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组织调查报告

社会组织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组织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组织调查报告

社会组织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定位原则一是政治原则

在我国政治体制下,社会组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原则。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才能发挥其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这是社会组织政治和行政合法性的保障;二是法制原则。即社会组织参与的各种活动和行使的各项权力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不得有超越法律的权力,这也是社会管理本身的最低要求;三是合作互补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已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良性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社会组织作为政府的伙伴,在政府的组织下,与政府共同完成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因此双方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是共同目标实现的保障。

(二)定位取向

1.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定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视角下,社会治理的方式应该是实现以政府为引导、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即政府不再是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唯一主体,社会组织也将作为一个重要的主体在社会管理和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组织应明确自己在海事管理、海上安全服务提供等方面的主体身份定位,这样才能地激发自身在履行职能时的责任感、使命感。2.作为社会管理过程的定位社会组织参与海事调查不只是调查工作本身,还在行业内负责对船东、船员及其他相关方的管理,对海事调查后提出安全建议的落实,对保障海上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措施、技术的研究等工作,因此只要建立起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保障社会组织的健康运行,应能确保社会组织的这些管理职能的不间断的运行。3.作为社会监督系统的定位社会组织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独立力量,负有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职能,即对政府履行职责,如海事机构是否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向社会有效提供了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否按公平正义的原则履行了行政管理职责等,同时也对航运企业、船员是否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等进行监督。同时,社会组织也是被监督者,广大的船员、航运企业及海事部门也都在监督着社会组织的工作,因此社会组织要认清自身在社会监督系统中监督与被监督的定位。

二、社会组织在海事调查中发挥作用的方式

(一)将社会组织引入海事调查工作

1.设立海上事故安全调查机构以实现安全调查与行政调查的分离按照英、美的模式,海上事故的行政调查由海事机构实施,即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查事故当事方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存在的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和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若发现有其他重大违反法律的行为移交司法部门。在交通运输部内成立部直属机构——负责全国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工作的“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直属交通运输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平行设置。委员会实行理事会制,理事会由与海上安全、海洋环境保护相关利益方代表组成,包括海事机构、船级社、船东协会、船东互保协会、港口协会、船员服务行业协会、专业院校代表等人员。理事会通过引入这些与海上安全和航运发展相关的社会组织代表,实现社会组织对提供海上安全服务的参与,同时各相关方也能够通过理事会直接反应出本行业对海上安全服务的诉求,便于各方在政府的组织下通过协调达成共同的利益诉求,并通过共同的行动努力达到共同目标。为此,理事会的职责将包括:负责对全国海上安全调查工作进行规划、管理,批准《事故调查报告》,定期海上安全评估报告,向交通运输部部长提出加强海上安全的相关建议和措施,参与对相关海事管理方面的立法,对专职海事安全调查官进行评聘、考核等工作。2.实行统一管理的全国海上事故安全调查随着海上事故调查规则的实施,为了履约的需要我国已经开展了海上事故的安全调查工作,安全调查的管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管理部门统一负责,且只对境外水域发生的有关损害中国籍船舶和船员的事故进行调查并与事故发生地的调查机构开展联合调查。而在实现技术调查与行政调查分离后,应由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的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工作,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船舶发生的事故及中国籍船舶发生的事故均应报告至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委员会,即除对境外发生的与中国籍船舶和船员相关的事故开展安全调查外,对国内发生的事故按照事故的分类标准也应开展安全调查。同时,委员会建立国家海上事故数据库,负责管理接到的所有事故相关数据。委员会下设置的相关部门将根据接到的事故报告情况,决定是否开展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工作,并按需统一派遣相关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官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开展安全调查。通过此种集中式的海事调查的机构、体制设置,能够确保全国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工作具有统一标准。3.实施更加开放的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官管理制度改革现有海事调查官管理相关规定,借鉴海船船员考试评估员的管理模式,鼓励并培养院校、行业协会、船级社及其他海事相关社会组织内满足专业条件的人员通过培训、考试和评估取得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官资格并加入到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工作中来,从而实现在提高调查官队伍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的同时,通过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海事调查工作,储备行业内从事海上安全服务的人才,提高各相关行业的海上安全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同时,来自社会组织的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官的参与调查也有助于提高海上事故安全调查的公正性、客观性,提高海上事故安全调查的公信力。4.实现安全建议落实的制度化在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委员会关于理事会的职责中明确,理事会要在《事故调查报告》前进行批准,在这些过程中,如涉及理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行业的问题时,该行业组织或相关行业组织应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提出落实安全建议的措施和方法,并督促相关方进行整改、验证。另外,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委员会应将安全建议分别发被建议方,同时发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由其督促被建议方落实安全建议,并由海事管理机构(即海事局)负责对落实情况进行强制验证,从而实现对安全建议落实的制度化。

