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渔业发展调研报告

渔业发展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渔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渔业发展调研报告

渔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潜力及对发展定位的认识

  (一)渔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县渔业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渔业和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克服各种困难,务实开展渔业产业开发工作,引进鲶鱼、螃蟹、匙吻鲟、鮰鱼等名优品种进行试验推广,培育发展集垂钓、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休闲渔业。纵观吴起渔业历史,实现了我县渔业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根本转变,为我县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特色优势产业,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调查,目前全县现有养鱼水域面积约10000亩,开展养殖水面达9000亩以上。近年来,又成立了6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家水产养殖公司,年投放大规格鱼种5000公斤,鱼苗300万尾,预计年末水产品总产量可达到480吨。通过逐年发展,我县渔业水域面积居全市之首,已成为渔业发展重点县。2014年,我县生产的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等四个品种已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认证,2016年我县又被农业部全国水产总站认定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同时,对水域环境保护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创建了简易化验室,购置了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开展了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和保护工作。我县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有充足的饵料生物和多品种的野生鱼类及野生水鸟,使这些物种得以在我县生存繁衍。通过各级党政组织大力宣传,提高了区域内居民的环境优化意识,为全县生态保护和渔业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我县发展渔业产业的优势及发展潜力。

    虽然渔业在大农业中所占比例还不是很大,但从渔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来看,我县发展渔业产业具有很多特色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生态渔业养殖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我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大量建造淤地坝,这对发展渔业创造了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为在我县发展特色生态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2014年县水产站引进匙吻鲟、螃蟹等等名优鱼类在边墙渠水库试验养殖成功,随后在吴仓堡计岔水库试验鲶鱼、鮰鱼养殖,同样获得成功。目前淤地坝生态养殖模式在我县大力推广,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外源性疫病感染的风险,为进一步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发展前景看,随着养殖技术逐步完善,发展集生产、观光、餐饮、休闲避暑等为一体的乡村“渔家乐”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二是常规养鱼水资源充足,养殖技术及经营模式取得成功示范。我县南部的洛河流域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良好、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特别适宜于多种淡水鱼类生存繁衍,发展水产养殖及休闲观光渔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向好,北部的周、长水库虽然气候干燥但养殖面积较大,发展生态渔业和集约化网箱养殖同样潜力巨大,既可调整产业结构又可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休闲养生意识不断提高,县城附近可建设垂钓鱼塘,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比如,金佛坪村、马湾村已建成的垂钓鱼塘效果显著,收入可观,极大地拓展了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空间和养殖收益。据四海养殖专业合作社代表程占雄介绍,如果加上休闲垂钓型渔家乐的经营收益,自己经营的水库年纯收益在10万元以上,为我县发展渔业产业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三)对全县渔业产业发展定位的认识。

  根据对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估,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以渔为依托的集鱼类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渔家乐”已成为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要站在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创新发展特色渔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旅游富县战略实施、优化最佳宜居环境、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站在“绿色创新、开放共享、安全健康”新品牌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休闲渔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突破口的战略定位,抢抓机遇、科学布点、统筹规划、强基固本、创新发展,把加快渔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渔家乐、辟暑山庄、休闲垂钓与创新我县新的观光景点有机结合起来,放在与发展蔬菜、畜牧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三、渔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引导及推介力度不够,对外窗口较少,渔业及渔家乐作为新兴特色产业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2、扶持政策和投资资金较少,支撑渔业发展的项目少,财政资金对渔业的倾斜力度不够。经营者对养鱼及经营渔家乐的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致使养鱼的效益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3、对渔业养殖及产业经营的技能培训还未跟上,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4、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景好,潜力大,但开发力度不大,整体发展规划滞后。

  四、对加快渔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渔业在我县跨越式科学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发展定位,把创新发展新兴渔业纳入特色优势产业,统筹规划、科学布点、加快发展。

  2、尽快制定科学的渔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引导及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打造“绿色创新、开放共享、安全健康”这一吴起新名片、新品牌。

  3、切实加大对发展生态养殖、休闲观光渔家乐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建立财政支持渔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积极推介相关招商引资项目,拓宽项目申报渠道,加强与发展渔业相关的电力、道路、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和鼓励能人、大户投资渔业的规模养殖和生态休闲观光渔家乐,加强渔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新兴渔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渔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县人大常委会于200*年9月25日至26日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对**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视察调研组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深入到老县、长安等乡镇和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视察调研,召集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等形式,代表们对**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和建议。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估价

