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白杨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范文第1篇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出示小黑板)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荷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师:请同学们观看录像,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

生:(齐说)小莲蓬

师: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 

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 

   三﹑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师: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把你们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组内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得很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样子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这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写出荷叶多,长得很茂盛,而且还把它当成人来写了。(师板书:挨挨挤挤)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在公共汽车上,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在火车上。 

  生:我们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也是挨挨挤挤的。 

 生:在广场上,有一次我在广场看到好多的人挨挨挤挤的,原来他们在看打狗。(众人大笑) 

  师:谢谢你,带给我们一个幽默笑话。同学们挨挨挤挤这个词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荷叶视图) 

  生:我觉得这句也写得很好“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因为…… 因为……(学生说不出来,气氛有点紧张) 

  师:觉得它就是写得好,没有理由,是吗?哦,你喜欢它是不须要理由的! 

师: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因为它写出来了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师板书:冒) 

  师:那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生:慢慢的长出来的。 

 生:不对,应该是很快的长出来,一下子长出来的意思。 

 生:老师,我们刚才不是说荷叶是挨挨挤挤的吗!所以荷花就在荷叶的之间长出来了! 

 师:(鼓掌)你说的太棒了!正是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所以白荷花就在荷叶之间冒出来了!你们还可以换上哪些词呢? 

生:探出来 

生:像小草一样,从泥士中钻出来。 

  生:荷叶已经在那展示自己的碧绿的衣裳了,荷花也赶紧探出头来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鼓掌) 

 师:还有觉得好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也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白里透红的花瓣本来已经很美了,再加上嫩黄色的小莲蓬就更迷人了。 

  师:老师觉得你正像那迷人的荷花一样。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很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写出了花骨朵儿很饱,就像人吃得太饱了,像要爆炸似的。(用手比画了一下肚子,引得老师发笑) 

师:那这里是形容花骨朵儿快要----- 

 生:快要绽放了。 

 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段)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生: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 

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那这一池荷花是哪位画家的作品?(生想了一会,忽然有一个学生低声的说大自然) 

师:刚才老师好像已经听到了一个学生说对了,这位画家是谁? 

生:大自然(很多学生一齐说)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画面,不光我们陶醉了,好多好多的小动物也陶醉了,他们纷纷跑来跟荷花说话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读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会有哪些小动物来跟荷花什么?(鼓励学生想象) 

   师: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小动物会来跟荷花说话? 

   生1:我想到了小蜜蜂。 

 (老师发给小蜜蜂头饰并请这位同学找到自己的伙伴做荷花与荷花对话) 

   生2:荷花姐姐,你真美啊,我能在你的身上采蜜吗?

 

生3:当然可以。 

   生4:我是小蜻蜓(戴上头饰并找到荷花伙伴)荷花姐姐,我清早飞行时,闻到了你的清香,可真快乐…… 

  生5:我是小鱼儿(老师发给头饰并让他找荷花朋友)荷花仙子,我昨夜睡觉时,梦见我也变成荷花啦! 

   生6(扮荷花):真的吗?那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啦! 

   生7:我是小蝴蝶…… 

   4﹑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五﹑总结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六、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白杨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培养提问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教学为主的学科,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跟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想法。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语文课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注重勾画重难点或是课文背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是不太重视的,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教师就比较害怕,对语文课的感觉也是比较枯燥,不敢跟教师之间沟通,在课堂中也是不敢提问。本文针对以上现象,分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能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敢问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片面地追求高效率的传播知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程度。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比较狭隘的,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碰到无法理解的问题,但是一般都选择含含糊糊的过去了,很少主动提出问题,要求教师讲解。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是学生长期在传统课堂的影响下,已经习惯教师的自问自答和自己背知识点,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重视建立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一定要课前设计教案,营造一个适合课文教学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能够减轻心理压力,敢于提出问题。

二、掌握方法,让学生会问

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想要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就必须注重方法,让学生学会去问,学会在思考中提出问题。

