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技术与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发展;创新

1计算机技术发展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1.1推进时代进步

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成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微博和微信为例,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微信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交流和沟通的方式,这两种通讯方式的使用是有赖于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推进,与此同时,互联网产品的出现也给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人们能够依托已有的计算机互联网软件来开展自己的创新创业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2解放更多劳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计算机数控机床的产生,计算机操作有关机械能够从事的工作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这就会使得人们有选择性的将一些不太重要的,更加要求精准度,且重复性高,相对简单的工作交给机器人来完成,将人类从简单机械重复枯燥的劳动当中解放出来,去进行更有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1.3丰富人们生活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它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在计算机技术更加发展和普及之前,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相对比较枯燥的,由于信息传播媒介的相对简单和匮乏,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也就相对比较单一,通过阅读和看电视等方式来进行信息的获得实际上是相对简单僵化的,不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许多人不能够随时随地的介入自己想要的信息,定制化人性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2计算机技术发展创新的路径

2.1依据实际需求

计算机技术发展创新的第一个路径,就是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进行相关的考量。所有应用工具的这种发展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需求来展开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也不应该例外,与此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多数情况下人们使用计算机技术,并且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透露更多的时间人力精力和物力,人们盼望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够给人类社会乃至于自己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所以说,着眼于设计行业本身的长远发展,一定要将市场化的理念引入其中,要围绕着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2强调前瞻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的第二个路径就是要强调前瞻性,因为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快的,如果失去了计算机行业本身发展的先机,对于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主体而言,他们就会失去了市场的青睐,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一个相对下风的地位上,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与此同时,着眼于人类社会的个人发展而言,只有那些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能够在激烈的时代竞争当中保持自己独特的调性,维持自己的优势领先地位的公司和技术才能够获得时代的认可,才能够达成推进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2.3重视跨界融合

以互联网加为代表的跨界融合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的过程当中,着眼于跨界融合,将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集中在一起,采用互联网媒介进行集中的解决,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互联网行业纵深发展的不二法门。一段时间以来,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的风口正在挤占人们的视线,成为时展的重要命题。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时期的跨界融合的先进经验中吸取经验,将相关的技术和理念应用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当中,是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行业提出的新的需求,也是计算机行业本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实际上与社会的需求有不同的需求,这与时代的发展都息息相关。着眼于推进时代的进步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广大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与研究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自觉的肩负起自身的使命,为推进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海波,仲秋雁.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结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2):42-46.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发展;创造;选择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计算机已经深入生活,为提高人们工作学习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计算机需求增高的同时,也促使了计算机技术向前迈进,现实需求最大程度上为计算机技术铺设了变革与创造的条件。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始终围绕着不断创新和理性选择这两点,选择就相当于是为创新设立了一个框架,防止创新过度概念化,变得难以实现。

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任何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而且创新只有持续进行才能让行业充满活力,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与此同时,创新需要一个框架来约束它不偏离正轨,这框架便是基于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的判断和选择。

1.1 源源不断的创造。创造活动的频繁和持续促使了计算机技术发展,而令人们不满足于眼前的现实需求则从根本上刺激了创造行为,源源不断的创造让计算机技术日益尖端,世界因此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最开始,只有大学、研究机构、大型企业以及军事部门才对计算机有一定需求。渐渐的,人们意识到了计算机的强大,开始向商用以及民用化转变,因此促使了计算机的快速繁荣发展。人们在接触到计算机的同时,对它的期望与需求也与日俱增,更好的性能,更卓越的处理能力,更多元化的用途,这些现实需求使得创造行为集中迸发。

计算机技术就好像海上起伏的浪潮,站在浪潮的前端就可以完全占领市场,因为这片市场最开始是一片空白,谁都渴望在此留下浓重一笔,所以计算机行业的竞争已经无法用白热化来形容,因为它几乎是生死相搏,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既要生存又要追求利润,那么源源不断的创造也就应运而生了。

1.2 稳定精确的选择。因竞争而激发的创造会因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而决定出最后的价值。这需要时间来做出抉择,在此反映周期内许多来自外部的事件都可能对选择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也许会向好的一面发展,也许会将创造拒之门外。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凡是因计算机技术而产生的选择和判断几乎都会同时产生因果效应,嗅觉异常锐利的市场环境引导着计算机行业的良性发展,不会因其强势地位而产生的错误创造对行业长时间误导,这是计算机技术稳定发展的根本原因。

