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实习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会计集中核算 中石油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新趋势
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来,计算机技术,更具体的说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基础,而且还将使社会赖以存在的经济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并在彻底的改变着社会发展的运行方式,使人类进入到一个数字化的时代。
企业要在网络经济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一定要对其原有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再造,形成一个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而且由于集团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庞大,这种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还应当在企业管理的集中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核算的手段的与时俱进,不但实现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动态化与实时化,而且将企业管理的集中化目标变得更加易于实现。
二、会计集中核算
随着集团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航母级的企业集团出现,传统的分级核算弊端日益明显,工作效率低下,人为作假的机会增多,账目繁琐不易查找等,很多世界级大企业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核算系统,实行更高效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国内企业。
1.集中核算的优势
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大型企业借助ERP系统,减少了会计实体数量,缩短了财务报告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行集中核算前,子公司及内部可能为二级或三级核算,有的甚至达到四级,核算层次多,财务报告流程长。这样,财务人员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放在数据的收集、审核、整理和汇总上,而对于数据的分析、有价值的管理信息提取、深层次的原因查找、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方面做得不够,影响了管理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其次,借助ERP系统,全公司在统一账套中处理业务,所有科目设置权限均由总公司或授权的子公司设定。使用标准、统一的科目体系,避免了在分散账套中上下级科目设置不一致、各基层单位之间的业务对比口径不一致等问题,消除了内部纵向、横向分析比较、统计汇总不方便的弊端。
(3)最后,加强财务运行体制,强化了预算和管理。集中核算后,由于数据更加准确和及时,使预算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预算项目也更加具体、细致。同时集中核算也促进了资金集中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 中国石油集团
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和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商,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公司规模逐渐扩大的时候,中国石油就实现了会计核算的初步集中,建立了覆盖整个股份公司1800多个会计实体、112个业务单元、4个专业公司和总部的中国最大的财务网络信息系统。但是报告层次多、流程长、速度慢,会计实体多,数据分散,信息共享差,难以监督控制等问题仍不能彻底解决。
三、集中核算的的实施形式及实例
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使用,使促进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的目的得以实现,2006年8月,中国石油一级会计集中核算项目正式启动,经过近一年的设计实施,集团的集中核算体系初步建立。其主要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也代表着企业会计核算新的发展趋势。
1.会计核算信息化
会计核算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系统,其涉及信息的输人、加工、整理、传递、贮存和输出的过程,运用信息技术保持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与技术的联系,为国家、社会和个人进行决策和评估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在中石油集团,实施集中化核算后变化是明显的,之前上级查询一个普通的会计数据,财务人员只有报表上的数据可以拿来提供,而更详细的数字就要向地区公司去要,或者打电话去慢慢了解,但是现在,财务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直接从系统中查账了,提高了日常工作的工作效率。
2.会计核算方法科学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计算的繁简程度已不再成为评价一个会计核算方法是否应该采用的标准,核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会计核算方法趋向科学化。在中石油的会计核算体系中,规范的流程使财务人员更为谨慎,更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系统实施前,如果公司财务人员在审核后发现有不对的数据是可以修改的,但系统实施后,股份公司建立了标准化平台,严密的流程使得地区公司只能同步引用,增、改、删都必须由总部统一审批。这就从源头上确保了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3.会计核算实时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作为企业内部信息网一部分的会计系统,可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同各业务部门随时保持信息沟通,从根本上改变会计核算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状况。会计核算与业务运作协调同步,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企业管理者运用实时的财务信息做出决策,其准确性、时效性、风险可控性将显而易见。
在实施会计一级集中核算后,中国石油财务报告流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简化,90多套账集中为1套账,所有地区公司、8000多个责任中心,每年约1500万张凭证、1.5亿条分录、50万亿元交易数据,全部纳入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中石油的尝试可以说为集团公司如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变化做出了榜样,同时也说明集中化的会计核算已成为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王亚玲:信息技术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7)
[2]曾婷 张晓民: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发展趋势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7,(5)
关键词: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协调;会计统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3(c)--0077--02
国民经济核算是把国民经济作为整体,利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系统、完整、统一的核算,它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基础。要建立市场经济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键是要解决好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问题。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实现两者一体化的呼声渐强。但一直以来,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核算体系之间不协调和各自为政的状况使得资源不能共享,无论会计核算还是统计核算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不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笔者将从两者的现状出发,探析统计会计―体化的途径,提出合理建议。
