小昆虫选出最吸引你的吃虫草!

教师选八位学生代表拿一张小虫的画片,把它贴到最喜欢的作品上,并说说为什么选这张作品。得到小昆虫最多的小作者上台述说自己的创意、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为这位同学贴上最佳作品奖章。

分析:评价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集中展示,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也很重要。这位教师通过自评、互评、点评的多样评价方式,使学生不但感知了他人也感知了自己,并在评价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最佳作品奖章”的发放也为学生主动感知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增添了精神动力。

“美术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以美术课堂教学为途径,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训练,从初步感知事物入手,在充分积累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形象思维发展,并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提高学生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停留在向学生不断输入语言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有具象的、生动的知识的直观体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做到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自身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吃透教材内容与重难点,不断仔细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尽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他们形象思维的积极性,让感知与思维共进,设计与策略同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嵘.美术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