新诞生的计算机技术需要市场和用户同时进行选择,裁决胜负以及生死存亡的市场会依据用户的反响而做出最后判断,足够优秀的计算机技术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稳定而精确的选择,被淘汰的创造一定带有明确的原因,虽然可能留有一些遗憾,但必须知道的是,市场的选择并非冷酷无情,反而带有浓烈的感彩,用户甚至可能会从感性角度去评判一项技术,完全利用感情去规避它的不足,由此可见,选择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精密工程,影响选择的因素不胜列举,即便是在技术层面处于绝对优势的创造,依然可能被这个选择机制所拒绝,该技术的出现也许会对之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可能创造该技术的人没有得到认可,但无论如何,选择的成功与失败都会有理由存在。

2 计算机技术中的创造

在谈创造时,有必要把它与需求结合来谈。因为在没有需求的极端环境下,创造几乎是无法生存的,就像当前以手机为主的通信时代,如果有人再提出传呼机更为小巧,应重新使用传呼机,那么他的想法是很难存活的,因为人们对传呼机已经完全没有了需求,手机可以将传呼机功能一并覆盖,而人们真正要的是手机功能的拓展。

需求令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不断精益求精,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崭露头角,相关科技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大量计算机产品及服务呈现在人们眼前,围绕计算机进行的办公自动化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可以说计算机技术为企业办公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加深,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计算机,并且引入了相关设备对办公模式进行优化,投入使用的同时,需求也随之而来,计算机技术在这些需求的推动下,将产品越做越细,越做越精,在需求的引导下完成了源源不断的创造。

3 计算机技术中的选择

影响计算机技术创造的原因有很多,但大致可以将其归类为“市场选择”和“用户选择”。计算机技术的创造无法逾越社会条件,即使用户对于更高效、更智能的计算机有着强烈渴望,实现渴望的技术条件也要根据市场及用户来制定。计算机行业有专门针对市场的调查机构,也在其软件上搭载了用户反馈功能,所以计算机从业者非常想要了解市场环境和用户反响,他们需要为自己的创造设定一个边界,规避那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

(1)市场因素。计算机技术需要适应市场环境。虽然计算机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但它依然需要市场来运作,技术优势只能令企业本身占据好的市场条件,但市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该技术的实现做出选择。技术需要资源、人力、成本来完成,早期的苹果MAC电脑在技术上处于领先,而且设计概念超越时代,但严重缺乏软件支持,苹果公司没有虚心向各软件商寻求帮助,进行商业合作,反而刚愎自用,固执地让产品投入了市场,结果那款MAC因软件太少遭到了失败,令苹果公司股价严重下跌,执行者乔布斯本人也因此被暂时请离了公司。建立市场需要长年累月的投入,更需要付出心血来进行运作,它不可能从天而降,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创新时必须要仔细考察市场,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与合作伙伴加深对话,防止在合作中出现偏差,投入到市场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调整,做到全方位符合市场要求。

(2)用户因素。用户选择同样制约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眼下有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微软在2012年10月25日推出了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8(简称WIN8),WIN8的推出令PC机操作洗心革面,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说,WIN8能否成功现在很难下定论,在此之前的VISTA以及WIN7都没能完全取代WindowsXP,据微软自己的统计,截止到WIN8,全世界范围内仍然有50%用户在使用WindowsXP,尽管微软于2008年就已经停止了WindowsXP的配套服务。VISTA是继WindowsXP之后推出的一款操作系统,就目前来看,VISTA无疑是失败之作,它没有令用户得到认可,即使此后推出的Windows7操作系统,依然没能代替已经过时的WindowsXP,尽管两款系统比WindowsXP高级许多,也充满了现代化的创造,但用户并没有因此而买账。稍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在多点触控大行其道的今天,Windows8仍然保留着传统视窗,为用户提供双模式之间的切换,传统模式下操作感觉与Windows7相差不多,因为微软宣称要让“跳过” Windows7时代的用户直接过渡到Windows8,但若Windows8彻底放弃了传统视窗,全面采用触控设计风格,那么无法适应的WindowsXP用户很可能会“再战十年”。