1.揭示课题,引导联想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提出符合小学生心理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在问题中找寻答案,然后试图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白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在同学们的心里,白杨是指白色的树吗?”学生在这个提问中,会主动去思考对白杨树的理解,然后跟教师进行互动,带着这些互动,学生可以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课文中的白杨指的是什么,然后在一定理解基础上可以提出新的问题。

2.注重阅读,培养提问

学生在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去思考。这样的优势是可以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和体味文章带给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没有办法理解的地方以及让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阅读和说出阅读感受是可以培养学生喜欢提问的习惯的,也可以在交流中加深彼此的认同感。

3.注重让学生感悟到阅读的乐趣

小学生是喜欢讲话的,性格也很活泼。作为教师让自己的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是我们的义务。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堂课一定要保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喜欢的人物与事件,并且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每个月也可以单独预备一节课的时间,用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或者故事来让他们互相阅读交流。在这种时候,对于话题的选择一定是开放的,比如,喜羊羊和灰太狼你更喜欢和谁交朋友,为什么?在这种一步一步引导的过程中,小学生是可以感受到快乐的过程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现代化教育的背景下,想要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的前提就是转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自己主人公的地位。另外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和愉悦,二是提问式的上课方式,以及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鼓励学生说出自我感受,让学生喜欢提问。

参考文献:

白杨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语文教学;教学实践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62-0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还要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基于这样的理念,思考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提出在多媒体教室和网络环境下,依托现代教育学习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化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一、关于情境化学习

所谓情境化学习,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多媒体的声画效果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的铺垫。研究表明:人们感知客观世界,从外界获得信息,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1%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实验表明,多媒体的展示不仅能加速和改善理解,并可以提高信息接受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如讲授王愿坚的小说《七根火柴》,我们从电影片《万水千山》中剪辑下了三组画面:漫天风雪中,战士勇敢的爬雪山;泥泞沼泽中,战士艰难的过草地;红旗飘飘,战士在《不怕远征难》的歌声中胜利会师。这三组画面把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们一下子拉到了漫漫的途中,感受着战争年代的烽烟和艰难。此时讲解课文,学生很快就会进入角色,爱国意识会油然而生。

再比如我讲《木兰诗》,充分利用了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通过剪辑把木兰“出征前”和“得胜回朝”的片断展示给学生,这与诗歌内容是一致的,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讲《白杨礼赞》时,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白杨”在这里是有象征意义的,是“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战士的精神”。

又比如讲鲁迅的《风筝》,播放影片《和你在一起》的片断;讲《生命,生命》,播放韩红歌曲“天亮了”;讲《诗经・蒹葭》,播放琼瑶电视剧《在水一方》序幕;讲余光中《乡愁》播放罗大佑的《乡愁四韵》等等。

总之,或图片,或音频、或音乐、或影片,语文是最容易也是最必须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学科,全在于教师的资料搜寻与剪裁得当。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的便利,也是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最大程度的展现大语文的美。当然,课堂上不能只有几幅精彩的画面来吸引学生;色彩纷杂、感触颇多仅是表面现象;也不能教师讲的动情,学生只是凑凑热闹;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更深的意境、更高的层次理解文章,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效益。当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课堂的互动性,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关于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本文是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质疑问难、善于研究探索,并结合网络和网络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让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质疑,善于辩论,要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实验课上,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和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有两种方式: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功能,主要是指资源共享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教师规定的资料和自己所需的资料,从而深入理解教材。

如学习鲁迅小说《故乡》一课,我要求学生从网上查找有关鲁迅的介绍,了解有关课文的背景和多媒体资料,从小说的思想性、艺术性、人物刻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以网页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

再如学习《看云识天气》时,安排学生上网搜集关于各种云的图片或者录像,以及晕、华、虹、霞的各种多媒体信息,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互联网上资源很多,让学生自己上网去查,诚然不失为一法,但也不可大撒手,上语文课便让学生上网;教师应注意调节引导,而且应该有个度。

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本文仅指教师设计网页、应用网络的能力,学生应用网络的能力),根据某一专题教学需要创设专题网站,如作文网站、阅读网站、古诗鉴赏网站、文言虚词网站,或者针对某篇具体文章搜集相关资料设立网站。