(二)与社会组织全面合作以获得技术支撑

1.委托社会组织进行相关技术跟踪和研究对国际海事相关公约、标准的跟踪,涉及到我国航运业及港口整体发展,同时通过对公约的跟踪、研究,提出适合我国航运经济发展的提案,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在国际海事领域的地位,从而确保与我国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相当的地位。多年来,国内的专业航海院校、船级社、船舶制造业及船东协会等组织为了自身的需要和发展,一直保持着在各自领域内对相关国际公约、规范和标准等的跟踪和研究,并形成了有效的体制和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这些相关公约、规范和标准的跟踪和研究工作,完全可以交由上述这些社会组织来进行,海事管理机构可以与社会组织建立起长期合作的框架协议,制定长期规划,做好周期性的财务预算,将相关的课题、研究及跟踪需求等委托社会组织开展长期的跟踪和研究,一方面通过获得社会组织的研究和跟踪成果,提高我国在海事管理和服务,以及专业技术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水平,逐渐缩小与发达海事国家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为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实现提供海事公共服务和产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委托社会组织进行海事调查官的专业培训将调查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交由专业院校来负责组织,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现有资源或者聘请其他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这项工作,而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对课程的设置、安排,师资的安排等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并按教学计划组织好考试和评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发挥专业院校、相关行业组织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弥补海事管理系统内部在专业技术方面培训的不足,为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官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帮助。3.与社会组织联合建立海上事故实验室英、美等发达海事国家都建有归属事故调查部门的事故实验室,调查官可以通过实验室方便提取VDR、AIS、GPS等数据,或者对现场提取的材料、物品、器材等进行相应的实验,取得相应数据,为寻找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提供有效的证据和手段。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政府可以有效利用专业院校的专业实验室,与其签订长期使用和建设的合作协议,由政府支付一定的资金,用于实验室的保持和运转,同时实验室对海事调查现场取得的证据进行分析和鉴定,提供专业的技术数据和结果。此种模式在目前我国的海事调查工作中也已经存在,如烟台的溢油反应中心、大连的危险品研究中心等都能提供专业的鉴定。但是,目前海事部门与这些社会组织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机制,没有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伙伴关系。因此,尽快形成政府提供资金、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提供技术成果的合作方式是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关键,通过在社会组织中根据其专业、设备等优势选择不同的实验室合作,建立起与海上安全事故调查相关的专业实验室,解决调查中对船型、气象、材料等客观因素的分析存在的困难,将大大提高调查的水平和效率,同时政府的投入也将为社会组织实验室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实现双方在发展上的共盈。4.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国际交流社会组织在国际交流中的灵活、广泛性是存在诸多客观因素限制的政府部门无法比拟的,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充分沟通和交流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海上安全调查委员会的海事调查体制模式下,作为理事会成员的社会组织代表可以利用非政府组织的身份更多地参与行业内的国际交流活动,即非官方的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交流能够使海上事故安全调查委员会能够获得更多的国际、国内信息,充分感知行业的国际发展动向和相关新技术的应用、新理论的冲击,通过交流也能够提高海事安全调查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对于提高海事安全调查技术水平、创新海事服务发展理念和宣传海事安全文化都将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三)通过立法保障社会组织的参与

社会组织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范文:

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

文化需求是社会人的一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时,其他方面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文化需求显得相当突出。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文化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由生存理性转变到社会理性,物质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需求,他们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样迫切。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农民文化消费能力不强;另外,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把农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单调。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休闲娱乐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觉、听广播等较为原始、低级的娱乐方式上。即使有的农民工开始接触网络等较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他们也大多把网络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聊天、看电影等),而没有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在信息传递、文化提升、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单调的文化生活致使他们在价值观上也呈现出保守、落后的特征,大大不利于其市民化进程。

