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般的功能要求:
第一,满足财政部规定的核算规则;
第二,网络共享,多用户并发操作;
第三,自动化:各种初始信息及各种设置可通过程序引导实现;
第四,实时汇总、跨月计账、结账、自动转帐等。
除了具备以上一般会计软件都应具有的功能外,还必须满足电费会计核算的特殊要求。
一、自动取数
用电部门经过抄表、计算、审核到电费清单的最后出台,时间已到月底,遇到特殊情况,甚至推到次月。电费会计要等到清单出来才能制作凭证、记帐、汇总。众所周知,一个供电单位面对的用户数量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上万。随着电网改造的进行以及装表到户、计量到户的逐步推行,需要单独核算的用户数量将不断增加。面对这样多的用户,在很短的时间内,要保证核算质量确实存在很多困难。现在各单位一般都有自己的电费计算软件,为了避免繁重的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减少差错,新开发的电费会计核算软件应有这样一个接口,能将已有的电费数据资源直接地自动地转化为本系统的数据。由于各单位情况有一定差异,管理模式不一,电费计算程序也五花八门,而且在未来的时间还可能变换,因此,需要寻找一个通用的转换平台。最好的办法是能有一套集电费计算、会计核算于一体的软件,这样就可实现无障碍的数据转换。笔者认为这是可行的。现时各单位的电费计算软件之所以未能统一,一方面是由于没有统一组织开发;另一方面是过分强调各单位的特殊情况,日常操作的随意性大,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共同点:电价的规定是统一的,电度的计量方法是统一的,电费的计算方法也无不同。只要抓住这些共同点,同时使软件的功能尽量灵活通用,这样既满足了使用者的要求,又反过来规范了操作行为,克服随意性。
二、特殊的帐本格式和输入模式
电费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应收用户电费的核算,具体的核算科目就是“应收帐款”。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用户特别多,少则几百,多则成千上万;二是代收款项多。既包括形成企业收入的营业收入的价内电费,也包括为政府代收的三峡建设资金、电力建设资金、重点建设资金、价格调节基金等。
上述这些电费项目作为用户都毫无区别地当作电费支出,应付款项一般都在“应付帐款”科目中核算,而供电单位则要求区分开来分别核算。在手工核算方式下,要解决这个矛盾非常困难:第一,如果将各电费项目分开核算,就要对每个用户设立多个明细帐,它的科目体系将会十分庞大;第二,将原来一笔分录、一个数字就能反映的内容生硬地分为多个分录、多个数字来反映,记帐过程也要重复几次,使工作量增加了几倍;第三,把电费分项目核算,极不利于查帐、统计和与用户对帐。比如说某用户交来10万元电费,我们分别计入价内电费4万,三峡资金3万,电建资金3万,如果要通过帐本查找这10万元电费就要分别翻出这个用户的所有明细帐,确定凭证编号找出计入各明细帐的4万、3万、3万,再经过计算才能确认用户交来的10万元。电费统计、与用户对帐的过程也大致如此。各供电单位没分开核算,原因就在于此。如果不分开核算,则每个用户各电费项目应收、实收、欠收是多少,需付给政府各种代收款是多少等都是一笔糊涂帐。去年核销重点建设资金时,落实到各用户的核销额就是“摸脑壳”确定的,缺少合理性,产生过许多矛盾。
要使这套程序适合电费核算,必须解决上述的矛盾。传统的帐本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三栏式”帐本可反映某一对象的借方、贷方发生额和余额:“多栏式”帐本可在一个帐页上显示多个核算对象,但它只能反映某一计帐方向的发生额。如果结合这两种格式的特点,对“应收帐款”科目采用一种新的帐本格式,暂且叫作“多栏式”(格式如图1)。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帐页上可反映多个核算对象,每个核算对象都有借方、贷方发生额和余额,“总额”栏的各项分别等于后面各栏相应各项之和。这样无需扩大科目体系,既可满足分电费项目核算的需要,查帐、对帐也极为方便。
确定了帐本格式,那么对“应收帐款”科目核算内容的输入模式也基本可以确定。笔者提供一个参考模式如图2.这种模式的优点是:(1)与帐页格式相对应;(2)输入直观、方便,输入每个用户的发生额时,提供各电费项的当期时点的余额,方便电费金额的输入和在各项目间的分配;(3)可自动统计,减少在凭证输入过程中的计算量。
三、电费违约金的计算
《供电营业规则》明文规定:用户在供电企业规定的期限内未交清电费时,应承担电费滞纳的违约责任。电费违约金从逾期之日起计算至交纳日止。这为向欠费用户收取违约金提供了法律依据。收取违约金是催收电费的经济手段,也为电力企业资金被占用提供了一条补偿渠道,甚至可能成为企业的增利因素。
利用计算机程序将使违约金的计算快速、准确,但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一)是计单息还是计复息
《供电营业规则》只规定了收取违约滞纳金的范围和收取的比例,未规定究竟是按单总计算还是接复息计算。根据数学推断:如果按复息计算,那么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无论计算几次,在什么时候计算都不会影响一年内应收违约金的总额;如果按单息计算,那么计息周期或计算次数不同,一年内应收的违约金总额也会不同,计算周期短、计算次数多,一年内应收违约金总额越大(假如每天计算一次,就相当于按复息总计算),反之越小。依据以上推断,按单息计算,人为因素会影响违约金的计算;计复息则更公平、更科学、更精确。
(二)是按新欠先还的原则还是按老欠先还的原则确认新老欠费
《供电营业规则》对这个问题未作规定。除居民用户之外的用户新、老欠费计收违约金的比例分别为千分之二、千分之三,如果按新欠先还的原则,计收的违约金会更多,对供电方有利,反之则对欠费用户方有利。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供电方与欠费用户方的经济利益,有可能会引起一些经济争端。所以要么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确定这种确认原则;要么从用户的利益考虑,按对用户有利的原则确认。而计算机程序应提供任选这两种确认原则的可能。
(三)是按权责发生制核算还是按收付实现制核算
