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高分子材料知识点

高中化学高分子材料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高分子材料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化学高分子材料知识点

高中化学高分子材料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数字化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完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而使数字化教学得到广泛应用.在新课改基本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实现数字化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利用数字化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比较关注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并参与到有关教学活动中.相反,如果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学习效率就比较低.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就要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化学.高中化学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难度陡升,长此以往,他们就对化学不怎么感冒,甚至有的学生讨厌化学.要想改变当前不利的局面,教师可以考虑利用数字化实验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重拾信心,注意力更加集中,以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化学学习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化学课堂的学习主体.例如,在讲“工业乙醇的蒸馏”实验时,该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实验准备时间比较长,而且实验过程比较复杂,操作不当往往很难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也就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实验的直观性,将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向学生播放.同时,向学生展示实验数据的有关图表.这样,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到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乙醇这种化学物质,学生再熟悉不过.如果教师仍像传统教学那样讲解化学实验,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更别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数字化实验,死板的化学实验顿时变得形象生动,富于动态化,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层次探究.可见,通过数字化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数字化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高中化学最大的特色就是知识点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很多时候学生只能领会其中一部分内容,导致学生感觉难度很大,特别是重、难点内容.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突破化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形象,进一步降低重、难点知识的难度.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格外关注学生在接受化学重、难点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此外,教师应注意到,自己在课前归纳的重、难点在学生看来不一定都是重、难点.教师可以专门针对学生认为的重、难点帮助其进行分析,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帮助其对重、难点进行突破.例如,在讲“糖类”时,要掌握的内容有很多,既要掌握糖类转换机制,又要掌握糖类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初涉有机化学时都会感到很抽象,接受起来有难度.教师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及时利用数字化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知识点以直观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在理解糖类构成以及性质特点等内容时就会感觉很简单,那么在理解糖类相关知识点时也就更加容易.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克服了化学重、难点,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三、利用数字化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前面提到,高中化学抽象性比较强,学习难度比较大,如果教师盲目地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难度会很大,取得的成效就会比较小.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知道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的位置,从而完成所选课题.有时候,学生感觉到课本上有的知识点与自己的理解有出入,这时教师不要急着进行解释,而要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而且能够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促使学生善于用化学的观点看问题.例如,在讲“高分子材料”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引导学生对其所选材料进行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这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激励,有利于学生拓展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高分子材料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生活现象;问题;实验;高效课堂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最具创造性的科学,是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的科学,是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然而,由于化学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加上教师单一的灌输性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参与化学活动的意愿较低,导致化学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精彩的化学课堂中,实现高效地发展。

一、引入生活现象,丰富课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教师要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课堂,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过于重视了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每天被动地接受着教师灌输的理论知识,没有时间进行消化,知识越积越多,学生只能挑拣着应付各种考试,根本没有应用化学的意识。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率。

例如:在学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借助多媒体的视频效果,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合金制品,如:轮椅、奖杯、板子、自行车、飞机等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物质都是合金制成的。而且,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我又让学生根据平时所见到的现象,找一找合金的其他用途,随后学生又指出:用铝定制成包装用的铝箔;用铝制成的高压铝锅;用铁粉回收照相业废液中的银;电信业中大量使用的铜丝、金属电缆等等,这些都是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学生在多媒体的展示和自己寻找中,明确了合金的概念和性质,提高了学习效率和科学素养,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

二、有效的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科学性学科的基本素质。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逐渐改变教学观念,将问题情境引入课堂,但是,一些教师盲目地跟从,使得课堂由“满堂灌”转变成了“满堂问”,看似和学生互动的课堂,实际上没有一点效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现精彩的化学课堂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生命的基础――蛋白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授课时,我提出: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乳汁以及发、毛、蹄、角等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为什么每日必需食入一定量的蛋白质以维持生长和各种组织蛋白质的补充更新?我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蛋白质是我们人体内重要的物质,是不可或缺的。我顺势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及性质。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借用化学实验,调动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纵观化学史,我们不难看出,化学得出某个结论之前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反复验证之后才得出的。所以,教师要将化学实验引入课堂当中,让学生在实验的刺激下产生学习热情,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黑板、课本”的单一模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和锻炼。

