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技术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技术 安全策略 防范技术
0 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经济与文化带来巨大的推动和冲击,尤其近十几年来,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随着我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的需求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且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事故的数量,以及其造成的损失也在成倍地增长,病毒、黑客、网络犯罪等给我们的信息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长期的探索和规划。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与现状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组成
(1)网络实体安全,网络实体安全,如计算机的物理条件、物理环境及设施的安全标准,计算机硬件、附属设备及网络传输线路的安装及配置等;(2)软件安全:如保护网络系统不被非法侵入,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不被非法复制、篡改、不受病毒的侵害等;(3)数据安全:如保护网络信息的数据安全,不被非法存取,保护其完整、一致等;(4)网络安全管理:如运行时突发事件的安全处理等,包括采取计算机安全技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审计,进行风险分析等内容。
1.3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需要持续更新和提高的领域。目前黑客的攻击方法已超过了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而且许多攻击都是致命的。在Internet网络上,因互联网本身没有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每当有一种新的攻击手段产生,就能在一周内传遍全世界。这些攻击手段利用网络和系统漏洞进行攻击从而造成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瘫痪。
2 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对策
2.1 网络安全的审计和跟踪技术
审计和跟踪这种机制一般情况下并不干涉和直接影响主业务流程,而是通过对主业务进行记录、检查、监控等来完成以审计、完整性等要求为主的安全功能。审计和跟踪所包括的典型技术有:入侵检测系统(IDS)、漏洞扫描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等。我们以IDS为例,IDS是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能够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2.2 完善技术管理措施
2.2.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2.2网络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
2.2.3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备份是恢复数据库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证方法。恢复是在意外发生后利用备份来恢复数据的操作。有三种主要备份策略: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增量备份。
2.2.4应用密码技术
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
2.2.5切断传播途径
对被感染的硬盘和计算机进行彻底杀毒处理,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和程序,不随意下载网络可疑信息。
2.2.6研发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统
研发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统,不给病毒得以滋生的温床才能更安全。
2.2运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目前最为流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构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子网环境。防火墙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对两个网络之间的访问策略进行控制,限制被保护的网络与互联网络之间,或者与其他网络之间进行的信息存取、传递操作。它具有以下特性:所有的从内部到外部或从外部到内部的通信都必须经过它;只有内部访问策略授权的通信才允许通过;系统本身具有高可靠性。不仅如此,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监视点,它还可以记录所有通过它的访问,并提供统计数据,提供预警和审计功能。
2.3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就是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从而隐藏信息内容,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信息的真实内容的一种技术手段。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数据加密技术按作用不同可分为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的管理技术。
2.4网络病毒的防范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网络一般是内部局域网,就需要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如果与互联网相连,就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加强上网计算机的安全。
2.5 提高网络工作人员的素质,强化网络安全责任
为了强化网络安全的责任,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提高网络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要结合数据、软件、硬件等网络系统各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责任心,并通过相关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要加以重视,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由于网络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网络安全技术还有待提高和发展。
3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信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网络系统依赖的程度增大,对网络系统的破坏造成的损失和混乱就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这使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的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安全学科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现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因此,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防范,对于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赵锦域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对策《教育信息化》 2004 第9期
[2]彭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探讨《现代电子技术》 2002 第6期
作者简介:冷海涛(1983.10-),男,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石油石化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关键词: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树;语义相似度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809-02
Research on Method of Semantic Similarity Based on Concept Semantic Tree
HAN Xin, QIN Fan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has been widely used, but it is still a difficult thing to be accurate in the specific field of searching. This paper provides a semantic similarity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oncept semantic tree, considering the concept of the semantic relations, hierarchies, and inheritance and other factors, as much as possible to improve retrieval efficiency in specific areas of information, and at final,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by experiment.
