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数学高效课堂

高三数学高效课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三数学高效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三数学高效课堂

高三数学高效课堂范文第1篇

一是教学目标的高效性

要做到课堂高效,就要有一个明确简化的教学目标。不少高三教师上课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顺着资料书或者试卷,上课讲到哪里就算哪里。这样做的缺点在于:一是缺乏对整体教学目标的纲领性规划,二是缺乏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具体规划。或者有的教师一节课想解决很多问题,表面上课堂内容充实、知识量大,其实同样会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清,学生听完一节课,知识都懂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这节课到底学的是什么?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快速遗忘,降低复习效率。所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简化,这就如同电视剧,好的电视剧一定很注意剧本的合理安排,每一集都有自己的重点。

二是课堂内容的高效性

首先,复习要有针对性。以重庆卷文科试题中的数列部分为例,以前数列在重庆文科试卷中都出现在压轴题的位置,对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但近几年的走势已经非常明显,都是放在高考题的第一个大题位置,难度从难题降为了中档甚至是容易题。在考后的试卷分析上也很受学生和教师的好评。所以在新一年的高考中,几乎不可能再把数列考回到最后一个大题。那么在复习中,教师就没有必要担心万一数列考到最后一个大题怎么办。结果在讲课的过程中,面面俱到,还是按照以前的难度复习,这既拔高了数列这一章的整体难度,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对高考重点难度把握不准,降低了复习效率。

其次,复习内容定位准确。在复习过程中,肯定要注意班级学生的定位。每个班的数学教学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这个班上的学生,高考的时候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能力;哪些章节,是班上学生的主要得分点,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重点突出。

三是教学方法的高效

首先,注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与主体意识。不少教师在高三都是通过大量的讲题和练题来提高学生水平,这就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枯燥乏味,而文科生中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是无心学习。其实高考毕竟是学生参与的考试,教师把一个问题分析得再透彻,把一个问题讲出再多种方法,也不代表学生达到了这种能力,这样做往往造成学生的眼高手低。现在的高考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而不是对知识的回顾。比如在教学方法上通过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或者多提问,让学生自己多思考,逐个去解决问题,既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举几得,自然课堂的效率更高。只有让学生成为复习课的主人,让师生的思维互动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注意文科学生的思维特点。文科学生数学思维普遍较差,一天的课堂大多是文科学习,使得文科学生很难在有限的一两节数学课中把思维转变过来。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也非常用功,花了大量的时间,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总是感觉教师讲的时候都懂,可是自己考试的时候就做不出来。不少教师都把这归纳为学生做题太少,或者说动手能力不行。其实从很多试卷分析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方法学习没有抓住重点。比如,笔者在“数列求和”这一节复习课中,介绍了有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拆项裂项等常见求和方法。每种方法布置了相应题目后,班上学生绝大多数能够解决。可是在考试过程中,情况就完全不同。通过试卷分析,笔者发现班上一些学生根本不注重对题目特点的分析,几种求和方法都有学生在使用,本来是一个拆项裂项的问题。结果用分组求和来算,当然解决不了问题。下来找学生一问,发现这些学生听课存在问题,教师讲课的时候他只注意去记这些方法是怎么做,可是却忽略了根本,对方法的使用条件模糊不清,考试的时候多是在回忆以前的试题。

高三数学高效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有效性

高三数学复习是一项复杂的、难度很大的学习活动,它既要立足于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又要着眼于提高能力、深化思维;既要在复习中研究题型,又要避免“题海战术”,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高三数学教师面临的课题.

1.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恰当教学目标

在高三复习课上,通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明确其目标定位的三种层次:(1)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2)归纳总结解题的思路、方法、规律与技巧,掌握技能;(3)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信心.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灵魂,更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师应该确定科学、准确、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从而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有力的落脚点.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确立教学目标应依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适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处于最佳兴奋点.如果目标的制定和达成不相符合,未达标的教学就是无效教学,高目标需要大视野,小目标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知识目标强调理解,能力目标强调运用,情感目标强调感悟,创新目标强调变通.总之,明确了三维目标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也就有了明确定位,学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用好教材资源

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钻研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就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在教材的基础上拔高要求,久而久之,部分教师和学生便忽略了教材的有效使用.教师若能始终抓住课本这个“纲”,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工夫,减少高三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促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开发者、体验者、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因素,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受教材的过渡束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活用教材,创生教材,灵活、创造地使用教材,实现教材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3.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适宜问题情境

