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固定资产 固定资金利用

加强固有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金利用效率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关键。对企业而言,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实现固定资产增值,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多元化已成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多元化虽有利于各个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竞争,但也带来市场环境复杂、财务管理风险增加等问题;在加之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现代化管理意识,导致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固定资金利用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金利用效果做进一步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管理人员未针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职责划分,导致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未设置固定资产管理的科目;部分企业虽在财务管理中设置了相关条目,但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人员划分不清晰,财务部门无法根据管理内容开展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第二,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固定资产的认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只是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统计不同时间段内企业资产情况;部分管理人员将固定资产与后勤保障规划在一起,相关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的固定资产清查。这些现象弱化了固定资产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出现“固定资产边缘化”现象,不利于企业管理。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是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常见现象。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导致相关管理部门难以有效统计企业整体资产情况,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固定资产核算。同时,企业未根据自身经营内容建立明确的管理账目,企业不同经营项目、管理项目之间的经济联系得不到真实反映,最终导致难以有效核对固定资产的现象。最后,一些具有特殊性的资金流动无法有效反映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例如,企业未统计无偿调拨、捐赠等形式所得的固定资产,这部分资产也难以快速入账;变卖、报废等形势下的废弃物资产未及时入账,部分企业甚至存在“已报废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目上”的现象。

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几点措施

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必须要由经济管理入手,逐渐拓展到其他管理范围,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

(一)加强固定资产中的隐性成本控制

隐形成本是影响企业固有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与显性成本不同,隐性成本具有不可预知性,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更大。因此,本文认为,在隐性成本管理中,必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改进:

(1)加强风险预知。由于隐性成本具有不可预知性,所以必须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预知,通过及时预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实现对隐性成本的控制。例如,在报废固定资产隐性成本管理中,应充分发挥传统管理资料的作用,根据近几年企业出现的固定资产报废情况,预判本年度可能出现的固定资产风险;统计不同时间的风险形式,对风险形式、风险控制措施、风险解决措施进行讨论,保证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风险。

(2)加强人为因素风险控制。人为因素是影响隐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指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影响管理效果,并会逐渐演化成一种隐性因素,对固定资产管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要进行隐性成本控制,降低人为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例如,企业管理者应适当开展会计人员动员大会,以富有激情的语句激发会计人员斗志,保证会计人员能时刻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保持高昂的斗志;同时,企业应尽自己所能帮助会计人员解决生活难题,降低家庭因素对会计人员工作的影响。

(二)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由上文分析中可发现,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影响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正确处理固定资产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

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固定资产的作用,将企业管理内容适当地向固定资产管理倾斜,保证企业能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管理中的重点,发挥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其次,鼓励全部会计人员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发挥会计部长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带头作用,通过亲身实践,在全企业推行固定资产理论学习活动,提高全企业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认识,保证生产人员能在日后工作中积极保护固有资产,降低潜在隐性成本损失。最后,在各项财务管理中对固定资产进行细化,保证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能真实反映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以制度的形式肯定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

(三)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发展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中应适当发挥财务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普及率;同时还要根据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财务管理软件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确保信息化程序能快速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应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建设,提升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能力,保证固定资产的数据能实现快速、及时的传输,让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各项信息的有效掌握成为可能,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对企业管理人员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通过隐形成本控制、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几方面,在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管理需求的前提下,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深度剖析,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建设。

(作者单位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城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商雪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研究[J].企业管理科学,2014,3(10):76-77.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资产清查 存在问题 建议

根据集团有关文件,公司必须每年必须对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目前一年一度的资产清查已告一段落。整个清查结果显示,财务科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和业绩: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严格履行审批及验收手续,对没有取得验收单的资产一律不予报销;发现与技术部门资产编号不一致、使用单位不同时都及时与技术部门沟通解决等等。但是通过此次清查,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上还存有许多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资产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分管资产管理的技术部门登记的资产名称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名称不符。出现名称不对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产入账不及时,资产管理部门对新资产的登记没有及时记录;二是资产名称更新滞后,财务部门对新入账的资产没有及时更新财务名称记录;三是资产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不协调,两者在资产整理上未实现共同管理和协作。

资产管理部门对部分固定资产的概念比较模糊,特别是港务设施资产,不能严格区分出某设施资产的界限和范围。如码头资产,由于码头需要经常改造,资产管理部门就根据改造后的设施资产另起名称,造成一个码头有多个资产名称,而且改造面积和范围不明确,不便于资产管理。