4 总结

计算机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它的需求从未间断过,而计算机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发展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创造让计算机技术变得更加完善和美好,但创造也是有极限的,它需要符合实际发展需求,所以市场和用户的选择让创造更为实际,计算机行业创造与选择的启示同样适用于生活,发展需要创造来推动,但同样也需要选择来制约。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范文第3篇

那么,PXI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技术和历史位置呢?因为自动测量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所以测量总线技术的发展是与计算机总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要了解测量总线的历史,把握其目前的技术态势,我们需要通过知晓计算机总线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走向,来分析测量总线技术。

可用于测量的总线标准很多。衡量一种总线技术的优劣主要看两个参数:带宽和延迟。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需求不同以及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各种总线都有其适合的应用领域。流行的高性能测量总线主要有GPIB、VXI和PXI。如图1所示,从带宽和延迟的角度,PXI明显优于传统的GPIB和VXI总线。

下面联系计算机技术分别回顾这三种总线的历史。

HP-IB/GPIB

HP(惠普公司)是计算机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其第一款计算机HP 2116A于1966年面世,用于控制该公司众多的测量仪器。GPIB(General PurposeInterface Bus即通用接口总线)源于HP-IB,这是HP 1965年设计的接口总线,用于连接HP的计算机和可编程仪器。由于其转换速率高(通常可达1MB/s),这种接口总线逐渐得到普遍认可,1975年成为IEEE 488-1975标准。

可以说,HP开创了基于计算机的数字化测量测试仪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虚拟仪器技术的创始人NI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GPIB供应商。通过使用LabVIEW和仪器驱动软件,工程师们可以自动化地控制测试仪器,由此,自动化测试测量的时代正式开始。GPIB的出现使电子测量从独立的单台手工操作向大规模自动测试系统发展,并且使得自动测量中仪器的互联有了统一的标准。此后,各种带标准接口的测量仪器不断出现,使检测计量人员能够很方便组成各种功能强大的自动测量仪器系统。

GPIB测量系统的结构和命令简单,有专为仪器控制所设计的接口信号和接插件,具有突出的坚固性和可靠性。经过30余年普及,几乎所有独立仪器都已配有GPIB接口,网络上也有各种GPIB驱动,因而具有最好的兼容性。GPIB适合自动化现有的设备、混合系统和特别要求专用仪器的系统。

VME/VXI

VXI是VME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的缩写。它是VME(Versa Module Eurocard)总线在仪器领域的扩展。显然,要了解VXI,首先要了解VME。

VME总线源于VERSAbus,这是摩托罗拉公司1980年设计推出用以支持其MC68000微处理器产品线的技术。摩托罗拉在计算机领域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早期CPU的研发、生产厂商之一。摩托罗拉于1974年推出MC6800处理器。MC68000于1979年面世,与Intel8086以及Intel 80286竞争并取得一些成功。

最早的VERSAbus设计有一个特点:插拔卡的尺寸很大。因为这一点,欧洲的设计人员非常不喜欢。后来设计出一种较小的、具有相似功能的总线供欧洲人使用,称作Versa Module European,或VME,意欧式变种模块。摩托罗拉、飞利浦、汤姆森等公司是倡导者。该总线从1982年开始很快被接受。1987年,VME被IEEE正式接受为万用背板总线标准(ANSI/IEEE 1014-1987)。同年,Colorado DataSystem、HP、Racal Dana、Tektronix和Wavetek等5家仪器公司的技术代表成立了一个技术委员会(即后来的VXI总线联盟),了VXI规范的第1个版本。几经修改和完善,VME总线标准于1993年9月20日出版发行。

VXI作为一种内部总线,比GPIB具有更高的带宽,且具有更好的延迟率,所以它一推出就得到了军工/航空航天的大量采用。但由于成本较高,所以很难向其他领域应用进行扩展。

PCIf/cPCI/PXI

追根溯源,PCI技术的开创者实为计算机行业的老大Intel公司。1991年下半年,由于原有的ISA、EISA已远远不能适应要求而成为整个系统的主要瓶颈,Intel公司首先提出了PCI的概念,并联合IBM、Compaq、AST、HP、DEC等100多家公司成立了PCI集团。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而且作为内部总线,PCI能够达到很高的带宽。

1994年提出的CompactPCI简称cPCI,中文又称紧凑型PCI,是在PCI技术基础之上经过改造而成。它采用经过20年实践检验后的高可靠欧洲卡结构,改善了散热条件,提高了抗振动冲击能力,符合电磁兼容性要求,更适合构建高可用性系统,满足电信、数字通信、军事装备以及其他高可靠领域的要求。

