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工专业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研究背景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公费教育。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对师范生学习动机的广泛关注。目前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研究动机与语言学习效果的关系;二是研究动机与其他学习者因素之间的关联性[1]。虽然有部分学者研究公费师范生学习动机,但都局限于静态研究,对于公费师范生学习动机的动态研究却甚少[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3],一个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的主动性等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及其效果[4]。如今公费师范生政策已经实施四年,随着公费师范生对学科知识学习和掌握的不断深入,人生及社会阅历的深入,公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有没有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这些变化后的原因有哪些?这正是本项研究的主旨所在。本项目追踪调查不同年级公费师范生学习动机的不同特点,以此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从而对找到适合教学的干预方式,并对公费师范生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借鉴。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次研究选取三组处于不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公费师范生――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一、二、三年级的公费师范生。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问卷298份。
2.2调查工具
本问卷在高一虹教授在2003年编订的“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5]量表的基础上,结合公费师范生的学习特点编制而成。调查问卷采用里氏克特五级量表计分制。数据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版本。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动机类型分析
首先,对三个年级的学生五种动机进行差异检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报答父母和政策优惠两种动机水平上三个年级的学生是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其他三种动机上有显著的年龄差异。结果显示无论是哪个年级,学生们为了报答父母或是为了获得政策优惠而选择或就读师范生的动机强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在职业兴趣、个人发展和专业兴趣三种动机类型上却表现出了年级之间的不同。为了考察这种随年级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具体情况,我们对这三种动机的差异分别进行了事后检验。在职业兴趣和专业兴趣两个方面,发现大三年级学生的分值显著低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这表明对于从事教师和学习英语的动机随年级的升高有明显的降低。
类似的,我们发现在个人发展这个维度上,显著的下降从大二就开始了,比起职业兴趣和专业兴趣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早。个人发展相对职业兴趣和专业兴趣而言是更宽泛的概念,是个人对未来发展的整体期望,这种动机的下降会更加广泛地影响个体的学习情况。
3.2影响因素的调查
为了进一步考察学生学习动机变化的原因,我们通过问卷的相关调查,分析了学生对免费师范生政策、英语教师、课程安排三方面的满意度的年级差异,希望可以看到动机变化的内在原因。对这三方面的年级差异进行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教师的喜爱程度、对教学安排的满意程度和对师范生政策的满意程度三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年级效应。
对这三种可能性原因的年级差异均进行了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在对英语专业教师的喜爱程度方面,大三的学生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年级。在对课程安排的满意度方面,同样高年级显著低于低年级。对政策的满意度上也发现大三年级学生是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年级的。综合来看,在这三方面影响因素上的年级差异与动机的年级差异十分类似,因此从侧面显示了这三方面可能是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下降的原因。
4.讨论
4.1本项研究启发
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职业兴趣、个人发展、专业兴趣方面的学习动机有所下降。这表明,大学生在三年中,对于自身所学专业、自身的兴趣所在和个人未来发展的方向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但是,一进入大学就必须签完十年合同,保证学完四年师范后到农村执教两年,这些政策规定让这些高中期间还没有认清自己兴趣和爱好所在的大学生难免产生“强制”而不是“吸引”的感觉[6],因此,应该加强政策后续机制的设计与完善,以确保学生有所“出路”与选择。
从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来看,根据公费师范生的访谈反馈,由于教师教育板块的课程大都放在了大三学年,部分公费师范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因此有必要从大学入学开始,把教师模块的课程有所侧重地分散到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中,让公费师范生尽早了解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理论,这也有助于其了解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由于教师行业的特性,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热爱这个职业,愿意为其付出。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校长说:“优秀师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师范生是中国基础教育未来的希望和中坚。只要我们从‘德、才、情’这三方面去培养师范生,就能培养出大批具有高尚品德、教育艺术精湛、能够不断创新的优秀教师。”[7]因此在教学模式上来看,应加强“德”和“情”的教育投入,使公费师范生真正做到从“要我教”到“我要教”。这也离不开任课教师对于公费师范生情感(包括学习动机)发展的正确引导与关怀[8]。
4.2本研究的不足
英语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十分复杂,由于实施的限制,只针对教育部直属的三所大学进行了调研。因此结果不足以概括所有英语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动机变化情况。对报告结果如何提出合理的、深入的理解与建议,有待于读者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Garner,R.C.,Day,J.B.& MacIntyre,P.D.M.Integrative motivation,induced anxiety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2,(14):197-242.
[2]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下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
[3]赵格.浅谈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浙江科技大学学报,2004,16(2).