由于资产使用部门对其职责不够明确,又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对部分老龄化资产视而不见,对部分闲置资产不及时上报处置,对资产使用不加保护,滥用超负荷使用现象严重,造成固定资产没必要的浪费。

资产归类不清晰,同一组资产不能直接显示出资产原值,如我公司在使用的电力资产,在同一变电所其资产项目就有7-8项,资产编码零散,不直观,不利于财务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统一,甚至出现谎报年限、随意上报年限的情况。如在清查中发现2008年入账的D2\D3连接桥,使用年限为50年,而在2013年入账的D4连接桥,使用年限为18年,造成同一类资产使用年限相差甚远。

二、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对于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资产名称与财务名称不符的,应积极与技术部门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协商,按照统一命名做更改,并把更改后的资产名称做备案,以便将来核对。如,可在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设立资产整理的专项小组,主要负责资产的审计和协调,并对资产的入账和备案起监督作用,确保技术部门的资产数值、名称、类型和财务部门的记录保持一致,建议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在资产管理上均采用图片和数据结合的方式管理。对港务设施等面积比较大的资产采用画图方式,在图片中做出坐标、方位,并对图示的设施的资产进行数字量化,通过图片和数字的结合实现大范围内的资产控制和管理,既清晰又方便。虽然目前我公司对2014年新增资产已陆续在系统中加载了图片,通过图片管理,使资产实物一目了然,但是资产的数值和量还没能在图片中体现出来,将图片和数字的结合进行资产管理能为以后的资产清查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和权限,将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分级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员,明确固定资产的购建、 使用、增减变动、维修、处置等价值核算与实物日常管理工作的责任归属和操作办法。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均负有管理好固定资产,使其完好无损的责任,合理使用闲置资产,对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浪费的,应纳入当期考核,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部门应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对每一件新购入资产的相关数据都及时录入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管理,资产编码遵循唯一原则,同时建议资产管理部门编码上采用树形结构编制资产编码,按资产存放地进行分级编码,统一归类。我公司电力资产项目如果采用树形结构编码,不仅有利于管理,还便于查找,使管理者比较直观的看到此类资产的状态,同时还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为使用中的监督和盘查提供方便。

在固定资产分类的问题上,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立足于原有资产备案,制定出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和分类方法,将其编制成册,并报有关部门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确认上,企业必须严格考察资产的性质,再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评估该资产的使用率和损耗率,结合资产备案分析得出资产的使用年限,如连接桥使用年限的确认,首先必须确认连接桥的质量和规格,其次统计该连接桥的使用频率和预计损耗,然后分析该连接桥的质量和使用损耗之间的关系,科学预测和确定使用年限。

三、结束语

总之,企业固定资产作为其内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避免企业资产流失,同时也能盘活企业资金,使其在企业各种经济业务及经营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财务科作为资产管理的主要部门,应继续发挥财务监督职能作用,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进一步以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资产管理制约机制,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以上是笔者的一点粗浅看法,不知当否,还望指正。

参考文献: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成因;管控措施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1.固定资产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所谓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要资产,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现代化机械设备在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大型生产企业,离开机械设备的运转,单位就会停工停产,固定资产在企业中发挥着长期作用,他的价值随着生产活动以折旧方式转移到产品中去,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固定资产往往占有企业大量资金。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例如准能公司露天矿是生产煤炭的生产企业,该单位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平均固定资产原值为56.24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7.48亿元,而这3年平均资产总值为94.28亿元,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60.97%。管好用好这些资产,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流失,减少维修费用发生等都是企业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而且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大修理与日常维护保养,都会加大占有企业资金,增加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

3.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给生产企业造成的损失重大。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数量多,品种繁,技术性能高,资产比重大,动态管理等使固定资产管理复杂化,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固定资产无论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远远高于存货等流动资产损失。因此,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要管理好固定资产,首先应该了解固定资产存在的风险及成因,根据成因有针对性采取管控措施。

二、固定资产风险成因分析

1.没有健全的本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计量、使用、维护、报废全过程的管理,各个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千差万别,每个单位都应该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果没有本企业的管理制度,执行人员无章可循,受不到制度约束,有可能会导致采购成本虚高、验收数量与采购数量不一致或以次充好、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低下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的流失,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利润减少。

