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讲解、上机实践教学以及校外实习三个部分。但是现在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强,与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存在着差距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时刻关注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的改变,顺应需要,及时对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为目标。
(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
1.教师和技术人员缺乏。随着中职的不断扩招,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师的数量难以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由于中职的待遇不高,优秀的教师和高技术人员流失比较严重,直接影响学校的课程设置,致使一些课程开设的较为匆忙,并使学生对于知识未能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学生的学习,妨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实习机会少。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特点大幅度增加学生实习需求,而中职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使学生实习不充分或者实习质量很差,直接导致学生在未来的毕业求职中的竞争力大幅度降低。
二、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
1.立足实际,与时俱进
在中职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实际,与时俱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要立足于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加大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紧跟时代的步伐,实时更新,与时俱进,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
2.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教师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中职要扩大师资力量,提高薪资待遇,留住人才,建设自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了解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教师进行讲座,适应中职、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3.增加投资,更新设备
中职实践教学相关的仪器设备要求较高。而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仪器设备老化、过时,与用人单位实际应用的设备存在差距,很多学生毕业后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适应甚至是重新学习,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中职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经验,加大投资力度,更新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仪器设备,淘汰老旧设备,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积极维护实践设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精准。
4.针对学生的层次不同合理的开展教育
对于中职类院校来说,学生的层次不同是不可避免的,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教学必然会造成教学中的问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类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首先,在入学时针对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模拟测试,将计算机基础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个计算机课堂当中,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更有针对性。其次,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班级的调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的进度。除此之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对于基础薄弱或者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了解方面,而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多的侧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练习。
三、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集实践性、专业性、创新性为一体的专业,而中职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践教学也要符合其实践性、专业性、创新性的特点,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培养人才的具体方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使其符合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为社会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依赖性不断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种发展的反衬之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却显得跟不上步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应用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相应的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需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发展非常快的学科,尤其是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之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对学科前沿技术进行关注,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这些前沿知识,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增长。但是,我们现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没有根据社会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更新,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也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可。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应用能力要求非常高,因为只有从业人员具备了相关的应用能力,才能够切实承担各种工作任务,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但是,很多学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理论素质的提升,而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使得学生难以快速地融入到岗位工作当中。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良好教学方法能够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科学,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影响下,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差、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低,因而教学质量较为低下,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计算机科学与计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1.及时更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
首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前沿内容予以不断地关注,然后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新,将学科前沿知识融进来,既能够让学生明白学科发展方向,又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提升其专业知识的新鲜程度,避免被社会淘汰。其次,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知识,另一部分为学科前沿知识,基础知识为固定的教材,学科前沿知识则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而随时更新,促进教材内容的时新性。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加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实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理论课程之后开展实践,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其次,让学生进入到相关的企业中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学习,促进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3.改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开展教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做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应用能力的提升。其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来促进教学过程的进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兴趣提升的前提下实现应用能力的发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因此,我们需要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出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璐,赵琳,吴进保.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计算机的教学是我们急需面对的一个问题。但是,现在大部分的高校还是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动手的培养不是很重视。现在社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高校的教学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招聘要求。本文主要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两个方面来对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析。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一直都在积极的探索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国内外一些计算机教育体制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们计算机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这使得一些理论知识深学生不易理解的课程在计算机科学教学中占据了极大的比重,而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计算机的教学任务中占据的比例较小。高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但是在计算机科学方面出现了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不过关,而对计算机的操作并不熟练的问题,导致计算机的教学顾此失彼的局面。因此,出现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局面。高等院校无论是在办学过程中还是按照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都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他们的理论基础的培训以及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高。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是培养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在算法方面的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导致出现了学校只重视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的强化训练,致使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不熟练、计算机的管理和开发缺少经验,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专业的计算机科学人才就必须同时强化他们的算法知识和应用实践的能力。在当今计算机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这就要求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计算机实践的经验。企业在招聘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之后,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能够担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对计算机进行熟练的操作,以及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2造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2.1缺乏计算机的实践环节