Key words: semantic retrieval; concept semantic tree; semantic similarity
传统的信息检索都是基于关键词查询的,因此在检索时可能会出现一堆用户并不真正需要的信息,导致查询结果的准确率很低,查全率也不令人满意,会出现“表达差异”,“词汇孤岛”等问题。语义检索就是把信息检索从传统的基于关键词层面提高到基于语义的层面,从语义方面着手,分析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语义来组织、存储和获取信息,信息和语义的结合,使信息变成计算机可识别的知识,从而系统能识别出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提高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1 语义相似度
语义相似度是对语义相似性的定量表示,语义相似度计算是信息检索、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领域的基本问题。在信息检索中,语义相似度能够更多的反映文本概念是否符合用户的查询要求,相似度越高,说明文本内容与用户的查询请求越接近。
刘群、李素建[1]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提出语义相似度就是两个不同上下文本中的本体概念,在不改变文本的句法及语义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互相替换的程度。如果位于不同上下文本中的两个概念词语在不改变文本的句法及语义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互相替换的可能性越大,则说明二者的相似度就越高,否则相似度就越低。
当两个语义概念元素x,y相似时,用sim(x, y)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度,形式上,相似度计算满足[2]:
1)相似度的值为[0,1]区间中的一个实数,即sim(x, y)∈[0,1];
2)如果两个对象是完全相似的,则相似度为1,即sim(x, y) = 1 当且仅当x = y;
3)如果两个对象没有任何共同特征,那么相似度为0 ,即sim(x, y) = 0;
4)相似关系是对称的,即sim(x, y) = sim(y, x)。
2 概念语义树
使用层次化的树状结构来描述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语义化的概念树为检索算法提供语义基础,在检索过程中不同的概念之间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因此需要处理概念树中祖孙节点、兄弟节点等不同类型的关系,我们考虑用概念间的相似度对其进行描述和量化,以提高检索的准确率为了计算概念相似度,作如下定义[3-4]:
定义1:在本体概念的树状层次结构中,如果概念A和概念B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A是B的祖先,则称A和B为同支概念。概念A称为A和B的最近根概念,记为R(A,B),而A、B之间的距离dist(A,B)=dep(B)-dep(A),其中depth(C)为概念C在层次结构中的深度。如图1(a)所示。
定义2:在本体概念的树状层次结构中,如果概念A和概念B之间存在如下这样的关系:A不是B的祖先并且B也不是A的祖先,则称A和B为异支概念。如果概念R是A和B最近的共同祖先,并且是符合此条件的所有节点中距离概念树的根节点最远的一个,则称R为A和B的最近根概念,记为R(A,B),且A、B之间的距离为dist(A,B)=dist(B,R)+dist(A,R),如图1(b)所示。
定义3:概念C 称为概念A 和B 的语义相关概念,当且仅当概念C 满足如下的条件:当A, B 为同支概念时,C 在以A 为根的子树中且不在以B 为根的子树中;当A,B 为异支概念时,C 在以R 为根的子树中且不在以A 或B 为根的子树中。
在计算语义相似度时,A和B各自的子概念数以及它们的语义相关概念数对相似度计算结果也有影响, 当A,B为同支概念时,A的子概念由B的子概念和A,B的语义相关概念组成,前者所占的比重越大,则概念A,B的语义相似度越大;当A,B为异支概念时,R的子概念由A 的子概念、B 的子概念以及A,B 的语义相关概念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的比重越大,则A,B 的语义相似度越大。
1)当A,B为同支概念时,A与B之间的语义关系为:
式中,m表示概念B的子概念数,n表示概念A的子概念数。
2)当A,B为异支概念时,A与B之间的语义关系为:
式中,m表示概念B的子概念数,n表示概念A的子概念数,X表示A与B最近根概念的子概念数。
定义4:两个概念之间的语义距离,是指在语义树中连接这两个概念的最短路径的长度。语言学研究认为,两个概念的语义距离越大,其相似度越低;反之,两个概念的语义距离越小,其相似度越大,两者之间可以建立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特别地当两个概念之间语义距离为0 时,其相似度为1;当两个概念之间的语义距离为无穷大时,其相似度为0。两个概念之间的语义距离表达式为:
式中,distant(A,B)表示概念A与B之间的语义距离,weighti表示连接A,B的最短路径上第i 条边的权值。
定义5:概念的深度是指该概念与语义树根的最短路径中所包括的边数。因为在语义树中,每一层的概念都是对上一层概念的细化,由此可见,在语义距离相同的前提下,两个概念的深度和越大,概念之间的相似度越大;两个节概念的深度差越小;概念之间的相似度越大。概念深度的表达式为:
式中,depth(A)表示概念A的深度,n表示概念A与语义树根之间的最短路径中所包括的边数。
3 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
考虑概念语义树中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继承关系及语义关系,我们提出下面这个关于语义相似度的就算方法:
其中:Level(A,B)表示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对相似度的影响;
Distant(A,B)表示概念之间的语义距离对相似度的影响;
Depth(A,B)表示概念之间的深度对相似度的影响。
但对概念语义树中层次结构分以下这两种情况考虑:
1)当A,B为同支概念时,A与B的语义相似度为:
2)当A,B为异支概念时,A与B的语义相似度为:
α,β,γ为调节因子,且α+β+γ=1.