2.本企业固定资产内控流程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都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流程。采购计划的制定、审批、采购过程、财务的计价入账、折旧计提、卡片登记、资产调拨、资产报废毁损处置等都建立相应的流程,企业没有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内控流程,容易导致责权不分,不相容职务不分离,可能导致错误的发生或舞弊行为发生。

3.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个企业固定资产品种繁多,要求的技术含量不同,需要多个部门联手协同管理。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容易导致互相推诿扯皮,造成固定资产“无人管”的局面,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毁损或流失的风险。

4.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是由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实施的管理,从企业负责人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至于每个使用固定资产的员工都要负起责任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尤其是企业领导不重视,会导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放在日程上,这样连锁反应导致使用固定资产人员对保养维护固定资产的意识淡化,使用效率低下或超负荷工作都会导致当期或潜在成本增加的风险。

5.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大修,日常修理,处置等随意性比较大,对超预算与预算未执行不进行深入分析,对特殊购置没有执行专项审批制度。导致企业盲目构建、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经营用资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造成企业生产周转资金短缺的风险。

6.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由不同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固定资产已经购入使用,但尚未办理入库出库等手续,相关部门也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固定资产有关的证明材料,使固定资产难以入账,造成固定资产的帐实不符。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对闲置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不积极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向上级部门提出处置建议,及时处理闲置或毁损的固定资产。而财务部门一如既往按正常固定资产管理,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或虚增虚减固定资产折旧。

7.联签制度或授权审批制度不明确。联签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是指对有关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购置、对外投资、处置等重要事项集体决策,不由一人决定的制度。固定资产授权审批制度要求对所有对固定资产接触、处置经过适当授权,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错误、舞弊或违法行为发生的风险。

8.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不健全。有的单位只对固定资产实行总账与明细核算,不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不能详细提供每个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固定资产管理粗放,导致固定资产有可能流失或不能及时维修、更新的风险。

9.盘点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的盘亏与盘盈或处于不正常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都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导致账实不符的风险。

10.监督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采购过程、保管与使用过程、盘点、报废都需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监督,都有可能导致相关环节的风险。

三、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本着全面性、重要性、制衡型、适应性与成本效益原则,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1.建立适应本企业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先进的生产设备,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但每个单位实际情况不同,要求每个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适应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可操作性。让人们在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计量、使用、维护、清查、处置全过程中都有制度可循,逐步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优化固定资产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2.制定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因为每个单位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都不一样,根据本单位制度规定的职责权限,对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流程,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虽然不尽相同,但主要包括一级流程和二级流程;一级流程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战略规划流程、固定资产验收管理流程、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流程、闲置资产、账销案存资产管理等,根据管理需要对验收管理、使用管理制定二级流程(如验收管理中制定固定资产出库管理,使用管理中制定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管理,内部转移管理、报废管理、盘点管理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图,严格按流程办理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化,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动态管理,实时监控。能极大减少错误的发生,同时也有效预防舞弊行为的发生。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级、分类、归口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实施共同管理。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各层级的管理机构。若企业层级多(如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重大的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高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小的企业可以由相关部门代管)。固定资产应该实行实物管理部门、实物使用部门、实物核算部门相互分离的管理办法。高层级管理部门在制定各项制度的同时,根据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 GB/T14885-2010》及行业标准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根据固定资产的技术等要求,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归口管理。实物管理部门设置台账,对固定资产的购入、调拨、内部转移、更新、大修、毁损、报废等都做详细记录。价值管理应为财务部门管理,财务部门设置卡片,以价值形式核算固定资产购置、领用、更新改造、维修、折旧、毁损报废的全过程。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状况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划分,加强生产用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提出更新与大修计划、对没达到使用年限而提前报废资产进行上报,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提出合理建议,待有关部门报批后再做处理。财务部门的卡片与实物管理部门的台账与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定期核对,做到帐卡物一致,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4.强化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严格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企业在购建、投资、更新、大修或处置固定资产的年初应进行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做到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责成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预算科学性、可行性进行研究、确保其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适应生产经营需求,固定资产预算在经过决策层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单位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企业应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根据已确定目标对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进行定期不定期考核,实施奖惩,确保预算刚性,对超预算执行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需求。

5.明确固定资产的联签制度与授权审批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应明确需要联签的有关固定资产事项,金额范围。对于需要联签的固定资产业务,任何一人不能独断专行,只有经过联签,业务部门才能办理有关业务。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与特别授权,明确各岗位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和事项的权利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不经授权,无权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减少了舞弊或违法行为的发生。