一、统计核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各自的特点
(一)统计核算工作的特点。统计核算是通过对经营活动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对客观现象的大量调查和统计,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事物的总体特征,推算事物发展的总体概貌,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其特点是:1 在统计对象上。统计核算的对象是宏观经济活动既包括实物核算也包括资金核算,从总体、宏观的角度来观察现象的资金运动以及实物运动、技术经济、人、财、物资源、社会政治环境等,并运用统计指标对各种总体、宏观的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或其规模、速度、效率等进行反映、评价,为各种总体、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服务。2 在核算原则上。统计核算则是按生产原则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劳动消耗量,除了按货币为计量单位外,还要以劳动消耗量、实物消耗量为计量单位,从实物和价值两种形态上评价经营活动过程及成果。
(二)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事项,将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取得或编制会计凭证,并将其数据采用记帐方式记入有关帐簿,定期根据帐簿编制会计报表。其特点是:1 在核算口径上、价格上,以实际价格为表示。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取得价款或索取价款的凭证为依据,并以实际价格为标示。对未出售的商品,会计核算按成本计算。2 在核算对象上,以微观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会计核算以微观的经济业务为对象,着重于经营活动过程中资金运动的财务状况,并通过会计报表为公众提供其资金运作情况。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完整地记载经营活动的结果,分析检查、监督财务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资金运转情况。3 在核算原则上。会计核算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经营活动的结果,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价值形式反映经营活动过程和成果。以及按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JI生支出原则。
二、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工作现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核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自成体系,造成数据不一,多重复劳动,各自的效能得不到更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核算和管理。两者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会计与统计各自为政,缺少信息沟通。因会计核算工作与统计核算工作的职责的差异、体系的不同。双方都使用自己的一套计量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收集、整理、汇总数据。会计工作的性质要求数据信息具有可信性、准确性。因而会计人员轻易不会采纳其他渠道的统计信息,使财务运行状况成为纯数据表,以致缺乏可比性。现行的统计工作隶属于国家统计局管理,会计工作隶属于财政部门,各部门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进行相应核算,造成核算指标口径不一致。部门之间的利益也会限制相互之间的协调统一,并最终影响到核算信息的沟通与传递。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工作方法的差异对协调性有影响。在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工作原则上,会计核算按责权发生制原则即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原则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基础认定生产和经营的最终结果。统计核算是按生产原则和责权发生原则来计算和评价生产经营成果并核算劳动费用。如在计算生产经营成果时,会计核算是按实际销售价格进行计算的,而统计核算则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未出售产品,按出厂价计算,会计核算则按成本价计算。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自制设备、大修理作业、定货者来料加工的原料价值都计算产值,而会计核算则不将其作为销售收入。在会计、统计在核算的方法上,会计核算是通过设置科目,填制审核会计凭证,采取复式记账的方式,对每一项业务加以登记、分类并进行成本核算。统计核算则是对经营活动通过大量观察,运用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法等来推断事物总体特征及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而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复式记账法和账户体系都是微观会计的方法。3 缺少会计、统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大部分基层会计人员缺乏统计知识、统计的综合能力,提供的财务分析报告停留在简单的算术计算上,缺乏深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无法将统计分析手段运用于财务分析报告之中以提供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收益风险等指标分析和作出财务预测、决策。同时基层统计人员对会计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会计职能上,不了解账户内涵,无法将会计资料汇总成为可用的统计指标,造成基层大量的信息资源流失,也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也给会计、统计的协调统一带来了难度。
三、协调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途径和建议
1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会计统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人才是实行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的关键。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企业经济的管理和发展要求财务报表分析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算术计算上,会计和统计核算不仅要提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基本指标分析,还要更有效、更系统地把统计分析手段运用于财务分析报告之中,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分析报告,提供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收益风险等指标分析来指导经济工作的方向。这都要求会计统计人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自觉地进行相互交流和借鉴,成为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统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加强统计与会计的结合,培养会统一体化人才;另一方面各级领导也要创造条件在部门之间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换培养机制,对现有的统计、会计工作
人员要进行定期互补性培训、学习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会计,又掌握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和电算化技术的信贷管理人才。
