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2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54-01

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很多特点更适合实施素质教育与问题发现和探索创新。传统数学教育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缺乏问题意识;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讲逻辑而不讲思想”。为了避开以上问题,现在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分几个模块,有必修与选修,具有人性化的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和探索创新,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具有许多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体现现代教学观念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数学教学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对主要创新点,即设置“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以问题引导学习,从而加强了“问题性”;使用“先行组织者”等手段,加强类比、特殊化、推广等逻辑思考方法的引导,以加强“思想性”;强调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应用,以加强“联系性”……教师对此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这些做法使教材的呈现方式面貌一新,在改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二、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引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课改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基础与创新;数学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数学化与情境化(直观与逻辑、形象与抽象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过程与结果;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书本知识与数学应用。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1、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会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2)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

(3)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在课堂阅读的同时,我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原来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飞速的提高。

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十分重视各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的兴建。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国家中央资金投入了530万,基础设施能较好地满足当前的办学条件。然而,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是我们教师团队建设的问题。

 

一、新建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普遍情况

 

1. 特教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一方面招不到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特殊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特教教师不是任何具备了某学历的人就可从事的,它有其特殊的专业能力要求。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机构也相对滞后,相比于普通院校,特教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强。另一方面,普教教师胜任特教工作。因招不到专业教师,特教师资队伍中就吸纳了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教人员来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他们的特教知识相对缺乏。由此可见,特教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比较薄弱,专业水平不高。

 

2. 特教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

 

在残疾学生的家长心目中,把孩子送过来,就是想让他们学点文化知识,将来能自食其力,不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相对而言,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无升学考试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特教教师不仅没有培育“优秀人才”的荣誉感,连“桃李满天下”的精神享受都无法实现。没有职业成就感就导致了有些特教教师觉得特殊教育生活没有生趣,教学没有激情,他们只求完成教学内容,不管教学效果。对特殊教育没有高要求,对特殊教育专业发展没有动力。特教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就谈不上专业化发展。

 

3. 县级特教教师继续教育相对滞后,培训较少

 

县级管理阶层对特殊教育有“陌生感”,更谈不上县级培训。而且每县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们的交流圈子小,还被看成另类。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也极少。特教教师培训的机会少,导致有些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二、对新建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要发展,特教教师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特教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特教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特教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校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所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作了以下一些实践探索。

 

(一)积极创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教师综合素质的形成和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因为教师个体素质模式的建构和塑造,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教育环境的引导、开发和优化选择。良好的环境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环境能使人产生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特别是我们特教教师更需要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专业发展。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社会更多理解、接受、关心特教教师职业。这需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积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以促进社会形成崇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甚至敬畏特殊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其次,提高特教教师的待遇,保障其享有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最后,我校提出了以“美丽校园、幸福师生”为追求目标,构建好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特教精神、校训校规上墙宣传,深入人心。教师素养、专业精神要在教师办公室、会议室显眼处彰显。教师的专业发展,源于教师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认识、对专业工作的热爱和对专业发展的期待与渴望。在“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的环境里,教师的专业生活更具有主动性,更有利于教师实现自身的内在超越,形成特教精神,促进专业发展。

 

(二)营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校内氛围

 

1. 重建学校管理体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航标,在制度建设上要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学会科学地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的自主发展,所以提高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感,促使他们自我反思与提高是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制度建设一步一步地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该进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的建设。如把教师行为规范细化,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工作手册》《教学工作制度》《教育工作制度》等。其次是通过制度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这些制度要求立足于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如建立《教学设计的要求》《校本教研的要求》《常规课堂教学的规定》等。最后是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升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奖励制度的建立来达到目的,如建立《教育科研奖励制度》,一年整理、集结出版学校教师的专业论文,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好的学校需要好的团队。特教教师首先要求有热爱特教事业的理念。只有“爱”你的事业、你的学生,做到敬业奉献,才能坚持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本学科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必须学习教育科学及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广泛涉猎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且渊博的知识基础,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纵横展开,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满活力。特教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敬业,敬业就意味着必须投入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时间和情感,甚至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和利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具有奉献精神。我校为此提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制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的“四特精神”。

 

3. 狠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

 