[4]路海东.教育心理学.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3.
[5]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现代外语(季刊),2003,(1):28-37.
[6]袁广林,袁鑫.我国公费师范教育制度的弊端与完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综合职业素质 职高化工专业 教学情境
职高化工专业是主要培养化工行业一些技能人才的专业,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管理能力以及服务能力,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化工专业的职业指向非常明确。随着现代化工行业的发展,化工行业渐呈现出资本密集、技术密接以及科技化运行等特点,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同时更要具备集环保、合作、质量,以及技术迁移等意识为一体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职高在培养化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创设化工专业教学情境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职高化工专业创建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化工行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化工行业的产品种类非常多,技术密集,装置投资很大,而且生产工艺的关联度强,同时具有很大比例的非标准设备。整个化工生产过程都是在封闭的系统中实现的,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的手段高,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的化工材料具有易燃易爆性,甚至有毒,如果出现了操作失误的现象,很有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甚至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从事化工行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非常强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现代化工行业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上了,这些企业往往不仅要求自己的员工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员工必须要具备综合职业素质。现代化工企业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对化工工艺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能够对工艺生产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因此,即将进入化工行业进行工作的学生们,必须要树立起系统工艺的观念,任何一项操作都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对整个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关调查显示,化工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中,位于前几位的并不是专业技能,而且各项素质,诸如安全保护意识、责任意识、独立工作能力,以及质量意识等。而对于专业技术的掌握,以及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则被这些化工企业排在了几项素质之后。因此,化工行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从业者的综合职业素质要比职业技能重要,这也就决定了职高化工专业综合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职高化工专业教学情境的创建
1.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加强校企合作
职高教学情境的创建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即学习与工作综合、岗位真实、环境复杂以及企业具有文化性。职高学校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的岗位胜任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而且更能够培养一定的人格认同能力,岗位迁移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换而言之,职高学校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此同时,在创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渗透职业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与传授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职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是不同的,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也是不同的。但是任何一个专业的教学都可以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这个方法适用于职业高中的教育。根据现代化工行业的特点,以及诸多化工企业对从业者的要求,通过将仿真技术与真实的环境结合在一起,采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加强校企合作无疑是教学情境创建的重要措施。首先,可以在小型的流程型装置上,进行真实的物资运行与反应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建立对于化学反应中的流量、压力,以及温度等不同工艺参数的初步概念,加强化学反应工程中控制手段的熟悉,使学生能够在化学工业生产中选择正确的化学反应。其次,在工段级的流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真实的装置,但是反应与物资运行的状态采用数据模拟,通过相关软件进行真实的控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化学反应器,以及单元操作的能力,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配合,使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相关工作的处理流程。第三,如果采用真实的企业生产岗位运行在模拟的装置上,完全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操作、安全生产,以及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第一层与第二层的训练可以在校内的训练装置上进行,这两个层级上的训练可以采用小型流程装置,或者工段级流程装置,在这些装置上应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训练效果。第三层次的训练必须要让学生到企业中参加训练,通过实习来进行整体化设计,并且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因此,职高化工专业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要加强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应用,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2.采取过程式考评的方法
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作过程是指企业中一件工作任务从获得到最终做出成果的整个过程。职高化工专业教学情境的创建需要多种载体,对于学生的训练更是需要从资讯掌握到计划实施,再到评估等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必须要与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化工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充分地展现出来。职高学校仅仅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学情境创景之后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化工专业学生的考评不仅要进行诸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相关的终结性考核,而且要更加重视过程的考核。职高学校必须要意识到每一个训练项目都应该成为学生考评的内容。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都需要列入到考核内容之中。此外,职高学生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加一些企业活动等,这些也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考评的根据,这些都是学生能力的证明。因此,职高化工专业教学情境创建的考评方式要深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公平、有效的考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步入企业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促进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根据化工行业的特点,以及职高学生的成长阶段和心理特征,职高学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一项重要而关键的任务。各个职业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一些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化工类专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教学情境的创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保证学生的就业,为化工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一线职工,促进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雨.高职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
\[2\]邱书伟.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融入于教学过程\[J\].科技信息,2008.