2.新生代农民工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学好一门过硬的技术是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最强烈的愿望。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比传统农民工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即使有心摆脱出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个“坎”,就是求职过程中的技术门槛,他们普遍陷入一种“技术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升级,城市现在紧缺技术工人,但求职农民工80%没有任何技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要求。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意识,但由于学习成本较高以及收益的不稳定性,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却还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认识上的误区。

3.新生代农民工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传统农民工文化水平有显著提高,但是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却远远低于城市从业人员,这种差距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从根本上适应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要想顺利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必须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与之相匹配,他们的实践需要决定了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另外,许多农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带来的困惑和失望,有些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希望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原因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学习欲望强烈。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基本上是初中以上,还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些接受过中专或高技类课程培训,知识面、信息来源比较广。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热情较高,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他们不仅仅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对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对知识的渴望使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文化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

2.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度较高,土地意识淡化。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性变化和技能素质提升,加上农地制度变迁使得他们新生代农民工的乡土社会认同在减弱,他们大多数人往往直接从学校进入外出务工行列,有的还是在城里跟着打工父母成长起来的,对于现代产业规律的熟悉程度远高于传统农业。同时,他们极力谋求对城市社会的认同,在经历了城市生活及文化氛围的熏陶之后,更感觉到城乡社会的差距,从而表现出对城市社会更强烈的向往。他们不管各种制度性的障碍仍然存在,转变就业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对文明生活的追求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双重制度和限制政策提出了挑战。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期望值较高,立足长远发展。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更多的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谋求发展。他们有较强的拼搏意识和进取精神,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挣钱来改善家庭生活,而是要求有所发展。他们更看重个人的能力和机会,相信只要通过个人努力拼搏就能获得成功。在争取待遇、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上,这一代农民工要求更加直接。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刻苦学习专业技术,以提高就业的竞争能力。他们把务工当做学习、提高、适应的过程,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从农民到工人到更高社会层次的生存方式与人生道路的转变。这要求政府和社会必须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渴求,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对策建议1.多方推进,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城市居民差异不大,但在精神上,他们仍独自结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和城市文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共同努力。

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导者,要把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职能。

二是企业要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农民工的需要层次,增加文化活动设施,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要组织农民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工的参与热情。

三是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社区、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经常为农民工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2.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获取资源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认同状况和社会融入能力。

一是要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比较年轻、受教育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等特点,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使他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通过多层次教育体系来引导和组织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既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新型劳动者。

社会组织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的内容按照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的准备与设计,包括社会调查概述、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的实施,包括社会调查的四种不同类型和资料搜集的四种不同方法,即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第三部分资料的整理分析,包括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调查工作总结,包括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的撰写特点与要求、调研工作的总结与评估等。以上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体现了社会调查工作的完整过程,体现了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的递进发展过程。《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遵循社会调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境的工作任务设置。如果只是掌握了每个阶段的工作技能,而不懂得面对不同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方法,这就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工作需求。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解构需要在了解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解构工作步骤,明确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客观要求,由此来确定具体的理论知识章节和实践项目。

根据对社区的市场需求调研,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核心岗位确定为:社区工作站专干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工作站专干主要面向社区居民提供计生、综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社区组织社工主要面向社区老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每一个岗位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而需要运用到社会调查方法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三项:社区成员信息采集、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

第一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成员信息采集。它是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居民信息、单位信息、门店信息、党员信息和民政对象等信息的采集,其中具体的任务包括调查摸底、编制不同成员对象的信息采集表、对社区成员开展普查及信息的录入等,主要涉及社会调查的概述、社会测量的内涵与特点、普查的特点与要求等相关知识。

第二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它是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居民为本的重要体现,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样本和调查方法的选择等。主要涉及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个案研究与典型研究的特点、访谈的设计与操作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第三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它是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的重要途径,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问卷的准备、设计与实施等。主要涉及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问卷的设计与运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整理审核与统计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报告的撰写等。从以上工作任务可以看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设计的解构与内容的重构经历两个重要阶段:首先,将社区典型调查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模块化的子任务,可以依据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等要素对其进行解构。其次,将子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章节。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子任务工作过程的步骤与课程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

