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主要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网络型病毒 网络安全 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普及,当前计算机运用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网络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但是在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由网络型病毒带来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对人们生活生产中的信息通讯安全造成消极影响,需充分对网络型的病毒进行分析,提升网络安全水平。
1 网络型病毒概况与计算机网络在安全方面存在的威胁
1.1 网络型病毒概况
计算机病毒是会对计算机造成危害的、人为编制而成的代码或者程序,从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至今,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较多,如,按照寄生对象,可分为混合型病毒、文件型病毒以及引导型病毒几类,另外还可按照特有的算法、危害的程度或者相关链接形式进行分类。网络型病毒的特点在于具有可执行性、传播性、破坏性以及隐蔽性,最为突出特征在于传播形式复杂,扩散面积广泛,传染速度较快以及较难进行清除等。据相关数据统计,超过86%以上的网络型病毒在清除之后仍然会在30天以内进行二次感染。
1.2 计算机网络潜在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是网络设施、网络数据信息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概括而言包括3大方面的安全威胁:其一是人为的攻击,又分为被动的攻击以及主动的攻击,主动攻击指对数据流进行复制、修改、插入或者延迟,从而实现信息破坏目的,被动的攻击为截获某种信息,实现监视或者偷听目的;其二是人为粗心大意造成的威胁,例如,计算机用户操作失误形成安全漏洞,防火墙设置不完善则会为外界攻击创造条件;又如,未能及时对防护软件进行更新也会带来隐患;其三,网络下载软件存在漏洞,也会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探究
实际上,网络型病毒可能是执行码,也可能是某个程序,对计算机正常使用造成破坏,甚至损坏硬盘或者操作系统。①如同生物病毒,网络型病毒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以及快速传播,造成较大范围的网络安全威胁。当前涉及网络安全的病毒防护技术主要包括病毒的检测、病毒的防御以及病毒的清除等技术。②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网络安全保障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论述为:开放式网络安全技术、系统集成化的网络安全技术等。
2.1 容灾网络安全技术
当前,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已经成为影响各个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包括吉林大学某学院的网络中心在内的各个机构都十分重视数据安全,在灾难发生时确保网络安全,容灾技术十分关键。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的因素都被称为灾难,例如,人为的破坏、设备的故障或者客观自然灾害都是计算机网络的灾难,一旦发生上述几种情况,容灾技术可在尽量保证数据丢失量较小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的运行。
该安全技术的评价指标内容为:服务的丢失(RT0)、以及数据的丢失(RPO),数据容灾技术主要是事先设置异地数据信息系统,用于关键数据的实时恢复;应用容灾技术主要是异地构建备份系统,出现灾难情况,启用备份的系统确保系统正常运转。
2.2 数据加密网络安全技术
这一技术是为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是在传输数据过程中,为数据设置加法运算并进行重新编码,保证数据信息的隐藏,从而使非法用户无法查看信息,保护数据以及信息系统安全。
这一技术能在计算机的OSl7层协议使用,以数据加密技术的逻辑方位为前提进行分析,通常加密技术形式为节点加密、链路加密、以及端口对端口的加密,另外从加密技术的作用出发,可将其分为密钥管理、传输数据、储存数据、保证数据完整等方面技术。
2.3 计算机虚拟专用网络的安全技术
所谓虚拟专用网络,主要是指以公共的数据网络为基础的,让使用者能直接与私人局域网进行(下转第57页)(上接第52页)连接的网络服务,又被称为VPN(如图1),该技术的基础在于网络服务的供应商以及Internet的服务商利用公用的网络构建专用通信网络,而专用虚拟的网络中,连接不同的两个节点并不需要依靠传统的端口到端口的链路,而是由公共网络资源的动态所构成。
图1 某VPN应用网络接入图
当前,VPN的主要作用在于传输私人数据信息,虚拟专用网络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4大板块内容,身份认证技术、加密解密技术、隧道技术以及密钥管理的技术,这4种技术能有效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抵制别有用心的信息拦截、偷听、篡改信息等行为,实现网络的安全,而该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在对网络设计进行简化的过程中提升网络安全水平,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以及拓展性。因此,也成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1.1网络构架安全的实现