4 实验结果
选取如图2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计算语义相似度。
选参数α=0.6,β=0.3,γ=0.1,可得到“计算机”与其余各节点之间的语义相似度为:
参考文献:
[1] 刘群,李素建.基于《知网》的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J].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2002,7(2):59-76.
[2] 李玲.面向流程诊断的企业知识相似度匹配工具研究与开发[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 王进,陈恩红,施德明,等.一种基于语义相似度的信息检索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6(6):2-6.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 目的 研究复合膳食纤维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健康雌性Wister大鼠,通过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复合法建立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A组(单纯模型组)、B组(能全素组)、C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可溶与不可溶之比为1∶2)、D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可溶与不可溶之比为2∶1)。分别于建模后1、3、7 d随机取各组3、3、4只大鼠的回肠组织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浆D-乳酸的表达,取门静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的表达。另设正常对照组,同法于第7天取样进行检测。 结果 建模后各组大鼠的肠黏膜组织结构均有损伤,对照组无损伤;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建模后1 d四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浆D-乳酸:F = 0.579,P = 0.633;内毒素:F = 0.108,P = 0.955);3、7 d四组组间比较,差异均高度有统计学意义(血浆D-乳酸3 d:F = 39.622,P < 0.001,7 d:F = 203.834,P < 0.001;内毒素3 d:F = 95.863,P < 0.001,7 d:F = 2742.321,P < 0.001),且3、7 d各时相B、C、D组大鼠血浆D-乳酸表达和内毒素表达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7 d 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 d D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复合膳食纤维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复合膳食纤维;门静脉高压;肠黏膜屏障;D-乳酸;内毒素
[中图分类号] R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c)-0026-04
Detection of D-lactic acid and endotoxin and effect of dietary fiber complex on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n ra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QIAO Xiaodong1 WU Hua2
1.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01, China; 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dietary fiber complex (DFC) on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n ra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healthy female Wister ra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which were established by CCl4 olive oil complex metho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A (simple model group), group B (the rats were fed with Nutrison), group C (the rats were fed with Nutrison and DFC, SDF∶IDF=1∶2), group D (the rats were fed with Nutrison and DFC, SDF∶IDF=2∶1). At 1, 3, 7 d after modeling, 3, 3, 4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leum tissue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ight microscope.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or D-lactic acid content and endotoxin content.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sampled at 7 d as the tested group. Result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intestinal mucosa of rats in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damage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 damage. The levels of D-lactic acid and endotoxin in the bloo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At 1 d after modeling,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ested groups (plasma D-lactate: F = 0.579, P = 0.633; endotoxin: F = 0.108, P = 0.955). At 3 d and 7 d, the differences in tested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asma D-lactate 3 d: F = 39.622, P < 0.001, 7 d: F = 203.834, P < 0.001; endotoxin 3 d: F = 95.863, P < 0.001, 7 d: F = 2742.321, P < 0.001). Compared with group A,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D-lactic acid and endotoxin in the group B, C and D in 3, 7 d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the level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B,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in the group C and D in 3, 7 d (P < 0.05). Compared with group C, the difference were significant in the group D in 7 d (P < 0.05). Conclusion DFC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gut barrier in ra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Key words] Dietary fiber complex; Portal hypertension;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D-lactic acid; Endotoxin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血循环障碍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其中门静脉高压性肠病[1]是其与肠道密切相关的临床表现之一。