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突破点 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思维素质。在经过长时间数学学科的系统学习之后,学生往往会形成一种区别于其他思维的数学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认知能力,一种使学生透析数学知识本质、掌握数学知识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思维对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建构起这种思维,学生才能将数学知识学明白、弄清楚,才能在训练和考试中灵活运用,最终实现数学成绩的提高,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高中生存在的数学思维障碍

但是,我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高中生存在数学思维障碍,这些成了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统计发现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数学思维只停留在表象层面。我对我校高一一千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这些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65%的高中生(其中女生占70%)的数学思维过于肤浅。这部分学生对高中数学中的那些概念、原理等只能做到“知其然”,做不到“知其所以然”,从而导致在做数学练习题或者做数学试卷的时候,无法利用概差念、定义的深层意义解决问题,更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反映平时很努力,数学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我想数学思维表层化可能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2.学生个体差异导致数学思维各不相同。全校一千多名高一新生来自一千多个不同家庭。不同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在性格、习惯、感悟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肯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放到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上,就会表现为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运用程度不同,或者面对相同的问题,学生会列举出不尽相同的多种解题思路。这种差异性数学思维的存在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偏执的认识,从而造成思维障碍。

3.长期数学思维训练导致高中生数学思维固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较系统的数学学习。等到初中毕业升入高中,九年学习已经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了一种定向化模式。可是在高中阶段如果仍然紧握这些陈旧、老套甚至错误的模式不放手的话,就会让学生陷入解题困惑里。

我们进行调查研究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既然已经发现了高一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那么就应该查究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对症下药”将“障碍”扫除干净,为学生教学成绩的提高及核心素养的提升铺平道路。

二、高中学生产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

原因一:布鲁格的认识发展理论认为,对于新知识,学生基本通过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实现理解和吸纳。高中生经过九年学习之后,已经习惯用自己认定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难把陈旧的知识点运用到新知识中,把握不住新旧知识结合的尺度;

原因二:在日常教学中,有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管什么程度的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方法直接把数学知识“灌”给学生。

三、突破数学思维障碍,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在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中,数学最能训练学生思维,这是大家的共识。因此数学被誉为“思维的体操”。但是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数学思维基本形成了定式,因此很难适应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由此可见,要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数学思维的障碍。要使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有所突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迁移理论;教学实践;高中数学

本文主要讨论数学教学中的迁移规律,并对其影响高中阶段数学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进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作为一线教育者应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将迁移理论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迁移,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一、迁移与高中数学

迁移作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并广泛存在于各个方面的学习中,其中包括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可以作为学习的巩固延续,也可作为深化提高;深入研究学习迁移对揭示学习规律和提高教学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堂所学解决新生问题,同时这也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表现为知识点的逻辑性、连贯性很强,又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增强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中迁移作用更为明显,通过迁移,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连接”并发挥解决问题的作用。迁移作为先前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与影响;同时伴随知识(或技能)的增加,后继所学习的知识也会对先前的知识(或技能)产生良性影响。这种影响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较为明显,无论“小学阶段的加减法对乘除法的影响”“中学阶段的平面几何对立体几何的影响”或“高中阶段函数对等差的影响”“数列通项公式”等,同时后继知识也对之前学习产生良性影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最终促进深化理解。

二、数学学习迁移研究

1.迁移实质

迁移作为学习中最基本的现象和教育目标,本身较为复杂,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对迁移的形式进行探讨,得到的相关结论也是各种各样的。一般而言迁移的实质为概括,通过概括这一思维过程得以实现,这表明迁移也存在着正负两种可能性。迁移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的,并且在各种迁移中也存在着联系和制约。

2.数学学习迁移

教学学习迁移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现象,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以某种方式进行联系,在解决问题中得到相应的运用;吸收新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现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不同的学生对不同数学知识的各异组合形成了新的知识。数学学习是知识点相互作用和逐渐整合,长时间的学习和整理,会让学生逐渐地、具有层次地提高自身认知能力。数学学习中“反函数与对数”“不等式与函数值域求解”“向量与空间角、距离”“一元二次方程与多元方程”都是数学学习中的正迁移现象。不仅如此,学习中同时把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相关知识通过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最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影响高中数学学习迁移的相关因素