2 研究建立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的协调统一的会统核算体制。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中的应用使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在软件方面有了一体化的可能。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在会计核算软件中加入统计分析核算的功能,计算机强大的表处理功能使利用系统中的会计数据生成所需的统计表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应在技术方面为会统一体化提供支持,加快开发具有会计与统计核算复合功能的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以计算机为载体,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方法,以统计分析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核算体制,构建会计、统计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减少了数据在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重复劳动,使数据处理速度得以加快,使数据的传递和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和顺畅,为资料的共享和互相利用、互相借鉴提供便利。进而提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企业信息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宏观和微观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多维会计核算;探讨
经济的发展使得各项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崛起也使得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下,会计核算模式逐渐由传统的人工核算方式转变为计算机核算模式。虽然目前计算机核算模式被大多数企业广泛应用,但是传统模式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观念仍然被一些企业沿用,这就不能从根本上进行会计核算模式改革,会计管理上一些弊端问题也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分析
1.一维会计核算模式简述
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会计核算能够清楚记录会计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的费用开销,如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报账等过程。良好的会计核算模式能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大多采用的是一维模式,它是以会计科目为基础的核算模式。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对会计对象有效分类,形成不同级别、不同系列的会计科目。尽管会计科目属于同一系列,但上下级之间仍然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同系列的会计科目也会通过“会计恒等式”产生一定的关系。因此,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有效的进行会计事项,如进行各项会计信息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
会计科目的设置具有严格的程序,分类、分组都是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律进行的。根据相对稳定性原则,各单位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使不同时期的会计核算指标具有可比性,故会计科目一经设定,是不能够随意更改的,更不能打乱已经组合好的科目顺序。因此,企业会计核算必须要根据已经设定好的会计科目、遵循会计制度进行组织核算,会计报告的制定也必须通过固化的核算模式完成。
2.一维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并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信息的收集、管理对企业来说也越来越重要。很多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更好地服务客户,开始设立不同的部门,行使不同的职能。同时要对产品进行有效分类,地区也要划分明确,不同的部门还要负责不同的客户,这样才能更加精确和有效的进行会计核算管理。但是,在一维会计核算模式下,由于会计科目制定较为严格,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都较为统一、固定,企业要想有效地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就必须通过在现有会计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的方式来实现,但这样难免会造成会计科目的繁多、冗长。在会计核算模式与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管理的矛盾冲突下,企业大多数会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则进行管理,这样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就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2)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
在一维会计核算模式下,进行核算时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看成是一个整体,对同一种会计事项会选择同一种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属性,因此提供的会计信息也都是一样的。但在实际会计信息管理中,其使用者并非同一整体,如债权人、管理者、投资者等等。而且各个使用者的会计信息需求也并不相同,但一维会计核算模式却不能很好的满足各方利益的需求,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
(3)核算时效滞后
会计核算时效指的是通过会计核算产生的信息时间与提供信息时间的间隔。会计核算时效是关系到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就不能及时处理业务,解决问题。核算时效越高,会计信息的经济价值越高。反之,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就会大大减弱,不利于企业进行及时有力的决断。但是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的核算时效较为滞后,不能及时地将会计信息传达、反馈出去,给企业会计管理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4)核算深度不够
会计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以及关联程度。传统核算模式的核算手段较为落后,不能提供足够详细的核算结果,并且各个报表之间的关联度也不够,不能形成有机整体,即核算深度较差。这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核算模式信息化会提高其时效性、共享性、互动性。企业想要实现高效、精确的进行会计核算的愿望,更长远、更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改革现有核算模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改革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1)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性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核算取代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在互联网和高端设备的配备下,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内外的会计信息能及时有效地对接,实现了各方面数据的及时共享。同时各种会计信息、各项会计报告等都能快速且真实地反映到会计管理部门,这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性。
(2)促进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
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采用的是实时核算方式,只能在定时、定点下进行核算,而不能随机进行核算,缺乏灵活性。而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则会大大提高其灵活度,不仅能够实行实时核算方式,也可以采用随机核算方式。在随机核算方式下,根据会计信息管理的需求就可以随时对各种电子账簿进行加工,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而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保留了原有的定时核算方式,也可以保障会计信息处理的原则性,避免出现信息混乱的状态。
(3)会计核算范围增加