高三的数学教学往往很枯燥,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高三老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在讲解的时候结合身边的例子.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使注意力得到集中.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即必须是有效的.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

(1)是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即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情境;

(2)是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3)是问题情境要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

(4)是问题要有趣味性,即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4.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巧设精讲精练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至关重要.高三复习课不同于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有它独有的特点:(1)高三复习课涉及的内容学生都已经学过.(2)高三复习课是以讲练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共同研讨知识的过程.(3)高三复习课是帮助学生解疑纠误、掌握知识的过程.(4)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探索方法、培养能力的过程.

高考复习中忌搞题海战术.这就要求老师选题要精.要体现新高考的特征,符合新高考的要求.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对习题修改补充,优化组合.

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

同时布置的练习要遵循指导性原则,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而对基本题目,多采取学生板演,既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同时由于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又起到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动机.

5.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和谐课堂气氛

有效教学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要根据实情实景和学生建立起沟通的绿色通道,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于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在提问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6.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巧借技术扩容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1)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可在四十分钟内解决;(2)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3)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例如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及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高三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让课堂变得高效,让学生的学习学得更轻松、更高效.

【参考文献】

[1]魏清.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2]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高三数学高效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三三三 教学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28-01

高质轻负是教育永恒的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师不断追求的最高目标。德顺小学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先后完成了三项专项课题,总结出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三”模式。

一 “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构架

“三三三”指“三大策略、三大阶段、三大环节”。三大策略:精心、高效、轻负,是“三三三”高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三大阶段是指课前、课内、课后三个阶段。三大环节是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质疑,合作探究;有效训练,反馈评价三大环节,六步教学法。

二 “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1.精心

教师在课前要做到“三精心”,即:精心钻研标准与教材,精心备写教案,精心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这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

2.高效

课堂教学要追求“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有效训练等方面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3.轻负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保证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保证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最终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终极目标。

三 “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解析

1.课前、课内、课后三大阶段的要求与关系

第一,课前备课要精心。高效的教学,首先要从研究教材和学生入手。必须从分析学情、分析教材背景、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流程、科学使用教材和开发校本教材资源等方面入手。教学过程设计必须突出趣味性、实效性、层次性和拓展性。课前还应做好教具、学具、师生的心理状态和课堂预设等准备工作。

第二,课内教学要高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三有效”:(1)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创设情境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遵循目的性、趣味性、问题性、真实性、数学性五个原则。让学生尽可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达到短、平、快,直奔主题的目的。(2)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学会掌控课堂,学会选择并灵活调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及时总结并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四基”,加强“四能”训练,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3)组织学生有效地训练,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训练,其目的是检测每位学生当堂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训练的形式不仅是笔试,也可以是动口、动手的训练。训练的题目要有层次性,可分为基本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得到不同的发展,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课后负担要减轻。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就会做到“四了”,指课堂上该讲的要讲了,该练的要练了,练后要立即评了,下课时作业本要收了。这样学生课后学习的负担就会大大减轻,教师才会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反思与研究中去。

2.课堂三大环节,六步教学法的流程及要求

第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情境导入形式要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活动情境、竞争情境等。学生入境后尽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特征,适时择机出示具体、通俗易懂的学习目标更为妥当,这一环节尽量做到短、平、快。

第二,自学质疑,合作探究。(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学案的设计、提出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或导读的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高三数学高效课堂范文第4篇

第一曲――渗透数学思想

1.渗透转化思想.转化思想就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把特殊转化为一般的一种数学思想,如把异分母的分式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等,都是转化思想的重要体现.

2.渗透整体思想.整体思想就是从整体观点出发,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等,从而对问题进行整体处理的一种解题思想.这种思想可使问题轻松解决.

3.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将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不同的情形,然后再逐一进行研究和求解的一种数学思想.分类的原则是不重复、不遗漏.

4.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形象直观.

第二曲――指导方法技巧

【案例1】 解方程(x+2)(x-1)=2x+4.

