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多,学习任务重,在一节课中要掌握多个知识点,学生在无形中对化学学习望而却步.在这种学习心态的影响下,如果教师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会让学生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在这种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化学教学与生活融合的方法与手段

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融合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但前提都是找到合适的生活素材,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运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和研究.

1.利用生动的生活知识

点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素材,主要体现在情境和探究.选用形象而合理的生活素材作为情境引入,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牢牢抓住学生,从而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在讲“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时,我采用了在汽车中经常用作装饰的“苹果花”作为情境引入:随着汽车的越来越盛行,苹果花作为汽车中的时尚装饰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使用.两片绿色的叶片和中心花朵会不停地欢快摆动,趣味十足,你们知道是谁为苹果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吗?然后带领学生探究“苹果花”中的动力来源,发现原来是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从而进行硅的知识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对硅的印象很深,甚至有的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后跃跃欲试,自己做了一个类似“苹果花”的用硅来发电的汽车装饰品.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知识形成主线进行科学探究,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氯气”时,我摒弃了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用生活中的84消毒液和洁厕灵在课堂中制取氯气,让学生根据它们的成分猜测生成的气体.在讲解到氯水的漂白性时,我又播放了一段液氯泄露事故的视频,发现在视频中氯气泄露过的地方麦地一片枯黄,油菜变白.先让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说明氯气的性质可能有哪些?然后进行实验讲解氯水的漂白性.始终将生活中的素材贯穿在氯气的制取和性质的探究中,让课堂变得生动丰富,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丰富的生活知识

充实化学练习学生学习后进行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知识,能将知识学以致用.在练习中选用生活素材,既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加强,又让学生通过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对“铝的性质”这个知识点进行练习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每逢节假日,有些小商贩在街头卖氢气球,他们充气球的氢气是在一个铁桶里反应得到的,请问:小贩制氢气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铁桶不会被腐蚀掉?学生就会从金属和酸溶液制取氢气转换到用铝和氢氧化钠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再看到氢气球时就会想到铝和氢氧化钠产生氢气的原理.又如,在对“钢铁腐蚀条件”这个知识点进行练习时,我变换机械记忆题目,转换为生活情境题:小李晚上在家经常帮妈妈洗铁锅,但有时在第二天早上发现锅底有红色物质出现,其可能的原因是().A.未洗干净,剩菜和铁反应B.残留洗洁精和铁反应C.铁锅未擦干而被空气腐蚀生锈D.铁锅与空气接触肯定会生锈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很快可以得到答案,同时巩固了铁锈蚀条件的知识点.

三、总结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

近年来,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中,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已放在改革目标的突出位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的经历,努力做到课程生活化、实用化和社会化,充实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化学生活化教学问题也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主要表示在公开课上出现大量的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优秀教案,但从笔者对广东地区多所学校日常课堂调研发现,在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层面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建立化学知识结构而忽视与生活联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生化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而忽视将知识点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致使不少学生只会背诵,没法把知识灵活去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容易忽视解决化学问题的生活情景。受到高考的影响,多数老师会把一些高考知识点进行分析,把各种类型的习题归纳起来,从而组题、练题,搞题海战术,偏离了教学应当让学生从理解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两大出发点去分析问题,遇到化学问题只会套题型,把化学和生活分离。

第三,只重学生对实验原理及其现象的记忆,缺乏实验体验。注重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受化学,联系生活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相对简单的化学应用问题几乎成为了当前化学学科改革的共识。但实际中,一些老师在实验课上为节省时间,只有老师演示实验,或者直接讲述实验,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很难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更没法谈关于实验能力的迁移了。

二、中学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基本方法和实施途径

(一)高中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1采取情境生活化教学法

【教学情境】

在氯气这一节课教学时,笔者设计这样的一个生活实践教学场境:选择2008年《甘肃氯气泄露事件纪实》视频给同学们播放,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几个问题:

问题一:道路的树苗为什么会出现枯黄了?

问题二:从事故车辆上掉进来的槽罐滚进水塘出现泄漏,为什么工作人员把生石灰倒进水塘?

问题三:录像中,消防人员把高压水枪对着空中喷洒,用意何在?

问题四:如果你是事故现象中毒的谭先生,你觉得应该如何自救?

同学们在如此的情境感染下,未知欲进一步增强,他们开始纷纷议论、猜测等等,探究的课堂氛围逐渐形成。知识建构理论思想认为,学习应当是学习者通过新的经验与原生活经验相结合,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丰富和改造自己过去的经验,生成新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实施情境生活化教学,就要经常收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教学材料,有善于创设与学生相关的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试用内容生活化教学法

【教学案例】

笔者在给学生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程时,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钢铁腐蚀的现象,设问思考,分析原因,引出电化学腐蚀的概念,然后以钢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作详细讲解内容,找出区别,并引出生活例子,如“炒菜后的铁锅有水放置一夜后常会见到锈迹斑斑,为什么?属于哪种腐蚀?”渗透理论内容于生活更能加深印象。学完电化学腐蚀的内容之后,很容易就可以提出设问“如何对金属进行防护?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有哪些?”让同学们思考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理论应用于实践,更能学有所获。