会计核算范围包括指标的覆盖范围以及核算尺度。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核算指标只停留在实物量和价值量方面,没有进一步的扩展,而信息化环境下却改变了这一现状,除了核算尺度有所扩宽,其指标也由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由传统的货币记账本转变为多套账簿,以此来满足企业管理的会计信息需求。
(4)增加了会计核算深度
传统的会计核算深度不够,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以及关联程度较低,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而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增加了其核算深度,由于计算机的工作效率比手工效率高出很多,因此其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也大大提高。传统会计核算关联程度不够,报表缺乏整理,各项指标缺乏关联。在计算机会计核算体系下,可以利用三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能够快速制定好所需要的报表,而且还能使各个报表有机的统一起来,各项指标的反映更加全面。
(5)核算模式有所创新
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较为单一,不能实现多样化模式共存。但在信息化环境中,在保留基本会计核算原理和会计准则下,核算模式有了突破式的飞跃。核算模式有所创新,无论在总账核算、明细核算还是在序时核算、会计报表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良,能同时实现多种核算模式共存,以满足不同使用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2.信息化会计核算的特征
(1)智能性
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网络系统构建的,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数量,增强了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能够自动实现各项工作的操作,如自动登记账簿、自动生成报表。除了基本的核算功能外,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同时还具备管理功能,其智能性较高。
(2)集成性
集成性是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它能够将错综复杂的信息数据整合到一起,方便会计信息管理。还可以将企业活动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集成到一起,有效管理。除此之外,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活动与其他关联单位的相关环节进行集成,提高工作效率。
(3)实时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模式具备实时性。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将最新数据长传到服务器,等待会计核算系统处理。同时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也是及时有效的,能够保障信息动态真实,更好地反映出财务状况。最后制定的会计报告也是实时的,数据一旦处理完毕就会有效生产会计报告,方便会计核算。
(4)开放性
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具有开放性,及时洞悉外部环境的最新动态,保持信息数据的真实、新鲜。能够时常与外界保持联系,使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各取所需,保障信息交换畅通无阻,有效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
三、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会计核算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解决当前会计核算体系的不足,要想进一步满足信息化会计核算的要求,就必须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会计核算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指的是具有多维度会计事项信息,提供多维度的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从而产生多维度的会计报告的核算模式。它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是时展的产物,是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的有效模式,需大力发展。
1.多维度会计事项信息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是与传统的一维会计模式相对而言的,所谓“多维”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多维会计模式更加全面、具体,会计信息呈现多维立体形式。以往的传统会计模式是以会计科目为主的一维会计核算模式,该种模式只能提供单一的记录,多维会计模式除了提供更多的形式记录,还有效的将各种记录、各种信息数据统一起来,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各种维度信息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方便会计核算管理,即使增减维度信息也不会对整体信息数据造成影响。在会计科目的设立上也与以往不同,只需要记录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而不需要再增加额外科目。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体现了信息化核算模式的优点,其会计信息的录入呈现多样化特点,而不像以往的会计核算模式那么单一,只是单纯的靠会计人员手工录入。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的信息来源较广,且分散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会计人员只需要录入重要的会计科目、会计政策以及会计计量属性等专业信息,其他信息数据是由其他人员进行录入的。不同的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能,承担其各自部门的职责。如果是销售信息,那么关于产品的信息资源就需要由销售部门的员工进行录入。如果是材料的采购信息就要由公司采购部进行录入。所有录入的信息都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方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
2.多维度会计政策与会计计量属性
在一维会计核算模式下,同一会计事项只可选择一种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属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而多维会计核算模式却与之相反,同一会计事项的不同计量属性可以在不同的维度中同时记录。并且选择一个计量属性后,又可以添加多种会计政策,这样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利益的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3.多维度会计报告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科目可以与其他的管理信息有效分开,作为一个单独的维度,不需要增加其他明细科目,仅在会计制度的要求下设置。这样在单独的会计科目和其他管理信息的核算下可以得到各种口径的会计报告。同时各种信息资源也都是最有效、最原始的数据,如果有人为因素更改的节点也会保留各种判断的多维度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多种会计计量能够满足不同层级的需求,各利益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会计事项信息维、会计政策以及会计计量,从而生成自己需要的会计报告。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下的会计报告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会计报告,使企业会计信息的获得更加方便、有效。
4.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相比,其运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在构建该种模式体系时还应注意相关问题的探究。比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虽然信息数据更快速、更详细的被收集、提取,但是在大量的信息数据面前也不乏许多垃圾信息,在会计信息领域也不例外。因此,在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时,要注意提取有效信息,保障信息的“绿色性”。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突破传统的核算体系,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更多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选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大利益方的会计信息需求,但同时也损害了一些管理层的利益。因此,多维会计核算技术模式的实现与管理者的利益问题也是值得人们深究的问题。