分析:解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其中隐藏着许多方法技巧.运用这些方法灵活、巧妙地解题,不仅能优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以上案例充分展示了解一无二次方程的一般规律,其四种解法各具特色,体现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其中的思路2(因式分解法)更是独特――简洁明快!事实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指导学生掌握这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动学生的脑筋,而且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曲――明辨误区陷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问题是,作为教师,如何使学生犯错或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关键.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弄清易错易混点;明辨误区和陷阱,有效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1.忽视分母不等于零

【案例2】 当x为何值时,分式x2-xx的值为0?

错解:要使分式的值为0,只需分子为0,由当x2-x=0得x=0或1.

辨析:分式值为0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分子为0;二是分母不为0. 这里当x=0时,分母也为0,于是分式无意义.

【案例5】 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锐角为50°,则∠B的度数为 .

错解:如右图所示,当交点在腰AC上时,∠ADE=50°,∠40°,即∠B=∠C=12(180°-40°)=70°.

高三数学高效课堂范文第5篇

很多教师常有这样的经历:课堂教学中激情四射、滔滔不绝地讲解,换来的却是学生错误百出的作业。为什么教师的艰辛换不来学生的正确率?《学记》:“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我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唯有把准新知生长点、新知生成点和学生困惑点,才能使我们教师少讲或不讲,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一、把准新知生长点 ,在生长点上讲清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如果我们在新授课教学时脱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就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准新知的生长点,在讲清新知生长点的基础上,顺势展开教授新知的过程。

案例:“认识方程”教学片断

师:数学知识之间有许多联系。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出示下图),香蕉重100克,橘子重80克,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1:100克>80克。

师(出示):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们的关系?

生2:1个苹果与2个橘子一样重。

师:一个苹果重160克,一个橘子重80克,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生3:160=80+80。

师:如果把其中一个橘子换成萝卜,天平可能会怎样?

生4:橘子与萝卜比苹果重,即

生5:橘子与萝卜比苹果轻,即

生6:橘子与萝卜与苹果一样重,即

师: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上面三种情况吗?

生7:160﹤80+x。

生8:160﹥80+y。

生9:160=80+z。

……

在认识方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量与量之间存在相等或不相等关系的知识积累。因此,本课创设“比轻重”的教学情境,先引导学生回忆两个数量间不相等的关系,接着通过变式,再次引出一个量与另两个量存在相等或不相等的关系。这种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根”、以已有的知识为“枝”的教学,既能够激活学生以往学习中已掌握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自然地提出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打下基础。

二、把准新知生成点,在生成点上讲透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及时捕获学生的兴趣点、思维的亮点、新知识的生成点,并适时地给予引导、提升,促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思想方法。

案例:“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片断

(师巡视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逐一讲评这三种方法,重点讲解竖式计算的算理与算法)

师:这三种方法,你比较认同哪一种算法?(生答略)

师:比较第二和第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4:这两种方法都是将21拆成20加1,然后再计算。

师:既然这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把第三种方法擦去,现在黑板上只留下两种方法。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做课本的练习题,并比一比谁的速度快。(生尝试计算)

师:你为什么能这么快解决问题?(生答略)

师(小结):用竖式计算比较简捷些。

……

比较优化各种算法,是本课新知的生成点。对于基础好、悟性高的学生来说,用旧知识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不难,但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因此,对于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这里为什么一定要用竖式计算?”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学生基本上都不会去思考,且基本上说不清、道不明,这个需要教师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生成点上进行点拨、引导、强调,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扎实。

三、把准学生困惑点,在困惑点上多讲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把准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又弄不明白的地方,把准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整表达出来的时机,在此处、此时及时地组织教学,尽传道、授业、解惑之责。

案例:“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片断

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小东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62-48。

师:这里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呢?

生2:因为求小东与小红比较的结果。

生3:小东跳的是较大的数,小红跳的是较小的数,多跳多少下是相差数。

师:你们是从哪句话中知道小东跳的是较大数,小红跳的是较小数呢?

生4:小东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师:解题时遇到“……比……多(少)”的句子时,我们要从中读出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然后依据关系,选择算法解答。

……

求比较的结果用减法计算,许多学生心里都明白,但表述时显得生涩不清,这个时候教师有必要借助语文教学中字、词、句分析理解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对“……比……多(少)”句子的分析理解,使学生清晰地把握两个量比较关系的内涵,形成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的数学用语。学生在以后遇到同类的问题时,在解题过程中就会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