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教学方法

特殊教育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殊教育教学方法

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培智美术教学;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74-01

前言

由于智力和心理等问题造成培智学生不能够像普通学生一样拥有协调的手脚、认识图像、感知色彩,对于培智学生来说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剪纸、填色、绘图等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也会存在听不懂、不服从指挥等问题,对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在特殊教育中培智美术教学时需要研究出适合培智学生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选择合适的培智美术学科教材

(一)简化教材

培智学生通常具有较差的教材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的练习才可以达到正常的学生水平,所以在特殊教育中的培智美术教学时,需要教师尽量选择较为简单化的美术教材,并以小单元的形式组合一些容易被学生接受、简单的美术知识进行教学,然后根据教学的进度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例如在一幅图画中,让学生找出其中哪些图案的颜色相同;设置相似的美术作业,对同一幅图画里的动物种类、图画颜色、画面动物数量等进行改动,引导学生对色彩更清晰的感受和认识;或者在教学生画小鸡的过程中,从基础的教学开始,教会学生画直线、画圆,使其对圆和直线进行正确的认识之后,在进步的开展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小鸡图画。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小鸡进行涂色。借助简单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小鸡的形象,对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进行掌握,从而达到培智美术教学的目的[1]。

(二)引导学生自由发挥

在培智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主题、话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绘制出与主题或话题一致的图画,在画纸上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到的景象等修改、添加图画的内容,并尽可能的设计一些具有丰富化、多样化的图画。使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活跃、想像力的锻炼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等。另外教师在学生自由创作图画之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其原有的图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绘制,使用不同的颜色、简单的直线和圆等图形对画面内容进行丰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图形运用能力。

二、科学使用培智美术教学手段

(一)构建美术教学情境

对于培智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美术教学情境,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并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置身画中的感受,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出现“溜号”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小鸭子》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关于小鸭子的趣事、小故事等,使学生产生一种仿佛小鸭子就在他们身边的感觉,在讲述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理解画出关于小鸭子的图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美术知识[2]。

(二)结合生活常见资源开展教学

在培智美术教学课堂中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生活中的美术资源结合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中使用废纸、吸管、塑料瓶等,设计相关动手操作教学活动,利用这些常见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绘画装饰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彩纸、浇水、塑料瓶等绘画工具,并示范如何正确的操作这些绘画工具。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学生实践的时候及时的对学生做出指导,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还应当及时的给予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3]。

(三)在教学中引入儿歌

儿歌通常能够使用形象生动的歌词传递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相比较于难懂的理论知识,儿歌更易接受和理解。特别是培智学生,儿歌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培智美术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儿歌教学方法。可以在导学阶段引进儿歌教学,将儿歌和图画相关知识结合,使图画的意境、图画内容等知识通过儿歌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例如对学生进行画手指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听《手指操》这首儿歌,让学生不仅可以画出手指的形状,还能够通过学习了解手指的名称。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儿歌教学,在教学生画某个具体的图像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儿歌的形式,介绍具体图像的特点、形象特征等信息。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图画内容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4]。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特殊教育中培智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分析,从中可以了解到在特殊教育中,只用采用科学合理的培智美术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促进培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增强其美术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唐仕元.培智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指标构建及成长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2]唐海.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初步研究[D].湖北大学,2013.

[3]王春利,王景志.培智学校教育教学新模式浅析[J].好家长,2014,48:199.

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艺术感受;特点;教学方法

在形象可感的色彩和形状教学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通过生动的图片及直观的画面小学美术教育往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从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分析,美术课程的开展应当建立在必要的认知发展规律基础之上,从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角度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整体认知,进而更好地实现德育与美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有效结合。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与生理渐趋完善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今后的思维意识及能力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小学美术教育从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多方面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对于学生心理活动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1.审美教育的渗透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审美意识的形成是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课程实施的核心目的,基于美育教育基础之上的美术课程开展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教育特征,同时对于学生自身审美观念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德育与美育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还体现出自身综合学科的教育特点,将美术教育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2.趋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物质原料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其中关于物体空间及面积的描绘需要通过各种工具辅助实施,因此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也成为了现阶段美术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广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并赋予美更多的艺术内涵,这对学生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影响深远。

3.特殊的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探知欲望促使下他们能够积极发掘身边事物的特点,然而在真实和虚幻之中他们一般很难辨清,注意力极易分散。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加容易和乐于跳出现有学习模块的束缚,将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因而对于视觉艺术本身也有着强烈的内心需求。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小学美术教育在迎合不同阶段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在专业师资力量训练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在学科知识融合方面也形成了一定学科关联,文学、舞蹈等学科的融入对于加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极为有利。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促进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特定学习氛围下促进自身审美意识与创造意识的发展。社会生活与美术课程的结合其优势不仅体现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对于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积极影响。