1997年,NI公司为钡0试和测量应用提出PxI(PCI eXtensions forInstrumentation),这是专为测试任务而优化的CompactPCI,PXI基于cPCI总线的坚固性、模块化及Eurocard机械封装的特性,并增加了专门的同步总线,用于模块至模块之间的同步和触发。PXI控制器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最快速的处理器、内存等PC技术,并能连接各种外部总线接口(例如USB、串口等),此外NI等一些厂商还提供与PXI控制器配合的GPIB控制器,因此,PXI是混合系统中理想的核心部分。1998年,NI与其他测试设备厂商合作的PXI系统联盟将PXI作为一个开放的工业标准推向市场,迄今为止PXI联盟已经拥有70余家公司和超过1200种产品供选择,所以这样的模块化平台可以让用户自由选择测试功能、用户界面、分析软件等其他要素。此外,商业技术的运用和在模块间共享电源等优势为用户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以上这些都使其成为测量和自动化系统的高性能、低成本运载平台。

未来发展

目前,PXI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市场发展迅速。根据Frost & Sullivan 2005年度的调查显示(见图2),PXI市场的增长速度远高于VME/VXI,以及测试测量行业的平均值。NI和PXI联盟成员也在继续为PXI加大投资,随着IntelPCI Express总线的推出,PXISA在2005年第三季度正式推出了PXIExpress的软硬件标准,通过在背板使用PCI Express的技术,PXI Express能够将带宽整整提高45倍,从原来PXI的132MB/s提高到现在6GB/s;同时保持了和原来PXI模块在软硬件上的向后兼容性。

然而,由于VXI大量用于军工和航天等对成本及对新技术不敏感、但对可靠性和性能要求苛刻的领域,所以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另外,供应商们也在尝试为VME加入新技术,比如提升带宽的新技术,试图使这种总线技术的服役期限再延长10年甚至20年。

即便是更老的GPIB技术也不会马上消失,被新的总线(例如以太网、USB或FireWire)所取代。GPIB安装基数非常大,精通的使用者和供应商众多。一些大型测试和测量公司如安捷伦、吉时利、罗德与施瓦茨和Tektronix仍以GPIB为主要的仪器总线并配之以所需的USB或以太网。GPIB还可以用来将VXI和PXI连接到控制器。此外,一些特殊仪器,例如吉时利仪器公司的2800RF模型动力分析仪,就只能采用GPIB连接平台。基于此,一些厂商如吉时利仍然看好GPIB的发展前景。

在遗产(英文legacy,西方人不称旧的或过时的)技术继续存在的同时,更新的总线技术还在不断涌现,例如,安捷伦于2004年提出LXI平台概念。LXI(LAN eXtensions forInstrumentation)据称以独特的方式将GPIB的优势和VXI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基于LAN的测试总线适合于远程测量和控制,其广泛性和低成本的特点使之成为现有仪器控制总线(如GPIB等)的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替代项。然而对于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同步,就必须要结合IEEE 1588,那么这样的话用户就要为开关盒增加额外的成本。LXI协会于2004年9月成立,一年后了第一版LXI规范,迄今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基于LAN控制,而不是结合1588标准。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范文第4篇

目前,各类新科技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并且技术之间的联系与融合越来越紧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融合。最近几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获得了明显提升,计算机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进步千家万户,从而形成了又一新的通信技术,也即是网络通信。本文简要分析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功能,分析了现代计算机通信的特点,并探讨计算机通信的运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二项技术的融合,为民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通信技术 计算机 融合 发展 探索

对于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来讲,其对目前推动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二者的融合能够创建具备特定性能的网络结构及信息体系,为人们的信息处理及传递提供方便。以下简要针对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功能

现代形式的通信技术应用了计算机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借助不同的通信手段与方法实施信息传递,能够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多功能的服务。在现代通信系统内,计算机设备主要负责处理信息,其能够处理多种形式的数据,例如:文本格式、语音格式、影像格式等,利用计算机设备较强的数据处理性能,可以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伴随着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民众对数据需求量及需求标准相应提高,利用通信技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一般通信的形式包含:有线传递、无线传递等,稳定性较强,速率较快。