6.建立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措施。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不相容岗位,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由不相容岗位的两人或多人共同办理,不得由一人办理有关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7.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小组由各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与使用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对各项固定资产至少每半年进行清查盘点一次,盘点结果记录在固定资产盘点表上,盘点结果至少2人签字。对盘点结果与固定资产卡片核对,对发现的差异(盘亏或盘盈)和处于不能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财务部门才能进行账面调整。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制度是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

8.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业务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需要责任心强、肯干的人员,更需要懂业务的人员来管理。一个较大的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大,品种多,技术性强,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则需要企业加大业务更新培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企业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使用人员操作不当或不会操作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造成安全隐患。为此,加大岗前培训业务力度和岗位许可制度,切实消除人为安全隐患。

9.建立固定资产反舞弊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固定资产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明确固定资产业务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部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补救的程序。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和处置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快速行动,防止事件蔓延,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总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才能让固定资产真正发挥其劳动工具作用,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才能得以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源动力。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企业生产运营的始终,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必须要提高管理意识,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合力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其工作流程,落实固定资产责任人制度。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预算、盘点、监督机制,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中无盲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范文第4篇

1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像中石化这样的全国性企业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管理层的管理思想比较片面,认为只要抓好生产,扩大业务量,就能保证企业的效益稳步提升,而固定资产只是为生产和销售服务的作用。导致很多的资产管理部门成了企业内部的服务部门,没有和企业的效益挂钩。更别说为企业创造效益了。

(2)企业重视资产设备的使用,但没有对资产进行相应的管理。导致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资产没有清楚的明细账,更没有对企业内部的资产进行相应的清查、盘点。对于物品用了多少、缺多少、库存多少没有明确的账目可查。

1.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采购后没及时地进行相关的登记,无资产登记制度,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转移上没有详细的记录和责任人。造成使用状况不明,损坏后无人负责等现象。二是无固定资产盘点制度,造成账实不符,也影响了其他财务方面的记账工作。三是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上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更没有相关的维修,造成了使用上的浪费,缩短了使用寿命。在损坏后更是难以追究责任。

1.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因为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在财务核算上的难度。一是很多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计入财务的账面时,只计入了总值,没有相对应的明细,因此很难使账面与实物相对应。造成很多的呆账和坏账。二是通过公益渠道出入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形成了很多的帐外资产。三是对于出售和报废的资产未在账面上有所反应,很多已经不存在的资产仍在账上。四是对于固定资产的升级改造产生的费用未计入费用支出,对升级后固定资产的新价值未重新核算。

1.4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

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一直是处于服务部门的角色,没有企业内部其他相关的部门进行工作上的衔接,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因而出现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各职能部门只对自己部门内的责任明确,与资产管理相衔接的部分则无明确的责任人,出现问题互相的推诿,使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几个部门,比如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更没有关于资产管理的相关流程。对于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主观性和全局意识,导致资产管理的问题越积越深,形成管理黑洞。

1.5固定资产闲置、流失问题严重

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闲置甚至流失。一是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上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形成重复采购和采购后不起作用的现象。这就导致了资产的闲置、浪费。对于企业来说这些闲置和浪费的资产给企业的财务造成了很严重的负担。二是企业在固定转移、出售、出租手续上没有明确的规范。没有及时准确的资产信息变更手续,使资产的流向不明,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三是对于一些维修、报废、升级的资产没有相关的程序报批,没有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核就自行处置,也极易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2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措施

2.1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要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益首先要在管理上提高认识。明确管理的职责和目标。首先从管理层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规划、预算和考核。把固定资产的效益增长作为年度考核目标。不仅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其他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部门也要对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引起重视,要健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的沟通参与。应加强企业内部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宣传培训。通过定期的考核,明确管理目标,使资产管理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2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做到管理上有章可循,奖惩分明。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从固定资产的申请、审核、报批、验收、领用、维护、报废等各项制度,所涉及的部门要对制度进行明确责任。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入账记录,要有专门的帐簿,做到账实相符,并定期的清点、盘查。在固定资产的库存处对于固定资产的各项信息都要建立相应的卡片,以便查看。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良好,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对于损坏的要及时地上报维修,或报废。在相应的财务记录上要及时地修改或核销。对于人为造成的损坏要使相关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赔偿,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好。