二、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1.建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区合作的新型关系,搭建课程实践的平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应与街道、社区签订正式实习协议,安排该专业学生到社区开展专业实习和课程实践。就《社会调查方法》而言,学生作为方案设计者、调查员、数据录入员、资料分析员和报告撰写者,可以帮助社区完成各项调查工作任务。一方面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任务当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社区调查工作能有效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提升社区工作实效。

2.采取小组式学习法,提升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首先,根据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数量和类别,将班级成员进行合理分组,每组3~5人,分组时考虑小组成员性别、个性、能力等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搭配。其次,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公布的社区调查工作任务教学计划及相关资料,主动选择适合的调查任务,并制订调查任务实施方案。再次,为了避免在小组式学习的过程中组长包办所有工作任务或者有些队员坐收渔翁之利、置身事外,教师可以将小组内部成员的身份和职责轮流定为主访员、次访员、记录员、观察员等,并加强协调、监控,确保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3.采取联合督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协调、推动和评估。为保证课程实践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使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质量得到切实提升,需要大力加强实践督导工作。而传统的实践督导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学院督导和社区督导。笔者认为,由社区专业与社区行业共同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督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督导形式。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将课程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将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进行整合。学院督导实行“项目督导”,主要负责联合实践项目的规划、联络、协调、过程监督与总结评估;社区督导则负责“职责督导”,主要负责学生在实践期间的工作安排、社区环境适应、社区调查的程序指导与调查实效鉴定。

4.引入能力本位考核办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可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过程表现给予全面、综合的评价;其次,评估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质量要高,调查报告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符合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特点;再次,组织小组展示和答辩,每个小组成员按工作任务进行总结陈述,把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心得体会和自我评价等与大家分享,再由教师与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给予互评。

三、总结

社会组织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3月16日,随着“好社会,亲青汇;粤志愿,粤幸福”的响亮口号,130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骨干用灿烂的微笑、整齐的志愿礼共同开启了2012年首期全省志愿者骨干训练营。

本期训练营培训的主体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和活力的全省各地志愿者自组织骨干和民间志愿者组织骨干。当天,志愿者骨干开展了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团省委书记、省青联主席、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曾颖如表示:“团省委联合省民政厅、省文明办共同启动全省志愿者骨干培养工程,训练营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训练营除了提升志愿者骨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志愿者组织的自主运作和发展能力,重点增加了辅导民间志愿者组织登记注册成立‘民办非企’的培训课程,旨在对符合条件的民间志愿者组织进行一对一的孵化培育,帮助他们在发展中早日摆脱‘没有户口’的尴尬,成为能够在社会建设中承接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力度,年内至少举办3期训练营、培训500名志愿者骨干、培育孵化100个志愿者组织,为社会建设储备骨干人才和精英队伍。”

“项目如何策划、资金如何筹集、组织如何注册登记、团队如何管理运营等等,我这次可是带着问题来参加这个训练营的,能与全省这么多同行精英一起交流学习,相信我一定能够消除疑惑,找到满意的答案。”来自清远市的魅力连南网志愿服务队莫继雄满怀信心地说。

培训期间,主办单位邀请了志愿服务和社会建设领域专家学者、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学员开设志愿服务的策划与运作、社会志愿者组织的登记注册与规范管理、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方式方法等热门课程,并通过组织开展户外拓展、案例分享、交流展示等集体活动,为志愿者组织之间、志愿者骨干与公益达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合作牵线搭桥。

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王世国为大家介绍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性质特点、发展现状以及管理规范,还就即将出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草案》作了简要介绍。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就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和运作、志愿者组织的自我完善与营员们进行了交流。刚刚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并拿到“户口本”的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李森除了给大家讲授注册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外,还跟营员们分享了志愿者管理经验和自己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总监廖焕标也就海珠区“青年地带”服务经验与营员们一起分享。

除了为社会组织骨干提供技能培训外,为充分发挥共青团枢纽作用,更好地培育、凝聚、服务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最近团省委成立了“亲青汇”广东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成立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广东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智库,筹集了来自基金会和省青联委员捐赠的首批培育发展基金515万元,对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业务指导的同时,为他们的优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长期跟踪帮扶,帮助他们逐步走向成熟,真正成为一个自我发展、健康成长、不断壮大的新型社会组织。