例如:在学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氯气与水反应、与碱溶液的反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借用铁架台、针筒1支、酒精灯、大试管2支(内充干燥的氯气)、干燥的红色布条若干条、烧杯、细铜丝、细铁丝、氢氧化钠溶液、250 ml的集气瓶2个(内集满氯气)等实验仪器向学生进行了演示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了解氯气与碱的反应现象,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和氛围。

四、“以学论教”,提高自主性

所谓的“以学论教”是针对传统的“以教论学”的评价观念而提出的。“以学论教”是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以学论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这日益变化的课堂,给学生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学习“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时,我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自学,然后将自己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等正式上课的时候,将问题一一提出。作为教师,除了解答学生的问题之外,还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引导。如:当学生了解了聚合反应的原理时,让学生举例说出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既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在实现精彩纷呈的化学课堂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有助于推动化学研究和化学理论的发展,而且对数学、物理、生物、地质、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打造精彩课堂的过程中,促使高中化学高效发展,让学生得到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兴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2011(32).

[2]吴明莉.生活化知识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11(22).

高中化学高分子材料知识点范文第3篇

一、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特点

2012年是广东省实施理科综合考试的第三年,今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科命题遵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在题型结构、试卷模式、试题难度等方面保持了广东卷的风格和特色,在试题的呈现方式和命题情景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创新。2012年的化学试题考点分布合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其主要的特点如下:

1. 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6道单项选择题和2道双项选择题仍然注重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知识点覆盖率约占整个考试内容的85%。第7题结合化学与生活考查了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常见的有机物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第8题考离子共存,主要考查了亚铁与次氯酸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氢氧化铜、硫酸镁、硅酸)问题。第9题考查物质和离子鉴别、除杂以及气体的制备等化学实验问题。第10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第11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考点包括物质中化学键数目,转移电子数、强碱弱酸电离后溶液中的粒子数、混合气体中某原子的原子数目。第12题考查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第22题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物质性质等知识。第23题考查的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水的电离等问题。

4道非选择题注重能力和素养考查的同时,也注意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30题的有机题涉及有机分子式、结构简式和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问题,以及碳碳双键、卤代烃、醇的重要性质问题。第31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和电极判断的基础知识。第32题考查溶解平衡、离子除杂的基础知识。第33题考查分离提纯的实验基本操作、甲苯的检验等基础知识。

2. 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社会的联系。

2012年高考广东卷化学试题立意高远,选材考究,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试题内容涉及生活、化工、环保、医药、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非选择题中选材大量来自实际应用的情景,既为考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又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非选择题为例,第30题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有机合成的最新研究方向。第31题碘在科研与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为背景,渗透新材料在医疗方面的重要应用。第32题以难溶性杂卤石制备硫酸钾的工艺流程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问题。第33题以制药和化工行业中的重要试剂苯甲酸为背景,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真实可信,强化学生重视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问题。

3. 以能力为核心考查知识运用的能力。

以能力立意考查化学的科学思想和学科能力仍然是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的一个主旋律。今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对考生来讲陌生度较高,在陌生的情境中考查熟悉的问题,在熟悉的情境下采用新颖的设问,强化了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第22题采用图的形式来对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变化趋势和化合价,考查学生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30(4)、(5)题的有机化学题,以新型碳—碳偶联有机反应为情境,考查考生整合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第31(2)题主要考查探究实验控制实验变量的问题,第31(3)考查运用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绘制图像的能力,第32题为工艺流程图题,以考生熟悉的硫酸盐制备为背景,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考查考生基本实验及提取信息并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第33题仍为具有广东特色的实验题,该题一改往年以无机内容作为素材背景的习惯,采用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作为素材背景,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化学信息处理与整合能力。

4. 突出化学实验和强化定量计算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理科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试题特别注重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择题中的第9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除第30题的有机题以外均涉及化学实验的问题,试题中化学实验内容分值占到了总分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试题考查内容包括常见化学仪器使用、常见气体制备、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检验及分离提纯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着重考查考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等较高层次的能力。