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规划上,依据网络安全规范,下面几点是笔者认为需要予以重视的地方:d.物理隔离上要做到安全实现,由于物理层是整个系统安全应用的前提,在自然灾害侵袭或认为操作失误、设备和场地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以及物资遗失偷窃都属于物理防范的范畴。要将物理隔离贯彻实行,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各项基础建设的规定标准进行实行,例如采用静电地板,机房空气湿度保持在10%~75%,网线采用屏蔽双绞线等。b.系统层的安全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保证的重点在于各个主机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主机系统的安全保障则依据操作系统的状态而定。类似Windows、Linux以及Vista等常用操作系统,多少都存在有一定的系统漏洞及安全隐患,若这些系统漏洞和安全隐患被黑客侵入,则会对电力自动化的系统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笔者建议在选在操作系统时,可以对系统进行NTFS格式化分区,并且及时打上系统补丁,最大限度地做到操作系统的安全保障。c.网络层面安全的实现,网络层面的安全保护是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重中之重。从网络构架层面来说,路由及系统的全面优化都是极其重要的部分,笔者建议,网络结构尽量使用分层体系结构,在网络拓扑结构方面,可以考虑冗余链路结构,而大型的店里调度网络则可以采取双网结构。
1.2防火墙
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网络应用层面的安全,其重点保障就在防火墙上。防火墙是对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础设施,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电力系统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时,对信息起到一个过滤和限制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充当着网络数据出入口的逻辑控制器,不管是数据间的交换处理还是电力系统内部的数据管理,防火墙都能进行很好的控制作用,从而对系统内部的安全有一定的保障。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是防火墙的两种基本分类。电力自动化系统中采用较多的是内嵌式硬件防火墙(如东方DF-FW系列),而规模较大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则可以采用芯片式的硬件防火墙。防火墙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中,主要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a.运用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上下级调度专网中,负责下级转发数据的接受,并将其转发至上级调度系统;b.系统从MIS网络中访问SCADA网络的Web服务器,其主要职责是拒绝Web服务器访问MIS网络,但是同时保持MIS网络对Web服务器的访问正常。这两点应用中,防火墙充当的角色各不相同,因此对防火墙进行使用时,要“对症下药”进行合理选择,使得电力自动系统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
1.3物理隔离技术
内部信息网络与外部信息网络隔离的保证,是物理隔离技术的主要施行内容。物理隔离技术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在同一时间内,保证只有一个可与非TOMP协议建立数据之间的连接。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因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导致内部数据资料的外泄或外网的侵入攻击行为。物理隔离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防火墙技术而言,在安全性能方面有更卓越的表现。正向型和反向型是物理隔离技术的两种分类,其中,正向型物理隔离保证了内网向外网单单向数据传输的安全;而反向型物理隔离则主要通过数据隔离和签名认证等安全认证方式,仅认可外部网络的文本数据输向内部网络。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唯一的数据交换通道就是物理隔离设施,并且在协议不明朗化时,物理隔离能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传输数据与TCMP进行隔离,并被还原成原始状态,再在内部网络中进行数据重组,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杜绝TCMP协议而带来的系统漏洞问题,避免了内部网络受到侵入。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主要通过中间存储器读写来完成通信,而且这种传输方向为单向传输,这样就阻断了某些因为数据交换而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专用的很像安全隔离装置,是当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信息之间实行安全保护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电力二次系统网络安全得以保护的重要手段。
2总结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技术;分析
1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隐患
以实际情况分析,其实多数计算机运用软件均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不少不法分子窃取他人隐私时,都是通过软件来进行不法操作的。如若软件中存有漏洞,那么不法人员就可攻击网络,进而就会致使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更甚也会严重影响到用户的生活安全及其他安全问题,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1]。计算机极易受病毒干扰,一些网络黑客操手以网络环境为主要载体,通过传递电子邮件亦或者相关网页等方式来传播木马病毒,致使计算机用户在运用计算机时,很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在此情况下,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就会受到黑客的窃取或篡改,严重影响到计算机用户的个人权益安全。安全管理水平滞后,也是致使计算机信息安全出现隐患的主要因素之一。