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核算方法,凡归属本期的收入,无论款项在本期收到与否,都作为本期收入;凡属本期的费用,无论款项在本期是否支出,都作为本期费用。《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的收入确认标准比较原则,使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而在财政部同时印发的该准则指南中指出,收取其他企业的违约金不属该准则规范的范畴,这使得企业在确认违约金的归属期时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如果按本期计算的应收违约金确认收入,根据现行税法,应计交增值税以及附征的城建税、教育附加。假设某企业不包括这块收入已有利润,那么这块增加的收入还需缴纳企业所得税。按现时的税费比例计算总共应交税费占应计收入的43.7%。企业为了这些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必须实实在在垫付一大笔税费。这对电力企业得不偿失,也使本已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
基于以上分析,供电企业只能毫无选择地在实际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但同时必需严格违约金的管理,强化违约金的催收。因此电费核算程序应有一个完备的电费违约金备查系统,详细记录违约金的应收、实收和余额。
四、强大的统计查询系统
对施工企业而言,要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提升项目核算能力是关键。项目核算是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提升项目核算能力,实现会计转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尽快转变观念。目前,对施工企业内部管理而言,财务信息化工具所提供的核算信息是滞后的,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停留在以事后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阶段。同时,由于过去重干轻算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项目核算的事前预算及过程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没有将项目核算工作纳入财务管理的工作范畴,导致财务管理在增收节支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事前及事中控制的作用。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会计的事后核算工作必将朝着简单化、低端化方向发展。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刘俊勇教授曾断言:“未来十年内,会计行业的人才结构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中初级财务会计人员将被管理会计师等高端财会人才取代。”对施工企业财务人员来说,需要从思想上把项目成本管理由单纯的财务会计核算转变为项目施工过程成本控制,使项目核算由“事后反映”向“事前策划预测、事中监督控制、事后评价提升”转变,不断提高项目核算能力。
其次,必须尽快提升财务人员管理素质。目前,绝大部分财务人员工作重点是事后核算,不具备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能力。要提升项目核算能力,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财务人员必须尽快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素质,积极参预项目管理,了解并参与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物资管理、分包管理等工作内容,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满足项目核算工作要求。
第三,必须尽快提高财务人员“事前策划预测、事中监督控制”能力,即要提升项目策划能力及成本分析能力。
进行项目策划的目的是找准项目的“风险点”和“创效点”。项目策划,要重点围绕项目收入、成本和效益开展项目成本策划,以便及时准确地找出项目经营风险点和效益关键点,使项目全体人员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策划内容要细致全面。策划内容应包含工程项目管理目标,项目风险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人员配置,现场临时设施与办公设备配置,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油、用电、租赁设备,施工总平面部署,施工进度控制,分包录用,物资进场,施工机械、工具配置,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与环境保护,信息沟通等。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冬雨季施工。要提前预制,避免人员闲置。要划清分包界面,备案分包关键人员,避免出现漏洞。要做好外雇工使用计划,及时雇佣和清退外雇工,保证出勤率,节省劳务成本。对于实测实量项目、效能监察重点,要留好证据,做好标记,保证应收尽收。要优化材料采购与运输,合并试化验项目,确定不同类别措施料回收比例,节约材料费用。