近年来,**县认真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环保工业发展理念,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强县进程,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认识统一行动一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氛围基本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县、推进环保工业进程的重大决策,不断解放思想,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狠抓工业经济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在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以来,全县各级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到位,抓工业、抓项目、抓发展的理念和共识已经形成,全县上下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截止20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200*年5户增加到12户,全县的工业总产值由4.2亿元增加到8.5亿元,年均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52亿元增加到5.5亿元,年均增长65.5%,全县GDP中的工业比重逐步加大。上缴税收由822万元增加到2245万元,年均增长43.3%。初步形成了以康华公司为龙头的水泥建材业,以光大硅业、昊华和寅祥石材公司为龙头的矿产开发业,以女娲茶业、八仙腊肉等为主体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以天宝、众鑫公司为龙头的医药化工业,以江河公司为龙头的水电开发业五大工业支柱。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发展基础和环境正在改善,全县工业步入突破发展、成长提速的关键期。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县按照发展环保工业的要求,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托茶饮、畜牧产业优势,努力提高加工工艺,创新品牌,在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扶持,先后建成了女娲茶业、八仙腊肉等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农业产业支持工业发展,工业发展反哺农业产业”的互动经济产业链。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建设步伐,推进矿产资源工业化升级,昊华钡盐、光大硅业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建成,促使矿产资源加工产值和附加值得到较大增加。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链得到延伸。通过近年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县形成了建材、矿产、医药、食品、水电五大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近年来,**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以农业产业和五大工业为基础,围绕优化结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今年的重点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约为8.8亿元,其中:5个续建项目(10万头生猪定点屠宰及分割肉生产线、30万吨铅锌选矿厂、2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龙洞河电站、松鸦电站),6个新建项目(6000万条编织袋生产线、10万吨粗钡粉生产线、2万立方米建筑胶合板生产线、运动器材生产线、1200吨八仙腊肉加工生产线、1亿块免烧砖生产线),1个立项项目(工业结晶硅)。目前续建和新开工建设项目9个,完成投资4.7亿元。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陆续落户**,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后劲。

二、存在的问题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环保工作压力加大。近年来,**县在加快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把环保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加大了环保工作力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由于大部分工业企业属于矿产加工业,矿产开发和加工造成污染、影响环境的现象还依然存在。二是对矿产资源不可再生性的意识有待增强。从视察情况看,资源浪费现象仍很普遍,如:矿山开采粗放、采富弃贫、野蛮开采;矿产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原矿外销比重大,税源流失;小水电开发,多数穿山引水截流,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部分开发加工企业的业主素质有待增强,环保意识亟待增强。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视察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加快发展环保工业理念不动摇。工业是带动三次产业的主导力量,是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发展环保工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深化认识,群策群力谋划环保工业发展之路,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扎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倾斜政策、资金、人力、精力,强力推进环保工业发展进程。

(二)进一步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环保工作。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不能因为要保护生态环境而延缓发展,也不能因为要发展经济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为经济建设腾出更大的环境容量,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环保责任制和考核体系,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分解落实好环保工作目标任务,搞好“一手监测、一手监管”,切实把环保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严把源头关口,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把环保作为项目立项标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努力建设环保工业。

渔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玉米是河南第一大秋粮作物、第二大粮食作物,全省总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种植玉米的农户数量在1000万户左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9206250户、9453125户、9687500户、9897959户,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受2014年夏季旱灾的影响,2015年种植玉米农户减少到8542000户;2016年,由于受玉米种植效益下降的影响,玉米种植农户进一步下降,为8137000户。据估算,2015年农民年人均收入约为10169元,全省农业人口为5698.74万人,农民总收入为5795.05亿元。河南省玉米种植收益一般为350元/667m2(不含土地成本),总收益为175.55亿元,占农民总收入的3.03%。

二、生产情况

(一)玉米种植面积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1—2015年分别为302.50万hm2、310万hm2、320.33万hm2、328.37万hm2、334.37万hm2,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并且连续跨上300万hm2、333.33万hm2两个大的台阶(见表1)。河南省玉米面积以年均6.67万hm2的速度递增,原因:一是玉米价格上升,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二是玉米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大大减低了田间劳动强度,适应农村劳动力少、老、弱等情况,玉米种植面积随之扩大。

(二)玉米总产量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玉米总产量逐年扩大。2011—2015年分别为1696.5万t、1747.75万t、1796.5万t、1732.05万t、1853.7万t,除了2014年遭受旱灾减产外,其他年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连续跨上1700万t、1750万t、1800万t三个大的台阶(见表2)。河南省玉米总产逐年上升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和单产水平的持续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玉米单产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玉米单产有高低起伏变化。2011—2015年单产分别为373.88kg、375.86kg、373.89kg、351.63kg、369.6kg,围绕370kg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起伏变化状态(见表3)。玉米单产在2013年和2014年均出现了下降,这两年玉米单产的下降主要是受严重旱灾的影响。