细致分析,信息安全管理一般涵盖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风险评估以及完整性方面,现阶段,很多发达国家均已建设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而以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说,在此方面却还不够健全,未能制定统一、规范、适用的安全管理系统,这无疑给信息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以现阶段信息安全管理状况来看,在管理期间还较为缺失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且也难以科学开展信息管理工作,这种管理不利的状态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安全隐患的产生。个别计算机用户很少用正版软件,而若运用盗版软件,则会致使安全隐患的出现。再者,还有一些计算机用户在运用计算机时,未能够认识到安装杀毒软件的作用,因而也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2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维护措施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维护技术分析,详细内容体现如下:
2.1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
若想在根源上解决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增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性,则应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够在根源之处控制安全隐患,使计算机信息能够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下。对此,就应对相关计算机操作人员加以培训,来学习诸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强化自身应对安全隐患的能力,使相关计算机操作人员的个人能力与专业素质能够充分获得提高。在培训过程中,还应向相关操作人员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增强其法律意识,让其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能够更具客观性与合法性,从而保障计算机用户的合法权益[2]。再者,还需要求相关操作人员删除陌生信息与邮件,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可擅自核实程序,对于外部消息来说,还应利用服务器中转,防止在网络环境中任意下载不良程序,从而真正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
2.2借助科技进行安全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各类新型技术的不断出现,为更好的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对相关科技的运用也愈发普遍,通过借助相关科技,实施安全管理,不但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质量,也有利于严格控制安全隐患的出现,从而提升用户计算机信息安全性,保障广大计算机用户的切身权益。一方面,应善于运用防火墙,防火墙是外部和内部网络二者之间的一项安全系统,根据其特征设置,能够允许通过数据,且防火墙自身的防护水平非常良好,也是不同网域之间的一项隔离技术。针对相关用户的设定,来明确阻止入侵的相关数据,以及能够允许通过的数据,运用防火墙还能够及时过滤掉网络环境中的各项不安全因素,以保护其安全性。另一方面,则为加密数据,加密技术为现阶段较为普遍的安全管理技术,其主要是运用加密设备,来加密相关信息,而后借助信息的传达作用在另一方接收,收到信息之后再利用相关软件来对其进行解密,这样即使不法分子窃取了用户信息,也不能运用这份信息,如此就能够有效保障计算机信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3]。除此之外,还可积极运用防病毒技术,防病毒技术自身所具备的优势非常多,其能够对病毒影响进行分类,有效防范病毒。以防病毒技术本身而言,其包含病毒清除、检测以及预防等诸多方面。先说病毒预防,其主要是运用相关手段,科学防范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感染与破坏,为一项动态技术。在防范病毒时,会先分类病毒,针对相似运动规律这种进程的存在,明显为病毒,需防范病毒。病毒技术主要有保护磁盘、保护引导区、读写控制、以及程序加密等。病毒检测一般是运用相应技术来判断病毒。较为典型的检测方式为:针对病毒的主要特征、传播形式以及文件长度等来进行检测分类。还有一种方式是运用某文件或数据段来检验与计算,之后存储检验和计算结果,在日后多加检查这一文件及数据段,若检查结果相较之前存在不同之处,那么这段文件及数据段就感染了病毒,受到了破坏[4]。以病毒清除来说,现阶段,很多清除的病毒均为研究与分析新病毒而发现的,并根据这一病毒,研究出最为适合的杀毒软件,这种软件普遍存在波动因素,同时因杀毒软件自身具备一定限制性,所以难以清除变种病毒[5]。
2.3制定健全网络安全协议
在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时,需制定健全的网络安全协议,如此才便于开展网络安全管理,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协议为建设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安全管理期间,可运用网络安全协议,来解决网络传输时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做到及时止损。在制定网络安全协议时,也需制定合理的运用制度,要求相关人员管理网络资源的访问,同时需强化相关人员掌握信息安全知识,让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更为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以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隔离 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1-0194-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潜在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尽管已经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软件来提升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但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自由开放、高度自治的环境,非常容易遭受各种不可预测的安全攻击,如数据丢失、数据库非法入侵、数据被篡改,进而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网络隔离技术是一种以访问控制为策略的技术思路,对提升网络安全具有显著的效果,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网络隔离技术的内容与发展