2.课内外内容的相互结合

小学美术课程的一般教学步骤表现为先讲后画,这一教学模式在当前美术教育中也可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教师可以边讲边画甚至是先画后讲,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内容掌握情况来决定。课内外内容的相互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在实践研究能力培养方面也大有裨益。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外出写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至关重要。

3.多媒体教具的辅助

多媒体教具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出现已屡见不鲜,这对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实施效果也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在如何开展多媒体美术教学的问题探讨方面还需要诸多斟酌。我们可以将网络教学视频或是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在课程中呈现给学生,或是通过网络教学指导来提升学生对图画的整体感知。此外,感受画面的情感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对学生思维意识的拓展极为有利。

4.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差异也是需要在小学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视的方面,这是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形成,这对创造能力的发展影响深远。传统模仿式教学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绘画天性被抹杀,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降低。因此,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而言,师生之间融洽平等关系的构建是极为重要的,这对美术教学的实施效果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基本认知规律考虑,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趋势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美术教学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征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呈现方式,尽可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真正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学环境的创设也应符合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在积极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美)玛琳·加博·林德曼.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李蒙丝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张法.美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学方法;高等数学

收稿日期:2007―01―25

作者简介:李强(198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助教,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数学教学与研究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全球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竞争,从基础抓起,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教师的肩上。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在这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师教育新理念的兴起,教师的继续教育愈来愈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继续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当代科学的基础,在今天有了长足的发展,国际上日益产生的数学科研新成果都对数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我国中学数学课本里也已经融入了从前大学才接触到的导数、概率等知识。近年来,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题对数学应用能力和知识理解的考察都加大了难度,诸多问题只有在很好地理解中学数学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而这些知识如果能够在讲授的时候将其内涵和外延都解释清楚,进而进行一定的高等数学思想的渗透,无疑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有巨大的帮助,而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对承担中学数学教学任务的中学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好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如果只有好的教材,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仍然只是一句空话。在教材与教师之间,教师的重要性更为显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驾轻就熟、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能够说明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这都是每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在不断追求的优秀品质。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仅仅懂得一点初等数学是远远不够的,读懂教材、弄清教学大纲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的中学数学教育要求更高水平和能力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较好的数学专业知识,拥有较好的数学思想,从而使自己的立足点更高,这样才能使初等数学问题越显得简单,才能游刃有余。例如,在实数域里不好理解的某些东西,从复数域的观点看就清楚了;在中学的数列求和求通项问题,用级数理解就清楚多了;函数最值问题,用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就一目了然了。

二、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在集中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制约教师继续教育成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成果的关键因素。

1.注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融合

在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数学课上,讲授高等数学知识,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能在讲授高等数学知识同时,注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融合,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许多高等数学的理论是由初等数学问题引发的,是建立在一些初等数学问题之上的,例如图论中的基础问题:一笔画问题,对一笔画问题的研究使图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可以说没有一笔画问题就没有图论。反之将高等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初等数学学习研究中去,也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法不但对于三个实数的情况有效,对于多个实数的情形也一样有效。

如果在继续教育课程中讲授高等数学的时候,能够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兴趣,帮助中学数学教师学好高等数学,又有益于今后的中学数学教学。从数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来看,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都是对客观现实进行不断抽象,进而从量的角度对客观现实进行研究;从数学概念与原理等的联系看,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重要概念、定理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因此,高等数学不是凌驾于初等数学之上,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注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融合,数学各部分的融合,几何概念和算术概念的融合等,在数学教育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注重变量与常量、直线与曲线等数学概念的辩证统一,培养极限思想

我们知道,加速运动的车辆的速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变量,在一个微小的时间内变化极小,可以看作常量,而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它的速度就是常量。再如在一条曲线的微小局部,曲线可以看作是直线,例如我们生活的地球,站在宇宙空间上看,它的表面是一个弯曲的球面,而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地球的表面就是平面。而从高等几何的观点,在空间的无穷远处存在无穷远点,一条直线在任何一个有限平面内保持平直,但直线的两端相交于无穷远点,直线也就成了曲线。这就是极限思想。

3.结合其它学科,赋予高等数学知识更多色彩,让数学课堂教育更为生动有趣

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多个角度和方式,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对中学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高等数学极限中有数列,我们知道,当n趋于无穷大的时候,永远无限接近0,却不能达到0;这与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的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在高等数学中的稠密的定义如下:A、B是两个集合,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如果集合A的闭包等于集合B,那么就说集合A在集合B中稠密,或者说集合A是集合B的稠密子集。这个概念说明,在集合B中任何一个地方都有集合A的元素,而集合B又没有完全被集合A充满。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性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集合B中精确解不容易找到的情况下,通过集合A的解来进行逼近,以求得最佳解。在我国的古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春城无处不飞花”,用来形容稠密再恰当不过了。

参考文献 :

〔1〕孙宏安.关于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教师园地,1998,4.