首先要明确一点,数学学习中的迁移并非自动发生的,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部分。实现迁移需要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最终概括出共同的经验,促进正迁移的进行。高中数学具有自身的思想方法,这作为数学活动中的基本观点用以指导数学活动。高中阶段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等价转化思想。通过对数学思想的挖掘可以开启学生的思路并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又能强化意识和提升原有思维品质。另外还应考虑学生自身因素,如“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结构”“自身概括水平”“学习定势”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前的某些知识,看似相同但本质存在一定差别,或者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通,这时定势将会产生干扰思维的作用,从而阻碍学生的正常迁移。教学中常见为函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具有一定影响因素,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教学方案的设计都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讨论

日常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研究并有效解决问题。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外,还可以通过良性刺激增大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尽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视觉、听觉等刺激,最终通过概念形成、解题和复习这一顺序提高学生概括水平。教师应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培养;设计教学方案应注意在新知识的讲解中联系旧知识,这样可提高学生的新旧知识的对比和区分能力,是吸收新知识和提高概括能力的重要条件;每个单元与章节的学习结束,复习工作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提高的一块重点内容。复习中可以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有效提取,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另外,也要考虑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否完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揭示知识的潜在关系并解决新的问题。类比迁移的方法可以对不同的数学知识进行沟通,使学生脑子里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知识网络,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和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学中的样例选择和教师的组织练习也是促进学生正迁移的关键。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数学迁移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外,还要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运用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高中阶段的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为基础,也丰富了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归纳与反思,促使迁移理论为自身升华。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蒙秋秋.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数学方法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呈现出更为突出的矛盾.本文从数学方法层面出发,对初高中数学衔接进行反思,期望能够从“数学方法层面”为解决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提供一条新途径.

一、问题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而言,高中数学课程是核心部分,同时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延伸.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数学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初中教学带有明显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色彩,而高中学习侧重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能力,并且面向三年后的高考,这使得初高中数学衔接中产生的矛盾更为突出.

通过对高中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高中教师对高一新生在数学方法层面(化归方法、类比方法、分类讨论方法、数形结合方法)的期望与实际水平相差很大,也发现高中教师在对数学衔接问题的认识和教学上有冲突.那么高中教师应该如何在数学方法层面进行衔接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认识冲突

(1)对数学方法衔接教学的认识片面

有的高中教师认为只要知道哪些初中涉及的数学方法会在高中教学时遇到或者涉及就可以处理好初高中衔接问题了;也有的高中教师被动认为当学生在数学方法运用迷茫和不会解题的时候,自然会暴露出哪些方法有问题,自然也就知道哪些方法需要讲解了.可见,大部分高中教师都没有主动性,都是被动地等待学生暴露问题,再给学生讲解,随意性很强.

有的高中教师根本不考虑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没有针对性,显得盲目.

这些都导致学生缺乏运用数学方法的经历,缺失对数学思想的感受,进而丧失了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或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2)对数学方法在衔接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考虑了初中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衔接教学时主要集中于数学知识点的衔接,只有少数教师意识到了蕴含在数学知识和解题中的数学方法才是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这表明高中教师对数学方法在衔接教学中的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仅仅认为数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解题、指导解题练习.殊不知,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方法可以为学生在初高中数学之间搭起一座便利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升华,使学生较为迅速地提高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2.教学冲突

(1)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处理方式

对教材中涉及数学方法运用的内容,一些高中数学教师忽视了学生已有的基础,另起炉灶.比如,忽视学生已经有用函数的观点来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础,他们也知道了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但有些高中教师在必修5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中忽略学生已有基础,还在按照教材(画函数图像——观察图像——写出解集)亦步亦趋地教授.也有高中数学教师高估了学生已有基础,直接高要求运用.比如,在学生学习完函数的表示方法后,要求学生画出含有绝对值的二次函数y=|x2-3x+2|的图像,并求出方程|x2-3x+2|=m的解的个数.

(2)衔接教学采用的处理方式

针对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有的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在开学前一周至两周组织学生通过系统讲授衔接教材,主要讲授接下来高中即将用到的数学知识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系统了解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前进入高中学习状态;有的教师这样处理:开学前根本不用衔接教材(即使有衔接教材,也是要学生自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穿插相应的数学知识和适当提及和归纳相应的数学方法,并在相应的练习中加深巩固.其实这两种处理方式有一定的冲突,特别是第二种处理方式会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目的就一个,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对策

1.熟悉课标

随时翻阅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熟悉内容标准对每个模块和专题的内容与要求以及对本模块和专题的说明与建议,教师要比较熟悉每个模块和专题中的每章节内容,要知道对每个知识点都有哪些具体要求,要求达到什么层次,力争做到“不随意拓展知识和增加教学难度”.