广东新课程实施的高考试题(包括高中水平测试试题)以来,化学定量计算的试题明显减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曾进入淡化化学计算的误区,导致学生化学定量计算的能力特别薄弱。2010年广东化学高考试题只在第30题考查有机反应消耗氧气的计算问题和第31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基本计算问题,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强化了化学的定量计算问题,第30题考查有机加成反应消耗氢气的计算问题,第31题考查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浓度的计算问题,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在定量计算上保持了去年的风格,在3道非选择题中涉及到定量计算问题,第31(1)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问题,第32(5)题考查溶度积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4)题考查物质纯度的计算问题。

二、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对高三备考复习的导向

高考试题对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高三备考复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准确理解高考命题的方向、特点和趋势,对于把握好高三化学备考教学的方向、策略和节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特点看,建议在高三备考复习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 研究考点、夯实基础。

准确把握化学高考试题的考点和高考命题的方向才能正确控制备考复习过程的用力点,从而在复习过程中避免无效劳动和少走弯路。研究高考考点的基本素材是教材、考纲和高考试题,教材是高考试题命制的源头,考纲是高考试题命制的依据和蓝本,如果把考点看成一颗果树,教材是果树的根,考点是果树枝叶,高考试题只是果树的果实。在研究高考考点时要注意理解考纲的精髓和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分析高考试题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重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又不能局限于以往的高考试题的模式。例如,我们不能根据2010年和2011年选择题均有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问题,推断2012年的高考试题中一定有这种类型的试题,也不能根据2012年高考试题中没有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问题,就误认为这部分知识点不再是2012年以后高考试题的热点问题。

转贴于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但是高考中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复习中一要重视化学骨干内容和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对于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律等热点知识的高度重视。二是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揭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注重过程、优化思维。

高考复习过程是对中学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运用对比与归纳、演绎与推理的复习方法,使主干的化学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不但可以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可以有效的优化思维过程和提升思维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只对表面的结论和现成的规律化进行简单的记忆,要注意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加工从微观本质上理解相关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要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各种概念,对于化学键的概念,要从粒子的结合方式上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对于离子反应,要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理解其反应本质就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盐类水解的过程应从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要从价态、所属类别等方面掌握其性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要从有效碰撞角度予以解释,有机物的性质要从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上进行理解等等。

学习是不断反思、总结和积累的过程,在复习中要学会一题多变和多题一变的练习方法,摒弃盲目依靠“题海战术”来应对高考的费时费力的做法,例如在进行有关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问题的训练时、一要注意从三种浓度(起始、转化、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之间的关系来归纳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规律,二要注意分析化学平衡常数与弱电解质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之间的联系,学会用同样的思维方法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3. 强化实验、提升能力。

化学实验方面的试题在广东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探究题也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之一,化学实验知识在整个化学复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实验在复习的地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在教材分布比较零散,在复习中要注意多总结归纳,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复习中不但要掌握好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还要重视对化学实验操作原理的理解。在复习中,要结合具体的实验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认识:一是对操作原理的认识(解决实验操作理论依据的问题);二是对操作方法的认识(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二是对操作目的的认识(解决为何要安排这样的操作);四是对错误操作造成后果的认识(解决为何要这样操作的问题)。例如,对于过滤操作,不仅要明确操作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而且还要思考如果没有这样做,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再如,对于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要从适应的分离物质、操作的要点等方面理解两者的本质。

应对高考试题中必考的实验探究题,单纯靠将这类试题进行训练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要利用典型的实验来提高实验探究的综合能力,选修6《实验化学》中的几个实验(苏教版课题3“硝酸钾晶体制备”、人教版实验2—4“硫酸亚铁铵的制取”、人教版实验3—1 ”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人教版实验3—6“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都是极好的素材。挑选适当的实验课题,从确定方案到动手操作、从修改方案到成功实验再到形成报告的全过程是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

4. 细抓规范、落实表述。

高中化学高分子材料知识点范文第4篇

一、近四年高考命题特点

2016年高考化学试卷中单项选择题7个(7~13题)、必做题3个(26~28题)、选做题3个(36~38题)。2017年《考试大纲》将选做题改为2个,删去了选修2(化学与技术)。

分析近四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范畴基本稳定。选择题中必考知识点有:STSE题(4年8题)、化学实验(4年9题)、有机化学知识(4年12题,其中7题为同分异构);高频考点有: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4年6题)、电化学原理(4年6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4年6题);常考知识点有: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阿伏加德罗常数、盖斯定律与反应热、离子方程式与离子共存。