要抓住策划各阶段工作重点。策划前期,在工程概算编制过程中,项目部要加大勘测力度,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与设计方充分沟通,扩大概算外延,规避经营风险。出图后,要立即组织图纸会审,及时发现问题,争取做到能在设计交底中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到施工过程中解决。同时要掌握工程特点,精心策划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研究施工方案。策划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策划部署灵活有效地执行,充分运用项目网络图,按照关键线路组织施工,认真组织各种交底、记录和过程认证工作。策划实施后期,要收集过程中挖潜增效的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互相交流,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策划水平,提高核算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项目成本分析是提升项目核算能力的关键。对施工成本的过程管控是项目核算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成本分析是成本管控的重要手段。依据各种核算资料,将人工工日、机械费用、材料用量和费用、暂设费用、运输费、小型机具费用等各项要素的实际消耗与核算基准进行及时对比分析,深入研究,查找节超原因,与项目经理共同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应当增加收入的,及时调整核算基准,并列入工程造价结算内容;属于节约或浪费的,提出奖惩决定。通过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整改提升,切实提高项目过程管控能力。
在项目成本分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分析的及时性,在每个分部工程完工、整个工程竣工、项目造价审结完毕时都要进行及时的核算分析,否则分析就失去了时效性;二是分析内容的全面性,对项目策划、施工组织、技术方案、物资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都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找出各要素对成本产生的影响,从而明确项目盈在哪里、亏在何处;三是分析方法的实用性,要做到“三个并重”,即直接成本与全成本分析并重、核算基准、预结算收入、实际结算收入三个对比分析的标准并重、实物量分析与价值量分析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分析的针对性、实用性,及时提供有利于提高项目效益的决策信息,提升项目核算能力,从而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作者简介:
1.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工具
财政部1994年6月下发的《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规范》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必须具备的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步骤,且必须符合国家会计法律、制度和规定,会计软件具备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软件采用的总分类会计科目名称、编号方法、凭证格式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软件应提供记账凭证输出打印功能,以提供原始凭证的输出;必须提供会计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打印输出功能,输出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2)安全性:防止操作失误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数据篡改行为,对于数据程序和文件,具备基本加密功能以防止非法篡改,且只有相应权限人员查阅不同密级的财务数据;防止计算机故障或强行关机造成的数据破坏,应该具备实时备份或利用现有数据尽快回复到破坏前状态。(3)正确性:主要包含核算正确性和输入正确性,如对于基本字段的规范性、记账凭证重号、借贷金额不等应作出提醒并拒绝核算,机内账目对比功能、对比总分类账和明细账汇总对比、核算周期内累计记账汇总对比等,且在规定区间内进行结账功能。
2.主要会计核算软件比较
(1)金蝶。金蝶的ERP系统目前主要财务、HR、进销售存的专业模块业务开发,对于生产经营的其他模块尚需进行第三方软件进行对接,在会计核算上,凭证处理支持两行分录平衡,报表模板较单一,无选择性,固定资产处理上采用动态平衡法,在薪酬核算处理上的功能较弱,产品集成性有待提高,二次开发的难度较大,但金蝶最大的特点是数据表单较亲切,界面较美观,比较符合国内从业人员操作习惯。(2)用友。用友的ERP系统目前较明显的进步在于包含经营管理环节较完善,价值流上如采购、生产、库存、财务、销售、HR等,凭证分录具有自动平衡功能、提供图表处理、数据处理、初始设置、薪酬处理、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允许进行折旧方法的自行设置,但模块设置较呆板、对于维护的要求较高,否则影响稳定性;初始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较大。(3)SAP。SAP的ERP系统首先基于德国较为先进的的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进行开发,涵盖企业全价值流业务:尤其在财务数据与物流、销售数据的集成性上功能强大,提供财务分析的在线预警功能和EXCEL、WORD等多样性的数据输出支持;在首次开发时一般基于SAP基本框架,套入适用企业实际的财务核算模式、业务流程模式,对参与开发的业务需求描述要求较为细致,系统的稳定性较好,但产品初次投入成本及二次开发成本较高,一般在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商业物流企业SAP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够极大的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
二、会计核算信息化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以及企业财务信息需求的变化,产生了新的会计核算业务需要,对于会计核算信息化的新特点和模式如下:
1.零级核算模式