(四)玉米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情况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玉米面积的比例持续升高,尤其是机械化播种程度比较高,2011—2013年保持在80%以上,2014—2015年达到90%。河南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较低。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5年机械化收获的比例为33.2%、44.6%、51.5%、49.4%;2014—2015年机械化收穗比例为48.6%和45%;2014—2015年机械化籽粒收获的比例为2.9%和4.4%,机械化籽粒收获比例更低,还不到5%。主要原因一是河南省所处的黄淮海平原地区当前的玉米育种、栽培等研究不适应机械化粒收,二是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的玉米籽粒收获机械的效率和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田间损失率较高。

三、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对玉米产业的影响

(一)2015年大量进口导致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下滑

自2014年开始,进口玉米来了不少“联盟军”,大麦、高粱、DDGS(干玉米酒糟)这些所谓的国外进口替代品一窝蜂似的涌进国内。再加上2015年玉米市场供应多、需求差、临储改革等因素,导致了玉米价格连续下跌。因国际玉米价格低,到港价在1500元/t左右,比当时我国玉米的2200~2400元/t的价格有很大的优势,所以进口量大增。2015年,因玉米有配额限制,没有进口配额限制的大麦、高粱、DDGS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用于替代玉米。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玉米进口量为473万t,较2014年增长82%;2015年进口玉米及玉米替代品总量达到3297万t,超过我国饲用玉米总量的1/4。这些进口的玉米和替代品,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影响国内用粮企业对内贸玉米的消耗量,严重冲击国内玉米市场,造成了玉米价格的大幅下滑。

(二)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2016年玉米进口量明显下降

2016年,国家出台了种植业调整规划和“镰刀湾”规划,压缩籽粒玉米面积,发展青贮玉米和杂粮杂豆,实现粮经饲协调发展;取消临储政策,印发《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在东北和内蒙实施补贴。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产粮大县奖励资金394亿元,比2015年增加22亿元,奖励资金进一步向商品粮大省、粮油调出大县倾斜,并对黄淮海的玉米产区增加资金安排,鼓励地方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保护好种粮积极性,并促进玉米等种植结构调整,更好地推动实现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目标。

(三)价格低、比较效益差,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缩减

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玉米面积减少了200万hm2,主要在“镰刀湾”地区。虽然河南不在国家调整玉米种植面积的范围之内,但由于市场化的作用,河南省玉米2016年种植面积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下滑。据全省农技部门调查,2016年玉米播种面积397.07万hm2,占秋粮面积的73.71%,与2015年相比,减少36.59万hm2,降低8.44%。玉米面积减少主要原因是玉米价格低,种植效益差,部分农户改种了大豆、杂粮、红薯、花生及其他作物。

(四)产业发展分析

渔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治理区土地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16万亩,草场12.9万亩,林地3.4万亩。下辖四个治理处,24个

自然村,总人口2.4万人。

区内地上水系主要有闪电河和沙井子河两条河流:闪电河南北贯串全区,沙井子河东南、西北向流经小城子治理处大梁底草滩,汇进闪电河。浅层含水层系指处于地层最上部的孔隙潜水含水层。榆树沟治理处和小城子治理处位于闪电河两岸。以闪电河冲积成由于主,含水层连续性较好。闪电河两岸地下水水位埋深多为1—2m,其余地带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2—7m之间。含水层底板的埋深一般不超过20m,局部地段达30—40m,黄土湾东北部的含水层底板埋深只有10m左右。深层含水层为孔隙承压含水层,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普遍在100m3/h至200m3/h之间,属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为人畜集中供水及农田供水的理想含水层。当水位降深为10m时,各富水等级区的单井抽水影响半径均为387m。深层含水层的岩性为含泥质砂砾石,且泥质含量较高,透水性能相对较差,富水性属较贫水区。当含水层厚度为29m,水位降深值为10m,单井出水量为76m3/h。其单井抽水影响半径为274m。根据张市地质第三大队钻井记录和我区资料记载,项目区承压水含水层埋躲深度一般为150-175m之间,含水层厚度一般在20-65m左右,最大厚度为75.23m。根据资料计算,总补给量8278万立方米/年,调节储量6923万立方米/年,动储量1355万立方米/年,静储量15558万立方米。