2.深挖教材

整个中学数学内容都始终贯穿着这两条线: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可以说是深层的知识,把握起来相对较难.教师首先要深入分析教材,领会和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确实存在以及存在形式和作用.只有教师真正理解了、明白了,才能让学生明白.教材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师不能过分地依赖教材,完完全全按照教材,一成不变地来教授,在必要时候要大胆地调整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班上的具体情况,对于教材中较难的例题和习题进行改编、替换或者在较难例题前多做铺垫、多搭“梯子”,对于知识点融合较多的应用题也要做适当的删减.在高一数学的教学中,尽量利用初中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减缓并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3.渗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对渗透数学方法要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要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站在方法论的角度,讲出学生在教材表面上看不出来的数学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通过具体的运算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数学方法有一定体会和感悟,也开始对具体的数学方法有认识和了解.

比如针对数形结合方法,初中学生对其理解更多的是作为认识问题的一种经历,认为原来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数学关系、看待同一个数学现象;或者原来可以尝试用数量的方法、图形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对于高一新生,教师在引入抽象概念的时候多用图来表现,对于每一个“图”尽可能从中读出数学内容.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去做,就会使学生提高用“图”的自觉性,看“图”的敏感性,品“图”的水平.其次,让学生经历一些改变问题(对象)的表现方式,包括用图形来表达数量关系(不一定是几何图形,可以是一般的示意图,比如用韦恩图来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或者反之,根据给出的数量关系尽可能多地想到与之有联系的图形.

4.提炼方法

有了渗透阶段这个铺垫以后,学生已经对具体的数学方法有所了解,接下来教师就应该具体介绍相应的具体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具体数学方法的含义,在以后的数学学习和解题中有什么作用.但由于相应的具体数学方法刚刚才建立,认识上还有欠缺,在应用上往往有所排斥和不自觉.因此在后续教学中,教师要在知识讲解和解题教学中穿插相应具体数学方法的练习和进一步介绍该数学方法,按照“知识——方法——思想”的逻辑顺序,帮助学生提炼方法,加深学生印象,最后,让学生形成一种自觉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适当地要求学生对具体数学方法本身做一些思考,这种数学方法的原理或依据是什么,可以在哪些场合使用,方法的实质是什么,换了认识方式以后,带来了哪些新的信息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相应具体的数学方法理解更加透彻,养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有所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钱佩玲.中学数学思想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孙静.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疆;教学改革;数学类课程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是多民族聚居之地,经济、教育相对落后,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将对整个新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非常重视,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了很大的支持和扶植,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步伐却相对迟缓,就本人多年的高校教学实践发现,少数民族的教育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讨,现就这些问题粗谈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高中阶段的教育与进入大学阶段的教育基本脱节,初级阶段的知识不能支撑高级阶段的继续教育

在高中教育阶段,由于教育程度的不平衡性,导致许多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所受数学教育程度不一致,大部分民族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知识非常浅薄,以致这点知识不能够马上开设大学阶段的数学类课程。经过高考的民族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民考民、双语生、民考汉。在这三类考生中,民考民和双语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比较薄弱,而民考汉数学水平相对较好。而在招生时,新疆大部分民族都有优惠政策,就数学一门在高考中只要够三十分,如果总分过线就可以录取。所以许多学生虽然进入大学,科掌握的数学知识非常有限。其次、同一个班级有好几个民族,来自于南疆和北疆,受教育的水平不一样,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再加上语言的障碍,所以,大部分学生刚入校根本就不具备马上开设高等数学的前期基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巩固,还需要对前期的高中数学知识做进一步的讲解和巩固。

二、针对少数民族的数学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教与学是两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如果教脱离了学、就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样,如果学脱离了老师的教,学习的过程相对变得迟缓。所以,教与学是相互促进。新疆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教师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在给民族班授课时,基本采用和汉族班一样的教学方法,能同时使用汉语和维吾尔语言授课的数学老师极少,课堂基本都是以汉语为主,由于大部分学生长期以来深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对于全汉语的课堂适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由此,老师在讲解时,学生不能有效把握老师讲解的重点,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老师讲解知识,加助数学类课程随着课程进行,知识难度加大,所以许多学生就放弃了学习的动力。而对老师来说,由于要完成授课量,可能也顾及不了学生的听课质量。这样的教与学就相互割裂,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另外,新疆的大部分高校,每个专业就招一个班的民族学生,因此,大部分民族生所用课本和汉族班的一样,没有针对民族学生的特点选用或者编撰适合他们的教材,这样就打击了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都是根据汉族班做了适当修改。所以,目前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征订适合民族学生的教材,这样可以照顾大部分学生的需要。