零级核算模式是指根据企业财务数据需要,将现有一级科目进行随机分类和概括,形成若干层次更高的会计科目,称为零级科目。特点在于:(1)一般采用随机核算制,即随机进行各种零级核算;(2)同时采用汇总核算和序时核算的方法。现有一级科目一般为总账科目,如按流动性将一级会计科目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从而进行会计核算;如资金来往科目中,将“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合并为“往来票据”;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合并为“购销往来”,从而在进行会计核算,给公司财务、营销和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有关大类以及科目会计指标的整体数据。
2.实时核算模式
实时核算是指会计核算周期内及时响应的或者必须进行的核算,并约束随机核算的结果围绕并形成中心核算数据;会计核算追求的理想的目标在于经营持续发生的财务信息情况应该持续的进行核算和展示,这在传统的核算模式下受核算手段和从业人员人工效率的影响,但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对于关键财务指标的发生和审批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使财务数据实时的进入系统并核算。一般大型的集团企业或集团控股型企业对财务数据的获取实时性期望较高,在连锁性商业企业、制造型企业尤为明显,将数据获取的初端延伸到企业经营的基层,系统自动实现数据的审核、汇总和核算,虽然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但是符合目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小企业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同样重要。目前国内ERP管理软件如金蝶、用友在财务模块与其他业务流程对接上尚有广阔的业务空间,虽然在界面的亲切性和流程的适应性、维护成本上有较多优势,但在功能的完善性、二次开发的空间上与国际软件巨头有差距,从而影响财务实时核算的实现。
3.分组核算模式
根据企业业务需要,对现有会计科目进行重组核算,形成新的分组会计科目以核算新的会计指标,以为企业提供企业经营决策支持。分组核算的主要特点为(1)核算指标是随机选定的,在系统中的会计科目中无响应科目,一般需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自我运算功能;(2)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而非汇总核算法;(3)对于系统内的会计科目重新组合核算的,可以提供明细核算指标;(4)分组核算要受账账相符的原理制约,是基本的核算原则。如在薪酬及福利费用的会计核算中,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将薪酬按人员基本人口统计资料进行分组。
4.辅助核算模式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无能为力的。如工资一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一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无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一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一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三、主控模块全通用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1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wu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1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1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1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1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1账簿数据1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wu。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1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11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1、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1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1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2、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wu能为力的。如工资1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1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wu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1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1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3、主控模块全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