俗话说得好,有压力就有动力。新建特教学校每位教师都是学校建设的主人,工作中给每位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使他们把压力转为动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如:①开展好“三课”(备好课、常听课、上示范课)常规活动。②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基本功。③教育理论学习笔记。④抓好手工制作等竞赛活动。⑤每堂课写好教学反思,每期写好教学论文。抓实教师的基本功,可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加强教研管理,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自觉性

 

我校给教师一个教研大平台,学校目前是大班额(18名智障生)教学,学校鼓励教师自主研课,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每周五下午定时定人定内容进行研讨。采用集体备课,主题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研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鼓励教师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校本教研等有效途径中,务实求发展。加强教研管理,树立“教研为先导”的意识,创造浓郁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做实践的思考者,以研究出效益。激励教师探索教改途径,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让教师们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四)为老师们提供学习机会,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

 

要推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应该为特教教师争取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进步,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立足和发展。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派教师到外面进行学习和培训。现在学校已把教师培养培训作为一项给老师们的福利,大力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类培训,学校全给予报销费用。此外,加强同行特教学校校际交流,每期组织教师到省市县各级外校参观学习,让教师们在参观学习中放宽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也确立了更高的工作目标。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长期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一支专业强、业务精的团队。当然,实现特教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需要学校管理体系的支持与明确要求,更需要特校教师自身不懈地努力!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聋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聋校教师是聋教育课程改革的承担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新的聋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专业化的较快发展,才能够保证新课程设置方案中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实现聋校课改目标的根本保证

新颁布的聋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聋校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规定了聋校教师必需具备一定的专业化知识,新课程改革的思维能力(包括:概念性思维,策略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课程改革的行动能力(洞察力、执行力、研发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能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聋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养途径

加快聋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聋校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1、终身学习――培养聋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

(1)通过学习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积极开发潜能,补偿缺陷”,要求聋校教师要从聋生因为听力障碍而带来的学习方面的实际困难和认知、学习、交往等方面的实际特点出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使聋生获得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用全新的科学发展去看待学生;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价值观,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彻底改变以往不适应聋生实际需要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

(2)通过学习,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为聋校的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学习,在做中做人、成长,在育人中育己,在育己中走向育人。树立使每一位聋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

(3)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聋校教师应和普校教师一样,尽可能掌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教育专业理论,还应努力学习,掌握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殊知识和技能。

2、目标管理实践――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之二

学校教学实行三级目标管理,给中、青年教师加压,使其向专业化发展。要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为优化课堂教学,在教法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学校可以实行三级目标管理。即:学校与教务处签订一级教学质量目标,教务处与科任教师签订二级教学目标,科任教师与学生签订三级教学目标,一学年对完成目标任务好的教师给予教学能手奖,对学生给予优秀学生奖和进步学生奖。使教师教有目标,学生学有目标,充分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全体教师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通过三级目标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反思研究――培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三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科学性、灵活性、审美性、独特性;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各种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践操作;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服务学生;如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学会生活等教育问题,都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反思和研究来确定教育、教学策略后再审慎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并观察和科学评价实际效果,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反思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有效的策略和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造就反思型的教师队伍。

4、合作探究――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四

在新课改中,聋校教师应积极地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必须把教学的全过程当作一个创造性过程去研究。把学习、教学、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把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做到: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通过合作探究,在竞争中合作,培养了教师“双赢共好”的精神、“相互借助”的精神和“自觉协调”的精神。

5、科学评价――培养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的途径之五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一看主体性,实践性、结合性、实在性。二看有效率、有时代气息、有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三看确立目标不忘学生、处理教材善于思变、选择教法突出“疑”,安排教程强化“动”、创新氛围享受“乐”。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6、敬业精神――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六

在特殊教育学校,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灵魂和生长点,要培养教师队伍的敬业精神,首先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任务是“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其次教育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到师之大爱的意义,那是一种与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的爱,是一种责任之爱,职业之爱;认识到师爱是一种严慈相济、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从事的事业是一种鲜花般开放的职业,当我们为每一位残疾学生,每一位有这样孩子的家庭创造平等教育的同时,我们收获着不尽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杨钰桦,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经济研究导刊,2008,16.