从“一轮红日”到“满天星光”

志愿服务研究领域专家、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谭建光教授应邀为训练营的志愿者骨干授课,他是中国志愿服务理论研究的拓荒者与推动者之一,曾出版《中国志愿服务指南》、《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中国志愿者:第三种力量在行动》等专著、调查报告。他就民间志愿组织的兴起与发展潜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支持民间志愿组织的发育能够扩大社会参与的空间,对于社会建设的多元化、激活公民社会活力都是一个动力。他提到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而参与志愿服务就是公众参与社会比较容易入手的方式。志愿者作为第三种力量,能协调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政府与民间通过志愿服务容易沟通、达成共识,减少对立情绪。社会管理重视和强调公民自我管理,参与志愿服务恰好能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谭教授提到了志愿服务与慈善活动的区别,慈善偏重于捐助,而志愿服务强调亲身参与,这个过程就是对公民素养的锻炼和提升。

今年3月,媒体对于学雷锋的宣传力度比往年都大。谭教授认为雷锋精神蕴含了永恒的人性善的一面,所以能够超越时代而经久不衰,虽然不同的时代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各有侧重,从好战士、大好人到好公民,雷锋精神逐渐与志愿者文化交汇融合,焕发出新的光辉。对于志愿者行动能否缓解现在弥漫社会的道德焦虑,谭教授冷静地指出,志愿者作为一种软力量,更多是在长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促进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改善。今天这个时代,人性最坏的和最好的方面都在呈现出来,小悦悦事件和可爱的志愿者就是鲜明的对比。

志愿服务重在行动,谭教授在当天的讲座中,倡导通过“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来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做好事也要有能力做、做出好的效果,不能总是扫大街、表演节目、看老人老三样,有创意的志愿服务才能做得持久。志愿服务要专业化、规范化,与社工合作就是很有效的方式,通过社工的专业的传帮带,志愿服务就会上一个档次。

他看好广东民间志愿组织发展的前景,形容北京的志愿服务是“一轮红日”,即完全由政府主导;上海的志愿服务有所创新,可以称为“银河彩练”;而广东民间志愿组织兴起,更趋多元、灵活,可以用“满天星光”来形容。

优中选优的项目策划比赛

训练营营员分组举行了志愿服务项目策划比赛,第12组的“爱心家园信息平台”、第1组的“回归童真”、第6组的“青春与夕阳相伴”是获得前三名的项目。

“爱心家园信息平台”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实现爱心结对,在有爱心的企业、市民与有需要的弱势群体之间牵线搭桥,有助破解志愿服务供需矛盾,提高志愿服务的成效,凝聚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志愿公益事业。

由于独生子女、单亲家庭、新移民现象增多,越来越多少年儿童的心理容易受到困扰,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回归童真”就是关心社区儿童心理健康的项目,通过“小小故事会”、“游戏王国”、“亲亲大自然”、“天伦之乐”系列活动,致力于让社区儿童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青春与夕阳相伴”是一项社区老人关爱计划,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社会,乡村老人相对缺乏城市那样的条件来享受晚年,该计划旨在将城市老人带入乡村,让他们成为志愿者,为更需要关怀的老人带去温暖,老人更容易理解、体贴老人。

社会组织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它是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一起来,实现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校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学校通过各种活动使全校师生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活动内容

1.考察探究活动

2.社会服务活动

3.设计制作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

4.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

三、活动形式

1、师生互动合作 ,主要通过双向互动、情意交流合作参与。

2、学生自主探究。

四、活动开展

1.考察探究。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2.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

3.设计制作。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4.职业体验。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5.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6.各班积极开展自办手抄报宣传栏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宣传。

7.各班自选主题活动并将活动情况上报学校。

8.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方式有:活动报告、调查报告、调查表、实物标本、图画、摄影、活动日记、活动记录、手抄报和展板等多种形式。

五、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各年级推出一节研究课,进行交流。

5、12月: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六、活动总结

每学期末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专项总结。对成功的经验积极推广,对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路子,并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