由以上教学案例可看出,老师上课时应当把生活直接还原到课堂上,把教学活动内容于生活,真正做到让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习最终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3.设计随堂习题生活化教学法

在完成《硫和氮的氧化物》这节内容的教学后,结合其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巩固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以及加以灵活运用,笔者设计以下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题目,并通过PPT演示,如:

例:我们日常见到的汽车排出来的尾气(主要成分是烃类、CO、NO和SO2等)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最常用的方法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从而使得CO和NO生气无毒气体,促使SO2转化和烃类能充分的燃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可将汽车改造成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或者是开发出低成本的氢能源

B.多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可以有效控制空气污染

C.NO和CO反应生气CO2和N2,化学反应式为:2NO+2CO=2CO2+ N2

D.用此方法唯一的缺点就是生成的CO2较多,致使空气呈酸性

通过适量的生活化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习题回归生活,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设计随堂习题,要避免为了做题而做题,应当与生活世界紧密结合,设计生活化、活动化、个性化的化学题目,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更能增进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动力。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对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简单阐述了自主学习的定义、意义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思考、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成功的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做到以下三点:

1.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和学习技巧等因素综合行成的一种能力。要求学习者能自觉安排自己的学习,利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需要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借助教科书、参考资料、网络等媒体资源独立完成学习目标。

3.自主学习的反思性 自主学习活动要合理制定学习目标,每个目标的完成及时进行检测和反思。反思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倡导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主动探索, 去操作实践,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喜欢、乐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活泼,而且能激活大脑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

2.有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纵学习,在学习中塑造独立人格,形成强烈的责任感。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一些富于个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产生种种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三、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组织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 将学生引入化学殿堂。化学实验千变万化,如颜色变化、气体生成、沉淀析出等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利用实验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诱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都能亲身体验、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化学知识,充分体会成功的快乐。一个好的实验方案,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2)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把课堂教学中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讲解, 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如学习了次氯酸钙,可以向学生介绍它如何对饮用的自来水进行消毒。学习了酸碱滴定,可以让同学们亲自测一下食用醋的总酸量;学习了人类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同学们就可以进行日常生活合理的膳食搭配等, 让学生感受化学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3)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 成立化学课外活动小组, 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影片, 介绍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故事等人文文化;组织学生搜集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点点滴滴,把理论和生活结合起来,丰富所学知识;组织学生参观周边的化学工业,了解产品生产原理,针对工厂产生的污染成分,启发学生搜集资料,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等。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在教师授课前进行独立的学习, 是从已有知识向未知知识进军的过程, 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虽然教科书有系统的论述, 但是通过自己的分析来搞清思路、掌握要点、找出关键和难点, 必须经过独立思考不可。通常我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 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再精读, 对一些概念或一些实验的操作步骤要用笔标记下划线;要善于发现问题, 敢于质疑, 能自己解决则解决, 不能解决的, 在页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不必花太多的时间思考, 带着问题听课时, 目标就非常明确了。有了有效的预习和思考,学生在课堂中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点的反应速度都有较大提高。

鼓励学生查看相关书籍,通过查看相关书籍, 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查看有趣的化学课外读物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帮助。如我常推荐给学生一些好的课外书《身边的化学》《化学的奥秘》等, 能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能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帮助他们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3.学会归纳总结

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以使知识系统化。如每一单元结束后, 让学生自己进行单元小结, 找到单元内知识点间的关系, 进行系统归纳; 将学生总结出来的知识网络图在复习课中进行展示和点评, 让学生进行自我更正。例如在学完了酸碱滴定知识后, 根据酸碱的强弱让学生对学过的酸碱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判断常见的酸碱哪些能被直接滴定,哪些能被间接滴定。通过学生的自主总结, 零碎的知识按不同的方式搭起了骨架, 有了主线,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学生脑海中扩大、加深, 这就使学生应用概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能否学好化学,乃至学好其他学科都是必要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每一位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推行新课改都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化学教学》.2002.9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1.由于新课改后采用学分制,增加了微机、体育等科目的学分,因此相应增加了微机、体育的课时,且高一就开设了生物学科,这些原因使化学、物理、地理、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课时都相应减少,不少学科存在课时紧张的情况。那么化学科的具体情况如何?目前化学科的课时为每周3节,再加上每学期的节假日和月考等所用的时间,真正用于上新课的课时每周实际上不到3节课时。另外,新课改后高中化学课本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激发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从时间角度看,这些活动是需要时间的,要求老师有更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指导技巧,使学生迅速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否则,耗费的时间更多。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减少了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利用,这种情况在基础弱的班级表现更突出。简言之,新课改后化学科课时变少了。

2.教材的变化:新课改后,化学必修部分由旧教材的高一高二两本必修教材,变成了现在高一上下两学期对应的两本必修教材,新课改后内容精简了,课时充裕了。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新教材的知识点与旧教材相比变化不大,只是在难度上有所降低,由于知识面广,有时不得不花些时间给学生讲解。另外,课改后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提早,教学任务并不轻松。