必考题包含三道大题,三个必考题分别承担相应专题的主干知识的考查――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仪器的选择或连接、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或实验方案评价等。化学反应原理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元素及其化合物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重要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计算等。三道大题内容之间呈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且分别考查不同形式信息的整合、提取和应用。

2016年全国卷Ⅰ选考题中《物质结构与性质》依然延续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创新点是出现了金属电负性的比较和晶胞原子坐标参数,其他较常规,空间利用率题目在全国卷Ⅲ中出现。《有机化学基础》重点考查官能团、有机反应方程式、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核磁共振氢谱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创新点是出现了多双键的顺反同分异构体,其中同分异构体的考查难度较大。

二、考纲主要内容

1.必考部分: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溶液配制的方法;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进行相关计算;了解常见金属(增加了Mg)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应用;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正确选用实验装置;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

2.选修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1~36号元素原子核外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能用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了解配位键的含义;了解氢键的含义;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晶格能的概念,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3.选修5: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某些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掌握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三、复习重点

1.化学与STSE

常考考点:大气污染物及防治(SO2、CO、NOx、PM2.5等);白色污染;水污染及防治(重金属、水华或赤潮、消毒净水原理等);能量转化形式;食品安全问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传统硅酸盐材料及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海水提盐、提溴、提镁;工业制Si、Cl2、Na、Mg、Al、NH3、纯碱、烧碱、肥皂等;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等。

2.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的地位在高考中显得更加突出。不但在必考题中有一道大型实验题,而且在选择题中每年都有一道基础化学实验题,考查实验基本素养和逻辑推理,是学生出错率较高的一类题型。常考考点:常见仪器名称和用途(如球形冷凝管不用于蒸馏,否则会有液体残留);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分离、提纯(如除去Cl2中的HCl,分离KNO3和NaCl);常见物质(如H2O、CO2、NH3、H2、Fe3+、Fe2+、[NH+4]、[SO2-4]、[SO2-3])的检验;化学实验安全(如蒸馏加沸石防暴沸);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现象、结论进行对应分析(如NaBr与氯水反应,证明还原性Br->Cl-;I-溶液中通入Cl2,证明氧化性Cl2>I2);常见气体的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处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中和热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等。

3. 有机化学基础

2016年新课标Ⅰ卷、Ⅱ卷、Ⅲ卷中分别有4道、2道、2道题涉及有机物,有机物的知识应引起重视。常考考点:各类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熔沸点、密度)和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分子(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及其衍生物)空间结构;键线式简化分析;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条件;官能团及其性质;有机物的检验、鉴别;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等。

4. 电化学原理

电化学内容主要包括原电池、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氯碱工业、粗铜的电解精炼、电镀及电冶金等。常考考点:电池充电与放电的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电极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正极、阴阳极的判断;电子迁移方向及溶液中离子迁移方向;电极产物的判断和溶液pH的变化;离子交换膜及其计算;应用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分析新型电池等。解题时要注意读图、装置的环境及有机物中的电子转移。

5.水溶液的离子平衡

该部分内容是高考考点分布较多的内容之一,高考对该内容的考查相对稳定。常考考点:弱电解质的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其应用;pH计算;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离子浓度比较;酸碱中和滴定;滴定曲线的延伸应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Ksp计算;Ka或Kb、Kw、Kh、Ksp的换算等。

6.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该部分内容重点考查原子结构、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位-构-性”综合应用,常与元素及其化合物或有机与无机综合考查,且有些试题中推断元素时某些元素不确定。常考考点: 原子结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化学键;离子半径比较;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电子式、结构式;一些特殊核素的应用等。

7.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是化学的基础,高考化学试题中占70%以上。高中化学重点介绍了Na、Al、Fe、Si、Cl、S、N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复习时关注以下内容:Na、Mg、Al、Fe、Cu、H2、C、Si、Cl2、S、O2、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用途、转化等。高考题中命题落脚点常有:有关Na2O2的实验与计算;CO2与NaOH反应的计算;Al3+、A1(OH)3及[AlO-2]之间的相互转化;铁、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并将其与基本理论(电离、水解、电化学)等密切联系;Cl2的化学性质及卤素的相似性、递变性;含氯、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硫的化合物(如SO2、硫酸及硫酸盐)的性质及[SO2-4]的检验;NH3的性质、制法;浓、稀硝酸的性质及有关计算;C、CO的还原性;CO2的性质、制取、检验;典型碳酸盐的性质;Si单质的制备和SiO2、H2SiO3的性质等。