【关键词】化工企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化工类企业蓬勃兴起,大量新型应用化工、精细化工企业在全国各地投资新建。江苏南通、扬州、泰州等地发展尤为迅猛,如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南通扩建投资新厂区;中石化远东仪化责任有限公司在扬州仪征新建厂房;沙桐化学责任有限公司在泰兴新建厂房,都即将投产。大量的化工企业新建扩建导致社会对化工类人才需求猛增。化工企业既大量需求高学历高端研发类人才,同时更大量需求高技能高素质一线生产操作人才,而这些生产操作人员大多来自高职院校。这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既带机遇,又带来了很大挑战。
二、新形势下化工企业需要人才类型转变
1.传统化工企业所需人才类型
传统化工企业对操作工的知识、技能要求不是很高。同时为了节省生产成本,往往在企业周边招聘员工,通过短期相关简单化工知识技能的培训及一段时间见习实践,即可上岗操作。但由于缺乏基础化工知识及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旦遇到突发问题,往往无法独立应对解决,甚至由于操作失误原因导致事故发生。
2.现代化工企业所需人才类型
现代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工艺越来越复杂。因此,对生产操作员工的知识技能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操作员工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这就使得化工企业人力资源部走进高职院校招聘专业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近年来,化工企业进入高校招聘要求严格,往往通过笔试或面试问答等形式来检阅学生的化工理论知识,同时让学生做实验来检验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现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毕业生特点及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传统教学方法不足之处
1.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强,但不愿踏实学习理论知识,导致专业理论知识欠缺。而另一方面,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往往应付理论知识学习。
2.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企业脱节。高职院校一般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工专业学生会做大量实验。但是,一方面学校实验实训设备落后,另一方面教师动手能力与一线操作人员有差别,导致学生重复陈旧的实验,操作陈旧的实验仪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与化工企业的要求就有一定落差。企业招聘到高职学生后,往往还要进行大量岗前培训。
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对策
根据上述种种问题,为了适应竞争激烈的化工人才市场,顺应化工企业的人才需要模式,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提出以下对策:
1.引导学生认知化工专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对专业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专业教师应对大一新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注重兴趣的培养。通过观看一些企业工作过程视频、介绍一些企业文化及今后学生们所从事的工作领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先有感性认识。
2.强化教师访问工程师制度,提高教师自身水平。鼓励高职院校教师深入化工企业,长时间在一线从事化工生产工作,使教师始终与化工前沿保持紧密接触,不脱离实际生产。这样,教师一方面完成访问工程师深造,另一方面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授给学生。
3.加强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一方面学校聘请化工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来学校给学生及教师授课,讲授企业的先进理念及操作经验;另一方面,教师每学期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工厂实习,让学生多接触实际操作,以便缩短毕业生岗前培训时间,实现学习工作无缝对接。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设立“订单班”,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
4.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实训场所。学校每年应抽出资金用来改善实验实训场所,更新实验设备,使学校的实验环境与工厂的生产环境衔接。学校还可以通过引进企业资金,在学校建立企业的研发室,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性坤,蔡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0(10).
关键词:化工专业 教学思想 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模式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应用技术高速发展,并且不断走向综合化,生产技术的复杂性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的全球化使我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样一个高度竞争化、自由化的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背景下,企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接轨,必须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应变的工作态度。这就使得企业对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创新的意识和更强的推断、抉择、应用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现有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存在不足,教育理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不能与企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这些都成为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生产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一、转变教学思想
要想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前提是转变教学思想,教师首先应深刻体会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掌握教育的本质。化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通用性较强的专业,我们的教育应注重化工专业的岗位定向性,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企业的需求,以培养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对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化工企业的行业特点,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确定企业所需的人才知识结构,化工企业更注重职工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教学资源,构建与化工企业紧密联系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零距离上岗,化工专业教学还要加强在师资培训、教学设备、教学场所、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不仅要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适应社会技术的快速发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形式为学生补充“营养”,由于化工专业对实践应用技能要求非常高,化工知识的更新需要深入到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去,这就要求化工专业理论教师走进化工行业进行参观、学习、培训,了解行业先进的生产状况、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收集信息,改变教师的固有观念,增加自身的知识积累,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除了走进企业,我们还需要吸取其他相关专业院校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学习成功的教学改革方法,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对专业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人才。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在教学内容改革时,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由于化工产品涉及的品种繁多,化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而教学中相关的专业课程学时有限,致使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内容介绍较少或未提及,而有些内容又存在着覆盖面广、内容琐碎且难以组织等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较差,存在泛而不精的状况,因此,我们应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本专业的教学要求,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对企业的调研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做好授课计划,在授课过程中区分重点部分和非重点部分,重点部分着重介绍或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加鲜明、生动、形象的掌握相关知识,非重点部分由学生自己课后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加强理解。同时,要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的教学体系,使理论课程与实习、实践相互依托,相互融合,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操作技能,使课程体系改革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选取合适的教材