例如,我在讲《背影》时把课堂设计在网络教室中,教师先设计了一个虚拟网站,内容包括朱自清生平介绍12篇,教案参考22篇,评论与赏析16篇,朱自清其他作品100多篇,其他表现父爱的文章30多篇,还有相关的音频、视频以及教师对课文的理解等资料。学生可以自由浏览、查找资料来学习课文,然后写感悟、作评论。

这类专题网站优势很明显,为学生创设了更利于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又具有一定的限制,让学生不至于过分的随意,漫无边际的上网乱看。但这类教学网站,创建起来往往难度很大,需要相当的网络技术,并且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三、关于协作学习

所谓协作学习,本文是指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协作,从而共同完成某一既定学习任务,达到某一预期学习目的。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语文课上,师生互动的局限性很大,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很容易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为交流既不充分又很难及时,即使是师生面对面,也会因种种原因而影响师生间的充分交流,更不用说要与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交流了。而凭借网络,情况就会大为改观。师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沟通,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不仅师生之间如此,“生生”之间亦如此。这不仅极大拓展了教学活动空间,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极大限度的满足。

网络提供的交互性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软件查看学生机上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利用聊天室程序和学生双向交流。学生之间可以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进行在线讨论;可以自由上网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可以就某个共同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组成研究小组,协作学习,把资料整理分析后制作成文件,与同学共享。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使得语文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把有限的教材扩展到无限的网络信息时空,使语文教学内容的旧、窄、死,变得新、宽、活,使学习内容成为一泓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如果说,电脑是一位既善解人意又美丽动人的“天使”;那么,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我们的“天使”无所不在,彻彻底底改变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生活。

白杨教案范文第4篇

新的学期,学校根据上级的精神,紧紧围绕“以改革创新促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要求,以学校特色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和活力校园。为使新学期工作有新突破,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课改理论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按照县教文体局的工作精神,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科学解读“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聚焦学校特色建设,致力追求内涵发展,使学校成为故城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一张名片。

二、工作思路:

新学期,我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落实两个重点,突出三个特色,强化四项工作,全面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围绕一个中心:以加快学校特色建设为中心。

落实二个重点:以精心打造书香校园为重点;以阅读、实验、电化三项教学工作为重点。

突出三个特色:精心营造校园文化,推进德育特色建设;打造特色课堂、培养个性特色教师;做好校本课程开发。

强化四项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在管理上求突破;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努力在评价方面有突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在教有特色上有突破;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努力在学有特长上求突破。

三、工作目标:

德育特色享有盛誉,重过程,有成果,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品味上档次。

课堂教学特色化建设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个性化教学魅力的名教师,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

开展校本课程开发,致力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加强班主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的班主任,教师队伍。

继续深化新课改工作,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实现教科研一体化,以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切入口,促进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安全教育”警钟长鸣,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完善学校安全卫生管理体制、警校共建制度。

四、具体工作:

(一)以学校特色建设为中心,追求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支撑和着力点,学校将特色定位于:营造学校特色文化,打造个性特色教师,培养“合格+特长”的优秀学生。围绕这一特色,学校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着良好的德育功能,中国古代哲人,从孟母三迁到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荀子强调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等事例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学校的校园内,以低中高年级后墙壁上张贴学校开发使用的课程的内容摘要,和配有春’夏,秋,冬的诗,让师生随处可学习,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种植树木,草坪和花卉若干,或成行,或成簇,精美别致;车棚处外墙设计内容丰富,主要建筑色彩协调,造型优美,掩映在苍松翠柏与白杨垂柳之间,形成了第三小学的主体风景。

本学期,学校将在此基础上,继续修缮学校花坛,改建黑板栏、宣传橱窗和阅报廊,创设浓郁的教育氛围。

2、 开发特色教育,使学校体育艺术教学特色更为鲜明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校以“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为目标,在特长培养方面以“课堂抓普及,ji发兴趣,发现特长;活动抓提高,强化兴趣,培养特长;参赛促发展,ji活兴趣,展示特长”为总体思路,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为抓手,力争在体育和艺术教学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切实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服务。