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教育引导方法

Abstract: "" after 90, unlike" 70 "to have a firm belief of persistent, unlike" 80 "silent conservative, they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strong, the crisis is strong, after a personality and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but also cannot bear too many setback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lead to "" after 90 college students become special soci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and then analyzes the" 90 "the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put forward in view of" "after 90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guide method of relevant suggestion.

Key words: "" after 90 college students,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 lead method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90后”一词,源自于“80后”,泛指的是1990年以后至2000年之间出生的中国青少年。然而,“90后”并不是“80后”的简单派生,“90后”出生与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与“80后”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创造的经济飞速发展,体验到了信息爆炸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他们曾经被社会冠以“非主流”、“问题少年”,继“80后”再一次被指“垮掉的一代”。从2012年7月,第一届90后大学生将离开学校,真正踏入社会,而且“90后”也早已是象牙塔中的主力军。怎样正确的引导这些独特的“90后”完成大学学业则是亟待讨论和修正的。

一、“90后”大学生区别于其他时代大学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使得青少年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巨大的改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样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被充分挖掘的同时,也给“90后”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由于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多元化,社会阶层两极分化的趋势显得日益严重,社会上也出现了推崇享乐和拜金的不良现象。

2.家庭因素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90后”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孤独的一代。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三代长辈抚育重心落于“90后”这一代子女上,他们毫无疑问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对于他们的期望和要求长辈们都会尽量满足,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缺少了严肃与理性的一环。

二、“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由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的独特性,“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都具有其独特的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自我意识强,崇尚自由,但社会责任感不足。

“90 后”大学生充满激情,追求个性的张扬,强调个性的发展。思想和行为较前几代人都较为独立,自信心强,用于表达个人观点诉求,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式或苟同他人的见解,乐意于自主行动,不愿受人节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有很高的参与。有实现自我的强烈欲望,他们敢想、敢说、敢干,富于挑战性、冒险性。但是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大部分“90后”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家长教育内容以爱护,宠爱为主,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

2.心理素质有待锻炼,经不起挫折。

“90 后”大学生在家庭中通常享受着“温室”般的呵护,鲜有强烈的外界干扰。他们虽然争强好胜,但是其内心世界实际上较为脆弱,自尊感、荣誉感强烈,承受不住意料之外的打击。学校教育又单纯的只考虑学业,心理教育环节薄弱,并没有给学生应有的指导。致使绝大部分“90后”在进入大学之前经历简顺,对面临的问题认识不够,缺乏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当挫折到来时容易陷于被动,造成心理失衡乃至崩溃。

3.学习渠道广泛,过分依赖网络,甄别能力较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有开放的图书馆,大部分“90后”也具有经济实力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也成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力日渐增强,影响力日益彰显。这些改变都使得“90 后”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他们反应敏锐,获取资讯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更强、渠道更广、欲望更强。但是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和随时可得性,他们过分依赖网络,很多事情不经过思考直接接受网络所给出的答案,缺乏鉴别过程和甄别能力,这也使得“90后”很容易淹没于海量信息之中,难以正确理解和充分运用。

4.性格独立叛逆,早熟且敏感。

由于“90后”在家庭之中处于中心地位,而且“90后”的父母由于社会竞争压力或者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在“90后”的成长过称中,很少能给予孩子充分的重视和真正的交流沟通,加之“90后”又是独生子女一代,很多问题不能找到合适的人进行沟通和倾诉,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叛逆的性格。而父母对他们的物质重视和精神无视的巨大反差又使得“90后”早熟,对待事物很敏感,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言很可能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90后”有强烈的“成人意识”,时时处处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人来看待。他们渴望独立也表现得过早成熟,但实际是他们依赖心理强,抗挫能力差。

5.人生观价值观现实化。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尤其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一同到来的各种西式思维对“90后”的熏陶影响,“90后”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更趋于理性。他们的价值目标选择从政治化、泛理想化转向务实,部分选择凸显出功利性,价值选择从注重精神层面向物质层面转化,从注重整体利益向重点考虑个人得失转化。过于的现实化,让他们做任何事都以某种利己主义为前提。