化工专业课程的独特性在于它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大部分专业课程涉及到了大量的产品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重要设备等,而传统的板书讲解“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各章节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教学设备模型、制作流程动画或采用相关视频录像等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科学准确、形象逼真、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效率,扩充知识量,增强学生对化工生产的感性认识。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主要工具,教材的合理选用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及设备也在不断进步和更新,而我们的教材中介绍的某些工艺或者某些设备在企业中已经淘汰或做了改进,出现了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现象,学生不能尽快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教材建设,利用教师自身教学实践优势,结合化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教材或自编实用性强的教材。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重视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思维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
化工专业的应用操作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可将化工仿真实训与生产实习穿插在理论教学当中,讲完工艺流程后带学生进入仿真机房进行DCS仿真模拟操作,通过仿真实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的控制方法,结合仿真系统内设置的一些事故现象,让学生意识到事故带来的影响,并能够找到合理的处理事故的方法。讲完主要设备后带学生到实训基地掌握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设置障碍,使学生认识到,化工企业的工作并非只是简单的机械式的开关阀门、查看仪表,还要有合理应对和解决突发事故的能力,使学生在操作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引起的后果及解决措施,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学工厂或者实际工厂里,让企业里的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实地培训,让学生与化工企业、化工设备、化工生产近距离接触,使学生对实际生产过程更加清晰,实践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要充分利用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能通过课堂教学学到为人处世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课程项目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讲解,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共同学习,尽量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另外,企业对创造性的要求使得我们要把课堂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封闭式教学致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新课程提倡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自我发挥的余地,追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实现封闭走向开放的教学改革,例如,角色扮演,利用一些设备模型、图纸或教学软件将教室或实训基地变成工厂,让学生成为企业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让他们讲解、演示、模拟操作,控制一些流程,使其体会各部门的作用及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配合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课题的研究当中,或者教学体系的构建当中,对学生的价值和能力加以肯定;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经常组织一些技能大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这样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亲身体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喜欢思考、善于钻研、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四、小结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培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不仅要培养具有良好理论功底的化工专业学生,更要培养技术娴熟,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师知识体系,不断深入用人企业,转变教学思路,理论联系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HYZJY1106)
参考文献:
[1]李廷真、梁克中.关于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国西部科技,2008(3)
[2]吕鑫祥.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职教论坛,2008(2)
[3]吴保明.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学与管理,2011(3)
关键词 化工 创新 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能源规划为化工发展制定出了方向,低碳化是化工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技能化工人才是低碳化的前提,因此,做好化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发展所需。
一、社会对化工人才的需求现状
人类为了生存,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不断地与大自然作斗争,最终逐步加深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逐渐的掌握了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本领。经过漫长的历史实践,人类能更好的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对自然条件的利用,为自己创造出较为丰富的物质世界。
我国是煤炭消耗大国,但是自然资源的存储量是有限的,随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煤化工发展的重视程度加深,政府大力支持化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化工企业开始大力的引进大量的先进生产装置设备、工艺技术和控制系统。这样的局面形成了对煤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使得全国的化工企业都对人才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在化工领域形成对高技能人才过高的需求度。企业需要煤化工专业的人才有较高的熟悉化工工艺管理及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化工行业的各种规范、标准及生产流程,并且能够独立进行化工的生产操作,并且生产出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煤化工产品。
二、化工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现阶段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上教师教课的过程都是基于理论的讲述,学生学习的也都是理论知识,学生看见的问题也都是相对理论层面所存在的,教师对学生在煤化工专业的答疑解难也都是停留在理论中,缺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发掘。学校在进行化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煤化工知识都处在理论阶段,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师对化工知识的掌握也都过渡的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更好的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一定要建造学生的实践基地,更好的提高化工专业教师的师资素质和能力。
(二)教师对阶段发展的认识不足。
化工专业教师们对现阶段社会对煤化工专业需求的人才了解不足,不能很好的认识到学生在煤化工知识上存在的不足。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过程都是停留在认知上,教师过渡的都是通过书本获得相应的化工问题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书本上的需求难免与阶段型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就会处在一个相对较为落后的状态中,使得煤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就被社会淘汰,无法获得应有的工作,这些都是因为煤化工专业教师不能有效的对阶段性煤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师们没有做好对未来的预知与对现阶段的审时度势。
三、解决化工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建立起校园实践基地。