最后,在构建多维会计核算体系时,还应注意网络安全问题。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的重要机密,一旦泄密企业将会受到无法控制的损失。因此,在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时,应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来提高网络安全系数,如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权限设置和定期维护,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综上所述,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更能提高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是信息化时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应勇于改革,构建安全有效的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
参考文献:
[1]夏宗伟,黄丽文.多维管理会计及其应用研究探讨[J].商业会计,2011(12).
[2]李志明.多维度预算管理的实践和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6).
[3]刘鸿.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现状探讨[J].财会研究,2013(32).
[4]程伟.信息化与会计核算模式相关性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2(25).
[5]杨风玲.关于在我国会计行业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刊,2011(22).
[6]廖洪,马倩.信息化是会计核算的必然发展趋势[J].财会月刊(综合),2012(12).
[7]赵丽芳,张晓娟.我国管理型会计模式选择及构成要素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6).
[8]赵虎.企业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与信息化改革分析[J].经管空间,2012(33).
关键词:财务会计 信息化 核算流程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企业只有适应这种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才能为国家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在信息化形势下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进一步优化会计的核算流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方式,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一、会计核算流程的涵义及财务会计的职能
会计核算路程是一种核算的形式,一般的会计核算流程包括多个方面:会计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程序。而作为一个企业经营、发展必不可少的财务会计主要的工作就是核算和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作,为外部的与企业有关的各个部门提供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的缺陷
在市场经济发展之初,由于企业内部发展的不成熟,传统的会计核算还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经营越来越优化,传统的会计核算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它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在传统会计核算中,由于财务会计人员各司其职,职务单一,他们必须严格按照“填制、登记、编制”程序工作,不能跳跃完成,造成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无形中成为了一种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传统模式下会计核算不支持实时控制,因而,面对市场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实际应对能力差,反应慢,不能及时地与正确的经营决策保持一致;传统的财务会计计算的也不精确,不能全面、正确的反应企业的经营信息。新经济时代也即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以知识资本为特征的,以互联网技术连接起来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变得日益狭隘,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优化财务会计核算的措施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正被企业深入的应用于企业的内部,它彻底颠覆了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思维方式。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只有不断的增强财务会计功能,不断的优化财务会计的核算路程,不断的提高财务会计的职业素质,促进财务会计人员向综合型、创新型转变,才能更切合地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才能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也才能在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发挥它特有的作用。基于此种情况,笔者提出了几点在信息化形势下如何实现核算流程优化的几点建议:
(一)简化会计核算的流程环节
由于传统会计核算程序的庞大、迟钝,反而不利于企业提高效率,因此,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可以简化会计的核算流程,重新构造一种是与企业发展的核算机制,如消除记账、编制等不创造经济价值的环节,而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这样优化的会计核算流程会大大减少企业数据的重复出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建立一套完整数据的统一标准
实现财务会计核算优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需要企业加强对内部经营的数据标准建设,建立、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的统一标准。这样就可以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资源共享。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逐步实现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无纸化和标准化。
(三)推进企业会计体制的创新
一个良好的跨级机制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是对企业经营中的经济活动和企业其它业务流程的集成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可以使各部门更加的协调和配合,实现对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会计、经营价值最大化。
(四)提高财务会计的素质
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关键在于会计人员,在信息化的今天,会计人员从传统的簿记工作者向复合型的管理工作者转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趋势。因此,激烈的竞争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积极参加企业足迹的各种业务培训,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的更新观念,创新思想。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是网络经济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化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一项重要措施。而财务会计作为企业发展、经营的一个关键元素,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因此,他们也必须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财务会计技能,实现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以减少企业的不必要支出,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秦嘉龙.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11)