大多数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只是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毕业设计作为实践的环节,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根本性的提高。
1.2.2计算机专业的定位与社会的发展脱节
在高等院校中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不匹配。在高等院校中计算机科学专业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而社会所需要的是理论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的强的高素质人才。
1.3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还是沿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现代化的教学应用到传统计算机教学的模式中。
1.4教师队伍的建设滞后
在一些高校中由于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只是忙于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根本没时间去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培训和实践动手操作的培训。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与社会上先进的技术脱节,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能提供更好的帮助。
2.计算机科学技术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为提高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促进我国信息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先需要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下面是本人根据长期在教学工作岗位的经验对计算机的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转变教学理念
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理论型与实践型相结合起来的综合型人才,这种教学的理念符合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社会急需一批经验丰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企业在招聘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之后,希望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行适应工作岗位。而现在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主要还是教授学生的理论知识,缺少了实践实习的环节,导致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在工作之后不能及时的适应岗位。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培养理论和实践综合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
2.2改革教学的体系和课程的设置
教学体系的改革的目标在于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应用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学生们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职业道德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实际的工作能力,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各面全面的发展。
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设置不同的计算机应用的教学方向,例如数据库技术、软件的开发、软件工程等。在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方面,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有所放弃有所保留。将课程分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的设置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践课要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让学生通过实践课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企业和工作环境。
2.3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2.3.1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特点要求寻找行业的支持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侧重点在于注重的是学生在实践动手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内的计算机教学设施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步伐。因此,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学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3.2企业的持续性发展需要学校计算机专业提供人力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的不断发展,在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难度加大。因此,企业的发展就急需一些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这些都需要学校来提供专业的人才。因此,企业和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合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计算机专业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们共同的努力。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微微.浅谈工学结合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07).
[2]赵立宏.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关键词:实践能力;计算机科学;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TP3-4
我国在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中提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想要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就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深化改革,使用新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基础,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计算机技术专业。这就需要学校的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深化教学理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1 人才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小康社会。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人才市场中对于计算机类型的人才需求非常强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转向规划》中提出,“十五”期间,我国各类型的信息化人才总共增加了2500万人,其中的软件人员增加了320万人[1]。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重点支柱,对于计算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却仍旧存在就业困难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的进度不平衡导致的。
1.2 专业特点的需求
计算机的工程研究的侧重点是工程技术,应当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际上属于工学学科的电气信息类,虽然包含了科学的理论,但是对于工程技术的需求更多。实践教学属于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计算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多,概念非常抽象,对于软件工程、数据库等技术来说,都需要经过实践来对理论知识进行转换,如此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动手能力强且具有一定操作经验的技术型IT人才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2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2.1 建设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想要科学合理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应当让学生与企业有直接接触的机会,因此,学校应当积极的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将专业设立在生产实践中。学校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参照当今人才市场的需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例如,苏州的学校与罗技、摩托罗拉以及AMD等企业合作,建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并与某股份公司合作在工程学院成立了软件工程学院实训室[2]。学校在实践中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再次学习,能够显著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将实训分为几个阶段,使学生有适应的过程。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实习,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形式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等。其次是开展暑假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暑假的时间深入到企业内部去学习,参加企业一些小项目的开发,使学生的知识的得到巩固。最后是毕业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一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2 适应计算机科学行业的需求,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
随着我国计算机科学(computerscience)的飞速发展,目前国内的体制也发生了较大变革,人才的需求量持续上升[3]。针对目前许多学校的学生不能与市场接轨的情况,一些学校与当地的企业相结合,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就业指导团,为当地的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且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就业指导团还不定期的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知识讲座,为学生解决困难。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就业指导团不仅为学生解决困难,同时也成为了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更好的实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2.3 建设一体化工程实践管理平台