然而胃肠道又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储存器官[2],肠屏蔽功能受损后引发的肠道菌群易位是其继发感染及脓毒症的主要原因[3]。因此如何进行肠屏蔽功能的检测和保护将成为研究的重点。有研究证明,复合膳食纤维在保持肠道形态结构、改善肠道黏膜功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4]。本研究利用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通过对模型大鼠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表达的测定,探寻复合膳食纤维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65只,体重180~200 g,由山西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能全素(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产品批号:121004)购自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复合膳食纤维(可溶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购自无锡华瑞制药有限公司。D-乳酸试剂盒购自BioAssay Systems公司。鲎试剂盒(Ⅱ)购自上海伊华临床医学科技公司。
1.2 方法
1.2.1 模型建立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65只经0.35 g/L苯巴比妥溶液诱导1周后,随机抽取5只大鼠设为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为实验组。实验组大鼠采用50%的CCl4橄榄油复合法建立门静脉高压模型:以0.4 mL/100 g的剂量经背部皮下注射50%的CCl4橄榄油溶液,每周2次,持续4周;之后按0.5 mL/100 g剂量同法注射,每周2次,持续4周,共8周。第10周随机抽取2只大鼠行门静脉压力测定及肝组织活检。建模成功并存活的大鼠共40只。对照组大鼠以同法注射生理盐水。
1.2.2 动物分组 将40只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各10只,各组按125 mL/(kg·d)剂量分四次(8 h 1次)给予不同的肠内营养制剂。A组给予生理盐水;B组给予不含膳食纤维的能全素;C组给予能全素+复合膳食纤维20 g/L(可溶与不可溶之比为1∶2);D组给予能全素+复合膳食纤维20 g/L(可溶与不可溶之比为2∶1)。对照组行正常饲养,各组大鼠饲养期间自由饮水。
1.3 检测指标
实验组4组大鼠分别于饲养的第1、3、7天中相同的时间点随机抽取3、3、4只大鼠行麻醉后开腹,使用采血针穿刺门静脉取全血2 mL置于肝素抗凝管内,低温离心后,吸取上清液,于-20℃保存;门静脉取血后,行腹主动脉穿刺,用加有肝素的试管留取血4~5 mL,低温离心后,吸取上清液1 mL,于-20℃保存;在距盲肠10~12 cm处剪取2 cm末端回肠组织,在10%的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48 h,石蜡包埋留作标本。对照组大鼠于饲养的第7天以同法取血及组织标本。取材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相应大鼠。
1.3.1 病理形态学观察 每只大鼠的石蜡标本,以4 μm厚度垂直切片,经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回肠黏膜上皮细胞结构。
1.3.2 D-乳酸含量测定 采用改良的酶学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D-乳酸活性[5]。
1.3.3 血浆内毒素测定 采用鲎试剂偶氮显色法测定内毒素浓度,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形态学观察
实验组大鼠各时相回肠黏膜均出现明显的黏膜萎缩,绒毛萎缩变短,黏膜固有层水肿,腺体排列稀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部分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及出血显著。对照组回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实验组中各时相B、C、D组均较A组肠黏膜的损伤轻,其中B组在7 d时较同时相的A组回肠黏膜的损伤有所改善,C、D组在3 d和7 d较同时相的B组回肠黏膜的损伤有所改善但未能完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2.2 各组血浆D-乳酸表达及含量
实验组四组大鼠血浆D-乳酸表达在建模后各时相与对照组[(2.13±0.39)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方向基本一致。建模后1 d四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7 d四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且3、7 d各时相B、C、D组大鼠血浆D-乳酸表达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7 d各时相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相D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血浆D-乳酸测定结果(mg/L,x±s)
注:与A组比较,*P < 0.05;与B组比较,#P < 0.05;与C组比较,&P < 0.05
2.3 各组血浆内毒素表达及含量
实验组四组大鼠血浆内毒素表达在建模后各时相与对照组[(0.21±0.02)E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建模后1 d四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7 d四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且3、7 d各时相B、C、D组大鼠血浆内毒素表达分别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7 d各时相C、D组分别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相D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测定结果(EU/mL,x±s)
注:与A组比较,*P < 0.05;与B组比较,#P < 0.05;与C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肠黏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及免疫屏障组成[6-8]。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在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营养不良及应激性损伤等原因下,均可引起肠黏膜损伤、萎缩、通透性增加、菌群失调等表现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屏障功能障碍可导致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性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9]。