重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1)SO2: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2)[SO2-3]:碱性和还原性; (3)Cl2:溶于水呈酸性,强氧化性;(4)ClO-:碱性和氧化性;(5)NH3:碱性和还原性;(6)[NH+4]:水解呈酸性,还原性;(7)[NO-3]:有条件的氧化性(H+);(8)Fe3+:酸性和氧化性;(9)Fe2+:酸性和还原性。

关注新增镁的知识。有关镁的知识主要分散在:必修1第一章(粗盐提纯);必修2第一章(Mg与水反应);必修2第四章(冶炼Mg、海水提镁、铝热反应用Mg引发);选修4第三章[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此外镁还能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8.化学计算

考纲要求的计算有: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的计算;利用盖斯定律(键能)进行焓变的简单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c、Kp)的计算;利用Kw、Ka、Kb、Kh进行相关计算;有关Ksp的计算;pH的简单计算。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我们务必要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常见方法:关系式法、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方程组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极值法等。

9.化学综合实验探究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确定实验装置(一般包括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反应装置、安全装置、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最后确定实验步骤(一般包括连接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加热反应、记录现象、收集产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化学实验综合题常考考点:

(1)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连接;仪器(如滴定管、容量瓶)或装置气密性检查;试剂的取用和保存;常见试纸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沉淀的洗涤、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离子是否沉淀完全;仪器的洗涤等。常见实验基本操作答题模板如下:

①测定溶液pH: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点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排水量气:恢复室温后,调节左右两管液面相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③离子的检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若产生××现象,则溶液中含有××离子,否则不含。

④洗涤沉淀:用玻璃棒引流向沉淀中加水至浸没沉淀,等水流出后,重复数次。

⑤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试剂,若不能观察到××现象,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⑥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变为××颜色,且30 s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终点。

(3)常见气体(O2、SO2、NH3、NO2、NO、Cl2等)、无机物及有机物的制备:试剂名称、用量;装置的选择、连接、用途;反应原理;产物除杂、干燥、收集方法;实验条件控制;尾气处理等。

(4)常见离子([NH+4]、Al3+、Fe2+、Fe3+、[SO2-4]、Cl-、[CO2-3]等)的检验;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结晶、洗气、升华等)。

(5)化学实验方案(性质、制备、检验)的设计与评价。

(6)定量实验(配制溶液、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物质组成及含量、转化率、产率测定等)。

(7)化学实验条件控制(对照实验)与实验数据的处理(计算)。如:设计一个比较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实验;卤素单质置换反应;设计Fe与H2O(g)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设计NO2尽可能多的被水吸收的验装置图;设计一套原电池并画出装置简图;Cu与浓H2SO4反应实验及产物SO2的检验;SO2溶于水及漂白品红溶液实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0.无机综合题

无机综合题重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论在工业中的应用,常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

分析流程图时首先纵观全局,画出原料与产品(一般来说,主线主产品、支线副产品、回头为循环),认真对比分析原料与产品,确定核心反应;然后将流程分为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和产品分离提纯三个阶段,依箭头指向,分析每一环节中物质流入和流出的意义,理解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及采用的除杂质的基本原理;最后从基本理论、绿色化学原理、经济、安全生产等多角度回答问题。流程题的问题一般各自相对独立,无连带效应,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不会影响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每题中基本上都有与流程无关的问题,可直接作答。对于超纲知识,题目中要么有信息提示, 要么与解答题目无关。 答题时要答到要点,化学用语要规范,方程式一定要配平。回答问题时要密切关注题给信息,所给信息一定有用,而且一定能用到,有时还需将信息分解、重组、迁移到题目中来。

常见的化工术语:

[化工术语 作用或含义 研磨、雾化 将固体物质磨成粉末或将液体雾化,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灼烧(锻烧) 使固体高温分解、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或使杂质氧化、分解等 浸取(浸出) 向固体中加入适当溶剂或溶液,使其中可溶性物质溶解 浸出率 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 酸浸 在酸性(稀硫酸、浓硫酸、盐酸等)溶液中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过程 碱洗 去油污,除铝表面的氧化膜等 水洗 除去水溶性杂质 ]