所谓网络隔离技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算机或网络在断开连接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也就是说,通过网络隔离技术既可以使两个网络实现物理上的隔离,又能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数据交换。网络隔离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将有害的网络安全威胁隔离开,以保障数据信息在可信网络内在进行安全交互。目前,一般的网络隔离技术都是以访问控制思想为策略,物理隔离为基础,并定义相关约束和规则来保障网络的安全强度。
目前,网络隔离技术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其一,完全隔离,该方法是对网络采用完全的物理隔离,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网络数据交互、资源共享、维护运营的成本;其二,硬件隔离,该方法通过在网络客户端添加硬件卡,并利用该卡来控制客户端来选择不同的网络接口,连接到不同的网络;其三,数据隔离,该方法的基本策略是利用转播系统分时复制文件的途径,但也存在访问速度缓慢等问题;其四,安全通道隔离,该方法是通过利用专用硬件、安全协议等方式来实现内外部网络的隔离,而且具有较高的数据交换、资源共享效率,并是未来网络隔离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2、网络隔离技术原理与关键点
网络隔离技术的核心是物理隔离,并通过专用硬件和安全协议来确保两个链路层断开的网络能够实现数据信息在可信网络环境中进行交互、共享。一般情况下,网络隔离技术主要包括内网处理单元、外网处理单元和专用隔离交换单元三部分内容,其中,网处理单元和外网处理单元都具备一个独立的网络接口和网络地址来分别对应连接内网和外网,而专用隔离交换单元则是通过硬件电路控制高速切换连接内网或外网。网络隔离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专用物理硬件和安全协议在内网和外网的之间架构起安全隔离网墙,使两个系统在空间上物理隔离,同时又能过滤数据交换过程中的病毒、恶意代码等信息,以保证数据信息在可信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交换、共享,同时还要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来确保用户获取所需数据信息。
网络隔离技术的关键点是如何有效控制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信息,即通过专用硬件和安全协议来完成内外网间的数据交换,以及利用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加密签名等安全机制来实现交换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所以如何尽量提高不同网络间数据交换速度,以及能够透明支持交互数据的安全性将是未来网络隔离技术发展的趋势。
3、当前主要的网络隔离技术方案综述
目前,下是已有隔离技术主要由如下几种类型:
(1)双机双网。双机双网隔离技术方案是指通过配置两台计算机来分别联接内网和外网环境,再利用移动存储设备来完成数据交互操作,然而这种技术方案会给后期系统维护带来诸多不便,同时还存在成本上升、占用资源等缺点,而且通常效率也无法达到用户的要求。
(2)双硬盘隔离。双硬盘隔离技术方案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在原有客户机上添加一块硬盘和隔离卡来实现内网和外网的物理隔离,并通过选择启动内网硬盘或外网硬盘来连接内网或外网网络。由于这种隔离技术方案需要多添加一块硬盘,所以对那些配置要求高的网络而言,就造成了成本浪费,同时频繁的关闭、启动硬盘容易造成硬盘的损坏。
(3)单硬盘隔离。单硬盘隔离技术方案的实现原理是从物理层上将客户端的单个硬盘分割为公共和安全分区,并分别安装两套系统来实现内网和外网的隔离,这样就可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但是也存在数据是否安全界定困难、不能同时访问内外两个网络等缺陷。
(4)集线器级隔离。集线器级隔离技术方案的一个主要特征在客户端只需使用一条网络线就可以部署内网和外网,然后通过远端切换器来选择连接内外双网,避免了客户端要用两条网络线来连接内外网络。
(5)服务器端隔离。服务器端隔离技术方案的关键内容是在物理上没有数据连通的内外网络下,如何快速分时地处理和传递数据信息,该方案主要是通过采用复杂的软硬件技术手段来在服务器端实现数据信息过滤和传输任务,以达到隔离内外网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隔离技术通过将内外网保持相当于物理隔离的隔离状态,保证了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同时也是目前确保网络安全的关键手段,对防范数据丢失、非法入侵、篡改数据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同时随着网络安全威胁因素日益复杂,隔离技术也要不断更新、改进来提升网络的安全强度。
参考文献
[1]贺文华,陈志刚.网络安全隔离GAP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08).
[2]王莹.网络隔离技术[J].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2003,24(3).
[3]方炜炜.网络安全与网络隔离GAP技术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07,23(08).