二、节水浇灌发展情况

为改善治理区农业基础设施,进步农业经济效益,自2003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节水浇灌。其节水浇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8-2000年采用铝合金管道式全移动喷灌机,该浇灌方式较渠灌节水,但费时费力劳动强度较大;2001-2002年采用展设地下防渗管道,地面建出水栓,利用卷盘喷灌机进行浇灌,该浇灌方式固然节约人力物力,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但该喷灌机要求压力较高,需配套大功率高扬程潜水泵,因此该浇灌方式耗能较高;2003后以后采取展设地下防渗管道利用指针式喷灌机进行浇灌,该浇灌方式达到了节水、节能、进步工作效率的目的。前两种浇灌方式无论从节水、节能和工作效率上都与后种浇灌方式相差悬殊,其唯独优点是不受地块限制,而后种浇灌方式受地块限制,一是要求面积要大,二是其浇灌范围内不能有障碍物。但我治理区大部分土地还属治理区支配,因此该浇灌方式目前在我治理区还是比较适宜的,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节水浇灌方式。节水浇灌的建成使我区广大干部职工充分熟悉到喷灌机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充分体会到它具有节地、节水、高产、高效等突出优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推进了我区种植业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截止目前来我区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11家,租赁承包土地19610亩,每年交纳承包费235万元。另外,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2006年种植马铃薯16000亩,具统计每亩马铃薯需人工费150元,16000亩马铃薯可为我区职工群众创利240万元。不但解决了我区剩余劳动力,同时也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旱作与节水推广应用状况

**治理区土地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12.7万亩,2009年总播面积为11.7万亩,主要作物品种有:莜(燕)麦、马铃薯、经济作物、青玉米及青饲草等。莜(燕)麦占总播面积的30%,马铃薯占总播面积的14%,油料占总播面积的8%,青玉米占总播面积的48%。据统计数据表明莜(燕)麦水平年亩产量为62公斤,马铃薯亩产量旱地1000公斤,亚麻亩产量37公斤,青玉米亩产(青体)2500公斤。

在**治理区水资源的短缺,常年处于干旱情况下,区领导高瞻远瞩,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在上级部分的大力支持下,在近几年节水浇灌工程建设中,我区初见成效。我局对小城子治理处的井灌区进行调查,水浇地主要种植多年生牧草、马铃薯和青玉米。根据调查数据表明,种植多年生牧草,第一年投进174元(含种子费60元,肥料费24元,机械作业费35元,农药费10元,浇水费45元);第二年产草籽,利用期5年,每年亩用度145元(包括浇水费45元,收割费10元,折旧费90元),均匀每年本钱150.8元,多年生牧草生产期均匀产草籽20kg,单价16元/kg,亩产值320元,青干草产量300kg/亩,亩产值120元,亩总产值440元,亩纯利润289.2元。种植马铃薯亩产量为2500kg,按每公斤1.0元计,亩产值2500元,扣除本钱1800元,亩利润700元。种植马铃薯的土地第二年种植青玉米,均匀亩产量4000kg,每公斤按0.22元计,亩产值880元,扣除本钱560元,亩利润320元,其效益是旱田的4-10倍。

通过和种植大户座谈,普遍希看从国家到地方要加大发展节水浇灌工程建设和投资力度,扩大节水浇灌面积满足他们的种植要求,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现在的节水浇灌补助政策希看再优惠一些,发展方向应向大型的、节水、节能、增效程度高一些的工程倾斜。对于工程中的自筹资金设置比较满足,这样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使工程的效益长久发挥,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三、存在的题目和建议

存在的题目

1、水利资金投进不足。由于国家投资政策的规定,国家水利项目资金投进有限,自筹集资部分到位困难,建设经费缺口大。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抗御自然灾难的能力不强,主要是节水浇灌面积占耕地的比例小,加上原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运行效益差等。

3、水利建设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需逐步加大科技含量。

4、对旱作节水农业的熟悉还存在一定得差距。

5、对旱作节水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成功经验的推广力度不够。

今后发展建议措施

(一)、熟悉推广节水浇灌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感

贯彻农业部《关于推进农田节水工作的意见》精神,充分熟悉旱作与节水浇灌农业的重要性,把推广节水浇灌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明确节水思路,制定节水政策,创新节水机制,把发展节水浇灌农业作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进步水的利用率,促进本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抓好节水浇灌示范点建设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

搞示范点建设首先要加大资金投进,出台配套政策,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也要考虑经济上的公道性和实用性。让农民学得到,用得上,推得开。

(三)、加强农田节水设施建设

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田节水浇灌的关键性措施。特别是在浇灌区开展田间微型节水工程建设,配置田间输水管、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系列配套设备,进步农田节水浇灌的调控能力。在旱作农业区修建配套集雨的蓄水窖(池)等,进步田间集雨蓄水利用能力和效益。