2 现代计算机通信的特点

2.1 提供优质、快速的信息传递服务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后,能够借助无线或者有线的形式构成计算机网路,在网络内部,各个终端之间能够实现数据的传递与互换,进而冲破了以往计算机设备信息处理的局限性,极大程度提高了信息传递的质量及效率,同时为未来数据传递提供了新的形式。

另外,把通信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还能够为人们提供快捷的数据传递服务。例如:数字传递、基带传递等都能够加大程度增强计算机网络的容量及工作效率,尤其是利用光纤进行通信,可以将信息的传递速率从MB提高到GB等级,进而更好的发挥计算机通信的作用与价值。

2.2 使用范围相对较广

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例如:借助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的信息处理功能对网络资源和信息进行控制及管理,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推动企业发展。再例如:将计算机通信技术运用在办公自动化体系内,可以加快数据的处理、传递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2.3 通信服务较为安全

同其他的数据体系向对比发现,以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基础融合创建的计算机通信体系能够支持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及存储功能,也就是发送端把多媒体数据转变成二进制的编码实施传递,另一侧的接收端再将接收的编码还原成多媒体信息。在处理并保存信息期间,能够依赖计算机设备的加密技术提高数据的安全性能。同时,在传递数据期间,可以采用相应的编码技术确保信息传递的稳定与高效。综合运用以上技术能够提高数据通信服务的安全性与精确性,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

3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具体应用

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二者结合在一起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数据传递的效率,扩大传递的容量,并且增强抗干扰性能,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应用。

3.1 远程实时通信

借助有线或者无线的形式把终端设备同网络连接在一起,能够拓展信息处理及传递的性能,尤其是对于无线通信技术来讲,其能够为部分区域无法创建有线通信网络的用户提供服务,实现了远程实时通信,更好的发挥了通信技术的价值。

3.2 多媒体技术通信

把计算机设备当做核心控制设备,应用多种方法创建信息体系,能够良好的处理、收集、存储多媒体信息。此种信息冲破了以往建立在数据、音频、视频间的间隔,将数据通信整合成一体,进而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目前多媒体技术通信的形式有:远程会议、视频教育等。

3.3 创建数据库

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前提,能够创建出结构灵活、内容丰富、分布较广的数据库体系。人们可以应用数据库把很多内容统一输入数据库平台,然后进行分析语整理,不但可以增强数据的管理质量及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实行合作办公的形式。目前,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电话购票、网络购票、定点购票等都是建立在计算机通信的前提下进行的。

4 通信技术同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的未来发展

对未来进行构想,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伴随着现今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不断研发,软件功能的大幅度增强,将来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必定会朝着三网融合的目标迈进。在三网融合的情况下,信息传递的速度会更加快捷,并且安全性有了良好保证。同时信息的处理效率更加迅速,并且可以应用的资源更多,共享范围更大,综合性能更好。

5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必定会变成社会发展的主导科技,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深入对两种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推动社会稳定、快速发展,为民众提供更优质服务。因此,对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杨晓.浅谈宽带接入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1).

[2]任国威,李新艳.三网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J].农业网络信息,2011(07).

作者简介

刘良(1971-),男,河南省南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监控技术;广播发射

当前计算机技术已应用于多个领域,推动多个行业的发展。广播发射监控由于引入计算机技术,解决了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南通中波台,远离市区,在长江边,共有8个频率节目播出,如果采用传统监听,根本无法保证节目安全优质高效播出,因此我台在2015年决定建设一套高标准的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对信号传输、无线发射、电力管理、安防环境等系统的自动化监控与检测,实现数据记录实时查询、远程监控、远程管理等功能,达到对发射台运行的24小时监控,进一步提高发射台的管理能力,为将来实现“有人留守,无人值班”打下基础,确保安全播出,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中波发射台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一、计算机技术在广播发射监控中的应用

(一)抗干扰设备的应用广播发射会受到干扰信号的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抗干扰的功能。抗干扰系统的应用要保证接地线方式的有效性,高频干扰线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消除辐射,接地线要选外包金属电线,通常采用紫铜金属线。另外,干扰线的选择还要实地勘测,结合具体的环境选择合适类型的保护线。干扰设备的安装位置也很重要,地下电压太高的区域不适合安装,这会导致抗干扰设备的功能难以发挥,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在条件允许时,要采用多点接,优先考虑电压较小的区域。在抗干扰设备的支持下,数据可以有效传输到计算机终端,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为数据分析创造条件,这是保证监控系统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