[2]刘铂.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J].财会研究,2009,(4)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问题;改进措施
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以此重大变革,更是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极具前途的一项改革。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费实行的是分散核算的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来的分散核算的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逐渐凸显出来。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会计计征核算的实施,为加强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与监督奠定了基础。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奠定了基础,为建立公开、廉洁、高效、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创造了条件。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有效的规范财务行为、节约增收等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经过十几年的运行与发展,存在其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下面笔者将从不同的层面对会计核算中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会计核算中心与部门核算单位之间细节核算上的矛盾无法统一
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方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标准也存在着差异,再加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就是核算部门与会计核算中心在履行职责时不能形成共识,从而造成一些客观上的矛盾,这就为会计的核算、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带来了障碍。由于目前很多地方的实际标准已经高于原来的规定标准,但是在报销过程中很多部门预算单位、工作人员错误的认为会计核算中心是不求实际,是在对部门核算单位进行故意刁难。
(二)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较少
目前,很多地方会计核算中心的在编工作人员较少,每个工作人员每天负责多家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业务,很多核算人员整天忙于这些繁杂报账条据的审核工作、各种会计凭证的记录与装订,而要向切实做到核算单位的收支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管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这在客观上削弱了会计的监督职能。
(三)核算单位对会计核算中心账务管理产生了过分的依赖
我国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各核算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但是,各核算单位误认为在实行了会计核算中心后他们单位的岗位被撤消了,而资产管理也是会计核算中心的事情。也就淡化了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审核、维修,这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造成了困难,并使得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四)核算单位的报账员岗位不稳定
目前,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等核算单位的保障人员基本都是由单位领导指派的兼职人员,并且随着单位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发生变化,并且岗位更换的频率较高,这就造成了一部分报账员还未熟悉会计报账的过程、流程、核算业务等工作,很快即在岗位调换中被另一名报账员所代替。这就造成了核算单位报账员的业务能力低、管理水平低、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等问题的出现,这对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极为不利。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改进措施
如前所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在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全面确保我国财经秩序的健康运行、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积极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高效运行。
(一)准确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定位
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而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各事业单位的资金结算、会计核算等职能,同时还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在实行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的所有开支都在本单位领导审核并批准的基础上经过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才能入账,这就保证了各事业单位的预算开支能够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儿,实现了专款专用,有效的抑制了资金的相互挪用、挤占等。
(二)加强资产管理
我国财政部特意制定并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不断规范核算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不断规范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会计核算中心与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颁布的规定完成资产清查工作,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保证固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奠定基础。
(三)强化对核算单位报账员的培训
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中心应加强对核算单位报账员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并不断提高报账员的专业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核算单位报账员对核算中洗洗脑的业务流程、支出定额、政府采购等相关业务的不熟悉,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报账人员的业务培训与业务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结语
总之,实践表明,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缓存在这诸多问题,并且很多方面还需要完善,但是,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成功,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集中核算的重要性。我们坚信会计核算中心这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事件的发生,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雪芳.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论丛,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