三、“90后”大学生教育的问题的建议

“90后”有着太多的独特之处,所以针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不能简单将适用于“80后”、“70后”的教育方式方法生搬硬挪的套用在“90后”的身上,否则不仅无益于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与排斥,进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针对前文所列举出的“90后”的若干心理、行为特征,提出以下建议。

1.团队合作、激励的教学方式

在相关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学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倡导合作,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作业和课题,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让大学生们互相肯定,互相关心和帮助,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学会尊重他人。同时,除了这种同学间的认可,学校应当给予学生以“官方”的激励,例如证书或者奖金等形式。

2.互助讨论的教学方式

对于90后自主性强的特点,对“90后”的教育,应当逐渐的采用这种互动讨论的学习方式,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90后”更加适当的指导,真正发挥大学对于“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科学、合理的塑造作用。

3.心理契约的教育引导方式

“90后”推崇自由独立,崇尚个性张扬,以往大学里那种以制度形式存在的制约,对于“90后”来说,很有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排斥,而心理契约则是以一种隐式的方式去给予“90后”以合理的制约,这种隐式的契约不会引起“90后”强烈的反感,而是以一种信任的方式去规范引导“90后”的行为,这种方式将更为高效,而且对于“90后”这种期望别人认可的心理,心理契约将是一个良好管理方式。

“90 后”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给现存的高等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客观地分析和看待“90 后”大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认同,并对教育教学方式做出适合的更改,才能真正引导塑造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田力雄,周春梅.心理契约:高校辅导员对 90 后新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新视角.科协论坛,2011

[2]吴蓓,苏伟杰.激励机制在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1

[3]余海波,伍秀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

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科书习题的特点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学模式是陈旧的,针对学生程度的不同,分别进行有目的、计划性强且形式多种多样,层次不同,角度和切入点较多的习题训练,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拓展思维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降低计算繁冗性

素质教育被我国广泛地推崇,同时对小学数学教科书里面的内容进行部分的修改和订正. 修改和订正后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减轻了计算的难度和繁杂程度. 对于调整计算的繁杂程度不是减低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的培养,而是将侧重点放在对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只有拥有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才更愿意主动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显著的效果. 习题:如学校需要购买一批盆栽布置校园,每行可以摆放35盆,恰好可以摆16行,如果每行再多摆放5盆,则可以摆放多少排?题目比较贴近生活,更带动学生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兴趣,让学生深入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目并不繁琐但是并没有降低困难度. 2. 益智性

数学课本上的习题要同学生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掌握小学数学的结构本质,摘取课本中较为生动、鲜活、富有想象空间的原型,从中升华、提炼数学问题,通过这样引出和设置数学问题,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敏度有帮助,促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脱离了陈旧、只注重对培养计算能力的传统模式. 例如在“爸爸给小明买桃子,小明第一天吃掉的数量比剩下的数量多5个,小明又多吃了一个桃子,这时候剩下桃子的数量是被吃掉桃子的■,问爸爸给小明共买了多少个桃子”这道数学问题虽没有较为繁杂的数学计算,但具备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给学生的自信心带来伤害,这样的益智题目就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和提升智力,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实际用途、智慧以及力量.

3. 趣味性

培养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只有丰富的兴趣才能够带给我们不竭的学习动力. 数学作为自然学科其本质较为枯燥乏味,这就要求在教育和教学体制和形式的改革中,提升数学学习和教学的趣味性,将数学变为灵活、生动的学习科目. 小学数学学科在设置题目时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着手,同时将以文字叙述作为出题的传统模式进行调整和改变,用图片、表格等形式设计题目,将学生的焦点定格在题目的同时也增加了题目的趣味性,更能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渴望和兴趣. 益智题不仅提升学生的兴趣,题目看似简单却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为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教学方法

1.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国课堂教学模式,以老师灌输知识为主要学习方式,这种思想一直在误导着我们,使我们没有发现教学的本质,而本质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兴趣. 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体制和模式的改革中,教师应变换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由主导者退身为指引者的角色,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将知识单纯性地灌输给学生,将学生在课堂的地位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知识,将学生的学习变为一种自主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给学生树立信心,帮助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非重点知识和较容易理解和学习的数学公式或解题方法的自主学习和课下复习,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一名同学讲解习题或者公式的重点,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将课堂交给学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2. 在数学习题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软件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计算机和各种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步进入现代教育的课堂,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教学的课堂,充分利用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关注度的同时带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动力,给教师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可以更生动、细致、形象地展现教学知识.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和新鲜感,将书本上生硬的文字转化为绚丽多彩、形象生动的动态视频. 因此,多媒体软件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应用,作为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现代化进程.

3. 设置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