(二)计算机技术与广播发射监控的结合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广播发射监控的重要价值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广播发射中没有应用计算机技术时,广播发射存在的最大障碍是难以实现远程监控,如果信号传输超出有效范围,传统技术难以实现监控。由于计算机的技术,远程监控变为可能,监控的准确性与效率得以提升。计算机还可借助互联网实现高稳定、高控制的监控,监控信息变得直观化。

(三)音频处理的应用音频处理没有借助计算机技术之前,音频信息存在丢失的可能性。音频信息包括多种不同频次的讯号。音频信号的数量很大,不同音频讯号易相互干扰,常发生高频、低频讯号混乱、丢失等问题。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广播发射后,此类问题得以控制。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模拟音频信号变为数字信号,通过数据网络传递,杜绝了音频相互干扰的问题,信息的准确度得以提升。如果音频信号发射中存在变频问题,计算机系统可以找回遗失的讯号,采取补救措施,保证音频信号的传输效果。

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广播监控中的功能

(一)监测功能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远程监控,可以监控广播发射基站内发射机的工作情况,在远端可以显示出运行参数,如发射机的发射频率、反射功率、机器温度等。

(二)报警功能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广播发射基站内如有异常会发出报警信息,如发射、反射功率超限制。由于具有及时报警功能,发射机得以保护。发射机存在故障时,远程监控技术会通过灯光和声音报警,所有报警信息会自动存储,信息会自动发送给值班人员,广播发射基站故障可以快速得到处理。

(三)远程控制计算机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能够依据发射机设定的播出时间表自动完成开机、关机操作;发射设备有故障时,会自动启用备用设备。发生自动切换时,系统会向工作人员发出信息,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到发射设备的转换情况。远程控制确保了发射机不中断工作。发射机面板除了手动开关外,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对发射机的开机、关机、复位等进行操作。(四)管理功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远程对发射机加以管理,如实现参数的设置、修改等;可以自动记录发射机的运行参数。广播用户群可以对数据刷新,可以调整刷新速度,依据需求实现数据的查询、存储等。系统还可以记录基站内发射机的工作状况。

三、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广播发射监控的发展

(一)应用方向当前国内广播发射技术已趋于成熟,但是在某些技术领域还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加以提升。广播发射时,不同频率的干扰源存在干扰,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监控各种信号。计算机对信息加以分类处理后,可以保证最终的信息不存在杂音。音频信息的分类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计算机技术在监控后还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监控广播发射的同时也可以监控其他信号,发展不必局限在一个领域。计算机技术除了可以监控干扰源、干扰强度外,还可以检验其他信号的干扰源,如无线通讯网络,以避免外界信号对通讯造成的干扰,保证信息在发射中的原始性,保证信息接收时可以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技术优势当前数字技术在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体现出多方面的优势。首先,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成本较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存储能力,还具有数据分析功能,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实时记录,用于分析、研究。借助大数据库,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很容易找到解决措施,问题的解决保证了针对性。而其他技术的应用费时费力,难以实现数据分析。其次,计算机可以保证速度快、效率高。计算机的运算功能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监控具有极高的速度,输入、输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计算机技术可以将音像、文字信息变为数字化信息再实现传输,信息传输可以保证准确性,降低了信息误差。传统模式下的广播发射监控,许多工作需要人工处理,处理过程繁琐复杂,监测效率低、效果差。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广播发射机,实现了程序化操作,借助一台计算机可以实现所有的监控功能。

(三)技术的局限性与传统的广播发射监控技术相比,计算机技术体现出多方面的优势,但计算机技术本身也存在局限性。最为典型的问题是计算机技术存在安全风险。计算机条件下的数据传输依赖于网络,网络缺陷会导致非法操作、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给系统带来安全威胁。当前黑客技术也在进步,服务器会不断受到攻击,现有的加密技术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数据存储。数据如果损坏或丢失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针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注重安全防范。由于隐患融于数据传输、处理、存储的全过程。安全技术包括多方面的技术,如数据加密、数据隔离、访问控制、身份认证、虚拟技术、入侵预警等。针对数据安全要注重风险防范,开发高效数据加密技术,构建更加安全的底层数据协议。针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构建多层次风险评估体系,借助模糊矩阵、事件树分析法等对服务流程加以风险评估,识别风险并采取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