立足课堂,开展技能活动,力争百花齐放。我校不仅按课程要求开足开齐体育和艺术类的教育课程,并结合《教育部办公厅提出的“体育、艺术2+1”实验》工作,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开设了体育活动课和音乐技能课等群体活动,分别有:乒乓球、跳绳、竖笛、口风琴、声乐等课程,为每一个同学在体育、艺术方面掌握技能提供了保证。

白杨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 学法 生活 检测 研究 脱节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中小学教学衔接的文章,对中学老师的苦恼深表理解,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一些脱节现象,令人深思。

一、教法与学法的脱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双边活动,是一对共同体,二者之间,毫无疑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知识储备、教案设计、教学状态以及课堂应变等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学”为中心,并为之服务,为之奠基。课堂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天地,绝不应该是教师展示个人智慧的舞台。

然而,这一人尽皆知的目标归属,在语文课堂却落实得不尽如人意。我听课时有记录师生活动时间的习惯:徐老师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师生各占22分钟和18分钟;王老师执教《最大的麦穗》,师生各占24分钟和16分钟;周老师执教《爱如茉莉》,师生各占19分钟和21分钟……以上列举的还是常态课,遇到公开课,教师的活动时间所占比重更大——用华彩的语言渲染情绪,用连珠炮般的提问博取紧凑,用多种的电教设备期望高效,用大量的板书彰显教路……“配角”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悉数耍了一番,不停地“填”和“灌”,忙得不亦乐乎,“主角”沦为旁观者,沦为听众,落得头脑清闲,只需眼耳相随,何谈自悟和习得呢?

无声无息中,鲜花在悄悄开放,麦穗在静静拔节,所需要的只是春风的吹拂。教师何不做那春风,不再为教法而殚精竭虑,而是致力于“导”学,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落个轻松而高效呢?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白杨》,第一节课围绕重难点精心点拨后,极力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第二节课花了20多分钟让学生畅写理解和感受,教师只做巡视指点,这样的课堂,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辅学法,融听说读写于一炉,值得品鉴。

二、教学与生活的脱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来源于生活,也是服务于生活的基本工具。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认为:“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对于这段话,我的理解是:不是把语文教材单纯地还原为课堂表演和情景再现,而是要建立起大语文观,注重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提高生命质量。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在学生一生的生活经历中,尤其是参加工作、融入社会以后,读写固然重要,听说更具实际价值,更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一个专注聆听的人,传递出自身的涵养,对他人的尊重;一个侃侃而谈的人,不仅彰显出自信,还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架起合作的桥梁。现在的小学毕业生甚至高中毕业生,在与他人的口语交际中,羞于表达、词不达意、不知所云等现象比比皆是。听朋友说过一个极端的事例,他们学校新招的一名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在打电话之前,总是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小纸条上,起初以为朋友在编故事,待确认后,不禁哑然——想想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脱节,又不禁怅然。

三、教学与检测的脱节

检测作为一种甄别、评价、调整的手段,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各国广泛采用。这里所说的,是依据教材进行的教学内容与检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令教师茫然。

正常情况下,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及区分度要大致相当,要覆盖教学基本要求,防止题目偏易或偏难。一份高质量的试卷,不仅能检测出教与学的效果,便于师生调整,还能提振师生的信心。遗憾的是,有些试卷的命题未能很好地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的内容,造成教学与检测的脱节。有一份三年级下学期的期末检测卷,让学生给短文中的一段话加标点符号,这与新课标中关于中年段“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的要求相比,显然是加大了难度。还有一份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试卷,作文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美景,虽然与新课标中关于中年级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相抵触,但学生年龄小,缺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有序表达的能力,普遍感到为难。这样的试卷,考不出教学的真实水平,还令师生无所适从。

四、教学与研究的脱节

教研的目的无非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既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归宿。目前存在的两种倾向,造成了教学与研究的脱节:一是在和谐的大背景下,研究与否对绩效工资影响不大,加上畏难心理,导致教师的研究积极性下降;二是贪图功名,不切实际地申报高层次的教科研项目,或成为“烂尾”,或草草收场,高耗低效。

相关期刊更多

华北国土资源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南华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华大学

山西林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