渔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主要特点

一是第三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扩张,其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上升。近年来,我县围绕“渔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岛”的三大战略,改变了以往重一产轻三产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迅猛的发展。20__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47亿元,增长16.9%,高于总体增加值2.5个百分点。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其他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20__年全县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行业综合门票收入4340万元,旅游直接收入6.9亿元,分别增长2.7%、35.6%、53%。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全县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20__年全县消费品零售额达到9.13亿元,增长18.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较第一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般标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不低于45%。从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看, 20__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2%,而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到56%。

二是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从第三产业内部增加值构成看,与旅游相关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高,但企业普遍效益不高。至20__年底,我县共有注册餐饮住宿企业14家,其中赢利的只有2家。这主要是由于受旅游季节性因素影响,企业营利时间短,经营成本相对较高。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由于第三产业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产业,准入条件高,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第三产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

四是城市化水平低抑制了第三产业扩张的需求。由于我县是传统的渔业资源型经济,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目前受自然资源影响,渔村出现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困难,渔民的就业领域没有得到充分扩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税收的影响

(一)第三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总量的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地方税收的贡献逐步增加。20__—20__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由2217万元增长到5400万元,平均增长19%。20__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4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由20__年的48.9%增长到20__年的64.4%。预计20__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将达到6000万元,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将达到67%以上,成为地税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第三产业税收的地方贡献率对优化收入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全县近五年的第三产业税收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所产生的地方级收入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为77%,而第二产业税收所产生的地方级收入占第二产业税收比重为66.7%(只分析地税收入中的比例,如果考虑国税收入,比例将会更低),第三产业地方级贡献率高第二产业10多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所得税体制改革的影响,第三产业地方级贡献率呈逐年增长态势,20__年达到了79.3%,比5年前提高了25.2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的征收控管相对严密。从全县第三产业所辖的几个具体行业来看,除批发和零售业外,其他行业全部是缴纳营业税的行业。对此,地税机关可以通过发票实行以票控税,源头控管,最大程度防止税收流失。税控机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服务业的税收管理。因此,第三产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容易操作,征纳环境相对较好。

(四)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影响我县地方税收的协调发展。从20__年第三产业各行业实现的地方税收分析,占全年地方税收比重较多的行业有房地产业(24.9%)、交通运输业(25%),而一些新兴的第三产业如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占地方税收的比重都很低,特别是我县的餐饮住宿业只有5%,批发和零售业只有3.3%,这与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主导经济明显不相称。而这些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其实现的税收通常为营业税和一些地方税(费),这些行业发展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要大于传统行业的地方税收贡献率。因此,应加大工作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税收贡献率大的行业。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资金投向,努力培植第三产业税源,大力发展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地方政府收益多的行业。要努力打造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保证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拓宽空间。积极发展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刺激服务业需求。在当前经济基础条件下,应着力研究城镇建设的布局和规模,通过城市化建设,带动县城城区和周边城镇旅游、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三)巩固壮大传统服务业,打牢第三产业发展基础。传统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要在扩大传统服务业规模、实现总量突破的

基础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巩固提升以旅游服务、餐饮服务、房地产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要坚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支柱行业和龙头企业。要鼓励、支持餐饮服务业,形成高中低档梯次发展的格局。要加速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辐射力,在城区商贸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旅游纪念品基地建设。要发展现代流通业,加速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四)优先发展新兴行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档次。在加快发展传统消费产业的同时,应充分依托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把大力扩大现代娱乐服务业规模、提升消费型服务业层次、打造新兴服务业品牌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大重点抓紧抓实。在娱乐业发展上,坚持与旅游业发展相统一,打造多项目、多种方式的娱乐业,扩大娱乐项目的覆盖范围,坚持南五岛的统筹发展,加快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建立优势项目。在房地产业发展上,结合我县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保持住宅建设的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进一步搞活岛外人员进岛购置商品房,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在旅游业发展上,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市建设、妈祖文化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配套服务,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坚持多措并举,实现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坚持立足自身与招商引资并举,既要发展壮大现有企业,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人才注入第三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坚持生产业与生活业并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业;围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新型生活业。坚持市场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并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县乡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切实为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一)切实提高服务质效。对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减少办税环节,简化办税流程,努力做到手续从简、审批从快、期限从宽、优惠从高,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二)正确处理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特别做好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在规范中促进,在促进中发展。对第三产业涉及的行业,合理安排税收检查计划,避免重复检查。