3.课改后面临的问题:实行新课改一年多以来,从实际教学情况,再参照以往教学经验,以及同行间的相互交流来看,老师们普遍认为高一化学科的课时偏少。有时为了达到月(段)考要求的进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先讲授课本内容,而缺少相应练习的讲评(即使一些基础比较好、进度相对较快的班级也是如此)。结果由于练习次数不够,导致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如何在现有教学时间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标准处理好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关系,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面临并要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新课改后,课程设置短期内不会有变化,只能在现有课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活动者,要在现有课时基础上化解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特别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处理好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关系,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1.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按教材内容上课,不在课堂上随意补充知识点。课改后,新教材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旧教材里的一些与生活联系少的知识去掉了。如在有机化学中,新教材只学生活容易接触到的乙醇和乙酸,去掉了生活中不容易接触的乙醛,并省略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而旧教材中则要求学习乙醇、乙醛和乙酸,并强调三者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种变化让部分老师认为新教材没有原来旧教材的思路好,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补充了这个知识点,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另外一个导致老师在教学中不得不补充一些知识点的原因是:课改后所用的练习资料与新教材不够匹配,有部分习题用到的知识点出自旧教材或高二选修教材,在高一新教材中没有涉及。)其实,这是对新教材还不够了解,这些知识点不是没有而是放到了后面的选修教材里,让学生在高二文理分科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高一阶段没有必要补充知识点。在与清华附中的化学老师交流的时候,他们也是说按教材上课,一般不补充教材没有的知识点。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

2.课前精心备课,对于哪些知识要精简,节省时间,哪些要精讲,加深学生理解,要有充分准备,课堂上有的放矢,通过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按照知识的不同分类,教材涉及的知识点通常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并强化记忆即可获得,这一类知识一般可以精简。对于这类知识,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快速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并简单罗列即可,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强化记忆。例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时,通过阅读课本,要求学生快速找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知识。快速查找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节省时间。另一类是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活动,再加以对比、分析、总结等思维过程才能获得的知识,这一类知识在获取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及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这一类知识特别是一些重点知识在课堂中要积极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精讲精练(在新课改的化学教材里这类探究比较多,几乎每一节都有,因此要有选择性)。例如,在学习化学能和电能时,探究锌铜原电池,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电路中的电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得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另外,一些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3.与以往相比,教师要有更高超的课堂管理技巧。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大大增加,如探究活动、思考与交流等活动,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又把握好课堂秩序,随时提示、调整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否则,部分学生就会浑水摸鱼,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例如,在探究甲烷鱼氯气取代反应时,学生能观察到现象: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有油状液滴生成、液面上升、有白雾出现等现象。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以致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老师要给他们一些提示。如试管内什么气体有颜色,颜色深浅与什么有关等,最后使学生明白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是因为氯气参与反应,导致氯气浓度下降,所以颜色变浅。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初中化学

深度学习,指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具有高阶思维的学习。化学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很多,都需要深度学习才能实现,教师要抓住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化学深度学习,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化学中宏观的东西相对比较容易辨识,如物质形态、化学反应结果等,难的是要求学生观察和辨识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并能从微观角度预测物质的结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化学反应中的微观现象,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例如,在教学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时,关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仅凭教材中的论述显得不够直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将某一种物质进行不断放大。例如,先展示食盐,并将其放大到氯离子和钠离子的构成状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进而促进其对氯化钠的宏观和微观的认知,提高这方面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注重实验设计,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学生要从量变和质变等角度了解物质的变化条件,并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存在的守恒定理。教师要想在深度学习中融入这项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一些直观的实验来落实。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关于“燃烧”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项实验,尝试探究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这项实验分别要在密闭容器和开放容器中进行。当测定完镁条燃烧之前的质量m1与燃烧之后的质量m2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密闭容器中m1=m2,而开放容器中m1<m2。以此为基础,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燃烧的反应式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密闭的容器里的质量没有变化?开放容器中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变化?教师通过实验的设计引导学生,让他们思考化学实验中的变化与平衡现象。

三、通过问题引领,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学生要具备大胆假设并寻找证据开展推理的意识和能力,以此得出推理的正确与否,还要对化学模型的特点和意义展开探索。化学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核心素养的提高设计问题,让问题成为无形的领航员,使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的教学为例,在讲解关于“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播放“加热氯酸钾以制取氧气”的实验视频,并提出一系列的思考问题:氧气应该怎么收集?只要加热氯酸钾,氧气就会生成吗?生成的氧气量与加热时间和温度是否有关系?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开展深度学习,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大胆推测收集的方法,与同学一起验证推理是否正确,利用小组同学的智慧进行资料查找、实验设计,构建实验模型,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手段,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四、鼓励小组合作,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小组合作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合作,群策群力,设计实验、明确分工,遇到问题不是向老师求教,而是首先在本小组中展开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就不断提高了。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准备两根长短不一的蜡烛,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并让学生猜测哪一支蜡烛会最先熄灭。学生会在猜测后产生积极开展实验进行探究的欲望,教师再因势利导,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猜想进行分组,展开实验进行验证,然后总结自己小组的观点和创新设计。

五、采用生活导入,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