本研究通过对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回肠黏膜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指标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实验组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回肠黏膜有明显的萎缩,绒毛萎缩变短,黏膜固有层水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部分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及出血显著。而对照组回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提示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②实验组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建立门静脉高压模型后大鼠肠黏膜明显受损,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当肠道发生急性缺血等损伤致肠黏膜绒毛顶端上皮脱落,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时,肠道中细菌产生大量D-乳酸通过受损黏膜入血,使血浆D-乳酸水平升高,故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可及时反映肠黏膜损害程度和通透性变化[10]。正常情况下机体肠腔内含有大量细菌和内毒素,当肠屏障功能障碍时,内毒素通过肠黏膜,进入血循环,形成内毒素血症,因此监控外周血中的内毒素水平,成为了解肠屏障功能的重要手段[11]。
肠内营养在防止肠黏膜萎缩、维护肠黏膜机械及免疫屏障、防止细菌易位的发生其重要作用[12]。膳食纤维是植物中的可食用部分或类似的碳水化合物,虽然不能在小肠内被降解,但可以在结肠内被细菌酵解[13]。膳食纤维又可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类。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植物细胞壁的纤维成分,在肠道内可吸收水分、有害菌群和毒素,还可以增加肠道的蠕动[14]。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进入结肠后能被盲肠和结肠内的厌氧菌分解成为短链脂肪酸,能直接供给结肠黏膜细胞75%以上的能量[15]。本研究中加复合膳食纤维的C、D组较未加复合膳食纤维的A、B组肠黏膜损伤明显有所改善,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的表达呈显著下降趋势。结果显示,复合膳食纤维对门静脉高压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De Palma GD, Rega M, Masone S, et al. Mucosal abnormalities of the small bowel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acapsule endoscopy study [J]. Gastrointest Endosc,2005,62:529-534.
[2] 黎鳌.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11.
[3] 黎介寿.肠衰竭-概念、营养支持与肠黏膜屏障维护[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2):65-67.
[4] 陈德国,武华.复合膳食纤维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3,10(4):34-38.
[5] Brandt RB, Siegel SA, Waters MG, et al. Spectrophotom etric assay for D(-)-lactate in plasma [J]. Anal Biochem,1980,102:39-46.
[6] Baumagart DC, Dignass AU.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J].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02,5(6):685-694.
[7] Macfie J. Enteral versus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signigicance of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gut barrier function [J]. Nutrition,2002,16:606-611.
[8] 牛海静,王邦茂.肠粘膜屏障与功能[J].解剖与临床,2007,(2):138-140.
[9] Ding LA, Li JS, Li YS, et al. Intestinal barrier damage caused by trauma and lipopolysaccharide [J]. World Gastroenterol,2010,10(16):2373-2378.
[10] 李石玖,马恩陵,廉东波,等.实时定量PCR检测外科发热患者静脉血中人肠杆菌DNA的方法[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14(2):70-76.
[11] 朱敏,周冰.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J].健康大视野,2012,20(7):28-30.
[12] Uchida K, Kado S, Onoue M,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e of mucus and crypt multiplicity in aberrant crypt foci in the rat colon [J]. Jpn J Cancer Res,1997,88(9):807-814.
[13] 谢洁,周剑新.膳食纤维及其发展前景[J].食品安全与健康,2008,(7):136-137.
[14] 蔡炯,许进.肠道菌群与膳食纤维[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9(1):52.
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程,不仅记录着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的轨迹,而且反映着企业经营管理和产品开发信息化的进程。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环节、功能及运作的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一、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企业管理;阶段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
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环节、功能及运作的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1 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2 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3 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4 结语
综上可见,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概念的发展演变,体现着管理信息和科技信息、现行信息和历史信息、动态信息和固态信息的高度集合。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技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管理问题的迫切需要,将使得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各类作业过程成为必然与可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