2.3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加强财务监督

固定资产在企业内部除了和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联系紧密外,还与财务部门联系较多。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占据着企业的资金。这部分资金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益,直接与财务部门管理有关。具体的改进措施是:一强化财务部门的专业业务的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做好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基础性工作,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做,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审批、核算的资金监管力度,建立合理的审批、核算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资金的合理利用。四对固定资产相关的资金要定期的清算,不能出现账实不符和账外资产的现象,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

2.4具体项目中的固定资产管理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74-02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为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全面分析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找出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形成控制制度。下面以固定资产管理为例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一是思想上不重视,固定资产购置、验收、领用及实物保管手续不完备,疏于管理;二是管理意识薄弱,固定资产调入、调出、相关责任赔偿及追究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三责任不明确,固定资产处置没有严格的制度,随意性强;四是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固定资产无法做到定期清查盘点,存在盲目或者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现象。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需要健全。首先,机构设置不合理,存在多头管理,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固定资产管理应设置专门机构,平行于其他部门,但是现实中存在部门职能交叉现象,使得固定资产直接管理者不愿得罪人,得过且过思想;其次,人员配置不合理,存在素质不齐,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的现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相关工作岗位上,常因种种原因不能配置具有一定财务与审计知识的专业人员,而是其他工作人员来做相关工作,有时即使是专业人员,由于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相互间有差距,不能全面考虑分析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落实。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只有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才能因地制宜地作出符合当时情况的决策,同样,当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时,最直接的后果是出现失真的会计信息,从而造成政策制定的失误。

4.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发生变化。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的决策层就要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在现代企业的运行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支持的情况下,只有掌握各种先进的科技技术,并通过控制手段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确保决策的正确性。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实施环境问题。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缺少单位决策层支持,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基础比较薄弱,致使内控制度无法真正发挥其对整体的调控作用。

2.风险评估问题。一些企业重经营轻管理,尚未建立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风险意识薄弱,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着不少误区。

3.控制方法问题。只有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明确职责,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4.信息沟通问题。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不全面或有关内容不适用的情况,由于沟通不畅,致使遇到具体问题时,会失去应有严肃性,不能保障资产安全。

5.监督检查问题。只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内控制度才不会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只有内部建立预算、执行、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在内部稽查评价职能效率上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协助配合、监督执行,具体实施几个方面。

1.优化的实施环境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知,领导重视,辅之以积极的人事政策,在组织结构上结合自身组织管理情况,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氛围;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成立专门的机构统一协调管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应设立专人专职或兼职具体负责,每位员工为自己所使用的企业财产承担责任;只有形成一个领导重视、制度保障、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才能为加强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全面的风险评估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企业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既注重规模经济效应,又全面评估面临的风险,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固定资产增加与企业发展相协调,控制企业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企业应严格贯彻财务风险管理指标和领用物资具体审批程序,对固定资产毁损、流失或变相流失等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财产安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对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进行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盘点;加强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执行、分析、考核环节的管理,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3.有效的控制活动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会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资产安全运行的保障。目前,不仅要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还需要落实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把固定资产从申请、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处置、清查等各个环节都应当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中。为此,需要从几个方面加强控制,一是宏观把握,由领导进行单位发展进度的考虑,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二是微观调节,由各科室负责人对采购申请进行合理论证,统筹计划安排,避免重复建设,确保付款的执行效果;三是监督保障,公开竞标方式采购大批物资,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维修、报废、处置等活动需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增减手续;财务部门监督付款的可行性、真实性与安全性,相关部门进行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并与部门采购、奖惩相挂钩;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4.顺畅的沟通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补充。内部控制是与管理过程融合在一起,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一个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一是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上注重沟通,如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方法等符合各项法规政策的要求;二是固定资产具体业务流程上注重沟通,如即时沟通,定期召集各部门的专题会议沟通,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流动和沟通,并适时调整,有利于监督部门和个人职责的履行情况。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信息平台,将内部控制嵌入企业管理流程,使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企业日常管理真正融合起来。

5.有效的监督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保障。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执行效果良好,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首先,要增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充分发挥审计功能,降低财务风险;三是要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四是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多举并措,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较弱,亟待解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来说,积极寻找对策,对固定资产实行有效的管理,完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加强监督,强化控制活动的效率、效果,加强动态控制,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是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走出目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必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崇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06(8)

2.储稀梁.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背景、内容、理论贡献与启示.金融会计,2004(6)

3.徐政旦等.审计研究前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赵小英.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师,2012(6)

5.李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6.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7.赵鑫道.浅谈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会计之友,2002(8)

8.仝永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的视角.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9)

9.张雪梅.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