[4]田建学.浅谈网络隔离技术[J].无线互联科技,2011,(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08
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
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在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普及,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日常管理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已经成为了二十一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同时,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问题也开始受到广泛重视,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
1.1 狭义上的内涵。从狭义上来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及其网络信息资源不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威胁和损害,保护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资源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简而言之,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正常运行,避免被破坏、更改或泄漏。
1.2 广义上的内涵。广义上来说,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以及保密性,从而得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主要特征有:
(1)网络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首要特征是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即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是计算机网络能够积极、高效、持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而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首要目标和最基本特征。
(2)网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是指保护网络数据不被非法更改。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保护的另一内容是,要求数据信息在存储、传输的过程中不被非法修改、删除或丢失,保护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网络数据的可用性,是指网络用户的合法指令和访问能够得到积极回应的属性,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根本目的之一。
(4)网络数据的保密性,是指度网络用户的保密信息予以加密保护,防止被窃取和泄漏。
2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影响因素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在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上,网络用户通过网络信息浏览和应用,网络信息管理、以及同其他用户的交流等方式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目的。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所接触到的客体有计算机本身软硬件设备、内部网络用户、外部网络用户,因此可以总结出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因素可以分为计算机网络内部原因、人为的外部原因、及客观的意外因素等。
2.1 内部因素。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内部因素可以从计算机软硬件本身的漏洞和缺陷、管理人员管理漏洞、计算机用户自身失误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计算机软硬件的漏洞和缺陷造成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有:首先,计算机操作系统自身的自由性和可操作性,使访问者可以自由访问,并不留痕迹的进行无限复制或删除等操作,这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一大隐患;其次,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中的缺陷,不同行业对计算机软件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不可能有完美的软件系统,总有可能的缺陷和漏洞;同时,电磁泄漏、通信系统及通信协议、及数据库系统等存在的漏洞都可能造成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事故。
(2)管理人员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管理过程中,为便于管理和操作,往往会对计算机系统留“后门”,便于管理的同时也为网络安全留下了隐患。
(3)计算机用户对网络安全的保护意识不强,失误或有意泄漏相关信息,造成信息资源的泄漏或丢失,同时,访问非法网站,造成网络病毒的入侵,从而造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事故。
2.2 外部因素。造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外部因素,即人为的对网络安全的侵害和破坏,主要包括:
(1)黑客的入侵,黑客往往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缺陷有充分了解的专业人士,通过窃取身份验证信息或绕过计算机安全控件机制,非法侵入计算机网络,窃取信息。
(2)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计算机病毒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访问或信息接收等途径,植入计算机病毒,并通过信息传输中获取信息,或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窃取信息。计算机病毒因其更新速度快、具有强繁殖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等特性,使其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最大威胁。
2.3 自然因素或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
(1)温度、湿度、震动等因素的影响。温度、湿度、震动等都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但当下的计算机运行环境一般不会为此单独投入相应的防控设备,导致计算机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因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中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老化或意外破坏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可能影响因素,由于计算机硬件设备在日常管理中的不当管理,定期检查不及时等原因,计算机硬件设施意外损坏,造成计算机系统的中断。
3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降低因网络安全事故造成的破坏,是目前计算机安全的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以下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维护提出几点对策:
3.1 利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目前维护网络安全的必要和明智之选,作为网络安全的屏障,具有低成本,高防护性能的特点。在网络安全的维护中,应当坚持科学、适当的原则,选取最为适宜的防火墙技术,从网络建立坚固的过滤网,保障网络安全。
3.2 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的积极作用。建设一支具有较强专业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技能的管理队伍,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不断优化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准,从客观的硬件上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问题。
3.3 加强病毒防范。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警惕,不断完善和更新计算机的防毒能力。计算机病毒的更新速度之快,繁殖和传播能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大使计算机病毒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最大隐患,因而应当不断的更新计算机防毒系统,将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充分的结合起来,全面实现对计算机病毒的查杀和防范。
3.4 采用加密方式防止病毒入侵。加强对计算机数据的保护,实行信息加密策略,结合用户授权访问等措施,通过链路加密、断电加密、节点加密等多种方法,全面拦截信息盗取,防治数据的流失和泄漏。
3.5 做好备份,防止重要数据丢失。定期实施重要数据信息的备份,对一些因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因数据流失造成的损害。
3.6 加强安全防范宣传。加强对用户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防范意识宣传。对计算机网络的用户而言,应当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意识,提高警惕,同时文明操作,及时维护,避免因失误或疏忽造成的不必要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事故。
4 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了社会整体效益,加快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本身的难操作、高度自由性、及外部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的侵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问题已经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维护和防范已经势在必行。因此,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主要因素,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各个流程,各个方面出发,多管齐下,全面管理,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轸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探讨[J].才智,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