三、民族学生数学类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1、充分了解入校学生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开设情况

就大部分的高校而言,对入校的民族类学生所开设的数学类课程基本就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首先开设的就是高等数学,作为主讲的老师应该了解所讲授学生在高中阶段数学的教育情况,这样便于在讲解时把握课程的进度,知识点介绍的难易程度,随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上课思路,切忌一刀切,就新疆的生源来说,南疆的民族学生基础较北疆的民族学生差。所以要多鼓励,多和学生谈心,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多鼓励学习吃力的同学。

2、针对民族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大纲

由于数学类课程是一门基础课,内容广泛,不可能针对具体专业给出相应的教材,况且当前没有一套民族类专业方面的数学方面教材,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情况、掌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教学的要求,然后以此为目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把需要支撑专业课程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作为重点讲解内容,让学生搞懂吃透。对后续学习不影响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在不影响教学连续性的情况下可以少讲或者不讲。考虑民族学生的接受情况,充分发挥基础课适度为用的原则。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应用性为主线,针对民族学生对应用较多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加大教学课时量,以此让学生学懂相关知识点,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数学类课程是解决专业问题的必备工具。

3、针对民族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每一堂课都要认真准备,深入钻研教学大纲、研究教材、掌握教学的重、难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一个讲台、一张嘴、一支粉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抓住课堂这个教学的中心环节,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合理调动的同时要加强监督,有效互动,对于知识点没有掌握的学生要询问原因,关心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觉老师是良师益友,和他们交心,共同探讨学习的方法。大部分民族学生还是比较勤奋好学,只要积极引导,基本都可以把所学知识掌握。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吃力的同学,这样也可以加强学生直接的相互交流,互相探讨学习经验和方法,有利于共同提高。

4、编写适合民族学生的数学类教材、参考书和习题集

民族学生在本科阶段,不同专业有不同培养目标,但统一的教材不影响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由于新疆属于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对于民族学生,一套适合他们学习的教材必不可少,这样既利于老师的授课,也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根据民族学生的前期学习情况,尽量在每章的内容上能在难度上有所降低,在体现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的同时,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配套参考书,这样如果学生课堂没有搞懂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外自学。

总之,数学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对于民族学生势在必行,同时也是提升高校民族教育的关键。面对如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高校的教学改革也应该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马序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3):41.

[3]王文华.经济学研究中数学模型的运用[J].中州学刊,1997(4):39-40.

[4]徐冬林.经济学中的数学思维及其教学启示[J].统计与决策,2006(4).

[5]余永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25

数学对很多高中学生而言,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对教师而言,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新时期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几种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使人们有一个好身体,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科学习。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有高度的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意识,使学生在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引导下,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

然而高中阶段数学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高中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是毕竟学生已经有了多年的数学学习经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习惯已经养成,或是好的习惯,或是对数学学习影响不良的习惯。为了进一步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人认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一边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引导,一边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就能够得到纠正。当然,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之外,还要注意其他环节。

二、引导学生思考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数学教师对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引起重视。进入高中阶段学生会明显感觉学习的数学知识点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尤其一些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定理、定x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困难,导致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思考不足。

高中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不仅是学生有效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要求。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把握好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第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还要针对性,有目的的客服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总之,思考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三、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更愿意将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尤其高中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更是想抓紧分分秒秒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通过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在大多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都产生疑惑时,本人不选择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知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也为学生之间就数学知识点进行沟通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不仅达到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的目的,而且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

四、有效开展分层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很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高中数学教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也要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法就是一种对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十分有效的方法,同时分层教学法对促进每一个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数学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得满分,而一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可能考不及格。这种情况不仅使学生个人忧虑,也使教师忧虑,而如何使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是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因此分层教学法,就是使处于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取得进步的一个有效方法。为了通过分层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要求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将具有相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层次,针对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帮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避免出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水平难以有效提升。

五、灵活运用趣味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