为了保证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以及对企业的项目进行管理,一些学校设计了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管理平台,平台是由几个模块组成的:项目管理模块,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平台下完整的资料以及管理等;课程与时间项目对接模块,教师可通过模块将教学任务与实践课题进行;开发实验室管理模块,主要是为校内的实践提供场地以及相关设备的预约以及管理;校外实践基地管理模块,主要内容是为学生提供校外的实习项目,且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等。上述这些模块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2.4 创立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创立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程中,实验手段通常是测试技术,对于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运用不到位、实验虽然多,但是真正反映出目前先进科学技术的少、验证性的实验多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较少等情况,创立新型的、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原有的固定实践时间转变为灵活的实践时间,将原本固定的实践项目转变为自主设计的实践项目。按照计算机学科与技术的展业特点,将实验分为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基础实验室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验室等,针对学生的特点分配不同的实验室,使学生的特长都能够得到发挥。
2.5 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按照当今人才需求的情况,在加强理论建设的同时,要对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说,应当跟上时代的潮流,将陈旧的理论淘汰,对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技术以及课程理论进行更新,使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以及相关理论。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时,教师的讲课的过程中可采用归纳、演示以及讲解的方法,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且对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除了对理论的知识进行考核外,还应当测试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外,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提升。此外,还应当适当的融入新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2.6 对教师的素质进行培养
工程型的应用人才想要在课程结束时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那么就必须加强computerscience的基础理论水平的培养[4]。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一些教师理论知识讲授的非常充分,但没有结合实践进行教学,还有一些教师让学生充分的实践,但是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没有做到位。这两种形式都会导致学生的知识产生断层,出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信息化的需求,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学校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的管理。学校现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或者博士,理论知识非常充足,但是相关的操作能力较弱,这对于学生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学校应当到社会中寻找专业技能过硬且理论知识充足的人才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还可通过省教育厅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调用经验丰富的人才,使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除此之外,将学校年轻的教师派往当地企业中接受锻炼也是很好的方法,这样能够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还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身问题,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3 结语
通过学校的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这是实现学生与社会对接的最重要的手段。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更好的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蔺永政,周劲.董吉文.地方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1(01):01-03.
[2]刘立嘉,马新娜,葛占胜.基于社会需求驱动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05-07.
[3]张春英,魏明军,刘凤春.基于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地方理工科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体系的架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06-08.
关键词:专业规范;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5876-03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the 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 Based on Professional Norms
FANG Ming-ke, LI Lei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Following the guidance of professional norms which is specified by the Teaching Guiding Committee for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perties of the cours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discusses and carries out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subjec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at include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s based on professional norms, improving and enriching teaching methods.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this paper indicat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revising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strengthening instruction on experiment process, etc. Finally, based on professional nor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reform proposals that include theory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norms;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 curriculum reform;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及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深入,计算机学科传统的专业优势已经不再存在。社会和应用对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专家们指出,未来10~15年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窗口期、关键期。为此,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多类型人才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必须正视问题,积极思索与变革,重新审视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地推进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相互联系和作用,最终达到从系统、整机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的结构与组成,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从整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要求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与学,还应当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知能力和设计能力,强化实践意识与能力,培养创新理念与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前沿知识。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6年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战略报告和专业规范,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与教学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探讨以专业规范为指导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进行改革,研究并实践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微观层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单元,从宏观层面建立该课程知识体系,使学生准确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全面地构建整机系统,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借鉴国际上计算机专业办学的发展与现状,结合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单位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制定了具体的《专业规范》。
教指委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专业规范中提出了以“培养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建议,将计算机学科分为三种类型四个方向,即:科学型(计算机科学方向CS)、工程型(包括计算机工程方向CE和软件工程方向SE)、应用型(信息技术方向IT)[1]。针对每个类型的每个方向的特点和要求,专业规范从学科方法论、培养目标与规格、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组成基础”是计算机科学方向和计算机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并且对实验、综合性课程设计和核心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规范要求。在软件工程方向和信息技术方向,“计算机组成基础”是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SE-CMP)和平台技术(IT-PT)的核心知识单元[1]。专业规范根据课程体系对每一门课程内容、知识要点、学习目标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组织。在专业规范中,“计算机组成基础”的理论教学课时一般为48~56,实验课时一般为8~16,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先修课程,重点涵盖了计算机运算、存储系统组织和结构、功能组织等多个知识单元。本文主要探讨在专业规范的指导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
2 课程内容组成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