常见的操作及目的:

[常见操作 目的 pH的控制 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抑制某些离子水解或使某些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加氧化剂 氧化某物质,生成目标产物或除去某些离子 加氧化物 调节pH,促进某些离子水解(沉淀) 加过量试剂 使反应进行完全(或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产率等) 判断能否加其他物质 考虑是否引入新的杂质或是否影响产品的纯度等 控制温度 ①防止副反应发生;②使化学平衡移动;③控制反应速率;④使催化剂达到最大活性等 加热 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平衡向某方向移动 趁热过滤 防止某物质降温时析出。要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浓缩、趁热过滤的方法 煮沸 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促进某物质水解 冰水洗涤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减少晶体的溶解损失 有机溶剂洗涤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减少晶体的溶解损失,使晶体快速干燥 ]

1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综合应用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重点考查: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计算以及能量、速率、平衡图像及其表格分析;用浓度商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反应的自发等。此类题目情景往往比较新颖,常以图像或表格的形式综合呈现。答题时要注意各种“奇怪”的横坐标、纵坐标和表达式,分析题中的图像和数据信息,处理信息,培养“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

四、复习备考建议

1.研究各地高考试题,把握命题轨迹

高考化学命题组组长南京大学段康宁教授说:“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不难找出其命题轨迹,从而把握试题难度。”研究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许多高考试题是由以前的高考试题改编而来的,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26题: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跫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水][a][b][c][d][e][f][h][i][g] [水][A B C D E F]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015年广东卷33题:(1)用NH4Cl和 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 [A B C D][E F G H]

两题都考查了氨气的发生、吸收和尾气处理装置。

2015年新课标Ⅰ卷28题出现了速率方程,2016年海南卷16题也出现了速率方程;2014新课标Ⅰ卷28题考查了Kp,2015年浙江卷和四川卷再次考查Kp。因此我们可以用历年高考试题进行演练,注意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注重做后的总结与提炼。

2.回归教材,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考试说明》是纲,教材是本,复习资料是补充,命题依据前两者。高考试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复习时注意教材中的插图、课后习题、科学探究、实验、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等栏目,研究发现,很多高考试题均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如:

(1)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7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四个选项分别源自课本:必修2、选修5、选修5、选修5。

(2)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27题、2016年北京卷第10题均涉及反应[Cr2O2-7]+H2O [2CrO2-4]+2H+,该反应来自选修4。

(3)2016年新课标Ⅱ卷第28题(4)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 。此考点来自选修4。

(4)2015年课标Ⅱ卷第13题、广东卷第10题、浙江卷第27题均出现了草酸与高锰酸钾的反应。此反应来自选修4。

教材中还有好多内容亟需我们去挖掘、整合。如苏教版教材中“将CoCl2溶于浓盐酸中能形成[CoCl2-4],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H2O)[2+6](粉红色)+4Cl- [CoCl2-4](蓝色)+6H2O ΔH>0”;“盐的水解与泡沫灭火器”“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复习中不能只抓住复习资料,要在复习到适当内容的时候认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产生联想和记忆。

3.训练思维,强化能力

《考试说明》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27题“(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和新课标Ⅱ卷第26题“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已知:N2H4+H+ [N2H+5]的K=8.7×107;Kw=1.0×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两题中均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016年新课标Ⅰ卷必考题中出现了7张图和1张表,可见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居高不下。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挖掘、整合图表中信息,这是成功的前提。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重视化学实验的复习,突出化学学科的特色和魅力;注意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统摄化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化学计算提升学科能力。

4.加强化学用语的规范,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烂苄

从历年高考评卷来看,一些考生因元素符号或结构简式等书写不规范、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学生在答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严谨性、全面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有些考生作答时使用的不是化学术语或专用名词,一些化学方程式未配平、遗漏反应条件或符号格式不规范,实验现象描述或反应原理解释的表述不全面或答不到要点,计算公式或结果错误,会做却不能得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平时考试时要训练有素,字迹工整、整洁,避免潦草,做到只要会的,写上去就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