为有效的提高生产性实训的比例,根据化工行业技术进步和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的建设思路,通过以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构建模式,整合学院内的各种实验实训资源,形成新的以煤化工、应用化工、化工机械设备与检修、以及后续专业为主体的面向先进化工产业的共享型、开放性实训基地,成为设备规模大、技术档次高,具有国内先进水准的化工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并成为区域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整合现有的基础化学及分析、水质化验实验实训资源,建设学院分析测试技术实训基地,包括化学实验技术中心、化学分析测试中心、水质化验中心、煤质分析中心、仪器分析测试中心和生物技术中心、制药技术中心。依托现有的化工教育资源,建设化工实训基地,包括化工仿真实训中心、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化工工艺实训中心,化工设备及安装实训中心、化工容器检验检测技术实训中心,化工过程控制系统及控制仪表综合实训中心等。规划筹建应用化学技术实训基地,计划建设环境工程技术实训中心、环境监测技术实训中心、高分子材料实训中心、精细化工实训中心、化工设计技能训练中心、安全技术实训中心、化工生产实训中心、产品合成技能实训中心。在满足校内需要的同时,不断提高资源的共享程度,接纳区内院校学生实验实训,为周边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服务,承担相关企业的人员岗前、岗中、转岗培训和工人定级考核等,为西部和区内化工类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做出示范。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文化。
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多的指路明灯,教师的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煤化工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工人才的培养是与园丁的浇灌成正比例的。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加强化工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建设思路,促成校企密切合作,增加专业带头人,加强对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推行人才的柔性流动,吸引更多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精湛技术能力的行业专家充实化工专业教师团队。
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强化技能型和能力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及实践指导能力,提升教师的社会参与能力。每年吸纳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理论和实践教学,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选派教师考取技师证,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选派专业带头人到国外进修学习,培养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引入校企横向课题,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提高教师产学结合、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每年考核确定免检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和教书育人水平,形成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技能突出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完善师资队伍培养、使用、激励、考核制度,满足学院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进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进行多方面的结合,通过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人才模式的培养。建设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教学特色,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通过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煤化工行业发展。建设培训特色煤化工技术人才的基地,才能更好的培养服务于社会的专业化工人才。
(一)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请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与学校共同研究制定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化工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在校的各个学期将化工行业通用的化学应用技术、设备维护保养技术、仪表及控制操作技术、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产品分析检验技术、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等通过整合开发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目的。通过跟踪项目及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需求信息,根据企业的化工产品特点,将煤炭气化技术、煤炭焦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炭基材料生产技术和煤产品检验技术等通过具体的“煤化工产品工艺学”来体现。学校结合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学生兴趣选修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同时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选取教学内容,选派由学校、企业工程师、岗位技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并将企业的岗前培训和学校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可在校内或企业进行教学实践,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减少企业的二次培训成本的特点,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目标。在学生进入到专业实习期时,将学生派送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将就业与实习有机结合,校企共同制定实习标准,在实习结束前按照企业的实际岗位由校企共同组织考核,并由校企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考核,针对特种岗位考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当学生毕业时,要帮助学生获得毕业证外,还要获取相关的化工专业的资格证书,如:化工行业通用职业资格证、特种岗位技能职业资格证等相关证书,进而使学生顺利就业,并具有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通过改善课程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进行化工人才的培养一定要通过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作为前提条件,并且要根据化工行业发展建设的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毕业生合格标准和专业设置计划,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企业参与的作用,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办学思路。推行基于国家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职场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打破课程之间的学科界限,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课程结构,整合开发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重点课程方面,建设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和最新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化工企业中应用的先进技术贯彻在课程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培养化工行业高技能型人才。建设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建设和优化化工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创建共享型化工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全区及周边同类院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教学为中心,以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立足点”的原则,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就业逐步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只是培养专业过硬,而不能很好融入到企业中的煤化工知识性人才,更多的是要培养具有全面性水平的煤化工专业的人才,学校要通过建立学生就业信息查询系统等相关设施,及时职场动态信息和各类统计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使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动态,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让学生成为用于面对现状和改变现状的全面性化工技能人才,使学院各教学部门及时掌握人才市场需求动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专项技能训练,提高市场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要求。
五、结语
总之,现阶段要做的就是通过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建设本专业的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通过提高素质的要求来培养教师,按照社会阶段性的需求来建设专业教学团队。按照煤化工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将把本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成为最具煤化工行业竞争力,成为煤化工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输送基地。
(作者单位:葛少英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锐,神华宁夏煤业集团)
参考文献:
[1]胡秀英,郑纯智.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