[2]蒲彩云.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商品与质量,2011,7.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更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远离孤僻,融入社会,增强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这也是特殊教育学校注重音乐教学的原因之一。

二、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对策

1.改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大多以娱乐为目的,虽然音乐教学可以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带来快乐,但是这样的音乐教学并不等于高质量的音乐学习。所以,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要对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重新的认识,要重视音乐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康复以及生理恢复的作用。因此,要加大财力投入以及人力投入,改善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环境,鼓励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课程所有内容进行自觉学习,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对学生认知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音乐课堂要走出教室

人们都对课外活动的意义了如指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陶冶自身的情操,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播放优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方便教师以后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课外活动是对校园文化生活的补充,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合作及交流,发现其他学校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本质上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结合音乐治疗开展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是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治疗中都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身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对音乐治疗理念进行学习和掌握,灵活运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及时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绪变化,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将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需求,从本质上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也进入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课堂。许多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应用演示型计算机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学校把能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作为评价一节数学公开课的标准之一,这就促使许多教师盲目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然而,虽然百分之九十的数学教师都使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并没有长足的进展。对于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

一、计算机在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及原因

(一)计算机在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误区

从目前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情况看,存在不少的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只讲形式不求实效。许多数学教师认为聋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插入很多漂亮的图片和音乐,片面追求课件的外部“包装”,从而忽视其真正的功能和目的,这些华丽的外表有时反而会冲淡课堂的教学主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从而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这些“花哨”实在是“画蛇添足”。二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多媒体的应用确实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这是多媒体的一大优势,然而,有些学校规定教师一个学期要完成多少课件,致使一些老师不顾课件质量,只顾完成课件数量。有些教师盲目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数量,于是“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又堂而皇之地走进大雅之堂。一堂课的内容应当根据聋生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现实水平来量体裁衣;如果一味地求多求全,企图通过多媒体把所有可能涉及的知识都压缩在一两节课中,这种“压缩饼干”不利于学生消化,只会让学生分不清主次地囫囵吞枣。三是只为装饰不求效果。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数学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打着“教育现代化”的旗帜,装饰门面,究其实质,上课时仅仅是把原先的板书搬上“荧屏”,有的把自己的教案搬上“荧屏”;根本不注重如何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种肤浅的应用,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兴兴而来,败兴而归,产生厌倦甚至反感的情绪。

(二)产生以上误区的原因

一是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可以指导教育的实践过程,它直接影响教育实践过程的决策、实施和评价,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许多教师没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形成,自然在教学改革中会出现一些偏差,这是产生误区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二是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和目的认识不足。有些数学教师认为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和目的是节省板书时间;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因此制作的课件仅仅是照搬原来板书的内容,插入许多“花哨”的图象和音乐,对于聋生来讲插入音乐和声音完全是多此一举。三是没有掌握课件制作的技术。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许多数学教师仅仅掌握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幻灯片课件,大部分是用来制作文本,没有掌握诸如“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来制作课件,因此,制作的课件单调,没有生趣,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集动画、文本、声音、超文本于一体的优势。四是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许多学校把一堂课质量的高低与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认为使用了计算机的数学课质量就一定高,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实际上,许多教师使用了计算机进行教学,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并没有提高,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过程。所以,一节数学课的好坏应该看它是否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学生是否真正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二、在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而又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

聋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直观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而且由于听力障碍,他们的生活经验较正常学生少,形象思维发展较好,抽象思维发展较缓慢。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要摒弃旧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数学生活体验和数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这就需要有新技术的支持,而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提供这种支持,关键是数学教师要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术有机整合,构建新型的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模式。

(二)论与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选择恰当的数学课题,制作优秀的数学课件并非每一节数学课都要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数学课题,认真制作数学课件。课件制作和使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因此,数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认真选择课件内容,不要每一节课都用计算机上课,只讲求数量而不讲质量;精心设计课件的呈现方式,呈现的时间应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活动相符合,使学生有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信息的呈现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吻合。

总之,在特殊教育学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辅之有方,恰倒好处地使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现代数学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张君麟.新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与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0,(3)

[2]黄鹏程.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数学教育学报,2001,(3)

[3]李明兰.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